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論注講解 第十一集

  第十一集

  原文

  眾生體者

  此分中有二重:一者觀佛,二者觀菩薩。

  觀佛者

  

  此“觀”義已彰前偈。

  

  

  若欲觀座,當(dāng)依《觀無量壽經(jīng)》。

  

  若欲觀佛身,當(dāng)依《觀無量壽經(jīng)》。

  

  

  慈法法師講解

  《往生論注》的學(xué)習(xí)我們今天繼續(xù)進行。

  天親菩薩

  《往生論注》的作者,我們今天給他作一個提示!锻摗,我們都知道天親菩薩,天親菩薩在佛滅度九百年,也就是正法的后五百歲中,有婆藪槃頭三兄弟出世,師子覺可能是最小的一個,去世得比較早。歷史上記載,就有無著菩薩與世親菩薩,統(tǒng)稱天親,也就是婆藪槃頭,婆藪槃頭是他們的姓,一般我們?yōu)榱藚^(qū)分方便,稱為世親、無著。

  我們現(xiàn)在學(xué)的《無量壽經(jīng)優(yōu)婆提舍愿生偈》,是婆藪槃頭菩薩,也就是世親菩薩依止《無量壽經(jīng)》,宗《無量壽經(jīng)》的義撰寫出來的一個著作,以使后世有情于凈土一法,有修持實踐的方便。那么“優(yōu)婆提舍”就是所謂對法直接的論述,令有情有所法的擇取,象五門修法就是天親菩薩直接對凈土法門的修持的一個次第的描述。我們在《無量壽經(jīng)》、《觀無量壽經(jīng)》乃至《阿彌陀經(jīng)》中,要是直接地來接觸這個經(jīng)典,是很難直接地、清晰地、條理地實踐這個法則,可能會取某一部分。

  天親菩薩依止《無量壽經(jīng)》設(shè)立五門修法。在大乘教言中,五種次第的修法都是有的,象資糧、加行、見道、修證,乃至息用功德,一般的通用法則都是這樣的漸次。那么天親菩薩在《往生論》中以這個出功德、入功德,前四門入功德以完成自利善巧修持,設(shè)立前四門——禮拜、贊嘆、作愿、觀察,后一門回向門,以出功德利益有情,修持大悲心,不舍離一切苦惱眾生為增上修持,那么往返二相的這種往生設(shè)置,是天親菩薩在《往生論》里特定的一個修行機制。使后世有情于行凈土一法則一目了然,修持方便,若自利,若利他。有這種修行方便能使此法清凈廣博地、條理地傳播在世間。

  在他的論注中,對天親菩薩不時為贊嘆。因為現(xiàn)在我們中國凈土法門所宗的傳承教言是依止天親菩薩的《往生論》。我們通常稱為《三經(jīng)一論》或者《五經(jīng)一論》!段褰(jīng)一論》是后世說,從明清以來漸漸地積累出來的這種說法,在這之前大家一般都講《凈土三經(jīng)一論》是這個法門的一個依止機制,也就是它的源頭。

  天親菩薩在他最初的出家過程中,學(xué)的是一切有部,小乘部派中出家,根慧聰利,辯思甚為善巧,文字通達,住禪定功夫甚深,有甚深的禪定功夫,離欲無礙,少欲,習(xí)氣薄少,他對聲聞乘教言尤為具足,象他的《俱舍論》我們世間都有所傳誦。那么無著菩薩對他,因為他是兄弟之間嘛,對他這個喜于這種聲聞乘教言的通達是很關(guān)心的。那么他,在他的言說中認為,世親菩薩最早認為大乘非佛說,這是很頑固的一個知見。那么現(xiàn)在就在這種大乘非佛說的傳播中還是很廣的。

  那我們怎么來了解佛法究竟的這個傳世的機制呢?這需要真正對佛法有個次第、完整的了解。天親菩薩自從對世尊的大乘教言有這種誤解也好,什么也好,無著菩薩極為痛心這個地方,他就考慮了一個方法,說:“哎呀!我有病,你來看看我吧。”就這么個機制。世親菩薩畢竟有親情所在,聽了他尊重的師長,或者說兄長……因為當(dāng)時無著菩薩在大乘教言的傳播中是名聞十方的,因為無著菩薩就在我們背后的這么有一個山,有一個華嚴洞,在那個地方閉關(guān)了二十三年,親見彌勒。他最初也習(xí)的聲聞禪定,雖然有出有入,出入善巧,得于這種禪定善巧,不能見彌勒。后來修持慈悲心,就得見彌勒,經(jīng)常去彌勒座下,聽聞《瑜伽師地論》。他這個影響是很大的。那么,天親菩薩必然是有所聞的。當(dāng)時一聽他有病,還是要去看的,日夜兼程。因為他不在一個國土,當(dāng)時印度,五印度是很大的一個版圖。他就日夜兼程,看到無著菩薩精神很好,在講堂上正為大眾說法。他說這個是怎么回事呢?無著菩薩說:那你就坐下來聽一聽吧。這是他的一個記載。那么天親菩薩就聽無著講解《瑜伽師地論》。

  《瑜伽師地論》,我們現(xiàn)在這里面的有些法師居士們也可能看過。《瑜伽師地論》是在我們漢傳佛教比較尊重的一個論著。也就是彌勒,這圣彌勒傳這一支唯識宗最主要的一個著作,十分重要的一個著作。世親在聽的過程中真正地了解了大乘的教言,對大乘教言就做這種認許,就懺悔。他說:那我這算是謗佛了,太固執(zhí),謗佛,不行就把舌頭割掉,懺悔這個罪吧。因為過去的菩薩圣者,他們對于因果的認識,或者對法的抉擇是很清晰的。無著菩薩十分有善巧,無著菩薩說:“這個不需要吧,這樣子,你就用你謗法的舌頭來贊嘆大乘就好,你把它割掉就一無是處了,你用誹謗大乘的舌頭來贊嘆、來懺悔,那么正是廣傳于圣教,令這個機制得以健康傳播的一個好因緣嘛,這樣不是很好的一個懺悔的方法嗎!弊源艘院,世親菩薩廣著大乘教言。現(xiàn)在在我們中國,就象《法華經(jīng)》、《唯識論》、《十地經(jīng)》、《金剛經(jīng)》,他著了很多很多的著,稱為 “千部論主”,后五百部論中皆依大乘,尊崇大乘。所以他的事跡是廣傳于世間的。

  象我們看到這《無量壽經(jīng)優(yōu)婆提舍愿生偈》的偈文與長行,是他晚年的一個著作,很純熟很純熟,文字簡練,不可增減,所以稱為“優(yōu)婆提舍”,不可增減故。你若是有增減的能力,你感覺到你要增減它,會使它整個的全體得到破壞。就象我們說“如鼎三足,缺一不可”,你一缺,它就會廢掉,你要添也感覺到畫蛇添足。所以這文字十分純熟,對法義十分透徹。

  現(xiàn)在我們?yōu)槭裁茨軐W(xué)到這個文字呢?一個是大家的福德因緣,再一個就是學(xué)習(xí)凈土必須要學(xué)這一個論。那我們現(xiàn)在學(xué)這個論注是曇鸞法師所注。一直要想介紹介紹曇鸞法師,一直沒有因緣,今天干脆就提示提示。天親菩薩已作過提示。 曇鸞法師

  曇鸞法師是在魏孝景帝時期出世的一個人,一個法師。他最早是講經(jīng)法師,善于談?wù)?善于講習(xí)。在我們中國最早的這些法師,象道安法師、佛圖澄這一支,包括山東朗公大師、曇鸞法師,象遠公大師是道安法師的弟子,曇鸞法師他們基本上都是同一時代的人,相去不遠,各居南北,所宣化有異。但歷史上,不斷地傳播,就有好事者多有增減,歷史之增減,我們說歷史的保留是跟文字傳承、傳播有關(guān)系的。

  當(dāng)時梁武帝稱他為“肉身菩薩”,魏孝帝稱他為“神鸞”法師,“神鸞”。他具靈異,很多感通之事,天生的靈感,有很多不假修持而得自在的力量。他這一生對儒、道、釋是一個通融的大師。他對儒家,我們本土的儒、道二法是很精通、很精通的,尤其是通達于醫(yī)術(shù)、長壽術(shù)。后來為什么受阻呢?到宋朝,宋朝人為了在佛法中搞一個肅反運動,“純之又純”,要來純正佛法,通達釋儒之人他就排除在外了。實際在我們中國,就是這些大善知識,通于儒、釋,通于儒道,那再來接觸佛教的這些大善知識,能使佛教真正地扎下根來,在我們中土,使它真正地扎下根來,使我們真正地能系統(tǒng)地了解、實踐佛教的教言。

  我們都知道,釋迦佛在印度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漸次傳播到我們中國有兩千來歲,兩千來年。那么在這個傳播過程中,沒有這些善知識的消化、融通的力量,我們是很難直接地把佛教的思想機制接受過來的。所以后面人對于曇鸞法師的誤解,多有后人為此而鳴不平的因緣。

