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薩之圣德及其法門

  民國五十二年中元節(jié)講于慧日講堂

  每年農(nóng)歷七月間,中國佛教界,盛行超度救濟的法會。一是盂蘭盆法會:釋迦佛住世的時候,目犍連尊者為救度母親脫離餓鬼之苦,于七月十五日供佛供僧的一種法門。另一種即地藏法會:農(nóng)歷七月三十日,是地藏菩薩應(yīng)化中國的涅槃日。因地藏菩薩救濟地獄眾生,故七月有地藏法會。還有,就是佛為阿難開示的,救濟地獄餓鬼的瑜伽焰口法門。此三種法會,在中國的七月中,有著糅合為一的趨勢。在這次法會中,我想略說地藏菩薩法門。

  一中國僧俗的崇敬

  1、民間信仰:地藏菩薩在中國,受到出家及在家眾普遍的尊重敬仰。地藏菩薩是提倡孝道的,重視超度救濟父母。中國人特重孝道,其慎終追遠的精神,與地藏法門相合,故地藏菩薩在中國,受到特殊的尊敬。

  經(jīng)中提到的大菩薩雖很多,而為中國民間所熟悉的,是觀世音菩薩與地藏菩薩。在我的故鄉(xiāng),七月三十日,家家都燒地藏香,紀(jì)念地藏菩薩。一般學(xué)佛的人,每念誦《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或發(fā)心書寫流通,可謂家喻戶曉,實由孝父母超薦父母而來。所以在七月中,除了盂蘭盆法會外,還有地藏法會,一般寺院也就特別忙碌了。這可見地藏菩薩已成為廣大的民間信仰。我們信佛的,應(yīng)怎樣了解地藏菩薩的功德!

  2、大德推重:地藏菩薩不但在民間為民眾所崇仰,在出家的大德中,也有特別推重地藏菩薩的,F(xiàn)在舉兩位大德來說,明末清初,佛教史上有名的四大師,即紫柏、蓮池、憨山、蕅益。蕅益大師是一位大通家,禪、律、天臺、凈土,無一不弘揚。他特別推重地藏菩薩,曾于地藏菩薩前發(fā)愿。他年輕時已受比丘戒,卻又在地藏菩薩前舍比丘戒而成為菩薩沙彌。近代的弘一大師,是人人所熟知的,他本是一位藝術(shù)家,后來出家,專研戒律,為近代唯一精研律藏的大師。他也特別推重地藏菩薩。某年至廈門,遇盧世侯居士,刺血繪地藏菩薩圣像,因勸他畫地藏菩薩應(yīng)化事跡圖。弘一大師每幅為之題贊,后印贈此圖,以為大師六十壽。由此可見,兩位大師是如何的推重地藏菩薩。一般人信仰地藏菩薩,只知地藏發(fā)過「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大愿,要到地獄去救度眾生,而對地藏菩薩的利生法門,卻還不大清楚。然由古今大德的贊嘆推重中,可想見地藏菩薩之不可思議功德。希望由此而進一步了解菩薩的偉大,是這次講說的意趣所在。

  二九華山之地藏菩薩

  中國有四大名山,即四位大菩薩的應(yīng)化道場。五臺山文殊菩薩,峨眉山普賢菩薩,南海普陀山觀世音菩薩,九華山地藏菩薩。此四大名山,有許多寺院,幾乎全以本山的菩薩為中心。如五臺山寺院,皆供文殊菩薩;普陀山寺院,皆供觀音菩薩為本尊等。這樣,四大名山即為四大菩薩的應(yīng)化道場,也就成為全國佛教徒朝拜的圣地。

  九華山在安徽的青陽縣,本名九子山。唐李白至九子山時,見九峰如華,后

  來因之又名九華山。唐代的中國佛教,正如日麗中天,東傳至日本、韓國,日、韓等國有不少僧人來中國求法,或?qū)W儒學(xué)、政治等。那時韓國分為三個國家,即新羅、高句麗、百濟。有新羅王子發(fā)心出家,名地藏比丘,于唐太宗貞觀四年,來中國參學(xué)。最初隨處參訪,游化數(shù)年,后至南中國的安徽省九華山,見深山中有盆地,即于此山結(jié)廬苦修。不知過了若干年,為地方士紳諸葛節(jié)游山時所發(fā)現(xiàn)。見此一和尚,住的是石洞茅蓬,破鍋殘粒中滲有一些白土,生活異常清苦。詢知是新羅王子,遠來中國求法,諸葛長者深感未盡地主之誼,于是發(fā)心提倡,為地藏比丘修建寺院。九華山主姓閔,家財甚富。建寺必得請閔公布施山地,閔公對地藏比丘也非常敬仰,問他要多少地,地藏答道:「一袈裟所覆蓋地足矣!箷r地藏以神通力,袈裟一披,蓋盡九華。于是閔公將整個九華山地,全部布施供養(yǎng)。閔公為地藏護法,其子也隨地藏比丘出家,法名道明,為地藏的侍者,F(xiàn)在所見的地藏菩薩像,兩旁有一老者及少年比丘,即閔公父子。寺院建成后,各方來參學(xué)者甚眾,新羅國也有不少人來親近供養(yǎng)。九華山高且深,寺眾增多,生活即發(fā)生問題,煮飯還要滲拌白土(此土色白而細膩,俗稱觀音土),其清苦可想而知,故當(dāng)時稱之為「枯槁眾」。寺中大眾只是一心為求佛法,而完全放棄了物質(zhì)享受的要求。地藏比丘及大眾在九華山的影響甚大,后來新羅國王得悉,即派人送糧食供養(yǎng)。地藏比丘一直領(lǐng)導(dǎo)此精進苦行的道場,至唐開元廿六年七月三十日涅槃,世壽九十九歲。大家都直覺到:地藏比丘實為地藏菩薩的化身,是地藏菩薩來中國的應(yīng)化,所以大家稱之為地藏菩薩,而九華山即成為地藏菩薩應(yīng)化的道場,成為中國四大名山之一了。特別是每年七月三十日,九華山香火尤其鼎盛。地藏菩薩自有他特殊的因緣感應(yīng),才能得到民間一致的信仰。

  三地藏菩薩之名德

  1、釋名義:在佛法中,菩薩是依德立名,不像一般人的名字,與自身的心行無關(guān)。中國熟知的四大菩薩,于名號上皆加一贊詞,如大智文殊、大行普賢、大悲觀音、大愿地藏,可見地藏菩薩的愿力是特別深廣的。大乘經(jīng)中有《大集經(jīng)》,以佛說法時,十方大眾云集的大法會而得名。在大集法會中,菩薩多有以藏為名的,如日藏、月藏、虛空藏、金剛藏、須彌藏、地藏。何謂地藏?地是大地,也是「地大」;藏是含藏、伏藏義,如金礦、銀礦、煤礦、鐵礦等。于佛法中名為藏,是庫藏之意。地藏之含義,一方面是從地而說:地是四大之一,能擔(dān)當(dāng)一切,一切崇山峻嶺,萬事萬物都在地上。此喻菩薩的功德,能為眾生而荷擔(dān)一切難行苦行。地也有依止義,一切草木皆依地而成,依地而生。喻世間一切自利利他功德,依此菩薩而存在而引起。地藏菩薩能含藏種種功德,能引生一切功德,難行苦行,救度眾生,故名地藏。世俗稱為地藏王,依經(jīng)但名地藏,也許因地藏比丘為新羅國王子,而加「王」字以尊稱之。

  2、贊功德:九華山的地藏,是菩薩的應(yīng)化,現(xiàn)在要來說地藏菩薩的真實功德。如《占察經(jīng)》說:「發(fā)心以來,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久已能度薩婆若海,功德滿足,但依本愿自在力故,權(quán)巧現(xiàn)化,影應(yīng)十方!箵(jù)經(jīng)文的記載,地藏菩薩發(fā)心修行以來,已經(jīng)很久——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了。功德智慧,與佛一樣。薩婆若即一切智——佛智。薩婆若海,形容佛之大覺悟大智慧,如海一樣的深廣。地藏菩薩于無量無邊劫修行,早已達到了佛的智慧海,功德圓滿具足,早應(yīng)成佛了。但菩薩發(fā)愿度盡一切眾生,故隱其真實功德,以本愿力,自在神通,到處現(xiàn)身說法,救度人天。故《楞伽經(jīng)》中說到,有大悲菩薩,永不成佛。這不是因為程度差,或者懈怠修行,而由于大悲愿力,發(fā)愿度盡一切眾生,所以功德與佛齊等,而不現(xiàn)佛身,始終以菩薩身,于十方世界度脫眾生。

  地藏菩薩的功德,與佛平等,所以敬信菩薩的功德,也不可思議了。如《十輪經(jīng)》(卷一)說:「諸大菩薩所,于百劫中至心皈依,稱名念誦,禮拜供養(yǎng),求諸所愿,不如有人于一食頃,至心皈依稱名念誦禮拜供養(yǎng)地藏菩薩,求諸所愿,悉得滿足。……如如意寶,亦如伏藏!菇(jīng)上說:若至誠皈依文殊、彌勒等諸大菩薩,稱其名號,禮拜供養(yǎng),求自己所愿,如求健康,求長壽,求財富,或求斷煩惱等,于一百劫中求諸大菩薩,還不如有人于一頓飯間——短期間,至心皈依地藏菩薩,稱名念誦菩薩名號,虔誠敬禮地藏菩薩的功德大,若有所求,皆能圓滿達成愿望。這是弘揚地藏菩薩法門,所以特地贊嘆地藏菩薩功德的超勝。如意寶,即摩尼珠,此寶能出生一切,所求皆遂。地藏菩薩的悲愿救度,令眾生所求皆應(yīng)。又如窮人忽得伏藏,立刻大富,一切都有了。若眾生有種種艱苦,不得自在,修行地藏法門,這樣的一切皆可滿足。此外,依《地藏十輪經(jīng)》說,地藏菩薩如觀世音菩薩一樣,于十方世界現(xiàn)種種身,說種種法,令眾生離種種困苦,皆得滿足。

