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深密經(jīng)

【解深密經(jīng) (Sandhi-nirmocana-vyūha-sūtra)】印度瑜伽行派和中國法相宗的基本經(jīng)典之一。唐玄奘譯。5卷。相傳此經(jīng)有梵文廣本十萬頌,漢譯為其略本,一千五百頌。異譯本有3種:①南朝宋求那跋陀羅譯《相續(xù)解脫經(jīng)》1卷;②北魏菩提流支譯《深密解脫經(jīng)》5卷;③南朝陳真諦譯《解節(jié)經(jīng)》1卷。...[詳情]

解深密經(jīng)白話文:8 凈化的完成——真正的生命

  8凈化的完成——真正的生命

  譯文

  當時曼殊室利大菩薩稟告佛陀說:世尊!您曾經(jīng)說過佛相應於真理的真正生命。佛與真理契合的「真正生命」有什么特徵呢?

  佛陀告訴曼殊室利大菩薩說:善男子!你如果依照菩薩階位上那些能引導生命進化的修學方法去切實踐修,從染污生命真實本性的事物中漸漸脫離出來,依據(jù)生命的圓滿、安樂和自由,轉化流轉變異中的現(xiàn)實生命,依據(jù)最高最圓滿的覺悟,轉化痛苦煩惱的生存狀態(tài),當改變身心性命的工作圓滿完成之後,修行人就獲得全新的生命,我們稱之為「得到相應於真理的真正生命」。你們應當知道,由於兩個原因,要去陳述「真正生命」的特徵是極其困難的,因為「真正生命」本身拒絕人們用尋常的心識去思考、或者用日常生活中的語言來描述。這兩個原因是:首先,真正的生命,它不是世俗認識的思維對象,世俗認識中的名稱、概念、命題、觀念等根本不適合去描述它:其次,真正的生命,它是超越於任何功利活動之上的,這就是說,它的存在方式和運作方式與世俗生命活動完全不同。與「真正生命」相比,流轉變異中的世俗生命正好具備與前者截然相反的兩個特徵:首先,世俗生命中的知識總是游離於真理之外 ,我們自認為在認識真理,實際上只是在做無謂的語言游戲:其次,世俗生命總是圍繞生存問題而運轉,現(xiàn)實生命的一切動機無往而不編織於實用主義的因果網(wǎng)絡之中。

  曼殊室利菩薩又問佛陀說:世尊!那些接受四種真理而修行的人,那些思考生命流轉過程而修行的人,他們在改變痛苦煩惱的非自由生命後所能獲得的新生命也可以稱作真正的生命嗎?

  佛陀回答說:善男子!這兩類修行人所獲得的生命不能叫做真正的生命。

  曼殊室利菩薩接著問:世尊!那么他們究竟獲得何種生命呢?

  佛陀說:善男子!這些修行人獲得的生命可以稱為「解除了痛苦煩惱的生命」,它還不是「真正生命」。根據(jù)這種解除了痛苦煩惱的生命,可以說那些體會四種真理的修行人、思考生命流轉過程的修行人以及圓滿覺悟的佛之間是完全平等的,因為佛的生命也同樣擁有這一特徵:它已經(jīng)解除了痛苦煩惱的不自由狀態(tài)?墒歉鶕(jù)與真理相應的「真正生命」,這三種修行人之間就大有差別了。總的說來,那從真理而來的「真正生命」同前兩類修行人所獲得的「解除了痛苦煩惱的生命」相比,它們在性質、功能和道業(yè)上的差別極其巨大,「真正生命」的優(yōu)越性是語言無法稱說、數(shù)字無法計算的。

  曼殊室利菩薩又稟告佛陀說:世尊!我現(xiàn)在想了解佛陀生命發(fā)生時的情況。

  佛陀說:善男子!那些與真理相應的諸佛,會變現(xiàn)他們的身體到宇宙世界裏去做各種各樣的救濟眾生之事業(yè),這就像大地上諸種因緣條件輾轉變化,因而萬事萬物的生機就能勃發(fā)出來。與真理相應的佛,他所變現(xiàn)的生命是由各種莊嚴事業(yè)積聚起來的,他是絕對真理在生存世界上的完美體現(xiàn)。你應當知道,對於佛為教化眾生而變現(xiàn)的生命,可以說他有產生,至於那真正的生命,「產生」這一概念根本就不適合去表達它。

  曼殊室利菩薩又稟告佛陀說:世尊!我想了解佛為教化眾生而變現(xiàn)的生命,這個「變現(xiàn)生命」的情況究竟是怎樣的呢?

