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寶論21、諸經(jīng)律論盛贊僧寶功德 (第四章 出家功德與在家過患 之六)

  僧寶論21、諸經(jīng)律論盛贊僧寶功德 (第四章 出家功德與在家過患 之六)

  《大寶積經(jīng)摩訶迦葉會》

  迦葉,爾時達摩善法二童子,聞佛說法,以凈信心離于欲火,欲求出家。從城而出來至佛所,至佛所已,而說頌曰:

  一切諸如來,贊嘆出家法;在家多垢穢,壞滅白凈法。

  增長不善法,毀滅于善法;在家多過失,出家離染污。

  設使百億劫,受欲無厭足;受欲無厭足,在家而死滅。

  如海受眾流,而無有厭足;凡夫亦如是,受欲無厭足。

  如火燒干草,而無厭足時;凡夫亦如是,受欲無厭足。

  貪欲網(wǎng)所縛,滅壞于世間;是故應離縛,為發(fā)出家故。

  在家具眾過,不得無上道;出家修遠離,爾乃得菩提。

  過去諸如來,已入于涅槃;住阿蘭若法,獲得大菩提。

  是故學諸佛,趣向阿蘭若;舍愛離居家,然后得安隱。

  一切三千界,珍寶滿其中;以此珍寶聚,在家施諸佛。

  若以無惱心,知于在家過;學諸佛如來,出家求智慧

  既求出家已,遠離諸欲火;舉足行七步,勝以三千施。

  三千之功德,不如此一分;是故出家者,如來之所贊。

  成就大智慧,遠離諸系縛;離一切諸著,乃證無上道。

  速住寂靜處,斷除諸欲愛;一切毒熾心,悉滅無有余。

  學諸佛如來,如實知諸法;速遠離在家,住阿蘭若法。

  若欲求佛道,修于遠離行;應學阿蘭若,不應樂在家。

  此是諸佛境,圣人所住處;能住此道者,則能得菩提。

  欲等惱眾生,若求遠離者;應離在家法,修習阿蘭若。

  欲證甘露法,轉無上*輪;摧伏諸魔怨,當習阿蘭若。

  迦葉,爾時達摩善法二童子,說此頌已從城而出,往詣妙花如來所住之處。到已,頭面禮足,右繞三匝,白言:“世尊,我等今者,于如來所欲求出家。唯愿世尊,哀愍聽許令得出家。”迦葉,爾時妙花如來,知二童子信心清凈求出家法,是時如來,即聽出家住比丘法。迦葉,爾時大王,聞二童子得出家已,即以太子令紹王位,王與九百九十九子,八萬四千夫人,五千大臣及諸人民,以凈信心離于欲火,舍家出家,一切俱往詣妙花佛。到已,頂禮佛足,白妙花佛言:“世尊,我等欲求出家,愿佛聽許令得出家。”迦葉,時妙花佛,知諸大眾信心清凈,悉聽出家住比丘法。迦葉,爾時大王第一太子,登位七日內,自思惟:“我終不舍薩婆若心,何用如是王位寶財,為欲所縛?我終不舍無上菩提!”作是念已,發(fā)心出家,于十五日游四天下,說此偈言:

  我父及親屬,皆悉已出家;無量億眾生,為法亦出家。

  我今樂出家,不樂住五欲;一心求出道,欲詣導師所。

  若發(fā)心出家,離諸欲火者;應速隨我法,離難甚難得。

  不發(fā)出家心,不遠離欲火;安心在居家,安住于實法。

  迦葉,時彼童子說此偈時,四天下中,無一眾生樂在家者,皆悉發(fā)心愿求出家。迦葉,時妙花如來知諸眾生心信清凈求出家已,妙花如來于四天下一切城邑村落,悉作化佛及比丘僧。迦葉,時四天下一切眾生,無有一人住在家者,以凈信心離于欲火,悉得出家。彼諸眾生既出家已,不須種殖其地自然生諸粳米,諸樹自然生諸衣服,一切諸天供侍給使。

  迦葉,爾時達摩善法二比丘,勇猛精進,于其六十三億歲中不坐不臥,但勤精進求薩婆若,念薩婆若。于六十三億歲,勤精進已,得遍至三昧所坐之地,名金剛處,其地皆是金剛所成,十方一切諸佛說法,悉聞受持,聞已復能為他解說。

  迦葉,時四天下一切眾生,若有修學聲聞乘者,無一眾生凡身命終極懈怠者,得阿那含,從此命終生凈居天,共彼同行。求緣覺者,從此命終,當生他方無佛之處,生大種姓諸根具足,以過去世善根力故,離于欲火而行出家,七日之后成緣覺道,利益無量無邊眾生,入般涅槃。菩薩乘者,成就五通,具四無量無礙辯才,得陀羅尼。

  迦葉,莫作異念,爾時尼彌大王豈異人乎?則我身是。時太子者今彌勒菩薩是。迦葉,莫作異見,何以故?達摩童子今文殊師利是,善法童子者虛空藏菩薩是。

  《大寶積經(jīng)郁伽長者會》

  在家菩薩若入僧坊在門而住,五體敬禮然后乃入。當如是觀:此處即是空行之處,無相行處,無作行處,慈悲喜舍四梵行處,是正行正住所安之處。我當何時舍于家垢?我當何時住如是行?應生如是欲出家心無有在家。修集無上正覺之道。皆悉出家趣空閑林。修集得成無上正道。

