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覺經(jīng)
《圓覺經(jīng)》,佛教大乘經(jīng)典,一卷,唐·罽賓沙門佛陀多羅譯,具名《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又作《大方廣圓覺經(jīng)》、《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圓覺了義經(jīng)》。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冊。是唐、宋、明以來教(賢首、天臺)、禪各宗盛行講習的經(jīng)典。..[詳情]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修學記 賢善首章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修學記 賢善首章
■第六十三次修學
師父:我們用二諦批判一切經(jīng)法,希望大家能夠繼承發(fā)揚,因為什么?大家莫猶 豫、莫仿徨!二諦是究竟說法,廣說有二諦、三諦、四諦、無諦,二諦通 用于一切經(jīng)論。一切聲聞從此地生,一切菩薩從此地生,一切諸佛從此地 生,各宗從此地立,你為什么還猶豫、還仿徨,不相信呢?不得二諦,不 得佛法,雖然近似于學佛,不得二諦的話,就形同白衣,不得法。二諦, 怎么說聲聞也從此地生?聲聞苦集滅道,苦諦、集諦就是世俗諦,滅諦、 道諦就是第一義諦,所以他不藉二諦,不得成就。唉!菩薩也從此地生, 菩薩不變是第一義諦,隨緣是世俗諦,你為什么不學呢?佛以二諦,般若 經(jīng)上說,般若經(jīng)法出生三世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般若經(jīng)講什 么呢?心經(jīng)講,色即空,空即色,色是世俗諦,空是第一義諦。以此成佛 ,佛以此說法,因為法就是二諦出嘛!天臺宗講止觀,止是第一義諦,觀 是世俗諦。
唉!大家莫猶豫、莫仿徨!華嚴宗講法界緣起,法界是第一義諦,緣起是 世俗諦,你還不了解嗎?唯識講依他起、圓成實,依他起是世俗諦,圓成 實是第一義諦。凈土宗講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念是世俗諦,無念是第一 義諦。各宗都是一樣,三論宗直接用二諦,吉藏大師說過,不知二諦,不 知中論。所以要明白中論,要先明白二諦,所以吉藏大師寫了一部二諦義 ,其它各宗都是一樣。
希望大家莫猶豫!莫仿徨!這是佛法,除此以外不是。我告訴你,佛為什 么以二諦說法呢?法是二諦,佛以法成,以法成佛后,還以二諦說法,所 以佛以二諦說法。入此法者,漸漸入流;不入此法者,唉!海邊釣魚去。 所以大家莫猶豫、莫仿徨,我今天告訴大家,希望大家趕緊接起棒來,莫 猶豫、莫仿徨。你學佛,你學白了毛不入二諦,還是不懂佛法,非佛弟子 。大家精進!精進!如果不入二諦,不過是依佛吃飯,依佛穿衣而已。我 希望大家能夠接棒,這個心很切,所以今天才和大家講這段話,F(xiàn)在看經(jīng) 文!
「于是圓覺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 白佛言。大悲世尊。為我等輩。廣說凈覺種種方便。令末世眾生有大增益。 世尊。我等今者已得開悟。若佛滅后末世眾生未得悟者。云何安居修此圓覺 清凈境界。此圓覺中三種凈觀以何為首。唯愿大悲為諸大眾及末世眾生施大 饒益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為我等輩。廣說凈覺種種方便。令末世眾生有大增益。世尊。我等今者已 得開悟!归_悟二諦!「若佛滅后末世眾生未得悟者。云何安居修此圓覺 清凈境界!拱簿樱晕覀兘Y(jié)夏安居,打七也是安居。打佛七有七天,精 進佛七像靈嚴山四十九天,念佛法門最長的是三個月──般舟三昧,將近百 天,打一百天的沒有幾個!我們知道見月老人打過兩次般舟三昧。古德還 有打的,今人少有打一百天的。
「唯愿大悲為諸大眾及末世眾生施大饒益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 終而復始。」佛回答他:
「爾時世尊。告圓覺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問于如來如是方 便。以大饒益施諸眾生。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圓覺菩薩奉教歡喜。及諸 大眾默然而聽。善男子。一切眾生。若佛住世。若佛滅后若法末時。有諸眾 生具大乘性信佛秘密大圓覺心欲修行者。若在伽藍安處徒眾。有緣事故隨分 思察。如我已說。若復無有他事因緣。即建道場當立期限。若立長期百二十 日。中期百日。下期八十日安置凈居。若佛現(xiàn)在當正思惟。若佛滅后施設(shè)形 像。心存目想生正憶念。還同如來常住之日。懸諸幡花。經(jīng)三七日;资 方諸佛名字。求哀懺悔遇善境界得心輕安。過三七日一向攝念!
這段文很長,因為這段文很簡單,很微妙,我們先修學到此地。這是世俗諦 說,上面是第一義諦說,這世俗諦有第一義諦在里面,上面說第一義諦有世 俗諦,你不相信,看一部經(jīng)文,不外理事兩種。理事兩種,我提供大家,世 俗諦在修,第一義諦在性,不可偏,二諦融通。如果偏于世俗諦叫執(zhí)修廢性 ,如果偏于第一義諦叫執(zhí)性廢修,不可偏。如果性修平等,叫二諦融通三昧 印。
有誰起來,把經(jīng)文念一遍,沒有甚深理嘛!就直接說。誰講?這段文大部份 在消文,釋義的部分很少,誰講?因為你講過以后,我們好再講下面的文。
觀師:「善男子。一切眾生。若佛住世。若佛滅后若法末時。有諸眾生具大乘性信 佛秘密大圓覺心欲修行者!贡娚叽蟪诵,深入大乘,不但信佛秘密大圓 覺心,而且照佛的圓覺心來修行。下面講「若在伽藍安處徒眾」,……
師父:注意句讀,有逗點、句點,「信佛秘密大圓覺心」,這是一句!赣扌姓 。若在伽藍安處徒眾!顾麡说倪@個句讀或者不很清楚,大家注意到。講吧 !
觀師:「若在伽藍安處徒眾」,舉個例子,師父帶領(lǐng)我們修行,就是在伽藍內(nèi)安處 徒眾!赣芯壥鹿孰S分思察。如我已說!埂溉缥乙颜f」,這不曉得在前面 什么地方。
「若復無有他事因緣。即建道場當立期限。若立長期百二十日。中期百日。 下期八十日安置凈居!顾幸粋范圍,譬如我們結(jié)夏安居有結(jié)界。「若佛 現(xiàn)在當正思惟。若佛滅后施設(shè)形像!辜偃缡欠鹪谑,要正思惟,假如是佛 滅度后,要施設(shè)形像,就像佛在世一樣!感拇婺肯搿,心里要想佛,眼睛 要觀佛。「生正憶念」,要像佛在世一樣。「懸諸幡花。經(jīng)三七日;资 方諸佛名字!頂禮十方諸佛,第一個先要「求哀懺悔」,「遇善境界得心 輕安」,遇到好的境界心得以輕安。「過三七日一向攝念」,一向攝念就是 一心正念來修行!溉艚(jīng)夏首三月安居。當為清凈菩薩止住。心離聲聞不假 徒眾!蛊┤缦窠Y(jié)夏安居三個月,應(yīng)該怎么樣呢?因為前面有提到具大乘性 的眾生,他要依照佛的大圓覺心來修行,所以這邊提到「當為清凈菩薩止住 」,要學清凈菩薩!感碾x聲聞不假徒眾」,他所求的不是聲聞,因為聲聞 是依佛而住!覆患偻奖姟故钦f他志求菩薩,不是只有在聲聞而已。
師父:「善男子。一切眾生!挂磺斜娚袃煞N說法,九道眾生、六道眾生,經(jīng) 上都有說過!溉舴鹱∈馈H舴饻绾笕舴⿻r!惯@好象是六道眾生,凡 夫!赣兄T眾生具大乘性」,圓覺經(jīng)講的五性,第一個是什么性?(答:凡 夫性。)還有什么性?(答:聲聞性、緣覺性、菩薩性,還有不定性。)這 大乘性是菩薩性。「信佛秘密大圓覺心」,什么是大圓覺心?圓覺,我們不 是修學過嗎?很多名字,圓成實性也是它,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是它,我 和大家講過了,圓覺有三種名字,眾生迷惑的時候,它不迷,那稱為本覺; 眾生起修行,接近它的時候,稱為始覺;經(jīng)過修行,圓滿證到的時候,稱為 大圓滿覺。伽藍是什么?伽藍是寺廟!赴蔡幫奖姟,就是領(lǐng)眾,帶領(lǐng)徒弟 。「如我已說」,不只是「有緣事故隨分思察」這一項,以上都是。有三寶 事、僧眾事、常住事、有因緣之事,「隨分思察」,按照圓覺經(jīng),隨緣、隨 分、隨力思惟。
現(xiàn)在我們要先確定,這個圓覺修行應(yīng)該怎么修行?大家看前文,把重點找出 來,找出來的告訴我?尚扌械氖鞘浪字B,離幻即覺是第一義諦,幻是世俗 諦,是假。還有誰發(fā)現(xiàn)那一點?
