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脫之道講記 a10 無因邪因與正因
“﹝無因邪因與正因﹞
人類文化的開展,本來都由于探求因緣。如冷了有求暖的需要,于是追求為什么冷,怎樣才會不冷,發(fā)現(xiàn)取暖的方法。一切知識,無不從這察果知因中得來。不過因緣極為深細,一般每流于錯誤。在釋尊未出世前,印度就有許多外道,他們也有講因緣的。但以佛的眼光看來,他們所講的因緣,都不正確,佛法稱之為「邪因」或「非因計因」!
佛陀出世前,印度的宗教思想非常發(fā)達、開放自由,開始是婆羅門,后來由婆羅門發(fā)展到奧義書,之后又出現(xiàn)了六師,每個大師都有很多信徒,說明他們確實有吸引人的地方。佛陀出世后,跟這些人交往探討,并親近過外道的師父,但最后都放棄了,因為知道他們理念的錯處就是非因計因和邪因,他們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和內容。佛陀最后自悟的就是緣起法,所以他絕對是站在反對婆羅門的立場上,并一一厘清了六師外道不同的觀念,這個很重要。如果沒有了解和抉擇印度時代的宗教學說與佛陀所說的法有何不同之處,佛法就會與外道混淆不清。佛法在二三千年的遷流變化中,已經融合含攝了外道的思想,如果不加以抉擇,我們又如何能學到正確的佛法呢?今天上課所講的東西,就是要讓大家明白佛法的根本建立在何處,明白佛法的主要思想和根本正見。即使為了適應不同的民族文化,佛法在遷流二三千年中會有些變化和方便,但根本的原則和理論卻是不能變的!如果變得與外道融合在一起了,那佛法還有什么特質!
上一堂課我講過一個很嚴肅的問題:偉大的佛法是佛陀在印度開創(chuàng)的,還產生了那么多祖師級的人物,可是在印度流傳一千六七百年后,居然在本土真的滅(在中國興盛起來)了!就是因為這個問題,使導師產生了極大的關懷,他要找出佛法流變和衰滅的原因,他知道即使有外在的壓迫和條件,但最主要的還是佛法本身的問題,于是就從法上去探討研究。我們的身體也是一樣,外在不好的環(huán)境和壓力會影響我們,但如果身體內部沒有生病和腐爛,是不會馬上就死亡的,所以不能怪外面的原因,其實主要還在于內部的原因。
導師探討佛法,溯源而上,回到佛法的源頭來看清真面目,由于這樣的因緣而深入佛法,抉擇法義,厘清抉擇了佛教二三千年的流變,他的偉大智能都在這里!現(xiàn)在我們講的就是源頭的部分,先明白法的源頭,建立了佛法的根本正見后,再回過頭來,才有能力抉擇佛法遷流過程中的流動變化。佛滅度后,部派佛教流傳了近五百年,之后大乘佛法般若經思想興起,一直到龍樹菩薩以中觀的思想破除了“有”“無”、“大”“小”兩邊的邪見,建立了佛法的正(中)道,這個時期佛教復興了二百年。導師把這個過程一一抉擇了出來,佛滅度后,佛教分成幾個派,慢慢的變成部派佛教的二十個部派。導師一一抉擇厘清了這些思想的變化演變:哪一個部派是在怎樣的思想觀念下產生的,后來的幾個主要體系是從怎樣的理念而轉變引申成大乘佛法的不同體系,中國八大宗的思想又是根據(jù)印度什么樣的體系而來的。
通過這樣的抉擇,我們反省一下:如果也以導師的這個正見為本而來抉擇,后期的大乘思想(包括中國的八大宗思想)有沒有符合佛陀的根本思想?其實這就是抉擇佛法是否正確的根本啊!佛法講的是因緣論,最后要破除的就是神教觀念的主宰、上帝、神、我、大我、梵天、靈魂的邪見,這是佛陀說法的根本精神。如果后期的佛法演變成與外道一樣的觀念,這就是流變的不正確的佛法了。不探源了解根本佛法的真相,又怎能去抉擇佛法這么多宗派體系的理論呢?我們到底要從哪里走進去?在佛法浩瀚的大海中,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的彷徨和迷茫?現(xiàn)在普遍所看到聽到的是佛法的原味真精神嗎?我想很多人一定有很深很深的感嘆:我們沒有擇法眼,所以看到的僅僅是佛法的外殼,看不到內在的精神,不知道什么法門是究竟,什么法門只是引導眾生的方便而已,而真正要解脫的人又如何抉擇修行的理論和方法?我們到底要歸依誰?到底要依什么法門才能真正解脫受用?坦白講,居士能用功用心很不容易啊,出家人都不容易,更不要講在家居士了。