  在家多塵污,出家妙好。

  在家具縛,出家無礙。

  在家多垢,出家舍離。

  在家惡攝,出家善攝。

  在家沒于愛欲淤泥,出家遠離愛欲淤泥。

  在家凡俱,出家智俱。

  在家邪命,出家凈命。

  在家多垢,出家無垢。

  在家衰減,出家無減。

  在家處憂,出家歡喜

  在家則是眾惡梯隥,出家出家離隥。

  在家系縛,出家解脫

  在家畏懼,出家無畏。

  在家謫罰,出家無罰。

  在家多患,出家無患。

  在家煩熱,出家無熱。

  在家多求苦,出家無求樂。

  在家掉動,出家無動。

  在家貧苦,出家無苦。

  在家怯弱,出家無怯。

  在家下賤,出家尊貴。

  在家熾然,出家寂靜。

  在家利他,出家自利。

  在家之人無潤精氣,出家之人有大滋潤。

  在家結樂,出家滅樂。

  在家增刺,出家無刺。

  在家成小法,出家成大法。

  在家不調,出家調伏。

  在家離戒,出家護戒。

  在家增長,淚乳血海,出家干竭,淚乳血海。

  在家之人諸佛聲聞緣覺所呵,出家之人諸佛聲聞緣覺所贊。

  在家無足,出家知足。

  在家魔喜,出家魔憂。

  在家不降伏,出家降伏。

  在家奴仆,出家為主。

  在家生死際,出家涅槃際。

  在家墮落,出家拔墮。

  在家闇冥,出家明照。

  在家之人根不自在,出家之人諸根自在。

  在家狂逸,出家不逸。

  在家不相應,出家相應。

  在家下觀,出家上觀。

  在家多營,出家少營。

  在家少力,出家大力。

  在家諂曲,出家正直。

  在家多憂,出家無憂。

  在家箭俱,出家除箭。

  在家病患,出家無病。

  在家老法,出家壯法。

  在家放逸命,出家修慧命。

  在家誑詐,出家無詐。

  在家多作,出家無作。

  在家毒器,出家甘露器。

  在家災患,出家無災害。

  在家不舍,出家放舍。

  在家之人取于毒果,出家之人取無毒果。

  在家之人不愛相應,出家不與不愛相應。

  在家癡重,出家智輕。

  在家失方便,出家凈方便。

  在家失正意,出家凈正意。

  在家失至意,出家凈至意。

  在家之人不能作救,出家作救。

  在家造窮劣,出家不造窮。

  在家非舍,出家作舍。

  在家非歸,出家作歸。

  在家多怒,出家多慈。

  在家負擔,出家舍擔。

  在家不盡一切諍訟,出家盡諍。

  在家有過,出家無過。

  在家怱務,出家閑務。

  在家熱惱,出家離熱。

  在家多讎。出家無讎。

  在家貯聚,出家無聚。

  在家財堅,出家德堅。

  在家憂俱,出家寂憂。

  在家損耗,出家增益。

  在家易得,出家之人億劫難得。

  在家易作,出家難作。

  在家順流,出家逆流。

  在家處流,出家船筏。

  在家結河,出家越度。

  在家此岸,出家彼岸。

  在家纏縛,出家離纏。

  在家嫌恨,出家寂恨。

  在家王法,出家佛法。

  在家愛染污,出家離染。

  在家生苦,出家生樂。

  在家淺近,出家深遠。

  在家易伴,出家難伴。

  在家妻伴,出家心伴。

  在家匆務,出家離務。

  在家逼他苦,出家樂他。

  在家財施,出家法施。

  在家持魔幢,出家持佛幢。

  在家巢窟,出家離巢。

  在家非道,出家離非道。

  在家稠林,出家離林。

  如是長者,在家菩薩漸次思念:我恒河沙等設于大祀,為諸眾生一日悉施。善調法中生出家心,是則堅實施已畢足。

  《佛說出家功德經(jīng)》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毗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毗舍離城中,有一梨車,名鞞羅羨那。譬如天與諸天女共相娛樂。時此王子與諸婇女在閣樓上共相娛樂,耽于色欲亦復如是。

  爾時世尊以一切智聞彼樂音,告阿難言:“我知此人貪五欲樂,不久命終。卻后七日,當舍如是眷屬快樂,決定當死。阿難!如此人,若當不舍欲樂,不出家者,命終或能墮于地獄。”

  爾時阿難頂奉佛教,欲利益此王子故,次至其舍。爾時王子聞阿難在外,即出奉見,以敬念故,請阿難入坐。坐已,未久,爾時王子起恭敬心,白阿難言:“善哉,好親友來,今正是時。汝字歡喜,汝今當教,告我佛所教法,令我歡喜。”爾時王子如是三請。阿難為欲作大利益,默然無言。

  子又言:“鞞陀呵牟尼大仙,利益一切眾生。有何嫌恨,默然無所說?不見少告!”

  時第三師——持佛法藏、利世間者——慘然告言:“汝今善聽!卻后七日,汝當命終。汝若于此五欲樂中,不能覺悟,不出家者,命終或當墮地獄中。佛一切智人,正語正說,記汝如是。譬火燒物,終不虛發(fā)。汝諦思惟!”

  時彼王子,聞此語已,甚大憂怖,愁憒不樂,受阿難教:“我當出家,定且聽更六日受樂。第七日中,我辭家眷屬,定必出家。”阿難可之。第七日畏生死故,求佛出家,佛即聽之。一日一夜,修持凈戒,即便命終。燒香畢已,尊者阿難與其眷屬,往白佛言:“世尊!此鞞羅羨那比丘,今已命終,神生何處?”

