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jīng)
《金剛經(jīng)》是佛教重要經(jīng)典。根據(jù)不同譯本,全名略有不同,鳩摩羅什所譯全名為《金剛般若(bōrě)波羅蜜經(jīng)》,唐玄奘譯本則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督饎偨(jīng)》傳入中國后,自東晉到唐朝共有六個譯本,以鳩摩羅什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最為流行..[詳情]
解讀《金剛經(jīng)》第十七講
我們修道能夠契合實際在生活中相得益彰的時候,那你的感受就不一樣了。很多學佛的在家人和出家人,也聽到過這話:三心不留,滴水難消,就是三心不可得。關鍵是這些道理,你要不要去做,這是最關鍵的問題。你做,又怎么去做?做到哪個程度?這個通通都有一個規(guī)范性的東西,我們可以去遵循。遵循那種規(guī)范力,自然你就能得到他的真的受用。
這種受用來自于你觀念的堅定,和你行為的統(tǒng)一,這樣才能得受用。你想得到好的東西,必須你得改變自己的認識。三心不可得這個觀念就是絕對空性的觀念,我們只要對任何一種境界有所掛礙,那你必然已經(jīng)生三世之心了,一念生起,三世之心通通現(xiàn)前了。
這三心就是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過去心是對于我們過去的妄念,已經(jīng)消失的所謂的念,已經(jīng)寂滅了,境界所謂消融了,你對過去如果還有一種掛礙,那你就不能得到所謂的解脫。人總沉浸在過去的那種好也好,壞也好,那個當中的話,那你活得就會很累,就非常悲哀,非常沉重的去生活。
這個道理很多很多現(xiàn)象可以說明,你看從商的從政的,也包括那些所謂的文學家,文學家其實是最懷舊的人,那種懷舊的思想恰恰就障礙了本來的智慧的很深的一種行為。三國演義就演了一段故事,說明懷舊的東西肯定會障礙你,懷舊這種思想情緒肯定會障礙你的判斷力。首先周瑜沒有受懷舊思想情緒的影響,蔣干不是跑那兒去了,蔣干盜書那一段嘛,他兩個雖說是同窗之誼,但是他沒有被這種情緒所影響,恰恰他可以利用這個東西。
為什么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因為這就是懷念過去心。周瑜當時他那種境界,能夠揮灑自如,沒受那個影響,結果他受的什么影響呢?他跟諸葛亮打交道的時候,諸葛亮為什么能三氣周瑜呢?其實這就受到過去的影響了。他氣在何處呢,氣在過去的輝煌上,十四歲就統(tǒng)領三軍,那也是很厲害的人物,居然就輸給一個,當時諸葛亮就象書生一樣,形容諸葛亮是羽扇綸巾,那不就是書生嗎,書生還外加個術士,三國演義里演的那個。恰恰利用他這一點就把他給治死了,這是三國演義最有名的一段,就叫過去心不可得,可得的時候就死掉了。
我們學習佛法不要單純地去看所講的文字上的東西,你去理解他那個道理,你去觀察世間的一切萬法,森羅萬相,世間一切法無不顯示這個道理,通通顯示。就包括諸葛亮也是啊,諸葛亮最后死在何處呢,為什么有一種仰天長嘆的悲哀呢?,他也是死在過去心不可得。他要得,天天念叨什么一統(tǒng)天下,重新建立一個大漢,也是過去心不可得。他不懂得順應潮流,什么叫潮流?大眾的方向,他看不清,用他一句話來說,叫不識時務。
時務是我們現(xiàn)今,當下這個生命狀態(tài),他的運行方向,你要看清楚,這叫識天命。你看不清你現(xiàn)在生活這個空間里,生命主流的方向,你必然要完。能識時務的,就是能曉天命啊,你看歷朝的君主啊,能夠建立王朝的君主,他都要審時度勢,審是非常觀察細致的看待現(xiàn)在人們的所需要的東西,然后根據(jù)這種潮流,去選擇他該怎么適應,所以他就能獲得成功。
這是外在的因緣,我們?nèi)绾文軌蛱幚砗脙?nèi)心世界的平衡,如何能安置好我們所依的外緣,如何處理好我們所對的境界,跟內(nèi)心世界的統(tǒng)一,這是在你人生過程當中,能夠看清楚這一點就非常好了。否則的話就會出現(xiàn)什么,就像《康熙王朝》里面朱三太子,明明大明王朝已經(jīng)完蛋了,不是真貨還冒充明朝朱三太子,去反清復明去。