  佛陀告訴曼殊室利菩薩說:善男子!佛變現(xiàn)生命的具體情況是這樣的:佛在三千大千世界這個屬於他教化范圍內的種種生命存在的地方,或者選擇握有巨大權力的貴族家庭,或者選擇那些家資殷豐而又樂善好施的人家,佛可以在不同地點同時去變現(xiàn)生命,他進入母胎、誕生、長大、娶妻生子、離開家庭志意向道、尋求苦行的方式去達到解脫、摒棄苦行這種無效的方法、成就最高最圓滿的覺悟,以上幾個生命階段按次序顯現(xiàn),這就是佛變現(xiàn)生命的一般情況。

  原典

  如來成所作事品第八

  爾時曼殊室利菩薩摩訶薩請問佛言:世尊!如佛所說如來法身①。如來法身有何等相?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善男子!若於諸地波羅蜜多,善修出離,轉依②成滿,是名如來法身之相③。當知此相二因緣故,不可思議。無戲論故;無所為故。而諸眾生計者戲論,有所為故。

  世尊!聲聞獨覺所得轉依,名法身不?

  善男子!不名法身。

  世尊!當名何身?

  善男子!名解脫身④。由解脫身故,說一切聲聞、獨覺與諸如來平等平等;由法身故說有差別。如來法身有差別故,無量功德最勝差別,算數(shù)譬喻所不能及。

  曼殊室利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我當云何應知如來生起之相?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善男子!一切如來化身⑤作業(yè),如世界起一切種類。如來功德眾所莊嚴,住持為相,當知化身相有生起,法身之相無有生起。

  曼殊室利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云何應知示現(xiàn)化身方便善巧?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善男子!遍於一切三千大千佛國土中,或眾推許增上王家,或眾推許大福田家,同時入胎、誕生、長大、受欲⑥、出家、示行苦行、舍苦行已、成等正覺,次第示現(xiàn),是名如來示現(xiàn)化身方便善巧。

  注釋

 、俜ㄉ恚悍鹨浴阜ā篂樯,故名「法身」;「法」既指存在的真實本性,也指由存在本性而融注的一切存在現(xiàn)象,因此佛以「法」為身,也就是以存在的真實本性作為自己的身體,今譯為「真正生命」。

  ②轉依:依據(jù)最高最圓滿的覺悟,改變痛苦煩惱的生存狀態(tài),也就是「轉煩惱為菩提」 。

 、凼敲鐏矸ㄉ碇啵憾輦惤忉屨f:「此中意謂,於諸地中修出離以為了因,顯凈真如轉依成滿,是法身相!挂馑际钦f,通過在諸種修行階位中勤勉不懈地修學止觀,改變自己的思維結構,為真理之展示提供了認識上的基礎和前提,這就能使存在的真實本性圓滿顯現(xiàn)出來,修行人通過踐修實現(xiàn)存在本性的這一切活動就是真正生命的表現(xiàn)。

 、芙饷撋恚褐附獬送纯酂⿶赖纳。遁倫在解釋「解脫身」與「法身」的差別時說:[二乘轉依不名法身,以其未斷所知障,由斷惑障所顯真如名解脫身,由解脫身三乘平等,由法身故有其差別。」這就是說:兩種生命之間的差別表現(xiàn)在「斷惑證真」這兩個方面,首先,解除了痛苦煩惱的生命是排除一切心理障礙而實現(xiàn)的,它尚未把知識障礙也全部排除掉,而真正生命、佛的生命則不僅排除了一切心理障礙,而且排除了一切知識障礙,換句話說,「解脫身」仍然是相對自由的生命,而真正生命則是絕對自由的;其次,與「斷障」緊密聯(lián)系的是「證真」,即通過排除生命內部的障礙使存在的真正本性顯現(xiàn)出來,「解脫身」與「法身」由於在消除生命障礙的層次上有淺有深,它們透過障礙所顯示的存在本性也就有了深淺差別。