  時佛、世尊、天人之師、一切智人,以大梵音,勝出雷鼓迦陵頻伽眾妙音聲,以八種音告阿難言:“此鞞羅羨那比丘,畏于生死、地獄苦故,舍欲出家,一日一夜,持凈戒故,舍此世已,生四天王天,為北方天王毘沙門子,恣心受于五欲快樂。貪受五欲,與諸婇女共相娛樂,壽五百歲。五百歲已,命終轉生三十三天,為帝釋子。具受五欲,極天之樂,天妙婇女,恣意千歲。壽盡,生焰天,為焰天王子,自恣受天色、聲、香、味、觸,快心欲樂。受天二千歲已,命終生于兜率天王子,恣心受于五欲快樂,目視相欲,心自厭足,常談法語,解脫智慧,壽天中壽。滿四千歲已,命終往生自在天上,為天王子,受種種五欲妙樂,于婇女中化應恣意八千歲。八千歲已,命終生他化自在天,為天王子。此第六天,其中欲樂,下五天中所不能及。生此中已,受最妙樂,眾樂之藏。受此樂時,心極迷醉,具足受于諸妙勝樂,萬六千歲。如是受樂,于六欲天,往來七反。此毘羅羨那,以一日一夜出家故,滿二十劫,不墮地獄、餓鬼、畜生,常生天人,受福自然。最后人中,生富樂家,財富珍寶具足。壯年已過,諸根熟時,畏惡生、老、病、死患故,厭世出家,剃除須發(fā)故,身披法服,勤修精進,持四威儀,常行正念,觀于五陰苦、空、無我,解法因緣,成辟支佛,名毘流帝。于是時,放大光明,多有人、天,生于善根,令諸群生種于三乘解脫因緣!

  爾時阿難叉手,白佛言:“世尊!若當有人放人出家,若有出家者,任其所須,得幾所福?若復有人,毀破他人出家因緣,受何罪報?唯愿世尊具盡告示!”

  佛告阿難:“汝若具滿于百歲中,問我此事,我以無盡智慧,除飲食時,滿百歲中,廣為汝說此人功德,猶不能盡。是人恒生天上、人中,常為國王,受天、人樂。若有于此沙門法中使人出家,若復營佐出家因緣,于生死中常受快樂。我滿百歲,說其福德,不可窮盡。是故阿難!汝滿百歲,盡壽問我,我至涅槃,說此功德,亦不能盡。”

  佛告阿難:“若復有人破壞他人出家因緣,即為劫奪無盡善財福藏,壞三十七助菩提法、涅槃之因。設有欲壞出家因緣者,應善觀察如是之事。何以故?緣此罪業(yè),墮地獄中,常盲無目,受極處苦。若作畜生,亦常生盲;若生餓鬼中,亦常生盲。在三惡苦,久乃得脫。若生為人,在母腹中,受胎便盲。汝于百歲常問是義,我百歲以無盡智說是罪報,亦不可盡。于四道中,生而常盲,我終不記此人當有得脫時。所以者何?皆由毀出家故。”

  “或成就無邊功德,以破如是善因緣故,受無量罪。由障出家故,于此清凈智慧鏡中,為于解脫諸善法故,若見出家修持凈戒,趣解脫處,破他出家,為作留難;以是因緣故,生便常盲,不見涅槃。由毀出家故,常觀癡等十二因緣,應得解脫;以毀破他智慧眼故,破出家緣,覆慧眼故,從生至生,常盲無目,不見三界。緣障出家故,出家應見五陰、二十我見,人趣正道;破出家因,壞正見故,所生常盲,不見正道。出家應見一切法聚、善法住處,應觀諸佛清凈法身;以破出家善因緣故,所生常盲,不能覩見佛法身。以因出家應具沙門形貌,及與持戒、清凈福田,種佛道因;破出家故,于善法中斷一切望,由是罪緣,生生常盲。由毀出家故,出家應善觀察,一切身心,皆苦、無常、無我、不凈;破他出家,為作留難,則破此眼。破此眼故,不見四道、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正道、趣涅槃城。是罪緣故,所生常盲,乃至不見空、無相、無作清凈善法向涅槃城!

  “是以智慧之人知出家者,應當成就如是善法,不應破壞善法因緣,獲如是罪。誰毀破他人如是出家沙門正見因緣者,終不能得見涅槃城,所生常盲!

  “若復有人滿百劫中,余方出家,修持凈戒。若復有人于此閻浮提,出家持戒,一日一夜,乃至須臾,清凈出家。于十六分彼百劫出家持戒,十六分中不及其一!

  “若有顛倒,淫姊妹女。不應淫處,瓊森慳嫉,此中罪報,不可計限。若有一人能正思惟有出家心,欲舍諸惡。若復有人破壞此人出家因緣,不令愿滿,是罪因緣增長于前,復倍百劫!

  爾時阿難復白佛言:“世尊!此毘羅羨那所種善根,生尊貴處,當受福樂,為過去世亦有善行?為但齊今一日一夜出家功德,受爾許福?”

  佛告阿難:“汝不應觀過去因緣!于此一日一夜清凈出家故,此善根,六欲天中,七反受福,二十劫中常受生死世間之樂。最后人中,生福樂家。壯年已過,諸根熟時,畏于生、老、病、死、苦故,出家持戒,成辟支佛!

