圓覺經

《圓覺經》,佛教大乘經典,一卷,唐·罽賓沙門佛陀多羅譯,具名《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又作《大方廣圓覺經》、《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圓覺了義經》。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冊。是唐、宋、明以來教(賢首、天臺)、禪各宗盛行講習的經典。..[詳情]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普覺章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修學記

  ■第五十六次修學

  普覺章

  「于是普覺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煺f禪病。令諸大眾得未曾有心意蕩然獲大安隱。世尊。末世眾生去佛漸遠。賢圣隱伏邪法增熾。使諸眾生求何等人依何等法行何等行除去何病。云何發(fā)心令彼群盲不墮邪見。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師父:這照文字了解,后面的答才修學。照文字了解就是,求何等人、以何等法、行何等行、除去何病、云何發(fā)心?這個要注意到。

  「爾時世尊。告普覺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諮問如來如是修行。能施末世一切眾生無畏道眼。令彼眾生得成圣道。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普覺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

  師父:以上這段文我們不修學。

  「善男子。末世眾生將發(fā)大心。求善知識欲修行者。當求一切正知見人。心不住相。不著聲聞緣覺境界。雖現(xiàn)塵勞心恒清凈。示有諸過贊嘆梵行。不令眾生入不律儀。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師父:修學到這一段。「求一切正知見人」,何謂正見?簡單說八正道就叫正見。你們想一想!講吧!

  秀師:「當求一切正知見人。心不住相!惯@正知見人就是心不取于相!覆恢暵劸売X境界」,就是不求二乘,唯求一佛乘,在求一佛乘的道路上稱為道。菩薩修行是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所以「雖現(xiàn)塵勞心恒清凈」!甘居兄T過贊嘆梵行」,示現(xiàn)和眾生一樣有諸過,贊嘆梵行,修行佛道一定要修清凈梵行,唯有修清凈梵行,才能「不令眾生入不律儀」。所以正知見人就是心不住于相,不求二乘,贊嘆梵行,這樣才是正知見的人,依止這樣的人才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就佛道。

  師父:我們的佛法綱要八正道有說正見,那不是究竟大乘。這個經講圓覺,正見好象不離圓覺,也可以說是八正道;坌闼v「心不住相」,不取于相,似乎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動,這么解吧!圓覺怎么叫它不取于相?「不著聲聞緣 覺境界」,聲聞、緣覺怎么樣?

  大膽地盡量發(fā)言,什么原因?因為第六意識有一種熏習力,能熏,第八識是所熏,所以第八阿賴耶又叫所藏。你要是不用它的話,它永遠不用,好比人愈用愈聰明。

  悅師:「末世眾生將發(fā)大心」,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求善知識,要修行的人,「當求一切正知見人」,正知見簡單講就是不落遍計所執(zhí),他會到諸法都是實相的道理叫正知見。所以他「心不住相。不著聲聞緣覺境界。」聲聞緣覺都是有住相,還不是圓覺經所說的正知見,因為二乘執(zhí)著涅槃相而畏生死,逃避生死,要避出塵勞,取著清凈。大乘菩薩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他雖然示現(xiàn)塵勞,可是心很清凈,也就是說他能于相離相,于諸法能不取相,于隨緣而能會到無性。

  「示有諸過」,一切落入遍計執(zhí)就是有,不管你落入涅槃,或是生死,都是有為。「贊嘆梵行。不令眾生入不律儀。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師父:慧悅提到二諦,一切法不離二諦。「當求一切正知見人」,諸法實相,實相無相,如實知,謂正知,這是究竟一乘。實相諸法,實相無不相,如此見謂之正見。無性隨緣見一切法,是正見;隨緣無性,會入圓成實性,是正知。那么說起來很多了,見一切法,知是一法,是正知;見一法,知是無量法,是正見。好!你講。

  經師:這段是教我們要怎么辨別善知識。我們可以看出來,善知識是無我的,所以這段文處處顯出善知識無我的境界,善知識本身就是以寂滅相行菩薩道,在這段文很清楚。「善男子。末世眾生將發(fā)大心。求善知識欲修行者。當求一切正知見人。心不住相。」我們在末法時期,想要修學佛道,想要求善知識,發(fā)心修行,當求一切正知見人,心不住相。問題是什么是正知見人?所謂正知見人在三十七道品八正道中就是如實知,如實見。在大集經有提到,見一切法悉皆寂滅相,善知識無我的境界很高,所以心不取于相,如如不動。這種善知識不會住著在聲聞、緣覺的境界,「雖現(xiàn)塵勞心恒清凈」,雖然處在六道生死之中,可是能照見一切無我的緣故,所以心恒清凈!甘居兄T過贊嘆梵行。不令眾生入不律儀!惯@里講到三聚凈戒。示有諸過就是攝律儀戒,贊嘆梵行是指攝善法戒,「不令眾生入不律儀」,就是攝眾生戒。菩薩能依三聚凈戒行佛道,本身就是很好的善知識,無我的境界!盖笕缡侨恕梗詿o我為善知識,就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就佛道。

  師父:慧經引申涵義到三聚凈戒,它這里確實有這意思。不錯!善知識就是以下所說的這些!敢磺姓姟,你們聽法華經,法華經說過了吧!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回想回想佛之知見是什么?

  聞師:「末世眾生將發(fā)大心」,大心是指發(fā)菩提心,也就是清凈心。約眾生來講,我們知道眾生皆有佛性,要開顯佛性,可是佛性是緣起法,佛性不可謂有,緣起的緣故,緣起就是無性。既然緣起就是無性,無性也就是緣起,所以不得謂無。緣起就是無性,無性就是緣起,也不可說佛性是亦有亦無。既然無性就是緣起,緣起就是無性,亦不可說非有非無。所以發(fā)大心就是要遣一切的凡情,就是離四句。離四句就是不取于相,也就是下面所講的「心不住相」,心不住相就是「將發(fā)大心」。

  「求善知識欲修行者。當求一切正知見人。」所謂正知見,也就是如實知見。世俗諦當下就是無性,所謂世俗諦就是第一義諦,世俗諦要會入第一義諦必須要知道,世俗諦無性才能會入第一義諦。世俗諦本來沒有遍計執(zhí),因為眾生迷惑的緣故才有,緣起法是依他而有,所以世俗諦無性就是第一義諦。第一義諦就是講畢竟空義,畢竟空就是諸法如實,見一切諸法如實,就是如實見。這種善知識教我們如實知、如實見,也就是開示我們實相諸法,諸法實相的道理,所以我們應該求這種正知見的人。

  「心不住相」,聲聞、緣覺,下面應該講菩薩吧?心不著聲聞、緣覺境界,聲聞緣覺偏空,在諸法實相,實相諸法中只會到一半,不究竟,因為智慧差 別的緣故,會到緣起的諸法是無性的。他知道緣起是苦空無我無常,所以偏空滯寂,取著空相,不會法性義,就是有所得義。

  「雖現(xiàn)塵勞心恒清凈」,既然知道緣起就是無性,回過頭來知道,無性就是緣起,所以能行空不證!鸽m現(xiàn)塵勞」就是菩薩處世間化導眾生,可是他知道隨緣當下就是無性,所以「心恒清凈」,涉有不著。甚至能開示眾生「示有諸過」,開示眾生種種遍計所執(zhí)的過患,身不犯殺盜淫,口不犯惡口、妄語、綺語、兩舌,心不起貪瞋癡,因為正知見人心不住相。不正知見的人,心住相的緣故,所以三業(yè)不凈。

  「贊嘆梵行」,不犯淫欲。「不令眾生入不律儀」,不令眾生淪于不善法!盖笕缡侨恕,如果我們要開發(fā)我們的自性清凈心,開顯佛性的末世眾生,應該求如是正知見人,心不住相的人,以無所得的緣故,才能成就無上正等正覺。若人了達空義,就是發(fā)菩提心,以菩提心修菩提行,就要心不住于相,以心不住相的緣故,才能與我們清凈的妙性契合,才能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師父:圓覺經講出來了,和你們看的三十七道品,小乘、大乘有層面的不同,最好你們根據(jù)法華經的實相,實相無相無不相,那我們就知道了,無相即相,相即無相。見相即知是無相,這是正見;知無相就知道是相,所以是正知見人 。見色聲香味觸法知道是空,謂之正見;雖然知道是空,也知道是色聲香味觸法,是正知,引申涵義。

  「雖現(xiàn)塵勞」,塵勞是生死,雖現(xiàn)入生死,心恒清凈。誰講?

  你這么看就和下面連貫起來了。「求一切正知見人。心不住相。」不取于相,他知道相就是無相!覆恢暵劸売X境界」,因為聲聞緣覺執(zhí)著空,執(zhí)無相,他知道無相即相,相即無相,念而無念,無念而念,是不是連貫一氣了?你就知道,為什么「心不住相」下面說「不著聲聞緣覺境界」,因為上面那句是相即無相,所以心不住相,下面「不著聲聞緣覺境界」是無相即相,所以不著聲聞緣覺。誰還講?盡量講!熏你的第八識,不要把第八識用一些亂七八糟的垃圾填滿。第八識名為種子識,你熏上什么東西,它就種什么東西。熏上正法,將來正法叫你得益處;熏上亂七八糟的,將來受其報。

  法遙:「善男子。末世眾生將發(fā)大心。求善知識欲修行者。當求一切正知見人。」正知見就是指二諦的智慧!感牟蛔∠唷,就是不住一切法,即見般若波羅蜜,就是后面「即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覆恢暵劸売X境界。雖現(xiàn)塵勞心恒清凈!咕褪侵阜圣人行,非凡夫行,前面不著聲聞緣覺境界是非圣人行,后面「雖現(xiàn)塵勞心恒清凈」,是指不著于生死,非凡夫行。「示 有諸過」,諸過是生死,「示有諸過贊嘆梵行」,入生死而不染生死!覆涣畋娚氩宦蓛x」,是指觀生死和涅槃平等!盖笕缡侨恕梗乐共蝗∮谙嗟纳浦R,即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師父:你們盡量地大膽發(fā)揮!如果這個法種下去,從第八識出來,它同等流。

  你看這好象是一貫的,「心不住相」,心不著于相,因為相即無相,「不著聲聞緣覺境界」,聲聞緣覺是無相,空。修三三昧,空三昧、無相三昧、無愿三昧,都是空,不著它,因為無相即相,空就是色。再往下看,「雖現(xiàn)塵勞」,相;「心恒清凈」,無相,好象有這個道理吧?那么你知道這個道理,再往下看,「示有諸過」,相啊!「贊嘆梵行」,無相。∷粤嬲f,出語雙關。講吧!

  策師:這段文是告訴末世眾生求善知識的標準!改┦辣娚l(fā)大心」,就是發(fā)無上菩提心,發(fā)無上菩提心要依止善知識,善知識的標準是「當求一切正知見人」,正知見人是見一切法清凈,一切法平等,一切法無相,所以心不住相。因為善知識知道實相無相,無不相。下面說,這種心不住相是不住二乘,二乘因為厭離生死,所以偏空,善知識不著二乘的境界!鸽m現(xiàn)塵勞心恒清凈」,這是菩薩的境界,菩薩出空入有,他知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雖然他知道一切法都是緣起,緣起無性,無性故心恒清凈,因為心恒清凈能現(xiàn)「示 有諸過」,他知道諸過都是無性不可得,所以贊嘆清凈行!覆涣畋娚氩宦蓛x」,不令眾生犯殺盜淫、惡口、兩舌、綺語、妄語、貪、瞋、癡這些不律儀。

  師父:慧策講得不錯,這所謂「執(zhí)柯伐柯,去則不遠!鼓阕阶≡瓌t,怎么講,離原則不遠。

  甫師:「善男子。末世眾生將發(fā)大心!鼓┓〞r期要靠善知識來引導,要不然很容易墮入邪見,或流于外道,輪回生死。下面講善知識具備的條件,第一個要有正知見,如實知實相無相,無不相。法華經講入佛知見,佛的知見是:唯有一佛乘,無二亦無三。怎么叫無二亦無三?所謂三乘就是一乘,因為緣起無性;一乘隨緣,所以有三乘。他知道這個道理,才不會住著于相,不著于聲聞緣覺境界。

  「雖現(xiàn)塵勞心恒清凈」,他知道實相無相,不落入斷滅;但是實相無不相,所以也不落凡夫的遍計執(zhí)及執(zhí)著我見,所以能在塵勞中度化眾生。下面講,因為他知道這個道理,所以不會住著于偏空,不會著于聲聞緣覺境界,能夠善巧方便度眾生。眾生有貪瞋癡心,造諸惡業(yè),這是虛妄起的,他了解這個道理,能夠讓眾生離過,會入實相無相的道理,方便說法度眾生!覆涣畋娚氩宦蓛x」,不要讓眾生犯戒、造惡業(yè)。這樣讓眾生成就佛道,才是善知識。

  師父:「一切正知見」好象是總說,下面分別解釋,心不住相,不著聲聞緣覺境界,不住空,不住有!鸽m現(xiàn)塵勞心恒清凈」,塵勞是變化身,「心恒清凈」,清凈是法身。譬如觀世音菩薩雖現(xiàn)老太婆,可是法身清凈!甘居兄T過」,善知識雖然示現(xiàn)有犯過,可是「贊嘆梵行」,是清凈的。我們舉個例子,禪宗棒喝的例子,動不動就棒喝,示現(xiàn)有過,可是心恒清凈,贊嘆梵行。再拿現(xiàn)在的一位古德來講,印光法師。印光法師表面看脾氣很不好,動不動就責備人,可是他贊嘆梵行,示有諸過是示現(xiàn)的。所以說,「不令眾生入不律儀。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還有講的沒有?

  觀師:我們看這段覺得很親切,「末世眾生」是講我們,「將發(fā)大心」,我們就是要發(fā)大心的,大心尤其重要……

  師父:這個大心,我給你們解釋,大心又稱為好心,無上菩提心,又稱為成佛心。除去成佛以外,成菩薩不為大心,成聲聞緣覺不為大心,成佛心才叫大心,你們受戒發(fā)大心才行,你們受戒是發(fā)好心去的,都想成佛的。講吧?

  觀師:我們現(xiàn)在學持戒念佛,就是要我們學成佛,所以這是大心!盖笊浦R欲修行者。當求一切正知見人。」我們已經有善知識,我們已經有不請之友的善 知識,不必再求。這個正知見人會跟我們講實相,講二諦,講法華經的諸法實相,實相諸法,講隨緣無性,無性隨緣!感牟蛔∠唷梗偃缥覀冃淖∮谙,善知識開示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覆恢暵劸売X境界」,不只講四分戒,還講梵網(wǎng)經菩薩戒!鸽m現(xiàn)塵勞心恒清凈」,雖然生病,替眾生受苦,可是還教我們念佛三昧,所以心恒清凈!甘居兄T過贊嘆梵行」,有時候為了教我們懺悔,還要示現(xiàn)諸過,贊嘆梵行。「不令眾生入不律儀」,讓我們依凈律儀,好好修行!盖笕缡侨思吹贸删桶Ⅰ穸嗔_三藐三菩提」,現(xiàn)在我們只欠修行了,因為善知識已經在眼前了,所以古德講,敬師如敬佛。

  師父:好!現(xiàn)在查注疏。你們修學就知道了,注疏不是一律的,有深有淺,層面不同。

  聞師:佛家的智慧不同于世間的智慧,世間的智慧是有所住、有所得,因為取相的緣故。智慧就是無所得,二諦就是無所得義,譬如說不著聲聞緣覺境界,就是行空不證,因為相即無相,無相就是相,空相不礙緣!鸽m現(xiàn)塵勞心恒清凈」,心還是一樣的湛寂不動,涉有不著,這個法就是二諦,因為相即無相,所以他能涉有不著。俗諦不礙真諦,有不礙空,事實上在你心里了了的時候就是智,智就是無所得。這樣我們就知道如何來成就無上的正知見,這種 正知見不是凡夫的有所得心可以求的。如果能真的求得二諦法,就是真正地走上佛道。

  師父:你們求佛法有個原則,要是感覺自己快接近了,要加緊努力。佛舉一個例子,好象鉆木取火一樣,看到木頭冒煙了,趕緊愈來愈用力鉆,不久就出火了。如果你眼看冒煙,你休息了,那糟糕了,又要費半天事。查到注疏上來寫!