那時人家民心思定,他不看這個,一味地按照自己的理想主義去胡作非為。他的福報也挺大,他能號召起來那么多人去響應他,又能集聚那么多錢財,但是他不懂得去識時務,最后必然滅亡,所以我們真正要看清楚自己在生活當中的一個氛圍,該站哪種角度,這就叫人貴有自知之明。
所以說我們修學的人,這個自知之明要建立在什么基礎上?要建立在我們對過去的正確認識,別管是社會也好,個人也好,你對過去都要有一個很好很正確客觀的看法,但是也別背著放不下,你過去好也好,壞也好,那都是過去的事,對你現(xiàn)在的一種行為只是一種增上增益的行為,我們過去好,繼續(xù)發(fā)揚,我們過去不好,我們立即改掉,這叫過去心不可得。
用現(xiàn)在話講,善于總結歷史的人,善于正確觀察看待歷史的人,才能有美好的未來,才能更好的把握現(xiàn)在和創(chuàng)造未來。你說他違背現(xiàn)在這些哲學嗎,一點也不違背,這叫過去心不可得,你總活在過去那種光環(huán)下,就死定了,這叫過去心不可得。
現(xiàn)在心不可得又是什么意思呢,你被現(xiàn)在這種境界所迷惑,沒有一個主流方向的原動力,趨使你生命行為延續(xù)下去,那現(xiàn)在這種人就會發(fā)生一種惰性,就說沉迷現(xiàn)在,如果你突破不了現(xiàn)有的境界,你就會發(fā)生惰性。
什么叫惰性?我一說你們就知道了,你們知道睡覺時咋就睡著了嗎?就是你安住于當下的境界了。因為你這個實心的運動是不斷的,你不讓他去活動了,他就要趨向另一個側(cè)面的活動,他就要睡著。其實睡著了還在作用,但只是趨向另一個層面了。
為什么叫現(xiàn)在心不可得呢,我們一旦突破不了現(xiàn)在,我們的境界對我們的干擾,看不透,觀察不到他的關鍵所在的時候,你就會被現(xiàn)在這個境界所迷惑,很多這種例子嘛,那個成語“得意忘形”說的就是所謂現(xiàn)在心,春風得意,得意就忘形,為什么,因為你只有現(xiàn)在得意了,你才能忘形,現(xiàn)前,實實在在的,你真正滿意了就忘形了,忘記你的形象了。
過去的東西你不可能這么得意忘形,將來還沒有發(fā)生,只有現(xiàn)在,你被現(xiàn)在這種境界迷惑了,你就會產(chǎn)生得意忘形的一種錯誤的方向,所以說你要突破現(xiàn)在這種境界,現(xiàn)有的這種生命現(xiàn)象,他那種束縛,而達到解脫。怎么突破呢?佛告訴你,叫現(xiàn)在心不可得,他是不實在的,你沒有辦法可以抓得到他,你要看破現(xiàn)在的境界。
從佛法的任何一個原則角度上去看,就不叫問題,佛告訴你的道理叫現(xiàn)在心不可得,去做好了,如是做,就這個因緣去做好了,好壞是因緣的事,只要你盡你的心。知足者長安樂。
作為一個世間人,不要給自己限定什么所謂的目標,那樣我告訴你未來心不可得,你只有真正的把握現(xiàn)在和當下,內(nèi)心世界和外在生活空間的平衡,你的未來才會好,不然你的未來就是夢,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的未來不是夢是真實的,恰恰我告訴你,你的未來通通都是夢,因為你內(nèi)心的世界和外在的生活空間,你不能協(xié)調(diào),不安分于現(xiàn)狀。
我們絕大多數(shù)人為啥有煩惱呢,他不安份于現(xiàn)狀,就是他對他現(xiàn)有的東西不滿足,他總羨慕他沒有的東西,你要是真正的明白真理,明白生命現(xiàn)象的軌跡的話,你就會知道一個決定的觀念,你現(xiàn)在有的就是你該有的,你不該有的,你放心你保證得不到,你得到也是別人的,這事經(jīng)驗多少了。
所以我們每天怎么獲得生活的快樂呢,去看看現(xiàn)在有多好啊,孩子也好,家庭啊,生活啊,環(huán)境啊,你總羨慕將來會怎么怎么樣,那你就會被將來背負啊,你背著他你過日子吧,累得很,這些都是所謂心懷大志的人,很累,生活得非常累,他成功的把握有沒有,他自己都不知道,他背著個包袱往前走。