  他是一位真正實踐凈土法門的一個開立者。他與遠公大師是同一時代的人。我們都知道遠公大師習(xí)法于道安法師,道安法師是佛圖澄這支,過去稱道安法師是中國第一法師,所謂第一法師就是中國人能稱得上法師的第一位。道安法師在西安有一個寺,現(xiàn)在稱為道安寺,他在那個地方取滅的,有道安法師的塔。道安法師這一生就是說他有很多暗合道妙的東西,象我們這個出家人的姓“釋”這一個問題是他解決的。以前都是張和尚、李和尚,張道士、李道士、陳道士、趙道士,就是這樣叫的。道安法師就否定了這種雜亂的緣起,來統(tǒng)一僧人的依止,說出家者應(yīng)以釋迦為姓,所以一般出家人就稱為釋什么釋什么。這后面有經(jīng)有論來證實這個機制。

  曇鸞法師為什么……一提到遠公大師我們就比較熟悉了,曇鸞法師很少人熟悉他。

  曇鸞法師他接受的教言是從菩提流支這個因緣上來的。菩提流支三藏到中國譯了大量的經(jīng)典。那么他去請教他,因為曇鸞法師他在講經(jīng)的過程中,他覺得《大集經(jīng)》的文字翻譯多有不平白之處,他就把他譯成平白的語言。在譯著的過程中他就得病了——風(fēng)疾,就是四大中的風(fēng),風(fēng)不調(diào)了。就去求這個,他說我想要求長壽,我能活一千歲,我再來講經(jīng)注經(jīng)就好啊;我要是活個幾十歲就死掉了,來不及啊,這么多經(jīng)典。他就求長壽,所謂的仙經(jīng)、仙方。后來遇到菩提流支。他這個仙經(jīng)是得到了,陶弘景去求的仙經(jīng)。然后他準備去修持這個,遇到菩提流支。因為菩提流支在洛陽譯經(jīng)。

  以前洛陽是我們中國譯經(jīng)最大的譯經(jīng)場,過去譯經(jīng)都是三千學(xué)士、五百學(xué)士。就這樣最少這么多人來譯經(jīng)。不象我們現(xiàn)代人這么不謹慎。象我們現(xiàn)在讀到很多經(jīng)典論著都是有大量善知識的心血,取來之后,把這個梵本譯成我們的秦語或者漢文,譯過來是經(jīng)過大量的時間、潤筆,十分貼切地把梵語的內(nèi)容翻譯過來。過去的譯經(jīng)場都是很大的。

  菩提流支在沒有譯經(jīng)的過程中,他們在一起談?wù)撨@個。曇鸞法師就問佛法中有沒有長壽的方法?佛法中空性之理這么多,有沒有使人生命得以長壽的教法呢?菩提留支就對他有喝:你怎么這樣認為呢?佛法正是這個長壽之法,能令眾生壽命無斷,就是無量,無以言說之量。

  曇鸞法師就把仙經(jīng)焚燒掉了,一心致力于凈土。他每日是六時修法的。我們要是以后學(xué)習(xí),可以學(xué)習(xí)學(xué)習(xí)曇鸞法師的阿彌陀佛禮贊。現(xiàn)在象我們看到善導(dǎo)大師的禮贊文,很多都是來自于《贊阿彌陀佛偈》,就是曇鸞法師撰的偈,甚至說現(xiàn)在很多凈土懺文都是來自于曇鸞法師。曇鸞法師的文字十分地中肯精練。但我們現(xiàn)在人看到的生字又特別地多,比較陌生的字又特別地多,很難去直接讀,要大量地查字典。

  因為曇鸞法師他有驚人的福德力與記憶力,善根十分地——就是說在儒道二家里十分地純熟了。所以一接觸到佛教,他就能深入地去實踐,他不是一個言說者。你看我們現(xiàn)在,象我這樣的學(xué)習(xí)凈土的人,我自認為只是表皮地作些言說罷了,實在是沒有真正的去深入地實踐。因為凈土一門的廣大與真實,是十方諸佛所贊嘆和守護的,因為佛佛相念之法是直接了達之法。

  曇鸞法師因為善根極為的醇厚故、純熟故,所以一遇到《觀無量壽經(jīng)》、《無量壽經(jīng)》的文字以后,他就直接去實踐了,以五念門的修法直接去實踐,他沒有言說了,就摒棄了講習(xí),不再去作法宴了,直接就深入實踐阿彌陀佛的教言,一心致力于凈土的修持。所以當(dāng)時成為深受北方這一帶念佛人、學(xué)佛人的敬愛尊重,名聲廣播。后面象道綽禪師、善導(dǎo)大師都延續(xù)的是他的教言。在凈土法門中,教言成熟機制的集體,就是說他的完整的機制成熟是善導(dǎo)大師,善導(dǎo)大師所尊所遵從的根本教言機制是來自于曇鸞法師,雖然是道綽傳達給他的,但是決定沒有離開曇鸞思想。

  這是一個特別重要的一環(huán),我們要離開這一環(huán)就會對凈土沒有一個整個機制的認識。現(xiàn)在人談凈土,基本上是根據(jù)自己的推測想象的,或者說從后人的機制上延續(xù)出來的一種法則,要知追根求源十分重要。

  那么到最后,象現(xiàn)在的玄中寺,在山西交城這個玄中寺,是后來曇鸞法師所居住的地方,象道綽禪師最后也住在這個地方,善導(dǎo)大師去參過學(xué)的。那么曇鸞法師取滅的方式爭論是很大的,就是說他影響是很大的。年齡是有說法,有的說是67歲,有的說是80歲,各有說法。

  因為這個歷史年代的變遷、戰(zhàn)火,由于我們中國的戰(zhàn)亂把我們中國基本的文獻毀滅了很多很多。象現(xiàn)在我們看到大量的經(jīng)、論、注,基本上是來自于日本、南韓返回來的,許許多多都是這樣子的。他們保持得特別好,因為他們?nèi)』貋硪院?他們特別珍貴地把它翻譯,或者說不翻譯,把漢文這種機制保存下來的。往往在我們中國戰(zhàn)亂頻繁,很多大量寶貴的經(jīng)典,我們西天東土歷代祖師的著作,就被燒掉了,或者被毀掉了,遺失了。

  這個上面記載有兩種說法:一個說是魏孝景帝興和四年(編注:542年)曇鸞法師取滅,一個說法是北齊天寶五年(編注:554年),那么這相去就十二年,就有一定的說法的差異。就象我們現(xiàn)在說,我們運用佛歷二千五百多年、三千多年,這兩種說法,實際歷史的記載方式是有一定的差異的,這應(yīng)該允許吧。 曇鸞法師的這個思想,在凈土法門的三種說中,又稱為一種所謂的易行道的提倡者。

  曇鸞法師的思想最突出的表現(xiàn),他把凈土法門揀擇成、判定為簡單易行的易行法,說凈土者易行。他是這么概括的——“佛法有兩種道:圣道與凈土道;有二種法則:一個是易行法則,一個是難行法則”。

  他為什么要作這樣的評判呢?他為了標(biāo)立凈土一法的綱宗,就是凈土一法怎么區(qū)別于其他法門呢?他并不是說,哦,我把它都混淆到一起才好,不是的,這不是佛法了,這是雜貨鋪子了。那么,要是能把它區(qū)別得清晰,讓后人能善于取用,這是一個法門標(biāo)立的最重要的一環(huán)了。每個法門要沒有自己的機制,那就容易混淆了。所以他在這之中作了這兩種判,一個是二道說、二力說。二道就是難行道,就是說的圣道;易行道就是凈土一道,是易行道。

  凈土這一教言,不假斷見思惑,不假凡圣,就是平等回施的一個法則。那么難行呢?斷見思二惑,證于圣道,而成就菩提,出離生死。這個我們比較容易看得到這個機制,你一對比,就容易感覺到這個判法比較省力了。他比較注重于所謂的“依佛愿力猶如乘船”,這省力。

  象我們古來以久的修法中,大部分比較提倡自力的修持。這自力修持,佛陀在世之時,因為有世尊住世,以善根令眾生善根純熟,極容易在圣果的正知見上容易成就,圣果容易成就。佛取滅以后,有五種蔽障,會帶來趣圣道門的障礙。

  凈土法門易行道,就是乘佛的誓愿力,反而比較易行。佛力住持故,能令人得到這種不退轉(zhuǎn)的法則的安住。他是把這兩個方法作一個判。因為曇鸞法師這個教言是在凈土與圣道這個判別中十分清晰,所以當(dāng)時傳播是十分廣泛的。