融師:是不是指奢摩他、三摩?提、禪那?
師父:欸!奢摩他、禪那、三摩?提這都是修行,講很多,大家可以考慮。如果你 修行掌握原則,「如我已說」,如我在圓覺經(jīng)上已經(jīng)說了!鸽S分思察」, 隨分、隨力!溉魪蜔o有他事因緣」,如果沒有其它的因緣,三寶事、僧眾 事、常住事,沒有其它的因緣「即建道場」,建立道場不是蓋廟,譬如我們 打佛一、打佛七是建立道場,星期天講經(jīng)也稱為建立道場,凡是度化眾生都 是建立道場!府斄⑵谙蕖,根據(jù)我們看經(jīng)文的意思,「若復無有他事因緣 。即建道場。當立期限。」應(yīng)該這樣標。期限多少,我們看下面,長期一百 二十天,修奢摩他、三摩?提、禪那,二十五種中你任取一門,一百二十天 里你要三摩?提,或是要采取奢摩他,單修奢摩他,止嘛!三摩?提從世俗 諦修,觀;禪那是二諦融通,就這么修。二十五種方便大家探討,或先修奢 摩他,后修三摩?提,后修禪那,你采取那一種都能修;騿涡奚菽λ,或 單修禪那,或單修三摩?提。
「中期百日」,為什么立中期呢?有的人一百二十天支持不住,你看我們打 佛七,有很多不敢來打的,先打佛一看看。佛一,精力可以支持得住,佛七 也許支持不住。「下期八十日」,有的眾生一百天精力不夠,不相信我們講 課五十分鐘,你精神集中,我要是講了兩個小時,你聽都沒聽。
「安置凈居。若佛現(xiàn)在。」我們建立佛七,也是安置凈居,掛佛像點燈,布 置法器、坐墊,那都是安置凈居。假如佛在的時候「當正思惟」,正思惟是 什么?心清凈,沒有貪瞋癡。所以娑婆世界的眾生難以修行,因為他心安于 貪瞋癡。所以說在娑婆世界能修行的話,修行一日勝過在極樂世界修行百年 。「還同如來常住之日」,如佛常住,所以念佛的時候要掛佛像,如同面對 佛,不敢絲毫大意。「懸諸幡花」,懸幡、懸花,布置道場!附(jīng)三七日」 ,經(jīng)二十一天!富资街T佛名字」,拜十方佛,懺悔。譬如我們結(jié)夏安 居也是前一天拜八十八佛,它這里說三七要拜佛,現(xiàn)在有的人拜千佛懺、萬 佛懺。十方佛的名字,大藏經(jīng)有佛名經(jīng),大家可以看一看!盖蟀曰凇, 我們結(jié)界以前也先懺悔,應(yīng)該佛七以前先懺悔,我們佛七前一天是不是拜八 十八佛!那表示懺悔!赣錾凭辰绲眯妮p安」,心輕安,這個不修得不到 ,心輕安的時候,那個味道難以講!它不了生死,僅僅證明你修行精進了 。你想我們平時煩惱妄想,一切貪瞋癡緊緊地纏縛著你,得輕安的那一剎那 ,一切沒有罣礙!能保持得愈久愈好。有保持一個小時、兩個小時,有保持 一天、兩天,甚而言之保持一個月,愈久愈好!高^三七日一向攝念」,三 七日懺悔過了以后,攝心不動。
「若經(jīng)夏首三月安居。當為清凈菩薩止住。心離聲聞不假徒眾!
「若經(jīng)夏首三月安居。當為清凈菩薩止住!骨鍍羝兴_止住,清凈大乘菩薩 止住。怎么叫清凈止住呢?大乘法,不緣小乘聲聞緣覺!感碾x聲聞不假徒 眾」,「不假徒眾」,說得簡單明白一點,就是不攀緣。
「至安居日即于佛前作如是言。我比丘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某甲。踞菩薩乘 修寂滅行同入清凈實相住持以大圓覺為我伽藍身心安居。平等性智」
師父:「身心安居。平等性智!勾蠹易⒁獾。
「涅槃自性無系屬故。今我敬請不依聲聞。當與十方如來及大菩薩三月安居 。為修菩薩無上妙覺大因緣故不系徒眾。」
我們先看到這里,這段文很淺顯,它是事修方面,可是注意到,不可執(zhí)修廢 性;前面是講性的方面,不可執(zhí)性廢修。你們現(xiàn)在修學圓覺經(jīng),我提供你們 ,看到經(jīng)文想到諦理,那才入佛法。∪绻銉H看經(jīng)文,不入諦理,那好象 在大海邊打水漂一樣,光水面一點,不到水里。誰講?
我們看經(jīng)文。「至安居日」,是夏首三月安居!讣从诜鹎白魅缡茄浴N冶 丘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某甲。」這個大家仔細看,好象是個人安居吧?如果 依我們安居規(guī)定,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不能安居吧?比丘、比丘尼才能安居,這 個要勞動大家查戒律,看戒律怎么解釋。
「踞菩薩乘」,就是站在菩薩位置,我比丘、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不敢 說自己是菩薩,好象我站在菩薩的位置一樣!感藜艤缧小,寂滅是什么行 ?生滅滅已,寂滅最樂,還記得吧?生滅了,不為寂滅;滅也滅,不為寂滅 ;生、滅都滅了,稱為寂滅,寂滅稱為涅槃。所以修寂滅行,不著有,不著 空,生滅了,不著有;滅也滅了,不著空。不著有,不著空,是大乘。不著 有,不迷于世俗諦;不著空,不迷于第一義諦,那個稱為佛的寂滅,佛的大 涅槃。
「同入清凈實相」,怎么叫清凈?如果著于生境,不為清凈;如果著于滅境 ,也不為清凈。生滅俱滅,而不執(zhí)著,稱為清凈,那稱為實相,諸法實相, 實相諸法。諸法滅,不著于世俗諦;實相滅,不著于空。所以諸法實相者, 諸法就是實相,諸法不可滅嘛!實相就是諸法,實相也不可滅,這才稱為實 相住持。實相住持有兩種,非諸法,非實相,稱為真諦中道;也實相,也諸 法,稱為俗諦中道。這樣叫清凈實相住持。
「以大圓覺為我伽藍」,伽藍是住處、道場、寺廟,大圓覺是大圓滿覺,為 我究竟住處,我不以寺廟為居住處,以究竟大圓滿覺為我住處,為我道場。 「身心安居。平等性智。」平等性智是什么?我們有八識,眼耳鼻舌身是前 五識,意是第六識,第七末那是第七識,就是我執(zhí),第八阿賴耶是第八識。
我最近寫的「妄想」,你們看了沒有?上面說過了,先斷第六識,第六識不 執(zhí)著,一切罪惡它所造的,一切功德它所建立。第六識假如不執(zhí)著,第六識 就轉(zhuǎn)為妙觀察智,妙觀察智一轉(zhuǎn),前五識眼耳鼻舌身就跟著轉(zhuǎn)成所作智,成 所作智一轉(zhuǎn),就轉(zhuǎn)第七,沒有我執(zhí),平等性智。前面幾識一轉(zhuǎn),第八阿賴耶 轉(zhuǎn)為大圓鏡智,大圓鏡智就稱為大圓滿覺。
不過這個說法,我們要了解,唯識宗這個說法和華嚴宗有一點點差別,他說 轉(zhuǎn)八識成四智,轉(zhuǎn)前五識為成所作,轉(zhuǎn)第六成妙觀察,轉(zhuǎn)第七成平等性智, 轉(zhuǎn)第八為大圓鏡智。華嚴宗不同意,他說它沒有改變,還是原來一個嘛!華 嚴宗怎么這么說呢?華嚴宗從性起來說,唯識轉(zhuǎn)八識成四智,僅僅到緣起地 步。什么是性起?什么是緣起?大海起浪,唯識宗說風吹起浪,無明風,第 七識;起八識浪,這是因緣起,要是沒有風的話,沒有浪。它僅僅是緣起, 可是我們知道,有風沒有水不起浪,要是吹臺風,沒有海水,有浪沒有浪? 不可能有,有水才有浪,所以浪是水起。水就是浪,水不可見,由浪而見; 浪無以成立,由水而成立,它是性起的。所以八識成四智,唯識宗僅僅達到 緣起地步。
「平等性智」,就是第七識轉(zhuǎn)為平等性智,第八識跟著轉(zhuǎn)為大圓鏡智。「涅 盤自性無系屬故」,生滅了,滅也滅了,生滅俱滅,無一法可得,稱為涅槃 自性。無一法可得,它系屬于什么東西呢?「今我敬請不依聲聞」,聲聞是 四諦法,不究竟!府斉c十方如來及大菩薩三月安居」,如來是佛。菩薩是 成佛的因地,果位是佛,所以說「十方如來」是果位,「及大菩薩」是因位 !溉掳簿。為修菩薩無上妙覺!惯@個安居,圓覺經(jīng)講的有優(yōu)婆塞優(yōu)婆 夷安居、菩薩安居,第一個看是不是一個人安居?我聽你們師公講過了,一 個人安居,對佛菩薩前安居,他是否是根據(jù)圓覺經(jīng)來的。第二個查一查,為 什么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也可安居?戒律有這個說明沒有?可能這個要從聲聞戒 查一查。我們今天講到此地!圓覺經(jīng)修學到此地,可以說是輕舟已過萬重山 。
佛經(jīng)固然是不出理事,佛教導徒眾經(jīng)律論,一切修行也不出理事。行為,事 方面不出世俗諦,理方面不出第一義諦,你不相信你們仔細看。
■第六十四次修學
「善男子。此名菩薩示現(xiàn)安居過三期日隨往無礙!