導師抉擇厘清了幾千年的佛法,讓我們現(xiàn)在有路可走,這就是我最感動的地方。為什么要弘這個法?為什么要抉擇這個正見?因為這個對我們太重要了!如果沒有抉擇到正見,修行真可說是盲修瞎練,那就只能在信仰依靠里,等人家救度,永遠只是一條哈巴狗而已,其他毫無辦法,是不是很可憐?今天抉擇到了正見,我們的內在就有方向,有方法,明白自己該怎么做,怎么修,這個太重要了!我們以前都好像在押寶似的:我碰到了這個師父,就押上去,師父是講正見的,那押寶就押對了;如果遇到沒有具足正見只講方便的師父,那你押寶就押錯了,也只好認命。如果兩個法師講得不同,眾生都是先入為主:“這是我的師父,我當然聽我?guī)煾刚f的!睕]有正確的擇法眼,憑什么來擇法?這樣是不是很危險?所以這個課程雖然是最簡單最根本的東西,卻是最重要的。明白了佛法的根本正見,自己有路可走可承擔,知道有沒有受用,不再受騙了。聽法學了正見,如果在生活中使用不上,在生命中體會不到,要學它干什么?應該是學了正見,就能在身心的接觸和生活中能體驗感受得到的,就像吃對了藥,身體的病很快就會好。
通過學法,我們的貪瞋癡煩惱和習性很快會淡薄,內心很快會轉化凈化,人格會提升,這是時時可以體驗反省的,這樣的受用自己最清楚,沒有人比你更了解你自己,所以學佛法有沒有受用,自己最明白。很多人學佛只是建立在信仰上,所以十年二十年后,煩惱貪瞋癡我慢依然如故,請問:這樣的佛法學它干什么?那不過是一個增上緣,結個善緣而已,對你的生死大事根本沒有重大的改善,那不是很冤枉嗎?了解這個,你們就知道正見的重要了。佛法中有個術語――無明,不了解一切法的真實相,不明白緣起的正見就是嚴重的無明。所以各位就要注意緣起法的重要性,從現(xiàn)在所講的無因邪因與正因,就可以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因緣。
“還有一類人,找不到世間所以滅的因果關系,就以為世間一切現(xiàn)象,都是無因的、偶然的。這種無因論,到底是不多的;多而又難得教化的,要算非因計因的「邪因論」。佛法對于非因計因的邪因論,駁斥不遺余力,現(xiàn)略舉三種來說:
一、宿作論,也可名為定命論。他們也說由于過去的業(yè)力,感得今生的果報。但以為世間的一切,無不由生前業(yè)力招感的,對于現(xiàn)生的行為價值,也即是現(xiàn)生的因緣,完全抹煞了。若真的世間一切現(xiàn)象,都是由前生鑄定的,那就等于否定現(xiàn)生努力的價值!
有些人認為一切都是偶然的、沒有原因而有的,這叫無因論。這種人比較少,不過現(xiàn)代的唯物論就有這種傾向。非因計因的邪因論,就是把因講錯了,不是真正的因。現(xiàn)略舉三種:
宿命論:我們年青時不相信命運,都懷有很大的理想抱負,在小學的命題作文“將來要做什么”中,有的說將來要開飛機,有的說將來要做總統(tǒng),還有的將來要做將軍,也有將來要做大企業(yè)家等,從小就充滿了理想,個個都有股子沖勁,懷抱著那么大的理想抱負,絕對不相信命運?墒堑街心旰,一個個的頭都垂下來了,無奈呀!很多事是沒有辦法的,你的理想真的就能實現(xiàn)嗎?人生中十之八九是不如意的事,如意的不過十之一二而已,一二與八九拼,如何拼得過?看看人生是痛苦煩惱不能如愿的多。慢慢的,他不承認自己沒智能沒正見,不懂得條件的調整,不懂觀察這一切發(fā)生的原因,只是怪自己運氣不好,或者認定命運中派好賺多少吃多少,這就叫宿命(作)論。照宿命論的論調,我們的一切禍福都是前生已經注定的,請問:我們這一生還有必要努力奮斗嗎?對前生影響到這一生,佛法確實也承認,但不是全部注定而完全不能改變的。