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jīng)

《金剛經(jīng)》是佛教重要經(jīng)典。根據(jù)不同譯本,全名略有不同,鳩摩羅什所譯全名為《金剛般若(bōrě)波羅蜜經(jīng)》,唐玄奘譯本則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督饎偨(jīng)》傳入中國后,自東晉到唐朝共有六個譯本,以鳩摩羅什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最為流行..[詳情]

無斷無滅分第二十七

  戊二、離相亦離(分二)

  己一、遮念離相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戊二、離相亦離,這科的含義深奧難解,你動了‘離相’的‘念頭’,連這個‘念頭’也要‘舍離’,不要去執(zhí)著這個‘離相’的‘念頭’。為什么要遮止你執(zhí)著‘離相’的‘念頭’呢?下面是解釋這個道理。‘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你如果這么想:如來他不以具足圓滿的色相,而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表示你心里動了這個念頭。如來喝斥他,須菩提!你千萬不可以有這種想法,心里動這個念頭說,如來不以具足相故,而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段經(jīng)文是叫你不要‘作是念’——生心動念。下文是說出,為什么不要‘作是念’的道理。

  己二、明遮所以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說斷滅相。

  在第二十六分以前所講的,完全是講‘空’理;空得干干凈凈,一塵不染;‘六塵境界’都完全把他空掉,而不生住著;‘我等四相’也空掉,‘我等四見’也空掉,度眾生的相,說法的相,成佛的相,通通都把他空掉,空得干干凈凈。這樣一來,也許你會認(rèn)為你已了解了‘空’理。因此在你的觀念中會這么認(rèn)為:如來不以具足諸相,才得到‘無上正等正覺’的。為什么呢?因為前面如來有問過:‘可以具足諸相見如來不?’答案都是:‘不可以。’。前面講不但應(yīng)化身佛之丈六金身的三十二相應(yīng)該空掉;連報身佛所具足的色身,所具足的諸相好,也要空掉,這樣才能證得法身。法身是無相的‘般若智身’,所以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因此凡所有相都‘要離要空’。但是你要是一執(zhí)著了這個‘空’,便又落入‘空見’中,執(zhí)著了一個‘空’的‘知見’,那么你的錯誤,可就太大了。‘須菩提!汝若作是念,’須菩提!你心里要是這樣想:以為如來不以具足諸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以具足色身,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你心中有這個念頭就錯了。于是如來在這里喝斥他,遮止他動這個念頭,‘須菩提!莫作是念!’你心里千萬不可動這個念呀!說‘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什么叫你不要動這個念頭呢?‘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發(fā)菩提心是很難發(fā)的,發(fā)了菩提心,又不能走偏一邊。怎樣偏呢?偏到‘空’的那一邊去了。這句經(jīng)文的意思就是說,要是你有這個念頭,這么想:‘如來不以具足諸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你要是以這樣的念頭來發(fā)菩提心,你將會落入‘諸法斷滅’之‘見’,走到偏‘空’的那一邊去了。外道的邪見,一共有六十二見,有二個根本的大邪見,一個是‘常見’,另一個是‘斷見’。‘常見’者認(rèn)為一切都是,永遠(yuǎn)不變;‘斷見’者認(rèn)為什么都沒有,連因果他也不信,叫‘斷滅’之‘見’。有一種人,他認(rèn)為人死了,下一輩子還是投胎做人,永遠(yuǎn)永遠(yuǎn)都是做人,這叫做‘常見’。還有一種人,他認(rèn)為人死了,什么都沒有了,這叫做‘斷見’。由這二種根本邪見,才生出六十二種邪見,根本上還是不離開一個‘常見’,一個‘斷見’。金剛經(jīng)這個地方叫你不要著相,就是要你斷這個‘常見’。但是你把‘常見’斷了,不要又生起‘斷見’,認(rèn)為‘如來不以具足諸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你如果這樣說,那成佛的因地就不必去修了;這樣子你又落到‘斷滅’之‘見’上了,你害了自己,也害了眾生。‘莫作是念!’——如來又說了這么一句,這句是很重要的,經(jīng)文上重說了二遍,‘莫作是念’。提醒你,叫你不要起這個‘斷滅’之‘見’。‘何以故?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說斷滅相。’發(fā)了無上菩提心的人,要修行菩薩道,不應(yīng)該在佛法上生起‘斷滅’之‘見’。你說‘一切皆空’,就會偏到‘空’的那一邊,因為你把‘妙有’落掉了,你沒有把‘妙有’提出來。你一偏‘空’了,就會落入‘諸法斷滅’之‘見’,這樣的落入了‘豁達(dá)空’,就會認(rèn)為因緣生法,當(dāng)體即空,那有一法可得,還修個什么呢!但是你忘記,你現(xiàn)在只是一個凡夫而已,你只是在高談空論而已,事實上你的‘我執(zhí)’還未空,‘法執(zhí)’還未空,你現(xiàn)在只是知道理論而已。你若是落入‘惡取空’,你就‘撥無因果’,成‘斷滅見’,這樣的‘斷滅見’,不但害了你自己,你也瞎了眾生的慧眼,害了眾生。釋迦如來,說三藏十二部經(jīng),分兩大門,一是‘空門’,一是‘有門’。在‘有門’中,你無論學(xué)多學(xué)少,都會有個利益。但是這個‘空門’,你學(xué)得不好,學(xué)偏了,反過來就成罪過。所以古來大德常說:‘寧教執(zhí)有如須爾,不教著空如芥子。’你執(zhí)著有個‘我’,要來行善法,只是不能遠(yuǎn)離‘我等四相’而修行無漏善法而已,雖執(zhí)著得很厲害,像須彌山一樣的堅固,他只是不能了生死,成佛道,不能成為‘無漏’之‘因’而已,但是他決定能保持人天的福報,這叫作‘寧教執(zhí)有如須彌山’,下一句是‘不教執(zhí)空如芥子許。’你執(zhí)著‘空見’像芥子那么小的一點點,這可不得了,你著‘空見’,說‘諸法斷滅’之論,說不要發(fā)心了,不要修行了,說‘一切皆空’嘛!但是你忘了,你還是個大凡夫。∵沒有了生死,成佛道;因果報應(yīng)是絲毫不爽的,你不依佛法去發(fā)心修行,你卻依著你的凡夫法,去造生死輪回的業(yè),你口但說‘空’行在‘有’中,你如果造惡業(yè)照樣還是會墮落到三惡道,你再把這個邪見,又講給眾生聽,眾生都跟你走,走到三惡道去,這不是害了自己,也害了眾生嗎?所以說,修行佛道的人,決不可起‘斷滅見’的。這科‘決定降心離相’,講到這里,第二十七分講完。二十八分起就講‘住心無住’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