 、莼恚河X者為救濟眾生變現(xiàn)而成的生命,由於變現(xiàn)生命存在於同其他生命共在的生存世界上,所以它和一切世俗生命一樣,有生起、有變化、有消亡;另一方面,它又是真正生命的表現(xiàn)形式,是真理現(xiàn)實化在人間,所以它沒有真實的生起、變化和消亡。

 、奘苡褐阜鹑⑵奚。

  譯文

  曼殊室利菩薩又稟告佛陀說:世尊!佛所說的經(jīng)典可以看成是佛與真理相應的真正生命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因為表述真正生命的經(jīng)典存在著,那些尚未能自我把握其生命流轉方向的人必然能自我把握了,那些已能把握生命進化方向的修行人,就可以通過研究佛的教法經(jīng)典而快速地解除痛苦煩惱,F(xiàn)在我想知道,那表述佛「真正生命」的經(jīng)典分成哪幾個部分呢?

  佛陀告訴曼殊室利菩薩說:善男子!表述佛真正生命的經(jīng)典可以分為三個部分…一是經(jīng)藏,二是律藏,三是論藏。

  曼殊室利菩薩接著問:世尊!那么,什么叫做「經(jīng)藏」,什么叫做「律藏」,什么又叫做「論藏」呢?

  佛陀說:曼殊室利!如果我把同一性質的事物放在一起,分門別類地給予解說,這樣來分析一切存在現(xiàn)象的經(jīng)典就叫做「經(jīng)藏」。我有時根據(jù)四樣事物分析存在現(xiàn)象,有時根據(jù)九樣事物分析存在現(xiàn)象,甚至有時根據(jù)二十九樣事物來分析存在現(xiàn)象。

  究竟是哪四樣事物呢?第一是接受教法、思考教法後引發(fā)出來的兩種智慧:第二是歸敬佛、歸敬佛親證的真理及佛施設的教法:第三是指幫助眾生展開現(xiàn)實修行活動的三種學問,即戒律學、禪定學和智慧學:第四是走向真理的具體方法,共包括三十七種方法。

  究竟是哪九樣事物呢?第一是構成生命現(xiàn)象的五種成分聚集體,包括肉體物質、感受功能、造相功能、心理欲念及意識活動等:第二是生命與外界接觸後發(fā)生統(tǒng)攝作用,生命利用感知功能在外界環(huán)境的刺激下產生感覺、知覺,并同時向環(huán)境有所攝取,用以維系生命的生存和發(fā)展:第三是生命活動具體過程的展開,這裏陳述了構成展開過程的十二個環(huán)節(jié):第四指生命的資生方式,資生方式有世俗生命的資生方式以及與真理相應的資生方式這兩大類別:第五是關於染污生命的狀態(tài)、原因以及凈化生命的狀態(tài)、原因的描述,這就是四種真理的相關教法:第六是對宇宙世界中各種存在現(xiàn)象的一個總體分類,包括自然界、生命現(xiàn)象、真理教法、真實的生命狀態(tài)、諸種走向真理的修學方法等五大類:第七是能陳說真理的覺者,即佛:第八是被陳說的真理,即教法;第九是參與佛教會議的大眾,這包括貴族、出家修行人、有學問的人、有財勢的人、四種天界生命等。