比如說,我們之所以是眾生,是過去的因緣所致,如果說這一生都已經由前面的因緣所注定,那你未來還有解脫成為佛菩薩的機會嗎?這樣不是每況愈下嗎?其實佛法講的就是因緣法的“不定”,因為他一直隨著不同的因緣在變化——無常。過去的因緣條件確實會影響到現(xiàn)在,沒錯!但重要的是在于你現(xiàn)在有沒有了解真相,了解真相的人就懂過去的因緣,就會去轉化它而創(chuàng)造新的因緣,因為因緣是時刻不停的遷流變化,舊的因緣還要加上現(xiàn)前的因緣,因緣之間有融合轉化的可能性。按照宿命論者的理論,我們永遠是眾生,哪里能成佛?因為過去的一切都已經規(guī)范好了么。如果是過去所規(guī)范的,即使你成佛了,也不是你修來的,還是過去規(guī)范的呀,那過去的規(guī)范又是由誰來規(guī)范的呢?這不就是第一因的主宰!注意呀!宿命論在佛法的緣起論來看是講不通的,這不是真正的正因,這是邪見。
我們這一生雖然前面很辛苦,但我現(xiàn)在能發(fā)菩提心,將來就能解脫。年青時不懂得充實自己,每天只想過快樂日子,沒有充實自己的學識,沒有智能技術,修養(yǎng)又不好,在社會上不討人歡喜,沒有助緣,處處都是障礙,你不失敗才怪!但那也只是過去的因,如果碰到困難失敗和逆境,有了緣起法的知見,就會懂得反省,找出失敗的原因條件,就能轉化那個因緣條件。比如說別人讀書很辛苦很用功上進,所以學識學歷好,考上了律師或醫(yī)師,這個職業(yè)不但收入多,也被社會所尊重,條件就比我們好。而自己年青時不喜歡讀書不用功,現(xiàn)在什么技倆都沒有,當然比不上人家。如果你知道真正的原因是由于過去沒有認真學習,現(xiàn)在想當醫(yī)生或律師也并不是不可能的:把當醫(yī)生或律師的條件列出來,你現(xiàn)在具備了幾個條件,還不足幾個條件,你有能力把那個不足的具備出來,就可以成為醫(yī)師或律師了么!所以了解緣起法就是要懂得一切法形成的因緣條件,成功與否就在于你是否認識到正確的因緣并改造它。
有人做生意做得很好,有人就做不好,我們不要光看外表,應該去了解好以及不好的原因所在。學佛法就是在了解因緣,善觀因緣就會開發(fā)智能,這哪里只是信仰崇拜?有了智能,在事業(yè)上你就懂得怎樣去經營人際關系,在家庭中就會處理圓滿,心情也會幸福解脫自在,這一切不都是條件嗎?但現(xiàn)在很多人沒有智能,找不到真正的原因條件,一發(fā)生困難:“快點哦,拜啊,求啊,”用這樣求拜的方式能改變那些因緣嗎?整個傳統(tǒng)社會的民俗信仰帶來的是怎樣的訊息啊!我們的思想(好比計算機程序)都被搞亂錯會了,沒有正知見哪!遇到困難或產生恐懼,唯一的就是求和拜,很少有人會用緣起的正見去反省自己,找出原因條件,從條件上去加強或改變,這個很重要!
宿命論帶來的就是我們觀念的固定和無奈:既然一切都是注定的,那就沒有了改造命運的動力,沒有自我反省和超越的機會,只能在那邊一天耗一天的無奈,等待命運的擺布。這哪里是佛法緣起的正見?注意聽!世俗的人不了解佛法緣起正見時,會很容易落入宿命論的觀念,這個一定要厘清,宿命論不是佛法真正的緣起論。
“佛法雖也說由前生行為的好惡,影響今生的苦樂果報,但更重視現(xiàn)生的因緣力。如小孩出生后,身體是健康的,后因胡吃亂喝以致生病死亡,這能說是前生造定的嗎?如果可以說是前生造定的,那么強盜無理劫奪來的財物,也應說是前生造定的了。”
人們會常說:一個人的福祿壽都是注定好的,活多少吃多少也是命中注定的,這就是定命論。前生確實可以影響這一生,但不是完全決定的。比如環(huán)境衛(wèi)生不好,對孩子沒有教育好,養(yǎng)成了亂吃的習性,還有到外面亂跑,也會有交通事故……這些對他的生命都會造成很大的危險,這哪是天生的呢!如果認為這些都是前生注定的,那些作惡的壞人你又如何能怪他呢?說他這一生欺負人乃至殺人是前生注定的,那他就沒有反省的機會了。犯罪過錯都合理化了,人間還有法治嗎?社會人生會演變成怎樣的狀況?定命論的禍害太大了!
