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jīng)
《六祖壇經(jīng)》,佛教禪宗典籍。亦稱《壇經(jīng)》、《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全稱《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六祖惠能大師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jīng)》。禪宗六祖惠能說,弟子法海集錄。《釋門正統(tǒng)》卷八《義天傳》有“大遼皇帝詔有司令義學沙門詮曉等再定經(jīng)錄,世所謂《六祖壇經(jīng)》、《寶林傳》等..[詳情]
《六祖壇經(jīng)》行由品直講7 五祖?zhèn)鞲懒娴氖鞘裁矗?/h1>
行由品 直講7
《五祖?zhèn)鞲懒娴氖鞘裁?》
【次日。祖潛至碓坊。見能腰石舂米。語曰。求道之人。當如是乎!
第二天五祖大師悄悄地去六祖大師踏碓的地方,見到惠能大師腰石舂米。六祖大師身體瘦小,用身體踏碓,身體重量不夠,腰上栓一塊石頭。五祖大師說真正求道的人就應該這樣辛苦。
【乃問曰。米熟也未。惠能曰。米熟久矣!
不是問米熟沒熟,是問見性了沒有,真正徹悟了沒有。
六祖大師已經(jīng)見性了,米熟,那就指的是見性了。
【猶欠篩在!烤颓愤^篩,就是欠印證。
【祖以杖擊碓三下而去!课遄嬗枚U杖在碓上敲了三下就走了。
【惠能即會祖意!
【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jīng)》。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菽苎韵麓笪!
五祖大師用禪杖敲了三下走了,六祖大師會意了,覺悟的人明白,你想我們遇到這事能明白嗎?不明白!所以佛法講的是智慧。
有的人就會念佛什么也不知道,他說他是修行,修到哪了?修行的憑證在哪?
你得有智慧,一點就明,一點就通,一看就會。
這才體現(xiàn)佛法,體現(xiàn)智慧。
什么都不知道,那叫修行?后來人們的修行叫什么呢?虔誠就叫修行,經(jīng)書上說什么他做什么,這叫修行?
這就錯了,真正的修行就是體現(xiàn)你的定力和智慧。
三更天,惠能大師去找五祖。五祖以袈裟遮圍,解讀《金剛經(jīng)》,讓他領會、印證呢。
為什么用袈裟遮圍?那會兒當?shù)诹鎺?釋迦牟尼佛衣缽傳承,有了這個傳承,那天下人,不只是中國、印度,天下人都永遠禮拜。人們?yōu)榱嗣梢酝雒。為了保護六祖,所以用袈裟圍住不讓人看到。
后來人們又妄傳,說五祖用袈裟圍住那是說密語,傳秘法呢。有什么可密的呢?佛法沒有秘密,就怕你不知道呢。密指的是覺,用語言所不能表達。
五祖為惠能大師說《金剛經(jīng)》!皯獰o所住而生其心!被菽苎韵麓笪颉
《金剛經(jīng)》的中心思想就是應無所住!
修行怎么修呢?就是修應無所住。人們不知道這個應無所住,是為什么?
因為我們住到相上了,住到貪嗔癡上了,住到我執(zhí)上了,住到所有的境相當中、妄想當中了。
就要有住?墒峭獾腊褵o住理解成什么呢?不去想不去看不去知道,成了癡呆了。真正無住是見一切法不住一切法。
不迷到一切事相上。又要知道,又不迷,又不貪染。不知道這個無住,也不會修行,知道這個無住,就會修行。有了這個無住就有功可用了!
