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度】超度是什么意思?如何超度嬰靈?
超度(佛教解釋)
超度,指凌駕、超越;佛教或道教指藉由誦經(jīng)或作法事,幫助死者脫離三惡道的苦難。
超度引證解釋
1. 超越;勝過。
唐馮宿《天平軍節(jié)度使殷公家廟碑》:“猗那先子,超度名輩。” 宋李綱《辭免第三奏狀》:“隆恩厚德,超度等倫。”
2. 佛、道教謂使死者靈魂得以脫離地獄諸苦難。
明 高明 《琵琶記·寺中遺像》:“把公婆的魂魄來超度。”明 馮夢龍 《喻世明言》第一卷:“卻說蔣興哥跟隨父親做客,走了幾遍,學(xué)得伶俐乖巧,生意行中,百般都會,父親也喜不自勝。何期到一十七歲上,父親一病身亡,且喜剛在家中,還不做客途之鬼。興哥哭了一場,免不得揩干淚眼,整理大事。殯殮之外,做些功德超度,自不必說。”《紅樓夢》第三三回:“請幾眾僧人念經(jīng)超度他。”巴金《序》:“家里念經(jīng),超度母親。”
3. 指援救,救助。
《老殘游記續(xù)集遺稿》第六回:“[環(huán)翠]連忙跪到逸云跟前,淚流滿面說:‘無論怎樣都要求師父超度。’”孫中山《行易知難》:“本大總統(tǒng)看到北方學(xué)界,都是在這樣苦海之中,所以想要去超度他們。”
如何超度嬰靈?
超度嬰靈有多種方法,現(xiàn)只詳細列舉一種,即《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jīng)》超度嬰靈法。念誦《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jīng)》(又稱《長壽經(jīng)》)七遍,即可將墮胎嬰兒的亡靈超度到梵天。
注意:
1.超度當(dāng)天24小時內(nèi),誦經(jīng)人必須嚴(yán)格吃素(不能吃:肉、蛋類、牛奶、韭菜、蔥類、大蒜)
2.要一天之內(nèi)將七遍讀完。每七遍,只能超度一個墮胎嬰兒的亡靈,不可同時超度多個。
3.誦經(jīng)時間避開午時,即早上11點到下午1點之間。
超度時的誦經(jīng)順序:
香贊
心(爐)香乍熱, 法界蒙熏,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jié)祥云,誠意方殷,諸佛現(xiàn)全身,南無香云蓋菩薩摩訶薩, 南無香云蓋菩薩摩訶薩,南無香云蓋菩薩摩訶薩。
。ㄈ绻麤]燃香,就是心香,如果你燃香了,就念爐香乍熱。)
恭請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 (三稱)
南無觀世音菩薩 (三稱)
南無十方諸佛 (三稱)
南無十方諸大菩薩 (三稱) 加持護念!
懺悔
這里就是向被墮胎的嬰兒道歉,可以根據(jù)個人的心里話來說,道歉要真誠。例如:
如果能記住是哪一天墮胎的,就說:某年某月某日,被我殺害的胎兒,請你靜下心來聽我說話;
如果記不住的,因為許多中國婦女都不只一次墮胎經(jīng)歷,就說:第__次墮胎中被我殺害的胎兒,請請你靜下心來聽我說話;
接下來就是個人的懺悔、道歉的話了。
道歉之后,可以說:
現(xiàn)在,我愿意為你念誦《長壽經(jīng)》七遍,愿將讀經(jīng)的功德悉數(shù)回向給你們。希望你們借此經(jīng)功德,升入梵天享福。
開經(jīng)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愿解如來真實義。
開始誦經(jīng)
點擊閱讀:《佛說長壽滅罪護諸童子陀羅尼經(jīng)》
讀經(jīng)的時候,要讀出聲音,不能默讀,否則他們聽不到的。
念完后,回向功德
愿以此功德,回向給:(跟懺悔中的相對應(yīng))
如:某年某月某日,被我殺害的胎兒;蛘撸旱赺_次墮胎中被我殺害的胎兒。
愿你們早升梵天享福,離苦得樂。
阿彌陀佛!