“佛法正確的因緣論,是徹底反對這種抹煞現(xiàn)生的努力而專講命定的。佛法與宿命論的不同,就在重視現(xiàn)生努力與否。”
按照定命論的觀點,業(yè)力就是永恒不變的。其實業(yè)力是會轉變的,只要我們發(fā)菩提心,發(fā)愿意成佛菩薩的心,愿意為利益眾生而修行而奉獻的心,當下的菩提心念起來時,你就已經產生了很大的動力,推你邁向解脫之路。這個發(fā)心就是當下能成就,而不是靠過去的愿力,是當下產生的大愿力,所以我們要重視的是當下的這一念心。過去的已經過去了,后悔也沒有用,要面對的是當下到未來的時候,正好發(fā)心,有愿力來支持我們,可以一步一步邁向解脫。所以學佛與佛學不同,佛學只是理論,學佛是身體力行:我要像佛一樣成就,學習佛一樣的人格,像佛一樣解脫自在慈悲。這個學習就是要力行喔!如果把聽法當做學問在研究:這個師父講的合我的意,我就去聽;不合我的意,我就不聽,這樣聽法作用還是有限的。聽法后,覺得對自己的內心起到了真實的感受和作用,學佛不是為了佛菩薩,而是為了自己喔。難道你還不夠苦嗎?無始以來的生死輪回還不累嗎?面對必然的老病死,你都準備好了嗎?單單為這個,就會發(fā)心了,如果還不發(fā)心,那是自己太愚癡了!所以坦白講,學法是為了自己要解脫,講好聽的是為了眾生,其實是相依相緣的:要利益眾生,自己不會游泳,下海不是淹死了?你怎么救人!自己首先要站得住,為了利他,就要先充實自己,自己要不要發(fā)心就在這點。你不發(fā)心,那就只會永遠在期待等待中,除了等救度,其他沒有任何機會了。正確的發(fā)心就是為了要解脫,要利益眾生,那你非把法學好不可,有了正見,才有動力、方向和方法,你受用的那天,才有能力真正去幫助別人發(fā)心學佛。第一步是自己的用功解脫,第二步的利益眾生那是必然的,所以不要落入宿命論。把握了緣起論,當下就能發(fā)大心,當下就建立了邁向解脫的因緣,這個很重要!一旦落入宿命論,那就只有無奈地等待,只有任由人家來擺布,永遠當一個羔羊而已,所以宿命論絕對不可取!
“二、尊佑論, 這是將人生的一切遭遇,都歸結到神的意旨中。以為世間的一切,不是人的力量所能奈何的,要上帝或梵天,才有這種力量,創(chuàng)造而安排世間的一切!
其實,尊佑論即傳統(tǒng)民俗或其它宗教的一種信仰(如一神論、多神論),其論調是說上帝或大梵天創(chuàng)造一切萬物,他們是一切事物的根本,人是被創(chuàng)造物,我們的一切好壞是由上帝來控制和主宰的,自己無法作主,一定要聽他的話,照他的規(guī)矩辦,他們歡喜時就賜給你福;不高興就給你禍。尊佑論的理論完全否定自己的力量而只是依賴外在的力量。
“對于這種尊佑論,佛法是徹底否定,毫不猶疑。因為世間的一切,有好的也有壞的,如完全出于神的意旨,即等于否定人生,這實是莫大的錯誤!不自己努力,單是在神前禱告,或是許愿,要想達到目的,必然是不可能的。佛法否認決定一切運命的主宰,人世的好壞,不是外來的,須由自己與大家來決定!
佛法的緣起論講的是因緣條件,只要自己努力地去具備一些條件,就可以改變命運,這才是真正的因果。尊佑論卻認為我們的一切是上帝來主宰的,這個影響有多深!看看社會的普遍狀態(tài),當我們煩惱、不得意以及有困難時,就會去拜拜;當我們對于事情無知時,就會去算命,其實算命就是定命論,一切都是注定好的么。而拜拜的意義是什么?就是尊佑論,求神的庇佑么,讓我們平安,經濟好一點,身體好一點。這樣的觀念潛伏在我們的心底,這是與生俱來的傾向。原因是我們對真相不了解,總覺得自己無奈,好象有一個大力神在外面操控主宰我們。中國的信仰拜天公玉皇大帝,我拜他,他就庇佑我。玉皇大帝就是佛法說的帝釋天,他的位置在三界中,自己還只是在欲界天而已,如何能主宰我們?拜天公還算是拜神呢,現(xiàn)在發(fā)展到連樹頭、石頭、水也拜,請問:我們的內心到底是怎樣的一個思惟模式?一切歸咎于我們的無能,只有等他力來幫忙,其它毫無辦法,它有力量有權利,拜它祭祀它就得保佑,這是什么觀念?不是在賄賂嗎?我們要慢慢去體會啊!傳統(tǒng)的社會觀念不是宿命論就是尊佑論。后面談到緣起法的內容時,你們會更清楚,為什么要徹底反對宿作論和尊佑論?因為宿命論和尊佑論是與無明相應的一種觀念,那會使我們墮落在無奈中,怎么能解脫?所謂解脫,就是對事物真相的一種明白。所以,無明不破除,我們永遠只有當一個羔羊,等人家來宰割,怎么能成佛成菩薩?自救都救不了,怎能利益眾生!所以尊佑論也是外道,佛法的靠自力與外道靠神的保佑,這就是根本的不同點。
“三、苦行,除此兩種邪因論而外,有的也談因緣,也注重自作自受,但還是錯誤的。像印度的苦行外道們,以為在現(xiàn)生中多吃些苦,未來即能得樂。其實,這苦是冤枉吃的,因為無意義的苦行,與自己所要求的目的,毫沒一點因果關系,這也是非因計因!