  為什么遠公大師的教言,在我們中國凈土中大家把他判成初祖呢?他是立一百二十三人在廬山東林寺結(jié)于蓮社,這個是結(jié)社之說。他表達的,形象表達得特別地清晰,他沒有言說的表達,而是形象表達。有出家在家,稱為這個黑白二道,當(dāng)時那個稱法,不象我們現(xiàn)在說法,有在家人有出家人,都是當(dāng)時善根純熟者,聚集一起,來結(jié)社發(fā)愿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因為在遠公大師之前,大家向往的是彌勒凈土,很少人涉足阿彌陀佛清凈極樂,即極樂世界彌陀凈土。這是一個歷史背景帶來的后效應(yīng)。這個是一個特定的說法。所以我們現(xiàn)在一般以遠公大師為凈土法門的初祖。

  要是按教義機制來說,曇鸞法師反而是這個思想機制的奠定者,就是說我們中國凈土思想基礎(chǔ)的奠定者。遠公大師他是修法這種團體性的標(biāo)立事件的法幢,從修持、標(biāo)立這個跡象上來說,令世人得見得知,他的影響大。影響什么呢?因為當(dāng)時一百二十三人皆是賢善者,就是善根成熟的比較有名的人士,不管在家出家的。他的影響跟曇鸞法師這種影響,一個是理論基礎(chǔ),一個是形體的、形象上的、外圍的表達上的這種做法。理論的傳播就比較慢一些,那么遠公大師在廬山東林寺結(jié)社的就影響一時,很風(fēng)行,在南方很風(fēng)行。所以南北二方,一個是以團體性表達了愿生極樂世界的愿望,影響很大,遠公大師;曇鸞法師在北方以這個標(biāo)立凈土教言機制的成熟,在北方也是廣泛傳播,影響很大。這個當(dāng)時是并存的。

  但后人為什么沒有把曇鸞法師給設(shè)置到凈土法門的祖師中呢?這后面的爭論是太大了,可以這么說吧,十三祖標(biāo)立之后,爭論太大了,一直很多人是憤憤不平的。這個不平,一般沒有深入凈土一法的教言機制,整個歷史背景、修行背景沒有真正深入的人,是很難涉足的,比較難涉足的,可能是也不太關(guān)心這個。但要真正地涉足到一個法門的大的干系,你自己的法身慧命一個主體的時候,他不得不重視這個事情,就是這個凈土法門的教言的機制的來源。很少人,飲水他可以飲,但是從哪兒來他不在乎,那你怎么把這個水源傳達給別人呢?現(xiàn)在所以說我們學(xué)習(xí)佛法,得到佛法機制利益的人很少。為什么呢?他不是愛法,感恩戴德的心沒有,我解我的渴就行了,一時解決我一點兒問題就行了,這樣就不太關(guān)心這個事情。那我還是呼吁大家真正作為學(xué)習(xí)凈土法門的一個實踐者,真正作為這個實踐者。想在這個法門真正得到利益,還是需要了解這個事情。你說我只管修法,我不管這些事情,那你就是,那你……談?wù)摰竭@個事情我們必須要作一個提示吧。

  因為在歷史上,沒有曇鸞,可以說凈土法門這個弘揚是沒有基礎(chǔ)的。也可以有人的基礎(chǔ),象遠公大師可以作為一個人、人的團體的祖師標(biāo)志,但他沒有理論,就是說他沒有凈土的機制的理論,我們可以看一看他的基礎(chǔ)理論他是沒有的,就是說他的修持的這種一百二十三人得以往生的機制是很好的,就是沒有理論基礎(chǔ)。所以近代的人對于凈土法門的評價,說要是沒有曇鸞法師凈土立教的理論基礎(chǔ),后人也很難信凈土,凈土也很難真正地、條理地建立在這個世間。

  我們慢慢地,隨著深入地實踐,就會了解到凈土法門的理論的機制。當(dāng)然曇鸞法師對于整個凈土法門的傳播,在中國乃至在國際上的影響是很大的。遠公大師他開創(chuàng)了一個往生阿彌陀佛凈土的團體機制,所以影響也是很大的。所以我們一般尊崇遠公大師為初祖。曇鸞法師他在理論上建立了這個基礎(chǔ)。后人呢,象蕅益師稱他為“肉身菩薩”、“神鸞”什么的,向他所在之處禮敬,這些帝王啊,都是十分尊崇他的道德與理論的建立。他十分清晰地把凈土法門跟其他法門剝離開來。象后面的善導(dǎo)大師所判立的凈土教言,就是《觀經(jīng)四貼疏》作為抉擇,楷定古今凈土教言這個機制就是全部來源于曇鸞法師的思想機制。曇鸞法師的思想機制來自于龍樹、天親菩薩的這個凈土易行之法的說法,或者說五念門修法的機制,他的來源是十分清晰的。

  至于說宋朝人把凈土的祖師的機制的建立,我想我們現(xiàn)在的機制是宋朝人在撰述、在立傳的時候,把祖師一代一代地排布下來,他把曇鸞法師就給泯滅了,這里面有自己的情計與愿望的問題了。那么后人基本上就順著這個因緣建立起來。但一研究歷史就感到對他十分不公。我們?nèi)舨谎芯繗v史,不研究凈土法門,傳播的歷史乃至法門的宗脈的機制,我們還是不太在意這個。

  曇鸞法師在我們中國歷史上對凈土法門的貢獻可以說在理論上他是第一人,決定可以這樣說。在我們中國凈土的理論的機制上決定是第一人,完全可以這樣說。那我們慢慢地實踐,慢慢地來了解這個機制,我想這東西慢慢地會有一個公正地言說。

  因為隨著實踐,你不得不依止曇鸞法師的教言機制,你不依止你深入不下去。進入某一個狀態(tài),好比說,我們純粹還把凈土法門的修持當(dāng)作一種功夫,當(dāng)作一種斷見思惑的功夫來修持,行不行呢?你完全是可以,但是你在這個時代,這五種障你要避不開,你實踐是很難真正地通過這種方法,來自主地得到所謂的斷見思惑的善巧。那么假如依著佛陀的愿力,進趣凈土的安住,很容易從心智上脫離我知我見,很容易地在我們無始以來的業(yè)力蔽障中迅速走出,就是乘佛愿力,任運往生,無疑無慮。這個是十分明快的教言,是凈土法門特制的設(shè)定。

  這個設(shè)定,我們昨天舉的例子一樣,有人可能是徒步、騎自行車,有人可能坐火車、汽車,有人真是可以坐飛機,那當(dāng)然說有通力了就更簡單了,要有如意通就不需要這個,飛機也不需要了,動個念就可以了。

  這種修法的機、效果的差別,我們不能模糊它,不能混淆它。一旦混淆,就會造成一種極大的機制傷害,就是把這個法門有效的這一方面的東西給蒙蔽住了,有效益的這一面機制給蒙蔽住了。所謂有效的機制,什么叫有效的機制呢?就是這個法門特定的作用給蒙蔽住了。

  那象其他法門的修持是一樣的,大家都那么樣地修,把凈土法門也是說比功夫,比腿子,比嘴巴,比一天念多少東西,這樣行不行呢?這也不失為一種修行方法,但這不能代表凈土,它代表不了凈土,它只是凈土的一種修行方法罷了,但它不是主體的修持。

  現(xiàn)在基本上隨著時代的傳播,把凈土法門走到一個十分狹隘的臨終果報上去了,而不是說現(xiàn)世的利益,了義教的教言沒有在這個法門上表現(xiàn)出來。所以立凈土法門的理的最主要的依止性的教言沒有了。所以后人稱圓頓之圓頓,了義之了義,徑中之徑之徑啊,把它稱到極處了,但是你看所有修法以及哪個依止?可憐又可憐了,只能說死以后再說吧,就是這樣一個法則了。給現(xiàn)世修行凈土、實踐認識凈土的人帶來極大的故障、心理故障。

  現(xiàn)在很多人一提到往生,還直接把它跟死亡劃等號了,沒有其它的概念,一說往生就劃等號,這把佛法搞得十分地讓人感覺到陌生,就是死亡之教。只要提到往生,就給它劃等號。象我們讀這個文字,自始至終沒有“死亡”二字,我們說到現(xiàn)在,這上面沒有見到死以后怎么樣,活又怎么樣,沒有這樣的文字。但現(xiàn)在大量社會上實踐佛法的、實踐凈土法門的人,基本上就是等死,準備死,準備死那一念,基本上都這樣修行。把凈土法門直接蒙蔽在死亡的影子下面。使大量有機會遇到凈土法門的人不敢深入實踐,或者誤解于凈土教言,這是走到了一個死胡同里了。

  所以希望我們追根求源,回到它的根源上來。我們就能了解這個法門是究竟怎么建立的,就會了解這個機制,不了解這個機制實在是可惜。大概地給大家作這么一個提示。

  我們有時間,現(xiàn)在文字量比較大,我們有時間可以對天親、曇鸞、道綽這些凈土法門祖師,慢慢作一個介紹。還是應(yīng)該介紹一下,不能讓他埋到海底去,還是讓他浮出水面,讓他利益世間吧。對曇鸞法師作這么一個簡單的提示,用了近一個小時的時間。為什么要提示他呢?我感覺到大家對他不太熟悉,可能學(xué)習(xí)他的文字的感知性就比較少一些。