  心不住于相,化身就是法身,不住化身相,「不著聲聞緣覺」,法身就是化身。我們再看,「雖現(xiàn)塵勞」,化身!「心恒清凈」,法身。 甘居兄T過」,化身;「贊嘆梵行」,法身。你看,它總是這兩邊,所以龍樹說,佛以二諦說法。再看,以世俗諦、勝義諦去會,它一定是這兩邊。佛所說的經,不外乎這兩個東西,理說、事說,理是真諦,事是俗諦,所以我們就知道,佛以二諦演說法。你不相信,三藏十二部不是說理,就是說事,不過說理的時候不礙事,謂之正知;說事的時候不礙理,謂之正見。你不相信,你打開每一本經,凡是這么說的是佛說,如果有一本書,理既無理,事也無事,那是外道,偽經。佛所說的經,說過事以后,一定歸為理;說理以后,一定緣成事。偽經是怎么樣的?說理執(zhí)著于理,說事執(zhí)著于事,名之為遍計執(zhí)。

  (卍續(xù)一六?圓覺經集注卷下?七○下?四)「大心者簡余乘也」,唯有一 佛乘,簡別其余的聲聞、緣覺、菩薩乘!钢R者善能知真識妄。知病識藥!故裁床〗o什么藥!赣扌姓邽樾星蠼。正知見者。法句經云深解法空。無相無作。無生無滅。了達諸法從本已來究竟平等!棺屑毧此囊馑,他的意思還是說實相諸法,諸法實相。「性相如如」,相是俗諦,性是勝義諦。「住于實際」,實際又叫真際,真際又叫本際,本際又叫真如。真如究竟是什么法?真如隨緣成萬法,理不礙事;萬法無性是真如,事不礙理,那就叫實際!赣诋吘箍罩薪⒎鸱āJ敲嫔浦R。心不住相等者。離凡夫煩惱及二乘滯寂。」心不住相,是遠離凡夫法;不住二乘,是遠離二乘偏空滯寂!脯F(xiàn)塵勞者即貪等也。心清凈者現(xiàn)染而不染也。」塵勞現(xiàn)染,可是染而無染,好比觀世音菩薩一樣,一月印千江,千江只一月。

  「示諸過者。以同事攝。……論云。壞見之人雖不壞行。不堪與眾生為其道眼!箟男惺破戒,壞見是破見,不過有一句話,寧可破戒,不愿破見。破戒的人并不一定下地獄,他可通懺悔,初篇如果破了重戒,如果在明相沒現(xiàn)以前,向大眾僧懺悔,還可通懺悔。破了第二篇,還有懺儀,還可出罪。可是破見不行了,定墮阿鼻地獄。所以說「雖壞行而不破見者。是則人天真勝福田。即得成就等結成大益!蛊平涫峭☉曰诘,這是對的。這個人講得很 好,很干脆!大家看出他的文章來了沒有?很干脆,沒有啰里啰嗦的。

  (卍續(xù)一六?圓覺經近釋卷六?二○一下?三)「所謂正知見者。謂離凡夫境界心不住色相。離二乘境界心不住空相。既不住色空即是菩薩根器。故雖現(xiàn)塵勞而不染塵勞。」雖現(xiàn)世間,不染世間!溉鐑裘啤,凈名是維摩詰經!鸽m有妻子常修梵行。示有眷屬常樂遠離是也。示有諸過而贊嘆梵行者。如凈名經云。入諸淫舍示欲之過是也!挂彩瞧兴_境界,菩薩有時候也入淫女舍,淫女就是妓女,和他們講欲的過患如何如何,令他們悔改!复私詢让赝猬F(xiàn)」,內秘菩薩,外現(xiàn)凡夫!概c人作同事攝。不令眾生入不律儀。若求如此正知見人為師。則能與人抽釘拔楔換骨換髓成就菩提。」這兩個人講的都很對。以人家的印證自己,你會到了沒有?這樣才有進步。下課了!

  你們注意到,法離言語相、文字相、心緣相,拿經文對照,離非言語相、非文字相、非心緣相,到了這個境界,成就一絲不掛、一塵不染。

  ■第五十七次修學

  「末世眾生見如是人應當供養(yǎng)不惜身命。彼善知識四威儀中,F(xiàn)清凈。乃至示現(xiàn)種種過患心無憍慢。況復搏財妻子眷屬。若善男子于彼善友不起惡念。即能究竟成就正覺。心花發(fā)明照十方剎。」

  師父:這是接上文來的!敢娙缡侨恕,如是人是那種人?上文有講過,「求一切正知見人。心不住相。不著聲聞緣覺境界。雖現(xiàn)塵勞心恒清凈。示有諸過贊嘆梵行。不令眾生入不律儀。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段文很淺顯,大家都可以講,誰講?

  秀師:正知見人就是知道無相即相,就是正知,見到相知道是無相就是正見。這樣的正知見人能夠讓我們出離生死,而得涅槃,所以應當供養(yǎng)。我們眾生就是執(zhí)著五陰身心,所以輪回六道!覆幌砻,就是沒有我相,盡心供養(yǎng)。正知見人知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知道諸法就是實相,實相就是諸法,隨緣就是無性,無性就是隨緣。「善知識四威儀中常現(xiàn)清凈」,無性隨緣,所以現(xiàn)有四威儀;隨緣無性,所以,F(xiàn)清凈。無性隨緣,所以示現(xiàn)種種過患;隨緣無性,所以心無憍慢!笡r復搏財妻子眷屬」,像華嚴經凈行品有一句 話說,知家性空,免其逼迫。雖然他有家室,但是這些都是性空的,所以不會受到它的逼迫。

  「若善男子于彼善友不起惡念。即能究竟成就正覺。心花發(fā)明照十方剎!谷绻龅竭@樣的善知識,不起惡念,心生隨喜,這樣就能成就正覺。

  師父:慧秀以二諦解釋善知識,大家注意到一點,這段文很明了!改酥潦粳F(xiàn)種種過患心無憍慢」,那么我們知道示現(xiàn)種種過患是善知識,「心無憍慢」,究竟是善知識心無憍慢,還是供養(yǎng)的人心無憍慢?這是文字相,大家仔細看它的文就知道了。今天修學這段很輕松,我們修學過以后,趕緊看下次的進度,那里很重要。

  聞師:「末世眾生見如是人」,就是善知識,心無所住,這種善知識教我們遠離顛倒夢想,究竟得到無上正等正覺。所以「應當供養(yǎng)不惜身命」,對給我們法身慧命的善知識,不起惡念,心念不起,何況身口,所以「即能究竟成就正覺。心花發(fā)明照十方剎!剐幕òl(fā)明就是心凈,十方剎就是十方剎土,心凈則國土凈。這段文可用很平常的話講,佛法從恭敬中求,善知識不遠,在恭敬心中現(xiàn),我們見這種善知識應當供養(yǎng),所謂不惜身命。我們知道善知識可以給我們法身慧命,在行住坐臥四威儀中,不管他是清凈,或是示現(xiàn)身口有瞋恚之相,攝門、折門的種種過患,我們?yōu)槿?a href="/remen/dizi.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弟子不可起憍慢心,因為失去恭敬心,我們就不在佛道中行。「況復搏財妻子眷屬」,甚至他有錢財妻子 等的過患,我們還是虔誠恭敬,因為他是我們長養(yǎng)法身慧命之處。

  「若善男子于彼善友不起惡念」,我記得看過傳記,舍利弗在世尊面前講過,我侍奉世尊這么多年,不敢起一絲的惡念。不起惡念就是心清凈,心清凈就是心不取于相,因為善相、惡相都是依他起,并沒有遍計所執(zhí)在里面。事上怎么吻合呢?學佛人以恭敬心為主,不起惡念,就能成就正覺,也就是在這圓滿的法里面并沒有貪瞋癡,以這種心見一切人都是善知識,所以心凈則國土凈。心凈就是離過,就是斷德,清凈智德就圓滿,斷德能得根本智,智德能得后得智,是不是這樣?請師父開示。

  師父:這段文很淺顯,慧聞講出來了,他的意思是「示現(xiàn)種種過患心無憍慢」,是承教人心無憍慢。我們下面看四種病,今天先修學一種病。

  「善男子。彼善知識所證妙法應離四病。云何四病。一者作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于本心作種種行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作得故說名為病。」

  師父:大家修學過以后就知道,末法時期學佛的人差不多都是將病為藥,都是病。什么是作。肯雀闱宄。誰講?

  明師:「善男子。彼善知識所證妙法應離四病。」善知識所證的妙法應該離開以下 的四種病!冈坪嗡牟。一者作病。」作病就是有所得心,這類人對一切法生執(zhí)著,所以他一修行,就以有所得心修行,所以他說「我于本心作種種行欲求圓覺」,好比神秀大師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顾J為法有所得,所以他要時時勤拂拭。后來六祖大師一語道破,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一切法本來就不可得,那有塵埃可得?因為圓覺性是非作得,圓覺性是清凈,清凈不可得,是無所有,那你還要認為有所得,還要求圓覺。因為你一落入有所得,有欲求心,那就不是圓覺了,背道而馳,所以「說名為病」。最近師父又說,連那個「本來無一物」也無,才是最究竟的。

  師父:慧明講作病是有所得心,這個有道理。大家還有發(fā)揮的沒有?作好象就是造作!

  明師:作就是造作,我們從十二因緣來看,無明產生造作,作產生行、識、名色、六入……產生流轉十二因緣。你本身作種種行,落入生死輪回,那你又要求圓覺,根本是不可得的,如龜毛兔角是不可能的。所以你一定要離開造作的行,一切法以清凈心行,才能反求自性的圓覺心。

  師父:作是造作,落入生死十二因緣。誰還有發(fā)揮的?

  悅師:「圓覺性非作得故」,圓覺性就是諸法實相、實相諸法,法性不是造作的法 。如果我們會到依他起的法無性,當下就是圓成實,這個法本來是如實的,并非假一切法的造作。所以若有所造作,不是圓覺性。

  師父:諸法實相,諸法不可得;實相諸法,實相不可得。色即空,色不可得;空即色,空不可得,不可得怎么有作為呢?前文說過,諸幻滅盡,覺性怎么的?講吧!

  乘師:這段文以二諦來講就是世俗諦、第一義諦,其實緣起就是性空,性空就是緣起。作病以緣起邊來講,有所作、有所為,不是隨緣無性能作一切種種行,「彼圓覺性非作得故」,圓覺性以第一義諦本不可說,不可說而說,會歸緣起!干颇凶印1松浦R所證妙法!姑罘ň褪乔懊嫠f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落入外道、小乘,乃至菩薩的境界。應該離四種病,先講作病,就是于依他起落入遍計執(zhí),落入有所得,有所得心作種種行欲求圓覺,不能和清凈心相應,這樣叫病。

  師父:前面講過,見幻即離,離幻即覺,覺性不動。我舉個例子,虛空沒有東西南北,是要你離開東西南北四維上下之見。這個虛空當然不可得也不可說,不可得也不可得,不可說也不可說,好象這和圓覺性差不多。

  悅師:剛才要講一句,結果漏掉了!肝矣诒拘淖鞣N種行欲求圓覺」,這種心就是造作的心,就是有所得心,不會法。如何會這個法就不會有作病?就是師父 常講的,無所住而生其心,雖生其心而無住。

  師父:好象是修行得清凈涅槃,不可得吧?除去煩惱患,就是清凈涅槃啊!是不是這個道理?

  經師:我把師父講過的話再重復一遍。前面有講過「諸幻盡滅。覺性不動。」接下來就將有覺、無覺更進一步講,「依幻說覺。亦名為幻。若說有覺。猶未離幻。說無覺者亦復如是!谷绻嬲龝交脺缑麨椴粍,一切相本是虛妄幻化的。

  「彼圓覺性非作得故」,圓覺性是清凈的,既然是清凈的,它是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添一毫不增,減一毫不減。如果再心外求法,求種種行,要想會到清凈心,就像頭上安頭,這是一種病。

  師父:龍樹菩薩曾經說過,若人見般若,是人被法縛;若不見般若,是亦被法縛。這好象和作病有關系吧?又說,若人見般若,是人得解脫;若不見般若,是亦得解脫,這好象和無作有點關系吧?和無所得有點關系。

  大家注意到一點,上文「心不住相」,住相好象是作病吧?「不著聲聞緣覺境界」,聲聞緣覺境界好象是作病吧?沒講的,查注疏。

  這個圓覺凈性說了半天,似乎是佛的法身吧?我們的法身吧?這個法身真常 不動。如果你動有兩種情況,佛動是以法身起報身,報身起化身;我們動,是起業(yè)報身。知道作病不對,就可慢慢獲得法身了。法身不生不滅是吧?不生不滅有作沒有作。

  什么叫觀照呢?心不生貪瞋癡,不生我人眾壽相。所以你觀蓮華、觀佛像、觀放光,你想那是不是作?大家修行,不是叫你懂很多道理,有一天修到一絲不掛、一塵不染──成佛。我們大家就是染污心太重,遇事就染,……有一天修到想而無想、無想而想的話,清凈心打成一片。

  這個清凈圓覺有兩種法障它,不能證到,一種是散亂,一種是昏沉。你想一想就知道了,怎么叫清凈心?怎么叫圓覺心?從凡夫位上講,不散亂、不昏沉,就是它;一散亂,一昏沉,和它隔了十萬八千里了。

  唉!學佛道沒有別的,就是不散亂、不昏沉,你學到那個地步,好比密室燈,房間一點風沒有,蠟燭的火苗一點不動照得明明亮亮。雖然照得明明亮亮,它一絲一毫不動,那才真的。這個境界還不夠究竟,僅僅在四禪。

  (圓覺經講義?二四六?五?圓瑛大師)「夫圓覺之性,天然本具,不假造作,今以有作之修。」有作之修就是你們講的有所得心造作。「而求圓覺妙性,且此妙性,豈造作而可得耶?」虛空沒有造作的,一點不造作,那是虛 空,「故說名為病」。

  「善男子!若修行者,于彼逆行善友!怪R就是朋友、道友、認識的人,有正知見的人稱為善知識,沒有正知見的知識,稱為惡知識。佛經上的「知識」和臺語差不多,臺語叫朋友什么?「熟儕」,就是「認識的」那個意思,可是你認識的朋友,有善的、有惡的,有正知見、有惡知見。這個人講得很簡單,很好。

  這個造作、有所得心啊!不會二諦法,性空緣起,性空不可得,那有作?緣起性空,緣起不可得,那有作?一切不可得,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經上有很多把這個話改變方式講,一念不生般若生,會到這個道理的人,云在青天水在瓶。你將法來問,不過麻三斤就是。如果有人再問,吃茶去!就是這個道理。

  (卍續(xù)一六?圓覺經近釋卷六?二○二下?二)「善男子。彼善知識所證妙法。」「此答第二依何等法也」,他問是以何等人,以何等法,這四病是答以何等法。「此善知識所證妙法應離四病方是正法」,離開四病才是正法,知道離開四病者,稱為正知見!复怂牟≌摺<辞八三觀及無修無證之圓覺。」所以這三觀是在因地,無修無證是果位,他是因果雙說!赣蓤(zhí)而不化遂轉成病。故不起執(zhí)心即病是藥!共黄饒(zhí)著心,作病是執(zhí)著心啊!病就是藥,就沒有病了!溉羝饒(zhí)心即藥成病。古德所謂通身是藥通身是病也。 言作病者是服三摩提藥所成也。」通身是藥,通身是病,這有很多說法,常法身常六道,那把藥當;常六道常法身,病就是藥。菩提即煩惱,藥就是;煩惱即菩提,病就是藥,它沒有分別,唯是一心造。三摩提就是定,也是三摩地,也是三昧,詳細分析起來,它有微細的差別。大家回去查佛學辭典,就找出來了。三摩提、三昧、奢摩他、三摩?提,都有微細的差別。

  「彼意自謂。此圓覺性必須劬勞肯綮!咕褪瞧鹾、修證!缸鞣N種行度諸眾生方得成就」,這個話好象方便說是不是?如果不是方便說,就是作病,方便說就是方便智,方便慧!覆恢藞A覺性本非可作。妙性靈臺不受熏煉。」靈臺不是佛法的用詞,「豈可修種種行而妄得之乎」。什么地方叫靈臺呢?不曉得是不是道家的說法?靈臺是形容自己的覺性,圓覺性不受外面熏煉。很多古德也講過這個道理,說我們圓覺妙性修治不凈,沒有清凈;穢染不污,你就是染污它,還是那個樣子,它沒有污染。你在六道輪回里,它是不動的;成佛以后,它還是不增,還是不動。成佛不增,六道不減,所以它以靈臺作譬喻。

  這個圓覺妙性,大家想一想,增一毫則多,減它一毫就少了,這就是不增不減。「豈可修種種行而妄得之乎」,如果修種種行去得到圓覺妙性,那是作病。「此則迷天真而事竅鑿」,竅鑿就是窠臼的意思,「故名作病」。

  簡單說,學佛僅僅在求清凈心,不在求名相。各位你想一想,是不是走錯道路了?有一天你修到毫無所求,毫無所得──成佛。有人問禪師,怎么樣學佛。克f要學佛很簡單,一切法不要知,就是學佛。所以大家千萬不要認錯門頭,學一切法,那不是學佛。「天真而事竅鑿」,天真是天真佛,我們的圓覺妙性名為天真佛,很自然,也叫自然佛。

  因為結夏期間,不能多耽誤大家時間,現(xiàn)在下課!