  究竟是哪二十九樣事物呢?第一指構成生命現(xiàn)象的五種成分聚集體:第二指由十二個環(huán)節(jié)組成的生命展開過程:第三指在無主宰存在的流轉過程中執(zhí)著有主宰、主體的實體式存在,這一錯誤觀念成為招感未來生命流轉狀態(tài)的重要原因:第四指在沒有實體存在的流轉過程中執(zhí)著有對象、客體的實體式存在,這一錯誤觀念也是招感未來生命流轉狀態(tài)的一個重要原因:第五指培養(yǎng)注意力的四種方法,它們的主要原則是根據(jù)教法指導,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一事物之上,這樣通過持久的努力使精神漸漸集中到真理之上:第六指通過反復研究教法而獲得的智慧,這一研究過程中需要極大的意志力之參與:第七指靜中思維工夫,其主要特徵是把認知對象體會為精神活動之展現(xiàn),從而得以突破外在實體的頑固觀念:第八指提高了的靜中思維能力,此時精神已能持久地傾注於存在本性之上:第九指同解除生命流轉之苦這一最高目標,為實現(xiàn)這一宏偉目標作準備的良善行為:第十指對世俗生命痛苦煩惱狀態(tài)的全面認識和觀察,這又包括三方面內容,其一是對有欲念的生命現(xiàn)狀之觀察,其二是對沒有欲念但有肉體的生命現(xiàn)狀之觀察,其三是對既無欲念又無肉體但殘存思想活動的生命現(xiàn)狀之觀察,在第一種生命狀態(tài)裏,最主要的痛苦根源是顛倒性的知識和觀念,它們是從對自我與對象這兩重實體執(zhí)著裏引發(fā)出來的,在第二種生命現(xiàn)狀裏,思維方式仍然是邪惡的,第三種生命則稍稍能克服一些自我執(zhí)著,但自我執(zhí)著的煩惱潛勢力仍然深深隱伏在他們的深層生命結構裏:第十一指造成生命痛苦現(xiàn)狀的基本原因:第十二指親自體會到真理,也指被體認到的生命自由狀態(tài)和存在真實本性:第十三指解除痛苦煩惱實現(xiàn)生命自由的具體修行方法;第十四指已直接「看見」真理,再也不會從真理的道路上退回去:第十五指在真理這一絕對知識指導下的關於存在特殊性的知識:第十六指與真理相應的認識之思維對象:第十七指對已被斷除的後天煩惱和未被斷除的先天煩惱都進行細致的觀察:第十八指「看見」真理後仍然會偶而失控的心理狀態(tài);第十九指旨在調節(jié)失控狀態(tài)的一些修行手段:第二十指絕對不會再失控的修行精神思維結構:第二十一指刻苦修學以期清除欲念生命狀態(tài)中的身心煩惱:第二十二指刻苦修學以期清除沒有欲念但有肉體的生命現(xiàn)狀中的身心煩惱:第二十三指菩薩修行第八階位創(chuàng)獲的與真理絕對相應的精神結構:第二十四指與真理相應的智慧:第二十五指與真理絕對相應同時能體認存在各方面特殊性的智慧:第二十六指為了使生命進入一切頃惱不再存留的自由狀態(tài),應首先研究什么是真實的道理,什么是錯誤的妄見:第二十七指為了使生命進入一切煩惱不再存留的圓滿自由中,首先致力於消除各種煩惱的現(xiàn)實活動:第二十八指在佛教教法中獲得正知正見,盡管此種知見還未越出流轉變動的范圍,但已足夠超過那些不按佛教教法修行的人在思維水平上達到的最高峰:第二十九是指雖然一些眾生對我的教法產生了正知正見,但他不能在此正知正見的指導下,勤勉地展開修行工作,我就說他們從真理的道路上退回來了,不是說要現(xiàn)實地產生出與真理不相應的錯誤觀念才可以叫做「從真理的道路上退回來了」 ,一個人雖然有正知正見,但他不能認真地改變自己的精神結構,不能認真地從事凈化生命的實踐,這就已經(jīng)是「從真理的道路上退回來了」。

  原典

  曼殊室利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凡有幾種一切如來身所住持言音差別?由此言音所化有情,未成熟者令其成熟,已成熟者緣此為境速得解脫。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善男子!如來言音略有三種:一者契經(jīng)①,二者調伏②, 三者本母③。

  世尊!云何契經(jīng)?云何調伏?云何本母?

