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道光輝 甘露
雖然我們似乎生活在一個有序的世界,但每天卻只是成為凡情俗見的奴隸而不自知,完全地活在一個沒有生命自由的時空中,只是在似乎具體的人、事、物的假相中來回地沖突和應付。它是如此的疲累和可憐,生命就在這種似乎應該中流失了所有自由。
自救者得救。人先自侮而后人侮之。自度者度人,度人者自度,自他圓滿。
人往往莫須有地苦惱,患得患失于已經飛逝的過去和沒有來到的未來,其間的苦樂哭笑往往只是因為一件小事、一個表情、一句話……而生命的自由卻在不知不覺間被束縛住了。誰能觀照到緣起無常而跳出這樣的似乎習慣了、必須了的怪圈呢?可憐!人為什么這樣沒有智慧地生活呢?
自以為是的觀念有時是非常害人的,它有時是在有意無意中傷害周遭,讓自私有一個似乎合理的借口,但不知它可能是束縛自由的繩索。實在應該反省,小心謹慎地面對假相,不要大意,當下真的是純潔無偽的嗎?
情感往往是自私的,它往往很難真正地無私純凈。沒有觀照到它的復雜時,人往往會活在自欺欺人的困擾間,但它卻是沒有離開因緣生滅、無常苦空的本質的。
理智是不是一定正確的呢?假如它是建立在不正見的上面的話,卻是理障的,往往會生出空洞不實的問題。
唯有看破貪嗔癡慢疑乃至種種不正見的幻化,才能真正自由無礙地受用真如本性的妙用,如此則舉手投足也不離三昧正受矣!
當人沒有看破六識的分別造作和七識的謬執(zhí)時,往往不知不覺地成為假相的奴隸,活在貪嗔癡慢疑和種種不正見中而不自知。而且在自欺欺人似乎以為應該這樣地活著,真是可怕!
身體得了癌癥,但心里不要得了癌癥。
“藥醫(yī)不死病,佛度有緣人。”不論是中藥、西藥、心藥,只有對癥下藥,才能治病。若不對癥下藥,也是不適合的藥,故此盡人事以隨緣份,不留遺憾,是比較合情合理的。有生就有死,沒有一種藥讓人永遠不死,除非沒有生才會沒有死,故此惜福、培福,看破放下、寡欲知足、安樂自在、珍惜生命,生而無憂,死而無憾,順其自然,才是智慧的人生;浪費無常寶貴的生命,到時再怨嘆哭悲是非常愚蠢的!胺鸲扔芯壢恕,緣者時機因緣,也即條件。佛是無條件地度人的,慈悲愛護所有眾生,即“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佛陀無有條件地給予一切眾生以安樂的引導、教導,廣大地布施一切歡喜、慈善、仁愛,廣大無礙救度一切眾生。佛陀因緣具足,大徹大悟自他皆妙明真心中物,緣起性空,故此能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那這里為什么說“佛度有緣人”呢?因為佛無條件地引導、教導眾生,給予眾生一切歡喜、慈善、仁愛,無條件地引導、教導眾生要改惡遷善、看破放下、解脫自在,但若眾生死不改過、造諸惡業(yè)、自甘墮落、執(zhí)著分別不休,不聽勸導、引導,那縱然佛費盡口水,種種方便,不辭辛苦,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一個不自救、自度的人,又如何得救、得度呢?此即時機因緣不到,無法得救、得度的。那如何得度、得救呢?即已經明白要改惡遷善,希望解脫自在的人只要尋找大善知識聞諸正法,好好實踐,即能得度矣!
多知為敗:世間聰明誤眾生,巧言詭辯亂人心,于眾生的德行解脫唯有禍害,令人失卻清凈素樸之本性,毫無好處。言論若不能建立在德行真理上,往往泛濫成災!真理無言。不證真理,夫復何言?
不反躬自省,不返觀自見,每每論人之得失是非者,真乃愚癡。攀緣諸境,心外求法,不見自性真心,皆魔業(yè)也。此皆生死苦惱、輪回不息之事!豈可不警惕耶?仁者思之,莫錯用心自救不得,后悔莫及,慎之慎之!
一味地在意凡情俗見的眼光和嘴巴,而忘失了自性真心,最終就迷失在茫茫苦海中而找不到覺悟解脫的路了,也就喪失了生命的智慧和自由。豈可不反省警惕?