  學佛學到不被絲毫的法所染,究竟;如果你心中還有事,事中還有心,不是學佛。趙州和尚不是這么講嗎?趙州八十猶行腳,回來怎么了?及至歸來無一事,本來無一事嘛!就是這個道理。古德只要是正法的人,都是一樣的,雖有深淺,都是一樣的。

  ■第五十八次修學

  「二者任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斷生死不求涅槃。涅槃生死無起滅念。任彼一切隨諸法性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任有故說名為病!

  師父:任病是任其自然,佛世的時候,印度有一種外道,叫自然外道。

  悅師:剛剛師父講到是任其自然,這種毛病很多人都會犯。有一個人看到六祖壇經講一句話「不思善不思惡」,他以為是任其自然。其實六祖講不思善不思惡,是講吾人的本性非善非惡,可是他并不是叫我們不去修善,不去斷惡。正因為我們的心性非善非惡無性,它才能隨其緣起而修善斷惡,我們修善斷惡究竟,也正是要證非善非惡的本性。

  「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斷生死不求涅槃。」不斷生死就是不斷生死輪回,是惡;不取涅槃,是善。不要修善斷惡,他認為生死涅槃是空的,斷滅見。「任彼一切隨諸法性欲求圓覺」,「任」,有自然的意思,他認為隨其自然就能證到法性。其實以前師父和我們講過,那有天生的釋迦、自然的彌陀?他不知道「彼圓覺性非任有故」。「任彼一切隨諸法性」,他不知道法性無性,能隨緣起種種的法,他住著斷滅見,那是壞佛法。

  師父:「不斷生死不求涅槃」,大家看一看,生死涅槃是二諦。……講吧!

  秀師:我們眾生就好象在作夢一樣,在夢中分明有六道,分明有種種境,佛陀就好象已經醒過來的人,我們現(xiàn)在說佛的境界是不離生死而得涅槃。對醒過來的 人才講沒有夢沒有醒,諸法都是如幻。所以任病是對沒有修證的眾生而言,他不能講不斷生死不求涅槃。

  師父:假使任由的話,就不應有初、二、三果,任其自性的話,不應該信、住、行、向、地、等覺菩薩。這個人好象執(zhí)性廢修吧?

  甫師:這段文好象是凈土法門所破斥的,有些人執(zhí)著唯心凈土,既然心就是佛,你念佛當下就是極樂世界,為什么要求生極樂世界?也就是執(zhí)理廢事,不能圓融,沒有會通。理不是事外之理,事當下就是理。事就是緣起,理是法性,法性不是離開緣起法有法性,緣起法當下就是法性。講生死講涅槃也是有二邊,他不知道這個道理,所以才會有遍計執(zhí)。任病是說法性是自然的,不必斷生死求涅槃,我們佛法常說生死、涅槃不二,可是他不懂得生死涅槃不二是在破除生死涅槃二見,他沒有真正會到法性,所以他說「我等今者不斷生死不求涅槃」!改鶚勆罒o起滅」,意思是說本來無生無滅!溉伪艘磺须S諸法性欲求圓覺」,任其自然,本來就是法性,不必再求一個法性,這樣要求圓覺,就是執(zhí)理廢事。這種不求也是遍計執(zhí),這樣也是一種病。因為圓覺性它是依他起當下就是圓成實,如果離開依他起,就是壞了世俗諦,就沒有第一義諦,所以是病。

  師父:大家注意到,用二諦理,二諦的探求,依四依,依法不依人的四依。剛才慧甫講,有人講唯心凈土不必另求凈土,他不知道,你一定說是唯心凈土嗎?那就告訴我們,凈土唯心!你說我的心就是凈土,不必另求凈土,他不知道凈土就是心,也不必另求心。〉冗吶切尉褪堑冉侨切,等角三角形就是等邊三角形,那是一個道理。這是什么原因呢?依他起。如此說任病者,執(zhí)性廢修。誰講?

  聞師:圓覺等同虛空,虛空無所在而無所不在,無所在是因為它無性的緣故,所以它不起造作;無所在的緣故,可以隨緣成就一切法,所以無所在而無所不在。無所在是約真諦講,一真法界的道理,一真法界隨緣遍一切法。這種圓覺妙性在因地講,是眾生的佛性,也叫眾生的心性,諸佛與眾生同一心性。眾生雖有圓覺性,可是迷而不覺,雖然迷而不覺,從本未失,沒有失去圓覺妙性。眾生是不覺義,不覺于緣起,以迷于緣起,所以失于第一義諦。

  一個修行的人要求圓覺妙性,不可以有所得心,前面是講作,愈求愈遠,因為他不會自性清凈的緣故。任病是隨其自然,如果隨其自性,也是一種病,執(zhí)著性,因為一切法本來是無性的,圓覺是無性。「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斷生死不求涅槃。」因為在第一義里本來沒有生死涅槃的執(zhí)著,事 實上無生死無涅槃,不是離開緣起來講。我們知道,迷于緣起就是落于生死,知道緣起就是依他,就會入圓成,就是涅槃,所以迷覺就在眾生一念之間,生死涅槃就在一念之間。一念之間為什么開出生死涅槃的差別?因為迷惑的時候,認為一切緣起的法是自性,落入生死,覺悟這種空理,真正受用是要如實修行。任病是說,我知道了就不要修行,我知道一切眾生皆是佛,我就是佛,這是錯誤的觀念。以世間法來講,你知道米可以成飯,你不煮的話,永遠也不能成飯。

  「涅槃生死無起滅念」,他的執(zhí)著見,沒有生滅!溉伪艘磺须S諸法性」,就是隨波逐流,反正我知道了,就不去修行,也就是執(zhí)性,我本來就是佛,我本來就是圓覺──廢修行!這樣永遠沒有諸佛,因為一切賢圣都是無為法,會到緣起無性這個道理,要起修行,所以信解行證,滅緣起要求真諦,是不可能的。「彼圓覺性非任有故」,不是自然的,「說名為病」。整段文是就執(zhí)理廢事,或執(zhí)性廢修來講的。

  師父:大家注意看。此人落于「有」,「我等今者不斷生死」,他認為有生死,不必斷生死,「不求涅槃」,他認為有涅槃不必求。涅槃隨緣有生死,生死無性是涅槃,不覺之人不能知道,如果不覺的話,落入遍計執(zhí)。涅槃無性,可是隨緣就是生死,依他起。生死隨緣,還是無性,圓成實。誰還講?

  彰師:剛才師父說過三性,如果在依他起沒有會到圓成實,就落到遍計執(zhí)。法是不生不滅,自性本清凈,是沒有錯,不過落到遍計執(zhí)就是病,病就要用藥來治,在佛法當中就以戒定慧來治病,戒是基礎,定慧要等持,這樣才能除病。有病的時候需要藥方,病治好了,也就是會到圓成實性。這個有是因緣有,就是妙有;空是性空,不是偏空,隨緣無性是性空,性空無性能隨緣。

  師父:大家不要迷于甚深道理,我問大家,如果不斷生死,不求涅槃,那不滅貪瞋癡,不修戒定慧,也可成佛,有這個道理嗎?不念佛也可往生,有這個道理嗎?不參禪也可入定,有這個道理嗎?不持戒也可生天,有這個道理嗎?現(xiàn)在知道這個人的過錯了吧?

  聞師:「彼圓覺性非任有故」,我們知道圓覺性是無性,是十法界的一個所依,圓覺性無性可以隨覺悟的因緣,會法的深淺,而有事證的差別。它隨眾生迷的因緣,有六道輪轉。從這里可以看出來,一心隨緣成萬法。因為他不懂這個道理,只知道不斷生死,不求涅槃,只會到一邊執(zhí)著見,他不曉得依他起就是圓成實,圓成實就是依他起,所以才會講彼圓覺性是隨其自然的。

  師父:不修菩薩位,也不修成佛,自然就是菩薩位,有這個道理嗎?不假修行,自 然到果位,有這個道理嗎?

  秀師:上次師父有舉例說,刀子要磨才會利,可是「利」是它的作用,刀子很利并沒有離開刀子而有利。我們不能執(zhí)著我離開刀子就有利,而不去磨刀子。

  師父:這個人執(zhí)性廢修,盡量發(fā)揮!我們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識,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以四依為根本看圓覺經。等一下你們看注疏的時候,也依四依衡量。

  覺師:我們知道一心具足十法界,他認為我的心就是佛,何必要念佛呢?他不曉得他的心也具足地獄、餓鬼、畜生。就因為我們要成就佛道,所以一定要假修行。

  師父:任病,我不必上班,不必工作,坐在家里,自然而然,錢就來了,飯就來了,任其自然。印度有一種自然外道,有苦不必斷,自自然然會消失,好比在高山上,有一個線球往下丟,線轉盡了自然成佛,那是外道。你們不必學戒律,自然知道戒律,有這個道理嗎?不必煮飯,飯自然就熟了,有這個道理嗎?

  觀師:「我等今者不斷生死不求涅槃」,我們是凡夫眾生,如果我們不斷生死不求涅槃,其實我們都是起惑造業(yè)。「任彼一切隨諸法性」,就是隨業(yè)輪回,這樣是執(zhí)性廢修。不要有這種任病,就是要假修行,譬如說我們都有佛性,這個佛性因為無性隨緣,還是要念佛。譬如說,心本清凈,我們假如不藉念佛因緣,不能心清凈。

  師父:講吧!

  庶師:這種任病,好象老子立的無為自然,過去在唐朝道宣律師的時候,曾經有很多人認為老子所說的和釋迦牟尼佛差不多,后來經過道宣律師大力反駁,才把正知見確立起來。這種任病就是我們任其一切自然,就能證得寂靜涅槃,這種會產生比較放蕩、不倫不類的行為。所以真正的自然,在眾生未修未證之前,就像普覺菩薩所說的,一定要依這三法,求何等人,依何等法,除何等病來修行。所以釋迦牟尼佛說要依正知正見的人來修持,如果沒有依這三法來修行就是任病,這只是從事上講,我沒有講到理上。

  師父:講吧!

  策師:前面是作病,這里是任病。前面的作病,是說圓覺性不是作來的,因為它是作而無作,無作而作。第二種任病,作而無作,執(zhí)著在空邊。「我等今者不斷生死」,不斷十惡業(yè),不斷一切惡!覆磺竽鶚劇,雖然不斷生死,不求涅槃,他知道「涅槃生死無起滅念」,本來沒有生死涅槃,佛出現(xiàn)于世間就是要除眾生的生死和涅槃二見。真如隨緣成萬法,萬法無性歸真如,他執(zhí)性廢修,所以「任彼一切隨諸法性」,隨生死也不求涅槃,「欲求圓覺」,無有是處。這種病是落偏空邊。

  師父:這段文講得雖然很明白,意思很深,希望大家深深思惟!現(xiàn)在查注疏。「不斷生死不求涅槃」,你們不要出家了吧?你們出家是為了斷生死,沒有出家眾就沒有僧寶,沒有僧寶不能成佛,沒有佛寶,沒有佛寶就沒有法寶,三寶沒有──,任。‖F(xiàn)在可以看注疏,早看注疏障你的悟性。

  (卍續(xù)一六?圓覺經要解卷下?二六一上?二)「前則驅馳覓佛。此乃故縱身心!惯@是說任病,任其自然,前是作病,心馳外境。這一條是故縱身心,身心任其自然,造惡隨它造惡,下地獄隨它下地獄,生天隨它生天,這是外道思想。「設令善惡不拘。即名無記之性。」這落入三性的無記,三性大家都知道是什么吧?善、惡、無記,三性中最壞的是那一個?無記。為什么惡不是很壞,無記更壞?因為惡它能生惡,也能生善。無記不生惡,它也不生善。惡性它生惡是不是?出地獄,悔改的時候再生善,可以成佛。無記不悔改,不生惡也不生善,斷滅空,永不成佛!感腥酥链四缢林。宜自警懷。勿沾斯病!谷玖巳尾。這個人講得很好,所以任病是任其自然,外道有一種自然外道。

  再看看這段文。(太虛大師全集?圓覺經略釋?二一九六?七)「任者任其自然」,首先主題就講出來了!复巳尾∨c前作病適得其反」,和前面的人 講的一樣,作病、任病是一樣的!复笫柙疲呵皠t驅馳覓佛,此乃放縱身心。」可能是太虛大師參照前面的人,因為那個人是明朝,太虛大師是民國人嘛!「此等人所持理由,謂我等現(xiàn)在不必去斷生死,亦不必去求涅槃。涅槃不忻,生死不厭,故無起滅之念。只是真聽其真,妄聽其妄,饑餐渴飲,各稱其心。所謂:任彼一切,隨諸法性;即以此任其自然之心求于圓覺。此乃誤會菩薩不與法縛,不求法脫,不厭生死,不愛涅槃!勾蠹抑,菩薩不與法縛,不求法脫,什么原因?這句話的真正意思,誰知道?無所得故,經上不是說嗎?無所得故。于生死無所得故,不厭生死;于涅槃無所得,不求涅槃。無所得不被法縛,無所得不求法脫,這不是龍樹菩薩所說的一句偈嗎?若人知般若,是人被法縛;若不知般若,是亦被法縛。若人知般若,是人得解脫;若不知般若,是亦得解脫。什么原因呢?無所得也無所得嘛!如果人以有所得心知般若,被法縛,有所得心不知般若,也被法縛;若人無所得,知般若得解脫,不知般若還是得解脫。

  「及圓覺清凈本無修習等義。夫欲求圓覺而有任其自然之心,不知圓覺凈性實非任其自然之所能有,故云彼圓覺性非任有故!怪饕模覀冋J識:任病就是任其自然。

  ■第五十九次修學

  師父:經上經常講一切法,一切法就是這些。這一切法無量無邊,在佛的智慧,稱之為權智,知道無量法,因為這個無量法,它是有為的,一切有為法無量。知道一切有為法無量,它是法數(shù),這有為法、無量法、緣起法,稱之為法數(shù)。佛法里有數(shù)人、數(shù)論,數(shù)人是誰呢?譬如薩婆多,它論有為,稱之為數(shù)人。各位查辭典,都是有為的,無為它只能介紹其理,說不出來,沒有名相。無為法離三相,言語相、文字相、心緣相,沒辦法介紹出來。在外道里有二十五冥諦,金七十論,也是數(shù)論,都是有為的。所以你聽般若,可以知道很多法。

  那么再說一切有為法無量無邊,所以稱為數(shù),可是這個數(shù)又作智慧解釋,因為它是分別法,分別一切法。分別一切法是有為,不作分別想是無為。我們把一切法約起來說,有兩種法,佛說是色法、非色法,因為般若介紹乃至十八不共法、空、不可得,是一切法,這一切法都出于五陰色受想行識,色受想行識五法有二種分別,有色、非色。小乘人把它分為色法、心法,其實皆不可得。怎么知道不可得呢?五陰皆空嘛!那有實有法?無有分別,所以法 有兩種,有為與無為,有為法是色受想行識,如果會入有為就是無為,那色受想行識五陰皆空。所以有為包括一切分別法,都是有為。無為呢?就是五陰皆空那個空。其實有為不離無為,無為不離有為,有為法隨緣而生,無為法無自性。隨緣而生,可是它無自性,變成無為;無為無自性能夠隨緣起,就是有為。所以經上說,生死即涅槃,生死是有為,涅槃是無為。因為般若,所以你們可以知道很多法,生死有為是空,假的嘛!生死是假相,是空。

  這就出來如來藏,空、不空,二空如來藏,所以般若說起來,無量無邊,希望大家看,能夠深得法義,不要執(zhí)取名相。要是執(zhí)取名相,不是般若。般若經說得很明白,世間一切眾生為執(zhí)取名相,不會法。佛還說一句最要緊的話,大家記!我的弟子要入般若法,要精進,急急而入,不可懈怠!因為你將入未入之間,魔波旬殺掉你的慧命,所以有很多人死在將入未入之間,如果你入了以后,魔波旬沒有辦法,不得其便了。所以希望大家修學般若法的時候,精進!不怕一切困難,你修學的時候一定起魔障,不一定什么魔障你,那時你要知道,魔波旬要殺掉你了。殺掉你的,不是你的色身,是你的慧命。大家要想發(fā)心學般若,般若經要多少部,常住花錢去買,你們精進。∵@個經很好的。

  閑言已過,現(xiàn)在入正文。在四病當中僅僅修學第三種病,修學之前任何人不 準看注疏,障住你的悟性,不入佛法,一障無量劫。

  「三者止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止合故說名為病。」

  師父:止病,什么是止病呢?大家注意,「我今永息諸念」,就是止病。誰講?一切浪是一水,水本不動,波浪萬變;波浪萬變,水本不動,動就是止,止就是動。所以心經說,色就是空,空就是色。大家想一想,「我今自心永息諸念」,心在那里?誰講?