時時在無住當中,明明了了清清楚楚,自性的光明才能顯現(xiàn)。
【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六祖大師明白了一切萬法皆在自性,自性是什么?就指的是應無所住。
常人自性常在,就是住到妄想當中了,如果不住到妄想當中就是自性顯現(xiàn),具足萬法。
【遂啟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何期自性。本自清凈。我們的自性本來是清凈的,可是從上古以來傳來的這個修那個行,把清凈修行搞得不清凈了。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心經(jīng)》上說“不垢不凈不生不滅”。就是說的自性,覺性常在,哪有生滅。不是睡著滅了醒來又活了?是常在!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自性當中具足萬法,貪嗔癡也具足,是你迷了自性了,不迷自性戒定慧具足。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你的自性還動搖過嗎?現(xiàn)在知道了覺察了,迷的時候沒覺察了,悟的時候覺察了?明白的時候知道了不明白的時候不知道?始終在,自性不動搖。所以要放下,放下你的貪嗔癡我執(zhí),去體現(xiàn)不動不搖的自性。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人們修了個神通修了個法,修來修去得了神經(jīng)病了,沒修出來,自性回到本覺上什么都具足,能生萬法,還用你另外去找法嗎?找來找去都是妄執(zhí)。
所以菩提涅槃還都在自性當中,智慧也在自性里面。自性能生萬法。
【祖知悟本性。謂惠能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所以我們學佛學法修行,這句話最關鍵。要時時刻刻記住。五祖知道六祖見性了悟到本心了,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啊。
釋迦牟尼佛說了那么多法為的是什么?
為的是讓你認識本心,F(xiàn)在人不去認識本心,去學法,去求法,去修法,毫無益處!
學法就是為了識自本心。你念佛往外念,跑到西面了,誦經(jīng)跑到佛像上了,你學的是什么法呢?
學的是我執(zhí)法,那有什么益處呢?增長貪嗔癡。
所以要真正學佛要識自己本心,不識本心你學的不是佛法,念的不是佛經(jīng)。
【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
如果真正認識到本心,時時刻刻能見了自己的本性,這就是大丈夫、天人師、佛。
佛有十種名號,天人師,大丈夫,就是覺者。
反過來不識本心?就是凡夫。
迷執(zhí)的眾生也是辛辛苦苦的外道。
佛法就這么簡單!可是人們就是不會,妄加求持,結(jié)果越求越遠。
「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境界,正是「本來無一物」的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六祖雖先已悟了覺了,但是悟到「無所住」,尚未徹底到「而生其心」,此時才是真正大悟。
這是后人大德的評判,到了五祖用袈裟遮住,說了“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大師才真正徹悟了。
當下啟陳他的大悟所在,脫口道出了五句「何期」,真是吐露了他見性的心聲。
六祖當時見性以后說出的心聲。
這才傳了衣缽,六祖大師真正徹悟了!
佛教的祖師不是虛立的。不是名望高表現(xiàn)好,死了以后就立為祖師,不是!活著就當祖師。見性了,徹悟了。
五祖?zhèn)髁?第一面見了六祖說了“你這犵獠也來學佛”。六祖說“人有南北,佛性豈有南北”,那個時候為什么不傳衣法,讓他去踏碓,去舂米干活,去磨練他呢。
雖然是見性但沒有徹悟。
到了舂米的碓坊,六祖干活的地方,說米熟了沒有?六祖說早就熟了,欠你印證呢。
那個時候為什么也不傳給他?
到了三更天入了方丈室,用袈裟護住還要為他解讀《金剛經(jīng)》,到了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六祖感慨了,真正的明心見性了,說了五種“何期自性”,那個時候五祖才放心了,確認惠能真正徹悟了,真正的與佛一樣了,這才把衣法傳給他。
真正佛教傳承的祖師,就是六祖以前到迦葉尊者三十三位。中國的祖師就六位,達摩祖師到六祖。如果人們知道這個真理,他就能學到法。不知道這個真理,以后出的祖師更多了,自己創(chuàng)造,李洪志不被打倒,也成了祖師了。隨便拿出來一個創(chuàng)造出方法的,就是祖師嗎?祖師是要見了性,真正離相了,離開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真正能傳承這種思想,徹悟了的思想才是祖師,傳的是心不是法。
【三更受法。人盡不知。便傳頓教及衣缽!
