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O一二年四月初七日佛七解七
二O一二年四月初七日佛七解七
主講:悟演法師
佛法八萬四千法門門門方便,門門權(quán)巧,偉大佛陀哀憫末法眾生根基不足而慈悲宣說,開佛知見、入佛知見、悟佛知見。中國隋唐時期佛教形成宗派。偉大的世尊在菩提樹下參禪而坐,夜睹明星,得悟“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大地有情皆有佛性!睆拇,世尊開始游化眾生、度化眾生。因此而說,佛法是在定中所悟,定功是所有佛教徒必須掌握的必修課。偉大的世尊在古印度創(chuàng)建佛教,幾百年后又消亡于古印度。佛教由中國傳遍世界。中國的佛教文化兼容并包,融合儒學、道學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文化。佛教文化包括聲明、工巧明、醫(yī)方明、因明、內(nèi)明。我們要在這五明之中辯證實修。當代出家人應(yīng)讓自己具足五明,才能接引眾生,實現(xiàn)出家愿望。
佛教涵蓋廣,有人認為它唯心,有人說它是哲學,有人認為它是迷信,偏執(zhí)的人認為佛教和其他宗教是邪教。如何理解佛教?佛教就是教育。對佛法產(chǎn)生種種偏見,是自己種種阻礙,也褻瀆了這顆歷史長河中璀璨明星的魅力。
佛法難聞今已聞。今生得聞佛法要好好珍惜,F(xiàn)在學佛存在種種問題,如不能把佛教和生活聯(lián)系,消極避世等,最可怕的是借佛之事行私人之事。
讓我們生活充滿智慧快樂,只有嚴守戒律,戒為無上菩提本。佛說任何居士僧人都毀滅不了佛教,佛教毀滅于沒有戒律。我們賴以生存的佛教需佛教徒用心把持,以心戒入世。只有戒才是我們真正的指南,規(guī)范我們的行為。讓我們浮躁的心等等不完美趨于安靜。最終達到覺悟,這就是戒定慧三無漏學。因此,修行應(yīng)嚴守三無漏學,把持戒律,參禪修學,提升心靈和智慧,走上覺悟大道。
開經(jīng)偈是女皇武則天所作。作此開經(jīng)偈的緣起之一是隋唐時期禪宗十分興盛,武則天十分奉養(yǎng)大乘《金剛般若波羅密多經(jīng)》。緣起之二是因為武則天借用佛家種種方便,走上朝政,為走上皇位奠定宗教政治基礎(chǔ)。
佛法從漢哀帝元壽二年傳入中國,借用儒學、道學名相解釋佛教形成格義佛教,具有一定的神秘、迷信色彩。當代佛教徒要覺醒,不能迷信。時代不同了,我們要用自己的智慧創(chuàng)造自己,佛化人生。從此,得到人生快樂,壯大自己心量。
今日解七偈一首:
慈悲喜舍遍法界,惜福結(jié)緣利人天。
慈悲喜舍的根本意義是什么?運用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中性的魅力,用佛教語言則是中道實相。我們只有要具足慈悲喜舍遍法界的能量,還要做到惜福結(jié)緣利人天,才能成就自己福德因緣!阿彌陀經(jīng)》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西方凈土。
禪宗在隋唐時期十分興盛,有南頓北漸之說。南方以慧能為主的頓悟,北方以神秀為主的漸悟。一則公案說是神秀大師常常聽人說起慧能法師的禪法快捷便利,便派遣弟子至誠前往學習了解,并告誡不可說明來處。至誠到了惠能法師座下,很快開悟,并將自己的來處來龍去脈一五一十說明。至誠認為自己主動說出來處不能稱為奸細,慧能法師對其開示,曰:“煩惱即菩提!睙⿶篮推刑嶂辉谝荒钪g,凡夫與佛也只在一念之間。只要一念靈光,就可以頓悟,解脫成佛。通過此公案,希望弟子明白懺悔法門無比殊勝。面對佛陀世尊懺悔,永不再犯,你就覺悟了,就放下了,覺悟的人就是放下的人,自在的人。不要糾結(jié)、指責、消極。
東單法師,身為主持三寶當?shù)脤嵭迣嵶C,儲備福德資糧,普利一切有情。怎樣才能達到禪那境界?
把持心戒,關(guān)注業(yè)處。這是修行者進入初禪的必須之路,這是次第。
初禪禪法,如何解釋“禪”?
專注所緣即為禪那,燒毀敵對法,心緊密地專注對象,即為禪那。來自《清靜道論》
通過呼吸,專注鼻尖,不讓煩難分別來干擾我們的禪心。最終,禪也是無相為宗,無念為宗。
修行的最終目的是證悟圣道,證悟圣道必須具足的是什么?
證悟圣道拯救自己必須具足八正道。八正道即是: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yè)、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進入生滅禪是因緣和合而起,初禪因何升起?
初禪依處,色而生起。
面對世間一切,口訣如下:
緣生實不生,無自性生故,緣生法即空,見空者即滅。
如何理解“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不異色,色不異空!
色即是空:萬法本空,即以破除有執(zhí)常見?占词巧,空性是無生的,是以破除無邊斷滅見?詹划惿:色空雙運,或空性與緣起相應(yīng),破除有無邊地。色不異空:色法與空性并非難以兩立,是一體無二。
與龍樹菩薩《中論》因緣深得弟子,牢記八不中道偈,伴隨今后的工作、學習、生活。
龍樹菩薩《觀因緣品》: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能說是因緣,善滅諸戲論,我稽首禮佛,諸說中第一。
諸位弟子步入佛門,參禪禮佛,一個目的就是解脫。佛門有三解脫門。
《三解脫門》空解脫門:以事物本身角度來觀察空性,一切現(xiàn)象無自性無相。無相解脫門:在因地角度審視空性,空性是無生無滅,無詬無離詬。無愿解脫門:在果地角度上看待空性,即不增不減。
解七是解決大家困惑。佛法是把復雜問題簡單化,通過解七達到思所成慧。通過思考形成智慧,是智慧的思考,不是用世間的思維去分辨,鉆牛角尖。做到思所成慧,要明白以下幾點:
第一,事事皆有則會迷,樣樣皆無則會斷。言有則執(zhí)常則執(zhí)斷。
第二,不信與迷信二者,寧愿不信也不要迷信。信必須智信,切不可捕風捉影。
第三,變動的道非真道。只是修行工具而已。當下必須具足能取能舍,能善用而不執(zhí)迷。
第四,正信的佛法是不說感應(yīng),不說神通。是唯心唯佛,唯心是佛。
第五,真正的禪是在日常生活中不起煩惱、妄想。能集中精神,一心不亂。行茲,在茲,念茲。
解七解七何為七?
解七偈一:
七珍諦上金蓮見,道在心中莫外求。
解七偈二:
出世因緣不可量,廣修供養(yǎng)遍傳揚,一日受持圓萬德,身心清凈證金剛。
福建省福州市連江縣丹陽寶林禪寺
- 上一篇:人際關(guān)系
- 下一篇:二O一二年四月初六日佛七共修第三課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