咱們過去都干過這事兒,你在想干成這事以前你累不累,特別辛苦的運作這些事,你為將來的事已經(jīng)就成為障礙了,也不能真正的發(fā)揮好你本有的能力,現(xiàn)在在這個社會上比比皆是,現(xiàn)在這小孩子是不是這樣子,都夢想著一夜成名,為啥會出現(xiàn)什么超男超女啊,都是這種思潮思想的一種表現(xiàn),這短短的三心不可得,就已經(jīng)把所有的人那種心理狀況給你說得明明白白。
我們?nèi)牧硪幻嬷v,另一面觀察,你但凡有這三種掛礙,對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這三個時期的任何一個認識,你沒有看清楚,或者說,把握好的話,那你這個人生一定失敗,你的人生經(jīng)歷絕對是失敗,這就是空性真理。所以我們清楚的認知這個觀點以后,我們就懂得如何安置自己這顆躁動的心,讓這躁動的心生活在清凈安詳?shù)胤諊镱^,那你的生命現(xiàn)象和軌跡就發(fā)生變化。
這種感覺美妙到什么程度呢,這就叫知足常安樂。每天都會發(fā)生你意想不到的收獲和感受,你不期望什么,我們并不期望每天的好處什么,他出來的時候你覺得特別高興,這個事啊,出來別管大小,出來你高興得不得了,昨天他們給我送芥菜絲,我就特別高興,我特別喜歡吃,太美了,小的時候吃過啊,因為你沒有想他要給你送,現(xiàn)在他給你拿過來了,你就覺得心里頭好美啊,自己的感覺很美妙的,那種歡喜不是因為得了什么,他并不是因為得了什么而歡喜,而是他那種意外,就是你那個意識思維心沒去想,這就叫無心以待。
因為你沒有想,沒有存在掛礙,想我今天會怎么怎么樣,不去想,我跳出那種未來心不可得,我把未來心舍去了,哎,舍去了,恰恰每一次的收獲、每一次的經(jīng)歷都是非常好的感覺,非常愉快的經(jīng)歷,這就是你的生命現(xiàn)象,跟真理契融點,這時你就能感受到那種快樂。每一天的收獲都不知道從哪兒來的,而且非常希奇啊,只要你有所希望,你就會發(fā)現(xiàn),你必然失望,你比如說我今天希望希望怎么怎么樣,那一定失望。
你有希望,你要對未來有所展望的時候,你想將來得到什么的時候,你有這種掛礙的時候,一定失望,但你說能不能成呢,肯定能成,因為你福德圓滿了,他肯定還會因緣具足,就當時你沒有感覺,你以無心狀態(tài)去對待他的時候,你當時就有感覺而且很快,那真的叫因果同時,因為你無心啊,你對將來沒有希望,首先這叫無心,所以這個事出現(xiàn)的同時,他即是結果又是原因,叫因果同時。
佛祖講的因果同時什么意思呢?沒有妄念,沒有對過去,現(xiàn)在,未來有一種看法,他以無心去對待這三世空間,所以說他在這三世空間當中的每一次的感受,都是非常圓滿的,而且對每一次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時候,他就因果同時,即是原因又是結果,我們把因果同時都搞錯了,認為我這兒做了這個,那兒出了那個,錯了,你以無心面對一切,一切都是同時的,你以無心去對待,看待一切的時候,一切現(xiàn)象當中全部都是因果同時的。
你不需要給他制造緣起,緣起具足啊,因為你自性本性真心當中一切緣起力具足,你只需要安心就好,安無心之心,你就過你的日子就行了,他自然就會顯現(xiàn),你何苦去思維呢,你思維也思維不來,你說我去勾畫一個什么將來,你肯定完蛋,你但存此念,必定生魔障,生障礙啊,所以這叫三心不可得。
我們從這個角度,從無心這個一體,去看待這三世空間,以無心這種狀態(tài)去看待三世十方,那你就真的進入那種大解脫自在境界里去了。何謂無心狀態(tài)呢?你在大街上看多少人也不記得,那叫無心,但并不是你不知道,清楚地知道但并不在意。他這里講的心是眾生的執(zhí)執(zhí)著念,就是你的念頭,我們要清楚這個概念就知道了。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須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我們知道法界的緣起,法界由何而來,他就能隨意顯現(xiàn)和變化。因為我們對法界這個概念不是很清晰的時候,就沒有辦法理解他真實的意義,我們通常認為法界很廣大,其實法界沒有大小之說。從文字意義上就告訴我們以法為界的境界,首先咱說人法界,人法界他以人性觀念而建立的,生活的世界和空間。法界的概念是法性在這個狀態(tài)下表現(xiàn)出來的現(xiàn)象,在人法界當中,人性觀念是占主流,所以他稱為人法界