世界上沒有不會死的人。學佛并不是讓人不會死(有生則有死,無生才無死),而是讓人沒有煩惱痛苦地活著,讓人在解脫自在中活著,讓人遠離生老病死的困擾,活在光輝、光明、安樂自在、無煩無惱、充滿著神圣智慧的過程中;讓人超越欲望、物質、精神的束縛而達到大智大慧、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大雄大力,心如虛空、包容宇宙的大自由間;讓人在圓滿光明、大徹大悟中了解生命的真正意義和目的,在無常生命的當下活著,無限的莊嚴清凈,如此則生老病死都不重要了,因為生而無憾、死而無愧,自如自在超越必然的生死苦惱的凡夫輪回之路,現證大解脫、不再煩惱痛苦、不為生老病死所困擾的大涅槃、大自由了。如此實是人世間再沒有的殊勝不可思議的教導了。它適合所有的人乃至所有的眾生,因眾生皆有煩惱痛苦,故此佛陀教導“普度眾生”!
高低貴賤乃世俗間之迷惑顛倒,說到底只不過是貪嗔癡罷了。以無常、無我、緣起性空的真相觀之,則爭名奪利、勾心斗角只不過是迷昧本心的可笑可憐表演罷了。此皆無明愚癡,不能現證真理的過患,若以真理觀之,一切皆平等性空,毫無什么可執(zhí)著分別、貪嗔癡煩惱痛苦的。不要自欺欺人了,跳出這個輪回的陷阱吧!
古人說:“三天不讀書,則語言無味,面目可憎!”誠哉斯言!不單如此,若一天不修行,則語言無味、粗俗不堪;一生不修行,膚淺濁惡,俗不可耐,業(yè)障重重,沉淪苦海,難以救藥!
印贈刻錄佛法經書光盤的福報來自于由此聽經聞法的功德所促成,有正因則有正果矣!聽經聞法的福報利益舉例如下:
一、聽經聞法,無殺生害命之惡業(yè),則身心和暢、安詳、慈藹仁愛。
二、聽經聞法,明因識果不偷盜,知足常樂,富貴也難比,心安理得,自在寧靜。
三、聽經聞法,心平氣和,神清氣閑,相貌氣質煥然清麗,內秀外明,端莊恭謹,富親和力。
四、聽經聞法,具足信仰,確立大志、大愿,從而有抱負、有理想,目標明確、人生光明,不會無所適從,不漫無目的,不庸碌蹉跎。
五、聽經聞法,若具備正覺、正法、正解脫之自作皈依,信心堅定,凈戒正見正念具足,道德人格修養(yǎng)提升,則于人間尊貴無比。
六、聽經聞法開拓智慧,若能由此真修實證,則加深定力,清明自心,不隨俗染,聰慧進步,領悟甚深法理,增長凈戒、定力、慧力,難能可貴,世間希有。
七、聽經聞法明白真理。受持觀照,善根增長,業(yè)障漸消,凈業(yè)增上,遠離貪嗔、不正見,斷除無明諸習氣,得大成就,證大涅槃,究竟覺悟,斷除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清涼不可思議。
八、聽經聞法,神清氣和,太平安樂,明白法理,斷殺、盜、邪淫、妄語諸惡業(yè),不食麻醉毒品,所在安寧清醒自在,自利利他,轉不清凈為清凈,轉唳氣為祥和之氣,功德無量,利國利民利眾生。
九、聽經聞法,看破放下,慈悲喜舍,改惡向善,凈化身心,斷是非爭斗。真明白者順逆無畏、生死自在、來去自如。
十、聽經聞法,明真理者受持正法,遠離邪妄,眷屬獲益,利樂有情,莊嚴國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如此人生,真大稀有,夫復何言?