  不是一再要提倡《往生論注》、《往生論》,不是的。要是離開這個,我不知道怎么來下手修行凈土。因為我遇到,在這十年、十二三年間,我遇到修行凈土的人,說句實話,知道凈土五門修法的人都很少,更不要說去實踐了。就是知道凈土五門修法的人,就是凈土行人很少,更不要說去實踐五門修法。就是知道的人都很少,經(jīng)常交流,實踐的那就是少之又少。知道的還是有一部分人,但是實踐者那就少之又少。所以不得已,大家提出來這個學(xué)習(xí),我們就給大家作一個提示。

  希望大家在這個凈土法門的機制上去尋根,找到它的源頭,你就比較好修持了,你比較清晰地了解這個法則的來源機制,不是說靠想象去學(xué)習(xí)凈土法門。我們想象的凈土法門,就是說我們自己設(shè)立的法門了,那就不能說傳承之力,你帶不來傳承之力的效果。那么歷代祖師的傳播的實質(zhì)的精髓的教言,能給你帶來真實徹底清凈的利益的這個方便你得不到。

  我們末世人學(xué)佛有一個比較痛苦的地方,就是什么呢?拿自己的想法去推導(dǎo)一個方法,拿自己的想法去設(shè)計一個方法;而不是接受一個傳承,去實踐一個傳承;接受一個方法,實踐一個方法;是拿自己的想象,設(shè)定一個方法。所以說呢,就在自己的妄想中,去延續(xù)妄想,不過是改換了一個名詞;在自己的業(yè)力中,延續(xù)自己的業(yè)力,不過是帶上了一個凈土,帶上了一個佛法。根本的知見沒有改變。何以故呢?不是傳承而來,不是受教而來,還是在自己的思想意識中發(fā)揮認許的東西,而不是說接受一個洗禮,接受一個機制,所以沒有接受灌頂?shù)臋C制、傳法的機制、教言的機制,還是靠自己的妄想與業(yè)力在延續(xù)自己的業(yè)力,不過是掛個包裝,掛個名字罷了。這是十分痛心的事情,十分可惜、十分可惜的一個大事情。

  很多人學(xué)了幾十年,就是學(xué)一個包裝,就是外面包裝的是佛法,里面全部是自己的業(yè)力與妄想,沒有任何新東西。這是十分可憐、十分可憐的,也十分痛心,十分讓人痛心的一個(現(xiàn)象)。就是說,他沒有學(xué)到佛法,把佛法作為一個外包裝,張嘴說的都是佛法,跟別人交流也是佛法,表現(xiàn)的是佛法,心靈深處全部是自己的業(yè)力,全部是自己的知見,所以苦不堪言,不能相應(yīng)故,不能協(xié)調(diào)故,不能使自己生命的機制真正轉(zhuǎn)化故。這是需要每一個善知識深思熟慮,對自己決定要負責(zé)任的大問題。

  

  此“觀”義已彰前偈。

  

  

  若欲觀座,當(dāng)依《觀無量壽經(jīng)》。

  

  若欲觀佛身,當(dāng)依《觀無量壽經(jīng)》。

  

  

  凡夫眾生,身口意三業(yè)以造罪,輪轉(zhuǎn)三界,無有窮已。是故諸佛菩薩,莊嚴身口意三業(yè),用治眾生虛誑三業(yè)也。云何用治?

  眾生以身見故,受三途身、卑賤身、丑陋身、八難身、流轉(zhuǎn)身。如是等眾生,見阿彌陀如來相好光明身者,如上種種身業(yè)系縛,皆得解脫。入如來家,畢竟得平等身業(yè)。

  眾生以憍慢故,誹謗正法,毀訾賢圣,捐庳尊長。如是人應(yīng)受拔舌苦、喑啞苦、言教不行苦、無名聞苦。如是等種種諸苦眾生,聞阿彌陀如來至德名號,說法音聲,如上種種口業(yè)系縛,皆得解脫。入如來家,畢竟得平等口業(yè)。

  眾生以邪見故,心生分別。若有若無,若非若是,若好若丑,若善若惡,若彼若此,有如是等種種分別。以分別故,長淪三有,受種種分別苦、取舍苦。長寢大夜,無有出期。是眾生若遇阿彌陀如來平等光照,若聞阿彌陀如來平等意業(yè);是等眾生,如上種種意業(yè)系縛,皆得解脫。入如來家,畢竟得平等意業(yè)。

  問曰∶“心是覺知相,云何可得同地水火風(fēng),無分別耶?”答曰∶“心雖知相,入實相,則無知也。譬如蛇性雖曲,入竹筒則直。又如人身若鍼刺、若蜂螫,則有覺知;若石蛭噉,若甘刀割,則無覺知。如是等有知無知,在於因緣。若在因緣,則非知非無知也!

  問曰∶“心入實相,可令無知。云何得有一切種智耶?”

  答曰∶“心有知,則有所不知。圣心無知,故無所不知。無知而知,知即無知也。”

  問曰∶“既言無知故無所不知。若無所不知者,豈不是知種種法耶?既知種種之法,復(fù)云何言無所分別耶?”

  答曰∶“諸法種種相,皆如幻化。然幻化象馬,非無長頸鼻首足異。而智者觀之,豈言定有象馬分別之耶!”

  行,讀的可能稍微長一些。我們就把這個文字稍微提示一下。

  眾生體

  這段文字

  眾生體者

  它這個眾生體,不是以我們凡夫心智來說眾生體,就是佛與菩薩視為眾生體,就是情世間之說。它把二十九種莊嚴判別為情、器二世間。情、器世間中,菩薩、佛就是眾生。

  眾生體者,此分中有二重∶一者“觀佛”。二者“觀菩薩”。

  這個地方,眾生就是佛菩薩。因為二百一十億佛土,殊勝建立的阿彌陀佛凈土的機制,它的眾生對象就是佛菩薩。有的佛土,有的諸佛的功德是以眾生因緣而建立的這個法則,唯有凈土是以諸佛功德建立的法則,這是一個差別性的機制。雖為眾生,但它建立的機制是在諸佛國土的殊勝功德基礎(chǔ)上建立的機制,是回施給眾生。就是說,審觀二百一十億諸佛所有功德真實所在回施于法界眾生。

  那有的教言中,象釋迦文佛教言,象我們的本師釋迦佛教言,就是在濁土中來演幻著濁土對眾生的教言。就是在濁土中,你怎么來用機制來修、修證自己呢?好比說五戒十善、十戒、八戒、比丘戒菩薩戒、種種戒的修持,你在濁土怎么出離的?就是這么個機制。那么阿彌陀佛這個殊勝功德,它表現(xiàn)的什么呢?它把二百一十億個佛土的諸佛功德,它究竟表現(xiàn)在什么最善巧上呢?把這個善巧集中地表現(xiàn)出來,五劫思維觀察,把它提純到這六字洪名中。讓一切眾生聽聞?wù)J取,了解自性,與佛不二。所以聽聞解脫教言,甚為通達無礙,不可思議。它這個地方抉擇的方法不一樣。所以這個地方“眾生體有二重:一者觀佛,二者觀菩薩。

  觀佛

  觀佛者,云何觀佛莊嚴功德成就?觀佛莊嚴功德成就者,有八種相,應(yīng)知。

  八種相就是世尊八種自受用莊嚴。自受用莊嚴中,大功德回施眾生,令眾生得以運用,如實照見自我。所以諸佛功德如鏡啊,它并不是說單純?yōu)榱俗岳?沒有這種說。

  我們看看這八種功德成就:

  此觀義,已彰前偈。

  八種相

  何等八者?一者莊嚴座功德成就

  象我們現(xiàn)在這個座,我們能感知到這個座的差別。象大家給我設(shè)這個座子,是為了承受三寶的加持,諸佛如來清凈的功德的給予,大家設(shè)一個高座,是尊重法故,設(shè)這么個高座。有的居士坐在地下,有的坐在我們設(shè)置的常住功課的位置上。那么這個座子是有差別的,這個差別是因什么呢?因緣而生表達出來的。阿彌陀佛這個座子,亦復(fù)如是。

  一莊嚴座功德成就。二莊嚴身業(yè)功德成就。座功德要是沒有差別,它的緣起差別,是當(dāng)下的一個緣起差別罷了。座功德成就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緣起說。我們要是離開佛法的緣起說,我們不知道怎么來下手了解佛法。座功德就是一個緣起說。

  “二莊嚴身功德成就!

  那你有這個緣起了,這個身的標(biāo)相,身相的表達是什么呢?是這樣一個抉擇。

  “三者莊嚴口業(yè)功德成就!

  那有此身業(yè)標(biāo)相,那口業(yè)所表述的是什么呢?