這樣就算是完整的一遍了。按照這樣的順序、方法,念誦七遍。超度完畢。
超度的佛教含義
概述
原指超越度過。目前,使用較多的領(lǐng)域是在佛教等宗教領(lǐng)域,已經(jīng)逐漸成為佛教等相關(guān)領(lǐng)域的一個專業(yè)術(shù)語,有“脫離苦難,功德圓滿,到達彼岸”之意。佛教或道教指誦經(jīng)等使鬼魂脫離苦難。
一般人卻把超度兩字,僅拿來當(dāng)做超度亡靈之說,這種言說不很正確,超度的實際意義是超越生死,共度涅槃彼岸,是名超度也。超度的對象有三點立場,何等為三?
一、現(xiàn)生中能令迷妄者,邪見者,導(dǎo)歸正見(梵語samyag-drsti),由思想上的矯正,破迷啟悟,是名超度,是思想上的超度。
二、現(xiàn)生中能依正見而起修,因修而證悟,得入涅槃,因而解脫生死,遠離六道輪回,是名現(xiàn)生超度。
三、死亡后,眷屬以虔誠之心,邀請出家師父為亡者開示、念佛、誦經(jīng),做佛事等等,普令亡靈得以往生凈土,是名善后超度。
擴展
佛雖有不可思議廣大神通,但眾生造業(yè)亦不可思議,所謂:神通不能敵過業(yè)力,業(yè)力能障圣道,業(yè)力如梟雄,具足千奇百態(tài),難調(diào)難伏。
自作自受的果報,欲超度上升乃至減輕其業(yè)報,確實不易,超度成就必須有超度成就的條件,譬如:超度者必須具足高超圓滿的德性,以虔誠之心而為亡者超度,那么亡者亦須具足背塵合覺之念,肯懺悔發(fā)露罪愆,一心一意稟持著斷惡向善的意志,有浪子回頭之悲切,若能如此相應(yīng),才有超度上升與減輕罪業(yè)的機緣。
若超度者具足圓滿的德行,同時很悲切的為亡者超度,但是亡者不肯懺悔發(fā)露罪業(yè),亦然背覺合塵,毫無浪子回頭的意念,若如此的超度,唯恐甚難,因為超度必須有超度的條件,因緣具足,方能構(gòu)成超度的事實。
超度流程
觀音香會
每年農(nóng)歷二月十九觀音圣誕日,六月十九觀音成道日,九月十九觀音出家日,為普陀山三大香期。此三月之初十前后,國內(nèi)外信徒紛紛上山,十八、十九日達到高潮。十八日三大寺例行莊重的祝誕普佛和觀音法會,通常有上千僧眾和信徒參加。晚上數(shù)千人在圓通殿內(nèi)外坐香,齊誦大悲觀世音名號。翌晨,三步一拜上佛頂山。十九日中午,各寺庵上大供,由住持帶班頂禮祝福,設(shè)齋供眾,晚卜舉行隨課普佛。此時,大眾齊聲唱念頂禮諸佛菩薩名號,拜愿此起彼落,莊嚴(yán)肅穆。同時,普門、地藏、普賢、文殊諸殿誦拜各類經(jīng)懺,寺內(nèi)燈燭輝煌,通宵達旦。香會期間,各地信徒及旅游觀光者常達一二萬人。
三大香期起源于觀音應(yīng)化誕生或成道等日。據(jù)載,唐元和年間(8o6—82o),觀音化身龐蘊之女靈照,制作魚籃供父修禪,后代父涅梁,涅槃之日,傳為觀音誕日。陜西省西安五臺山回光寺,舊有元代至正元年(1341)僧普明所撰碑記,載隋仁壽年中(6oi—6o4)此山有毒龍殘害生靈,大士化比丘,以妙智力,伏彼妖術(shù),朝廷建寺請為住持。翌年六月十九日,恬然寂滅,于空中現(xiàn)瑞麗相。是為六月香期之來歷。另有傳說,二月十九日為大士轉(zhuǎn)劫誕生日,六月十九為舍身披度日,九月十九日為得道日。
佛誕、祭祖、開光
本山各寺院庵堂,每逢釋迎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及諸大菩薩圣誕日,例行祝圣普佛。由住持或監(jiān)院主法,除常住僧外,游訪僧與香客均可隨喜參加。