到這時候,惠能的身份還是居士,從砍柴的變成加工米的,這個時候他徹悟了,真正成為祖師了。
為什么要傳釋迦牟尼佛的衣?人不相信佛法,因為世上的人修行都不是指心,指的是法。這個時候是唐朝,凈土宗從什么時候開始的?晉朝,東晉的時候廬山慧遠大師念佛,那時佛教的思想還沒傳來,釋迦牟尼佛心宗沒傳來呢。他看了《觀無量壽經(jīng)》,然后念佛,那會兒的人都在念佛,都在誦經(jīng),說這是方法,而你說念佛誦經(jīng)觀心不是佛法?人們不相信,所以釋迦牟尼佛把自己的衣代代相傳,這個是信物,是憑證。
你相信釋迦牟尼佛滅度了,衣缽傳下來了。那為什么三十三代都不會讓人搶走呢?那強盜搶走了自己就是祖師了,會不會有這種情況呢?不會的,十方三世諸佛在護念呢,龍?zhí)?a href="/remen/hufa.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護法在護念呢。
六祖命如懸絲,衣缽也沒有被奪走,法脈就沒有斷過,就拿這個憑證。當年達摩祖師就拿這個憑證人都還不信。
人們的修行是這樣,祖師的修行是那樣。
所以達摩祖師說,法不宜行啊。后來五祖對六祖說不要著急著去弘法,到了機緣成熟的時候再出來。佛法難行,因為眾生迷信,眾生信的是相,有個相貌相狀認為可修,沒有相貌相狀讓他歸到心地,他不相信。
把真正釋迦牟尼佛傳的心宗托付六祖,傳就是托付,六祖明白了覺悟了,在哪兒,在心里面。
衣缽為證,這是釋迦牟尼佛的真?zhèn)鳌?/p>
行由品 直講7
《五祖?zhèn)鞲懒娴氖鞘裁?》
【次日。祖潛至碓坊。見能腰石舂米。語曰。求道之人。當如是乎!
第二天五祖大師悄悄地去六祖大師踏碓的地方,見到惠能大師腰石舂米。六祖大師身體瘦小,用身體踏碓,身體重量不夠,腰上栓一塊石頭。五祖大師說真正求道的人就應該這樣辛苦。
【乃問曰。米熟也未。惠能曰。米熟久矣!
不是問米熟沒熟,是問見性了沒有,真正徹悟了沒有。
六祖大師已經(jīng)見性了,米熟,那就指的是見性了。
【猶欠篩在!烤颓愤^篩,就是欠印證。
【祖以杖擊碓三下而去!课遄嬗枚U杖在碓上敲了三下就走了。
【惠能即會祖意!
【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jīng)》。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菽苎韵麓笪!
五祖大師用禪杖敲了三下走了,六祖大師會意了,覺悟的人明白,你想我們遇到這事能明白嗎?不明白!所以佛法講的是智慧。
有的人就會念佛什么也不知道,他說他是修行,修到哪了?修行的憑證在哪?
你得有智慧,一點就明,一點就通,一看就會。
這才體現(xiàn)佛法,體現(xiàn)智慧。
什么都不知道,那叫修行?后來人們的修行叫什么呢?虔誠就叫修行,經(jīng)書上說什么他做什么,這叫修行?
這就錯了,真正的修行就是體現(xiàn)你的定力和智慧。
三更天,惠能大師去找五祖。五祖以袈裟遮圍,解讀《金剛經(jīng)》,讓他領會、印證呢。
為什么用袈裟遮圍?那會兒當?shù)诹鎺?釋迦牟尼佛衣缽傳承,有了這個傳承,那天下人,不只是中國、印度,天下人都永遠禮拜。人們?yōu)榱嗣梢酝雒。為了保護六祖,所以用袈裟圍住不讓人看到。
后來人們又妄傳,說五祖用袈裟圍住那是說密語,傳秘法呢。有什么可密的呢?佛法沒有秘密,就怕你不知道呢。密指的是覺,用語言所不能表達。
五祖為惠能大師說《金剛經(jīng)》!皯獰o所住而生其心!被菽苎韵麓笪颉
《金剛經(jīng)》的中心思想就是應無所住!