  地藏菩薩還有一特殊功德,也是從地藏的名義而來。如《十輪經(jīng)》(卷一)說:「能令大地一切草木……花果,皆悉生長!棺≡谵r(nóng)村的,希望的是農(nóng)作物豐收。地藏菩薩能滿眾生所求,增長一切花草樹木,一切于地上生長的,皆得豐碩的收成。此經(jīng)譯出后,少人弘揚,故對地藏菩薩這方面的特殊功德,少人注意。對于這,農(nóng)人們應(yīng)是特別感恩祈求的。

  還有,地藏菩薩的治愈疾病。如《須彌藏經(jīng)》說:「汝今能于一切眾生,能為大藥,如大妙藥。何以故?汝身即是微妙大藥!构糯乃,主要是生于地上的草木及礦物。故地藏菩薩功德,如藥師佛一樣。但不是大醫(yī)王,而是大妙藥,能令眾生增長精氣,增進健康,祛除疾病。若能見菩薩,親近菩薩,一切病——身病、心病、生死煩惱病皆除,一切功德皆具足。

  末了,就是一般熟知的,依《地藏菩薩本愿功德經(jīng)》而說的:「地獄末空,誓不成佛」了。依《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地藏本愿誓欲度盡地獄眾生。眾生中最苦惱者,應(yīng)是地獄眾生了,菩薩特發(fā)大愿,對極苦眾生而加以救濟解脫。

  四地藏菩薩之特德

  1、來居穢土:一切大菩薩,如觀世音菩薩,在此世界示現(xiàn)度生,所現(xiàn)皆在家相,如現(xiàn)白衣大士,或現(xiàn)天人等相;文殊師利現(xiàn)童子相;普賢菩薩也是在家相,唯地藏菩薩現(xiàn)出家相。此一意義,很少人注意。地藏菩薩究竟為什么現(xiàn)出家相?為了說明此義,以「來居穢土」及「現(xiàn)聲聞相」二義來說,地藏菩薩雖然遍到一切世界度生,但特別要在這穢惡世界,度罪苦眾生。此如《十輪經(jīng)》(卷一)說:「地藏已于無量無數(shù)大劫,五濁惡世無佛世界,成熟有情。」地藏菩薩發(fā)心于無量無邊劫,皆于穢惡世界度眾生,越是穢惡的世界越要去,越是苦腦的眾生越要度。他還要到?jīng)]有佛法的世界,眾生苦難最多處,去利益眾生。菩薩的愿力,各有不同,地藏菩薩的慈悲大愿,是著重于穢惡世間的成熟有情。因此,如《十輪經(jīng)》(卷一)說:「我今學(xué)世尊發(fā)如是愿,當(dāng)于此穢土得無上菩提!贯屽饶材岱鹗浅霈F(xiàn)于穢惡世界,并于此穢土成佛的。地藏菩薩要學(xué)習(xí)釋迦佛,發(fā)愿于此穢土成佛,于此穢土度生,可說是釋迦佛精神的真正繼承者。

  2、示現(xiàn)聲聞:地藏菩薩是大菩薩,功德與佛相齊,究竟圓滿,于此娑婆世界釋迦佛法會中,現(xiàn)出家相。如《十輪經(jīng)》(卷一)說:「以神通力,現(xiàn)聲聞像!孤暵勈浅黾弟子的名稱,這是地藏菩薩的特色。依大乘經(jīng)說:有些清凈世界沒有小乘法,也沒有出家眾。但釋迦佛來此穢土成佛,即現(xiàn)出家相;穢土佛法與出家眾,是有密切關(guān)系的。地藏菩薩向釋迦佛看齊,現(xiàn)出家相,也愿于穢土成佛。穢惡世界的佛法,有出家眾,可以解說為適應(yīng)時代,而有為己的獨善的傾向。但從另一方面說,含有積極的特殊意義:在這穢惡世界,眾生一天到晚,非爭名,即奪利,為生活忙,為私利忙,整個社會充滿了罪惡黑暗。在此黑暗污穢的世界中,應(yīng)給予一種光明和希望,所以釋迦佛出現(xiàn)于穢土中,出家成佛!妒喗(jīng)》說:出家的僧相,是穢惡世界的清凈幢相。在此不理想的社會中,建立清凈的僧團,使大家見聞熏染,而達到身心清凈。佛法是適應(yīng)社會的,在穢土中弘法要有出家人,現(xiàn)出清凈莊嚴(yán)的解脫相。釋迦佛及地藏菩薩,來穢土而現(xiàn)出家相,意義即在于此。出家無經(jīng)濟的私有,以乞化為生,不為享受,也就減少了因經(jīng)濟而來的問題。其次,現(xiàn)出家相,男不婚,女不嫁,不像一般人,因夫婦關(guān)系而發(fā)生糾紛苦痛。五濁惡世的無邊罪惡,主要起因于男女及經(jīng)濟的占有。出家相,即提供了解決穢土困難,以及解脫穢染身心的方案。即使做不到,也知道解脫苦難的真正方向。所以穢土的佛法,重心為出家眾,而凈土中就可以沒有出家的了。地藏菩薩現(xiàn)出家相于此土度生,有著特殊意義,所以穢土眾生,對地藏菩薩感到特別親切。地藏菩薩不只是提倡孝道,超度父母,而且現(xiàn)聲聞身,度穢土眾,實為古代大德特別推重的原因。

  五救度眾生不墮地獄

  地藏菩薩來五濁惡世救眾生,而眾生中最苦惱者是地獄眾生,所以地藏菩薩的悲愿力,眾所熟知,是為了救脫地獄的眾生。一般人所知道的,是地藏菩薩把地獄里的苦惱眾生救拔出來。但這不是唯一的辦法,也不是最理想的。最要緊、最徹底的,還是如何令眾生不墮地獄,才是救度地獄眾生的好辦法。比如好的醫(yī)生,非但能為病者治療或動手術(shù),還能教人如何調(diào)攝健康,預(yù)防疾病。如只知地藏菩薩救度地獄眾生,而不知菩薩還苦心教導(dǎo)眾生,何者應(yīng)止,何者應(yīng)作,才能不墮地獄,若等到墮入地獄受苦,已是遲了。

  1、定生無間地獄之大罪:作什么罪會墮地獄?會墮最苦的地獄——無間獄(印度語名阿鼻地獄)?《地藏菩薩本愿功德經(jīng)》中,有種種地獄名稱。八熱地獄,充滿大火,銅床鐵柱;最下層即是阿鼻地獄。作極重惡業(yè)的,死后不耽擱時間,立刻墮進地獄中;地獄受苦時間,也沒有間斷,所以名為無間地獄。依佛法說,作善有善果,作惡有惡果,作重的惡業(yè)則墮地獄。但作了地獄惡業(yè),是否一定要墮地獄?有了墮地獄的惡業(yè),來生不一定墮地獄。每人可能有很多的地獄業(yè),是過去生所作的;在此生中,又從小至老,說不定也作有地獄業(yè),但不一定非墮地獄不可。若有善的功德因緣,或者勝過惡業(yè),還是上升人天(但不是地獄的惡業(yè)沒有了)?墒,若造了極重的惡業(yè),除非不犯,一犯即墮,作其他功德或懺悔,都不可能不墮落。正如人患了絕癥,非死不可。有些病看來雖然嚴(yán)重,但如逢名醫(yī)良藥,還有治愈希望,若是絕癥就不可能了。五濁惡世的眾生,作惡業(yè)的機會特別多,危險性也特別大。所以必須清楚了別善惡,特別先要認清極重而非墮落不可的惡業(yè),這才能注意不作,免墮地獄。

  墮落無間地獄的極重惡業(yè),經(jīng)中說到二類:

  第一、十一種惡業(yè)。如《十輪經(jīng)》(卷三)說:「造五無間及近五無間四根本罪,并謗正法,疑三寶等二種人。……于此十一罪中,隨造一種,身壞命歿,無余間隔,定生無間大地獄中!勾耸环N重罪,分五無間,四根本戒,及謗正法與疑三寶——三類。五無間罪,是說作此五種的一種,必墮大無間地獄中。五無間罪是:一、殺父,二、殺母。父母生養(yǎng)我,教育我,從幼至長,恩重如山。依世間法說,殺害父母,簡直是畜生行為;刑法中的逆害父母罪,也是極其重的。三、殺阿羅漢:已修行至阿羅漢者,是四果圣人,若殺之,罪極重。四、出佛身血:佛在世時,提婆達多欲害佛,從山上推下大石,欲把佛壓死。但為護法神打碎,碎石碰傷佛的腳趾流血,于是成為出佛身血重罪。五、破和合僧:于出家清凈僧團中,惡意破壞,令和諧的僧團分裂為二,即構(gòu)成無間重罪。后三種,是佛法中特說的重罪。一般來說,在這惡世而犯此五無間者并不多。如殺父母的很少;出佛身血,除提婆達多,就沒有第二人。能破壞出家人團體的也不多;殺阿羅漢的,到了末法中,阿羅漢絕無僅有,殺阿羅漢的自然更少有了。

