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O一二年四月初七日佛七解七

  二O一二年四月初七日佛七解七

  主講:悟演法師

  佛法八萬四千法門門門方便,門門權(quán)巧,偉大佛陀哀憫末法眾生根基不足而慈悲宣說,開佛知見、入佛知見、悟佛知見。中國隋唐時期佛教形成宗派。偉大的世尊菩提樹下參禪而坐,夜睹明星,得悟“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大地有情皆有佛性!睆拇,世尊開始游化眾生、度化眾生。因此而說,佛法是在定中所悟,定功是所有佛教徒必須掌握的必修課。偉大的世尊在古印度創(chuàng)建佛教,幾百年后又消亡于古印度。佛教由中國傳遍世界。中國的佛教文化兼容并包,融合儒學、道學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文化。佛教文化包括聲明、工巧明、醫(yī)方明、因明、內(nèi)明。我們要在這五明之中辯證實修。當代出家人應(yīng)讓自己具足五明,才能接引眾生,實現(xiàn)出家愿望。

  佛教涵蓋廣,有人認為它唯心,有人說它是哲學,有人認為它是迷信,偏執(zhí)的人認為佛教和其他宗教是邪教。如何理解佛教?佛教就是教育。對佛法產(chǎn)生種種偏見,是自己種種阻礙,也褻瀆了這顆歷史長河中璀璨明星的魅力。

  佛法難聞今已聞。今生得聞佛法要好好珍惜,F(xiàn)在學佛存在種種問題,如不能把佛教和生活聯(lián)系,消極避世等,最可怕的是借佛之事行私人之事。

  讓我們生活充滿智慧快樂,只有嚴守戒律,戒為無上菩提本。佛說任何居士僧人都毀滅不了佛教,佛教毀滅于沒有戒律。我們賴以生存的佛教需佛教徒用心把持,以心戒入世。只有戒才是我們真正的指南,規(guī)范我們的行為。讓我們浮躁的心等等不完美趨于安靜。最終達到覺悟,這就是戒定慧三無漏學。因此,修行應(yīng)嚴守三無漏學,把持戒律,參禪修學,提升心靈和智慧,走上覺悟大道。

  開經(jīng)偈是女皇武則天所作。作此開經(jīng)偈的緣起之一是隋唐時期禪宗十分興盛,武則天十分奉養(yǎng)大乘《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jīng)》。緣起之二是因為武則天借用佛家種種方便,走上朝政,為走上皇位奠定宗教政治基礎(chǔ)。

  佛法從漢哀帝元壽二年傳入中國,借用儒學、道學名相解釋佛教形成格義佛教,具有一定的神秘、迷信色彩。當代佛教徒要覺醒,不能迷信。時代不同了,我們要用自己的智慧創(chuàng)造自己,佛化人生。從此,得到人生快樂,壯大自己心量。

  今日解七偈一首:

  慈悲喜舍遍法界,惜福結(jié)緣利人天。

  慈悲喜舍的根本意義是什么?運用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中性的魅力,用佛教語言則是中道實相。我們只有要具足慈悲喜舍遍法界的能量,還要做到惜福結(jié)緣利人天,才能成就自己福德因緣!阿彌陀經(jīng)》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西方凈土。

  禪宗在隋唐時期十分興盛,有南頓北漸之說。南方以慧能為主的頓悟,北方以神秀為主的漸悟。一則公案說是神秀大師常常聽人說起慧能法師的禪法快捷便利,便派遣弟子至誠前往學習了解,并告誡不可說明來處。至誠到了惠能法師座下,很快開悟,并將自己的來處來龍去脈一五一十說明。至誠認為自己主動說出來處不能稱為奸細,慧能法師對其開示,曰:“煩惱即菩提!睙⿶篮推刑嶂辉谝荒钪g,凡夫與佛也只在一念之間。只要一念靈光,就可以頓悟,解脫成佛。通過此公案,希望弟子明白懺悔法門無比殊勝。面對佛陀世尊懺悔,永不再犯,你就覺悟了,就放下了,覺悟的人就是放下的人,自在的人。不要糾結(jié)、指責、消極。

  東單法師,身為主持三寶當?shù)脤嵭迣嵶C,儲備福德資糧,普利一切有情。怎樣才能達到禪那境界?

  把持心戒,關(guān)注業(yè)處。這是修行者進入初禪的必須之路,這是次第。

  初禪禪法,如何解釋“禪”?

  專注所緣即為禪那,燒毀敵對法,心緊密地專注對象,即為禪那。來自《清靜道論》

  通過呼吸,專注鼻尖,不讓煩難分別來干擾我們的禪心。最終,禪也是無相為宗,無念為宗。

  修行的最終目的是證悟圣道,證悟圣道必須具足的是什么?

  證悟圣道拯救自己必須具足八正道。八正道即是: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yè)、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進入生滅禪是因緣和合而起,初禪因何升起?

  初禪依處,色而生起。

  面對世間一切,口訣如下:

  諸法皆無自性,我執(zhí)就無法產(chǎn)生。

  緣生實不生,無自性生故,緣生法即空,見空者即滅。

  如何理解“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不異色,色不異空!

  色即是空:萬法本空,即以破除有執(zhí)常見?占词巧,空性是無生的,是以破除無邊斷滅見?詹划惿:色空雙運,或空性與緣起相應(yīng),破除有無邊地。色不異空:色法與空性并非難以兩立,是一體無二。

  與龍樹菩薩《中論》因緣深得弟子,牢記八不中道偈,伴隨今后的工作、學習、生活。

  龍樹菩薩《觀因緣品》: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能說是因緣,善滅諸戲論,我稽首禮佛,諸說中第一。

  諸位弟子步入佛門,參禪禮佛,一個目的就是解脫。佛門有三解脫門。

  《三解脫門》空解脫門:以事物本身角度來觀察空性,一切現(xiàn)象無自性無相。無相解脫門:在因地角度審視空性,空性是無生無滅,無詬無離詬。無愿解脫門:在果地角度上看待空性,即不增不減。

  解七是解決大家困惑。佛法是把復雜問題簡單化,通過解七達到思所成慧。通過思考形成智慧,是智慧的思考,不是用世間的思維去分辨,鉆牛角尖。做到思所成慧,要明白以下幾點:

  第一,事事皆有則會迷,樣樣皆無則會斷。言有則執(zhí)常則執(zhí)斷。

  第二,不信與迷信二者,寧愿不信也不要迷信。信必須智信,切不可捕風捉影。

  第三,變動的道非真道。只是修行工具而已。當下必須具足能取能舍,能善用而不執(zhí)迷。

  第四,正信的佛法是不說感應(yīng),不說神通。是唯心唯佛,唯心是佛。

  第五,真正的禪是在日常生活中不起煩惱、妄想。能集中精神,一心不亂。行茲,在茲,念茲。

  解七解七何為七?

  解七偈一:

  七珍諦上金蓮見,道在心中莫外求。

  解七偈二:

  出世因緣不可量,廣修供養(yǎng)遍傳揚,一日受持圓萬德,身心清凈證金剛。

  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丹陽寶林禪寺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