……
如此利益福德說之不盡。故此,若能印贈刻錄佛法經書光盤流通者,其布施成就十方眾生,實是善心難得,明智之舉!其間好處自不用說,非明白人不會作此舉!人若追逐于欲望、物質、精神的貪嗔癡不得安樂,就是在忘失了自性真心的涅槃解脫、清涼自在,乃是非常顛倒、愚癡的。
所謂閉關者不是單指處靜室、關門不接觸外境,更指關閉六根攀緣之門,不染色聲香味觸法諸塵,清凈自心,參究本來面目,直至三慧弘開,證大涅槃,徹悟宇宙人生真相,得大解脫,所謂“都攝六根,凈念相繼”是也。當然若能無所住而生其心,則六根門頭皆是妙用;但若關起門來,卻于靜室中,攀緣諸境,妄想紛飛,執(zhí)著分別不息,不明真理,不具正見,失卻正念,那卻是非常危險的邪精進了。若能都攝六根、凈心正覺觀照,不染六塵,六識不緣法塵,七識不執(zhí)著“我、我所”,看破放下,那么處于靜室,關門靜修,精進不息,那卻是非常殊勝的助緣。正念分明,“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初修行人一定要在真正大善知識指導下修行到徹底具足正見、明白真理、不失正念、沒有偏差的情況下才可以自修,切莫輕易言閉關,若沒善知識指導,腳跟未穩(wěn)、正見正念不足,那與坐牢沒有分別,是非常危險的,很容易出偏的。修行貴在腳踏實地,應從聞思修證中循序漸進,切莫急功近利,欲升反墮!
有“我”即有貪嗔癡,有貪嗔癡則煩惱痛苦、生死輪回。
“無我”即無貪嗔癡,無貪嗔癡則無煩惱痛苦,無生死輪回即涅槃寂靜、大解脫、大智慧、大圓滿、大自在,所謂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來不去,不增不減,究竟涅槃,無上正覺也!
如此可見,我執(zhí)乃生死輪回痛苦之根本!若能明白世間沒有永恒不變的事物,一切皆是無常變化,因緣生滅,無實體“我”的存在,當下畢竟幻化,不可執(zhí),不可住。住著即生死煩惱痛苦輪回,貪嗔癡、執(zhí)著分別不息,無有安寧。若當下無所住,則分明清楚、涅槃寂靜安樂,離諸憂患。著我相即著人相(分別對立相)、眾生相(煩惱困擾世俗相、因果業(yè)力相)、壽者相(生死相、時間相)。若能明證無我法之緣起空性,則可破我相、人相、眾生相;若能明證因緣生滅無常變化之本質則能破壽者相。如此四相皆破,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畢竟涅槃寂靜,本來圓滿究竟,本大解脫、大智慧、大覺悟,清凈不可思議。生滅無住即不生滅,若起心動念又無明忘失真理,于無常無我涅槃,實相無相無不相,失去正念的觀照,則當下又落入貪嗔癡,煩惱、痛苦、生死流轉!切須提起正見、正念,莫迷惑顛倒,時刻觀照,精進不息,待得功夫純熟,自然而然的正念不失,凈戒具足,正見無差。到爐火純青時,自然再無退轉,畢竟證道,究竟解脫自在,來去自如,無諸苦惱,清涼不可思議。若初修行人切莫大意空談妄想,浮泛急躁,昏沉懈怠,否則苦海茫茫,生死路遠,實是可怖!諸君努力。現代人自以為是、貢高我慢、自我中心、自私自利者多,缺少謙虛、謹慎、誠實、正直、尊師重道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負面殘害性靈的貪嗔癡的傳媒誤導和環(huán)境薰染充斥著各個角落,而這恰恰是障蔽妙明真心現前的。許多人完全沒有覺醒到其害處之深,還慣性地以為必然,乃至麻木不仁,非常可憐!
神奇怪異渾如夢,光怪陸離亦枉然,莫要心外求法。以圣潔的文字來追尋忘失了的正念,事實、真理又何曾遮蔽呢?只不過是無明迷惑了眼睛罷了。
當執(zhí)著分別開始的時候,圣潔已經消失。此是把握圣潔靈感的當下如實的描述,讀者的心態(tài)應該在當下遠離凡情俗見的污染,才能與本質相見,否則只是褻瀆。請不要污染……
自己生死自己了,個人業(yè)障個人消。
人人本有無盡藏,何須數他家中寶?