  “四者莊嚴心業(yè)”。

  那身業(yè)、口業(yè)都有所表述,心志如何呢?這也是次第所表現(xiàn)。

  “五者莊嚴大眾功德成就”。

  那么這樣的身口意業(yè),這樣莊嚴的座具,后面的大眾是怎么來受益的?所面對的呢?

  “六者莊嚴上首功德”。

  在這大眾中,誰為首?誰為所表達的這種差異呢?由于佛法中差異是妙用處,非是苦處;在世間的差別是苦處;智者作用差別的是妙用處。我們善觀就對了。這個說的是上首功德成就。

  “七者莊嚴主功德成就”。

  有上首,有差別,何以為住持呢?

  “八者莊嚴不虛作住持功德成就”。

  那么阿彌陀佛這個住持,他的功德利益表達是什么個境象呢?住持功德成就。

  一、莊嚴座功德成就

  何者莊嚴座功德成就:偈言“無量大寶王,微妙凈華臺”故。

  這個地方作這個解,是依《往生論》天親菩薩這兩句偈子“無量大寶王,微妙凈華臺”。我們都知道阿彌陀佛所緣起的教言機制是與十方諸佛有異有同的:同者是眾生無邊誓愿度,就是四弘誓愿所宣化,這是決定同的,以普利十方,趣于無上道業(yè);異者是以二百一十億佛土作為參照,就是參照這二百一十億個佛在干什么?他們怎么度化眾生的?他們的善巧究竟是什么?所以縱覽二百一十億佛土,實際這二百一十億佛土是假設(shè)說,就是橫觀一切諸佛出世之正因。

  我們學(xué)佛的人不能用自己的知見去蒙蔽自身。你要知道為什么有這樣的差別呢?所以“無量大寶王,微妙凈華臺”。橫觀二百一十億諸佛國土的殊勝莊嚴,來揭示一個最極善巧的緣起,就是法座。所以無量大寶王以為座,這個座呢,大寶王的聚集就是橫觀一切諸佛所實施教化法則的善巧。

  阿彌陀佛的因地十分奇特。《無量壽經(jīng)》所說的因地是十分奇特。我們要讀讀《無量壽經(jīng)》,你就會感覺到它這個教言中的機制,就是阿彌陀佛名號功德,以名號,就是以音聲度眾生,以名號度眾生,或者以相好度眾生,它用出了一切諸佛度化眾生的最極善巧,就是最善巧的一面。最簡單的方法,來令眾生得以度脫,得以成就。

  “無量大寶王”,這個無量大寶王,就是諸佛功德所聚集,它的緣起是來自于十方諸佛,十方諸佛以純熟的教化功德、善巧,所以稱為無量大寶王。要沒有這個座功德,它的緣起在什么地方我們看不到。我們一般讀到經(jīng)典“從座而起”,“繞佛三匝,頂禮佛足”,這個就要走出自己的知見,走出自己的現(xiàn)量,走出自己的想法,走出你自己過去一切的身、口、意三業(yè),來禮敬諸佛,禮敬佛陀,接受新的教育,接受新的因緣,你才有真正一個佛法的機制啊。要不然你沒有機制,你就一定被你過去的身口意業(yè),充塞了你的生命,你是無以得以新生的,沒有新的因緣。所以這個無量大寶王,給我們一個新的因緣罷了,這個新的因緣是什么?值得我們尊重,值得我們愛樂,值得我們隨從它。何以故呢?觀二百一十億佛土,無量兆載永劫的修持,所證實的一個真實法則。

  好比說中國有一個新的城市,離香港很近的城市,叫什么?叫深圳。深圳十年就立起來了,他們說這個城市發(fā)展很快,我去了看一看,還真是,街道很寬啊,什么什么的。但有一點,它很快就有很多漏洞,是泡沫性的東西。那阿彌陀佛為了建設(shè)這個凈土世界,通過無量兆載永劫的修持建立這樣一個純正的、能令一切眾生無疑往生彼國,無虧無欠的,無疑往生彼國的這樣一個健康機制。因為什么呢?他觀了二百一十億個國土,怎么樣令眾生安心往生我這個國土呢?怎么樣令他們安心放心呢?不假思索地來到這個國土成佛呢?這就是阿彌陀佛二百一十億佛土的觀察機制、緣起。也是阿彌陀佛五劫思維的一個要點所在,干什么呢?欲令十方眾生,往生彼國,一生成佛。

  他這樣無量大寶王的座,就是緣起功德。要沒有這個座,他的自受用從何建立呢?就是因地之愿呢。

  “微妙凈華臺故”,就是可依可從,純凈真實,不可動搖。

  若欲觀座,當(dāng)依《觀無量壽經(jīng)》觀。

  那么它這個座,來依止《無量壽經(jīng)》。我們看過《無量壽經(jīng)》,有十三觀宗,定善,(編注:所謂定散二善,依觀經(jīng)疏,定善是前十三觀,散善是十四十五十六三觀。觀經(jīng)疏云,定善一門,韋提希致請。散善一門,是佛自說。從日觀以下,至第十三觀以來,名為定善。三福九品,名為散善。另:前十三觀,均須專觀往生,故判為定善。十四十五十六三觀,發(fā)三種心,修于三福,得九品生,故曰散善。)有十三觀,有華座觀,你可以去觀察觀察,華座觀。

  佛以四法度眾生,有妙相莊嚴度眾生。(編注:諸佛出世度眾生,有四種方法:一是以法度眾生,二是以光明身相度眾生,三是以神通力度眾生,四是以佛名號度眾生。)妙相莊嚴就包括華座之說,身相、華座,都是可以饒益有情的。這就是萬法唯心之依附了,也是個緣起。

  “無量大寶王,微妙凈華臺”。

  微妙凈華臺,能出生一切功德;無量大寶王是一切功德的聚集所在,一切眾生的功德寶藏,如來藏啊,在我們生命中,仗借阿彌陀佛清凈的緣起,你只要緣他這個緣,能滿足一切功德,如《無量壽經(jīng)》所說!稛o量壽經(jīng)》有這樣的文字的。法藏比丘觀二百一十億佛土殊勝莊嚴之后,他建立了四十八個大愿,以設(shè)立清凈國土。這時候,他去對世自在王世尊說:世尊啊,我已觀二百一十億佛土,殊勝莊嚴,妙德之相,建立自己清凈國土的誓愿已經(jīng)成立。世尊說:你快說快說,你說了之后,能滿足一切菩薩的究竟愿望。(這段)可以查原文的。我這個說法稍微有點差別,但跟原文出入不大。那緣此能令一切眾生得到成佛的滿足。(編注:《佛說無量壽經(jīng)》卷上曹魏康僧鎧譯原文中:時法藏比丘,攝取二百一十億諸佛妙土清凈之行。如是修已,詣彼佛所,稽首禮足,繞佛三匝,合掌而住。白佛言:世尊,我已攝取莊嚴佛土清凈之行。佛告比丘:汝今可說,宜知是時,發(fā)起悅可一切大眾。菩薩聞已,修行此法,緣致滿足無量大愿。)

  “無量大寶王,微妙凈華臺”。大寶王但知眾生法性抉擇,真實包含啊。那我們一切眾生與諸佛本具的功德是無二無別的。諸佛如來以修德徹底彰顯出來了,我們眾生以業(yè)流輪回徹底地埋沒起來了。埋沒不可毀壞,雖是埋沒,你毀壞不了它。埋沒在你執(zhí)著的當(dāng)下,你執(zhí)著撒手的當(dāng)下就表現(xiàn)出來這本質(zhì)的莊嚴,無二無別的。所以但放下妄想執(zhí)著,一切智、種子智、無師智自然現(xiàn)前,非假造作,能揭示出我們與如來、與阿彌陀佛無量大寶王同等法味的真實所在,關(guān)鍵是你撒手不撒手。所以,諸佛莊嚴,諸佛以修德所證,真實不虛,就是這個法性莊嚴。眾生以妄想執(zhí)著,執(zhí)著之時尚有蒙昧,你不執(zhí)著之時,蒙昧不可得呀。它不可毀壞的,這個法性要能毀壞,那佛不名為佛了,他證實這個東西也沒有意義了。

  所以,微妙凈華臺,能出生一切功德,緣之者必成無上菩提。那么這是他的莊嚴功德。

  二、莊嚴身業(yè)功德成就

  何者莊嚴身業(yè)功德成就?