修行怎么修呢?就是修應無所住。人們不知道這個應無所住,是為什么?
因為我們住到相上了,住到貪嗔癡上了,住到我執(zhí)上了,住到所有的境相當中、妄想當中了。
就要有住?墒峭獾腊褵o住理解成什么呢?不去想不去看不去知道,成了癡呆了。真正無住是見一切法不住一切法。
不迷到一切事相上。又要知道,又不迷,又不貪染。不知道這個無住,也不會修行,知道這個無住,就會修行。有了這個無住就有功可用了!
時時在無住當中,明明了了清清楚楚,自性的光明才能顯現(xiàn)。
【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六祖大師明白了一切萬法皆在自性,自性是什么?就指的是應無所住。
常人自性常在,就是住到妄想當中了,如果不住到妄想當中就是自性顯現(xiàn),具足萬法。
【遂啟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何期自性。本自清凈。我們的自性本來是清凈的,可是從上古以來傳來的這個修那個行,把清凈修行搞得不清凈了。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心經(jīng)》上說“不垢不凈不生不滅”。就是說的自性,覺性常在,哪有生滅。不是睡著滅了醒來又活了?是常在!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自性當中具足萬法,貪嗔癡也具足,是你迷了自性了,不迷自性戒定慧具足。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你的自性還動搖過嗎?現(xiàn)在知道了覺察了,迷的時候沒覺察了,悟的時候覺察了?明白的時候知道了不明白的時候不知道?始終在,自性不動搖。所以要放下,放下你的貪嗔癡我執(zhí),去體現(xiàn)不動不搖的自性。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人們修了個神通修了個法,修來修去得了神經(jīng)病了,沒修出來,自性回到本覺上什么都具足,能生萬法,還用你另外去找法嗎?找來找去都是妄執(zhí)。
所以菩提涅槃還都在自性當中,智慧也在自性里面。自性能生萬法。
【祖知悟本性。謂惠能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所以我們學佛學法修行,這句話最關鍵。要時時刻刻記住。五祖知道六祖見性了悟到本心了,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啊。
釋迦牟尼佛說了那么多法為的是什么?
為的是讓你認識本心,F(xiàn)在人不去認識本心,去學法,去求法,去修法,毫無益處!
學法就是為了識自本心。你念佛往外念,跑到西面了,誦經(jīng)跑到佛像上了,你學的是什么法呢?
學的是我執(zhí)法,那有什么益處呢?增長貪嗔癡。
所以要真正學佛要識自己本心,不識本心你學的不是佛法,念的不是佛經(jīng)。
【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
如果真正認識到本心,時時刻刻能見了自己的本性,這就是大丈夫、天人師、佛。
佛有十種名號,天人師,大丈夫,就是覺者。
反過來不識本心?就是凡夫。
迷執(zhí)的眾生也是辛辛苦苦的外道。
佛法就這么簡單!可是人們就是不會,妄加求持,結(jié)果越求越遠。
「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境界,正是「本來無一物」的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六祖雖先已悟了覺了,但是悟到「無所住」,尚未徹底到「而生其心」,此時才是真正大悟。
這是后人大德的評判,到了五祖用袈裟遮住,說了“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大師才真正徹悟了。
當下啟陳他的大悟所在,脫口道出了五句「何期」,真是吐露了他見性的心聲。
六祖當時見性以后說出的心聲。
這才傳了衣缽,六祖大師真正徹悟了!
佛教的祖師不是虛立的。不是名望高表現(xiàn)好,死了以后就立為祖師,不是!活著就當祖師。見性了,徹悟了。
五祖?zhèn)髁?第一面見了六祖說了“你這犵獠也來學佛”。六祖說“人有南北,佛性豈有南北”,那個時候為什么不傳衣法,讓他去踏碓,去舂米干活,去磨練他呢。
雖然是見性但沒有徹悟。
到了舂米的碓坊,六祖干活的地方,說米熟了沒有?六祖說早就熟了,欠你印證呢。
那個時候為什么也不傳給他?