  佛告阿難:“我今說喻,汝當善聽!譬四天下,東弗婆提、南閻浮提、西瞿耶尼、北欝單越,滿中阿羅漢,若稻麻叢林。若有一人,滿百歲中,盡心供養(yǎng)此諸羅漢衣服飲食、病瘦醫(yī)藥、房舍臥具,乃至涅槃后若起塔廟,種種珍寶、花香、瓔珞、幡蓋、伎樂、懸諸寶鈴、掃灑香水,以諸偈頌,贊嘆供養(yǎng)。所得功德,若有人為涅槃故,出家受戒,乃至一日一夜所作功德,比前功德,十六分中不及其一。以是因緣,善男子當應出家,修持凈戒。諸善男子!諸須功德者、求善法者、自受法者,不應留難出家因緣,應勤方便勸作令成!

  時諸大眾聞佛所說,莫不厭世,出家持戒,有得須陀洹乃至阿羅漢者,有種辟支佛善根者,有發(fā)無上菩提心者,皆大歡喜,頂戴奉行。

  《文殊師利問經(jīng)》囑累品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一切諸功德不與出家心等。何以故?住家無量過患故,出家無量功德故。

  佛告文殊師利:如是,如是!如汝所說。一切諸功德,不與出家心等。何以故?

  住家無量過患故,出家無量功德故。

  住家者有障礙,出家者無障礙。

  住家者攝受諸垢,出家者離諸垢。

  住家者行諸惡,出家者離諸惡。

  住家者是塵垢處,出家者除塵垢處。

  住家者溺欲淤泥,出家者離欲淤泥。

  住家者隨愚人法,出家者遠愚人法。

  住家者不得正命,出家者得正命。

  住家者多怨家,出家者無怨家。

  住家者多苦,出家者少苦。

  住家者是憂悲惱處,出家者歡喜處。

  住家者是惡趣梯,出家者是解脫道。

  住家者是結縛處,出家者是解脫處。

  住家者有怖畏,出家者無怖畏。

  住家者有彈罰,出家者無彈罰。

  住家者是傷害處,出家者非傷害處。

  住家者有熱惱,出家者無熱惱。

  住家者有貪利苦,出家者無貪利苦。

  住家者是憒鬧處,出家者是寂靜處。

  住家者是慳吝處,出家者非慳吝處。

  住家者是下賤處,出家者是高勝處。

  住家者為煩惱所燒,出家者滅煩惱火。

  住家者常為他,出家者常為自。

  住家者小心行,出家者大心行。

  住家者以苦為樂,出家者出離為樂。

  住家者增長蕀刺,出家者能滅蕀刺。

  住家者成就小法,出家者成就大法。

  住家者無法用,出家者有法用。

  住家者多悔吝,出家者無悔吝。

  住家者增長血淚乳,出家者無血淚乳。

  住家者三乘毀訾,出家者三乘稱嘆。

  住家者不知足,出家者常知足。

  住家者魔王愛念,出家者令魔恐怖。

  住家者多放逸,出家者無放逸。

  住家者是輕蔑處,出家者非輕蔑處。

  住家者為人仆使,出家者為仆使主。

  住家者是生死邊,出家者是涅槃邊。

  住家者是墜墮處,出家者無墜墮處。

  住家者是黑闇,出家者是光明。

  住家者縱諸根,出家者攝諸根。

  住家者長憍慢,出家者滅憍慢。

  住家者是低下處,出家者是清高處。

  住家者多事務,出家者無所作。

  住家者少果報,出家者多果報。

  住家者多諂曲,出家者心質直。

  住家者常有憂,出家者常懷喜。

  住家者如刺入身,出家者無有刺。

  住家者是疾病處,出家者無疾病。

  住家者是衰老法,出家者是少壯法。

  住家者為放逸死,出家者慧為命。

  住家者是欺誑法,出家者是真實法。

  住家者多所作,出家者少所作。

  住家者多飲毒,出家者飲醍醐。

  住家者多散亂,出家者無散亂。

  住家者是流轉處,出家者非流轉處。

  住家者如毒藥,出家者如甘露。

  住家者愛別離,出家者無別離。

  住家者多重癡,出家者深智慧。

  住家者樂塵穢法,出家者樂清凈法。

  住家者失內思惟,出家者得內思惟。

  住家者無歸依,出家者有歸依。

  住家者無尊勝,出家者有尊勝。

  住家者無定住處,出家者有定住處。

  住家者不能作依,出家者能作依。

  住家者多瞋恚,出家者多慈悲。

  住家者有重擔,出家者舍重擔。

  住家者無究竟事,出家者有究竟事。

  住家者有罪過,出家者無罪過。

  住家者有過患,出家者無過患。

  住家者有苦難,出家者無苦難。

  住家者流轉生死,出家者有齊限。

  住家者有穢污,出家者無穢污。