夏歷四月初八日為釋迦牟尼佛誕生日,稱“佛誕節(jié)”,是佛教界最隆重節(jié)日。是日,各大寺都要根據(jù)佛經(jīng)中有關(guān)佛誕生時感九龍吐水洗浴圣身之記述,用各色香水灌洗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太子像(即釋迦牟尼佛誕生像),稱為“浴佛”。“浴佛”法會肅穆莊重,儀式一般在大寺中舉行,屆時,預(yù)先在樓上或別處安置太子像1尊,并在大殿置盆1只,以便太子像請下后安置。四眾弟子聞板上殿,搭衣、持具,依位次排班對立,聽引磐鼓聲轉(zhuǎn)身向上頂禮三拜,問訊畢,仍轉(zhuǎn)身對面立。接著由引禮師2人執(zhí)引磐,執(zhí)事6人,托香花盤2人,侍者l人,主法居后組成的“迎請隊伍”聞磐出班,向上問訊,在大眾同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聲中,由2師引禮并行前導(dǎo),魚貫上樓,恭迎佛像。到后,按序分班立,大眾同唱《稽首皈依大覺尊》贊,主法卜香,展具、頂禮三拜,接念“南無本師釋迦摩尼佛”,請像緩步下樓。至大殿時鐘鼓齊鳴,主法請像安座金盆畢,鐘鼓聲亦止,念佛聲停。主法上香、展具、頂禮三拜或九拜。拜已,呼:“我佛如來有沐浴真言。”維那師接云:“謹當(dāng)宣講!”大眾同唱《沐浴真言》三遍,接唱《菩薩下云中》贊,以香湯浴佛,至“南無香云蓋菩薩摩訶薩”三稱畢,主法聞磬聲頂禮二拜,恭說頌詞,大眾仍對面肅立靜聽。主法再頂禮三拜,大眾同唱《佛寶贊》,接唱“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偈,以贊佛功德,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繞佛畢,回向,三皈依,最后唱“浴佛功德殊勝行……’偈結(jié)束,功德圓滿。浴佛法會期間,施主常設(shè)齋供養(yǎng)三寶,廣植福田。此外,也于佛誕日舉行“放生”等活動。
祭祝
歲時追薦、春秋祭祖乃飲水思源、慎終追遠之事,向為注重報恩之釋子所崇,既表師承有序,又示崇敬師恩。本山各寺院庵堂繼承漢傳佛教傳統(tǒng),立有祖堂,以便朔望禮拜,歲時祭祖。前后兩寺更對道行卓著、有功于寺院之住持專立公堂;對復(fù)興護持三寶有功之檀越立詞供像,以使后人于祭拜之時,發(fā)見賢思齊之心。如潮音和尚建“先覺堂”奉普陀列祖暨歷代諸師。也有某師派下之公堂,如“立三老人派下子孫公堂”。祭祖?zhèn)人的則有永悟公堂、別庵公堂、通智公堂化聞公堂等。奉把檀越的則有副帥何公生祠、黃公祠、前、后的寺之藍公詞、法雨寺陳黃二公詞、施公生詞等。民同間只存少數(shù)詞學(xué)和公堂,其后漸圮毀,F(xiàn)除二大寺仍有祖堂外,其余庵院尚無祖堂恢復(fù),三大寺的祭祖,也只在歲時大節(jié)和重要法會活動時才舉行。掃塔古制在冬兩次掃塔,以為不忘祖恩,并載入寺規(guī)。《普陀洛迦新志》卷八《法雨寺規(guī)制》中有:“開山祖塔,木本所在,每歲冬二十四日,春清明正日上午,集各房靜室拜掃。若普同塔、蘇公塔、明公塔,隨例舉行。下午,則常住人眾拜舍利塔,各房靜室從便。若屬中興子孫,系鐵祖法派者,隨班俱集。”“觀音洞扣公塔,兩節(jié)于禮祖次日,住持領(lǐng)眾拜掃。”這是與祭祀并行而相得益彰的傳統(tǒng),本山歷來重視。