很多人修行有一個觀念: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尤其是印度外道苦行很嚴厲,認為現(xiàn)在多吃一點苦,將來才會得樂。苦與樂之間有這樣的因果關系嗎?這不是真正的因果,他們不知道苦的因緣是從哪里來的,也不知道樂的條件是什么,而把苦作為樂的條件。如果吃苦真能產生樂,那牛以及被宰割壓迫的人最樂了?!這就是沒有找到正確的因緣條件,隨便找一個錯誤的因緣,把它當作正確的條件,叫作非因計因,那個苦是自己冤枉受的。佛陀時代,很多外道就在修苦行,當時的社會就有這樣的傾向,所以佛陀出家后還有六年苦行。每天很精進,有時一天只吃一麻一粟,餓得不像人形,一點體力都沒有,這樣非因計因哪能有什么成就!后來他放棄了,知道那些苦行只是在磨害自己的身心,與解脫一點關系都沒有,因為沒有精神和體力,又如何悟道!其實直至現(xiàn)在,還有很多人以為苦行就是真正的修行呢。其實真正的佛法不談苦行,而提倡中道,不偏于苦,也不偏于樂,恰到好處,使身心處于一種平衡的狀態(tài),才有寧靜的智能來觀察思惟而發(fā)覺真相,這就是佛法與外道不同處,也是佛陀一生驗證所在之處。
佛陀出家前親近了兩位大師級的人物,他們的定力都修得很高,一個到無想定,一個到非想非非想定,也就是四禪八定中四空定里最高的兩個境界。佛陀也能證入這樣的禪定,但他遠離了這兩位師父,又去苦行了六年。禪定與苦行都同樣不能解脫,六年后在尼連河洗澡,差一點就昏倒爬不起來,體力衰弱到如此程度,佛陀怎么可能悟道?當時,他就體會到這些都不是正確的因緣,所以接受了牧羊女的供養(yǎng),恢復體力后,才在金剛座上進入深禪定和正思維。他的正思惟來自于了解到過去外道邪見思想的錯誤,知道必須放下這些錯誤觀念。所以他面對真切的生死問題而思惟:我們?yōu)槭裁磿蠒?因為有出生;往前追,怎么會有生?因為有過去業(yè)力的造作;業(yè)力造作又是從哪里來的?從這一生一直往上追溯:由于貪欲愛取,對一切法染著,我們造了很多惡業(yè),身不由己,才會有后面的因緣――不斷輪回的生和老死。為什么會愛取?由于六根接觸六塵而產生的身心感受,喜歡的叫樂受,起貪愛;不喜歡的是苦受,起嗔恨;中性的是不苦不樂受,就是愚癡,沒有感覺。貪瞋癡煩惱就是從這里的“受”而來的。為什么會有這個感受?因為身心有六根的作用。再往前追溯,主要是前面識(有取識)的執(zhí)取作用。追到這里的“識”,即明白了生死的原因就是從這里來的!佛陀在金剛座上思惟的就是這個,這就叫緣起法。他體會到了:由于我們內在思想觀念的錯誤,產生了很多貪瞋癡的行為,造成未來生死的條件和原因,最大的因緣就是對宇宙的因果之間的必然性不了解,這就叫無明無知。無明就是不知道圣和凡的差別;不知道因果的關系;不知道善惡的因緣;不知道緣起的內容,總合起來就叫無明。佛陀就是這樣思惟的,才發(fā)覺了真相,他是由于對過去錯誤的傳統(tǒng)觀念的揚棄和否定,重新展開正確的思惟后才悟道的,他悟的叫緣起法。