師父:「善男子。此名菩薩示現(xiàn)安居!鼓銈儾槌鰜砹藳]有?菩薩安居,是否一個 人可以安居。俊高^三期日隨往無礙」,這三期就是一百二十天、一百天、 八十天。
「善男子。若彼末世修行眾生求菩薩道入三期者。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 取。善男子。若諸眾生修奢摩他。先取至靜不起思念靜極便覺。如是初靜從 于一身至一世界覺亦如是。善男子。若覺遍滿一世界者。一世界中有一眾生 起一念者皆悉能知。百千世界亦復如是。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師父:這論證不論解,你證到那個地步,自然有這種境界,所謂的現(xiàn)量界。我們從 理上會,是比量。眾生是非量界,覺悟的不見得對,不覺悟的不見得錯,非 量。這個固然是淺顯,淺顯是淺顯,它是現(xiàn)量界。阿彌陀經(jīng)就是現(xiàn)量界,大 家認為很淺,他不知道。其它論理的幾部經(jīng),我們以比量界知道。這個法比 量,融理入事,才能慢慢接近現(xiàn)量。誰講?
悅師:前面那一段「我比丘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是向佛所白的文,「過三期日」 ,就是上期一百二十天,中期一百天,下期八十天!鸽S往無礙」,這三期 當中,你隨時可以參加,隨時可以出去!干颇凶。若彼末世修行眾生求菩 薩道入三期者!鼓┦佬扌械谋娚笃兴_安居的方法!阜潜怂勔磺芯 界終不可取」,不是你所修的法門所得的境界,不可取,譬如我們念阿彌陀 佛,如果天人來接,我們就不要去。
「善男子。若諸眾生修奢摩他!股菽λ粢钥占僦衼碇v,是空觀,若以止 觀來講是止。「先取至靜不起思念靜極便覺」,止就是靜,不起思念就是不 起妄想、分別,其實妄想很微細,昏沉也是妄想!溉缡浅蹯o從于一身至一 世界覺亦如是」,覺性慢慢地擴大,一身至一世界,覺性亦如是。「善男子 。若覺遍滿一世界者。一世界中有一眾生起一念者皆悉能知。百千世界亦復 如是!惯@應(yīng)該是指佛的境界,以前師父有講過,佛的境界,十方世界滴一 微塵許的雨,佛都知道!阜潜怂勔磺芯辰缃K不可取」,這跟剛剛那一句 一樣,不是你所修的境界不可取證。
師父:原來你們所講的經(jīng)文,消文消不通。 鸽S往無礙」,譬如我們修念佛法門 ,你佛七期間,念得心中只有佛,沒有其它雜念,佛七以后呢?還是心中只 有佛,時間愈久愈好,「隨往無礙」。再譬如你們靜坐,靜坐期間定下來, 它有一個情形──出定以后余勢不斷,還是照樣定定的,一個小時、兩個小 時,一天、兩天,愈久愈好,稱為「隨往無礙」。這是修奢摩他,奢摩他是 定。修奢摩他,三期之中叫它靜,三期過了以后,還是靜,「隨往無礙」。 「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你們都聞過了,上文佛說修奢摩他應(yīng)該怎 么修啊?修三摩?提應(yīng)該怎么修?前文都有,那是佛所說的境界!阜潜怂 聞」,不是前面佛所說的境界,不可取著。
「從于一身至一世界」,那是佛,得果了,你們都知道的,智者大師說過, 天眼通,小阿羅漢見一小千世界;大阿羅漢可以見一個大千世界。菩薩也是 如此,他們所修證果位高低、果報,都從一身得起。按道理講,為什么呢? 一身隨緣生而無性,不從于一個小千世界、一個大千世界,那還是比量界, 不是現(xiàn)量界,現(xiàn)量界是證到了。誰還有講的?
庶師:我只是消文。前面所說的「善男子。一切眾生。若佛住世。若佛滅后……」 這一段,一直到「過三七日一向攝念」,這是說佛沒有所謂正法、像法、末 法的說法,只要眾生有根性,都可以修。不論佛前或佛后,只要找一個道場 修行,當立期限一百二十天、一百天、八十天這三期為期限來修持。當正思 惟,這樣一心專念,應(yīng)該會有所成就。
「若經(jīng)夏首三月安居。當為清凈菩薩止住。心離聲聞不假徒眾。至安居日即 于佛前作如是言。我比丘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某甲。踞菩薩乘修寂滅行同入 清凈實相住持以大圓覺為我伽藍身心安居。平等性智涅槃自性無系屬故。今 我敬請不依聲聞。當與十方如來及大菩薩三月安居。為修菩薩無上妙覺大因 緣故不系徒眾。」這段文是講,如果你要設(shè)立道場修行,剛好碰上結(jié)夏安居 的時期,就不需要以聲聞戒的安居來行持。這里的安居是以心念來安居,不 是以事相來結(jié)夏安居,所以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都可以安居,就是以清凈心來安 居。所以安居前就在佛菩薩面前念「我比丘……」,念這一段「以大圓覺為 我伽藍。……今我敬請不依聲聞。」也就是不依聲聞戒結(jié)夏安居,不以形式 安居!府斉c十方如來及大菩薩三月安居」,就是以念念清凈、念念無間來 安居,為修菩薩無上妙覺大因緣,以這個因緣所以不系徒眾。
「善男子。此名菩薩示現(xiàn)安居過三期日隨往無礙!辜词鼓憬Y(jié)夏已經(jīng)過了你 定的八十天,還是要打成一片,以這樣的心念來修持,所以稱為「隨往無礙 」。
師父:大家知道,一百二十天、一百天、八十天,修什么東西呢?大家看「威德自 在菩薩章」,循性差別當有三種修行法門,「善男子。若諸菩薩悟凈圓覺。 以凈覺心。取靜為行。由澄諸念。覺識煩動。靜慧發(fā)生。身心客塵從此永滅 。便能內(nèi)發(fā)寂靜輕安。由寂靜故十方世界諸如來心于中顯現(xiàn)。如鏡中像。此 方便者名奢摩他!鼓阋切奚菽λ,就這么修,一百二十天、一百天、八 十天,你就這么修。怎么修法呢?按照佛所說的;要不是佛所說的,不可取 著。佛怎么說呢?「若諸菩薩悟凈圓覺」,第一個條件要悟凈圓覺,悟凈圓 覺以后,「以凈覺心。取靜為行。由澄諸念!惯@不是和這個文連起來了嗎 ?「不起思念」嘛!「覺識煩動。靜慧發(fā)生!咕瓦@么修!干硇目蛪m從此 永滅」,沒有煩惱了!副隳軆(nèi)發(fā)寂靜輕安」,得到成就了!赣杉澎o故十 方世界諸如來心于中顯現(xiàn)。如鏡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你如果不修奢摩他,一百二十天要修三摩?提,這段文也講到了!干颇凶 。若諸菩薩悟凈圓覺。以凈覺心。知覺心性及與根塵皆因幻化!咕瓦@么修 !讣雌鹬T幻。以除幻者。變化諸幻而開幻眾。由起幻故便能內(nèi)發(fā)大悲輕安 。一切菩薩從此起行漸次增進。彼觀幻者非同幻故。非同幻觀皆是幻故幻相 永離。是諸菩薩所圓妙行如土長苗。此方便者名三摩?提!鼓阈奕?提 ,按照經(jīng)文所說的,「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什么所聞呢?是威德 自在菩薩章所說的所聞,前后要會通。∧悄憔土私饬。
「善男子。此名菩薩示現(xiàn)安居過三期日隨往無礙。」「隨往無礙」,大家了 解了,就是覺心不動。佛說過,如果修定中坐禪靜坐,如果沒有余勢,是邪 定。什么是余勢呢?靜坐中修定,清凈心不動,可是一下坐,馬上散亂,那 是邪定。真正正定是什么?靜坐心不動,下坐還是心不動,保持時間愈長愈 好。
