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

《心經》可以指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佛經中字數(shù)最少的一部經典著作,因其字數(shù)最少、含義最深、傳奇最多、影響最大,所以古往今來無數(shù)藝術家都傾注極大精力和虔誠之心,把《心經》創(chuàng)作成為異彩紛呈的藝術品。自由自在的菩薩用般若智慧言傳身教眾生,依靠自心的心靈智慧,從煩惱生死的這一邊到..[詳情]

《心經》與《金剛經》

  心經》與《金剛經

  佛陀初轉*輪先說四圣諦,即苦集滅道。滅諦中提及涅槃,為了闡釋涅槃的內涵及意義,佛陀更深入說明空性之理。二轉*輪中,借由對空性的認知,證明煩惱是可以斷除的,從色法到一切遍智空,一切法皆無自性。佛在二轉*輪中宣說了《般若經》及諸部般若,是大乘佛法中的深法!缎慕洝啡Q《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字數(shù)最少的一部佛經,是《大般若經》的心髓,全部般若的精義皆攝于此經。佛說《心經》,亦在靈鷲山。佛被諸菩薩、聲聞弟子圍繞,于甚深法性光明境界入定,加持舍利弗對“般若波羅蜜多”提出疑問,由觀世音菩薩辯答,令與會眾生更能領悟。觀世音菩薩說出《心經》的內容,佛出定后,認可菩薩所說,歡喜贊嘆。

  般若波羅蜜多是整個佛法的精髓。釋迦牟尼佛圓寂時,將大、小乘的八萬四千法門交付于阿難尊者,鄭重地告訴他:“你如果把除了般若波羅蜜多之外的所有八萬四千法門全部忘掉,全部損壞,我也不怪罪你;但如果把般若波羅蜜多中哪怕一個四句偈的內容忘記了,丟失了,我就要責罰于你!”《大般若經》云:“余經猶如枝葉,般若猶如樹根。”又云:“不學般若波羅蜜多,證得無上正等菩提,無有是處。”又云:“般若波羅蜜多能生諸佛,是諸佛母。”般若法藏隨著時光推移,應化的地區(qū)不盡相同。般若法藏到達何地,何地就屬于正法區(qū),當?shù)氐谋娚湍苤姺鸬姆、報、化三身。能夠值遇般若,就是眾生得到度脫的時機已經成熟。所以執(zhí)持般若法藏是維系正法而使正法長久住世的唯一因緣。

  般若法要如此殊勝,而《心經》又是所有般若波羅蜜多的精華。古往今來,高僧大德都對《心經》倍加推崇。明代紫柏尊者云:“夫《心經》一書,乃世出世間圣賢豪杰之神術也。”弘一法師云:“《心經》雖二百余字,能包六百卷大般若義,毫無遺漏,故曰心也。”

  《心經》的譯本從古到今有二三十種,在漢地,以玄奘大師的譯本流傳最廣。玄奘大師翻譯的《心經》共260字,提綱挈領、簡明扼要,處處直指人心,袒露般若精義。當年玄奘大師西行,進入莫賀延磧,八百里流沙,上無飛鳥,下無走獸,更無水草。大師艱難前行,路上碰見許多惡鬼,千奇百怪,環(huán)繞前后,即使心中默念“觀世音菩薩”圣號也不能統(tǒng)統(tǒng)驅散。大師想起在蜀地曾見到一位病人,身上膿瘡臭穢,衣服破污。大師可憐他,將其帶到寺里,施給他購置衣食的費用,這位病人便向他傳授了《般若心經》。于是大師便誦起《心經》,剛一發(fā)聲,惡鬼就蹤影全無。玄奘大師能在危險境地脫險,全靠這《般若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重點,就是空性。經文一步步揭示五蘊皆空;六根、六塵皆空;十八界皆空;十二因緣、四諦皆空;菩薩的智與得皆空;闡明菩薩無掛礙、無執(zhí)著、無顛倒,功行圓滿,證大涅槃,三世安住。諸佛也是依般若波羅蜜多,究竟證得無上正等正覺。

  在般若法會上,釋尊還宣講了影響極其深遠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即《金剛經》。

  《金剛經》通篇討論的是空的智慧,一般認為前半部說眾生空,后半部說法空。這部經典傳入中國后,自東晉到唐朝共有六個譯本,以鳩摩羅什大師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最為流行。玄奘大師譯本《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共8208字,為鳩摩羅什譯本的一個重要補充。

  《金剛經》在漢地影響極為深廣,禪門五祖以下,以此經為印心經典(五祖以前禪門以《楞伽經》印心)。六祖慧能大師善用《金剛經》弘道,使一代時教廣布天下。在對日常經典的接觸中,《金剛經》被誦得最多,議論得最多,對人影響也最深廣。除了鳩摩羅什大師及僧肇大師對于翻譯的貢獻是一個原因以外,最重要的當屬其思想。

  《金剛經》具備強大有力的文字陣容,掃除微細執(zhí)著行相,最見奇效。如經云:“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此一句經文影響之深遠,恐怕是般若經中之最了。

  又如經文中“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法尚應舍,何況非法?”,“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尤其是第十八部分所說的:“過去心不可得,現(xiàn)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是何等深遠,又何其現(xiàn)實的闡發(fā),于后世產生了多大影響,令多少人徹悟心源,都是無法統(tǒng)計的了。有一則“吃點心”的公案,傳揚了很久:

  唐代四川的宣鑒禪師,精研性宗及律法,頗有造就,時常與人講《金剛經》,遠近知名,時人稱為“周金剛”。他聽說南方禪宗盛行,大講頓悟即成佛,心里氣憤說:“出家兒千劫學佛威儀,萬劫學佛細行,不得成佛,南方魔子敢言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我當摟其窟穴,滅其種類,以報佛恩!”

  他對御制《金剛經青龍疏》[1]進一步闡釋,叫做《青龍疏鈔》,有一大擔,出四川,過湖北,直往湖南江西。一日,走到路邊一老太太點心攤旁,放擔歇腳,打算買點心充饑。老婆婆問:

  “這是什么文字?”

  答曰:“《青龍疏鈔》。”

  “講何經?”

  “《金剛經》。”

  老婆婆道:“我有一問,你若答得,施與點心。若答不得,且別處去!”

  宣鑒禪師云:“請問!”

  老婆婆問道:“《金剛經》道:過去心不可得,現(xiàn)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未審上座點哪個心?”

  禪師頓時無言,擔起擔子就走,歷往龍?zhí)、溈山參學。龍?zhí)兜梦,便點火燒了《青龍疏鈔》,復由溈山禪師雕鑿乃大悟。因常住朗州德山(今湖南常德),人稱“德山”。

  “德山”的棒,是禪門影響最大的,與“臨濟喝”齊名。其棒喝禪風頗為著稱,曾上堂擊語云:“這里無祖無佛,達摩是老臊胡,釋迦老子是干屎橛,文殊普賢是擔屎漢,等覺妙覺是破執(zhí)凡夫,菩提涅槃是系驢橛,十二分教是鬼神簿、拭瘡疣紙,四果三賢、初心十地是守古冢鬼,自救不了。”

  可以想見,佛門衣法以《金剛經》印心,繼發(fā)的華彩,該是何等奪目!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