  聞師:剛剛師父跟我們講,有因緣可以看大般若經。般若講智慧,記得經上講,有智自解,如果一個人有智慧,能夠得到解脫;無智不解,沒有智慧就不得解。整部般若經開示要以無所得心才能會其般若法,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法界無界,為什么無界?因為諸法都是因緣所生,緣生所以有而非有,既然緣生就是無性而有,緣生所以無而非無。前面講任病,任其自然,你可以不必修行,任其自然隨業(yè)流轉,輪回生死,這是撥無因果,錯誤的。

  「三者止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諸念得一切性!咕壠鹚F(xiàn) 是森羅萬象,用大海譬喻,一水所現(xiàn),隨緣所成,有萬重的波浪。事實上不離一水所現(xiàn),不離無性所成!肝医褡孕挠老⒅T念」,這是有所得心的緣故,他以有所得心要會無相法,是不可能的!赣老⒅T念」,以大海來講,水不能離波,不需要止波求水。「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止合故說名為病!箞A覺性等同虛空,橫遍豎窮,不是用止息的。有能止息的,有所止息的,這都是有所得心,要會無上妙圓覺性,是不可能的,說名為病。這段文簡單講就是有所得心、執(zhí)著心。如果用般若貫穿,因為般若有二用,一者緣生而無性,不落有;第二無性即緣生,不落于無,所以不會落有所得心。

  師父:慧聞也發(fā)揮這個道理,你知道波就是水,水是無為,波是有為。有為法無量,無為法無分別,無分別它空。在佛的智慧,空即無量謂之智,無量即空謂之慧,佛的智慧,也稱為佛的知見?占礋o量,又說佛的權智;無量即空,又說佛的實智。為什么說佛的權智、實智呢?兩種中道嘛!空即無量,沒有空;無量即空,沒有無量,非空非無量,名之為真諦中道?占礋o量,不能說沒有無量;無量即空,不能說沒有空。亦空亦無量,名之為俗諦中道。

  你們盡量發(fā)揮!我不是提醒你們了嗎?心可得嗎?有所得的是戲論,戲論皆 有所得。你的心在那里啊?阿難七處征心皆找不著,你能找得到嗎?心要是找不到,「永息諸念」,念怎么可得?念在心以外呢?還是在心以內?如果在心以內,沒有心怎么會念?如果在心以外另有一個念,那個念是誰的念?誰講?

  悅師:其實這個人不會我們的心性,我們的心性本來沒有自性,雖然沒有自性,它能常隨緣;雖然能常隨緣,還是無自性。可是他不曉得這個道理,要令自己的心念,永息諸念,想要得到寂然平等,這要想求圓覺凈性,根本是背道而馳的,愈來愈遠。要知道我們的心性本來無性,無性常隨緣,隨緣無性。

  師父:慧悅講無性隨緣,隨緣無性,無性是心體,隨緣是念用,心為體,念為用,由體起用,用全歸體。念,你們說是不是因緣生的?剛才慧悅提出無自性,念有自性沒有自性。咳绻钣凶孕,你怎么會息掉?如果念無自性,無自性就是空,空怎么會息掉?大家善思惟!

  庶師:我曾經看過一個故事,佛陀為比丘說法,說無為法,有一個比丘一定要找一個有為法出來。有一次他生病,有很多比丘去看他,有一比丘慰問他,你應該觀無為法,因為這個身體是無為法,這種病痛你要安忍。他說,我很痛啊!我不能安忍,因為我一定要找出一個有為法出來。當時他就舉出一個例子 ,花香如果在花瓣中,不成道理,如果在花枝也不成道理,只能說這枝花很香,才成道理。同樣的,我們這個色身,我現(xiàn)在很痛,這個痛如果離開眼耳鼻舌身意以外,才有痛,這樣也不成道理。他的意思是說,有為之中才是無為,無為之中才是有為。

  「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諸念得一切性。……」如果你起一個心念,認為你的心已經永息了,那還是有一個念,這樣要求圓覺佛道,還是相差一大截。所以就如師父所說的,有為就是無為,無為就是有為。

  師父:止是有所得吧?一定有個法可止,一切法畢竟空,怎么會止呢?講吧!

  策師:這里講「永息諸念」,有很多人說,我念佛要把妄想息掉以后再念佛,為什么我在念佛時常常有妄想呢?他不知道念佛是念而無念,無念而念。當你在妄想的時候,不用止息你的妄想,只要把佛號提起來,當下就是清凈了。不要起心動念:我現(xiàn)在有沒有妄想啊?把佛號單提起來,自然就沒有妄念,自然寂靜平等了,就和圓覺性相應。

  師父:講吧!

  明師:前面的作病落入有為坑,止病落入無為坑。我們自性好比虛空,它本來清凈,無所染著,所以不礙萬法繁興。可是萬法無性等同虛空,本來一切法都是 清凈平等,就是「何其自性本自清凈」,圓覺性本來就是具足的。如果我們有所得心,反而如龜毛兔角,背道而馳,終不可得。

  師父:大家注意到一個名詞,剛剛慧明提出來了,無為坑。我剛剛說無為,對不對?和無為坑不同。》鹚f的無為不離有為,不是有為以外另有無為,如果有為以外另有無為,那個無為是斷滅;如果在無為外另有有為,那個有為是定性有。無為坑是什么?二乘人執(zhí)著定有無為了,他不知道無為不可得,不可得而能無為。大家注意看,他一個矛盾的地方,你們沒看出來!敢磺行约湃黄降取,一切性寂然,是根本不動,還需要止嗎?一切性平等再止什么呢?本身他就有矛盾嘛!

  彰師:在緣起法當中,如果沒有會入圓成實,落入遍計執(zhí),就起心動念,有所造作、取相。不生不滅法,不生則知無所得,起心動念就不會了。法無性才能隨緣,佛種從緣起,無性隨緣,有是因緣有,滅是因緣滅,所以法是不生不滅。第二種任病是無性法外取有,有是落入常邊。第三止病中,法本不生不滅,一切性寂然平等,在緣生緣滅當中起心動念,永息諸念,這樣就不對了。緣起即性空,性空即緣起,俗諦即真諦,真諦即俗諦。如果再永息諸念,就落入斷滅空。

  師父:慧彰提到三性,圓成實性、依他起性、遍計執(zhí)性。圓成實就是隨緣無性,無 為法;依他起是有為法,無性隨緣。因為圓成實無性,它能隨緣成就一切法性相,稱為圓成實。其余的遍計執(zhí),那是邪知邪見,不在二諦里頭;勐勌岬讲豢傻,圓成實本來畢竟空,勝義無性,依他起;本來無有法生,勝義諦。遍計執(zhí)出于相分。

  聞師:這里是講落入有法,事實上,法是無生法,生即無生。眾生迷惑的緣故,落入遍計所執(zhí),既然知道緣生,隨緣本來是無自性,所以雖六道而常法身。眾生在畢竟空中見種種法,這是眾生的執(zhí)著見,「打得妄想死,許汝法身活!贡緛碇T法無生,終無一法可得,無一法可取。在我們自性清凈心中,本來萬法繁興,而且一塵不染。如果止而非止,非止而止,在這當中任說一法,都是眾生執(zhí)著。所以禪宗二祖覓心了不可得,這里講「我今自心永息諸念」,他有心的執(zhí)著,心生才法生,有心才生法,第一念這種執(zhí)著是虛幻的,妄上加妄,本來是龜毛兔角不可得的東西,幻化再取幻化,根本是不可得。

  所以心安則道隆,如果你知道心本不可得,下面的諸法都是唯心所變現(xiàn)的。心安則道隆,道隆并不是我們得到什么,而是我們的智慧安住在法上,安住在生而無生無生而生這個法上,生而無生無生而生,言語不可道,心緣不可知,文字所難表達。因為諸佛以權智說法,表甚深微妙的諸法實相而已。如 果心安道隆,我們的自性清凈心向于無所有中,這無所有不歸于斷滅,即事是理,理事無礙,一心圓融,這是我們眾生本具的圓覺妙性。它能成就一切法,雖成就一切法,本是不增不減。在這無相無不相第一義法當中,本來就是多余的,所以禪宗說一切都是葛藤。如果會到這個法,終能無礙,再沒有一點執(zhí)著、一點有所得。

  師父:剛才慧聞講,打得妄想死,許你法身活。那是老和尚的大慈大悲方便說,大家千萬不要死在老和尚的舌頭下。不相信我們看,妄想有沒有?如果妄想有的話,那實在,怎么叫妄想?妄想一定是不實在有的,不實在有的東西,怎么能打死它?法身活,法身不生不滅,怎么有死有活?那是老和尚方便,你不相信,打得妄想死,有止。沒有止,怎么會打得妄想死;有作,沒有作怎么許你法身活?

  悅師:圓覺凈性就是我們自性清凈心的戒體,因為這個人不會自性清凈心,也就是我們本具的戒體,本具有作持、止持的功能。而他只執(zhí)著他要止息,才能開顯自性清凈心的戒體,其實這樣不夠圓滿。假如不能起作持,只靠止持來圓顯他的自性清凈心的戒體,一定有所偏。所以一定要止持、作持,才能知道它的開遮持犯。所以佛說諸惡莫作,就是止持;眾善奉行,是作持;自凈其意,是會其圓覺凈性。

  師父:你想一想,六祖有一句「本來無一物」,何必止息?

  經師:慧悅師用律宗講,我用禪宗來講。彌勒菩薩有一首偈:「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后原來是向前!沽鍍舴綖榈,在我們的六根門頭,乃至十二入、十八界,我們都是以清凈心來會一切法,我們所見的一切,郁郁黃花無非般若,青青翠竹無非法身,所見的一切無非是法身。所以第四句話「退后原來是向前」,因為農夫在插稻苗的時候,如果沒有退后,就沒有辦法把秧插滿整個田地,所以農夫插秧一定有進有退。這個法也是一樣,都是緣起法,它不是定有,不是遍計執(zhí),是性空法。如果能會到緣起法、性空法,我們就不再墮落常邊,或斷邊,就像經上所講的,不會落入止病。

  師父:他剛才講彌勒菩薩那首偈:「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后原來是向前!骨鍍粜牟攀堑溃鍍粜谋緛砬鍍,這個清凈心不是你修佛法才清凈,不修佛法就染污了,在世間它不染污,在佛法它不清凈,那才是自性清凈心。

  甫師:我剛才想到一句話,和這邊講的有點相似。有一首偈:「不是息心除妄想,只緣無事可思量!鼓俏蛔鎺熕褪菚讲皇且,而是要你會到一切法因緣,本來就沒有什么法可想。我們凡夫落入遍計執(zhí),才會起心動念,其實即一切法就能自在,并不是要息妄想,因為妄想本不可得。修念佛三昧可 以用這段文來配合,念佛三昧最高,因為它不是離一切緣務來修念佛三昧。而是在一切緣務上修三昧,因為他會到隨緣無性,無性隨緣的道理。

  師父:無事可思量,本來涅槃,何必再止而求涅槃呢?慧觀講!

  觀師:我想到念而無念,無念而念。這個止如果是無念,應該要會入無念而念,念而無念。譬如說,要止念,這只是說要沒有雜念,但還是要持佛念,所以佛起心,心念佛。譬如說,我很愛講話,所以發(fā)心要少說一句話,可是不是只停在少說一句話而已,應該多念一聲佛才對。∷苑鹫f,圣默然、圣說法。止應該有方便,就像般若一定要有漚和,沒有方便就沒有功德,所以要起方便。

  師父:剛才慧觀講,無念而念,念而無念,大家還不了解它的意思,無念而念是依他起,依他起就是無量光;念而無念是圓成實,圓成實就是無量壽。最后一個人講!

  策師:我想到六祖講一句話,不思善、不思惡,是仁者自性,不是這里所說的止病,后面還有講,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里是住在無念,得一切性平等,有所得,得一個平等,得一個寂滅,就像師父講的落入無為。所以若知道諸念無性,無性就是法性,就是圓覺,不用再起諸念,求一個寂滅,求一個清凈。

  師父:他提出一個不思善、不思惡,重點在思,思是思求,不可思求善,思求惡。 思求善是三善道,思求惡是三惡道,皆不對,不在善惡。文殊師利菩薩說,不善不生,善法不滅,怎么會有思呢?不在那個地方,在思,F(xiàn)在查注疏!

  (卍續(xù)一六?圓覺經直解卷下?一三四上?五)「此示止為病也。然圓覺普照。大用無方!购帽忍摽眨摽諞]有方所!隨緣而現(xiàn)東西南北四維上下,雖現(xiàn)東西南北四維上下,沒有方所。沒有方所怎么會有息?這個息是滅法,止病是滅法,法身本來不生不滅,無作無止!肛M可以永息諸念耽著枯寂之行以求之耶」,耽著枯寂之行,聲聞乘嘛!所以「以圓覺妙性非止可合。故說為病耳!惯@句話講得很明白!傅⒅菁拧,本來涅槃,不需要更求涅槃,本來不生不滅,大家知道,你們是不是都是法身。亢伪卦偾笠粋法身活呢?妄想執(zhí)著皆是空的,空如來藏嘛!法身是空如來藏。此法不動,圓覺性不動嘛!前面不是講,諸法滅盡,覺性不動,它本不動的嘛!怎么有止有作呢?

  (卍續(xù)一六?圓覺經要解卷下?二六一上?八)「止息世緣。厭喧求靜者。不能以性奪修。并屬偏邪!闺S緣是有!無性是無!「止息世緣」,不可斷有,因為什么?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滅了有,滅了色,也就是滅空!竻捫箪o」就是對待法,「厭喧求靜」,喧是喧鬧,求靜,「你不要吵我 ,我要念佛!」「不能以性奪修」,性是本性,修是要功夫,修有兩種作用,一種見地,一種功勛,這是禪宗所說的!覆倨啊梗孕詩Z修,不對的。「若行或得諸法無性之性」,一切法以無性為性,為什么一切法以無性為性?無性是圓成實,圓成實隨緣成就一切法,所以一切法皆圓成實性,「非即覺性。非止合故者。前云于諸妄心亦不息滅!

  (卍續(xù)一六?圓覺經近釋卷六?二○三上?一)「止病者是服奢摩他藥所成也。彼意自謂永息安心猶如木石!顾赃@一點大家知道念佛三昧可貴,這個止病,「我要打坐了」,坐得像木頭一樣,木木然入定,這是止病。念佛定是什么?我說話,在念佛定中;我做事,在念佛定中;吃飯,還在念佛定中,雖在念佛定中不妨礙吃飯、睡覺,比那個只有在定中高!他呵責「方能對境不生分別。得與一切法性契合寂然平等。欲以止息妄想而求圓覺!雇氩豢芍拱!所以打得妄想死,是方便說,妄想怎么會打死?妄想是沒有的東西,它本來是空的,你要是打死空,反而是妄想!覆恢X性如水上葫蘆按著便轉。如日中寶石色無定形!顾虾J和日中寶石是什么意思?隨緣,沒有定性,無性,要是有定性是有性,沒有定性是無性,無性能隨緣,隨緣生萬法,所以真如無性隨緣生萬法,萬法無性是真如。「而欲以止契合之乎」,止,是有所得心,有定性,「起如是心求圓覺者名為止病」。

  今天講到此地!耽誤很多時間了,因為結夏快圓滿了,這是最后一次。

  ■第六十次修學

  師父:你們要出去的話,還要向我請假,不能太放肆!不是為別人,為了你自己的道業(yè)。你舍棄父母,舍棄親緣來出家,為了什么?你要是喜歡游蕩的話,在家多好!你們不想想,你們出去,人家把你們當狗看。大家看圓覺經:

  「四者滅病。若復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斷一切煩惱身心畢竟空無所有。何況根塵虛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圓覺。彼圓覺性非寂相故說名為病!