  曼殊室利!若於是處,我依攝事④顯示諸法,是名契經(jīng)。謂依四事,或依九事,或復依於二十九事。

  云何四事?一者聽聞事⑤;二者歸趣事;三者修學事;四者菩提事。

  云何九事?一者施設有情事⑥;二者彼所受用事;三者彼生起事⑦;四者彼生已住事;五者彼染凈事;六者彼差別事⑧;七者能宣說事;八者所宣說事;九者諸眾會事。

  云何名為二十九事?謂依雜染品,有攝諸行事;彼次第隨轉事;即於是中作補特伽羅想已,於當來世流轉因事;作是想已於當來世流轉因事;依清凈品,有系念於所緣事;即於是中勤精進事;心安住事;現(xiàn)法樂住事;超一切苦緣⑨方便事;彼遍知事;此復三種:顛倒遍知所依⑩故,依有情想外有情中邪行遍知所依處⑾故,內離增慢遍知所依處⑿故。修依處事;作證事;修習事;令彼堅固事;彼行相事;彼所緣事;已斷未斷觀察善巧事;彼散亂事;彼不散亂事;不散亂依處事;不棄修習劬勞加行事;修習勝利事;彼堅牢事;攝圣行事;攝圣行眷屬事;通達真實事;證得涅槃事;於善說法昆奈耶中世間正見,超升一切外道所得正見頂事⒀;及即於此不修退事,於善說法毗奈耶中,不修習故說名為退,非見過失故名為退。

  注釋

 、倨踅(jīng):又稱「經(jīng)藏」。

 、谡{伏:又稱「律藏」。

 、郾灸福河址Q「論藏」。

 、軘z事:指把同一性質、同一類型的事物分門別類地放在一起給予解說。

 、萋犅勈拢褐附邮芙谭,思考教法而引發(fā)的兩種智慧,此依遁倫所說。

 、奘┰O有情事:講述構造有情生命的各種成分聚集體,即「五蘊」學說。

  ⑦彼生起事:講述生命展開的過程、環(huán)節(jié)等,即「十二因緣」學說。

  ⑧彼差別事:指對包括生命現(xiàn)象在內的整個宇宙世界的分類說明,即「五界」學說。

 、岢磺锌嗑墸嚎嗑墸敢l(fā)痛苦煩惱的原因、條件,意即解除生命一切流轉之苦。

 、忸嵉贡浦捞帲褐笇τ钌娆F(xiàn)狀之觀察。顛倒,即各種錯誤的知識、觀點和觀念。遍知,指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痛苦煩惱。

 、弦烙星橄胪庥星橹行靶斜橹捞帲褐笇]有欲念但有物質性肉體的生命現(xiàn)狀之觀察。情想,即欲念、欲望之意;邪行遍知,指由於貪戀安寧安樂的精神境界而引起的痛苦煩惱。

 、袃入x增上慢遍知所依處:對既無肉體又無欲念但殘留思想活動的生命現(xiàn)狀之觀察,這是指「無色界」生命!冈錾下怪笍娏业、顯在的自我觀念執(zhí)著,「無色界」中的生命雖然放棄了自我觀念的顯在形式,但主體執(zhí)著的心理潛勢力仍然在生命結構中滯留、保存著,所以它仍然是痛苦煩惱的世俗生命。

 、淹獾浪谜婍斒拢悍鸾掏獾钠渌鞣N學理在思維水平上可能達到的最高峰。

  譯文

  曼殊室利!我在有些經(jīng)典中為體會四種真理的修行人和希求成佛的修行人各自制定了一些他們應該遵守的戒律,與此同時也陳述了與戒律有聯(lián)系的一些相關事項,這一部分經(jīng)典即叫做「律藏」。

  曼殊室利菩薩又請問佛陀說:世尊!您在經(jīng)典中為菩薩們制定的戒律,其內容共有哪些部分呢?