「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前面威德自在章說過了嘛!不是佛所說的 ,你胡修亂修,終不可取。所以「善男子。若諸眾生修奢摩他!剐奚菽λ 怎么修?「先取至靜」,奢摩他取靜為心,它和前面的文意思一樣,「不起 思念」,前面的文是「澄諸念」!胳o極便覺。如是初靜!箘倓偟闷潇o, 得其定境,「從于一身至一世界」,愈說愈廣,你如果證到就知道,不論解 。所以說,「覺亦如是」。
「善男子。若覺遍滿!谷绻阕C到的覺,凈圓覺了,它能遍滿一世界。「 一世界中有一眾生起一念者皆悉能知」,這是證到的境界,成就者就知道, 我們眾生不知道!赴偾澜缫鄰腿缡。非彼所聞一切境界!谷绻皇窍 佛所說的,終不可取。下面修三摩?提了。
「善男子。若諸眾生修三摩?提。先當憶想十方如來十方世界一切菩薩。依 種種門漸次修行勤苦三昧廣發(fā)大愿自熏成種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非彼所聞一切境界」,在前面威德自在菩薩章「若諸菩薩悟凈圓覺」,所 以和凈土法門不同!凈土法門不悟可修,他是不悟不能修!敢詢粲X心。 知覺心性及與根塵皆因幻化。即起諸幻。以除幻者。」以幻除幻!缸兓T 幻而開幻眾。由起幻故便能內(nèi)發(fā)大悲輕安。」發(fā)大悲輕安幾乎成就了!敢 切菩薩從此起行漸次增進。彼觀幻者非同幻故。非同幻觀皆是幻故幻相永離 。是諸菩薩所圓妙行如土長苗。此方便者名三摩?提!箍此@邊的文:「 善男子。若諸眾生修三摩?提。先當憶想……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 」要是修三摩?提,照威德自在菩薩章的境界,不是那兒說的,不可取著。 這沒有什么講的,這是現(xiàn)量界。我們再往下看。
我們看,它這個很多!有二十五種,先修奢摩他,后修三摩?提是一種, 后修禪那是一種。你修什么法門,長期可以定一百二十天,中期一百天,短 期八十天。大家把這章所說的,和威德自在菩薩章配合起來看。
「善男子。若諸眾生。修于禪那先取數(shù)門。心中了知生住滅念分齊頭數(shù)。如 是周遍四威儀中分別念數(shù)無不了知。漸次增進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 猶如目?所受用物。非彼所聞一切境界終不可取。是名三觀初首方便!
師父:我們修七天念佛,這個經(jīng)是修奢摩他就修奢摩他,有二十五種變化。誰看懂 的可以講,你就把前后文對照看,誰知道「先取數(shù)門」的「數(shù)門」是什么東 西?誰講?你把前后文對照,它就了然于胸了,也知道它怎么修法!赶热 數(shù)門」是數(shù)息觀,圓覺經(jīng)修數(shù)息觀,修禪那,數(shù)息觀是四禪八定。我們把數(shù) 息觀改成修念佛觀,大家看五停心觀,有的修數(shù)息觀,有的修念佛觀。講吧 !
秀師:「善男子。若諸眾生。修于禪那先取數(shù)門。」數(shù)門改成念佛,就是記數(shù)念佛 !感闹辛酥缒睢,從記數(shù)念佛里面,就可以知道自己什么時候起了 念頭!阜铸R頭數(shù)」,念佛時也要記數(shù)!溉缡侵鼙樗耐䞍x中」,在行住坐 臥中都可以用記數(shù)念佛。「分別念數(shù)無不了知」,如果念念慢慢進步就可以 得定,由定發(fā)慧,在佛的果地就是寂而常照。就可以「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 雨」,好象自己所受用物一般清楚。前面有講到「以凈覺心。不取幻化及諸 靜相。」念佛時,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就不會執(zhí)著幻相及靜相,「了知身 心皆為罣礙!乖诘谒男兄v到「相在塵域。如器中锽聲出于外。」雖然人在 五濁惡世,可是他已經(jīng)神棲凈土了。
師父:把前后文對照,就明白了。
悅師:「先取數(shù)門」是數(shù)息觀!感闹辛酥缒罘铸R頭數(shù)」,因為他有數(shù)息觀 ,所以知道念頭有生有住有滅,都很清楚!溉缡侵鼙樗耐䞍x中分別念數(shù)無 不了知」,行住坐臥都了了清楚這種情形!笣u次增進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 滴之雨。猶如目?所受用物。」這是形容他所證的事情增進到乃至百千世界 的一滴雨,猶如在目前所受用的東西那么清楚!阜潜怂勔磺芯辰缃K不可 取」,就是威德菩薩章里面,按照佛所說的,第一先悟圓覺,然后以凈覺心 幻化諸相,慢慢地了知身心皆空,所以無所罣礙!溉缙髦虚B聲出于外。煩 惱涅槃不相留礙!顾w會到身心皆空,所以一切煩惱都不能對他有所留礙 ,好比器中锽一樣。譬如大磬一敲,聲音出于外,我們好比這個例子一樣, 不會被這些煩惱、涅槃相留礙。如果不是以上所說的,「終不可取」。
師父:「如器中锽」,大家現(xiàn)在聽不聽到大殿敲的磬聲?磬沒敲的時候,聽不到。 磬不敲不響,鐘不叩不鳴,這個響聲好比聲音,聲音在那里。柯曇粢欢ǔ 于磬,可是磬不留礙聲音。譬如大殿敲磬,如果一定在磬里面,出不來。所 以「如器中锽」,桌子沒有聲音吧?「啪!」聽到了吧?這聲音在那里?明 明桌子發(fā)的聲音,可是桌子不障礙。誰再講?
「善男子。若諸眾生修于禪那。先取數(shù)門。心中了知生住滅念分齊頭數(shù)。」 生住滅念是什么?出息和入息,嗚──,生;嗚──,。粏瑭ぉ,滅了, 都很清楚,為什么叫你了知?系念,系心一處,不叫你散亂。分齊頭數(shù),嗚 ──,清楚;嗚──,還清楚,不混雜。
「如是周遍四威儀」,四威儀是什么?行住坐臥,這就說出來了,原來佛教 修行禪定的辦法,并不一定是坐,坐方便就是了。四威儀中行住坐臥皆可修 行,教你怎么行呢?先從數(shù)息坐的時候修,慢慢了知分齊頭數(shù)以后,周遍四 威儀中,行住坐臥無不了知。現(xiàn)在人不打坐不行,那不對了,不是佛所說的 。
「分別念數(shù)無不了知」,譬如你們站在那里也了知出入息,嗚──,嗚── ,嗚──,不管站著也好,臥著也好,也了知,因為什么?行住坐臥皆有出 入息嘛!絕對不是你坐著有出入息,站著沒有出入息,不會的,你行住坐臥 皆有出入息,皆了知!笣u次增進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猶如目睹所 受用物!购颓懊嫱伦栽谄兴_章對照著看,才能了解。我們今天到此地!
我們看圓覺經(jīng),它修三種法門:奢摩他、三摩?提、禪那,我們修的念佛法 門,按照它的講法,我們也可以知道,我們修念佛,先取念佛門,心中了知 生住滅念,念佛,阿──,生了,彌──陀──佛,滅了,也把它了知,阿 彌陀佛、阿彌陀佛……,皆知道。所以我們就知道,譬如數(shù)息觀,行住臥不 方便吧?坐才方便。念佛法門,行住坐臥皆可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打坐的時候默念阿彌陀佛,走路的時候也念阿彌陀佛,站著也可以念阿彌陀 佛,睡在床上還可以念阿彌陀佛。我們今天講到此地!