  近無間四根本罪,是殺、盜、淫、妄中最重的,才造成無間地獄罪。如出家眾犯此四根本戒即逐出僧團,如斷樹根,不復(fù)發(fā)芽;如大海死尸,不復(fù)為法海所納。若犯的不是近無間的根本罪,或犯后立即于僧團中至誠求懺悔,接受處分。雖于現(xiàn)生中,不能了生死,證圣果,但還可廁身于僧團,稱為與學(xué)沙彌。如不知懺悔的,當(dāng)然除外。在家或出家,如犯了近無間的根本重罪,一犯即墮落,不通懺悔。其中殺生(佛決不會被殺),以殺獨覺為殺罪的最重。盜,以盜三寶物為最重,如屬于佛、法、僧的東西,為大眾發(fā)心供養(yǎng)的,若盜取是最重罪。淫,以淫阿羅漢比丘尼為最重;對已證阿羅漢之比丘尼,強迫奸淫她,必墮無間地獄。妄,以不實語,即挑撥僧團的是非,使僧團分裂為最重。世間一切功德,清凈解脫,了生死,修菩薩行,成佛,皆從三寶來。此四重罪,皆破壞三寶,令三寶不清凈,損害最大。

  此外,第三類的兩種,看來似不要緊,卻極其重要。

  (一)謗正法:若外道而謗正法,因他不懂佛法,胡說八道,如蛇吞青蛙,貓吃耗子,雖有罪但不犯重。若修學(xué)佛法的出家弟子,在佛法中自毀正法,如獅子身中蟲,自食獅子肉,罪過就大了。我們信佛學(xué)佛,不應(yīng)毀謗佛法。一般法師居士,都不會存心毀謗,但也可能謗了而不自知。如佛法有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大乘),若修學(xué)聲聞乘,贊嘆聲聞乘,而說大乘非佛說,即是謗法。若學(xué)大乘而呵斥小乘,認為不應(yīng)該學(xué),也同屬謗法罪。若人只重持戒而廢定慧,或重定而廢戒慧,或重慧而廢戒定,有所偏廢,勸人不要學(xué),都是謗法。換言之,只學(xué)一種修行法門,而輕慢其他的,認為不應(yīng)該學(xué),學(xué)了沒有用,都是謗法。若只一法門就夠了,何以佛陀要說八萬四千法門?重一法而輕其他法門,令眾生生顛倒解,走入歧途,瞎眾生眼目,故成無間獄重罪。

  (二)疑三寶:三寶——佛法僧,是佛弟子的皈依處。皈依三寶,受了凈戒,不論出家在家,若于三寶外還信其他外道鬼神,疑與佛同等,或勝于佛;見外道典籍,贊為勝于三藏十二部;皈依外道邪眾,對佛教出家僧眾無信心。這與佛法不相應(yīng)者,都是以疑三寶而表現(xiàn)出不信的行為。例如一些神佛不分的,皈依三寶而又主張什么三教同源,五教合一的謬論,以為一切宗教都是教人行善,皆可信仰,即是叛教。如此是非不明,神佛不分,是疑三寶的無間重罪。殺人、偷盜,不一定墮地獄,若犯以上十一種的任何一種,必墮無間獄中。

  第二、十惡輪:如《十輪經(jīng)》(卷四)說:「于十惡輪,或隨其一,或具成就,先所修集一切善根,摧壞毀滅……命終定生無間地獄!馆,是摧壞義。能破壞一切功德善根,所以叫惡輪。十惡輪即十種惡事,犯一種,或俱犯,向來所修之功德,全被破壞無余,故名為十惡輪。十惡輪是:謗阿蘭若,謗于別乘(分三種),嗔害比丘(分兩種),侵奪清凈僧物回與破戒者,毀害法師,侵奪僧物,毀寺逐僧。

  (一)謗阿蘭若:阿蘭若是印度語,意思是無事處,寂靜無囂鬧處。出家人于此寂靜處修清凈行,名阿蘭若比丘,近于中國所說的閉關(guān)住茅蓬。佛說比丘有三種:一修定的,指勤修止觀,真實用功,以達斷妄成圣的目的。二讀誦研究的,如研究閱讀大藏經(jīng)等。三為僧團作事者,如建寺安僧,做監(jiān)院、知客等福事。于此三事中,當(dāng)然以修定最好。修定比丘,多住阿蘭若,專修定慧,求了生死,得解脫。為寺院僧眾服務(wù),雖是修福業(yè),但還不是出家人的本分事。研究佛學(xué),也是為了要于修行上用功,若只在文字上打轉(zhuǎn),實非出家的理想。故住阿蘭若比丘,精進于禪思,佛制應(yīng)受上等的供養(yǎng)。佛世時,在僧團中,都要隨眾的,若真正修習(xí)定慧,到了緊要關(guān)頭,是允許他暫時自由,不用隨眾的。若有人毀謗阿蘭若比丘,是十惡輪之一。因為對真正修行求了生死的,不但不應(yīng)障礙,而且應(yīng)予成就。如加以誹毀,障礙修行,等于破壞佛教行人的最大目的。

  (二)謗于別乘,佛法有三乘:聲聞乘、獨覺乘、菩薩乘。修聲聞乘者謗獨覺、菩薩乘;修獨覺乘者謗聲聞、菩薩乘;修菩薩乘者謗獨覺、聲聞乘。這三種,都是毀謗正法,為十惡輪的三種。

  (三)嗔害比丘,也有兩種:一是嗔害有學(xué)有德有修行的比丘,如辱罵他,毆打他,或想方法使他失去自由,加以種種迫害。有些壞比丘,拉攏地方上的惡勢力,穩(wěn)坐住持當(dāng)家寶座,想盡方法,利用惡勢力去破壞有德比丘,以達占有的目的。另一種是對于破戒比丘,看不起他、恨他、逼害他,認為根本不像出家人,不值得尊重。以為迫害有德比丘,雖然是造罪,嗔害破戒比丘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不知此比丘雖然破戒,只要他還在僧團中,沒有被取消出家資格,嗔害了還是惡業(yè)。試舉例說:泰國是佛教國家,出家人不能人人是賢圣。假如有比丘在外面犯了法,警察不會即刻逮捕,因為他還披著袈裟,還是比丘身份。警察隨著此犯戒比丘回寺,向寺僧報告,待寺僧決議,取消他的僧格,脫下他的袈裟,才下手逮捕。這是尊敬比丘,對破戒比丘也不敢嗔害的例子。所以,若以非法手段對付破戒比丘,也是惡業(yè)。

  (四)侵奪清凈僧物回與破戒比丘:有些壞比丘,能拉攏惡勢力幫忙,在一般也稱之為護法。幫助壞比丘,爭奪寺廟財物等?磥硎菫榱俗o持出家人,但如護助破戒比丘,實在是造罪了。

  (五)毀害法師:對于講經(jīng)弘法的法師,加以毀害,在現(xiàn)在自由中國,不會有此事發(fā)生了。從前地方風(fēng)氣還未開通,有出家人來弘法,很可能遭受毀害。如從前諦閑法師,有一弟子天曦法師,到貴陽弘法,在黔靈山下一小廟中講經(jīng)。法師講得好,聽眾多,引起惡人嫉妒。于是勾結(jié)官府,誣法師為游民,驅(qū)逐出境,此即毀害法師一例。

  (六)侵奪僧物:奪取出家人的財物,也是無間重罪。自清末以來,中國寺廟的財產(chǎn),均被誤解為公物,強奪詐取,兼而有之。每借口辦學(xué)校等名義,而侵占廟產(chǎn);或覺得寺內(nèi)地方空著,則利用勢力,巧取強借。有些不是為了辦學(xué)校等,只是以辦事為藉囗,而飽了私囊。每一寺院,是民眾信仰中心,必須清凈莊嚴(yán)。凡是像樣的國家,沒有不尊重宗教自由的。無論歐美的教堂也好,日本的大寺院也好,平日看來空空的,但有時候還嫌不夠用哩!這些是民眾信仰中心,使人向善向上的,若視為浪費,任意侵奪,是十惡輪之一。如一直在造這些惡業(yè),那能有好結(jié)果呢?