  住家者有慢,出家者無慢。

  住家者以財物為寶,出家者以功德為寶。

  住家者多災疫,出家者離災疫。

  住家者常有退,出家者常增長。

  住家者易可得,出家者難可得。

  住家者可作,出家者不可作。

  住家者隨流,出家者逆流。

  住家者是煩惱海,出家者是舟航。

  住家者是此岸,出家者是彼岸。

  住家者纏所縛,出家者離纏縛。

  住家者作怨家,出家者滅怨家。

  住家者國王所教誡,出家者佛法所教誡。

  住家者有犯罪,出家者無犯罪。

  住家者是苦生,出家者是樂生。

  住家者是淺,出家者是深。

  住家者伴易得,出家者伴難得。

  住家者婦為伴,出家者定為伴。

  住家者是罾網(wǎng),出家者破罾網(wǎng)。

  住家者傷害為勝,出家者攝受為勝。

  住家者持魔王幢幡,出家者持佛幢幡。

  住家者是此住,出家者彼住。

  住家者增長煩惱,出家者出離煩惱。

  住家者如刺林,出家者出刺林。

  文殊師利,若我毀訾住家,贊嘆出家,言滿虛空,說猶無盡。此謂住家過患,出家功德。

  《贊僧功德經(jīng)》敦煌本

  阿含經(jīng)中略集出,嘆大福田諸僧寶;大梵天王及帝釋,以大梵音贊僧寶。

  大地堅牢諸神等,贊嘆一切僧寶眾;我末法中出家人,常住僧寶常住僧。

  僧寶僧共興佛法,志求菩提微妙果;于濁苦惡世界中,常在如來清凈眾。

  僧中或有求四果,或以證果在僧中;此等八輩諸圣人,和合僧中常不斷。

  或有頭陀常乞食,或有山間樂寂靜;乃至于微細戒中,不犯如來嚴命教。

  或有深廣學智慧,或有息慮習諸禪;并諸集在僧眾中,猶如百川歸大海。

  殊勝妙寶大德僧,長養(yǎng)眾生功德種;能與人天勝果者,無過佛法僧寶眾。

  善心僧中施掬水,獲福多于大海量;微塵尚可有算期,僧中施寶無有盡。

  若人當來求遠離,越于生死貧窮河;應當速疾志誠心,于僧寶中樹因果

  于此最妙良福田,若有種植功德子;當來收獲無邊畔,猶如云中含大雨。

  施者不籌量度者,平等奉施無二心;是人方可能堪任,受人天中勝妙果。

  無量功德具莊嚴,大悲世尊弟子眾;凡人肉眼難分別,猶如灰覆于火上。

  或有外現(xiàn)犯戒相,內秘無量諸功德;應當信順崇重之,賢圣愚凡不可測。

  或有外現(xiàn)具威儀,或示未能舍其欲;外相人觀謂凡夫,不妨內即是其圣。

  內如四種菴羅果,生熟難分不可別;如來弟子亦如是,有戒無戒亦難辨。

  是故殷勤勸諸人,不許毀罵僧寶眾;若欲不沉淪苦海,常當敬重植良田。

  常欲人中受樂者,亦當供養(yǎng)比丘僧;勿以凡夫下劣心,分別如來弟子眾。

  若有清信士女等,能于十念生信心;平等供養(yǎng)比丘僧,是人獲得無量報。

  若于僧中起邪見,當來定墮三惡道;世尊親自以梵音,金口弘宣誠不妄。

  寧以利刀割其舌,或以捻杵碎其身;不應一念嗔恚心,謗毀如來凈僧眾。

  寧以吞大熱鐵丸,寧使口中出猛焰;不應戲論以一言,毀罵出家清凈眾。

  寧以利刃自屠割,殘害肢節(jié)毀肌膚;不應戲笑調凡愚,何況打罵比丘眾?

  寧以自手挑兩目,寧于多劫受生盲;其于習行離欲人,不應惡眼而瞻視。

  寧毀精舍及制多,寧焚七寶舍利塔;勿于僧中出惡言,誹謗如來清凈眾。

  毀塔之人自墮落,經(jīng)無量劫受諸苦;好說眾僧短長者,自墮亦引無量眾。

  是故智者善思量,勿于僧中起輕慢;善自防護口業(yè)非,莫談此持彼犯戒。

  若一惡言毀沙門,當墮泥犁受極苦;從地獄出得人身,即招聾盲喑啞報。

  世間多有愚劣人,談說僧尼諸過惡;因茲墮落惡道中,永劫沉淪沒苦海。

  大悲世尊禮大眾,尊敬和合大德僧;諸佛尚自致殷勤,何況凡夫輕慢眾?

  世間多有信心人,崇重世尊弟子者;聞說三寶短長時,怨于僧中起邪見。

  因此退敗諸善人,毀壞如來清凈眾;不見賢劫千世尊,是故智者應思維。

  昔有俱迦離比丘,以一惡言罵僧眾;猶落缽頭磨地獄,舌被犁耕數(shù)萬段。

  亦有迦葉佛弟子,謗毀無量世間人;承斯惡業(yè)舍殘形,還受耕舌地獄苦。

  沙門懷忿毀諸人,尚招無量口業(yè)報;何況無戒白衣人,罵僧難免墮惡道?

  是故智人不應罵,乃至草木磚瓦等;況毀清凈出家人,習行離欲善法者?