到了三更天入了方丈室,用袈裟護住還要為他解讀《金剛經(jīng)》,到了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六祖感慨了,真正的明心見性了,說了五種“何期自性”,那個時候五祖才放心了,確認惠能真正徹悟了,真正的與佛一樣了,這才把衣法傳給他。
真正佛教傳承的祖師,就是六祖以前到迦葉尊者三十三位。中國的祖師就六位,達摩祖師到六祖。如果人們知道這個真理,他就能學到法。不知道這個真理,以后出的祖師更多了,自己創(chuàng)造,李洪志不被打倒,也成了祖師了。隨便拿出來一個創(chuàng)造出方法的,就是祖師嗎?祖師是要見了性,真正離相了,離開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真正能傳承這種思想,徹悟了的思想才是祖師,傳的是心不是法。
【三更受法。人盡不知。便傳頓教及衣缽!
到這時候,惠能的身份還是居士,從砍柴的變成加工米的,這個時候他徹悟了,真正成為祖師了。
為什么要傳釋迦牟尼佛的衣?人不相信佛法,因為世上的人修行都不是指心,指的是法。這個時候是唐朝,凈土宗從什么時候開始的?晉朝,東晉的時候廬山慧遠大師念佛,那時佛教的思想還沒傳來,釋迦牟尼佛心宗沒傳來呢。他看了《觀無量壽經(jīng)》,然后念佛,那會兒的人都在念佛,都在誦經(jīng),說這是方法,而你說念佛誦經(jīng)觀心不是佛法?人們不相信,所以釋迦牟尼佛把自己的衣代代相傳,這個是信物,是憑證。
你相信釋迦牟尼佛滅度了,衣缽傳下來了。那為什么三十三代都不會讓人搶走呢?那強盜搶走了自己就是祖師了,會不會有這種情況呢?不會的,十方三世諸佛在護念呢,龍?zhí)?a href="/remen/hufa.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護法在護念呢。
六祖命如懸絲,衣缽也沒有被奪走,法脈就沒有斷過,就拿這個憑證。當年達摩祖師就拿這個憑證人都還不信。
人們的修行是這樣,祖師的修行是那樣。
所以達摩祖師說,法不宜行啊。后來五祖對六祖說不要著急著去弘法,到了機緣成熟的時候再出來。佛法難行,因為眾生迷信,眾生信的是相,有個相貌相狀認為可修,沒有相貌相狀讓他歸到心地,他不相信。
把真正釋迦牟尼佛傳的心宗托付六祖,傳就是托付,六祖明白了覺悟了,在哪兒,在心里面。
衣缽為證,這是釋迦牟尼佛的真?zhèn)鳌?/p>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簡介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后記:六祖之后的禪門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付囑品第十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護法品第九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頓漸品第八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機緣品第七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懺悔品第六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坐禪品第五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定慧品第四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決疑品第三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般若品第二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自序品第一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導言
- 星云大師壇經(jīng)講話精華錄
- 六祖壇經(jīng)錄要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六祖壇經(jīng)講記 第41集
- 六祖壇經(jīng)講記 第78集
- 六祖壇經(jīng)講記 第55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六祖壇經(jīng)》行由品直講2 五祖為什么讓六祖踏碓
- 《六祖壇經(jīng)》行由品直講3 唯有見性才能出離生死
- 《六祖壇經(jīng)》行由品直講4 漸修漸悟不是佛陀傳承的思想宗旨
- 《六祖壇經(jīng)》行由品直講5 佛教的祖師與思想
- 《六祖壇經(jīng)》行由品直講6 本來無一物 正是頓悟修行之處
- 《六祖壇經(jīng)》行由品直講8 衣缽為證佛教正法咐囑於六祖
- 《六祖壇經(jīng)》行由品直講9 祖師代代相傳的是見性的思想
- 《六祖壇經(jīng)》行由品直講10 迷時佛度,明白了自度
- 《六祖壇經(jīng)》行由品直講11 佛法難聞,正法難信!
- 《六祖壇經(jīng)》行由品直講12 什么是本來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