這章是論修行,我考驗大家,修奢摩他一百二十天、一百天、八十天,怎么 修呢?你把威德自在菩薩章翻出來,念出來我聽。我們修念佛法門怎么修呢 ?念佛一天,一天之中,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念阿彌陀佛,一心不亂念阿 彌陀佛。所以我們打佛七只有佛號,那也是分齊頭數(shù)──阿彌陀佛一句,阿 彌陀佛兩句,阿彌陀佛三句……,不斷,凈念相繼。誰知道修三摩?提怎么 修啊?找威德自在菩薩章你才了解,找到了沒有?你看一看上面講的「非彼 所聞」,不是佛說的,你不可以亂修。修禪那一百二十天、一百天、八十天 怎么修法?
聞師:這是卷下第一章,剛才師父開示我們念佛法門,我試著講講看!干颇凶。 無上妙覺遍諸十方出生如來與一切法!怪v到無上妙覺,就是清凈心,如果 約凈土法門就是一心,事實上剛才講的奢摩他、三摩?提、禪那,都是一心 的別名,為什么?因為無上妙覺就是圓成實性,能「遍諸十方出生如來與一 切法」,所以同體平等!赣谥T修行實無有二」,可是因為它方便隨順,眾 生在無性隨緣會到有所不同。譬如在奢摩他,我們這一句佛號是緣起,既然 是緣起,它無自性,所以取靜不起思念,因為緣起的法無自性。如果是三摩 ?提,他知道法是緣起所出,緣起是如幻如化的,這句佛號,或者你可以會 到它是如幻的,這時候你修如幻三昧,佛號是如幻三昧,我們起佛號是以如 幻來對治如幻的辦法。如果約禪那,不取幻相,也不取靜相,這句佛號是緣 起的,無自性的,無自性就是幻化的緣起,二邊都不住。二邊都不住,可是 這句佛號是清清楚楚,明明明白白的,生住滅念他很清楚。
師父:實在說起來,佛說出無數(shù)方便,奢摩他、三摩?提、禪那,大家想一想這和 佛所說的,比丘有三種事業(yè):參禪、誦經(jīng)、僧眾事,近似吧?所以你們擔任 僧眾事,不可起煩惱,起煩惱那叫留礙。如果你怎么來,我怎么順,不起煩 惱,就如器中锽沒有留礙。
我們是念佛法門,不要聽了圓覺經(jīng),就說這不錯,我也學一學,那糟糕了。 聽人家說念佛不錯,就念阿彌陀佛;聽人家說密宗不錯,又想持咒;聽人家 說律宗也不錯,又想搭一搭衣;聽人家修習止觀,又想學止觀,永不得成就 。好象掘井一樣,你本著這個地方掘到底,它一定出水;這里掘一尺、兩尺 ,到別的地方掘一尺、兩尺,你掘到白毛也掘不到。
所以大家要費一點精神,把我們修行念佛法門用到圓覺經(jīng)來,到底應(yīng)該怎么 修?不要糊里胡涂,只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是那么修,它有方便。 各人費各人的精力,盡此一報身,同入阿彌陀佛的極樂凈土。
■第六十五次修學
「若諸眾生。遍修三種勤行精進即名如來出現(xiàn)于世。若后末世鈍根眾生心欲 求道不得成就由昔業(yè)障。當勤懺悔常起希望先斷憎愛嫉?諂曲求勝上心。三 種凈觀隨學一事。此觀不得復習彼觀心不放舍漸次求證!
師父:修學經(jīng)法,我提醒大家,有兩方面,一種是消文,一種是釋義。消文是以義 消文,如果不以義理消文,徇文。古德稱為鉆紙棺材,就是這樣。消文在解 其教,釋義在解其理,教理二諦;大家如果起修行的話,就漸近行果了。法 寶有四種,教理行果。不以義理銷文,不得正解。誰講這一段?
「是名三觀初首方便」,一開頭的方便,你看看經(jīng)文,就知道什么是初首方 便了。長期一百二十日、中期百日、下期八十日,這是一開頭方便。
這段文太深了,是現(xiàn)量界的事情,現(xiàn)量、非量、比量,大家誰知道現(xiàn)量界是 什么東西?現(xiàn)量界就是介爾心,介爾心以后生尋求,尋求以后生決定,決定 以后生染凈,染凈以后生等流。如果你第六識不思惟的話──介爾心,沒有 尋求,沒有決定,沒有染凈,稱為妙觀察智。前五識──眼看色,耳聽聲, 介爾心,沒有尋求,沒有決定,沒有染凈,成所作智。第七識也是介爾心, 沒有尋求,沒有決定,沒有染凈,平等性智。第八識也是介爾心,沒有尋求 ,沒有決定,沒有染凈,沒有異熟果報,稱為大圓鏡智。所以,現(xiàn)量不假思 惟,不用意識。誰講這一段文?
觀師:「是名三觀初首方便」,從上面下來的奢摩他、禪那、三摩?提,照經(jīng)文來 修,不是經(jīng)上所說則不可取!溉糁T眾生。遍修三種勤行精進即名如來出現(xiàn) 于世。」假如眾生能夠以這三種觀行來修,勤行精進,這樣就是如來出現(xiàn)于 世。這些都是如來所教的,因為依佛所教,就如佛出世!溉艉竽┦棱g根眾 生心欲求道不得成就由昔業(yè)障」,假如末世像我們這樣很鈍根的眾生,發(fā)心 要求佛道,可是不得成就,只能說是無量劫來的業(yè)障,應(yīng)該怎么辦呢?
「當勤懺悔」,應(yīng)該很精進地懺悔無始來的業(yè)障,「常起希望」,常常希望 要求佛道,要怎么做呢?「先斷憎愛嫉?諂曲求勝上心」,首先要斷除的就 是我們的憎愛二心,憎愛二心前面講得很清楚,就是對逆境起憎心,對順境 起愛著心,這個憎愛心影響我們的修行,是很大的業(yè)障,所以要懺悔。還有 嫉?使我們不能成就,所以師父常開示我們要有隨喜心。走在前面的人要帶 后面的人,走在后面的人要趕上去,千萬不要有嫉?心,假如照這樣去做的 話,我們就能夠和合。尤其我們這里人才濟濟,所以我們要發(fā)一個心──隨 喜,只要隨喜,功德也是一樣,要盡量護持。「諂曲」,就是沒有誠直心, 直心是道場!盖髣偕闲摹,要有上求佛道的心。
「三種凈觀隨學一事。此觀不得復習彼觀心不放舍漸次求證!惯@個地方主 要是說真的很精進去學,沒有辦法成就的話,要看自己那一方面比較契機。 「心不放舍漸次求證」,關(guān)于這一點,師父上星期有提到,我們是修念佛觀 ,如果不能成就,那是我們無量劫來的妄想、業(yè)障,要至誠懇切一句佛號念 到底。若配合這個地方來講就是我們要照念佛法門修下去,心不放舍,漸次 求證。
師父:「當勤懺悔常起希望」,希望斷除諸惡,行諸善;塾^發(fā)揮得很好!「憎愛 」大家知道,「嫉?」大家知道!刚~曲」,所說、所言不正不直,稱為諂 曲。你看這個「諂」字有「言」字邊,你說的話不正不直,誑騙之言稱為諂 ;心里所想的,不正直,稱為曲,曲是心曲嘛!慧觀發(fā)揮斷憎愛、嫉?、諂 曲,發(fā)揮得很好。我聯(lián)想到一點法,告訴大家,大家不要犯。五逆罪,有兩 項在家人犯得多,有三項在家人犯得少。有三項出家人犯得多,有兩項出家 人犯得少。所以五逆罪,出家人很容易犯。
我分析這個法給大家聽,五逆罪是殺父、殺母、殺師僧、出佛身血、破和合 僧也稱為破羯磨僧,在家人殺父、殺母犯得多,可是他出佛身血犯得少了, 殺師僧更沒有啊!他沒出家嘛!破和合僧,他怎么破?除非他跑到道場擾亂 。所以他兩種犯得多,三種犯得少。出家眾殺父、殺母犯得少,出家嘛!可 是出佛身血有機會,當然佛現(xiàn)在不在世了,可是對佛像千萬慎重,除非你有 地方可以供養(yǎng),不可輕易接受。你如果接受了,不供養(yǎng),供養(yǎng)不如法也犯罪 。我們現(xiàn)在出佛身血雖然不犯根本罪,方便罪還會犯。