  佛陀說:善男子!這部分「律藏」內容共有七個方面:一是講述接受戒律時應舉行的相應儀式:二是針對一些重大罪行的制止戒律,這些重大罪行包括殺害、偷盜、邪淫、謊言等;三是詳細規(guī)定具體戒律的適用范圍:四是從理論上說明處於流轉變異生存狀態(tài)中的眾生有違犯戒律的潛在可能性:五是從理論上證明那些在精神改變上取得很大進步的修行人不再有違犯戒律的潛在可能性:六是規(guī)定修行人從犯戒狀態(tài)擺脫出來的具體方法和步驟;七是講述一些修行人接受戒律一段時間後又摒棄戒律時可能會出現(xiàn)的情況。

  曼殊室利!我在一些經(jīng)典中,從十一個方面來研究存在現(xiàn)象,對之進行細致深入的分析和討論,這部分經(jīng)典就叫做「論藏」。這裏說的是哪十一個方面呢?第一是存在流轉變異的方面,第二是存在的真實本性,第三是三十七條引向真理的認識方法各自所研究的事物,第四是討論八個類別的事物,第五是走向真理的方法本身,第六是 消除一切痛苦煩惱後所獲得的功德,第七是如何接受覺者的智慧,又如何把覺者的智慧傳達給他人,第八是能夠染污修行方法的一些事物,第九是實現(xiàn)真理的輔助性手段 ,第十指那些染污修行方法的事物所帶來的錯失,第十一則指實現(xiàn)真理的輔助性手段所帶來的樂觀成果。

  所謂存在流轉變異的方面,這指的是以下三種情況:其一是根據(jù)五種事物的成分聚集體假說有生命現(xiàn)象存在,而此一生命被一般眾生以「自我」統(tǒng)攝起來;其二是意識處處計較而虛構的實體存在樣態(tài);其三是指依據(jù)因緣條件流轉的生命現(xiàn)象、生命過程、生命活動等。

  原典

  曼殊室利!若於是處,我依聲聞及諸菩薩,顯示別解脫①及別解脫相應之法②,是名調伏。

  世尊!菩薩別解脫幾相所攝?

  善男子!當知七相:一者宣說受軌則事③故;二者宣說隨順他勝事④故;三者宣說隨順毀犯事⑤故;四者宣說有犯自性故;五者宣說無犯自性故;六者宣說出所犯故;七者宣說舍律儀故。

  曼殊室利!若於是處,我以十一種相,決了分別顯示諸法,是名本母。何等名為十一種相?一者世俗相,二者勝義相,三者菩提分法所緣相⑥,四者行相⑦,五者自性相,六者彼果相,七者彼領受開示相,八者彼障礙法相,九者彼隨順法相,十者彼過患相,十一者彼勝利相。

  世俗相者,當知三種:一者宣說補特伽羅故,二者宣說遍計所執(zhí)自性故,三者宣說諸法作用事業(yè)故。

  注釋

 、賱e解脫:修行人應當恪守的戒律。

 、趧e解脫相應之法:與戒律相關的事物。

 、坌f受軌則事:闡述接受戒律時應舉行的相關儀式。

 、苄f隨順他勝事:闡述針對一些嚴重行制定的禁止性戒律。

 、菪f隨順毀犯事:詳細規(guī)定具體戒律的適用范圍。

 、奁刑岱址ㄋ壪啵喝邨l通向真理的方法各自所研究的事物、內容。

 、咝邢啵褐赴藗類別的事物。

  譯文

  所謂存在的真實本性,這就是我前面曾提出的七種存在本性之說。

  所謂三十七種認識真理的方法各自所研究的事物,總起來說也是我們知識的本體。

  所謂概述八個類別的事物,事實上是側重研究跟修行有關的事物:第一是觀察什么是事物中的東西,第二是觀察存在現(xiàn)象中哪些是假借語言概念成立而其自身其實并不存在的東西,同時觀察佛陀陳說教法的一些原則;第三是觀察那些染污眾生本性的事物給眾生帶來的錯失,第四是觀察凈化生命的事物給眾生帶來的利益,第五是觀察教法中各種道理的真實意義,第六是觀察流轉眾生中包含的因果原則,第七是研究教法中的各種道理,第八是觀察教法提示的具體修行方法。

  所謂觀察真理,實即觀察存在的真理本性。所謂觀察存在中假借語言概念成立的東西,包括五類成分聚集體復合而成的生命現(xiàn)象,人們在這個復合體中執(zhí)著有統(tǒng)攝性的、主宰性的自我之存在:也包括意識處處計較而虛構的一切事物之實體:還包括佛陀為了陳說真理而使用的一些陳說原則,例如:對任何人的講說都一致的說法,在有些時間、地點這樣說、另外一些時間、地點則那樣說的說法,只問而不回答的說法,乾脆擱置起來不予討論的說法,聲明不可用語言表述的說法,無人來問而自陳真理的說法等等,佛陀的教理陳說不僅為了表達真理的需要,而且需要考慮時間、地點、聽眾接受的可能性等等諸多因素,因此這些說法原則的成立,即表明不可對具體教法過於執(zhí)著。