祈雨祈晴
本山歷代大德,本慈悲濟世廣度眾生之旨,關(guān)心民眾,如遇久雨或大旱成災(zāi),則舉行祈雨祈晴活動,載入前后兩寺規(guī)制。
《普陀洛迦新志》卷八《規(guī)制》載:“天災(zāi)流行,祈求雨澤,向山常住為首,領(lǐng)眾至潮音洞迎香。近因外山開墾,眾議往桃花山請圣,供龍中和廟內(nèi)。雨過之日,誦經(jīng)酬禮,撥舟送圣。如當(dāng)事祈求,但在本山請三昧八功德水行香,不往別所。”“祈晴祈雨,俱向梵音洞請圣。間有往桃花山者,相時舉行。”并在普陀寺左建“娑竭龍王祠”,法雨寺內(nèi)立“龍王堂”。解放后雖未舉行“祈雨”、“祈晴”專項法會,但在佛事活動中常祈“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更于朝時課誦中,天天祈求“風(fēng)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
開光
佛像新塑安位、油漆、貼金,或古舊佛像重新修理上漆。貼金之后,都要舉行“開光”儀式,是為寺院個較為莊嚴(yán)隆重之佛事活動。其主要儀式有:一、灑凈;二、說法;三、獻供;四、回向。掂《造像度量經(jīng)》記載,佛像新裝完竣之后,有“陡靈”儀式,恭請所造佛或菩薩之靈,降臨壇場以作四眾佛子依怙。《百丈清規(guī)》對開光活動也有較詳細的規(guī)定,本山歷代宗祖多遵此奉行。80年代以來曾舉行過5次大型的開光法會:
1、 1989年農(nóng)歷九月十九日觀音成道日,值全山寺院修復(fù)開放10周年,隆重舉行全山佛像開光和方丈升座法會,自農(nóng)歷十七日始,至十九日結(jié)束,全山佛像同期開光為本山空前之盛大法會。2、1993年農(nóng)歷六月十九日西方庵舉行佛像開光法會。3、1994年農(nóng)歷四月初八佛誕日,紫竹林重建完竣,舉行佛像開光法會。4、1997年農(nóng)歷八月十幾日,伴山庵重建竣上,為該庵主佛“十一面觀音”舉行開光法會。5、1997年農(nóng)歷九月二九日舉行露天“南海觀音”銅像開光法會,參加開光慶典與法會的海內(nèi)外各界人士5千余人,未能進入會場的四眾佛子與游客更是難以勝數(shù)。上午8時,陰天,當(dāng)法會主持人戒忍大師宣布開光慶典正式開始后,忽然于洛迦山方向的上空綻開一“天窗”,五色祥云環(huán)繞,杲日麗天,大士顯身云間,被頌為“國泰民安、法輪常轉(zhuǎn)”之祥兆。
專門佛事
本山佛事,若指“依佛法修行之事”,則開山之初即有;如指佛教徒依法所行供佛、誦經(jīng)、齋僧、拜仟、追福、薦亡等活動,則始于宋代。宋時出使日本、高麗等國使船,經(jīng)普陀山,必登山舉行各類佛事,成為慣例。明萬歷年間,福建、溫州、明州等地信徒大量在普陀山做佛事。清末民初,佛事活動漸趨興旺,據(jù)民國三十八年(1949)2月21日《定海民報》載:“沈家門漁民,每逢春汛到普陀山做佛事的逐年增加,近年達到高潮。”是年7月24日,浙東行署官兵40余人在蓮花洋罹難,主任俞濟民召集山僧千余人在普濟寺做佛事,并恭請佛頂山善余和尚、白華庵融通老和尚、前寺方丈化晌大和尚和正在閉關(guān)的妙善大和尚輪流主壇。山上佛事有普佛、梁皇、焰口、水陸等12種。