  師父:這是我們正當事業(yè),培養(yǎng)各人的慧命,我苦口婆心,不過是為了培養(yǎng)你們的慧命。誰講?

  策師:滅病是斷滅見!肝医裼罃嘁磺袩⿶馈,他在色外求空,不知道煩惱無性就是菩提,他把一切煩惱永斷而求菩提,那是錯誤的觀念。「身心畢竟空無所有」,實相無相,他不知道實相無不相,身心緣起如幻就是空無所有,不要 在身心以外求法,他斷滅見!负螞r根塵虛妄境界」,他不知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敢磺杏兰庞髨A覺」,斷滅見而想求圓覺,圓覺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而不是全部都寂滅,這樣要求菩提的話,就不能和自性清凈心相應。

  師父:大家知道,這是說二乘境界,二乘人取滅,稱之為涅槃。佛告訴迦葉,涅槃有我。迦葉說,涅槃無我啊!這佛說的,佛說無我、空!佛說我是為了眾生生死六道輪回不得自在,才說涅槃無我,無我則得自在?墒菫槭裁吹米栽冢恳驗橛形,如果沒有我,誰得自在?所以說,佛法就是二諦,色即空,空即色,你說無色空,滅色空,那不對!寂滅,寂而常照,照而常寂。誰還講?聲聞緣覺行空取證,也有人說這是二乘偏空滯寂。

  大家想一想,「我今永斷一切煩惱」,煩惱究竟有沒有?誰講?二乘涅槃稱為有余涅槃,小乘有余涅槃,他說「我生已盡」,我已經了生死,證到阿羅漢,業(yè)報身還沒了,稱為有余涅槃。如果往生了,灰身滅智,稱為無余涅槃。誰講?要講就講,大膽地講!

  秀師:「我今永斷一切煩惱」,煩惱的起源就是有所得,如果放下有所得心,就沒有煩惱,所以煩惱是虛妄不可得,既然虛妄不可得,就不需要去滅它。知道 煩惱虛妄不可得,當下就是圓覺。

  師父:煩惱是虛妄的,虛妄沒有!如果有,是真實,這真實應該叫真如,不稱為煩惱。所以打得妄想死,許你法身活,那是老和尚的方便慈悲,叫你不生煩惱,假名打得妄想死。煩惱妄想沒有,你打死誰?法身不生不滅,你救誰?不生煩惱,什么叫不生煩惱?一念不生般若生。

  悅師:圓覺性,一切法以無性為性,無性是一切法的本性,就是圓覺的本性,這無性能隨緣起大用,它是不變才能隨緣,隨緣不失性。「我今永斷一切煩惱」,二乘他要滅煩惱取涅槃,因為他認為煩惱實在有,不知道一切法無性。好比我們想滅掉妄想得到清凈,而不知道我們心性以無性為性,只要把心念轉過來,好好念阿彌陀佛就是了。所以禪門有一句話,不貴解脫,但貴見性。

  師父:慧悅提到二諦!笀A覺性非寂相」,或者有人懷疑,華嚴經說,正法性遠離,一切言語道,一切趣非趣,悉皆寂滅相。那不是寂滅嗎?要知道寂而常照,照而常寂,不偏一邊。寂而照,寂是什么?圓成實性,照是什么?依他起性。寂而照,稱為依他起;照而寂,稱為圓成實。寂而照,一生萬法;照而寂,萬法歸一。誰還講?

  明師:「我今永斷一切煩惱……欲求圓覺!惯@段文主要是落入斷滅見、分別見, 他認為要煩惱斷盡才能求到圓覺,他不知道煩惱是空的,煩惱當下就是菩提,而不是另外求的。所以生死當下了知生死無性,它當下就是涅槃,涅槃不是離開生死以外有涅槃,所以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我們眾生取著一切法定性有,認為煩惱可得,要斷掉煩惱,另外求一個菩提,其實這是遍計執(zhí)。所以六祖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本來一切法是不可得,你放下有所得心,當下就是菩提。

  師父:慧明講涅槃,什么是涅槃?大般涅槃經講,涅槃有四德,不是斷滅空。

  聞師:第四滅病,如果以二乘講是偏空。這邊談到的是大乘的終教,以圓覺為指歸,也就是在道理上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欲證諸法實性。這樣必須要破無明才能證深,所謂破無明就是要證法性,一切法的法性皆是無性,無性法遍一切處。如果我們不懂得緣生無性,無性緣生,事理圓融的道理,就是偏一邊,凡夫偏有,二乘偏空。在修行菩薩道時,還有生死涅槃二邊見,究竟證入圓覺凈性,是無住涅槃,因為生死無性就是涅槃,涅槃無性不礙緣起生滅。事實上它本身就是圓覺凈性,眾生以無明,有所得心,落入有法,落入偏空,不能證入無上覺。這里講滅病,假如我們不懂得二諦融通,滅法求空,不能證入無上覺,不能會入圓覺!溉魪陀腥俗魅缡茄浴梗闹娛怯兴 得,「我今永斷一切煩惱」,這里談到有一個我,我能斷、所斷,這是錯誤的。如果要斷一切煩惱,他不知道生滅無性即是圓覺,他不知道煩惱是虛妄的,所以他要滅一切煩惱。我們應該要會到,煩惱無性就是涅槃實性。

  「身心畢竟空無所有」,根塵是虛妄的境界,你滅法要求空,證入有余涅槃,不是究竟涅槃!赣髨A覺」,欲求圓滿覺性,是不可能的。因為圓覺性寂而常照,萬法繁興;照而常寂,一體湛寂。所以「彼圓覺性非寂相故說名為病」,這病是眾生有所得心。

  師父:談到這個地方,六祖有一句話,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有人說我開悟,我得道了,那是騙人的。你要知道,你得本來無一物,還是有一物。如果本來無一物,不可得!所以六祖說的本來無一物,是不可得義。如果你得有,當然不對!你得本來無一物,那還是不對。如果你得本來無一物,近乎二乘。圓覺性是中道義,非涅槃,非生死;能涅槃,能生死。非涅槃,非生死,無性!能涅槃,能生死,隨緣。我問你,非涅槃,非生死,是什么中道?真諦中道;能涅槃,能生死,俗諦中道,這樣才是圓覺凈性。誰講?

  彰師:滅是對生而說,如果見一切法有滅,就知道有生才有滅,法本不生不滅。二乘人斷見思惑,還有所知障未了,因為他還住著的緣故,而圓覺是圓成實性 ,無所有不可得。以二諦來說,無性是不變,不變當中能隨緣,常寂能遍照,遍照當中即無性,無性即不變。到這種程度,沒有絲毫的牽掛,所以沒有受到一切法所障,達到俗諦中道、真諦中道。

  師父:我告訴大家,佛說有對;說非有也對;佛說我對,佛說無我也對。眾生說有錯,眾生說非有也錯;說我錯,說無我也錯。什么原因呢?因為我有兩種:真我、假我。大家學佛學那么久,我也講過很多次,一切法緣成,緣成是不是無性?無性是圓成實,圓成實是圓滿成就一切諸法性相。它能圓滿成就一切諸法性相,無我怎么能成就妙有?妙有就是真空,真空就是妙有。但是凡夫在一切緣成法中,他執(zhí)著緣成假相,因緣生所現(xiàn)的假相,他執(zhí)著假相為實在有,所以稱為假我,他落于遍計執(zhí)。于假我、假有,有我不對;無我,那根本沒有常樂我凈,歸于斷滅,那也不對,所以有不對,偏一邊;無,還是偏一邊。

  唉!現(xiàn)在我們看到真正的佛法,我不知道大家還要求什么東西呢?菩薩為半偈舍命。誰還講?

  常師:「我今永斷一切煩惱身心畢竟空無所有。何況根塵虛妄境界!刮尻幧硇漠吘箍諢o所有,不可得,何況根塵、十二入、十八界,也不可得。既然一切法 不可得,也沒有一切煩惱可斷,一切法真實性本來就是常住不變,怎么會有圓覺性可求?

  師父:什么是畢竟空?有空,空也空,有不可得,無也不可得,還有很多。講吧!

  明師:「我今永斷一切煩惱」,這是講二乘人,因為二乘人畏懼生死,怕生死輪回,所以趕快斷煩惱,求有余涅槃,灰身滅智?墒瞧兴_不一樣,菩薩了知生死無性,生死是如幻的,所以他不斷一切煩惱,留愛來潤生。由愛轉成菩提的大悲,由大悲來化眾生,來成就他的佛道。所以說,菩薩為什么能行如幻三昧?因為他了知生死是如幻的,所以他敢入生死,而不被生死所惑。二乘人執(zhí)著一切法不可得,他認為煩惱實在,生死實在,所以趕快取證有余涅槃。在維摩詰經中,他呵責二乘人是焦芽敗種,不得成就。

  師父:佛呵責二乘是焦芽敗種,……講吧!

  聞師:圓覺,以法華經來講,就是諸法實相。諸法既是實相,我亦是實相,煩惱即實相,乃至身心、根塵、十二入、十八界皆是實相。實相就是無相,無相是什么?就是諸法,這樣就是打轉身。前面講的無相要會歸畢竟空寂,叫做常寂,我們講的常寂,并不是離開諸法,常寂就是常照。常照常寂就是現(xiàn)前這一念心性,也就是法界圓融體,也就是圓覺凈性,也就是師父講的真空妙有 ,事實上都是一心。前面講到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從諸法會到實相,我們可以講隨緣就是不變;不變不能離開隨緣,所以不變就是隨緣。這樣我們會歸隨緣與不變,皆是無性,以無性故不礙隨緣,無性故不礙不變。無性法,從事上可以會通,于理上也可以會通,因為事不礙理,理不礙事。要會歸一切法不二,不二并不是說一,所以說不一不異。不一不異是權巧方便,會歸一實諦,就是法界圓融體。

  師父:現(xiàn)在大家逐漸了解,這個滅智是偏空,偏空,佛說不對。》鸪傻罆r說,奇哉!奇哉!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zhí)著不能證得。眾生皆具智慧德相,不是斷滅。這是講二乘的斷滅空。二乘斷滅空怎么來的?對有來的,我今天和大家講一講名相,「有」,略說有三有,欲界有、色界有、無色界有。再廣說,經上我們見到的,根據(jù)三界開出二十五有,欲界開出十四種有,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另外開出四洲為四有,欲界天有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色界有初禪天、二禪、三禪、四禪,初禪別開大梵天,到四禪又開無想天、非想非非想天。加上無色界四空天,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一共開二十五有。大家要想查資料,我想辭典應該都有。

  二乘人為了怕落入這個有,求涅槃,取滅。他出三界,就是脫離二十五有, 在三界外另取涅槃,所以在三界外另有凈土稱為灰身滅智。灰身滅智就是法界當中減少一個眾生?吹浆F(xiàn)在,我們得到一個結論,滅病是偏空!誰還發(fā)揮?沒發(fā)揮的,我們就看注疏。

  慢慢漸漸深入諦理,為什么墮入生死?原來是執(zhí)有;為什么墮入偏空?原來是執(zhí)無。你只要從這兩方面下手,就稱為直修大乘,大乘人有兩種,直進大乘,一開始修就修大乘,這種稱為頓根人。還有一種人回小向大,先修小乘,后修大乘,這種人稱為漸根人。

  精進用功!精進辦道!逐漸逐漸了解,有一天了解到程度的時候,豁然貫通,那才能得大自在。說到這個法,進入這個法有幾個階段,初初的學大乘法,入名相,如果你入了名相出不來,那完了。要出名相,才入理,入理再出理,逐漸逐漸地。我們都是漸根人,這個修行法,圓覺經稱為如土長苗。各人勇猛精進!

  我再講一講凈土法門,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念而無念,不落有邊;無念而念,不落斷邊。念而無念,無念而念,非念非無念,真諦中道;念而無念,無念而念,能念能無念,俗諦中道,所以稱為圓頓大乘。

  (卍續(xù)一六?圓覺經直解卷下?一三四上?一一)「此示滅為病也。覺性圓 滿。隨緣應現(xiàn)。寂而常照。今以畢竟空無所有。則幾淪斷滅!惯@個文講得很淺顯,大家應該知道!敢杂兰艤缍髨A覺。久則不沉。無想則墮二乘。故為病耳。」無想,無想天,經上稱為非想非非想。無想天是外道,不墮外道則墮二乘!赣X性圓滿」是什么?圓成實性!鸽S緣應現(xiàn)」,就是依他起性,也就是我時常和大家講的二諦,覺性圓滿無性,無性能隨緣,隨緣則無性!讣哦U铡梗驗橛X性圓滿,隨緣應現(xiàn),所以說寂而常照。寂而照,無寂;照而寂,無照;非寂非照,真諦中道。寂而常照,能照;照而常寂,能寂;能寂能照,稱為俗諦中道。俗諦中道、真諦中道,在果位上那個地位高?真諦中道在六地,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到六地般若波羅蜜的時候,真諦中道圓滿,俗諦中道是后四地,七地方便,八地愿,九地力,十地智。

  下面是指責二乘、外道,「畢竟空無所有」,什么地方是畢竟空無所有呢?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一旦到了非想非非想天,偏兩邊。「則幾淪斷滅。以永寂滅而求圓覺!箞A覺不是它!妇脛t不沉無想。則墮二乘!谷绻昧瞬怀翢o想天外道,就墮二乘。這經上往往講「凡外二」,凡是凡夫,外是外道,二是二乘,大乘菩薩看二乘也是外道。

  (卍續(xù)一六?圓覺經集注卷下?七二下?一六)「夫覺體靈明不唯寂滅」,不是單獨的寂滅,寂滅是斷邊,不寂滅是常邊,不契中道,「今滅惑住寂豈得相應。作則三學六度名種種行!棺魇亲鞑 !溉蝿t生死涅槃無起無滅。止則息念達性。滅則斷惑歸寂。豈為之病。纔執(zhí)此念欲求圓覺故皆名病!挂驗樗麍(zhí)著,執(zhí)著寂滅!缸魅缡茄杂髨A覺二句正是病體」,希望大家好好修行,初初開始你可以把古德高低分辨清,如果再慢慢進步,你可以接近生死邊緣。如果有人真蒙佛加被,一旦豁然貫通,那不曉得有多好!

  (卍續(xù)一六?圓覺經近釋卷六?二○三上?六)「言滅病者此服禪那藥所成也。止則但止遍計!怪共〉x遍計,「滅則并滅依他」,滅病則滅依他起,怎么滅依他起呢?他認為依他起是空的,圓成實無性沒有東西,就不是滅了。這個人從三性而入,依他起無性,無性圓成實,圓成實就是圓滿成就一切諸法性相,不空。空而不空,空即色;不空而空,色即空!副艘庾灾^永滅根本枝葉二種無明」,沒有常樂我凈,要是這么滅的話,佛也滅,法也滅,僧也滅,三寶都滅盡!赣罍绺局θ~二種無明」,根本無明是什么?無明行,枝葉無明也叫枝末無明,那個無明是愛取有!竸t身尚無所有況世界乎」,落入斷滅了,灰身滅智,他這說出身無所有──滅身,何況世界?世界是智,分別智,這就是灰身滅智。

  「以彼無明為器界之本。若斷其源流則自絕。故欲滅盡無明以求圓覺。不知彼圓覺性不變而能隨緣成一切相!箞A覺性不變隨緣,隨緣不變,無性隨緣,緣成無性!割^頭上彰。法法上顯!鼓莻意思就是,頭頭分明,法法分明。「起如是心欲斷盡煩惱求圓覺者名為滅病」,煩惱不可滅不可斷,煩惱本無,怎么可滅? 「所謂生心動念即涉迷倒」,總說起來作止任滅都是起心動念!钢^但有纖毫即是塵也」,只要有一點點相,即是塵,就是六塵緣影。凡是你眼看到的,不管夢中、定中,耳聽到的,鼻聞到的,口嘗到的,身覺觸到的,都是六塵緣影心,依它而修就糟糕了。如果以真心而修,可得無分別智,得無分別智可分別一切法。

  我們感覺修學這個法,如飲甘露,你沒有這個感覺嗎?