  所謂染污生命本性的事物給生命帶來的錯失,我已經(jīng)在很多地方以很多方式講過了。所謂凈化事物給生命帶來的利益,也在很多地方以很多方式講過了。所謂觀察教法中各種道理的真實意義,也就是觀察這些道理究竟歸向什么,究竟引導什么,究竟以什么作為目的。這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來討論:第一,有關存在本性的教法,這裏所謂[存在本性]將把修行人導向什么?第二,有關親身體證的教法,這裏「親身體證」究竟引導人體認什么呢?第三,佛陀的全部教導究竟以什么作為歸宿呢?第四,佛陀告訴我們要遠離兩個錯誤的極端,那么遠離兩個錯誤的極端究竟遠離什么呢?第五,教法中在闡述最高生命狀態(tài)時,常用「不可思議」一詞來表示其特質,那么,[不可思議」究竟是什么意思呢?第六,佛陀的全部教法可以被看成一個首尾一貫的整體,而在佛陀施教的具體歷史階段,乃至於在同一部經(jīng)典中不同的地方,卻又常常有諸多分歧之處,這樣安排教法的意蘊又到底何在呢?

  所謂觀察生命流轉過程的因果原則,也就是觀察在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這三個時間維度裏流轉變動著的生命活動狀況,包括生命現(xiàn)象產生、持續(xù)和消亡的階段性,也包括貫穿在三個發(fā)展階段以及三個時間維度裏的因果轉化之原因、結果等,我已經(jīng)在很多地方把促成生命變動的原因條件概括為以下四項:其一,生命現(xiàn)象中一切活動的直接原因,這可以看成是身心內部的諸種推動力量;其二是精神活動持續(xù)變動的條件,這是指,在精神活動的具體展開過程裏,凡在前的精神活動都為在後的精神活動開辟了道路:其三,作為認知活動的對象能輔助認識活動發(fā)生,因而對象是認知活動發(fā)生的外部條件:其四,其他一切有助於生命活動發(fā)生的事物也都是生命活動中的原因和條件。

  原典

  勝義相者,當知宣說七種真如故。

  菩提分法所緣相者,當知宣說遍一切種所知事故。

  行相者,當知宣說八行觀故。云何名為八行觀耶?一者諦實故,二者安住故,三者過失故,四者功德故,五者理趣故,六者流轉故,七者道理故,八者總別故。

  諦實者,謂諸法真如。安住者,謂或安立補特伽羅,或復安立諸法遍計所執(zhí)自性,或復安立一向①、分別②、反問③、置記④,或復安立隱密、顯了、記別、差別。

  過失者,謂我宣說諸雜染法,有無量門差別過患。功德者,謂我宣說諸清凈法, 有無量門差別勝利。理趣者,當知六種:一者真義理趣,二者證得理趣,三者教導理趣,四者遠離二邊理趣,五者不可思議理趣,六者意趣理趣。流轉者,所謂三世三有為相,及四種緣⑤。

  注釋

 、僖幌颍褐笇θ魏螘r間、地點都普遍適用的說法。

 、诜謩e:對有些對象適用,而對另外一些對象則不適用的說法。

  ③反問:只提出問題卻不給予回答的說法。

  ④置記:乾脆置而不答的說法。

 、菟姆N緣:事物產生、變化和消亡的四種條件。這四種條件是:其一,因緣,指產生事物的親因、內部條件;其二,等無間緣,指心理活動前後相續(xù)的關系,其中,在前的心理活動為在後的心理活動之展開開辟了道路;其三,所緣緣,即指認知活動中的對象是認知活動得以產生的一個條件;其四,增上緣,其他一切有助於事物發(fā)生的事物,它們雖然不能直接引發(fā)出某種生命行為,但它們?yōu)橐l(fā)此種生命行為提供了一些輔助性的條件。