普佛
分祝圣普佛和隨課普佛。祝圣普佛又稱大普佛,在觀音香會或佛菩薩誕日舉行。隨課普佛又稱小普佛,插入早晚課誦中進行。普佛根據(jù)施主意愿,又分為生人消災(zāi)延壽的“延生普佛”(吉祥普佛)與超度亡靈的往生普佛兩種。延生普佛在早課時進行,在念誦《楞嚴(yán)咒》、《大悲咒》、《十小咒》及《心經(jīng)》之后,接誦藥師佛贊、偈及佛號,并進行拜愿。拜愿時依次禮誦釋迦佛、藥師佛、日光遍照菩薩、月光遍照菩薩及藥師海會佛菩薩。往生普佛在晚課時舉行,于念誦《彌陀經(jīng)》及《大悲仟悔文》后,唱誦《彌陀大贊》及《贊佛偈》,接著念阿彌陀佛圣號與拜愿。拜愿時禮誦釋迦佛、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及清凈大海眾菩薩。禮佛畢,由維那讀疏文、焚燒文疏。
焰口
焰口是根據(jù)《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jīng)》而舉行的一種佛事儀式。經(jīng)中說:佛在湖毗羅城為諸比丘并諸菩薩說法。爾時阿難獨居習(xí)定,至夜三更,有一餓鬼,名曰焰口。于阿難前說:“卻后三日,汝命將盡,生餓鬼中。”阿難十分惶怖,急至佛前,陳說此事,并乞示教。對佛為說《無量威德自在光明殊勝妙力陀羅尼》,謂誦之即能免受餓鬼苦,福壽增長。此法事?lián)撇豢账g《瑜伽集要救阿難陀羅尼儀軌經(jīng)》中的行法次第是:1.破地獄真言,2.召餓鬼真言,3.召罪真言,4.摧罪真言,5.定業(yè)真言,6.懺悔真言,7.施甘露真言,8.開咽喉真言,9.七如來名,10.發(fā)菩提心真言,11.三昧耶戒真言,12.施食真言,13.乳海真言,14.普供養(yǎng)真言,15.奉送真言。經(jīng)中佛告阿難:汝若能施于恒河沙數(shù)餓鬼及諸仙等飲食,非但不落此道,且能延年益壽,顏色鮮潔,諸鬼神等常來擁護,遇事吉祥。現(xiàn)在佛寺流行的是天機禪師修訂的《修習(xí)瑜伽集要施食壇儀》和寶華山德基根據(jù)林宏《瑜伽集要施食儀軌》略加刪輯而成之《瑜伽焰口施食集要》兩種,分別簡稱“天機焰口”和“華山焰口”(后者亦稱“瑜伽焰口”)。一般在黃昏時舉行,供以飲食以度餓鬼,亦為對死者追薦的佛事之一。蒙山《蒙山施食儀規(guī)》以金剛上師不律駐錫四川蒙山時所集,故名“蒙山”。不律法師依秘密部水施食法及《救拔焰口餓鬼經(jīng)》》等集成此文,以普利幽冥。據(jù)興慈法師《二課合解》說:“今有欲求;益壽命者,備凈水一碗,飯一碗,菜一碗,并香燭等,隨所住處誦《彌陀經(jīng)》已,即誦此文,隨義作觀。若不們作觀者,但注心誦每咒七遍,或二七、三七遍,唯《變食咒》及《甘露咒》各誦七七遍,或百八遍,愈誦愈精,誦畢念佛回向,冥陽俱獲利益。”蒙山是漢傳佛寺晚課時或晚間所作的一種施食餓鬼的法事,也用作超薦亡故的親人,其與焰口相比,只是內(nèi)容較簡略而已,而其作用則與焰口同,故近年來山放蒙山的香客甚多。
水陸法會