  ■第六十一次修學

  「離四病者。則知清凈。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善男子。末世眾生欲修行者。應當盡命供養(yǎng)善友事善知識。彼善知識欲來親近應斷憍 慢。若復遠離應斷瞋恨,F(xiàn)逆順境猶如虛空。了知身心畢竟平等。與諸眾生同體無異如是修行方入圓覺!

  師父:大家看的時候要注意到,字字句句注意到,它有甚深的含意在里面。大家深深體會它的意思,四病是什么?作病、任病、止病、滅病,為什么有四?皆是有所得,凡是有所得心,不清凈,離有所得的,清凈。所以修行佛法,千萬不要落入有所得。有所得不外乎四大、六塵、六根、六識,講淺顯一點,世俗因緣、親緣眷屬、名利。大家為了避免親緣眷屬、名利世俗才來出家,看到這個法為什么不起真信呢?誰講?

  「作是觀者名為正觀」,這是說什么?若清凈觀者,是指一念不動,名為正觀,觀想佛,觀想蓮華,觀想一切諸相,皆是虛妄,不是正觀。你們修行不要想觀什么東西,叫你心中一念不生般若生,那是正觀,佛說得很清楚。心中要是有相有念,皆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生死。生死是無常,你虛妄在無常當中要有所證,怎么不生煩惱?怎么不隨生死?就算我們師徒、師兄弟之間,也是法緣相追,清凈當中沒有,清凈名之為涅槃。何況你還攀緣世緣?誰先講?

  凡是你高興,一定有不高興,高興是由不高興來的,沒有高興,沒有不高興 ,名之為清凈。甚而言之,你精進,也是無常,正精進是沒有精進,沒有不精進。持戒也是一樣,沒有持戒、犯戒,清凈,正是持無上戒。因為什么?作戒體會入無作戒體嘛!

  秀師:「離四病者。則知清凈!闺x四病就是離四相,遣一切凡情,就是寂,就是清凈法身佛,這樣寂才能常照。清凈法身佛才能起報化二身,才能隨緣成就一切事情!缸魇怯^者名為正觀」,離四相是無所住心,無所住也無所住,才能無所住生其心,才能寂而常照。

  師父:大家不相信,你所高興的事,今天高興,一剎那過去就沒有了,無常;你不高興的事,一剎那過去也沒有了,無常。

  甫師:這一段是講離四病才能契合無上菩提。本來一切法清凈,眾生執(zhí)著,才起一切煩惱,佛說一切法門就是為了對治眾生的煩惱,其實煩惱不可得。眾生不能體會,諸法是隨緣無性,無性隨緣的道理,所以于緣起法當中起虛妄執(zhí)著。所以佛說,我說十二分教,如弄空拳止小兒啼,主要對治眾生起的虛妄見。其實法本來如是,如果能體會諸法本來如是,真心就能隨緣不變,不變隨緣。這里是說虛妄的執(zhí)著見,所以有以上的四病。

  如果能會到法本清凈、無所有,就如古德所講,學道之人莫貪求,萬事無心道合頭,無心還體無心道,體得無心道也休。本來無一法可得,眾生以有所得心,所以圓覺經說以眼有病故見空華亂起亂滅。眾生如果會到法性,本來法爾如是,這樣觀叫正觀。

  師父:大家想一想,四病,我提出過了,無常。作病無常吧?任病無常吧?止病是不是無常?滅病還是無常。本來沒有滅嘛!滅是由無滅來的,所以無常。作、止、任、滅四病皆是無常,剎那不停的。講吧!

  策師:前面四種病都是有所住,不能契合中道,不能與自性清凈心相應。我們能離這些執(zhí)著,和中道相應,就清凈了,這樣叫正觀!溉羲^者」,斷、常、任、作,都是邪觀,有所住著!改┦辣娚扌姓摺,眾生有所成就都是善知識成就,所以盡命要常常恭敬善知識,供養(yǎng)善知識,事善知識。善知識來親近,要斷除憍慢心,因為師父常常和我們講,我們法不入就是因為我慢,因為我慢所以一切法不能深入。就像一瓶水已經滿了,你要再裝清凈的水就不能容納,所以應該斷除憍慢心。

  「若復遠離」,善知識遠離的話,不能有瞋恚心,善知識示現(xiàn)的順境、逆境,都是要成就我們的清凈法身,顯現(xiàn)我們的法身慧命。這些順境、逆境都是 因緣起的法,因緣起的法都無自性,所以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可知善知識示現(xiàn)一切都是為了成就我們的法身慧命!噶酥硇漠吘蛊降取,最大的善知識是佛,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所以了知身心畢竟平等!概c諸眾生同體無異」,顯現(xiàn)我們的法身,佛與我們生死凡夫的法身都是同一無異的!溉缡切扌蟹饺雸A覺」,這樣修行才能契入妙圓覺。

  師父:大家再想一想,這四病簡單說,知道它無常,知道它無所得。你再想一想,它是不是敗壞法,剎那就變了?

  明師:眾生落入遍計執(zhí),他不知道一切法是隨緣,是依他而起,依他而起是無性,是畢竟空。法隨緣可以幻現(xiàn)一切諸法,所以法不是斷滅空,也不是定性有,它離兩邊,一切法清凈就是畢竟空!缸魇怯^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龍樹菩薩說:「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無,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过垬淦兴_作中論是破見不破法,因為法不可得,破也不可得,他只是破除眾生的邪見,所以中論不立一法,也不破一法。

  師父:大家想一想,一切法都是敗壞法,取著它,沒有想到一剎那過去就敗壞。大家好比小孩子,小孩子玩火,媽媽說把火拿掉,他哭了。如果是火讓他燒到 手了,不玩了,燒到手還好一點,疼一點就是了。燒到身,燒到你的慧命,唉!萬劫不復,大家是不是這樣?像玩火的小孩子,勸勸你們,反而生煩惱,怎么生煩惱呢?作任止滅,執(zhí)著無常,執(zhí)著有所得,執(zhí)著變壞法。不相信你想一想,你心里所想的、所希求的,剎那就變壞了。

  譬如我們中午吃飯,你不吃它不壞,這飯剛一到嘴里去,嚼爛了就變大糞,他不知道,追求的都是如幻如化的,一定求不得。所以清凈名為正觀,不清凈名為邪觀。

  你們供養(yǎng)善知識,善知識對我有大恩德,善知識比父母更重要。我們恭敬父母,孝養(yǎng)父母,因為善知識的因緣,什么原因呢?父母生我業(yè)報身,我此身不生是法身,不受諸苦。所以父母生我才落入業(yè)報,那么你為什么要對父母感恩呢?我今天出家修道,沒有父母生我色身,怎么能修道?所以要感恩。怎么報父母恩呢?修道,真正得道,就是真正報父母恩了。所以佛告阿難,修行人有所成就,一切功德皆是善知識給我們的。佛法無人說,聰明不能解,你怎么了生死?

  「彼善知識欲來親近應斷憍慢」,什么意思?看出這段文了沒有?「若復遠離應斷瞋恨」,下面「現(xiàn)逆順境猶如虛空」,什么意思?這段文重在消文。

  現(xiàn)在我雖然是毫無成就,可是我看大家都是玩火的小孩子,火不燒的時候不 怕,沒有事先知道它害處的。這還不要緊,可是千萬不要惹火燒身啊!燒到你的法身慧命,那就苦了!清凈是大家的法身,這有大功德。清凈法身,不受天報,不受人報,不受阿修羅報,不受鬼報,不受畜生報,不受地獄報,清凈法身不受六道之報。甚而言之,再講起來,不受菩薩報,不受緣覺報,不受聲聞報,因為它是清凈法身究竟處,清凈法身毗盧遮那佛。誰講?「善知識欲來親近應斷憍慢」,什么意思?

  明師:「善男子。末世眾生欲修行者。應當盡命供養(yǎng)善友事善知識!故q益大師有一本書提到:持戒為本,凈土為歸,觀心為要,善友為依。因為一般世間法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修行人心不定,很容易隨波逐流,所以一定要有善知識的輔導,才能真正步上佛道。萬一親近惡知識,他的慧命就完蛋了,所以善知識很重要,可以引導你直至成佛。

  「彼善知識欲來親近應斷憍慢」,因為我慢高山,法水不住,善知識教導你,應該以謙虛的心接受,如果憍慢,沒有辦法接受善知識的教導。「若復遠離應斷瞋恨」,因為有福報才能親近善知識,或許你福報消失了,或者和善知識緣盡了,他遠離的話,你也不要起瞋恨心。因為你親近善知識是為了上求佛道,佛道是沒有瞋恨心的,所以你應該離開瞋恨心!脯F(xiàn)逆順境猶如虛 空」,因為境由心生,我們知道心不可得,所以境也不可得!噶酥硇漠吘蛊降取,身心如幻,如幻當下即是畢竟空,畢竟空當然清凈平等!概c諸眾生同體無異」,一切眾生他的法身是一而無異,「如是修行方入圓覺」。

  師父:大家由經文可以知道,善知識重要!你們千萬不要起憍慢。有人說:「誰的話我都不聽!」那隨心性。你看佛怎么交代你──要供養(yǎng)恭敬善知識,「我自己搞自己的,誰也管不著我!」那你下地獄去,沒善知識你怎么得度?所以說佛法很好,沒有善知識解說,你再聰明都不能知道。世間法說「一字師」,要是有人告訴我一個字,都是我老師。世間法,孔子也說過,三人行必有我?guī),以他為師,依附善知識,這個人修道才進步。∪绻闫饝x慢,那永不得成就,失掉善知識,失掉善友,此人不得成就!干浦R欲來親近應斷憍慢」,善友要想教導你,來親近你,如果說:「我為什么聽你的,你有什么資格教導我呢?」這是憍慢。要善心柔順聽人言教才有進步嘛!「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善知識有心想教育你,成就你,你反而起憍慢反對,你怎么能得成就?「若復遠離應斷瞋恨」,善知識若復遠離,就想:「你為什么教他而不教我了呢?」嫉?心起了。誰講?

  觀師:「末世眾生欲修行者。應當盡命供養(yǎng)善友事善知識!惯@段文對我們修行有很大的幫助,我們要修行,要盡形壽供養(yǎng)善知識。蓮池大師一直強調,事善知識要如事佛,他說阿難一生事佛才能成就,還提到古德一生事師,所以才能成就。善知識對我們有大恩,以前師父有引佛告阿難的話,我們能成就,全部都是善知識的恩德。這點很重要,因為我們學佛應該存感恩的心,這個感恩的心能讓我們成佛,因為佛菩薩就是感眾生的恩,所以才會度眾生成佛。

  「彼善知識欲來親近應斷憍慢。若復遠離應斷瞋恨!刮易罱氲揭粋例子,「千江有水千江月」,佛菩薩是天上的月亮,我們要注意我們的心水,如果我們把水照顧好,就可以和天上的月相應。譬如善知識和我們的緣很深,要教導我們,好比慧思大師遇到智者大師說,昔日靈山同聽法華,宿緣所追,今復來矣!善知識和我們的緣成熟了,要教導我們,我們應該要斷憍慢,就是要有感恩心,很恭敬地接受善知識教導!溉魪瓦h離應斷瞋恨」,善知識會應機教導,所以在教導別人的時候,我們不應該起瞋恨心,因為每個人都有他的心水,我們只要把我們自己的心水照顧清凈,就和善知識相應。所以每一個人都和善知識有深厚的緣,我們只要心水清凈,就能和善知識感應道交。何況善知識和我們的緣是無性隨緣,隨緣無性。

  「現(xiàn)逆順境猶如虛空。了知身心畢竟平等!辜偃缟浦R現(xiàn)逆順境,我們都要能體會猶如虛空。以前有一個師父教導徒弟很嚴格,徒弟就去稟白另一位法師說,我?guī)煾负車栏。這位法師很有修行,他說,你師父是善知識,他對你假如有所煉錘,都要看作甘露,才能成就。這個徒弟很能受教,對他師父的教導,都看作甘露,所以后來得成就,他師父也對他說,他是在教導他!概c諸眾生同體無異」,為什么同體無異?因為無性的緣故,我們和眾生都有佛性,所以我們和眾生同體。如果能作隨緣無性、無性隨緣的體會,「如是修行方入圓覺」。我們修行要念佛,求阿彌陀佛加被,只要好好念佛就能清凈,一念清凈一念佛,念念清凈念念佛。

  師父:善知識很重要,要依止善知識,佛都如此,何況我們凡夫!有人對善知識起憍慢心,實在可憐愍!佛為半偈舍身。魔說我有一偈很好,魔說了半偈,后面半偈不說了。魔說,我餓了我要吃人肉,佛說你說另外半偈,我給你吃。你看佛為半偈舍身,你們妄自憍慢,貢高我慢,不受善知識教育,多可憐愍!

  你們再看一看,他上面說的和下面有很大的關系,「作是觀者名為正觀」,作是觀者,清凈是正觀。我們看一看經上有文沒有?「欲修行者。應當盡命供養(yǎng)善友事善知識!惯@是不是心清凈啊?不供養(yǎng)、不恭敬善知識,一定有 我慢。下面又說「彼善知識欲來親近應斷憍慢」,如果起憍慢,一定心不清凈!溉魪瓦h離」,如果善知識有他緣他事離開我們,「應斷瞋恨」,不生瞋恨心。如果生瞋恨心是不是心不清凈?我跟你說不是這么做應該那么做,馬上就惱怒了,這個心不清凈,心清凈是法身,心不清凈是三涂六道。

  「現(xiàn)逆順境猶如虛空」,菩薩要是順境教眾生,眾生不聽;要是現(xiàn)逆境,他要起煩惱了,這都不對。不要說佛教,世間法教育人都是一樣,這個人可用不可用!上級測驗你,這個人可以不可以重用,故意找機會罵你。如果這個人變了,這個人不可用,還是忠心耿耿不變,就用你,F(xiàn)在我要是罵你,你可能就要打我,F(xiàn)順境,最淺顯的,上面的人要想看他可用不可用,請他吃頓好飯,有的沒有修養(yǎng),就顯露原形,也是現(xiàn)順境。菩薩教眾生也是一樣,對善柔眾生現(xiàn)順境,叫攝受;對剛強眾生現(xiàn)逆境,折伏。菩薩度化眾生有二道,攝受、折伏,如果現(xiàn)逆順境,猶如虛空。你對我逆教也好,順教也好,我心猶如虛空。虛空是不是清凈?還是清凈。

  「了知身心畢竟平等」,身心要是起障礙,身執(zhí)著色,心執(zhí)著受想行識,不清凈了,皆歸無常嘛!落入有所得了。身心平等,怎么平等?清凈。你看他字字句句扣「清凈」二字,大家深深了解涵義。你再往下看,「與諸眾生同 體無異」,和一切眾生怎么同體無異呢?同一法身,怎么同一法身?清凈。 溉缡切扌小,如是作清凈法,不取于相,不住心,如如不動,「方入圓覺」。

  大家看這段文,你可以想到,金剛經、般若經,這清凈到底和無所住而生其心有吻合之處沒有。亢汀覆蝗∮谙,如如不動」呢?原來那就是圓覺。〔贿^般若經所說在因地,圓覺經所說的在果位。把這段文徹底貫通,這段文很淺顯。各人看到經文,銷歸自性,怎么銷歸自性?觀察自己若有這個缺點,趕快改過來,銷歸自性。如果你不能銷歸自性,徒看經文,不得受益。有這個毛病,趕快改過來。誰還要發(fā)表意見的?