  這是讓我們照自己的心與愿,一定不要外推。于一切法則中不要心外求,也不要心內(nèi)求。此本無造作,本無內(nèi)外,本無凈穢,本無來去,本無凡圣。凡圣在于眾生邊,來去在于眾生邊,內(nèi)外在于執(zhí)著邊。所以,我們一定要了了分明的能照見自心所抉擇的法則。

  何者莊嚴身業(yè)功德成就。偈言“相好光一尋,色像超群生”故。

  以前我特別好戲玩戲耍。我們這個地方,我給大家介紹個經(jīng)驗,不過你可不要亂傳播,亂傳播我感覺到會犯過失的。我們這個地方經(jīng)常下雨,有大霧。有大霧的時間,我給你說個方法,你一定要注意,可不能亂傳,亂傳的話,我成了妖怪了。有大霧的時間,這個我們不妨是個游戲,這是一個方法,但你一定不能胡說,這是個游戲。尤其是大霧的時間,就是在下午大霧的時間,天比較黑,你打出來燈,你站在燈下,你這個身相在霧中都會有光環(huán),丈六的光,這是決定的。除非你快死了,或者多病的人,那我不敢擔(dān)保。但我們一般都有這個光相。我做了很多次實驗。以前我不敢說的,我現(xiàn)在說是我們學(xué)佛的人要娛樂嘛,當(dāng)然這個地方?jīng)]有什么,可能是這個地方特定的一個氣候,你可以去做一做,沒有什么。

  那么你說這相好光一尋,光一尋,因為釋迦佛的身體是丈六,所以他的光,光相就是丈六。以前我做了一個丈六的壇城,用手把它涂出來一個壇城,就用手一點一點涂出來,涂出來以后可以設(shè)置,唯心所設(shè)嘛。后來就是在霧中一看,就能看到,自己的身光能看得到的,沒有什么。最主要要在霧中,這霧的密度很大,用燈光一打就能看得到。你可以做個游戲,但你可不要說你有身光一丈六,你可嚇人啦,你遭誹謗的時候我可不管啊!耙粚ぁ,兩臂伸開就是一尋,相好光一尋,剛才我們說的是娛樂的話。

  色像超群生,阿彌陀佛的一尋就是百億佛土啊,百億三千大千世界,他這個一尋可就大了,我們?nèi)纭队^經(jīng)》說。阿彌陀佛的圓光這一尋就是百億三千大千世界。我們大家要能照到這百億國土那就更好了。但我們生命機制中都是有光相的,沒有光相是很難生存的。這色身沒有光你是沒法生存的,我告訴你。這里面我不知道誰閉過黑關(guān)沒有,閉過黑關(guān)的人就知道,就在黑關(guān)里,你自身的光相還會出來的,沒有光相人是沒法生活的。

  “色像超群生故!卑浲臃鹕硐嗟那f嚴就是說他的修德所表達的自性本質(zhì)的光明,可以照耀無量無邊的世界,我們說百億大千世界,你想這干什么,你想象不到,對嗎?百億,一個大千世界是個什么樣的?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是個什么樣子?你可以類比去唄。多少個小千世界是一個中千世界,多少個中千世界是一個大千世界,多少個大千世界是三千大千世界,這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個佛土,百億個三千大千世界是有多大的?誰知道啊?你慢慢去衡量吧。

  阿彌陀佛的修德在《無量壽經(jīng)》是有記載的。有的佛是照七由旬,七尺,有的是照一由旬、二由旬、百千由旬,乃至一世界、二世界、百千世界。阿彌陀佛的身光照無量無邊的世界,是為光中之極尊。實際就是法性之光啊。以阿彌陀佛這身光的修德透達無礙,令一切眾生無疑接受。這無疑就是接受,接受就是無疑。你能不能接受?你不能接受,那你有疑唄;接受就會產(chǎn)生無疑之力,就是無疑、無障礙的力量;你不接受就會有疑慮。這不是個辯證法,就是唯心所現(xiàn)。

  法性之光,這個一由旬的光,相好光一尋,過去稱為八尺,兩個手展開稱為一尋。象我們過去學(xué)戒,大家在一尋之地不要胡坐,盡量要這樣坐,為什么呢?怕妨礙對方。尤其是別人禪坐的時間,修禪定的時間,不要在他一尋里去走動,去那個。上次某某到我房間里,就這樣,我還有一點功夫,沒功夫就嚇著了,一下就把你嚇著,就會打一個冷顫。以后,你所有的,你再一坐,有一點動靜就會害怕,這是決定不虛的。

  你彈一下指,有回應(yīng)就回應(yīng)了,沒有回應(yīng)是不允許的,更不能往一尋之地上去闖,那就會把人……有人會神經(jīng)掉的,會出問題的。輕叩輕彈指,提醒一下行了。過去有耳磬,輕輕地擊一下,擊兩下,有急事了,擊一下,擊二下,擊三下。不敢去那樣,要搞不好,好比說,他真正有其他事情去了,你這樣,他身體會空立,有的說,他身體有蔽障的,這身體就成了白癡了,很嚇人的。我不知道他們怎么,就是這個思想機制很嚇人的。他一受驚嚇,他身體就不會具足了,光相就不具足了,漫移在,業(yè)力、福德會漫移到其他地方。很多人打坐這個地方受到驚嚇以后,就會出現(xiàn)癡呆相、驚嚇相、瘋癲,都會有這樣的。

  所以我們以后靜坐什么,你一定要注意,好比說你靜坐之前,你盡量給別人交代,或者你盡量在特定情況下,不讓人去觸摸你,要不然你就很麻煩,現(xiàn)在我感覺,體會到人太……要人命啊,這真是要人命的,不在意的話。

  相好光一尋,一尋中,每個人的量基本上是這樣的,平常的量是這樣的。當(dāng)你禪定功夫特別深入的時候,那光相是各人的感知了。

  若欲觀佛身,當(dāng)依《觀無量壽經(jīng)》。

  阿彌陀佛相好光一尋,色像超群生,照百億佛土。那我們心智真正的光相是如何的?要是真正從阿彌陀佛平等回施,“我于無量劫,不為大施主,普濟諸貧苦,誓不成等覺!卑浲臃鸬脑噶褪前阉墓庀唷⒐Φ禄厥┙o每一個眾生,讓你來接受,消除你心中不平等的疑慮、不清凈的疑慮、業(yè)的疑慮,就是差別的疑慮,讓我們消除這種疑慮。那你說我用不上啊,用不上還是疑慮,你沒敢南無,南無的時候就是修證,就是順佛愿力,修證自己的現(xiàn)前的業(yè)的守護、知見的守護、感知的守護。有的人真能切入的,切入以后很方便的。

  三、莊嚴口業(yè)功德成就

  何者莊嚴口業(yè)功德成就?偈言“如來微妙聲,梵響聞十方”故。

  阿彌陀佛的教言,過去稱為梵音是為八不音——不男、不女、不雌、不雄、不高、不低、不大、不小。這八不聲音具足圓滿清凈真實,令眾生聽聞得以證悟,得以度脫。有些真言的持誦有相似處,有相似的八不梵音這種聲音的美妙,美妙的感知。有的特別好的音聲的人,過去世持誦、真言的持誦、經(jīng)典的讀誦、大量讀誦經(jīng)典的人,就有這種梵音之報。好比贊美,多贊美別人,隨喜贊嘆佛法僧三寶的功德,讀經(jīng)、持真言、念佛名號,都會有美妙的音聲。美妙的音聲能使眾生聞而證悟。象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的確是……

  我以前,他們在保安寺,三十五天,我就坐在那個地方,他們就一個一個走七天七天(般舟)的,我就坐那個地方,那個房間我沒有出,三十五天。我聽他們的聲音十分地感動,十分地感動,尤其念到第五天、第六天,人的心智稍稍地松開一點的時候,十分地美妙,就是難以言說的美妙,他平時根本念不到那樣的狀態(tài),十分地美妙,那個聲音是十分地震憾人的。后來他們出來說感激你給我護關(guān)什么的,我說:哎呀!我感謝你加持我了。那個名號一直在加持我。那真是不可思議的。

  象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本身就是梵音,的確是梵音,可以傳播十方,令濁惡有情聞名而得度脫,聞名而得真正的利益,聞名而喚醒。那他方菩薩聞我名號即得三種忍,住永不退轉(zhuǎn),這是阿彌陀佛的愿力所成,非是我們的心力。十方國土眾生,聞我名號,皆具菩薩法忍,得總持法門;鈍根者即得二忍。這是佛在《無量壽經(jīng)》這樣的誓愿,阿彌陀佛的誓愿。你要不相信誓愿,那你就不相信萬法唯心了,你相信什么呢?你相信你自己的知見了,你自己的知見還是唯心。阿彌陀佛的愿力也是唯心所現(xiàn),但是無量兆載永劫標(biāo)立的唯心所現(xiàn)的一個真實功德。就是業(yè)力的成就,所以愿業(yè)、業(yè)力成就了不可思議的力。