  (七)毀寺逐增:在中國歷史上,有好幾次,寺院都被毀了,出家人趕跑了,這是最重的惡業(yè)。這七類——十惡輪,隨便作任何一種,罪皆極重,一定要墮落無間地獄。十一種罪及十惡輪,都是地獄種子。誰也不愿墮無間地獄,如要不墮地獄,要知道墮無間地獄的因緣。不作這類惡業(yè),就能不受惡報,不墮無間地獄了。

  2、尊敬比丘勿得呵毀:在家信眾,對于出家人,應(yīng)該尊敬,不能呵毀。如《十輪經(jīng)》(卷三)說:「若諸有情,于我法中出家,乃至剃除須發(fā),被片袈裟,若持戒,若破戒,下至無戒,一切天人阿素洛等,依俗正法,猶尚不合以鞭杖等……或斷其命,況依非法!」說起出家人,凡于佛法中離俗出家,剃除須發(fā),穿上袈裟,就是出家了。但出家的也有好幾類:有持戒的,有破戒的,也有無戒的。什么叫無戒?是已現(xiàn)出家相,但于佛法衰微處,沒有受戒,隨便披起袈裟,看起來也是出家人了。依國家正法,犯什么罪,判什么刑。但凡是持戒,破戒或無戒的出家人,即使觸犯刑科,也不應(yīng)該鞭打拘禁,或斷其命。依國家正當(dāng)?shù)姆?尚且如此,何況不合法的枉刑冤獄呢?換言之,不論如何,只要是現(xiàn)出家相,入僧團中,就不可以世俗的法律或非法的刑迫。佛法自有律法處理,如上面說過,在泰國的出家人,如犯了法,由出家大眾,將他脫去袈裟,逐出僧團,然后才受國法制裁。為了尊敬三寶,不應(yīng)隨便的以世俗的法律來呵毀刑責(zé)。

  清凈持戒的比丘,當(dāng)然不得以世俗的非法來刑責(zé)。那些破戒無戒的,為什么也不能以世俗的法或非法來刑責(zé)呢?這是有著深刻意義的。如《十輪經(jīng)》(卷三)說:「破戒惡行苾芻,雖于我法毗奈耶中,名為死尸,而有出家戒德余勢!褂终f:「出家者雖破戒行,而諸有情睹其形相,應(yīng)生十種殊勝思維,當(dāng)獲無量功德寶聚: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忍、念出家、念遠離、念智慧、念宿植出離善根!挂澜(jīng)文的意義是:破戒比丘,猶如死尸(不可能現(xiàn)身修行證果),佛法大海,不能再容納他,所以應(yīng)逐出僧團。但犯戒的惡行比丘,過去曾于出家僧團中受戒;雖然破戒,還有戒德余勢。換言之,破戒比丘不是破壞一切戒善,還有些功德在呢!如曾盛過香料的盒子,拿去香料后,還留有香氣。破戒者因曾經(jīng)受戒,所以還有些功德,還能令見者生起十種殊勝思維,增長福德。說到這里,大家倒可以想想自己。現(xiàn)在雖學(xué)佛而或者程度已較高了,已受五戒菩薩戒,但最初是怎樣信佛的?當(dāng)然,有些是遇著大德法師而生起信心,皈依佛法;有些卻是幼年在家鄉(xiāng)時,見到平常的出家人,慢慢與佛法結(jié)緣而學(xué)佛;或者見到的是不成樣的出家人——破戒或無戒的,也許初見的印象不太好,但還是使你生起良好的觀念,知道有佛有法有僧,而種下現(xiàn)在學(xué)佛的種子。所以破廟中的佛像,或舊書堆里的佛經(jīng),破戒的出家人,都能引起眾生對三寶的信心。這樣,破戒無戒的比丘,是能令人生起功德,增長殊勝思維的。如念三寶功德不可思議,念持戒、布施、忍辱功德,生起出家,遠離煩惱,想到尋求智慧,自己于過去生中的善根。所以若在出家人立場說,破戒惡行比丘,應(yīng)逐出僧團;但在信眾方面說,還能令人增長功德,可作眾生福田?偨Y(jié)的說,能持戒的,固然理想,應(yīng)加崇仰;破戒的,即使知道了,在家居士亦不能對他非法罵辱,或者拘禁,因為這是對僧團而造重罪的。地藏菩薩來五濁惡世,現(xiàn)出家相,充分表現(xiàn)了菩薩的慈悲度生精神,使大家知道剃除須發(fā),身披袈裟,于出家僧團中,是好是壞,還是出家人。當(dāng)沒有逐出僧團,失掉出家身份以前,不予贊嘆、供養(yǎng)、護持,是可以的,但卻不能于當(dāng)面或背后,用手段對付罵辱。否則,對佛法起不良的影響,無形中造成破毀三寶的重罪。

  地藏菩薩救濟墮地獄的眾生。而更著重于如何使眾生不墮地獄。要不墮地獄,可總括為八個字:「尊敬三寶、深信因果!惯@是一般出家在家佛弟子聽?wèi)T了的。地藏菩薩現(xiàn)出家相來穢土度生,也不外乎此。其中最重要的,特別是如何尊敬法,尊敬僧,才能護持佛法,才能護佛法于世間救度眾生,使眾生于佛法中得利益。釋迦佛來此世界成佛,現(xiàn)出家相,舍離家族財產(chǎn)修行而成佛。弟子們隨佛出家,成為佛教出家僧團。僧是三寶之一,在佛法中非常重要。釋迦佛是以此來度生,是組織出家眾,成為自利利他的清凈集團。若僧團內(nèi)部混亂,而在家居士又不明內(nèi)部情形,如采取不正當(dāng)手段,結(jié)果是增加僧團的困難,不和諧,削弱救度眾生的力量。《地藏經(jīng)》開示的法門,無論是十一重罪墮地獄,或十惡輪墮地獄,著重在謗正法,迫害出家人,謗修行者,侵損僧物等重罪。因為這是佛教僧團中的法與僧,若加以破壞,佛教于世間即失去其清凈相,如何能發(fā)揮救度眾生的大用?例如愛國的,不能對國家不忠。更不能到國外去盡說國家不好。這只是搗亂,增加國家的困難,是國家罪人。佛教也如此。真正信佛教的,如破壞佛法及僧團,使佛法衰落,也是罪大惡極。這不只是《地藏經(jīng)》說,也是一切大乘經(jīng)所說到的問題。地藏菩薩知道五濁惡世,末法時代,出家人不如理想;而在家人不知修福修慧,反而對三寶的所作所為,不如法如律。這一來,不用外道破壞,不用外道毀謗,自己就會衰落下去。地藏菩薩為此而現(xiàn)出家相,于釋迦佛法會顯示此一法門,令眾生知道最易墮落的是什么?使出家在家弟子,都能于此特別注意,愛護三寶。這不但自己不會墮落地獄,佛教的衰落也可以中興,不清凈的可以漸漸清凈,一天天發(fā)揚起來。

  3、無慚愧僧可親近否:出家僧眾,佛把他們分為好幾類:最好的是有修有證的圣者;其次是雖未能證圣果,卻能持戒清凈,對佛法理解正確,得佛法正見。另外還有兩種不理想的:

  第一、啞羊僧(如不會說話的羊):出家的佛弟子,要學(xué)習(xí)戒律。這不但是不殺不盜等戒,而是包括了出家團體中的規(guī)律,制度。如具什么資格才能為人師?具什么資格才可以授戒?如何受戒?受戒有什么程序方式?怎樣才能修建及主持寺院?……這些,佛都有扼要的規(guī)制。個人的,從出家受戒起,到每天托缽、吃飯、穿衣、睡覺。僧團的事,比如請職事,調(diào)解糾紛等,都有一定的規(guī)章。在團體中的事情,用現(xiàn)在話來說,是民主制度。如舉行羯磨就是會議。會議的是否合法,議決須大家通過,而決定的是否合法,對于這些,出家人是應(yīng)該知道的,應(yīng)該學(xué)習(xí)的。若什么都不知道,那就是啞羊僧。

  第二、無慚愧僧:即破戒比丘。戒律有輕重,這里指破大戒而說。這些無慚愧僧,在家居士可否親近他?這也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可以的,如《十輪經(jīng)》(卷五)說:「有無慚愧僧,不成法器,稱我為師,于我形像及舍利深生敬信,于我法僧,圣所愛戒,深生敬信,……轉(zhuǎn)輪圣王,尚不能及,況余雜類!惯@類無慚愧僧,并非天天破戒,而是在一次煩惱沖動,環(huán)境所誘而破戒。犯了重戒即名破戒,如杯子有了裂痕。這樣的破戒者,不成法器,以后盡管如何修行,參禪念佛,也不能現(xiàn)身成圣,現(xiàn)身解脫。但與一般破戒的不同,所以還是可以親近。這因為,他雖因煩惱沖動而破了戒,然對三寶還有充足的信心。對于佛的形像,佛的舍利塔寺,都非常尊重敬仰。佛像前極盡清凈莊嚴(yán),恭敬禮拜供養(yǎng)。他自己雖已破戒,然而稱贊僧寶;對于清凈圣戒,也贊嘆敬信。這樣的無慚愧僧,自己雖不成法器,不能現(xiàn)身修證,但自身還能增長;。對佛教來說,還可使眾生培植功德,生信仰心,于佛法中得利益。由于對佛法僧戒的信心充足,所以無論有多大功德的外道,就是世間的轉(zhuǎn)輪圣王,也不及他。轉(zhuǎn)輪圣王是世間的仁王,以十善道德法門教化世間。世間有了圣王,人民就得安樂,但不能引導(dǎo)人趨向出世。而破戒比丘,卻能使人引起超越世間的出世正見。所以約修證方面說,雖然不成法器;而約護持三寶的功德來說,卻能使他人得法益。這種無慚愧僧,是可以親近的,在末法中也是不易得的了。

  無慚愧僧中,也有不可親近的,如《十輪經(jīng)》(卷五)說:「有無慚愧僧,毀破禁戒,不成三乘圣賢法器,堅執(zhí)邪見,謗別乘,謗別度,不應(yīng)親近,近則墮落!惯@種無慚愧僧,不但已經(jīng)破戒,此生不能證圣果,不能得解脫。而且還要搬出大篇道理,自己邪見,反謗正見者;自己不修行,反謗修行者。起大邪見,撥無因果,無善無惡,賊住于僧團中。另有一種,邪知謬解,修小乘的,即謗大乘為非佛說;修大乘的即排斥小乘,認為不值得學(xué)。又如六度中,只修某一度門,而謗其他度門。這種無慚愧僧,不但不成法器,而且破壞佛法,所以不宜親近他。親近他,受了他的熏染,也就會起邪見,毀謗別乘別度,而要墮落地獄了!

