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O一二年二月 觀音佛七共修 解七
二O一二年二月十八日觀音佛七解七
主講:悟演法師
解七解七又解七,七為何意?
人生娑婆世界猶如在苦海之中,因此,沒有一個人不想脫離苦海。要脫離苦海必須依靠佛法。佛法的真諦嚴格意義上是無法可說,但有言語都無實意。為了接引根基不同的眾生佛法有無量的法門。在中國佛法歷史之中有人分出禪宗、教宗、律宗、凈土宗乃至密宗等等。這些宗派在老參飽學的人來說是無有分別的,因為他們了解佛教真諦絕無差異。但對初入佛學的人則會產(chǎn)生分別,每每稱贊一個宗派,就詆毀另一個宗派。寶林弟子應知道一個話頭或一句佛號都是方便,真正功夫用到家的人是不用借助這些的。因為動靜一如,好比月印千江,處處明顯,無有掛礙。而有掛礙的人就像無法顯現(xiàn)的污水。水里的污泥,雖然月亮很明但而不能顯。修行的人如果能體會理解這個道理,了解我們的心如一輪明月,不向外馳,回光返照,一念不生,了無掛礙,哪有什么名相差別呢?所有名相差別的執(zhí)著是無量劫的妄想習氣深重,佛陀慈悲說法四十九年,無非救助眾生斷絕習氣毛病,所以希望寶林弟子明白一個真理:
方便又多門,歸元無二路。
今日解七做偈一首: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合靈共我家。
一念不生全體現(xiàn),六根纏動被云遮。
斷除煩惱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
佛光靜靜照耀三千大千世界,我們的凡圣同居心,只要我們一念不生就可以一覽無余,但如果六根紛動,就如被云遮蓋。
一個佛教徒要隨順世間時節(jié)因緣,用一顆了心,去面對去處置,做到心無掛礙,我們就是證得涅槃,生死在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間就如空華,自由來去。
這次佛七講禪,南禪北禪、南頓北漸的說法是一種方便,其實質(zhì)是法無頓漸,法無頓悟也無漸悟。這種頓漸的說法是覺悟正見的快和慢。因此,法無頓漸,見有遲疾。
天臺宗三法典為《妙法蓮華經(jīng)文句》、《妙法蓮華經(jīng)玄義》、《摩訶止觀》,天臺宗修持不離開三大典軌則與《妙法蓮華經(jīng)二十八品大典》。一切要證悟到一念三千,三諦三觀,啟用止觀證悟如是佛理。一念三千是方法論,如何在一念之中具足過去、現(xiàn)在、未來?如何兼容天、地、人?如何去諦觀即假、即空、即中?一念三千甚深微妙!通過在心上用止觀的方法產(chǎn)生無窮菩提智慧,證悟一念三千,這就是天臺宗根本宗派旨意。
作為天臺宗學人必須思路清晰,一字一拜,通過禪修持誦方法贊佛甚深功德海,證悟法性三摩地。
佛法從何而說最為恰當?觀凈觀無觀色空,明心見性方為宗。佛法以明心見性為最恰當。明心見性是方法論,具體在生活中落實應該是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
雪域高原具有第二佛陀美譽的宗喀巴大師創(chuàng)立了藏傳佛教——黃教格魯巴,格魯巴宗派與其他宗派不同之處在于講究以心守戒,以心次第修行,最終達到圓滿境界。
小船大船都是船,船度船人登彼岸。小乘大乘都是乘,乘乘都是如來心。小船大船都能渡你登彼岸,大小雖有因緣之聚,都是結(jié)果都是彼岸。因此而說,非大非小方為乘,是為真實乘也。
禪宗是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唯有迦葉尊者微笑以示,稱為心心相印。教外別傳,為佛教命脈而念佛凈土和念經(jīng)持咒等法門也都是為了了生脫死。有人說禪宗是頓悟而念佛持咒是漸次。從教判上分析如是,但是這只是名相上的差別,實際上是無二的,無區(qū)別的。因此,請寶林弟子牢記:
法門這么多,究竟學那個法門來修持呢?要看哪個法門與你相應,便修那個法門。但是絕不能稱贊自己修行的法門而去詆毀別的宗派法門。這是佛弟子最大的忌諱。在最重要的法門修行中,戒是不可能失去的,戒是必須遵守的。因為,我們凡夫輪回顛倒,經(jīng)常拿鏡子去照他人。不贊佛法甚深功德海,去詆毀他人是非功德過。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是自己給自己掘墳墓。作為學佛人當?shù)弥斢?