  哪怕欲火熾燒心,玷污尸羅清凈戒;不久速能自懺除,還入如來圣眾位。

  如人暫迷失其道,有目還能尋本路;比丘雖犯世尊禁,雖然暫犯還能滅。

  如人平地蹶腳時,有足還能而速起;比丘雖暫缺尸羅,雖犯不久還能補。

  猶如世間金寶器,雖破其價一種貴;木器縱然全不漏,不可比及破寶器。

  破禁比丘雖無戒,初心出家功德勝;百千萬億白衣人,功德縱多不及彼。

  出家弟子能堪任,繼嗣如來末代法;萬德無量凡俗人,不能須臾弘圣教。

  最下犯禁破戒僧,供養(yǎng)由獲萬億報;是故世尊贊勝因,天上人中受尊貴。

  是故殷勤勸諸人,勿毀如來僧寶眾;今生習惡因緣故,當來業(yè)成亦毀佛。

  緣茲身口意業(yè)報,永斷世間人天種;當墮三途惡道中,億劫沉淪無休息。

  若于清眾起正信,無有毀謗諸僧罪;常能防護口業(yè)過,不談如來僧寶眾。

  若人于僧有罵罪,應須志誠速求懺;于僧勿起憍慢心,來生受苦必當悔。

  如僧剎那有功德,其福不容于天地;何況經(jīng)月累歲年,堅持如來嚴禁戒。

  是人持戒功德報,佛于一劫說不盡;況余凡俗知其邊,福等虛空無有量。

  當知功德廣莊嚴,釋迦如來僧寶眾;是故不聽在家者,毀辱打罵出家僧。

  縱見沙門犯戒時,當寬其意勿嫌毀;如入芳叢采妙花,不應摘選枯枝葉。

  廣大清凈佛法海,多有持戒精修者;其中縱有犯威儀,白衣不應生毀謗。

  譬如田中新苗稼,于中亦有稗莠草;應可一種敬良田,不應揀選生分別。

  是以世尊制諸人,不聽毀謗沙門眾;唯當尊重生敬心,同此受勝諸天報。

  佛陀寂滅雖久遠,僧寶連暉傳法燈;猶如龍王降甘雨,大地萌芽普皆潤。

  和合僧寶亦如是,沐浴如來妙法雨;滋潤枯渴諸群生,長養(yǎng)善芽功德種。

  于多劫中宿植田,得為如來弟子眾;處在賢圣法海中,飲妙解脫甘露味。

  傳承世尊末代教,流化十方諸國土;利益一切諸眾生,令佛*輪恒不絕。

  佛法久后滅沒時,伽藍精舍毀成聚;龕塔尊像并荒涼,設欲供養(yǎng)難可得。

  壁畫僧形不可見,何況得聞于正法?人身難得生人中,佛法難逢今已得。

  如何于妙良福田,不種當來功德種?冥路懸遠不可達,當辦資糧備前所。

  善福田中不種植,當來崄路乏資糧;是故諸人應善思,聞經(jīng)僧中應惠施。

  依經(jīng)我略贊僧寶,功德無量遍虛空;回施一切諸群生,愿共當來值彌勒。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

  云:諸具壽,汝等能有如是增上信心,斯為善事。如世尊說,能出家者,獲五種利益。云何為五?

  一者出家功德,是我自利,不共他有,是故智者應求出家。

  二者自知我是卑下之人,被他驅使,既出家后受人供養(yǎng),禮拜稱贊,是故智者應求出家。

  三者從此命終當生天上,離三惡道,是故智者應求出家。

  四者由舍俗故,出離生死,當?shù)冒卜(wěn)無上涅槃,是故智者應求出家。

  五者常為諸佛及聲聞眾、諸勝上人之所贊嘆,是故智者應求出家。

  汝應可觀斯利益,以殷重心,舍諸俗網(wǎng),求大功德。是故我今度汝出家,汝等欲為于此出家。

  《彌沙塞羯磨本五分羯磨》

  出家之益難以言宣。

  《出家功德經(jīng)》云:出家功德,高于須彌,深于巨海,廣于虛空。無量無邊勝明千人之眼,又勝救千人之目。

  《僧祇律》云:一日出家修梵行,滅二十劫惡道苦。

  《大悲經(jīng)》云:若以袈裟四寸著身,五種功德不,出賢劫之中當證三乘圣果。若障出家罪,則極重廣有成教,何能繁述!

  《大智度論》四眾義釋

  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有居家,故心不凈,不能盡漏,止可得四圣諦,作學人。如偈說:

  孔雀雖有色嚴身,不如鴻雁能遠飛。

  白衣雖有富貴力,不如出家功德勝。

  《十住毗婆沙論》入寺品

  若我恒沙劫,常于天祠中;

  大施不休廢,不如一出家。

  是菩薩爾時應作是念:我如法求財,于恒河沙等劫常行大施,是諸施福,猶尚不如發(fā)心出家。何況有實,何以故?