  4、偽大乘者不應(yīng)親近:有些大乘學(xué)者,常公開宣揚他的大乘:說自己是大乘派;只有大乘經(jīng)可聽,大乘法才可學(xué);聲聞、獨覺乘都是小乘法,都不要修學(xué)。換言之,這是執(zhí)大謗小。一般人的想法,大乘比小乘好,那么學(xué)大乘不學(xué)小乘,專弘大乘不弘小乘,又有什么錯誤呢?這錯誤可大了!如《十輪經(jīng)》(卷六)說:「唱如是言,我是大乘,是大乘黨,唯樂聽習(xí)受持大乘,不樂聲聞,獨覺乘法!褂终f:「說者聽者,俱獲大罪,陷斷滅邊,墜顛狂想,執(zhí)無因論。如是眾等所有過失,皆由未學(xué)聲聞乘法,獨覺乘法,先求聽習(xí)微妙甚深大乘正法。」如有這種執(zhí)大謗小的偏見,佛為大眾說,這是犯重罪的;聽這種人說法,也會犯重罪。主要的有三種過失:一、起斷滅見,二、起顛狂想,三、執(zhí)無因論。所以太虛大師的判攝一切佛法,建立五乘共法,三乘共法,才說大乘不共法。若無五乘、三乘共法,不共大乘法就沒有根基。所以西藏佛教,自宗喀巴大師,以共下士道,共中士道,上士道而總攝一切佛法。佛法能一直發(fā)揚光大,傳到青海、蒙古、及東北等地。這都與地藏法門相合;若不學(xué)小乘而修學(xué)大乘,自行教他,自己與佛教,都要走入岔道了!例如大乘經(jīng)說空,如以為一切都沒有;大乘禪宗說不是善,不是惡,如以為無善無惡,那就都錯了。

  在小乘佛法中,顯示善惡因果,生死輪回,苦惱在那里?問題在那里?然后如何修,如何證,才得永遠究竟清凈。這樣切實的認清了自己,認清了這些基本問題,才能深一層的體會大乘空義。否則,即墮以上所說三種過失。(一)墮斷滅見,即落于空。聽說一切皆空,以為空掉因果緣起,于是把因果緣起,善惡報應(yīng),生死輪回,都看作什么都沒有。如起了這樣的斷滅見——空見,即使說心說性說悟,都不是真正的大乘法。(二)顛狂想:聽說人人有佛性,人人可以成佛,就好像自己是佛,狂妄顛倒得了不得!學(xué)大乘法的,容易走此邪道。這是離開聲聞、緣覺法而學(xué)大乘所起的過失。(三)無因論:大乘經(jīng)中,或說因緣不可得,因緣無自性,但這并非沒有因緣。但有些學(xué)者,卻由此而落入自然無因的邪見。因果是佛法的宗要,非好好的信解不可,F(xiàn)在有些地方,好像佛法很盛,但很少談到三世因果,無形中佛法成了現(xiàn)生的道德學(xué),修養(yǎng)法。這些變了質(zhì)的,離根本佛法甚遠,都是偏向于大乘所引起的錯誤,也可以說這根本不成大乘法了。

  總之,這都是未學(xué)聲聞、緣覺,即學(xué)微妙大乘正法引起的副作用。大乘如營養(yǎng)豐富的補品,病愈體弱的人服之,能強壯身體,精神百倍;若疾病還未治好,而服補藥,必將引起副作用。聲聞、緣覺法,少欲知足,淡泊自利,少事少業(yè),凈持戒律,為小乘的基本精神。大乘以利他為重,要救濟世間,不妨多集財物,利益眾生。然而,若離開少欲知足的精神而行大乘法,則走入了岔路,與世間的貪欲多求又有什么分別?沒有出世的聲聞精神,就不能有大乘的入世妙法,大乘必成為一般戀世的世間法。因此,若離開小乘,沒有聲聞的功德,而以為自己是大乘學(xué)者,不要小乘法,那等于病未愈而服補藥,必將引起不良后果!法華經(jīng)》中說,大乘道如五百由旬,小乘道如三百由旬。三百由旬就在五百由旬中,并非于五百由旬外別有三百由旬。所以若不學(xué)二乘而只學(xué)大乘法,必成大錯。

  這樣,不學(xué)小乘法,就不能學(xué)大乘。如《十輪經(jīng)》(卷六)明說:「不習(xí)小乘法,何能學(xué)大乘?」「舍身命護戒,不惱害眾生。精進求空法,應(yīng)知是大乘!褂帧妒喗(jīng)》(卷七)說:「何故說一乘?」「舍離聲聞獨覺乘,為清凈者說斯法。」這明顯的呵斥一般大乘謗小乘的,等于不會走而想跳一樣。大乘法,一方面重視持戒,不惜身命的持戒,衛(wèi)護圣戒,對一切眾生,慈悲充足,不加惱害(戒依慈悲而成立;真能持戒,即能起慈悲心);一方面精進的求空法。這慈悲、持戒、精進,求一切空法,是大乘法的特色,一切不生不滅的空法(即空相、空性)。龍樹說:「信戒無基,憶想取一空,是為邪空!惯@可見,正確的真空見,要在深信因果,凈持戒行等基礎(chǔ)上,才能求得。而信因果,持凈戒,精進等,都是共聲聞、緣覺的功德。所以學(xué)大乘法,不能謗小乘,對小乘的基本理論、功德都要學(xué)習(xí)。有了小乘的功德為依據(jù),那在學(xué)大乘法求空法時,才能穩(wěn)當(dāng)。有些人以為:《法華經(jīng)》說一乘,一切眾生成佛;學(xué)習(xí)小乘而終究回入大乘,那就學(xué)大乘法好了,何必再先學(xué)小乘?香港有一位老法師,對《法華經(jīng)》有獨特的見解。他以為,開權(quán)顯實,即是開除權(quán)法而顯實法,不要小乘之權(quán),獨顯一乘的真實。這是最使人誤解,學(xué)大乘一乘,即不要小乘了。但佛為什么要說唯一乘才是究竟,才能成佛?為什么到最后不說三乘而說一佛乘?要知道,佛說一乘,不是一般性的,是為身心清凈的眾生,有資格受大乘法而如是說的。佛并沒有一開始即說唯有一佛乘。如《法華經(jīng)》中,佛從三昧起,贊嘆諸佛智慧甚深無量,不可思議。舍利弗請佛說法,佛再三止之,到舍利弗殷勤三請,才許可宣說。那時,五百增上慢人退席,佛說「退亦佳矣!」那時的法會大眾,都是大乘根性,才宣說唯一佛乘。佛不曾開口教人學(xué)大乘,而確是因機施教,而漸漸引入,到此階段,才為宣說一大乘法。換言之,小乘雖不究竟,但有適應(yīng)性,對這樣根性的眾生,就必須說此法。佛于五濁惡世中,建立清凈僧團,就需要這種嚴(yán)謹?shù)吹男〕朔?不為經(jīng)濟家庭眷屬等所累。于人間建立清凈如法的僧團,即是于黑暗的世間,現(xiàn)出一線光明的希望。故佛在《法華經(jīng)》中,最初覺得此法甚深不可說,但再一想,過去現(xiàn)在未來諸佛,皆于五濁惡世說此法,皆為適應(yīng)眾生根機,于一佛乘分別說三。若開始即說一乘,眾生還沒有清凈,不能接受,不但得不到功德,反令毀謗造罪。所以必須先說小乘,使眾生做好嚴(yán)謹?shù)吹幕A(chǔ),再熏受大乘的微妙正法。小乘法以出家眾為主,這是于五濁惡世建立佛法所必要的。清凈僧團若不能建立,正法即將衰落。因此地藏菩薩于五濁惡世現(xiàn)聲聞身,救度眾生,令不墮地獄。宣說兩方面:一、對于破戒比丘,應(yīng)如何對付?二、于清凈的僧團如何護持,才能使三寶于世間,清凈莊嚴(yán),正法不滅。

  5、慎受權(quán)勢財富勿造惡業(yè):一般的在家佛弟子,能對佛法發(fā)生大影響的,必定是社會上重要的人物,特別是國王大臣,擔(dān)當(dāng)國政重任的。他們有權(quán)勢,有聲望,若對佛法發(fā)生正信,對佛法的弘傳流布,自有良好的影響。但如護法而不知分寸,或不信佛法而生惡見,那也能使佛法受到不正常的障礙。如上面所說的,逼害出家人,侵奪清凈比丘物與破戒比丘,侵奪寺院廟產(chǎn)等,這都是那些有權(quán)勢者所為。若窮苦的,既無力護持,也無力破壞。所以有權(quán)勢的富貴人。護持三寶,有時也會出問題,何況故意的毀害佛法。這對于權(quán)勢財富,應(yīng)該謹慎而受,免于造作惡業(yè)。這種人,《十輪經(jīng)》(卷七)分作四類:

  一、「有發(fā)愿不處尊位,以免造重罪」的。有些人發(fā)愿不作國王大臣等有權(quán)勢者?峙妄想顛倒,于三寶中作破壞事。因為這些事,不犯則已,犯了即墮地獄。所以寧愿沒有權(quán)勢財富,雖不能護法,廣積功德,也不致作重罪而墮落。

  二、「若諸有情已得法忍……受用種種勝大財業(yè),及處種種富貴尊位,是我所許!惯@是眾生已得無生法忍,即已悟見真理。有了智慧的體悟,那作起國王大臣來,即有了把握,于三寶中必不造破壞三寶之罪。此人才可以受用勝大財業(yè),及榮華富貴的尊位。一般苦惱的眾生,無財勢,不能作大事,于三寶中只能作小功德。正如小乘人,怕犯重罪,寧愿苦惱,不要權(quán)貴。大乘法則不然,把三寶眾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如真是證悟法性的,那盡管有權(quán)勢,居高官厚爵,必能為眾生多作利益,護持三寶。

  三、「若諸有情,未得法忍,有能受行十善業(yè)道,亦勸眾生令受學(xué)者,我亦聽許。」又說:「十善業(yè)道……得名菩薩摩訶薩也。于一切惡皆得解脫,一切善法隨意成就,速得盈滿大涅槃海!褂行┍娚,雖然未開悟,若能奉行十善業(yè)道,也教他人行十善業(yè)道。這樣,雖作國王大臣宰官等有權(quán)勢者,也決不會作破壞三寶的重罪。十善業(yè)道是:身三善業(yè),不殺,不盜,不淫;口四善業(yè),于語言文字方面,不妄語欺騙,不兩舌挑撥離間,不惡口咒罵,不綺語誨淫誨盜等;意(思想)三善業(yè),不貪五欲,不發(fā)嗔恚,不邪見愚癡,深信善惡因果。這樣的十善業(yè)道,自作教人作,此人的道德品格提高,作事如法,自然不作毀法破僧事。所以雖沒有開悟,若受富貴而能修行十善業(yè)道,也就不會作重罪了。大乘經(jīng)都說,菩薩發(fā)菩提心,初修十善,也就是要從十善業(yè)做起!度释踝o國般若經(jīng)》稱為十善位菩薩。自已以道德修行,以道德化世,以十善菩提心化世間,雖然還未開悟,也能走上大乘正道。這類自利利他的十善菩薩,成就十善功德,斷除一切惡法,所以雖擁有財富權(quán)位,決定不作破三寶的重罪。

  四、「未得法忍,不受行十善道……亦有別緣得方便救!行帕,尊敬三寶!埂覆粴Х,不惱僧,不奪僧物,于三乘相應(yīng)正法,聽受奉行……免墮無間地獄,及余惡趣!谷粑吹脽o生法忍,也沒有奉行十善業(yè)道的,這種人作起國王大臣來,似乎非常危險。但另有一種因緣,也可以方便救護,不會因此造重罪,墮入地獄。這種人有了權(quán)勢富貴,信心很深,能恭敬三寶。如上面所說的破戒比丘,雖然已破戒,但對佛法信心充足,還是有功德的。此在家弟子,雖未開悟,也不修十善業(yè)道,惡行在所難免。但由于尊敬三寶,信心充足,也不會做出毀法惱僧,破壞三寶,侵奪僧物等重罪。三寶的東西,是屬于三寶的,出家人尚且不能隨便取用,更何況在家弟子自飽私囊?只要對三寶深具信心,對三乘佛法尊重恭敬,雖沒有開悟或修十善道,還是有功德善力,可以控制惡力,不會因造重罪而墮于地獄惡趣。

  這一節(jié),是為一般有權(quán)勢富貴的在家弟子而說。能悟證無生法忍,當(dāng)然是最理想;若不能,也應(yīng)修行十善業(yè)道;再不,也應(yīng)做到對三寶具足清凈信心。這才能不作以上所說的五無間、十惡輪等罪。生富貴家,具權(quán)力,有勢位,能這樣,也就能于佛法中作種種事,增長功德護持佛法了。

  6、地藏發(fā)愿普為救濟:地藏菩薩于無量劫以來,皆發(fā)愿救度眾生,不墮地獄,F(xiàn)于釋迦佛前,重發(fā)此愿:「五濁惡世空無佛時,其中眾生煩惱熾盛,習(xí)諸惡行,愚癡狠戾,難可化導(dǎo)……善根微少,無有信心!缡堑热,為財利故,與諸破戒惡行苾芻相助,共為非法朋黨,皆定趣向無間地獄。若有是處,我當(dāng)往彼,以佛世尊如來法王,利益安樂一切有情無上微妙甘露法味,方便化導(dǎo),令得受行拔濟……令不趣向無間地獄!(《十輪經(jīng)》卷四)佛在世時。佛的威德大,眾生根機利。佛滅度后,眾生煩惱熾盛,作惡的多,愚癡狠毒,不辨是非善惡,殘酷兇暴。所以經(jīng)上說:「五濁惡世眾生,剛強難化。」這些眾生常為財利,與壞比丘合作。佛法在世間,良好的道場,有德比丘當(dāng)然會有人護持,如一些念佛參禪講經(jīng)道場,有大德領(lǐng)導(dǎo),也有人護法。然有些地方名勝,古剎或者新建,不管是否有德高僧主持,財產(chǎn)一多,也要有護持的人。從前大陸上的寺宇,要維持得好,每有拉攏地方勢力士紳,逢迎送禮,請他護持。有些在家人,對三寶多少有點信心,但出家人自已不長進,請客送禮,請托幫忙,漸漸養(yǎng)成了習(xí)慣性。不免有些地方士紳,不分好歹黑白,只要送禮就幫忙。這不但造成惡劣風(fēng)氣,反使有德比丘無法立足。這一來,不但未能護持佛教,反而增加佛教的不少困難。真正愛護佛法,欲令三寶清凈者,對此只有痛心,故太虛大師對此甚為感嘆!地藏菩薩于釋迦法會中,示現(xiàn)出家相,建立清凈僧團為佛法的中心。依此基本精神,地藏菩薩發(fā)愿,于惡世中令此等眾生,能以方便把他們從墮落邊緣救出來。這并不一定要顯神通,把要墮落地獄的眾生拉出來,而是開示正理,令其了解,特別令這群有財富勢位,可能作重罪而要墮落地獄的,信奉佛法,不要作破壞三寶的罪。佛說此法門,以《地藏十輪經(jīng)》為主,使五濁惡世眾生,不入地獄。

  六臨墮已墮者之拔濟

  地藏菩薩的法門,特重于如何才能使人不墮惡道。不作重惡業(yè),不墮落地獄,當(dāng)然最好。但那已作了墮地獄的重惡業(yè),在臨命終時將要墮落,如何才能在緊要關(guān)頭救濟他?如果已墮地獄的,又將如何救度他?病人病重將死時,或者已死,那時如惡業(yè)已造成了,善業(yè)又來不及作,這將如何救度?在《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中,特別著重說到這一法門。

  地藏菩薩發(fā)愿,要救苦難惡趣眾生。惡道眾生中,地獄眾生最苦,菩薩對苦難眾生,特別慈悲憐憫,所以特重于地獄的濟度。地藏菩薩在釋迦佛法會中,受佛囑付。于佛滅后末法時代,眾生根鈍,煩惱深重,修行悟證者少,墮落者多。地藏菩薩于無邊劫中發(fā)大愿,所以于佛前擔(dān)負此責(zé)任,愿于穢惡世界救度眾生,這是甚難稀有之事!這里有一問題:菩薩希望每一個眾生,都向上向善,不致墮落。眾生也希望自己的父母六親眷屬能向善,不墮惡道。從作什么業(yè),得什么果來說,當(dāng)然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自作自受。但從另一方面來說,我們能眼看即將墮落者的墮落,坐視與我有著血統(tǒng)關(guān)系的人,墮在地獄中嗎?自已成賢成圣,而父母祖宗于地獄中受苦,心中過得去嗎?佛法不是只圖自己利樂的,不是忘棄父母及六親眷屬的恩德的,所以對未墮惡道者,要以方便救濟他:已墮落者,也要以方便救拔他。這如犯法的,雖被囚禁于獄中,也要想辦法救他,不能說犯法的受罪,就是活該。與自已有關(guān)的,更要設(shè)法救度。這是人性流露,是存在于每人心中的。中國人對祖宗,有一番慎終追遠的孝思。逢年節(jié)忌辰,好好的禮拜祭奠,表示兒女對祖德的不忘。中國民族傳統(tǒng)的同情心,推及已死者,自己吃飯,穿衣,均想到父母,于是以飯食祭奠,以衣物焚化。后來漸漸用紙來代替燒化,這是一種孝思;用意雖善,但辦法卻并不理想。西方的宗教,本來對此也沒有考慮,似乎人死即了結(jié),如作惡的,一點辦法也沒有了。佛法不像儒家,僅限以祭奠的同情,慎終追遠,而是對已死墮落者的加以救濟,未死者是怎樣使他不致墮落。宗教是適合人性要求的,所以西方神教在發(fā)展中,天主教也有煉獄的思想,為死人做彌撒,以消除亡人罪惡的教儀。這是源于人性發(fā)展而來;但對于救度的辦法,佛法才能給以圓滿的答覆。