要注意,很多人不了解,說佛陀夜睹明星而悟道,看明星就能悟道?這樣叫正因緣嗎?所謂的夜睹明星而悟道,說的是在金剛座上思惟到第二十一天黎明時分,微曦時刻,最后的一顆星星要消失時,就在那個因緣時刻中而大悟了。但是后人記載說什么佛陀夜睹明星而悟道。其實不是看到星星而體會到了真理,看到星星與體會真理有什么必然的因果關系?他真正體會的就是緣起法:我們每一個階段都有它的條件,前面的條件引生后面的作用,這個作用又引生后面的作用,這樣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就是十二緣起,所以佛法重要就是在這個緣起啊!我們都不了解佛陀覺悟到什么,解脫的是什么,結果都落在尊佑論和宿命論中,或者就是修苦行,這些都不是正確的因緣,是“非因計因”。明白了這幾個重點,就不會落入傳統(tǒng)觀念的圈套而被誤導。如果還是在外道的理念中,哪里有解脫的因緣?所以了解非因計因的部分是很重要的,不明白這些,你一定會落在這些錯誤的觀念里,就不可能深一層地了解佛陀所悟的緣起法,更不可能了解真相了。
苦行者最大的錯誤觀念還在于:外道也知道這個肉體會壞滅,但他們認為里面有一個靈魂(自我)是永恒不滅的,這個靈魂、自我或大梵的梵、主(總歸為真正的“我”)是永恒不變清凈和樂的。但我們色身的物質能量太大了,所以“我”被束縛而發(fā)不出能量來,修苦行就是折磨這個色身,把這個身體折磨壞了,使它不能再束縛內在的那個清凈的本性(自我),那個靈魂(我)就超越出來了。如果是這樣的觀念,那何必這么辛苦這么忙?死了不就沒有身體束縛了嗎?有時看看外道的這些觀念真會忍俊不禁而發(fā)笑。后面講六師外道時,還會簡單介紹每一師的思想內容。
“這可見一些人表面好象是談因緣,究其實,都是邪因。如人生病,宿作論者說:這是命中注定的。尊佑論者說:這是神的懲罰,惟有祈禱上帝!
當身體不好或事業(yè)失敗時,宿命論者就會無奈地說:唉,沒有辦法,這是命運注好的;尊佑論者不去探討真正的原因,認為是上帝的處罰,只有祈禱禮拜祭祀求保佑。
“有的雖說病由身體失調所致,可以找方法來治,但又不認清病因,不了解藥性,不以正當?shù)姆椒▉磲t(yī)治,以為胡亂吃點什么,或者畫符念咒,病就會好了!
這種現(xiàn)象也很普遍,這里有幾位醫(yī)師常說,有些人信佛法雖然有正見,醫(yī)身體卻還是六師外道,因為不按照正常的規(guī)矩檢查病因服藥,而去吃外面的一些號稱有特殊功能的秘方,我也認同醫(yī)生所說的話。還有的人就去求神明,拿點香灰回來喝一喝,或是給一個什么符拿回去掛在病人身上就好了。如果這樣做病就會好,那就不要醫(yī)生了,大家都去畫符念咒么,由外面的主宰來改變我們不就行了!明擺著是迷信無知,但很多人都在犯,社會普遍展現(xiàn)的就是對正見的無知。
“佛說:一切現(xiàn)象無不是有因果性的,要求正確而必然的因果關系,不可籠統(tǒng)的講因緣!
這一句話很重要,“正確而必然”說的就是因和果之間一定有必然性,不能籠統(tǒng)的認為大概是。很多學生家長在孩子聯(lián)考時都去拜,還把準考證的號碼拿去讓所拜的神或菩薩看,怕萬一記錯了。如果一萬人都去拜,總有人上不了吧?到底是由他學業(yè)的能力來決定,還是由老天爺來決定?如果由老天爺來決定,我們還讀書干什么?早就注定的嘛!這么淺顯的道理,奇怪得很,還是要拜啊,否則不安心呀!其實這就是上述的非因計因的觀念在作祟,沒有正確的知見,你怎么能解脫受用?還不是胡涂蟲一個!不要以為拜拜不傷大雅,以為只是民俗信仰而已。我們?yōu)楹我f正見?為何要講正確的因果法則,談如何修行解脫?就是為了認清民俗信仰的迷信無知和邪見,這個很重要哦!千萬不能輕視,大家要明白!