殺師僧,出家人犯得多,但是我想大家不會犯。有一種,大家不曉得就犯了 ,破和合僧、破羯磨僧,這種犯了的話,五逆。五逆罪是什么?定墮無間地 獄,不在后生,命終以后就下地獄,不通懺悔,即使你懺悔,只能減輕,不 能消除。破和合僧是什么?大家要知道,出家人要淡,平直心,你們有的同 參道友特別好,不算和合僧。我不是時常告訴你們嗎?要論道義,不論感情 。和合僧是什么?四人以上,所以千萬不要結(jié)小組織,四人以上就破和合, 如果達到你的目的了,無間地獄生。有這個心了,方便罪。為什么四人以上 就破和合呢?四人以上就可作羯磨,你們學過戒律就知道了,幾個人可以作 羯磨?四個,所以稱為破羯磨僧。千萬留神這條戒,這條戒很容易犯。大家 沒有意見,我們把這段文結(jié)束,這都是現(xiàn)量界的東西。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圓覺汝當知 一切諸眾生 欲行無上道 先當結(jié)三期 懺悔無始業(yè) 經(jīng)于三七日 然后正思惟 非彼所聞境 畢竟不可取 奢摩他至靜 三摩正憶持 禪那明數(shù)門 是名三凈觀 若能勤修習 是名佛出世 鈍根未成者 常當勤心懺 無始一切罪 諸障若銷滅 佛境便現(xiàn)前」
師父:「若能勤修習。是名佛出世。」這個佛出世的意義很廣,稱菩薩也可稱佛出 世,因為他終究成就佛道。
「于是賢善首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 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廣為我等及末世眾生。開悟如是不思議事。世尊。此大 乘教名字何等。云何奉持。眾生修習得何功德。云何使我護持經(jīng)人。流布此 教至于何地。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師父:這邊注意到有幾項,名字何等、云何奉持、眾生修習得何功德、云何使我護 持經(jīng)人、流布此教至于何地?五項。
「爾時世尊。告賢善首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菩薩及末 世眾生。問于如來如是經(jīng)教功德名字。汝今諦聽。當為汝說。時賢善首菩薩 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善男子。是經(jīng)百千萬億恒河沙諸佛所說。三 世如來之所守護。十方菩薩之所歸依。十二部經(jīng)清凈眼目。是經(jīng)名大方廣圓 覺陀羅尼。亦名修多羅了義。亦名秘密王三昧。亦名如來決定境界。亦名如 來藏自性差別。汝當奉持。」
師父:今天修學到這里。你們誰講?消文就是了。
聞師:前面是賢善首菩薩所問的,這邊佛首先回答說,這部經(jīng)是百千萬億恒河沙諸 佛所說,為什么這部經(jīng)是百千萬億恒河沙諸佛所說?我們知道諸佛所說唯是 一味。 复蠓綇V圓覺」,簡單講就是圓覺,圓覺妙性。十方三世諸佛都是 為了成就大圓覺大陀羅尼門,因為我們常常修學,講到諸法法性,約三性來 講,就是圓成實性,可以圓滿成就一切法。我們眾生因為迷于諸法,不識圓 覺妙性,十方三世諸佛都是為了讓我們眾生了自性圓覺妙性,所以說「百千 萬億恒河沙諸佛所說。三世如來之所守護。十方菩薩之所歸依!故聦嵣弦 是三藏十二部所共同闡釋的,因為會到諸佛的妙圓覺性才能成就,所以名為 修多羅了義。我現(xiàn)在是講為什么是十方諸佛所說,下面就沒有辦法講下去了 。
師父:大家注意到,經(jīng)上往往出現(xiàn)這些字:「是經(jīng)百千萬億恒河沙諸佛所說」,下 面的「三世如來」也是佛,是不是重復了?不是的,它有兩種意思,「百千 萬億恒河沙諸佛所說」是代表過去、現(xiàn)在,「三世如來」是代表未來。
秀師:這邊講到大悲世尊廣為我們末世眾生開悟不思議的事情,這大乘教要用什么 名字來稱呼?「善男子。是經(jīng)百千萬億恒河沙諸佛所說。」佛所說的法是如 實語、不異語、如如語,所以是經(jīng)百千萬億恒河沙諸佛所說!溉廊鐏碇 所守護」,三世諸佛都護念這樣的經(jīng),也是「十方菩薩之所歸依」,菩薩是 佛的因地,所以菩薩是皈依佛的這種圓覺境界。
十二部經(jīng)的清凈眼目,名字就是以下的「大方廣圓覺陀羅尼」,陀羅尼就是 總持,圓覺就是大圓覺的境界!复蠓綇V」,方是約理來說,廣是約事來講 。「亦名修多羅了義」,修多羅是經(jīng),也就是這部經(jīng)所講的了義!敢嗝 密王三昧」,因為這種大圓滿覺的境界,如果不經(jīng)佛演說,眾生不能得解, 所以稱為秘密!敢嗝鐏頉Q定境界。亦名如來藏自性差別!蛊鋵嵨覀儽 生都具有如來性,都是具有佛性,只是被煩惱所障,所以說眾生藏如來。佛 依照我們眾生的根器來說,所以說如來藏自性差別,汝當奉持。
師父:大家看,「三世如來之所守護」,下面接著說「十方菩薩之所歸依」,是不 是未來佛?十方菩薩是未來佛!甘拷(jīng)清凈眼目」,什么是清凈眼目 ?正知見,圓覺經(jīng)開正知見,引證法華經(jīng)的話叫開佛知見。因為十二部經(jīng)里 面有小乘、大乘,三部經(jīng)是大乘,九部經(jīng)是小乘,所以大小乘經(jīng)以圓覺為正 知見。
「是經(jīng)名為大方廣圓覺陀羅尼。亦名修多羅了義。亦名秘密王三昧。亦名如 來決定境界。亦名如來藏自性差別!埂敢嗝鐏聿刈孕圆顒e」,誰講?如 來藏有二空如來藏是不是?空、不空二如來藏,我們自性清凈心里具有無量 無邊的功德,不空如來藏;自性清凈心隨緣現(xiàn)一切法生滅相,是空如來藏。 不空如來藏包括一切世間法、有為法;空如來藏包括一切無為法、出世間法 ,一切諸法皆是如來藏所包括。下面再看:
「善男子。是經(jīng)唯顯如來境界。唯佛如來能盡宣說。若諸菩薩及末世眾生依 此修行漸次增進至于佛地!
師父:這和「云何奉持」有什么關(guān)系?「依此修行」,怎么修行?三觀、二十五方 便、三七日懺悔,是不是?這就是「云何奉持」了。再看下面:
「善男子。是經(jīng)名為頓教大乘。頓機眾生從此開悟。亦攝漸修一切群品。譬 如大海不讓小流乃至蚊虻及阿修羅飲其水者皆得充滿。」
師父:有誰可以講的?學大乘有兩種法,頓教、圓教,華嚴宗把它分為五教,小始 終頓圓。我們大家看一看,小教,不得開解。始教有兩宗,空宗、相宗,就 說一切法緣起性空,唯墮空邊,稱為空宗,所以稱為始教,始教也稱大乘菩 薩,稱為權(quán)乘菩薩,它是權(quán)教。再往上是終教,也稱實乘菩薩,就會入萬法 一心。始教以上稱為性宗,再往上是頓教,非有非無。再往上是圓教,圓教 是非有能有,非無能無。這個終教、頓教、圓教,皆稱為性宗,它有深淺的 差別。終教、頓教、圓教,稱為一乘法,因為終教講一心,皆為一乘佛法。
所以我們說一乘法有三種差別,終教、頓教、圓教。頓教證入一乘法,證入 真諦三昧,真諦中道;圓教,真俗二諦中道皆證。這個經(jīng)講頓教大乘,性宗 攝。誰講一講「頓機眾生從此開悟」?誰知道頓機眾生是什么?頓機,有人 解錯了,他說有為法頓斷就是無為法,那無因有果,他不修因怎么證果?那 我不修因也可以成佛!他一定修因致果,才證到。修因致果怎么稱為頓? 所謂頓者,開始修大乘,就是十信菩薩,結(jié)果于大乘證果,叫頓。如果先學 小乘,后修大乘,然后成佛,叫漸。或者先學小乘,后回小向大學大乘,也 叫漸根。一開始修,就修大乘,證果也是大乘,因果一如,這叫頓根。
「從此開悟」,十信菩薩從此開悟,回小向大的菩薩要有方便了!敢鄶z漸 修一切群品」,一切群品是漸教。頓教,按華嚴判教,頓以上是頓教攝,是 頓根人。終教、始教,雖然也是大乘,漸根人,不在小教。所以始終二教是 漸,頓圓二教是頓。它「亦攝漸修一切群品」,始教、終教皆包括、皆攝受 。
「譬如大海不讓小流」,不讓小流就是不舍小流,大江、大河流入大海,小 河、小水溝水也流入大海。「乃至蚊虻及阿修羅飲其水者皆得充滿」,小小 蚊虻喝一滴水也得充滿;阿修羅喝一口──半個海水,也可充滿。今天時間 到了!