  聞師:因為前面的文提到末世眾生──我們都是末世眾生,應該求何等人、依何等法?佛滅度了,我們要親近善知識,若人事師如事佛,此人必能如法修行,必能因親近善知識而得成就。圓覺性如果用一句普通的話講,一切事所依的道理就是圓成實性。我們眾生迷惑,因為不解無性故,不解無性當然不能了解緣起,不了解本空故,落入遍計所執(zhí)。我們如果從善知識求正法,了解大乘義理、實相的道理,我們知道緣起的法不得謂有,無性故;不得謂無,因為無性而能緣起。緣起而無性,不能說也無;無性就是緣起,不能說它也空 。這樣離四句,離我們的凡情執(zhí)著,偏空就等于二乘,菩薩離二邊見,以無所得見、不可得心,才可以成就佛道,破盡眾生一切執(zhí)著。所以我們知道,以無所住心能契合無相法,契合圓覺妙性,契合實相法,「則知清凈」,法性本來如實。這都是從善知識而引發(fā)我們契入正法!缸魇怯^者」,了知諸法本空的緣故,這就是正觀,正觀就是全性起修,全修在性。這觀就是照,因為照而常寂,寂而常照。如果我們以無所住心就是正觀,不依正法起觀就是邪觀,有所得的緣故。

  下面講侍奉善知識!笐敱M命供養(yǎng)善友事善知識」,我們能遠離一切顛倒執(zhí)著,能接近正法,乃至一點一滴,皆是因為善知識的接引,所以應該盡力供養(yǎng)善知識。縱然我們不能息滅自己的貪瞋癡,應該時時刻刻提醒自已,感覺善知識或現(xiàn)逆境、順境,都是眾生的遍計執(zhí),其實猶如虛空!噶酥硇漠吘蛊降取梗懊嫣岬剑娚J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四大就是師父常和我們講的帶質境,六塵緣影就是獨影境,這是我們眾生所執(zhí)。所以般若經講,照見五陰皆空,五陰它是掌握一切法的根本。事實上我們落入有所得,不能逃出有法,也是因為無明的緣故,不能了解無性法的緣故。所以若能了知身心畢竟空寂這點大乘的道理,是我們從善知識得聞的。從這 里可以體會到,自己的身心也是畢竟空寂,如大海的一波,一波如此,波波也是如此,所以與千差萬別的眾生同一法身,同一無性!溉缡切扌小,你這樣的正觀,無觀而觀,從無所得而契入無相法,不落有不落無,不落遍計所執(zhí),這樣清凈心才入圓覺。

  這里要想入圓覺,說起來好象有很多,離四病,怎么正觀,怎么邪觀,應該斷什么憍慢、瞋恨,事實上不出一心,一心有所得的時候,就是染緣;一心隨緣不變,就像師父講的,不管善知識如何教導,不起心動念。或者你起心動念的時候,你要善加觀察,這是不對的。所以師父常和我們說,一心開二門,我們要斷有所得見,才能入圓覺凈性。

  師父:這個法我和大家講,先說病,你心不清凈有三種,思念過去,過去如何如何。第二種,思念未來,「!明天我們加菜!」都無常。加菜,一加菜就變了,你得到的時候,轉眼就沒有了。第三種,住著于現(xiàn)在。如果三心斷,過去心已滅,未來心不生,現(xiàn)在心不住,三心斷,心就清凈了。這清凈有兩種,大乘、小乘,這三心斷怎么清凈呢?修三三昧,空,過去心、未來心、現(xiàn)在心斷;無相,三心斷;無愿,沒有愿求,三心斷。所以空、無相、無愿三三昧,大乘有,小乘也有。小乘修三三昧,僅僅在空、無相、無愿;大乘修 三三昧,在無所得?諢o所得,沒有空;無相無所得,沒有無相;無愿無所得,沒有無愿,F(xiàn)在查注疏!查到注疏上來寫。

  空、無相、無愿三三昧,著于它的相,僅僅了分段生死;你如果再知道它皆無所得,二死盡。

  (卍續(xù)一六?圓覺經要解卷下?二六一下?一四)「夫善知識度人。作種種方便。師徒心契!箮熗叫钠蹙褪菐熧Y緣合,怎么師資緣合?師教徒受。「法義方傳」,這個人很注意到文筆。 阜x」兩個字也有它的意思。「法」名之為教,「義」名之為理,法義方傳就是教義方傳。教理,聲聞乘僅僅會到教,緣覺乘漸漸會到理了,菩薩教理起行。這個人很注意到文字,「師徒心契。法義方傳!惯@個話再改個意思,就是師資緣合,教理方傳。「俯就物機」,「俯」,作師父的要俯就,看徒弟的根機如何。這個「物」不當東西講,當「人」講,看這個人的根機!赶嘤H相近」,師父接近你,善知識來親近你,看這個徒弟值得教,就親近他、接近他,施行教化!赣拚邿o智憍慢便生」,認為我不得了,師父都親近我了,善知識都親近我了,生憍慢了。「若復遠離應斷瞋恨」,善知識要是遠離的話,不可生瞋恨心。「初心修行須求依止」,出家人要依止。大家千萬注意到,不可因為被責備,就貢高我慢,那不得成就。你剃度師是依止師,受戒有依止師,依止才有佛, 沒有依止心,不順教,不得成就。所以要有依止師,心如調柔金嘛!「身心平等。彼我一如。妙圓覺行由所進矣。」這個人講得很好。

  (卍續(xù)一六?圓覺經近釋卷六?二○三上?一三)「所謂生心動念即涉迷倒」,這就點出四病皆涉迷倒!钢^但有纖毫即是塵也」,只要有一點點生心動念,就是六塵,六塵就是生死,所以古德講,一念方動即入生死!溉粍t如何除此四病。前不云乎。居一切時不起妄念!刮磥硇摹⑦^去心稱為獨影境,現(xiàn)在心是帶質境,你不相信,仔細觀察你起心動念,這就是觀心法門,不外獨影境、帶質境!赣谥T妄心亦不息滅等」,于妄心息滅,息滅獨影境、帶質境,那是以妄代妄。叫你不起念是一念不生般若生,你虛妄起來,虛妄息滅,它不是的!溉缡嵌薹诫x四病。故古德云。莫動著。動著即頭角生!惯@是禪宗的法門,不要急著動,剛一動就出麻煩了。

  「故離四病者則能離念。若能離念則見清凈覺性!惯@個人一步一步按部就班講得很好,清凈覺性叫什么?又叫清凈慧命,就是清凈法身,這是大乘究竟法。此是如來常住不生不滅,清凈法身毗盧遮那佛。「若于此法作如是觀名正知見」,這個人講得有頭有尾,清凈心就是正知見!溉粲诖朔杂姓 帶即墮四病。即名邪見。」沾「帶」應該是沾「滯」,就是禪宗說的葛藤。「故曰般若如大火聚四面不可入」,般若如大洪爐,沾一點就被燒!赣衷瓢闳羧缜鍥龀厮拿娼钥扇搿梗@是經上說的,般若如大火聚是離一切法,般若如清凈池是即一切法。離一切法是什么?離一切法叫無性,即一切法叫隨緣,離一切法叫非有非無,即一切法叫也有也無,非有非無叫真諦中道,也有也無是俗諦中道。「故知作止任滅亦是藥亦是病」,作止任滅也是藥也是病,如果不著的話,不執(zhí)著,以無所得心,不落于無常,就是藥;如果執(zhí)著作止任滅,就是病。

  「前四相約能證。故說證取方現(xiàn)我體悟已超過一切證者等」前面四相我人眾壽這四相約能證,能證是能證之人,不是所證之法!复怂牟〖s所證」,我人眾壽相是能證,這四病是所證!腹收f作種種行欲求圓覺任彼一切欲求圓覺等」,圓覺可求不可求?若有所求,皆是生滅,敗壞法。你們要是有所求的,都落入敗壞法。

  (卍續(xù)一六?圓覺經要解卷下?二六一下?三)「將前四行自驗其心。隨落一門則知是病!孤淙胱髦谷螠缍际遣。「故言離者則知清凈。……」離四病就沒有病,沒有病就清凈。大家看到經文千萬要銷歸自性,不要落入四病,我知道你們很多都是落入四病,不知你所求的都是敗壞法!附駷椴≌摗 有其二意。一者四中皆無觀慧。」作止任滅沒有觀慧,觀慧就是般若!付叩月市钠∫恍小,率心是率爾心,這是唯識講的,率爾心也有人名之為介爾心,就是心念初動之時,還沒有求、沒有染、沒有凈、沒有決定,稱之為率爾心。率爾心就是清凈心,就是佛心,可是緊跟著第二剎那,尋求心,落染污了!钙∫恍小梗∮谥,住于任,住于作,住于滅。

  「若能四皆通達不滯一門」,通達就是清凈,心無所住,不取于相如如不動!讣创怂闹胁⒔匀氲馈,這四種法門會入清凈皆入道,不可執(zhí)著!腹试频洳〔怀浞ā梗瑸槭裁床怀?法不可除,法畢竟空,怎么可除?什么是?你的見。你說法有,法無,法亦有亦無,法非有非無,其實畢竟清凈,有和無都是你的見,所以中論但破其見,不破其法!覆〕ㄔ凇<凑^也!狗ㄔ趺磿谀兀壳鍍。在即不在,不在即在,因為法在者是法身,常住不動;不在者是報身、化身?墒菆笊、化身都由法身而起,由法身起報身,由報身起化身,所以報身又稱之為報法身,化身又稱化法身。報化身是生滅而不生滅,因為法身而生,不生滅而生滅,就是隨緣無性,無性隨緣!负嗡牟≈性铡梗髦谷螠,法沒有作止任滅,是什么作止任滅?不 相信大家看一看,見。你說作病,是你的見,任病也是你的見,不是法,止病、滅病皆是你的見。如果除去你的見,不見作,不見任,不見止,不見滅,那是清凈!我們今天講到此地。

  覺悟者莫入生死流! 你們還和小孩子一樣,天天玩火,火燒到手,哭一場就算了,火如果燒到你身的話,那你就苦了。今天課講完了,無常法;可是還有以后,非無常,你深深體會,它一定有非無常,因為作法皆有無作法,沒有無作法,沒有作法。究竟無作法是法身,得到這個法的時候,首先得三昧,進一步得陀羅尼,得到陀羅尼的時候,真叫會入無作法。

  ■六十二次修學

  師父:佛徹底究竟證到法界一心,所以自覺、覺他、覺行究竟圓滿,怎么稱為圓覺呢?法界一心,它這個靈知與法界眾生、佛之間,覺悟有三種,如果法界眾生迷惑不知道,它稱為本覺,本覺就是法身,這個時候,常法身常六道,輪回法界,其實法身輪回,你不悟。如果法界眾生開始悟,法界一心又有個名字叫始覺,我們念佛就是始覺,往生就是本覺,大家都知道。往生極樂不過 是一真法界就是了,因為什么?念佛就開始覺嘛!往生就是本覺。如果由迷到覺這期間,有人究竟圓滿證到,稱為大圓滿覺。我們現(xiàn)在看的圓覺經,就是大圓滿覺所說正法,究竟圓滿證到。所以這個經是一乘法,一佛乘,你們做法會,時常唱「大圓滿覺」,那是說佛啊!這個大圓滿覺簡單說就是圓覺。所以大家修學圓覺經,應該珍重!珍重!知道圓覺,在迷的時候稱為本覺,悟的時候稱為始覺,究竟證到稱為圓覺,實在都是法界一心。我們修凈土法門念佛,在求一心不亂,就是證入一心生萬法,萬法歸一心。一心經上稱為一心,不亂是不為法界萬法所亂,如果從一心證入萬法,華嚴所說,一心生萬法;如果修到究竟處,法界萬法歸于一心,是法華所說,一出一入 。一心生萬法,唯有大菩薩知道,一法生一切法;萬法歸一心,三乘五乘皆包括,皆證入一心。我們圓覺經已經修學快圓滿,再讓大家認識這個經。今天開始修學:

  「善男子。末世眾生不得成道。由有無始自他憎愛一切種子故未解脫。若復有人。觀彼怨家如己父母心無有二即除諸病。于諸法中自他憎愛亦復如是。善男子。末世眾生欲求圓覺。應當發(fā)心作如是言。盡于虛空一切眾生我皆令入究竟圓覺。于圓覺中無取覺者。除彼我人一切諸相。如是發(fā)心不墮邪見。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普覺汝當知 末世諸眾生 欲求善知識 應當求正覺心遠二乘者 法中除四病 謂作止任滅 親近無憍慢遠離無瞋恨 見種種境界 心當生希有 還如佛出世不犯非律儀 戒根永清凈 度一切眾生 究竟入圓覺無彼我人相 常依止智慧 便得超邪見 證覺般涅槃」

  師父:「一切眾生我皆令入究竟圓覺」,究竟圓覺就是大圓滿覺了。這段文在理以外講到實際修行,你如何從六道迷進入清凈覺,這是個辦法。不是空空說理論的,它都是銷歸自性,你如果依法修行,得大自在。

  一語道破,「末世眾生不得成道。由有無始自他憎愛一切種子故未解脫!垢魑欢季咦,連我也是一樣。覺悟的人知道,法界沒有六道,怎么墮入六道輪回呢?執(zhí)著,沒有人道,執(zhí)著我是人。那么不可能定有人,定有人那誰作鬼?如果人作鬼,那么鬼就是人了!沒有人,都是隨緣無性,無性隨緣。執(zhí)著我是鬼了,那就作鬼了,沒有地獄,執(zhí)著我下地獄了。執(zhí)著有因上、果 上執(zhí)著,因上執(zhí)著──惑業(yè),果上執(zhí)著──果報,這就是所謂的惑業(yè)苦,都是由執(zhí)著來的。沒有惑,執(zhí)著迷,有惑了,造作就是業(yè)了。

  我不是時常講一個故事給大家聽嗎?有一個小沙彌給他師父起火煮飯燒菜,被火燒死了,去給他師父討命,他師父問他:「誰在房間里?」「我是某某沙彌!埂改銇砀墒裁?」「我現(xiàn)在做鬼了,我來討命的!埂改銥槭裁聪蛭矣懨?」「我給你煮飯,被火燒死了,不向你討命,向誰討命?」他師父問:「你燒死了?」他說:「我燒死了!」「假使你燒死了,誰向我討命?」小沙彌開悟了。沒有嘛!執(zhí)著嘛!馬上得解脫。大家仔細看這段文,能得大受用。

  「由有無始自他」,無始兩個字前面講過。分別自他,人我嘛!「憎愛」,你對我好,我和你好,不和他好,這不得解脫,定墮六道,為什么?沒有六道,皆因執(zhí)著。所以說「一切種子」,「種」有生義吧?一定生六道,所以不得解脫。

  各人猛然覺醒吧!不要再迷惑了,不可再拿你自己的慧命開玩笑。你墮入六道,為什么?你執(zhí)著嘛!本來沒有地獄火燒,你執(zhí)著地獄火燒,就被火燒了。其實真正被火燒了嗎?沒有!怎么知道沒被火燒?被火燒,你應該死了,怎么地獄火燒不死呢?虛妄受苦。地獄下油鍋,沒有下油鍋,你執(zhí)著,假想 的;要是真被火燒,你應該死了,六道皆如此。假如你死了,沒有六道輪回。∧鞘欠ㄉ,不歸斷滅。講吧!

  甫師:我們不能體會到一切法緣起無性,認為緣起假相為實在有,所以有分別心。執(zhí)著身心為我,所以有人我的分別。如果體會緣起無性,體會到性空之理,一切法都是法性身,一切眾生畢竟平等。反過來講,我們不能成就,就是認假相,不能體會法性,所以起憎愛心,違逆我們的,就變成怨家;順我們的,就變?yōu)橛H緣。種下這些因緣,起惑造業(yè)就要受果報,不得解脫。如果現(xiàn)在能知道這些道理,有一句話說:「隨流認得性,無喜亦無憂!谷绻覀兞酥磺蟹ㄍ环ㄐ,就不會有喜有憂,不會有憎愛心。這里舉「觀彼怨家」,對于違逆我們的,其實那是我們的迷惑心,一念無明叫迷惑心起。我們知道是自己迷惑,所以應該當作像父母那樣恭敬他,因為一切眾生都是同一法身。這樣「心無有二」,就不起分別心,「即除諸病」,除惑業(yè)!赣谥T法中自他憎愛亦復如是」,于一切法都起平等心。

  「善男子。末世眾生欲求圓覺。應當發(fā)心作如是言。盡于虛空一切眾生我皆令入究竟圓覺!咕褪莿偛艓煾负臀覀冎v的,萬法皆歸一心,因為一切法皆是無性。以前大珠和尚曾經講過一句話,念念心體空,是名度眾生。所以我們要知道,其實我們所現(xiàn)的眾生相,就是自己的心相,盡虛空遍法界都是一 心所現(xiàn)。如果徹底證到圓覺,就是徹底證到一切法無非同一法性,即入圓覺。因為萬法是一心所出,萬法皆是一心,所以就「無取覺者」,沒有能取覺的人;「除彼我人一切諸相」,一切相是所,無能無所就不會墮入邪見。

  師父:這段話重點在事,事修。「由有無始自他憎愛一切種子」,這什么原因呢?遍計執(zhí),沒有的執(zhí)著有,遍計執(zhí)。這個種子受異熟果報,你今生貪墮餓鬼道,現(xiàn)前起瞋墮地獄道,起愚癡墮入畜生道,有無量差別,異熟果報。還有什么果報?等流果報,今生修佛道,等流來生還是修佛道,今生是初果,那么證二果、三果,等流,等流果報當然是解脫了,漸漸漸漸地。這個「一切種子」是異熟,你執(zhí)著不放,受異熟果報。你執(zhí)著人為我,沒有人!