謹言慎行,成就善因。精進修行,轉(zhuǎn)心轉(zhuǎn)念。趨于佛境,證無生忍。
若人但念阿彌陀,視為無上神妙禪。在現(xiàn)今社會往往弘揚凈土者皆并弘禪宗。禪宗是心地法門。當今社會以禪宗弘揚凈土,水乳相融。為什么要提倡禪凈雙修呢?閻浮提眾生在這濁世之中顛倒知見,妄念紛飛,必須借用禪修增長心力,增長禪心,使之增長智慧,入念佛三昧。
法都是方便,法是為了救度眾生。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根本區(qū)別在哪?無論說凈土還是密乘,到最終不分,中道了義,無非中道了義。自心彌陀,唯心凈土,當下即是。哪有許多障礙?無論什么法都是心法。雖然表現(xiàn)方式、修行的力點不一,最終通過方便之法,將我們無始劫的習氣毛病去除,認識到自己的心性,舍去妄念,歸向真如,不向外求。所以無論凈土、禪宗、密乘、菩提道、天臺宗乃至華嚴等其他宗派都是中道了義。
但盡凡心,別無甚解。一切都是心起念,愛恨別離,宗派分別,男女之相等等一切都是凡夫之心在分別取相,其實是沒有圣人的解意。
《楞嚴經(jīng)》所說:“但盡凡心,別無甚解。”只要我們斷除妄想、執(zhí)著,我們就是佛、菩薩,否則還是凡夫眾生。念佛人不應太執(zhí)著,否則也是一味毒藥。我們現(xiàn)在念佛名號,是因為我們無始劫以來的習氣毛病,妄想難除,借著佛號當拐杖,念念不忘,久而久之,妄念俱除,凈土自現(xiàn),何需他求呢?
但盡凡心,別無甚解。廣做他說,自見自負。很多人借用佛法名相說他人之事。你能了因緣否?所以不知因緣深處,只因自心分別。所以,你不行方便說,只管自心證。要管住自己,心要凈。這告訴我們在現(xiàn)實凡夫生活中,不管面對任何人,不管任何事,都是因緣。沒有可說之說,只有你有沒有能力去圓滿它,把好的升華,把不好的圓滿,將不好的東西處理在萌芽狀態(tài),這才是真正的中道了義。
在我們修行過程中,家庭遇到疾病乃至求職業(yè)、求學等一切應記住:
世間無有求,只有自心證。因緣具足來,萬事到門前,由心所顯現(xiàn)。這個心要成為佛心才有智慧,才有德,感召眾緣和合,成就俗世人天福報。
做人做事當下智慧是什么?做人做事當下一心,面對生死煩惱無明困惑,我們需要中道行持,禪心不斷,不來不去,了無掛礙。因此而說,面對一切人、一切事,沒有好,沒有壞。皆因因緣而生。若是說好,就有執(zhí)著,就有不好的東西相應而出。若執(zhí)著壞的東西,則不能解脫自己,將會沉淪生死煩惱苦海。
作為一個佛弟子要直下承擔,當下中道行持,禪心不斷,將自己無窮的智慧通過禪心去圓滿它,讓好的不斷升華,不好的趨于圓滿。將一切不好的人事處理在萌芽狀態(tài)之中。這才是真正的佛化人生,是禪的人生智慧,更是心經(jīng)的智慧。
解七解七又解七,解七何需又著義。
觀音菩薩降道場,寶林禪寺打佛七。
生命在于呼吸間,一呼一吸,實現(xiàn)生死無常,所以寶林弟子一定要明白一個真實修行道理。通過禪修增長定力,一法深入,觸類旁通。將佛法一切積極運用于當下,去成就自己,了脫自己,直下承擔,快樂人生。
念佛要細水長流,念念不斷,一心不亂,心靜一如,那就是參禪,也是禪凈雙修的圓滿答案。這是師父教給大家修行根本法則,無論修禪念佛或修其他法門,都要牢記。
在修行的道路上,大乘小乘都是乘,先小乘后大乘,最終追求正等正覺的無上覺醒快樂。
行也禪,坐也禪,語默動靜體安然。
禪心在當下,隨緣而入行。法性不偏離,正念永不斷;脺缂艤缧,無住而生心。
學佛得智慧最殊勝的下手方式:學佛要氣沉丹田,叩開命門,化濁氣,氣入自心,隨緣入行。
《華嚴經(jīng)》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钡湼6荚谧孕闹,不用他外去尋求。
朝暮勤念彌陀佛,身處無上深妙禪。
禪凈雙修,如何用此微妙方法轉(zhuǎn)心轉(zhuǎn)念,四月初八再和大家一一講解。希望大家把這種狀態(tài)好好帶回去,日積月累熏修,增長自己心力。當我們心力增強,一切都會如愿,一切都會具足圓滿。為什么我們現(xiàn)在心力不足?是因為我們自己想法太多。千言萬語就是希望大家簡單思維,快捷下手,了脫因緣,快樂人生。心力要增強,就像時間談戀愛一樣,若不具足純潔珍愛于對方的心力,或這種心力不強大,就會經(jīng)歷種種感情折磨,經(jīng)歷種種顛倒。因此無論是修法還是世間法,都要簡單,真實,真心,持久,快捷,就能得到人生的快樂。
(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丹陽寶林禪寺)
- 上一篇:二O一二年四月初四日佛七共修第一課
- 下一篇:二O一二年二月 觀音佛七共修 第五課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