  1、地藏本愿永為濟拔:地藏菩薩發(fā)菩提心時,曾這樣的發(fā)愿:「我今盡未來際不可計劫,為是罪苦六道眾生,廣設(shè)方便,盡令解脫,而我自身,方成佛道!(《本愿經(jīng)》上)發(fā)菩提心,學(xué)菩薩道,也是要隨因緣而發(fā)心修行的。地藏菩薩見六道眾生受苦,見父母受苦,即發(fā)度盡一切眾生,悉令離苦的大愿。此愿,不是數(shù)日數(shù)月數(shù)年,此生或后生,而是盡未來際。主要是令一切三惡道眾生,不受苦惱。但眾生根性不同,智慧的程度不同,心境不同,以同一方法救度,不一定都得利益,所以要以種種方便,令一切眾生皆成佛,然后自己才成佛。所以說「眾生未盡,誓不成佛!贡娚鸁o盡,地獄也難以度盡,這樣也就不成佛;這就成為不成佛道的大悲菩薩。菩薩發(fā)心修行中,特重大悲,不為自己利益而急于成佛,寧愿大眾皆成佛,我才成正覺。地藏菩薩無量劫來,即發(fā)這樣的大愿。地藏菩薩發(fā)大愿廣設(shè)方便,寧可自己不成佛道,而專心于度眾生,盡令解脫。地藏菩薩悲愿的深重,精神的偉大,是怎樣的值得我們崇敬!

  釋迦佛也曾贊嘆地藏菩薩的功德說:「聞是菩薩名字,或贊嘆,或瞻禮,或稱名,或供養(yǎng),乃至彩畫刻鏤塑漆形像,是人當(dāng)?shù)冒俜瞪谌?永不墮惡道!(《本愿經(jīng)》上)「超越三十劫罪,生天不墮惡道,不受女身,受則尊貴端嚴(yán),鬼神護衛(wèi)!(《本愿經(jīng)》下)由于地藏菩薩功德的不可思議。所以贊嘆他等會有這樣的功德。佛曾說:百劫稱名贊嘆文殊師利等大菩薩功德,不若一頓飯頃恭敬稱念地藏菩薩。因為地藏菩薩悲愿特重,顧名思義,而知地藏菩薩功德。聞地藏菩薩名,知道菩薩過去生中事跡,用種種方法稱揚贊嘆他。從前,印度流行以偈頌贊嘆佛菩薩功德。以現(xiàn)在來說,或以文章,詩詞,歌詠等贊嘆。見菩薩像時,應(yīng)恭敬的瞻仰禮拜;或稱地藏菩薩的名字;或以香花供養(yǎng);或用彩畫的菩薩像,或用木刻,石雕,銅、鐵、金、銀等鑄的菩薩像,或土塑等,無論什么,只要是菩薩像,恭敬禮拜,功德很大,能得百世生于人天中的善果。經(jīng)中對恭敬供養(yǎng)地藏菩薩,稱名、塑像、禮拜等功德,說得很多:一、能滅三十劫重罪。二、以后生中,往生于天上。三、不受女身:女人,本來沒有什么不好,只是生理不同,雖說男女平等,在體質(zhì)上,實在不及大丈夫。若能稱地藏菩薩名,可以不受女身。若有以為女身也好,愿意受女身的,那來生一定是端嚴(yán)尊貴,賢淑純良,作一賢妻良母;蛉缒σ蛉,作佛母。四、生于人間有鬼神衛(wèi)護。世間的邪惡鬼神很多,有些會嬈亂人,但對有德的人,一分善良的鬼神會擁護保衛(wèi),得到平安。

  2、臨終時之救拔:上面所說,是人在生前平時,對地藏菩薩的尊敬禮贊而得的功德,F(xiàn)在要說到將死時的救濟。人死后不一定墮落,或再生為人;若功德大的可能生天;念佛專精的,往生極樂世界。這些人,根本用不著超度救濟。但人生數(shù)十年中,錯誤的事當(dāng)然不少;尤其末法時代,斗爭堅固,嗔恨心重,貪欲也大,每人都免不了罪過,所以也就都有墮落——地獄、畜生、餓鬼的可能。那用什么方法才能救濟呢?若在未死前,較容易,死后就困難多了,F(xiàn)代學(xué)佛的,常重于死后的救濟,其實最好是在生前。救濟方法,大致有兩種:一、施舍作福,二、于三寶前修功德,誦經(jīng)及稱佛名號。經(jīng)中常說,病人在最危險最痛苦時,很可能墮落,最好把屬于他自己的東西,拿去布施,尤以施舍他本人最喜歡最心愛的東西為佳。如有人喜歡收藏古董字畫,郵票等,各人的嗜好不同,以心愛的東西布施,可破眾生貪著。最心愛的物件都能施,其他還有什么不可施舍?以最愛物布施,功德也最大。眾生為錢財而造罪的最多,若能以金錢布施,并對病重者說明,把你所最愛的東西,為你布施作福,必定獲大功德果報。一方面使他起舍心,減輕愛著;一方面增長他的福德。不戀著現(xiàn)身財物,增長人天福德,那當(dāng)然不會墮落了。這是佛教對病人臨終的根本救度法。另一方法,是于三寶前修功德,于佛前設(shè)供養(yǎng),誦經(jīng)禮懺,稱佛名號。憑仗三寶力的加被,使于臨命終時,得大利益。這如《本愿經(jīng)》(下)說:「臨命終時,父母眷屬,宜為設(shè)福以資前路;驊裔ιw及然油燈,或轉(zhuǎn)讀尊經(jīng),或供養(yǎng)佛像及諸圣像,乃至念佛菩薩及辟支佛名字……如是眾罪,悉皆銷滅!谷嗽谂R命終時,境界不好,罪業(yè)又重,最容易墮落。若本人的父母兄弟姊妹等親屬,為之設(shè)福修功德,燃燈造幡,誦經(jīng)或念佛菩薩名號,都能令死者離開危險的道路,走向平安的前途。更簡要的,如「臨命終時,得聞地藏菩薩名一聲歷耳根者,是諸眾生永不歷三惡道苦!(《本愿經(jīng)》下)在人臨命終時,若能聽聞地藏菩薩名字,一聲圣號,直達耳根,知有地藏菩薩,此人即永不歷三惡道苦;若更能為其布施念經(jīng),放生作福,則更不會墮落。

  人于一生中,作業(yè)很多,臨命終時什么業(yè)受報?這有三類不同:一、隨重:比如作五無間罪,是最惡之業(yè),一死即刻墮入地獄。又如修最高禪定,定力深強,死后必立刻生天。造業(yè)雖多,必依最有力的業(yè)而趣生。所以說「如人索債,強者先得!苟㈦S習(xí):依平常的習(xí)慣,業(yè)并不太重,但平常所作,久久成了習(xí)慣性。有些人,一生不作大惡,也不作大善,這就要看其平常的久習(xí)的業(yè),那些最多。即隨著受報。三、隨念:最后時,其心念在何處,即向何處趣生。若作有重業(yè),當(dāng)然是轉(zhuǎn)不過來。如無重業(yè),于臨命終時,教他不執(zhí)著、看破、放下,以身外物為其布施作功德。雖然生命已垂危,只要他還知道自己布施作福,心中不再貪著,心境開朗,即隨這意念而受生;蛟谂R命終時,為他助念,引導(dǎo)他,使病者聞佛名,心中也隨著念佛。即使本有墮落的危險,當(dāng)他知道有人為他念佛,即會生起善念,向于光明。聽到佛號,心中有安全感,就可以使他從惡道中轉(zhuǎn)過來。所以平時能念佛當(dāng)然更好,臨終時助念,也是一重要的事。最可怕的,是到了最后關(guān)頭,煩惱惡業(yè)現(xiàn)前。惡念一起,一生的修行皆變成白費。所以臨終時,家屬高聲啼哭,將使死者心情動亂,痛苦,令其墮落,這是愛之適足以害之了。所以最要緊的,是令其心境平靜,清凈,生歡喜心。特別是慳貪者,將墮餓鬼趣,若眷屬為之布施修福,死者生舍心,即可救拔。作重惡業(yè)的,不但不易輕改,就是作生天重善業(yè),如修無想定,必生無想天,要使他不生,也是不容易辦到的。雖有這三類,而救濟的方法,就是以善念來轉(zhuǎn)惡念,把握「隨念」的好方法。佛法有方便,可以把臨到地獄邊緣的眾生拉回來,但最好還是不作重惡業(yè)。