水陸法會是極為隆重的大型佛事,全稱為“法界圣凡水陸普渡大齋勝會道場”。法界是指諸佛與眾生本性平等,通稱為法界,其間有圣凡上種界別,水陸則是指眾生受報之處——水陸空三界。其中水陸兩處尤為苦重,故稱水陸大會。普度是對六道眾生悉皆度化,使之解脫。施食名為大齋,法施又名勝會。法會中救度者與被救度者集會于一堂,食與法都在一起,普攝受苦眾生。相傳創(chuàng)始于梁武帝。水陸的名稱最早見于慈云寺遵式(964—1032)的《金園集》卷中“施食正名”項內(nèi),F(xiàn)就法會作法事項及勝會意義略介如下:法會時間一般七天,多則四十九天。先向天上、空中、陸地、地獄諸圣凡發(fā)出符碟言明法事,然后奉請三寶十位賢圣上堂。徹夜奉請下堂圣凡十位神靈、招請法界六道一切眾生之后,修奉浴施食之法,繼續(xù)則行三歸、懺悔、發(fā)愿、得戒敬禮三寶,依《焰口經(jīng)》行施餓鬼法,施甘露真言,宣誦四如來名號,四空四禪六欲諸天以及下堂十位名號,城隍列廟、寺觀、官衙清土主,施主家先祖代代姓名及供養(yǎng)受薦人神位,最后是一切水陸會的施食供養(yǎng),至此則念回向偈:“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在施食供養(yǎng)之后,為六道眾生亡靈進行念佛回向,愿生凈土。法會分內(nèi)壇和外壇,內(nèi)壇供毗盧邊那佛、釋迦牟尼佛及阿彌陀佛像。并掛上堂、下堂等二十席水陸畫像,列插蓮座牌位,佛前陳供品及諸法器。外壇有六個道場,大壇24位僧人拜《梁皇懺》,諸經(jīng)壇7人諷誦諸經(jīng),法華壇7人專誦《大乘妙法蓮花經(jīng)》,凈土壇7人念阿彌陀佛圣號,華嚴(yán)壇2人靜閱《大方廣佛華嚴(yán)經(jīng)》,瑜伽壇在夜間施放焰口。此外,設(shè)監(jiān)壇1人,共48位僧人。逐日禮拜供養(yǎng)、誦經(jīng)、念佛、施食、放生、受戒,最后送圣結(jié)束。法會通用清代儀潤《法界圣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儀軌會本》。水陸法會,第一是對先亡者(祖先等)幽靈所作的追善菩提;第二是將此功德回施到施主自身,希望自己及家屬得以增福延壽;第三是救濟六道眾生普超三界。因水陸法會規(guī)制浩大,非一般人所能承擔(dān),故有“獨姓水陸”和“眾姓水陸”之分。本山水陸法會常在觀音香會期間舉行。舟山市信眾常參加前后寺的眾姓水陸,每次參加信徒達數(shù)百人。近年來海外僑胞與港、臺同胞,亦常來本山舉辦水陸法會。
齋天
亦稱供天。出于依《金光明經(jīng)》制定的《金光明懺法》,是為生人求福、保平安的一種佛事,元代以來,寺院中多于正月初一日舉行,明末弘贊撰有《齋天科儀》。齋天是以祭祀諸天神為主的一種法事,所供有《金光明經(jīng)》中所說的大梵天、帝釋天、護世四王、金剛密跡、散脂大將等,并上供佛法僧三寶,下及諸神祇,一般在早晨舉行。《齋天科儀》中有偈云:“愿此香華云,遍滿十方界,供養(yǎng)一切佛,尊法諸菩薩,聲聞綠黨眾,及一切天仙,受用作佛事。”此是一般性佛事,應(yīng)信眾所需,常在本山舉行。
佛七
亦稱“打七”。本是凈土宗修行人為修道業(yè)而定的克期取證之法,期于七日之內(nèi),得一心不亂。時間少則七天,多則二個七、三個七乃至七七四十九天。因于七期之內(nèi)外息諸緣,一心念佛,以心勇猛故,其懺罪修善積德之功,亦超平時。施主供養(yǎng)護法“打七”僧人,功德亦大,故能懺除業(yè)障,亦可超薦亡靈。為信眾所要求而舉行的佛七,與專修佛七稍異,除常規(guī)嚴(yán)凈道場、凈身、三業(yè)供養(yǎng)、奉請三寶、贊美三寶、禮佛、念佛之外,還要舉行靈前薦食,晚間施放蒙山等等。這是一種自他兩利,幽顯宗親及法界有情同種凈因、同生凈土的法事,故信眾樂于舉行。1922年,有廣東朝山善信于伴山庵立佛七會,議定自1925年起,每年四月打一堂佛七。近年來,本山各寺庵仍常舉行。