  象我們坐飛機,他不斷地試驗、試驗、試驗、設(shè)計、改進、改進、改進,現(xiàn)在一個飛機可以坐幾百人,“嗚——”飛起來了。那你要是說靠你的心力,你想幾百人,坐在一個鋁殼子里,怎么飛到天上去了?對不對?你想象不來的。但是人不斷地試驗、試驗、試驗,就產(chǎn)生了這樣的唯心的力量。一個螺絲、一個螺絲、一個螺絲,一點一點地試驗,一點一點地試驗、試驗、試驗,哎,就做出來了,幾百人往里面一坐,“嗚——”起來了,就跑了。你不能不承認吧?這是個事實啊。這是萬法唯心啊。但你要我們現(xiàn)在一想,我設(shè)計一個鐵殼子,然后把人裝里面,飛起來,你想也想不到。為什么?你沒有這個制造過程。阿彌陀佛這個名號的愿力,就是這樣不斷地?zé)o量兆載永劫的修持,把他的一切殊勝功德,輸入注入到這六字洪名中了,就象這一架飛機一樣,你聞到這個名聲,載負你的心智,令你清凈,具足安樂。所以微妙傳十方。

  阿彌陀佛就是以名號度眾生的,他的四十八愿后面有偈頌,他建立了三個愿望,“我建超世愿,必至無上道,斯愿不滿足,誓不成正覺!彼裁词腊?就超越一切諸佛,他是這樣發(fā)的愿,他這個愿是這樣超的嘛。你看《無量壽經(jīng)》是這樣講的。他超諸佛,并不是說我比諸佛大,不是這個意思,是什么呢?你念我一佛名號,與念十方諸佛名號,等無差別,他這樣的誓愿。就象我造的飛機里面什么樣的設(shè)備都有,一切其它飛機里的設(shè)置,我都要具全的。他發(fā)這樣的誓愿,他可以制造出來的。這是完全可以的。

  阿彌陀佛名號的功德力,亦復(fù)如是。他通過無量兆載永劫的修持,他發(fā)了這三個誓愿,“我于無量劫,不為大施主,普濟諸貧苦,誓不成等覺!焙竺娴氖脑,這個大施主,施的什么呢?“設(shè)我成佛道,名聲超十方。究竟有不聞,誓不成等覺!背裁词桨?一切功德皆具足,這個名字,就是超十方真正的內(nèi)涵。令眾生聽聞而得度脫,聽聞而成就無上菩提,聽聞而得消除一切難緣,消除一切障礙,消除一切顧慮。那你說我就消除不了,那你真得慢慢地念,善根不成熟的時候,有時候我們會蔽障自己,而不隨順佛愿。隨順佛愿,無疑無慮,稱念佛名,得以度脫,得以具足安住。

  我們要是不知道佛愿來念阿彌陀佛,還是真有很大的困難,F(xiàn)在要我想象波音747啊,我想我想不來。那幾百人往那里面一塞,嗚,起來了,我想不來,咋搞啊?怎么飛起來的。想,不是,靠你想象,你的力量不夠。但他們,象波音747的總工,他太了解了,怎么發(fā)動,旋轉(zhuǎn),又怎么跑起來,怎么起飛過程,能飛多少小時,能消耗多少油,能有多大載客量,他肯定很清晰的。對不對,機場那個人他搞懂了的,我搞不懂。因為啥?你沒有這個萬法唯心的漸次的過程。

  阿彌陀佛無量兆載的誓愿名號、愿力名號,無量兆載永劫的錘煉錘煉,我們沒有這個錘煉過程,猛一聽,不可能吧?就這么個簡單名字這么厲害嗎?那你不行。你看我們有的人,有的人念“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不起作用。但要是指揮導(dǎo)彈發(fā)射的人,那個就厲害了,因為他知道愿,什么愿?我一按導(dǎo)彈會發(fā)射。我們要知道佛陀的愿力呢,就是說,我按那個鍵,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呯!”就結(jié)束了。我們要不知道那個愿力的,我們就象一般小孩子念“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沒有動靜,為啥沒有動靜呢?你不知道這個愿力所在,你不知道它的焦點所在,不知道它的作用何在。那我們念就空泛了,沒有力量了。

  所以,阿彌陀佛這個“梵聲悟深遠,微妙聞十方”,正是阿彌陀佛的“設(shè)我成佛道,名聲超十方,究竟有不聞,誓不成等覺”這樣一個布施的誓愿。為大施主,大什么施?什么主啊?“設(shè)我成佛道,立名無量壽,眾生聞此號,俱來我剎中”。這就是阿彌陀佛的誓愿哪,這就是“呯!”這就是“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那一“一”一下子就起飛了,就起作用了。

  但我們要是不把這個誓愿看清楚,“南無阿彌陀佛”,有口無心的,甚至還懷疑它,那肯定它不會爆炸的,它產(chǎn)生不了那種巨大的摧毀力。摧毀什么?我們無始以來的邪知邪見,摧毀不了我們無始以來的沉淪的五濁惡世,摧毀不了我們無始以來所造的擁塞這個法界的業(yè),你就不能凈化這個世間了。我們要知道這個愿,我們這個“南無阿彌陀佛”就有份量了,那就不可思議了。那就是所謂的“如來微妙聲,梵響聞十方”。

  這個功德誓愿名號、摩尼寶號、至極摩尼寶號、不可思議功德摩尼寶號,出生一切功德,就是這個寶號。你要是真正地了解它,你就能知道為什么過去人說“風(fēng)聲雨聲,聲聲佛聲”,你就了解了,大地山河皆是法王身了。那我們來念佛,聽一切音聲,莫不是阿彌陀佛音聲所表現(xiàn)、轉(zhuǎn)換、所成就。莫不是清凈法性中流出來的自性具足的力量。那時候你再念阿彌陀佛、法身佛、報身佛,你就會生起來喜悅與安樂。

  這個文字還是希望大家在讀誦的時候能了解它的口業(yè)成就?跇I(yè),這不是口業(yè)功德嗎,對不對?口業(yè)功德,前面是座功德,這是口業(yè)功德呀。有身業(yè)功德,還有口業(yè)功德。我說那個“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那也是口業(yè)啊。因為啥?他站在那個位置上,他是總指揮才行,對不對?他是個小孩跑一邊兒念一念,他不敢放的,他不敢按那個鍵的。

  這個口業(yè)是佛的口業(yè)成就。阿彌陀佛的誓愿在他的名號中真正表達出來了,就是身在其位,表達此法,真實不可思議。我們也以阿彌陀佛的誓愿力,來念阿彌陀佛誓愿功德名號,那就不可思議了?梢云绽,摧毀一切知見,令一切眾生安住清凈法則之中,得以出離生死苦海,對待法則。這是所謂的口業(yè)功德成就。

  四、莊嚴心業(yè)功德成就

  何者莊嚴心業(yè)功德成就?偈言“同地水火風(fēng),虛空無分別”故。無分別者,無分別心故。

  這是來照耀我們的。阿彌陀佛這八種體,他寫的“眾生體者”。曇鸞法師悲心徹骨啊!語言無礙,教法猛利。他這四個字講什么呢?“眾生體者”,誰是眾生啊?我們讀者是眾生呢?還是阿彌陀佛是眾生呢?他揉合到一起了,所以佛者眾生,眾生者佛。他在這里面抉擇了這個教義。所以說“眾生體者,此中分有二重!

  那么這個地方,講什么呢?何者莊嚴“心業(yè)”功德成就呢?偈言“同地水火風(fēng)”,我們心是不是眾生的心體呢?我們的心是不是同地水火風(fēng)呢?此心無色無相,地水火風(fēng)聚呀。何以聚呢?究竟廣大,究竟無色無相故。所以聚地水火風(fēng)啊。

  所以“虛空無分別故,無分別者,無分別心故”。實際我們無分別心的修持,就是阿彌陀佛給我們的功德,也是我們的心性本來如是,也就是阿彌陀佛的本體,也就是眾生體之莊嚴所在、所表達。要不觀這個體我們不能生信哪,說:“哎呀,念阿彌陀佛,能有這么大的利益嗎?會有這么大的功德與善巧嗎?”我們不會生信。所以曇鸞法師把它分成十重義,觀體生信,讓我們通過觀察而生信。什么信?自信!信佛!自信哪!不光信佛,還要自信!要不然我們怎么來念佛呢?