悅師:我亂猜的,剛才師父講到五識、六識、七識、八識,如果不起尋求、決定、 染凈,就是介爾心,六識轉(zhuǎn)為妙觀察智,七識轉(zhuǎn)為平等性智,八識轉(zhuǎn)為大圓 鏡智,這和師父講的五教有相關(guān)。我們知道萬法皆由一心所出,法有大小乘 差別,不離開眾生的心性。所以小始終頓圓沒有離開心性,假使他能轉(zhuǎn)前五 識為成所作智,就類似小教,把小始終頓圓配五識、六識、七識、八識,可 不可以?
師父:不可以。我講一點道理,你就知道。所以華嚴宗、天臺宗批評唯識宗是始教 ,轉(zhuǎn)八識成四智,唯識宗說的。可是不是一乘,所以也不入終教。什么是一 乘?一切法唯是一真法界,一切法唯是一心,就是一乘了。終教會入唯是一 心,可是一乘教法沒有差別吧?沒有差別怎么有八識四智差別?所以始教不 稱為一乘教,終教、頓教、圓教才稱為一乘。
可是大家注意到,在修行方面,唯識宗有方便。你修,只要你那個心──介 爾心,不尋求、不決定、不起染凈,它就轉(zhuǎn)了。可是轉(zhuǎn)是轉(zhuǎn)了,還是一個啊 !如果兩個的話,就不能轉(zhuǎn)了。要是兩個可以轉(zhuǎn)的話,那大海水也可轉(zhuǎn)四智 ,還是一個是不是?為什么是一個?萬重波浪還是一水!
我剛才講的,大家聽懂了沒有?譬如說,右手轉(zhuǎn)為左手,稱為轉(zhuǎn)變,是不是 ?要是有轉(zhuǎn)變的話,一定是右手和左手是兩個,不同。要是兩個的話,不必 等右手轉(zhuǎn)變了,我用腳也可轉(zhuǎn)變左手,左腳也可轉(zhuǎn)變左手,講臺也可轉(zhuǎn)變左 手,它是兩個東西嘛!不同。左手和右手是一個,一個能轉(zhuǎn)變一個嗎?所以 不能偏,要是偏,只在始教,終頓是一乘教。我們今天講到此地!
漸漸入二諦,二諦比較方便,還有三諦、一諦。愈入愈深,愈深愈入。…… 你把你的無住心契合無相法,那就對了!心無住,不可說有,不可說無,法 無相無所有,那就對了,那就是一乘。你說它有嘛,萬重波浪皆由一水所成 ;你說它無嘛,一水就是萬重波浪,以無住心契無相法。
■第六十六次修學
「善男子。假使有人純以七寶積滿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不如有人聞此經(jīng) 名及一句義。善男子。假使有人教百千恒河沙眾生得阿羅漢果。不如有人宣 說此經(jīng)分別半偈。善男子。若復有人聞此經(jīng)名信心不惑。當知是人。非于一 佛二佛種諸;。如是乃至盡恒河沙一切佛所種諸善根聞此經(jīng)教!
師父:我們今天修學到這里。誰講?
觀師:「善男子。假使有人純以七寶積滿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瓜戎v這么大的 布施,他當然功德無量!可是「不如有人聞此經(jīng)名及一句義」,還不如有 人只有聽到經(jīng)名,聽到大方廣圓覺經(jīng),聽到經(jīng)名的功德更大,或是聽到圓覺 經(jīng)里頭的一句義功德更大,這里是校量功德!干颇凶。假使有人教百千恒 河沙眾生得阿羅漢果。不如有人宣說此經(jīng)分別半偈!挂驗閳A覺經(jīng)是一乘, 所以勝過阿羅漢果,勝過二乘!干颇凶印H魪陀腥寺劥私(jīng)名信心不惑。當 知是人。非于一佛二佛種諸福慧。如是乃至盡恒河沙一切佛所種諸善根聞此 經(jīng)教!辜偃缏牭綀A覺經(jīng)經(jīng)名信心不惑,對一乘法起真信心,這個人不是在 一佛二佛種諸;。假如有人要贊嘆人善根深厚,就是說不是于一佛二佛三 四五佛種諸善根,而是在一切佛所種諸善根,就像金剛經(jīng)所說的?梢妶A覺 經(jīng)功德無量,照這樣修學,可以成就菩薩,可以成就佛。
師父:這個「一句義」大家要知道,一偈里邊四句不等,有的七字、八字、五字、 六字、四字、三字,不論長行,不論頌,滿四八三十二字為一偈。
什么是「阿羅漢果」?「分別半偈」,半偈就是兩句,分別是解說。誰講?
庶師:為什么說以七寶積滿三千大千世界的布施,及教百千恒河沙眾生得阿羅漢果 ,不如聞此經(jīng)名及一句義,或者宣說此經(jīng)分別半偈的功德?因為清凈心植眾 德本,如果度眾生種種修行,具足了清凈心──就是我們的法身,以這種功 德教化眾生,當然大于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布施,或教百千恒河沙眾生得阿 羅漢果。如果我們持住一切法無自性的道理,以無自性來隨緣做一切佛事, 保持我們清凈心不動,我們的功德如虛空一樣。
師父:阿羅漢翻譯過來有三義,誰知道?應(yīng)供、殺賊、無生。因為你要解說經(jīng)文, 不分別不能解說。
「汝善男子。當護末世是修行者。無令惡魔及諸外道惱其身心令生退屈!
師父:修行圓覺怎么修行呢?有三種法、二十五種方便,那三種?(答:奢摩他 、三摩?提、禪那。)
「爾時會中。有火首金剛摧碎金剛尼藍婆金剛等八萬金剛并其眷屬。即從座 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若后末世。一切眾生。有能持此決定大乘 。我當守護如護眼目。乃至道場所修行處我等金剛自領(lǐng)徒眾晨夕守護。令不 退轉(zhuǎn)。其家乃至永無災障。疫病銷滅。財寶豐足常不乏少!
師父:這是金剛護法,大家深深知道,如果是修圓覺經(jīng)法,金剛護法。
「爾時大梵天王二十八天王并須彌山王護國天王等。即從座起。頂禮佛足。 右繞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護是持經(jīng)者。常令安隱心不退轉(zhuǎn)!
師父:誰講?
經(jīng)師:我講前面的部分。「善男子。若復有人聞此經(jīng)名信心不惑。當知是人。非于 一佛二佛種諸;。如是乃至盡恒河沙一切佛所種諸善根聞此經(jīng)教。」為什 么我們能在無量劫前種諸善根呢?這個到底是什么因緣?「聞此經(jīng)名信心不 惑」,就知道信為道源功德母,我們常說諸法實相,實相無相,所以一念萬 劫,萬劫一念,一念放開是萬劫,萬劫可以收攝在一念中。這樣我們已經(jīng)在 當來諸佛菩薩前種諸善根,這就是所謂無性緣成,可以橫遍十方,豎窮三際 。
師父:大家對名字方面的解釋要知道,出去講經(jīng)好講。誰知道大梵天王是誰?誰講 ?經(jīng)文講得很清楚,大梵王是二十八天王,經(jīng)上說有三種大梵天王,要是單 獨說大梵王,往往指初禪是大梵王,初禪三天,梵眾、梵輔、大梵,大梵天 王就是大梵王,大梵王主一個小世界。二十八天,誰能背起來的?二十八天 是那二十八天?(彰師答: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無色界四天。)對!至 于須彌山王是誰。空l知道?忉利天。天帝釋是須彌山王,因為他住在須彌 山頂,統(tǒng)率三十三天。護國天王是誰啊?四王天。
「爾時有大力鬼王名吉盤茶。與十萬鬼王。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 。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護是持經(jīng)人。朝夕侍衛(wèi)令不退屈。其人所居一由 旬內(nèi)。若有鬼神侵其境界。我當使其碎如微塵。」
師父:持圓覺經(jīng)就有這么多功德,大家看到經(jīng)文就知道,不要怕邪魔鬼神,持圓覺 經(jīng)就有這么多護法。
有人說北方天王是毗沙門,大力鬼王是誰?是他的太子;有人說,哪咤是 大力鬼王,世間不是拜哪咤嗎?佛法中說他是大力鬼王!讣P茶」,這個 「茶」字,有的經(jīng)文是吉盤「荼」。「若有鬼神侵其境界。我當使其碎如微 塵!顾晕覀兘裉煨迣W圓覺經(jīng),縱然不能圓滿受持,也有無量的功德。功 德法是不可見聞的,功德法離見聞覺知。
「佛說此經(jīng)已。一切菩薩天龍鬼神八部眷屬及諸天王梵王等一切大眾。聞佛 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師父:這個經(jīng)到此地圓滿,大家對圓覺經(jīng)有什么心得沒有?