  在家則有無量過惡,出家能成無量功德。

  在家則潰鬧,出家則閑靜。

  在家則屬垢,出家則無屬。

  在家是惡行處,出家是善行處。

  在家則染諸塵垢,出家則離諸塵垢。

  在家則沒五欲泥,出家則出五欲泥。

  在家難得凈命,出家易得凈命。

  在家則多怨賊,出家則無怨賊。

  在家則多惱礙,出家則無惱礙。

  在家是憂處,出家是喜處。

  在家是惡道門,出家是利益門。

  在家是系縛,出家是解脫。

  在家則雜畏,出家則無畏。

  在家有鞭杖,出家無鞭杖。

  在家有刀矟,出家無刀矟。

  在家有悔熱,出家無悔熱。

  在家多求故苦,出家無求故樂。

  在家則戲調,出家則寂滅。

  在家是可愍,出家無可愍。

  在家則愁悴,出家無愁悴。

  在家則卑下,出家則高顯。

  在家則熾然,出家則寂滅。

  在家則為他,出家則自為。

  在家少勢力,出家多勢力。

  在家隨順垢門,出家隨順凈門。

  在家增刺棘,出家破刺棘。

  在家成就小法,出家成就大法。

  在家作不善,出家則修善。

  在家則有悔,出家則無悔。

  在家增淚乳血海,出家竭淚乳血海。

  在家則為諸佛辟支佛聲聞所呵賤,出家則為諸佛辟支佛聲聞所稱嘆。

  在家則不知足,出家則知足。

  在家則魔喜,出家則魔憂。

  在家后有衰,出家后無衰。

  在家則易破,出家則難破。

  在家是奴仆,出家則為主。

  在家永在生死,出家究竟涅槃。

  在家則墮坑,出家則出坑。

  在家則黑暗,出家則明顯。

  在家不能降伏諸根,出家則能降伏諸根。

  在家則傲誕,出家則謙遜。

  在家則鄙陋,出家則尊貴。

  在家有所由,出家無所由。

  在家則多務,出家則小務。

  在家則果小,出家則果大。

  在家則諂曲,出家則質直。

  在家則多憂,出家則多喜。

  在家如箭在身,出家如身離箭。

  在家則有病,出家則病愈。

  在家行惡法故速老,出家行善法故少壯。

  在家放逸為死,出家有智慧命。

  在家則欺誑,出家則真實。

  在家則多求,出家則少求。

  在家則飲雜毒漿,出家則飲甘露漿。

  在家多侵害,出家無侵害。

  在家則衰耗,出家無衰耗。

  在家如毒樹果,出家如甘露果。

  在家則怨憎和合,出家則離怨憎會苦。

  在家則愛別離苦,出家則親愛和合。

  在家則癡重,出家則癡輕。

  在家則失凈行,出家則得凈行。

  在家則破深心,出家則成深心。

  在家則無救,出家則有救。

  在家則孤窮,出家不孤窮。

  在家則無舍,出家則有舍。

  在家則無歸,出家則有歸。

  在家則多嗔,出家則多慈。

  在家則重擔,出家則舍擔。

  在家則事務無盡,出家則無有事務。

  在家則罪會,出家則福會。

  在家則苦惱,出家則無苦惱。

  在家則有熱,出家則無熱。

  在家則有諍,出家則無諍。

  在家則染著,出家無染著。

  在家有我慢,出家無我慢。

  在家貴財物,出家貴功德。

  在家有災害,出家滅災害。

  在家則減失,出家則增益。

  在家則易得,出家則難遇,千萬劫中時乃一得。

  在家則易行,出家則難行。

  在家則順流,出家則逆流。

  在家則漂流,出家則乘筏。

  在家則為煩惱所漂,出家則有橋梁自度。

  在家是此岸,出家是彼岸。

  在家則纏縛,出家離纏縛。

  在家懷結恨,出家離結恨。

  在家隨官法,出家隨佛法。

  在家有事故,出家無事故。

  在家有苦果,出家有樂果。

  在家則輕躁,出家則威重。

  在家伴易得,出家伴難得。

  在家以婦為伴,出家堅心為伴。

  在家則入圍,出家則解圍。

  在家則以侵惱他為貴,出家則以利益他為貴。

  在家則貴財施,出家則貴法施。

  在家則持魔幢,出家則持佛憧。

  在家有歸處,出家壞諸歸處。

  在家增長身,出家則離身。

  在家入深榛,出家出深榛。

  復次:

  又于出家者,心應深貪慕。

  是在家菩薩,如是思惟出家功德。于出家者心應貪慕。

  我何時當?shù)贸黾?得有如是功德?

  我何時當?shù)贸黾?次第具行沙門法,則說戒布薩安居自恣次第而坐?

  我何時當?shù)檬ト怂?a href="/remen/jiedinghui.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戒定慧解脫知見熏修法衣?

  何時當?shù)贸质ト讼?

  何時當?shù)瞄e林靜住?

  何時當?shù)贸掷徠蚴车门c不得,若多若少,若美若惡,若冷若熱,次第而受,趣以支身,如涂瘡膏車?

  何時當?shù)糜谑腊朔ㄐ臒o憂喜?

  何時當?shù)藐P閉六情如縶狗鹿魚蛇猴鳥?狗樂聚落鹿樂山澤,魚樂池沼蛇好穴處,猴樂深林鳥依虛空,眼耳鼻舌身意常樂色聲香味觸法,非是凡夫淺智弱志所能降伏。唯有智慧堅心正念,乃能摧伏六情寇賊,不令為患自在無畏。

  何時當?shù)脴酚?a href="/remen/zuochan.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坐禪誦讀經(jīng)法,樂斷煩惱,樂修善法,樂著弊衣,趣足障體?念昔在俗多行放逸,今得自利又利他故,當勤精進。

  何時當?shù)秒S順菩薩所行道法?

  何時當?shù)靡酁槭篱g作無上福田?何時當?shù)秒x恩愛奴?

  何時當?shù)妹撌羌要z?如說:

  禮敬諸塔寺,因佛生三心。

  是在家菩薩既已慕尚出家。若入塔寺敬禮佛時,應生三心。何等為三?

  我當何時得于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摩睺羅伽,人,非人中受諸供養(yǎng)?

  何時當?shù)蒙窳?a href="/remen/sheli.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舍利流布世間利益眾生?

  我今深心行大精進,當?shù)冒Ⅰ穸嗔_三藐三菩提。我作佛已入無余涅槃。復次:

  詣諸比丘時,隨所行奉事;

  默然順所誨,濟乏無所惜。

  《菩提道次第廣論》

  此復居家于修正法,有多留難及有眾多罪惡過失。出家違此,斷生死身,出家為勝,是故智者應欣出家。若數(shù)思惟,在家過患、出家功德,先已出家令意堅固,未出家者安立醒覺妙善習氣。此中道理當略宣說:

  其居家者,富則守護劬勞為苦,貧則追求眾苦艱辛,于無安樂愚執(zhí)為樂,應當了知是惡業(yè)果。

  《本生論》云:

  “于同牢獄家,永莫思為樂,

  或富或貧乏,居家為大病。

  一因守煩惱,二追求艱辛,

  或富或貧乏,悉皆無安樂,

  于此愚歡喜,即惡果成熟!