那在佛法界當中,以佛智慧那種圓滿自在解脫的觀念是主流思想,從文字意義上就是這個意思,從粗獷上是這么一個分法。那你說在每一個法界當中,是不是又有別的呢,每一個法界當中同時又含有十種法界,四圣六凡道,就在人法界當中也同樣存在十種法界的現(xiàn)象,一直分下去,重重無盡,所以我們出三界,并不是沒事干,是要入重重法界去解脫無量眾生。
就拿人類來說,什么叫出三界,擺脫自身的最堅固的三種惡習,貪嗔癡,你從這三種惡習當中跳出來以后,你的生命那種現(xiàn)象和本來具有的能力會得到巨大的膨漲,你適應生存的能力一定會得到一種不可想象的不可思議的速度成長,這種成長的結果是什么樣呢,你就有能力去面對任何一種境界當中的任何一類眾生,你去幫助他們,而跳出我們這個欲界色界和無色界,欲界、色界和無色界就是貪嗔癡,以貪嗔癡為結構的,所以出三界并非沒事干,跳出比較低極的觀念,而進入升華的一種人格思想,完美的人格行為,這就叫出三界而入重重無盡法界。
人類社會也是這樣子,你總沉醉在你自己這個生活空間里頭。你這個生活空間就三個因素構成,一般人都這樣,家庭,工作單位,個人生活環(huán)境,這是三維空間,這是這種意義上的三維空間,這就屬于欲界,色界,無色界的構成,你在這個空間當中不得解脫,沒有辦法解脫你現(xiàn)象的束縛,你就沒有辦法看到現(xiàn)象以外的東西。
因為你的意識心是有限的,所以有一句話叫隔行如隔山,這里所說的法界你也可以理解成就是我們?nèi)耸篱g的種種現(xiàn)象,咱們首先說佛法界,佛法界你說在人世間有沒有,絕對有,佛法界就是那些出家人,別管他是不是成就的人,他就叫佛法界,因為他的形象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啊,他那也是一種法界了,人家是人家的生活空間,有生存的法則,是不是佛法界。所以說你怎么拜佛、怎么供佛呢?你去禮敬出家人,那你就是拜了佛了。你真的是這樣的認識的話,你就跟見佛的功德是無二無別的,佛在經(jīng)文上很有明訓的。
那菩薩法界是什么呢,包括那些在家人,那些行善的,積極地做社會公益活動的,包括什么綠色和平組織那些人,那都是菩薩,他有一個生存的空間,他就要利益別人,而且毫無顧及地去利益別人,包括天主教,愛國會,什么的,他都要幫助別人,積極地去行持菩薩道,無我利他,而且覺悟有情,所以你看他也很神通廣大,這是菩薩法界。
那羅漢有沒有啊,有。就是關起門來自個顧自個兒的人,絕對有。你看現(xiàn)在我們尊敬的某某先生,那是事事不管,高高掛起的人,那就叫進入阿羅漢境界。
什么叫緣覺法界?事來了,他就隨事兒去做,有事做事,沒事休息嘛,隨著他的感覺過日子的人,人家心也無所希求啊,這種生活空間的人也有啊。
天人就是天道的眾生,那些有福報的那些官啊商人,那人家想上哪兒不就去哪兒,人家去哪兒不就架上飛機就跑了,還架著私人飛機跑。
人太多了吧,基本上都是人,比比皆是嘛。
阿修羅有啊,那些當兵的。
地獄也有啊,那監(jiān)獄里頭不就地獄嘛。
惡鬼也有嘛,要飯的。
畜生你也看得到,十法界都找著了吧。
你不用去看佛祖,因為佛祖講的十法界,這個法界觀是告訴你,這一切森羅萬相的分界線,給你規(guī)劃一下好理解,這一大類分幾條分幾條。他就這么一個結構,這叫法界,你現(xiàn)在就不要理解成那個好象沒邊的好大一個,既然是法界,他就有邊,這個法就是他的邊界。人法界,犯了王法,你就要掉腦袋,那就是邊界,你出邊了,你一出邊肯定有人收拾你,因為你犯了那個法了嘛。
就包括咱們這一群人,咱這一群人有沒有邊界?有啊。你有你生活的邊界,你不能出你的邊吧?你出那邊看有人說你吧,你掙了錢不能給他去吧?因為你所生活的那個法則,就規(guī)定了你的界限,除非你有辦法,就是有辦法也得偷偷的干,你不能明目張膽的,明目張膽的一定有人糾察出來你,這就是人講的那話,沒有不透風的墻。你不要以為我們做的事,別人不知道,通通都知道,你想想吧,你有哪件事瞞住別人的,不需要瞞,你也瞞不住。