拜懺
拜懺為懺除所犯罪過,悔不再犯,以便來日積極修行的一種儀式。通過念佛、誦經(jīng)、持咒、發(fā)露、觀析等以懺悔罪業(yè)。漢傳佛教懺法始于晉代,以后漸盛,懺儀甚多。本山通行的懺法有《慈悲道場懺法》(因是梁武帝時撰,故義稱《梁皇懺》)、《藥師懺》、《凈土懺》、《水懺》、《大悲懺》、《地藏懺》等。
水懺
《慈悲三昧水懺》簡稱《水懺》,唐知玄撰集,3卷。據(jù)傳唐代悟達國師知玄,曾在長安遇一患惡疾異僧,人皆厭惡而避之,知玄則侍候左右無倦。異僧感其風(fēng)儀,臨別告以今后遇危難時,可往彭州茶隴山(亦名九隴山,在今四川彭縣)尋訪。后知玄患人面瘡,百醫(yī)無效,忽憶異僧之語,遂往茶隴山相尋,見僧后告以所苦,異僧命以巖泉洗滌患處,知為夙世怨家相害,因圣僧力,冤解瘡愈。知玄即依宗密《圓覺經(jīng)修證儀》錄成《慈悲三昧水仟》3卷流行于世。正文述歸命諸佛菩薩,懺悔罪業(yè),明因果,發(fā)愿信佛修行。后世以拜水懺來超薦祖先,或祈消解宿冤。
大悲懺
大悲懺是根據(jù)《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jīng)》所撰集的一種懺法。修此法門除懺悔、發(fā)愿、禮敬經(jīng)中所舉之佛菩薩外,余則以持誦《大悲咒》為要行。據(jù)經(jīng)中說,只要持咒者凈念深信,虔誠誦持,則必能無求不應(yīng)、無愿不滿、無罪不消、無昔不滅,并可于臨命終時隨愿住生十方佛土。修懺時依宋代知禮所撰、清初南京寶華山見月增刪重纂的《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進行,俗稱《大悲懺》。隨著觀音信仰之普及,許多凈土宗行人還把每日虔修“大悲懺”作為助行,為今日全國流行最廣的一種懺法。
地藏懺
地藏懺是根據(jù)《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及《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而制之懺法,有《慈悲地藏懺法》3卷,撰者佚名,明末智旭撰《贊禮地藏菩薩懺愿儀》加以補充。本懺除所禮佛菩薩及持誦地藏菩薩圣號和《地藏經(jīng)》外,其余儀式與藥師懺、凈土懺、大悲懺等大致相同。凡報親恩祈求父母冥福等法事,多禮此懺。
梁皇懺
傳為南朝梁武帝(5o7—519)時所制,武帝初為雍州刺史,其妻都氏性酷妒,亡后防為巨蟒,托夢武帝,泣求拯救。武帝為此請憎間諸經(jīng),集諸佛菩薩功德愿力,制《慈悲道場懺法》10卷,梁釋寶志、寶唱等撰,現(xiàn)行本經(jīng)元代審訂改正后注通。懺議前為六根三業(yè),皈依斷疑,懺悔解冤;后及六道四恩,禮佛報德,回向發(fā)愿。其中正以露纏結(jié)罪,洗滌過去之惡因,復(fù)憑發(fā)菩提心,培植當(dāng)來之種智。后世多依此儀延僧修懺,以求滅罪消災(zāi),濟度亡靈。系教內(nèi)流傳最久、經(jīng)常舉行的一種懺法。
藥師懺
根據(jù)《藥師如來本愿功德經(jīng)》而作,凡祈求消災(zāi)延壽之法事,多禮此懺。其科儀名《藥師三昧行法》。