面對瘋子,我們不應該是嘲笑和厭惡,應該有更多智慧性的觀照和同情,乃至于由此產生人道主義的深刻憐憫。病態(tài)的心理讓人難以解脫,當沒有佛陀的智慧時,是難以深刻地看破假相的。一切世間皆是染著的,不論如何偽裝,總是很難跳出假相的執(zhí)著分別的。必須勇敢地面對生命的缺失,才能更好地去完善它。佛性是圣潔的,但人性是復雜的。看破人性的假相,才能徹悟佛性的清凈。
貪愛生時嗔恨潛在,愛之深恨之切皆因無明故。
患得患失的苦惱實在是一種身心的困擾,它來自于當下忘失了無常無我的正念,故此涅槃解脫似乎非常遙遠。當人沒法透破假相的虛幻時,總是活在貪嗔苦惱間的。它是難以真正自由無礙地展現生命的本質的。
欲望是無常生滅的,不論它是如何地以借口來美化或者是赤裸地展現本質的丑陋,它都是無常生滅、緣起無實的。只要具足正念的觀照清楚,不要追隨放縱,也不要自虐恐懼,更無須于此間徘徊,平靜地如實地注視其生滅即可以了。生起的終究會消失,生滅無定,緣起性空,不執(zhí)不著無住地面對,自是清涼自在的。當下無須恐慌(嗔恨)也不要迷失放縱(貪愛),這皆是無明忘失了正念的原故。
沒有明白無?嗫、緣起無我時,醒夢之間又何曾不是總在夢中呢?大覺世尊徹悟真理時,才是真正地從夢中醒來矣!
執(zhí)著他人的是非就是我們自由的地獄。這里的自由超越了表象的善惡的有限分別,它是生命的真實本質。莫名的恐慌來自于忽然之間沒法抓著。當沒有看破放下的時候,人總是害怕失去什么,但誰又何曾擁有過什么呢?不要站在人的角度來評論宇宙,宇宙不需要語言,語言只能是蒼白無力的徒然,因為宇宙本身就是如此的宇宙無言,但無言的宇宙超越了有無的言,一切言皆是多余,因為本來如此……
唯有真正的超越凡情俗見的局限,才能真正深刻地體會佛法。以凡情俗見來看待佛法,那只能是污染,永遠都是膚淺的、可笑的、顛倒的。
生死只是人的一種概念……
企圖以粗俗淺薄的凡情俗見的慣性來探討真理,那永遠是徒勞的。
當沒有了恐慌時,黑暗又何曾不是光明呢?
當有所掛礙時,光明又何曾不是黑暗呢?
不懂佛法、凡情俗見嚴重的人說佛法怎么怎么是,怎么怎么非,那只不過是膚淺、庸俗、低級、顛倒、可笑、可憐的而已!佛法的不可思議豈是陋劣的心所可想象的?
其實我們所謂的面貌只不過是一層微薄的皮膚,它同時盛產著污垢、汗水和油脂乃至于酸臭,所謂的美丑的執(zhí)著和分別你不覺是非常膚淺和可笑嗎?這一層微薄的皮啊!它讓多少人顛倒苦惱……多少爭斗、多少哭笑啊!
活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怕活著;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怕死去。生死因為害怕,所以無法真正地去面對和了解,故此也就難以把握和圓滿,最后也就只能放縱、自虐或麻木不仁乃至于總是生活于患得患失中……“我懂什么”的意思即是我不懂什么,有懂即有所不懂。
楞嚴經曰:“知見立知,斯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
人貴自知之明。明白、勇于認識自己的缺失,乃是走向圓滿的開始,不自卑無傲慢、謙虛、誠實、謹慎、自信地探討真理,乃是一種平靜良好的心態(tài)。
盡人事以順緣份,所謂隨緣自在也。
隨緣不是不努力,而是觀機緣而行事,帶有洞察入微的智慧。
所謂無為而無不為,故此自在。無所住行一切善事,是以一種建立在如實觀照宇宙人生真理(緣起因果和空性本質即緣起性空)的態(tài)度來面對社會人生的行為方式,它遠離消極悲觀、不做事等死、無可奈何的態(tài)度和盲目樂觀、不切實際、幻想空想的行為方式。正因如此才能從容自在、揮灑自如了。
執(zhí)著于平靜并不是究竟的解脫。若能以平靜的心來觀照真理(所謂定慧等持),從而達到究竟堅固的徹悟五蘊皆空時,才能真正的度一切苦厄。
善知識雖然是指路者,但如果只見有相的善知識,那依然會痛苦,甚至于被“善知識”的名相所束縛。必須見到無相的善知識,如此才是解脫的。善知識的五蘊之身終是生滅無常、不離苦空緣起的,但善知識的智慧、慈悲心地、法身慧命卻是不可思議的。你見到的是什么呢?若然明白,則地、水、火、風、空、識皆妙用無方矣。吽!