“佛法所說因果,范圍非常廣泛,一切都在因果法則中。但佛法所重的,在乎思想與行為的因果律,指導人該怎樣做,怎樣才能做得好。小呢,自己得到安樂;大之,使世界都得到安樂,得到究竟的解脫!
注意聽!這才是重點,我們往往不站在人的本位而泛談因果,什么“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啦,這樣的因果顯得太廣泛了吧!不錯,天下所有萬法都與你有關系,但這樣廣泛的因果,我們該從哪里下手去認識正確的因緣呢?導師點出了重點――在乎思想與行為的因果律。我們的思想觀念和動機會影響到身心的造作行為,這是最主要的因果關系,要著重這個因果律。比如說我們之所以會煩惱痛苦,是由于思想觀念不正確而導致行為不正確,行為的不正確就會造成痛苦煩惱。我們學佛的目的就是要解脫,解脫之道就是滅苦之道,主要是在這里,先要探討清楚個人的思想與行為間的關系:我們的苦樂和輪回生死的業(yè)力是從哪里來的?都是從我們的行為而來的。行為從哪里來?從觀念知見而來,正確的知見帶來的是解脫自在幸福光明;錯誤的觀念帶來錯誤的行為,那就是痛苦煩惱生死的業(yè)因,這是最重要的地方!所以談因緣不要廣泛到“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那樣我們會摸不著頭緒。應該回到一個根本點――先搞清自己的身心思想與行為間的因果關系。唯有明白觀念知見(即現(xiàn)在術語“軟件程序”)的錯誤,才能建立正確的知見(重新編輯正確的軟件),它帶來的必然是正確的行為,正確的行為不會帶來痛苦煩惱與貪瞋癡,那樣就能自在清凈解脫。所以要調正我們的行為就要先調正觀念,因為我們的行為是從觀念來的,最重要的是要先修正知見(觀念)。但如果我們不知道觀念錯在何處,從哪里下手來修正原有的錯誤觀念?所以要親近善知識聽聞佛法,他會指正我們的觀念錯在哪里,比如前面所講的非因計因等不正確的觀念,這樣我們就會面對而修正。知錯才能改,然后輸進正確的知見,就不用刻意約束行為了,因為行為只是知見的一種作用而已,知見正了,行為自然會導正的。如果用壓制強迫、威迫利誘的方式去改變一個人,那是沒有效的。真正要改變一個人,就要改變他的思想觀念,指出他錯在何處,等他自己能體會認識到后,再告訴他什么是正確的。即使他接受了你正確的觀念,也不見得就能馬上改變,還要實證體驗,果然如此時才能真正受用。還有一個習性(慣性)的困擾,有時觀念是修正了:“師父,你講的我也認同,但是為什么做不到呢?”觀念改變了,行為不會馬上就完全改變的,那是因為我們還有一種慣性的作用,這叫習性。為什么阿羅漢還有習性?為什么八地菩薩以上到成佛時,習性才能完全盡凈?這就是慣性、習性的問題。所以,即便你見法悟道了,還只是初果而已,后面還有二果、三果、四果。但如果單從見法性上來說,初果與四果見的法性是一樣的,甚至與佛陀證的涅槃法性也是一樣的,法性不可能有兩個,不會有差別,這個重點大家要把握明白。為何有四果?因為習性慣性的關系,二果的習性就會淡薄,三果就會伏而不起,四果就凈盡。但從大乘佛法來說,認為阿羅漢還有習性,還不是完全清凈,與佛陀還是不一樣,只有佛陀才是究竟圓滿的,這種說法也是根據(jù)習性而講的。
只要修正了錯誤的知見觀念,建立健全正確的軟件程序,行為自然就會轉化,因為行為來自思想。這樣說來,親近一個真正明白法住智即見法的人就相當重要了喔!如果給你的訊息是錯誤的,你怎么能解脫?如果他不是一個明白真相的人,又如何指導你直登彼岸?所以佛法里的四預流支(親近善士,多聞熏習,如理思惟,法隨法行)第一就是親近真正的善知識,因為他能給你知見上的修正;接下來就是常聽法熏習,慢慢修正知見;如理的在日常生活中去思惟這些法與生活中有何關系,如何融入生命,經過對法義的消化,變成你的智能;用這個方法思惟而修正了觀念后,就去實踐證明,身心是否慢慢在轉化清凈,貪瞋癡是否在淡薄,是否真正幸福喜悅?都可以自己證明的。法隨法行就是經過上述次第后真實體證所謂果地(不管證幾果)。每個修行者都要經過這樣正確的次第,才能達到解脫自在。舍利弗雖然一聽緣起偈就開悟,半月后證阿羅漢,但是他的快速也是有條件的。從三世的因緣來講,他在過去世就已具備了前面的幾個條件,這一生的因緣剛好到達那個層次,所以一聽就悟。更何況他在歸依佛陀以前也在修行,禪定功夫很好,只是落在外道的錯誤觀念中而已。即使是頓悟的人也不是沒有條件的,有的條件是在這一生具備的,有的是在過去世就已具備了。同樣的,在座的各位,每一個人聽法攝受的層次也不一樣,同樣的人在說法,每一個人聽后理解體會就有深淺不同。這還要看我們各自過去的因緣,這里所說的“過去”,不只是過去世,現(xiàn)在的前面都屬于過去,這一生以及過去世有否聽過法?