  3、命終后之拔濟:作惡業(yè)的,臨命終時境界不好,即為其作福,仗三寶威力來救拔他。若已經(jīng)死了,怎么辦?經(jīng)上說:「身死之后,七七日內(nèi),廣造眾善,能使是諸眾生,永離惡趣,得生人天,受勝妙樂!(《本愿經(jīng)》下)這應(yīng)該于七七日內(nèi),為他修福、布施、念佛、回向,令他遠離三惡道苦,生于人間天上。為什么要在四十九日內(nèi),為他作功德呢?中國佛教徒,也是逢七天做「七」,四十九日叫做「滿七」。這要解釋一下,原來人的壽、暖、識都離開了身體,叫做死。這即是精神作用完全停止,身體內(nèi)熱度消失,命根斷絕,才是死。人死后,有些即刻受果報,有些經(jīng)過一段時間,才受果報。如果作五無間惡業(yè)重罪的,死后立刻墮地獄,前一念死,后一念立刻下地獄,中間一念的距離都沒有,即成無間獄。生天亦是這樣,若作重善業(yè),此一念死,下一念即生天。若生人間、畜生、餓鬼等,大多數(shù)經(jīng)過一段時間。那時,雖然死了,另有中陰身起。人死了以后,下一次當(dāng)生何處?若還生為人為畜等,大抵不能立即受果;從死后至再受生這一段時期,名為中陰身,這是過渡時期的過渡形態(tài)。此中陰身,七天死一次,死后于第二念中立即再受另一中陰身?赡茉诘谝惶,第二天,就受后生果報。但最久的經(jīng)過四十九日的七生七死,即決定受生。換言之,此七七日中,還是過渡階段,還未真正受生,這過渡時期結(jié)束后,一定要受為人為畜或墮落地獄的果報。當(dāng)這下一生的業(yè)報還未現(xiàn)前(過渡時期)時,要廣修眾善。如果要墮落畜生道的,在中陰身時期,還未受畜生果報,此時為他修善作福,還可以轉(zhuǎn)變。于七七日中作佛事,并不限于頭七或二七的日期,而是四十九天內(nèi)都可以作。這譬如由臺北坐車到高雄,高雄是終點,是目的。假如有人找他,在中途的臺中,臺南,每一站都可以下車,而改變到高雄的目的。于四十九日內(nèi)為亡者修福、布施、念經(jīng)作佛事,使他從惡道中轉(zhuǎn)回來,等于使他在半路下車。如果過了四十九日,則隨業(yè)受其果報,已無法挽回。正如車子已達目的地,已經(jīng)無辦法了。

  佛在世時,主要為病者死者,布施修福,或供養(yǎng)三寶,或救濟貧困等,為死者回向,F(xiàn)在中國佛教,流行為死人做功德。齋主請出家人念經(jīng),念佛,禮懺。有些并沒有虔誠的心,為亡者修福回向,而等于買賣交易,多少錢一天或一夜,一切談判妥當(dāng),才開始做佛事。這樣以錢雇人念經(jīng),自己家屬沒有半點虔誠。拿錢到寺院中,不作布施想,也收不到布施的福果。布施是一回事,請出家人念經(jīng)念佛而出錢,又是一回事。若以錢請人念經(jīng),即失去布施的意義。今日的誦經(jīng)念佛,超度亡者,是祖師傳下來的,說起來也是人生重要的事;但問題在佛事的營業(yè)化,失去佛法方便拔濟的意義。

  家屬為死人誦經(jīng)念佛,功德并不完全歸于亡人。如《本愿經(jīng)》(下)說:「命終之后,眷屬大小為造福利。一切圣事,七分之中而乃獲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又說:「營齋資助……如有違食及不精進,是命終人了不得力!乖瓉頌橥稣吣罱(jīng),作佛事,所得的功德,活人多,死人少——活人得七分之六,亡者只得七分之一。若人命終后,為他布施、作福、誦經(jīng)、念佛等一切功德,都是作者得六分,死者得一分。故《地藏經(jīng)》說:「存亡兩利!谷舫黾胰藶槿俗鞣鹗,至誠懇切,自己也得功德?墒乾F(xiàn)在一般出家人,為人誦經(jīng),作佛事,似乎并不將此作為修行。若不能于作佛事時,至誠恭敬,一心以此為修行方便,亡者既不得利益,自己也毫無功德,只是一天得了××元錢而已。亡者未死前為他念經(jīng)念佛,仗三寶力,令他自己也發(fā)歡喜心,虔敬心,所以容易濟拔。等到死后于七七日內(nèi),為他做功德,超薦回向,需要家屬虔誠,誦經(jīng)禮懺者的虔誠,才能發(fā)生效用。所以《地藏經(jīng)》中,特別提到這兩點。請僧眾為亡者念經(jīng)回向,即經(jīng)中所說的營齋資助。在印度,營齋即是供佛及僧。中國是請出家人誦經(jīng)禮懺,設(shè)齋供養(yǎng),以此功德回向先亡。若齋主殺生食肉,或僧眾作佛事不精進,死者不能獲益。所以第一是,自已眷屬以清凈心,誠懇心,自己參加素食,于三寶中生信心,才有效果。有些人,祖宗父母去世后,也請出家人念經(jīng),但似乎與自己無關(guān),你念你的經(jīng),自己眷屬則招待客人,喝酒打牌玩樂,熱熱鬧鬧的。這樣的超薦,齋主對出家人毫無恭敬,如雇工人,雖然錢也化了,光是熱鬧好看,對死者一無用處。最要緊的,是自己眷屬兒女,精進虔誠,仰三寶力,請出家人領(lǐng)導(dǎo)念經(jīng)禮懺。并不是我給你錢,你給我誦經(jīng)。自已必須懇切虔誠,隨著禮拜懺悔,才能仗三寶力,救度超薦先人,使亡者于墮落因緣中,得生人天。平時念《地藏經(jīng)》的人很多,這些大家都應(yīng)知道及注意的。

  功德要在七七以內(nèi)去做。為什么呢?因為,「七七日內(nèi),念念之間,望諸骨肉眷屬與造福力拔濟。過是日后,隨業(yè)受報!(《本愿經(jīng)》下)這里所說的七七日內(nèi),其實不一定七七,有人于一七受生,有人于二七或三七受生,最多七七便受果報。所以于七七日內(nèi),亡者在念念間,皆希望其眷屬,為之祈求三寶加庇,為之廣修福德,而能在墮落邊緣,得到改善的機會。死者此時,在中陰身中,自己無力,作不得主,只有希望眷屬為他拔度超薦。若過了七七日,無人濟拔,只好隨業(yè)受三惡道苦。如乘坐的火車,已經(jīng)到站,不得不下車了。所以人死后,應(yīng)于七七日內(nèi)救濟。也如世人觸犯刑章時,可以請律師為他辯護。若等到最后判決,便一切都無法轉(zhuǎn)移了。

  4、墮落者之救濟:當(dāng)然,最好是自己不作惡,就不會墮落。若作了惡業(yè),未死以前還可以布施作福,做種種功德。若死后,則應(yīng)在七七日內(nèi),為作功德救度。如果死后,過了七七日,隨業(yè)受報,還有辦法救度嗎?這就非有大力量不可了。如最后確定判刑以后,非特赦不可一樣。如何拔濟已墮地獄的眾生?這應(yīng)由死者兒女的深切孝思而救度。從《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所說,地藏菩薩過去生中的事,可知應(yīng)如何救度已墮落者。雖然墮入地獄,還是可以救脫的。在《地藏經(jīng)》中,說到兩件事:一是婆羅門女事,一是光目女事,這都是地藏菩薩過去生中的事。地藏菩薩過去為婆羅門女時,母親不信三寶,修習(xí)邪見,死后墮入地獄受苦。婆羅門女知道母親生前不信三寶修習(xí)邪見,必入地獄,即為母布施修福,見佛像即恭敬禮拜。悲號哭泣,佛已早入涅槃,若佛還住世間,即可以問佛,自己母親究竟生于何處。他心中悲切已極。此時,似乎有一種聲音告訴婆羅門女,教他不用難過,只要一心稱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那時已滅度的佛名)名號,便可知母去處。婆羅門女即以至誠恭敬,摒息雜念,一心稱佛名號。不久,婆羅門女即在定境中。到達地獄邊緣,問獄卒其母何在?獄卒說:他亡母已因其女孝心,為其布施修福,持佛名號,以此功德,已離地獄生天了。由此一事,可知一種至誠孝思,與念佛功德,兩種力量綜合的感應(yīng),雖已下地獄的罪人,也可以得救。

  光目女,也是地藏菩薩過去生中所示現(xiàn)的孝女,其母生前喜吃魚子,犯殺生罪極重。光目女知母死后必墮落惡道,于是請阿羅漢入定觀察,方知母果生于地獄中。后來,也一心念佛,恭敬供養(yǎng),以是誠孝的力量,拔救母親離地獄苦。據(jù)此二事,可知雖已墮落地獄的眾生,只要兒女至誠的孝心,加上念佛恭敬虔誠,兒女與父母是血性相關(guān)的,仗三寶威德神力,可令父母得到解脫。一般人的慈悲救拔,雖也有感應(yīng),但父母兒女是骨肉至親,一定能深徹的至誠懇切,力量最大,最易救度。

  為亡者念經(jīng)禮懺時,要看作自己作功德,才能生效。經(jīng)中說:念經(jīng)的得功德七分之六,亡者只得七分之一,故請人念佛誦經(jīng),不及自己生前修行。所以,在身體健康時,自己多念佛,多修福德,就不怕有墮落的危險。若已死,受中陰身,當(dāng)然要眷屬為他修福布施,來救度他。若已墮落,當(dāng)然難于救度了!唯有眷屬的至誠懇切,才可以救度。地藏菩薩以大悲愿,于五濁惡世開示此法門,對一切惡道眾生,給以方便救護,F(xiàn)代的中國佛教界,對祖先眷屬的超薦,非常普及,希望都能理解這一法門的真意義,真能得到功德才好。(能度記)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