  所以“心業(yè)功德成就:偈言‘同地水火風(fēng),虛空無分別’故。無分別者,無分別心故!焙竺鏁饮[法師把這個地方放在一個很重要的位置上,作了大量的解釋。

  凡夫眾生,身口意三業(yè)以造罪

  前面講了眾生,后面又講了凡夫眾生,這給我們從這個眾生里面先拉出來了,給你拽出來,讓你來站一站看一看自己。說的凡夫眾生,前面講的是諸佛菩薩眾生。覺悟的眾生是什么樣子,那你凡夫眾生是什么樣子呢?這里“凡夫”二字特表,把我們特立出來了。

  “凡夫眾生,身口意三業(yè)以造罪”。我們是不是造罪?我們自己看看哪。真造罪啊!不善就惡,不惡就無記,這三個業(yè),難逃難逃啊。不是三途,就是人天道中,徘徊猶豫,難取難舍的。

  “輪轉(zhuǎn)三界,無有窮已。”

  沒有窮盡啊。

  “是故諸佛菩薩,莊嚴身口意三業(yè)”。

  諸佛菩薩也是眾生啊,菩薩!我們也是眾生啊,菩薩!我們這個眾生跟諸佛菩薩這個眾生,就多一個帽子——凡夫啊。但這個帽子戴在誰頭上是誰啊,你抹掉就不是啦。就是你執(zhí)著這個東西它就是的,你不執(zhí)著它怎么是呢?所以,法無自性,法本無我啊。我們一定不要把這個凡夫的帽子死死地扣在自己的腦門上,不愿意摘下來。有時候我們會這樣執(zhí)著啊。哎呀,我業(yè)障深厚啊!哎呀,我煩惱深重啊!哎呀,我這樣功夫不夠啊!我過失太多呀!他就不念佛,他就不念他本質(zhì)的心,他就不念他自己本質(zhì)的心,他就不念阿彌陀佛回施給他的心的莊嚴。不是念佛人,是念業(yè)力人!念業(yè)力人,你就沉于業(yè)力之中吧!那你在業(yè)力中輪回吧!為什么呢?你孜孜不倦地沉淪在于此嘛,你愛什么是什么嘛。唯心所現(xiàn),唯心所表啊。業(yè)無來去,但自造作,那不是我們自己造作出來的嗎?

  所以佛給我們一個參照,讓我們來看,你是造凡夫的眾生業(yè),還是造諸佛菩薩的眾生業(yè)?你自己選擇吧!我們自己來選擇。真讓我們來選擇,讓我們自己來透視。萬法唯心,唯什么心?有凡夫心,也有諸佛菩薩賢圣心,自心一如,正是廣大圓滿的無量壽心、摩尼寶心,能出生眾生,凡夫眾生、圣者之眾生。那不是摩尼寶嘛?眾生所愿樂,一切能滿足,凡圣都能滿足你。這不正是法性之自在力嗎?不正是法性之抉擇平等清凈之力嗎?苦者由你,樂者由你,凡者由你,圣者亦由你。這不正是法性之廣大嗎?法性之平等嗎?

  諸位善知識啊,一定要思維這個,觀察這個,為什么我們講清凈平等覺是無量壽呢?此中出生一切功德莊嚴——濁世莊嚴、清凈國土莊嚴、眾生界莊嚴、凡夫眾生界莊嚴、諸賢圣眾生莊嚴。所以出生一切功德。

  過去佛有這樣講,說:智者,心智柔軟,入于諸佛境界;大威德者呢,如是入于魔境,如是入于佛境。佛境魔境,了不可得,自性得見,抉擇法性。菩薩們啊,善思維佛法究竟教言所在,真正安住于無畏法則之中,廣利世間有情。那要不然,我們學(xué)阿彌陀佛,學(xué)著學(xué)著,說還不了義吧,那你就會迷失自性,丟失自性。所以,說善說惡,迷失自性。

  “諸佛菩薩莊嚴身口意三業(yè),用治眾生虛誑三業(yè)也”。

  我們?nèi)龢I(yè)不實,不實亦從清凈法性中流出,不實亦是莊嚴處。你敢抉擇嗎?敢抉擇你就是無量壽、無量光的守護、實踐、運用者,就是南無阿彌陀佛者,你就會無畏無懼地去實踐了。實際凈土教言的的確確希望我們抉擇自性之力、平等清凈之力,來審觀凡圣世間、濁凈世間、大小世間,來審觀一切世間。這時候你說法界體性智你可以認取法界體性智,要不然你認取不了。

  “云何用治?

  身業(yè)解脫

  眾生以身見故,受三途身、卑賤身、丑陋身、八難身、流轉(zhuǎn)身。如是等眾生,見阿彌陀如來相好光明身者,如上種種身業(yè)系縛,皆得解脫!

  前面舉這個什么三途身、卑賤身、丑陋身、八難身、流轉(zhuǎn)身,無量無邊身就是虛妄造作業(yè)分。阿彌陀佛以大光普照十方,令一切眾生得見此身無自性,那你這個身上在哪還能存呢?這一切身本不可得,所以業(yè)流不可得。這三業(yè)不系在這個地方建立,在哪個地方?在阿彌陀佛大光明回施中建立起來的三業(yè)不系之功德所在。要是你以自己的業(yè)力,你不要這樣說,我告訴你,你會誹謗因果的,那會墮阿鼻地獄的。

  有的有情就在這個地方有一個大的誤區(qū),以自己的業(yè)力想對治自己的業(yè)力,結(jié)果雖然包裝上佛法,后邊還是沉淪于世間,不能出離。這個地方講“三業(yè)不系”,把你捆得死死的,我告訴你,出不來啊。所以說以佛大光明身令眾生黑暗一時消融,這三途身、卑賤身、丑陋身、八難身、流轉(zhuǎn)身,如是無量的身業(yè)差別,在阿彌陀佛大光明出現(xiàn)之時,一時消融。何以故呢?無自性之根本業(yè)相自然表露,所以是為光明身。

  那你要是不了解這光明相好身,那我們就會沉淪在自己的三途身、卑賤身、丑陋身、八難身、流轉(zhuǎn)身中,還自以為驕慢呢,還自以為是呢,還自以為善惡呢,還自以為……在這個對待中,還會強執(zhí)此身呢。所以清凈平等的法性,要照耀著我們的心智。要是清凈法性的心智認知不了,要用彌陀的報德來照耀我們卑賤的心智的執(zhí)著,那我們就會放棄卑賤的執(zhí)著、丑陋的執(zhí)著、流轉(zhuǎn)的執(zhí)著、虛妄的執(zhí)著,使我們一時匯入法性光明藏,深明彌陀的報德故,而得見究竟安樂。這不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嗎?這對我們每一個有情來說都是十分重要啊!

  諸位善知識,在佛教的教言中,我們要細細地審觀,這是觀察門中設(shè)啊。為什么這樣反復(fù)地希望大家觀察呢?要不觀察,我們不知道佛教究竟在做些什么呀!還在說是說非的時間,我們沒有看到阿彌陀佛這個如來的相好光明。

  “如上種種身業(yè)系縛,皆得解脫。入如來家,畢竟得平等身業(yè)!

  這很好聽得懂的呀。我們到晚上了,這種種燈、種種身就出來了,有的人打電燈,有的人打蠟燭,有的人……什么樣的城市燈光都出來了,各式各樣的人都在取用。太陽一出來,我們打這個燈也是強制的,要它不要它沒有意義,除非你想強制的,說我這兒有光明。但是阿彌陀佛這個大光一普照,整個所有的燈都應(yīng)該熄滅了,不熄滅也行,你發(fā)點光也可以。但你要知道,大光普照,畢竟是周遍的;法性之平等,畢竟是周遍的,是任何東西不能遮蓋的,是出生一切功德的摩尼寶。我們要了解這個摩尼寶所在。

  口業(yè)解脫

  “眾生以憍慢故,誹謗正法,毀訾賢圣,捐庳(bi)尊長”。

  “捐庳尊長”,就是輕賤師長啊,F(xiàn)在這個人相互不尊重這個心志是很清楚的。有德之人不受世人尊重了,何以故?到末法時代,諸賢善之人,隱居于圣山福地,擯棄于世間。何以故?多遭世間之傷害。

  有一次我去一個什么地方,聽個居士跟我哭。居士挺好的,他想學(xué)雷鋒,他在公寓里買了房子,就從一樓掃到六樓,掃掃掃,結(jié)果呢,從一樓掃到六樓,挨了四次罵,打開門,“神經(jīng)病!”打開門,“沒事找事!他媽的!”罵他。他從一樓掃到六樓,挨了四次罵。這是什么人呢?他說我想把樓梯打掃干凈一點。到誰家門,誰罵他神經(jīng)病。現(xiàn)在學(xué)雷鋒都不好學(xué)了。賢善隱閉,我們不是胡說的,你可以去做一做,現(xiàn)在你一做,別人會懷疑你別有用心。在五六十年代,六七十年代,真是為人民服務(wù)也好,學(xué)雷鋒也好,大家都會提倡的,都會去做的。現(xiàn)在你去做一做,別人一定會認為你別有用心。哎喲!這個時代怎么辦呢?所以說相互的尊重沒有了,誹謗、詆毀、傷害啊。

  “如是人應(yīng)受拔舌苦、喑啞苦、言教不行苦、無名聞苦。如是等種種諸苦眾生,聞阿彌陀如來至德名號,說法音聲,如上種種口業(yè)系縛,皆得解脫。入如來家,畢竟得平等口業(yè)。”

  哎呀,這太讓人感到溫暖了!阿彌陀佛真是能出生我們的法身慧命啊。我們無始以來造了多少這樣的口業(yè)啊,造了多少這樣的身業(yè)啊,一時能讓我們?nèi)氚浲臃鹌降燃抑?得平等安住,得解脫安住。你不感恩,你要干什么呢?你還要念自己的業(yè)啊?

  時間又到了,明天我們接著學(xué)習(xí)。謝謝大家。

  錄音記錄:明忻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