  又居家者與法相違,故居家中難修正法。即前論云:

  “若作居家業(yè),不能不妄語,

  于他作罪者,不能不治罰。

  行法失家業(yè),顧家法豈成?

  法業(yè)極寂靜,家事猛暴成,

  故有違法過,自愛誰住家?”

  又云:

  “驕慢癡蛇窟,壞寂靜喜樂,

  家多猛苦依,如窟誰能住?”

  應數(shù)思惟如是等類在家過患,發(fā)愿出家。

  《出家樂贊》

  出家樂,出家樂,無始起,離諸著。

  今生值善割親緣,頓舍麁情斷眾惡。

  斷眾惡,發(fā)身心,依圣學,除于結使下金刀,落發(fā)披衣食寶藥。

  食寶藥,懷法喜,加踴躍,誰其長夜睡重昏,此日清身忻大覺,忻大覺。

  出家安,出家安,一切事,不相干。

  年登二十逢和尚,敬受尸羅遇凈壇。

  遇凈壇,修定慧,證非難,悟若瑠璃明內外,妙喻蓮華恣總看。

  恣總看,稱釋子,法門寬,出入往來無礙道,解脫道遙證涅槃。

  證涅槃,歸去來,寶門開,正見彌陀升寶坐,菩薩散華稱善哉。

  稱善哉,寶林看,水鳥樹林念五會,哀婉慈聲贊法王。

  贊法王,共命鳥,對鴛鴦,鸚鵡頻伽說妙法,恒嘆眾生住苦方。

  住苦方,歸去來,離娑婆,常住如來聽妙法,指受西方是釋迦。

  是釋迦,歸去來,見彌陀,今在西方現(xiàn)說法,運度眾生出愛河。

  出愛河,歸去來,上金臺,勢至觀音來引路,百法明門應自開,應自開。

  《贊僧賦》

  夫世間最貴者,莫如舍俗出家。

  若得為僧,便受人天供養(yǎng)。

  作如來之弟子,為先圣之宗親。

  出入于金門之下,行藏于寶殿之中。

  白鹿銜花,青猿獻果。

  春聽鶯啼鳥語,妙樂天機;

  夏聞蟬噪高林,豈知炎熱。

  秋睹清風明月,星燦光耀;

  冬觀雪嶺山川,蒲團暖坐。

  任他波濤浪起,振錫杖以騰空;

  假饒十大魔軍,聞名而歸正道。

  板響云堂赴供,鐘鳴上殿諷經(jīng)。

  般般如意,種種現(xiàn)成。

  存世為人天之師,末后定歸圣果矣!

  偈曰:

  空王佛弟子,如來親眷屬。

  身穿百衲衣,口吃千鐘粟。

  夜坐無畏床,朝睹彌陀佛。

  朕若得如此,千足與萬足!

  又贊僧偈曰:

  六度無懈,四恩匪常,為人天眼,助佛津梁。

  體潤一雨,心熏眾香,道無不在,此土他方。

  《尊僧篇》

  教必尊僧,何謂也?僧也者,以佛為性,以如來為家,以法為身,以慧為命,以禪悅為食。故:

  不恃俗民,不營世家,不修形骸,

  不貪生,不懼死,不溽乎五味。

  其防身有戒,攝心有定,辨明有慧。

  語其戒也,潔清三惑,而畢身不污;

  語其定也,恬思慮正,神明而終日不亂;

  語其慧也,崇德辨惑而必然。

  以此修之之謂因,以此成之之謂果。

  其于物也,有慈有悲,有大誓有大惠。

  慈也者,常欲安萬物;

  悲也者,常欲拯眾苦;

  誓也者,誓與天下見真諦;

  惠也者,惠群生以正法。

  神而通之,天地不能揜。

  密而行之,鬼神不能測。

  其演法也,辯說不滯。

  其護法也,奮不顧身。

  能忍人之不可忍,能行人之不能行。

  其正命也,丐食而食而不為恥。

  其寡欲也,糞衣綴缽而不為貧。

  其無爭也,可辱而不可輕。

  其無怨也,可同而不可損。以實相待物,以至慈修己。故其于天下也,能必和能普敬。

  其語無妄,故其為信也至。

  其法無我,故其為讓也誠。有威可警,有儀可則,天人望而儼然。能福于世,能導于俗。

  其忘形也,委禽獸而不怪。

  其讀誦也,冒寒暑而不廢。

  以法而出也,游人間遍聚落。視名若谷響,視利若游塵,視物色若陽焰。煦嫗貧病,瓦合輿臺而不為卑。

  以道而處也,雖深山窮谷,草其衣,木其食,晏然自得,不可以利誘,不可以勢屈,謝天子諸侯而不為高。

  其獨立也,以道自勝,雖形影相吊而不為孤。

  其群居也,以法為屬,會四海之人而不為混。

  其可學也,雖三藏十二部,百家異道之書無不知也,他方殊俗之言無不通也。祖述其法,則有文有章也。行其中道,則不空不有也。

  其絕學也,離念清凈,純真一如,不復有所分別也。

  僧乎!其為人至,其為心溥,其為德備,其為道大。

  其為賢,非世之所謂賢也。

  其為圣,非世之所謂圣也。

  出世殊勝之賢圣也,僧也如此,可不尊乎!

  《緇門警訓》

  《緇門警訓》中引《悲華經(jīng)》云: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