凈土懺
凈土懺是根據(jù)《無量壽經(jīng)》及稱贊凈土諸大乘經(jīng)而立的懺法,以七日為期,禮拜諸佛菩薩,念誦《佛說阿彌陀經(jīng)》及持佛圣號,以懺悔業(yè)障、清凈三業(yè)。生則吉祥如意,終后往生凈土,并以此功德追薦亡人往生西方。自凈土念佛法門普及民間之后此懺法至今流通不衰。修懺時依《往生凈土懺愿儀》進行,《凈土懺》是其略稱,為宋代遵式所撰。
超度佛事
超拔亡靈,可薦亡靈上升天堂,受上天妙樂,脫離地獄之苦。為亡者做佛事,最好是在過世之后,七七四十九天之內(nèi)。通常,人在死后,若有重大的惡業(yè),直接下墮三涂;若有眾多的善業(yè),便可立即生天;若修凈業(yè),即可往生凈土。否則的話,就在四十九天之內(nèi),等待因緣成熟,隨緣、隨業(yè)轉(zhuǎn)生。做佛事必須具備虔誠、恭敬、肅穆、莊嚴(yán)的條件,最好是出家人持誦、禮拜佛經(jīng)、懺儀、圣號。壇場則不可吵雜、零亂、喧嘩。
- 上一篇:【孝順】孝順的意思是什么?佛教對孝順的定義
- 下一篇:【持戒】-什么是持戒
- 怎樣超度墮胎嬰靈?簡單有效的超度嬰靈儀軌 - 未知
- 佛教超度經(jīng)文有哪些?如何念地藏經(jīng)超度亡人? -
- 如何幫助已過世的親人?怎么回向給他們? - 未知
- 戚繼光是誰?他為何持經(jīng)超度士兵?戚繼光是怎么死的? - 未知
- 請念《報父母恩咒》!為在世父母增福壽,超拔去世父母 -
- 如何超度親人亡靈?怎么知道亡靈被超度了? - 未知
- 超度亡靈的方法與經(jīng)文 - 未知
- 如何超度亡魂?超度的注意事項 - 未知
- 為什么要超度亡靈?超度有何意義? - 未知
- 讀《地藏經(jīng)》超度、治病的事例 - 網(wǎng)絡(luò)
- 超度是什么意思?超度亡靈的經(jīng)文有哪些? - 未知
- 人死后“超度亡靈”真的有用嗎? - 圣嚴(yán)法師
- 何謂超度?怎么超度去世的親人? - 未知
- 念地藏經(jīng)能超度已去世的父母嗎? - 仁山法師
- 自殺有罪嗎?如何幫助自殺身亡之人? - 未知
- 為什么要超度?超度的意義與功德 - 未知
- 超度過世親人應(yīng)誦什么經(jīng)? - 未知
- 超度牌位如何寫才如法?用怎樣的心超度往生者才正確? - 明證法師
- 學(xué)佛后還能燒紙錢嗎?應(yīng)該怎樣超度過世的親人? - 未知
- 楞嚴(yán)咒可以超度鬼魂嗎? - 昌善法師
- [放生起源]寺院設(shè)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yīng)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yīng)該怎么做?
- [佛學(xué)常識]八關(guān)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xué)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xué)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xué)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