彰師:最后這一段文,「善男子。假使有人純以七寶積滿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 不如有人聞此經(jīng)名及一句義!蛊邔毷怯袨椴际袨橛邢蘖,此經(jīng)義是無 為,無為有無量功德,所以這樣不能相比!干颇凶印<偈褂腥私贪偾Ш愫 沙眾生得阿羅漢果。不如有人宣說此經(jīng)分別半偈!拱⒘_漢雖然了脫生死, 可是此經(jīng)分別半偈就是無上菩提,不能相比。
「善男子。若復有人聞此經(jīng)名信心不惑!惯@一段就是說,法不生及不滅, 見惑思惑無明惑不生,信實相法、無生法!府斨侨。非于一佛二佛種諸 ;。如是乃至盡恒河沙一切佛所種諸善根!箮煾赋Uf海水一味,一滴等 于全海水的味,就是一佛二佛乃至等于恒河沙佛。
師父:誰還有心得?
經(jīng)師:普覺菩薩第十章,四。鹤鞑、止病、任病、滅病。最后一段文說:「離四 病者。則知清凈。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巩敃r大家探討 這四種都是病,可是在憨山大師的注疏(卍續(xù)一六?圓覺經(jīng)直解卷六?一三 四上?一六)「圓照清凈覺相。以圓覺妙性本不屬于作止任滅。今離此四。 則自性圓明。本無欠缺。故云清凈。然作止等四。皆屬修行功用。今說為病 者。以在未悟門頭。此四皆藥。今就圓覺自性言之。本自天然。不假功用。 故說為病耳。」我對于憨山大師這段文有很深的感覺,雖然這四病是有為法 ,可是對于一個修行者,因為還沒有達到究竟,所以它也是一種藥,只是還 沒有達到究竟而已。我們只要不落入有為法,八萬四千法門當中,門門都可 修,門門都可證。可不可以請師父再說明這段文?
師父:誰還有什么意見?這四病是分別法,如果你分別一切法,沒有病。如果分別 一切法作分別想,就是;如果你分別一切法,不作分別想,就不是病了。 不是不叫你作止任滅,不可有心,有心就是作分別想。我說個笑話給大家聽 ,以前有兩個人去算命,拆字。他說:「先生你寫一個字吧!」。他寫了一 個「串」,他問:「你為什么寫這個字?」他說:「我們考試!顾f:「 去吧!連中兩榜!沽硪粋人說:「我也寫個字!顾矊憽复,他問: 「你為什么寫這個字?」「我也要去考試,中不中呢?」他說:「你不用去 了,你會生病,考試不成。」他說:「你這個先生怎么亂講?前面那個人他 寫『串』,你說他連中兩榜;我也寫『串』,你說我會生病。」他說:「欸 !他寫那個『串』無心,所以連中兩榜;你寫這個『串』有心,串下面加個 心,不是患嗎?一定要生病!
你無心怎么會這個法呢?無住心契無相法,沒有四病。有住心取有相法,你 作止任滅是四病,不作止任滅也是四病。誰對圓覺經(jīng)還有什么心得?
所以法都是一樣,六祖說于相離相,不是叫你在相以外取無相,不是叫你在 作止任滅以外求無作、無止、無任、無滅,不對!你要是求無作、無止、無 任、無滅,也是病啊!相是緣起,緣起無性,就沒有相,無相隨緣即有相。 法是這個樣,一切法都是一樣。你們穿的衣服,想一想,沒有衣服,隨緣就 變成衣服;雖然變成衣服,還是沒有衣服,這個法稱為緣起。
圓覺經(jīng)我們修學到此地,有人提議我修學華嚴一乘十玄門,你們都歡喜不歡 喜?(答:歡喜。)不過我要休息一段時間,我很累。華嚴經(jīng)十玄門很 好!華嚴經(jīng)近乎阿彌陀經(jīng),一部華嚴經(jīng),四十、六十、八十都好,歸入法界 品。入法界品,四十華嚴說的不可思議境界,它歸結(jié)到普賢行愿品,普賢行 愿品歸結(jié)到極樂世界。以前求那跋陀羅翻譯四十華嚴,他是印度人,不會講 中國話,皇帝叫他講四十華嚴,他愁了!他說:「我不會講中國話,講了人 家不懂啊!」他就怎么了?禮懺、拜懺、念觀世音菩薩,求觀世音菩薩加被 。夜晚夢見有人提著一個人頭來,拿了把寶劍,到了他房間,把他的頭砍下 來了,把提著的人頭安上去,他自己摸一摸,既不疼也不癢。第二天,講華 嚴經(jīng)的時候,中國話講得嘩啦嘩啦的,這是不可思議,所以華嚴經(jīng)有大功德 ,希望大家好好修學。
我們圓覺經(jīng)到此圓滿,誰還有什么意見?大家不要小瞧這個經(jīng),這個經(jīng)有不 可思議功德。這里有圓覺經(jīng),你要是誦持的話,一切鬼神不敢靠近,處處有 護法善神。所以僧眾在伽藍,邪魔不敢侵犯;一出伽藍,邪魔侵犯。你們注 意到就知道,絕對不假,這個不可思議。大家千萬相信,我們這里菩薩很護 法的。
聞師:師父帶我們修學圓覺經(jīng),我們知道,圓覺妙法很難用言語表達,雖然很難用 言語表達,可是盡虛空遍法界,不離圓覺妙心。圓覺妙心等同虛空,它本來 是無相,因為無相所以能隨緣現(xiàn)一切相。師父常常開示,一心有兩種妙用, 一是隨緣,一是不變。師父也講到,這一心就是阿彌陀佛,因為一心不變, 一心能隨緣,這一心等同虛空,就是能豎窮三際;此一心能隨緣,橫遍十方 ,現(xiàn)一切相,豎窮三際。所以此一心就是我們所學的圓覺妙性,此心無相而 能無不相,F(xiàn)在我們之所以流落生死就是我們生心有住,住于差別之相,不 知道是一心所出的。從這點知道我們用功的地方,就是以無住心契無相法。
師父:我現(xiàn)在講一個故事給大家聽。十玄門是杜順和尚所說,五教止觀、十玄門都 是他說的,他沒立華嚴宗,而是到了法藏才立的。杜順和尚是誰?文殊師 利菩薩,怎么知道是文殊師利菩薩?大藏經(jīng)有記載。杜順住在終南山,他有 一個侍者,跟了他三十多年。有一天這個侍者心動了,他想到五臺山朝拜文 殊師利菩薩。向他請假:「我要去拜文殊師利菩薩。」他說:「哎呀!這么 遠,你不要去了。」他一定要去,杜順和尚沒辦法,他說:「你去吧!你早 回來,我等你!惯@個人沿著堤岸走,走了一個月,走到五臺山,遇到一個 老人,這老人說:「欸!這個出家人你從那兒來呢?」他說:「我從終南山 來!顾麊枺骸改銇砀墒裁?」「我來朝拜文殊師利菩薩!惯@個老人說: 「文殊師利菩薩不在啊!」他問:「他到那里去了?」「他到終南山去了, 杜順和尚就是文殊師利菩薩!顾f:「唉喲!那是我?guī)煾福沂谭钊?年了!顾f:「你侍奉三十多年,不知道就是了。你趕快回去,不要停留 !在今天天黑以前到家,才能見到他。」這個人聽他的話,趕緊回頭就走, 來的時候一個月,回去,一天就到了。到了城,他想天也黑了,一天也沒吃 飯、喝水,先到居士熟人家吃點東西,喝點水再回去。到了這家,這家不在 ;到了那家,那家還是不在。跑來跑去,跑沒多久,那時候要關(guān)城門了,天 亮以后才開──打五鼓以后開城門。唉喲!聽到城門靠攏,關(guān)上門,出不去 了。這沒辦法,出不去不能回家,隨便找個人家睡吧!隔天趕緊地趕回去, 回去一看,杜順和尚坐化而去了。十玄門就是杜順和尚說的,所以華嚴宗智 慧甚深。好!不多耽誤大家時間了,我休息一段時間,我們再開始修學。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