為什么,因為這個法界是通達的,互相都是通達的,而且法界是互相依存和變化的,某一種法界不固定,除了四圣道法界以外,六凡道是互相可以變化的,天人可以變成地獄啊,四圣道法界依真理建立,在他那個法界里頭他不會變,他那個東西就是依真理而存在的,但是他可以在六凡道中去顯現(xiàn)他應有的現(xiàn)象,那就是我們世間人所謂的看到的智慧的圣人啊,這些東西,他就顯現(xiàn)出來。所以他互相之間是變化的,通達而且互為因果,互為變化,所以這叫法界通化,我們要理解到這個地步。
這段經(jīng)文非常短,但他交待的問題就非常深刻,因為如果我們不明白我們生存的空間和內(nèi)心世界,這個通化還有一個概念,就是說,我們內(nèi)心世界的變化,直接影響我們生活境界的變化,他們是有通性的。我們內(nèi)心世界是法界的根源,是法界的緣起,因為你內(nèi)心世界的變化,才有外在境界所依境界的變化,這叫法界通化,心生則種種法生,由法生而建立種種境界,這就是法界通化。
“須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他又問這句話,這個經(jīng)文里反復問了幾次這句話,他問須菩提,你能否理解我所說的意思,我前面講的意思你能聽得懂嗎?能聽得懂下面才能繼續(xù)聽下去“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如果有人,他還是作了一個比喻,這個比喻不是虛幻的是真實的,用這么多七寶來布施,我們首先說那個七寶他就不容易找到那么多,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來布施,這個人因為這個因緣,他能得到的福報多不多?肯定多嘛。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隙ǘ嗦,這個在有為相上的數(shù)量和相,他都很多,在有為的空間,生活空間里頭,就我們世間法當中,當然是很多的。
“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這話就繞得不明白了,他給他解釋什么意思呢,佛祖認可他說得福德多,那為什么叫得福多呢?難道這個福報還有大小之說嗎?就是我們要認清楚,這個“!钡降资巧稏|西。
“須菩提,若福德有實”,什么叫有實,這個實是指的什么,我們所說的福德,真的是有一個行象所謂現(xiàn)象可以抓得到的話,那如來就告訴你,他就不說得福多了,為啥呢?因為你有形象可以抓得到,在你那個真實生命界里是不存在這些的現(xiàn)象,我們現(xiàn)象界當中所說的福德因緣,在我們本來生命當中他是虛幻的,他是不實的,所以如來不說得福德多。因為這個福德有實,實實在在的現(xiàn)實,我們現(xiàn)實當中的現(xiàn)象可以依存的話,在你的真實生命境界里,他是如幻的,所以他就不存在真實的作用,如幻的作用而已。
我以前講過一句話,我說,“三界如幻,什么最好使,如幻的福報最好使”,你如幻的福報處理三界如幻的事最好使,這里就講了福報的定義了,福德因緣是什么,就是我們現(xiàn)在生活境界里能增上你的生命那種質(zhì)量,增上你的生命質(zhì)量和現(xiàn)象的那種信念和行為,那叫福德。
因為你這個布施的行為,他非常的增上了你的現(xiàn)象,因為他用現(xiàn)象界這個生命現(xiàn)象來說,他的因緣,“以是因緣”,他得福多,他只是你現(xiàn)象生命中那個增上的行為,他在這個里頭是實在存在的,但是在那個真實生命的空間,真實生命狀態(tài)里頭,他是如幻的,就象你做夢一樣,你做夢的時候,你今天做了一個美夢,你能半天高興,但是你能把你夢里頭的好事拿出來嗎,不能吧。這就是如幻的,如夢如幻的。
所以說呢,“若福德有實”,這個“有”是什么?在有境界當中是實在的,有為法當中是實在的,那他在真實生命就是如幻的!耙愿5聼o故”,因為這個真正的福德因緣,本性當中自性當中具足的真實的福德受用,他在現(xiàn)象界當中你是看不到的,他是以法力因緣的形式展現(xiàn),法的那種力量,因緣的形式展現(xiàn)。