清心寡欲,道風純樸。好大喜功,虛偽百出。
清心寡欲,民風儉樸;好大喜功,狡詐百出。
追求五欲,貪戀塵境,不明無常,自尋困擾。若能端正凈眼、觀見本性,則天下太平!
自作聰明,我執(zhí)嚴重者,往往多造口業(yè),刻薄寡德矣!自信謙虛,默修功德,不務虛名;無諸戲論,斷諸習氣。乃真明白人!
當我們遇到苦難者時,要力所能及地去救助,踐行無我大悲的智慧布施,即使是沒法在當時的情況下援手,也要虔誠地祈禱諸佛菩薩的加持,讓苦難遠離眾生、讓眾生釋怨往生極樂凈土,持咒、念佛等回向?傊咦愠鲭x心和慈悲善念,明白真理圣諦之重要;叵:從自身親友乃至整個宇宙、無量眾生,當下都充滿我們無盡的祝福和回向。
看過太多的生離死別,看過太多的悲歡離合,即使是世間曾經說著?菔癄,到頭來又有多少患難與共呢?一切都如此的脆弱不堪,但永遠不變的是阿彌陀佛大悲大愿的救度。
知足寡欲無所求莫妄求,有助德行之提高。修行《佛說八大人覺經》有助道業(yè)之增長。
經常反省問自身:道德、才識、智慧,氣節(jié)、人格、精神,思想、學識、慈悲,究竟有何進步?
虔誠得加持,懺悔得清凈。出離得解脫,正念消業(yè)障。
若能到無是非地,自是安好。然何處是無是非地呢?出門即皆是非地。未出門又何曾不是是非地?心有是非,山林荒嶺、鬧市、靜室又如何安好呢?
謙虛清凈,誠敬至極。
傲慢無知,終歸淺薄。
身心清凈,誠敬至極。
感應遂通,本來如此。
凡情俗見死絕,智慧慈悲具足。
看破放下,大死大活。
一切皆是無常的,發(fā)生什么事情皆是因緣,只要明白因果業(yè)力的不虛就可以了。
至誠懇切,持好戒律。
謙虛恭敬,禮讓本分。
莫貪瞋癡,注意口業(yè)。
信愿具足,老實念佛。
出離心切,真菩提行。
如此這般,真大智慧。
持好戒律,不違因果。起心動念常觀照,貪瞋無住遠愚癡,不近外道諸邪見。正信、正見、正念、正精進。守好本分,盡好責任。孝養(yǎng)父母,尊敬師長。修好口德行慈悲,功德回向諸眾生,離苦得樂共往生。
- 求佛求的是什么?怎樣求佛才能有求必應?
- 安心做好本職工作,是入廛垂手嗎?
- 如何緩解內心的孤獨感?
- 既然一切由心生,為什么求佛菩薩就能得到加持?
- 為什么要拜佛像與念佛?佛像是什么時候出現的?
- 即空即有是什么意思?和即心即佛一樣嗎?
- 即心即佛是什么意思?如何做到即心即佛?
- 為什么佛陀講法需要有人來請?
- 可以給沒皈依佛門的人臨終助念嗎?能成功嗎?
- 怎么用一念心性面對外在的因緣?
- “人和宇宙本為一體”是一種觀念嗎?
- 苦是怎么來的?我們?yōu)槭裁磿芸啵?/a>
- 如何克制自己玩手機、看電視的習氣?
- 天臺宗和華嚴宗有何不同?華嚴宗與天臺宗的判教
- 普賢菩薩為什么最后導歸極樂?
- 愛欲比較重怎么辦?如何對治?
- 放生、病人、貧困家庭,應該先捐哪個?
- 四念處的觀心無常,是怎么個觀法?
- 怎么樣速斷輪回的因?
- 如何得到加持?讓加持來得快?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2
- 大般若經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一卷
- 心經的人生智慧—《心經》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6
- 心經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5
- 心經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