與佛法的因緣如何?有些人聽了這個法很歡喜,也想學,但他過去世親近的都是外道思想,所以,現(xiàn)在他聽后即使認為你講得很好,但他回去后,還是會退到外道的觀念去,這也是就是過去的因緣和習性。佛陀的時代,來請法問法的人很多,不是每一個都贊嘆歸依佛陀的,也不是聽到佛的開示就都開悟解脫的,還有的生氣不高興,呵罵而去,就是一邊罵一面走,回去還要毀謗加害于佛陀。這才是正常的,因為這是人間,不是神話喔。那就要注意了,如果我們的同修朋友有這種現(xiàn)象,要理解同情,不要與他對立沖突,看不起他,因為每一個人都有他的因緣。我出來跟大家結緣,就做到了“隨緣”兩個字:有因緣的,他自然會喜歡聽,聽得進去而受用;沒有因緣的,一聽就不喜歡,即使勉強聽到下課,下一堂課絕對不會再來了。但我們都做到了隨緣,因為了解因緣,對于因緣不具足的人,你能主宰嗎?如果勉強他們,帶來的只是障礙沖突,更糟糕。所以我們這邊的學風很自由――來者歡迎不拒,去者尊重不留。了解到因緣就是這樣,所以尊重因緣,不會落入分別喜歡和討厭的圈套,只是隨緣指導人該怎樣才能做得更好而已,這是重要的。
學習緣起法,小的受用自己可以過得自在幸福一點,苦惱少一點;深的受用還可以利益別人,影響到全世界。凡是愿意學而改進自己的,慢慢的生命會轉化,貪瞋癡煩惱也少了,越來越感覺到幸福。由于心靈的改變也會影響到身體,生理的疾病減少了,身體輕松了。其實,身體的很多疾病都是由心靈引起的,連醫(yī)生也感到棘手。如果單純由病菌等引起的病,醫(yī)生治還容易一點。所以,心靈與色身是相依相緣的,真正能得法解脫的人,身心都會轉化,這個也蠻重要的。
“以上所說的幾類思想,在佛法長期流變中,多少混雜在佛法中,我們必須認清揀別才好!為了加以認清揀別,所以下一章將提示印度外道思想的幾個重點!
這幾句是語重心長的話,非因計因、宿作論、尊佑論、苦行的思想邪見,在佛法長期流變中(延伸至今的二千五百多年)多多少少混在佛法中。其實何止混雜?簡直是被污染了!就像現(xiàn)在的環(huán)境被嚴重污染一樣。所以如果沒有抉擇正見正法,搞不清楚佛法的正知見,問題就很嚴重了,小則,自己不能解脫,大則,社會混亂不能澄清。所以下一章將提示印度外道思想的幾個重點,不了解印度外道的思想,怎么揀擇辨別?只有了解外道的思想觀念,往后遇到這樣的現(xiàn)象,我們就會反省,而不再落入外道的思想窠臼中。
- 上一篇:解脫之道講記 a8 界觀
- 下一篇:解脫之道講記 a11 印度思想界淺說
- 佛法是要鏟除欲望破除我執(zhí)
- 體方法師:修行把握關把握關鍵,先明白因果的必然性!
- 修行不要怕犯錯,勇于去體會
-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講座
- 真正的法就在一切法的當下
- 正定跟四禪八定有何差異
- 修行把握關鍵,先明白因果的必然性!
-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講座(1)
-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講座(2)
-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講座(3)
-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講座(4)
-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講座(5)
-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講座(6)
- 身苦與心苦
- 雜阿含經選集 三十、安那般那
- 雜阿含經選集 十六、四食 一切有情皆以依食住
- 雜阿含經選集 六、佛云何說法、以何敎之
- 雜阿含經選集 前言
- 《中觀今論》講座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2
- 大般若經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一卷
- 心經的人生智慧—《心經》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6
- 心經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5
- 心經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