在《楞嚴經(jīng)》里講,自性圓滿,自性真心圓滿無礙叫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yè)發(fā)現(xiàn)。啥叫循業(yè)發(fā)現(xiàn)?你那個習慣,你習慣的信念和行為,那個就最容易把你本來具足的福德因緣展現(xiàn)出來,那我們以前講過一個道理,你別管什么樣的一個行當,世間相,世間法中,任何一個行當,你做到最高處,有一個共通性,做到最圓滿的時候,有一個共通性,你那個信念里只有你這個道理,沒有別的東西。
只有你所信奉的觀念和道理,沒有別的東西,他就與道相應了,與道相應才能無我,才能把我的觀念去徹底打破。我的觀念徹底打破,我的行為執(zhí)著,業(yè)障消除了嘛,業(yè)障消除業(yè)力就跟著轉(zhuǎn)變了,行為增上,業(yè)力就跟著轉(zhuǎn)變。他契合正道,正道就是他的佛性,他的福報就顯現(xiàn)得大。
法性沒有執(zhí)著,他沒有說所謂的善惡之分,循業(yè)發(fā)現(xiàn),如果他這種現(xiàn)象跟法性不相契應的時候,他自然被消滅掉,再大的現(xiàn)象也被消滅掉,他不是統(tǒng)一就被消滅掉了,自己就消滅掉了。過去有一句話叫多行不義必自斃啊,那什么是自斃呢,他沒有辦法解釋出來,他沒有辦法說出來,就連咱們陳老總不是還說過嗎?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全都報銷。怎么就叫時候到了呢?這是關鍵。佛法是自在,為什么稱為自在解脫的法門呢,他能把這個問題解決了,他能夠把這個“時候”給你整出來,世間人沒有這個本事,他沒有這個本事去把這個“時候”,積極地主動地把那個時間調(diào)整好。
現(xiàn)在這個科學發(fā)展也證明這個事可以做得到,咱們就講過去,冬天咋能吃到青菜,現(xiàn)在冬天就可以吃到青菜了吧,他成長的法則并沒有改變,但是他那個環(huán)境,緣嘛可以改變,他成熟的結果就不一樣了,這就叫福德因緣具足了吧,可以改變可以做得到。
那人也是如此,你能把這個人的行為你給他做一個好的緣,做成解脫的緣,你處處以解脫來增上他的生命行為,那你說是不是解脫了,你都可以把那個蔬菜本來應該那時候熟的,冬天也能熟是吧,蔬菜能辦得到,人也能辦得到。人要是把握好變化的真理,這個法界通化就達到了,你能掌握一切法界的緣起建立的根本,那一切法界的變化規(guī)則你全都知道了,而且可以自由自在的去掌握他,你到此地步,身心無礙的時候,就徹證如幻之身。
因為你在一個法界當中生存的時候就有一個身見存在,你了解一切法界的緣起根本的時候,你在一切法界當中就是如幻的,你就可以徹證如幻之身,但是你得達到身心無礙,身心世界了無障礙,了無掛礙。咱們先說掛礙,后說障礙,掛礙是來自于你的信念,障礙是來自于行為,你的行為增上,你的信念統(tǒng)一,如幻之身成就。
啥叫如幻之身?身是受用,通過接觸有受用對吧,你一開始并不會開車,因為你本有,你本心當中就具足這種能力,只是沒有證如幻,沒法證如幻顯現(xiàn),然后你就開始如幻顯現(xiàn),開始學啊,學不是如幻嗎,你說你是學會的嗎,你要本來沒有的東西你拿不出來的,而且你學會了以后,不會忘記,你在哪兒都能開,所有的車就是不同法界,你在不同的法界都是圓滿無礙的,這叫身心無礙嘛,法界通化。
人類社會就是這個樣子,你能夠去掌握人類社會這個主流思想,這個道理,那你在人類社會之中也是變化無相,隨你變,那人家當官當?shù)巾敿獾娜?人家干啥事不是很容易嗎,你像咱們敬愛的毛主席,那誰管他,沒人管他,這就是法界通化,所以說你說佛祖講這個真理,那是非常有意思的,你有這樣的心態(tài)你去認知世界,看待自己的心靈、社會,你解脫了,你有這種認識這種行為,這種修養(yǎng),你解脫了,得如幻的受用啊。
- 上一篇:解讀《金剛經(jīng)》第十六講
- 下一篇:解讀《金剛經(jīng)》第十八講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