  聞師:「善男子。末世眾生不得成道!狗痖_示我,為什么末法的眾生不得成道!赣捎袩o始自他憎愛一切種子故未解脫」,簡單講起來,就是眾生以惑業(yè)苦的緣故,惑是無明,眾生在緣起法中起種種執(zhí)著,緣起法本來無性無有分別。眾生取相落入分別,所以叫無始,一念無明的緣故,于無生中執(zhí)著有生,起一念分別,分別就是憎愛二心,起惑造業(yè)。師父提到異熟種子,眾生起心動念,起惑造業(yè)有無量無邊的種子。種子有分異類而熟,異時而熟,這是我 們六道的果報,所以不得解脫。這本來是無性而隨緣的,可是眾生不假經教的開示,無始來輪回六道,雖然是六道,也是無性隨緣而成的,所以常法身常六道!腹饰唇饷摗梗m然未得解脫,可是他是隨緣不失性的,只是眾生不知道而已。

  眾生如果知道法界是由無性而成的,在緣起法當中假經教起修,就是開始覺悟了!溉魪陀腥恕S^彼怨家如己父母!蛊鹗加X智,這始覺也是緣生的,假經教因緣生的,辟支佛觀飛花落葉就能覺悟,也是始覺智。「觀彼怨家如己父母」,一念覺心,放下一念的執(zhí)著!感臒o有二」,會到清凈心,心清凈就由始覺契合本覺!讣闯T病」,本是一心,不取相不分別,會到清凈法性!赣谥T法中自他憎愛亦復如是」,如果一念回心就是開始,一法如此,法法也是如此!赣谥T法中自他憎愛」,放下種種的分別執(zhí)著,事實上都是落入遍計所執(zhí),所以不能如法修行。

  「善男子。末世眾生欲求圓覺!褂笄鍍粜模居X智,剛一發(fā)心,發(fā)清凈心,這清凈心就是菩提心!缸魅缡茄。盡于虛空一切眾生我皆令入究竟圓覺!篂槭裁催@句話講得那么廣闊?因為前面經文有講到「現(xiàn)逆順境猶如虛空」,這是始覺智,事實上你起始覺就契合本覺!噶酥硇漠吘蛊降取,身心畢竟平等,眾生都有身心,都是畢竟平等的。好比師父常舉的例子,大 海萬重波浪,波波都是水。「我皆令入究竟圓覺」,會入真正的一心!赣趫A覺中無取覺者」,因為什么?「除彼我人一切諸相」,離一切相即契合法性!溉缡前l(fā)心不墮邪見」,不墮有所得見。

  師父:慧聞發(fā)揮無始,無始就是無生,不要認為無始是很久以前,那還有生,不是無生。為什么把怨家看成自己的父母?一切眾生同一法身,所以佛說,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同一法身,那有分別?那有自他憎愛呢?眾生糾纏不清,就是憎愛二心,以憎愛二心落入生死,憎心就是怨家,愛心就是親人。所以你們大家不是時常說怨親平等嗎?都是虛妄造的,這個憎就是怨家,愛就是親人,不知道自己糾纏不清,或者今生你認為你最親愛的人,是你前生的怨家;你認為今天是你的怨家,說不定前生是你的父母親人。所以佛告訴眾生,一切平等對待。誰講?

  策師:這段文,佛告訴我們末法眾生為什么不能成就?一念不覺起人我是非、分別心,所以不能成就。下面講要怎么能成就呢?要離開分別心,離開遍計執(zhí),會歸圓成實。譬如我們念佛回向給一切怨親債主,觀一切怨家都如父母,使他們能得解脫,為什么?因為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一切法沒有分別。知道一切法沒有分別,能夠除掉憎愛二心,因為有憎愛心能生貪瞋癡邪見,這些都是病,所以會到無分別,一切眾生就同一無性。本來一切法沒有分別,一切法離開遍計執(zhí),所以沒有對待。

  下面告訴我們要怎么樣來發(fā)菩提心?「末世眾生欲求圓覺。應當發(fā)心!乖趺窗l(fā)心?要發(fā)無上菩提心,「盡于虛空一切眾生我皆令入究竟圓覺」,這是大乘的菩提心,度盡一切眾生,而無一眾生可度。為什么?「于圓覺中無取覺者」,華嚴宗講的法界無界,法界無分別,無分別就不會取著人我是非邪見。法界無界,所以「除彼我人一切諸相。如是發(fā)心不墮邪見!

  師父:無始,大乘無始又作一念覺講,從無生法中一念覺,發(fā)生憎愛二心,憎愛二心產生怨家、親人,怨家、親人又成四種條件,稱為有情眾生,討債、還債、報恩、報怨這四種,我們就是迷惑在里面,不出來。我說一個故事,以前有一對婆羅門夫妻,兩個年老了,生了一個小孩子,很心愛,請世尊去供養(yǎng)。佛說我看一看你的小孩子,他把小孩子抱出來了,佛抱著小孩子到后花園去,他們不知道也跟著去,后花園有個水池,世尊就把那小孩子淹死了。佛說:「你要那小孩子,不要緊,他可以出來見你。」佛說:「你可以出來了!」結果水浪一翻,出來一個大鬼,就罵他:「我前生某某人,是你的怨家,想做你兒子,世尊竟然發(fā)現(xiàn),我才放舍,要不然非找你要命不可!顾杂H人說不定是你的怨家。

  我再講一個故事,怨家是親人。以前有一個強盜奪了一個人的錢財,他看這 個人愈看愈生氣,想殺他,結果遇到一個出家人,這個出家人是阿羅漢!他說:「不要殺!不要殺!他和你認識,你怎么殺他?」他說:「我不認識他!埂改悴徽J識他,我把我的天眼通借給你,你看一看!」阿羅漢把天眼通借給他,他一看,被綁的這個人前生是他的哥哥,做強盜的這個人前生是弟弟,今生改頭換面,不認識了,想殺他哥哥,得他的錢。所以說,佛教我們要平等對待。講吧!

  悅師:我們修學圓覺經那么久都知道,其實一切法都是緣起,也就是師父講依他起的法,皆是圓成實。因為眾生不會這個道理,所以佛一而再,再而三地為我們開示。這里講到末世眾生不得成道的原因,不會依他起皆是圓成實這個道理,是由于無始一念不覺,而產生愛憎,障蔽我們的自性清凈心,所以不能解脫,使圓成實性圓現(xiàn)出來。佛下面就開示怎么事修,如果我們能「觀彼怨家如己父母」,這樣我們的心就會平等,假事修讓我們會到一切法平等的道理,當然能除諸病。諸病就是指我們上面所講的,自他愛憎種種諸病,「于諸法中自他憎愛亦復如是」。

  下面佛告訴我們要求圓覺,應當發(fā)心,怎么發(fā)心呢?「盡于虛空一切眾生我皆令入究竟圓覺」,因為在圓覺當中,如果不作這樣的發(fā)心,你心就不能除諸病,就會有愛憎種種的心。「于圓覺中無取覺者。除彼我人一切諸相。如 是發(fā)心不墮邪見。」一切法本來平等,一切平等就是一切法畢竟清凈,哪有取覺證的人?沒有彼也沒有我,更沒有一切眾生。可是不妨礙有一切眾生,因為法界就是一心,一心就是法界,而我們沒有會到這個道理,才讓佛費那么多的口舌和我們講。

  師父:佛有大智慧,我現(xiàn)在問大家看看,一切眾生同一法身,你相信了吧?相信了吧?殺盜淫妄,你想一想,原來你殺,是殺你自己的法身;盜,盜你自己的法身;淫,是淫你自己的法身,多可恥!打妄語,騙你自己的法身;起瞋恨,瞋恨你自己的法身;起愛著心,愛著你自己的法身,多么迷惑!所以佛說眾生,可憐愍眾生!誰講?我要提醒你們幾句話,上面這句話「末世眾生不得成道。由有無始自他憎愛一切種子故未解脫。若復有人。觀彼怨家如己父母心無有二即除諸病。」這好象二我里的人我吧?是不是人我執(zhí)?

  聞師:聽大家講很歡喜,末世眾生為什么不能成道?簡單講,就是迷理或是著事,因為一直追求道理,廢事修;如果執(zhí)著事修,就不能會到真理。不能成道是不了解二諦的緣故,以偏執(zhí)故皆失中道。所以「由有無始自他憎愛」,諸法本無生,而眾生以一念執(zhí)著的緣故,所以產生種種惑業(yè),法身就常六道。記得師父開示過我們,看到事要會到理,見到一切的世俗諦,譬如人我是非、 憎愛所起的煩惱,應該要會到第一義諦,眾生對有情在人我上起種種人我是非,于無情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又產生執(zhí)著。

  記得師父講過一個故事,有一個禪師他有一個很喜歡的?,有一天小鬼要來抓他,就找不到他,因為他入到虛空定。小鬼就去問土地公要怎么找到他,他說他有一個很喜歡的?,你如果敲他的?,他就會出來。所以這看出來我們眾生不能解脫,都是憎愛二心的緣故。小鬼就去找他的?,結果禪師一聽到打?,就跑出來!概叮∥易サ侥懔!」我覺得很奇怪,明明他在打坐,小鬼就是看不到他,因為我們的心妙用無方,你心在虛空定的時候,小鬼根本看不見你,小鬼是看你的心。師父常告誡我們,你起心動念要注意,如果落在有法里面,落在憎愛二心里面,你活到那里,小鬼都能把你抓住。小鬼抓到他很歡喜:「哦!我可以向閻羅王交差了!惯@禪師知道,原來他是因為這個事情被小鬼抓住的,他說:「等一等,我有事情辦一辦!惯@個禪師就把這個?打破,他心里再也沒有貪戀的東西了,又入虛空定去了,這小鬼又找不到他,事實上他并沒有離開本處。

  這故事有很深刻的道理,我們因為一念無明、執(zhí)著心,所以不能解脫,應該從世諦銷歸第一義諦。當然我們不知道禪師境界怎么樣?可是我們知道二諦在生活中是用得上的,所以「于諸法中自他憎愛亦復如是」,不管對一切人 、事,都要這樣。很感謝師父一直給我們開示。

  師父:剛才他講的金碧峰禪師入虛空定,小鬼是怎么來抓他的?原來虛空定是無色界天,空無邊處天,不出三界,所以小鬼才來抓他。虛空定,無色界天中,論劫算,如果再出定以后,墮落下來,才入生死。無色界天,四重天大家記得吧?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天,這都不了生死。

  大家看,注意到一點,「心無有二即除諸病。于諸法中自他憎愛亦復如是!惯@好象是講法我執(zhí)吧?把文字搞清,深入經義。前面「觀彼怨家」是對有情講,后面「于諸法中自他憎愛亦復如是」,憎愛心是對無情講的。誰講?

  觀師:剛才聽師父講,突然很想哭,因為什么原因呢?這邊有提到怨親,我們無量劫來造惡業(yè),身口意三業(yè)不凈,所以一切法無常,不知道什么時候怨親糾纏不清。這邊講到「末世眾生不得成道。由有無始自他憎愛一切種子故未解脫!刮覀儾粫宋铱,所以起憎愛二心,這是我們的遍計執(zhí),佛有智慧和慈悲,所以教我們怎樣修行。「若復有人。觀彼怨家如己父母心無有二即除諸病!顾晕覀冃扌幸^彼怨家如己父母,因為父母對我們有恩,所以我們要孝順。在菩薩戒有提到,孝名為戒亦名制止,意思是說,真要照菩薩戒來 做,要孝順,孝順父母師僧三寶。對父母要孝順,對怨家要像父母一樣。剛才師父有提到很多故事,怨家是我們的親人來的,因為親人沒有辦法達到我們的要求,就變成怨家,所以佛告訴我們要怨親平等。師父以前曾告訴我們,要做個原諒別人的人,不要做個叫別人原諒自己的人。這句話我一直有很深刻的印象,因為我們常常會做錯很多事情,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錯了,當然很期待別人原諒,可是師父把重點放在我們自己要先原諒別人。所以有什么事情發(fā)生,要想自己錯,原諒別人,師父常引印光大師的話,要看一切人皆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我們真的是凡夫,因為我們常常以有所得心來做事,譬如我發(fā)心做好事,可是后來想一想,這種好心也是有所得心,這種有所得心會做錯。所以要學佛無所得心,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我們在修行上,怎么樣不會變成怨家呢?師父常和我們講要以法為親,我們只有道義,沒有感情,這樣就能怨親平等,沒有怨家。因為以法為親,他是建立在法的基礎上,所以一定可以成就。另外一點,因為我們都是凡夫,所以要修念佛法門,如果往生西方,因為那里都沒有怨親的分別,就能與諸上善人聚會一處。所以師父常常提到,清凈平等即是佛,我們要保持我們的清凈心。

  「于諸法中自他憎愛」,師父剛才提到法我執(zhí),我們假如破法我執(zhí),就可以 得解脫,所以心經講,照見五陰皆空,度一切苦厄。五陰皆空就是破法我執(zhí)、人我執(zhí),這樣就沒有憎愛。

  「末世眾生欲求圓覺。應當發(fā)心作如是言。盡于虛空一切眾生我皆令入究竟圓覺!箘偛艓煾赣刑岬,一切眾生同一法身,同一法身的緣故,所以我們會發(fā)心和眾生一樣入究竟圓覺。我們修凈土念佛法門的人都能發(fā)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所以才會為怨親債主回向。

  師父:親人是怨家來,佛說的,眾生心無常,怨家變親人,親人變怨家,不相信你們斟酌,眾生有沒有啊?因緣生無性是不是?無性是我法身,原來一切眾生盡虛空遍法界皆是我法身,所以才同體大悲嘛!不度眾生,不得法身,所以聲聞緣覺不度眾生,不成究竟法身。菩薩、佛才證法身。

  彰師:「善男子。末世眾生不得成道。由有無始自他憎愛一切種子故未解脫!狗ú簧粶,不生不滅即是平等,相有差別,所以有怨家、親人。在依他起中落入遍計執(zhí),就有怨家親人的分別想,沒有會到不生不滅的法時,就會起瞋心,對親人會起私心。這里是破見思惑,如果會到平等心就不會造業(yè)!感臒o二法」,怨親平等,對親人沒有起貪,在怨沒有起瞋,就是平等心,能破 除煩惱障、所知障。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知道差別相,沒有作差別想,就是圓成實性顯現(xiàn)的時候,這樣才能起大悲心。佛有無量無邊的功德,所以在畢竟空中建立一切法。

  師父:「于圓覺中無取覺者」,因為法身非身嘛!同一法身,那有能所呢?所以「除彼我人一切諸相」,彼我人就是我人眾,這邊沒講壽。無取覺者是法身,法身是什么?法界身,法界一心,所以心無有二,如果心無有二就會入法身?墒悄阈钠鹪鲪,還是心!心起憎愛那遠離本覺了。如果悟就是始覺,如果證究竟處就是圓覺。所以說,「如是發(fā)心」,發(fā)心才證法身,發(fā)心才入法界性。心是法界性,三世一切佛,一切唯心造,心就是法界性,這樣不墮邪見。你仔細看經文,佛說法有個原則,會入自性,不需要考慮,說出來都對。文殊師利菩薩說一個例子,說我當初學三昧要用心,以后得三昧以后,不必用心,自然入三昧。好比人射箭,剛學射箭,好好用心才能射中,射熟以后,得其法要了,不必用心,拿起箭來就射中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