  譯文

  所謂教法中的各種道理,歸結起來指的是下面這四種道理:其一是原因與結果相互依存的道理,其二是事物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作用的道理,其三是為了成立一個論點,選擇適當?shù)恼摀?jù)、組織適當?shù)恼撌饺プC明它,這是有關邏輯學的道理:四是指事物本來如是的樣子,事物本來如是的樣子,也就是事物中本來具有的道理,這是不待任何人力的參與或改變的。

  什么叫做原因與結果相互依存的道理呢?這是說,一切存在現(xiàn)象、一切生命現(xiàn)象,其產生、變化和發(fā)展都需要在一定的條件下進行,這些條件有的與事物有極密切的關系,有的關系則比較疏遠,有了這些「親因」和「疏因」,也就有了生理和心理的展開,如果沒有這些內在和外在的條件,生理、心理的一切活動就將是不可能的,這就是原因與結果間相互依存的道理。此外,我們之所以運用語言可以對事物有所陳述,正因為被陳述的事物作為依據(jù)才使陳述有了可能,被陳述的對象與陳述問因而也體現(xiàn)了因果之間相互依存的道理。

  什么叫做事物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作用的道理呢?這可從三個方面來觀察:首先,事物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產生某種獨特的功用,例如眼睛能看見物質現(xiàn)象、耳朵能聽見聲音等;其次,事物在一定條件下能成就某種新的東西,例如被稱作「堅硬」的物質元素在和其他物質元素以一定方式復合以後,就能產生出可以茁生萬物的大地來:其三,事物產生以後就能較為穩(wěn)定較為持續(xù)地發(fā)揮其具體功用。

  什么叫做邏輯學的道理呢?這是通過一定的方式使你自己的論點得到證明,同時也藉此讓別人發(fā)生覺悟。這裏值得特別注意的是,運用論式去證明論點的方式可能有多種多樣,其中,有的是正確、有益的,有的則是錯誤、有害的。我們如何確保論證方法的正確性呢?我們如何去識別錯誤的論證方法呢?根據(jù)五個特徵,我們說某一論證方式是正確的、有益的:根據(jù)七個特徵,我們說這一論證方法是錯誤的、邪惡的。

  足以標明論證正確性的五個特徵是:其一,論式成立的內容是我們日常感覺知覺可以感受到的:其二,雖然我們的感知功能無法直接感受到,但可以在感知經(jīng)驗基礎上類推到的;其三,可以引同類事物作例證的:其四,論式的每一個成分、論證的每一個步驟都是完全具足、圓滿成立的:其五,佛陀親自陳說過的,這一陳說必然是凈化了的。

  什么叫做日常感覺知覺可以感受到的呢?例如,我們說一切生理活動、心理活動都變動不居,這個論題所成立的內容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感受到的,我們在日常生活裏能夠見到或體會到生命現(xiàn)象的變動不居,所以這一論題的內容無疑是確立的。此外,像[一切生理心理的活動過程都具有逼迫生命本性的特徵,一切存在現(xiàn)象裏都沒有主宰實體的存在」等等,這些說法包含的內容也是我們在現(xiàn)實存在中可以直接體會得到的,我們在日常生活裏都能充分品味生命痛苦煩惱的存在品性,也能充分體味存在的無實體性,因此,以上論題中的道理是毫無疑問的可以成立的。

  什么叫做在感知經(jīng)驗基礎上可以類推到的呢?這是說,有一些論題,例如下面這些論題:「生理心理的活動過程中,哪怕是在最短的時間單位裏,生命活動也是生生滅滅、變動不居的」,還有,「未來世是存在的」 、「良善行為與邪惡行為都不會馬上消失掉,它們會在一定條件下繼續(xù)發(fā)揮其影響」等等,這些論題所反映的生命內容不是單純運用感知功能就可以直接觀察得到的,但是我們現(xiàn)實的感知功能的確可以觀察到事物表層那些粗顯變化、變動等,在此感覺基礎上,我們就可類推到事物深層的變化、變動等:其次,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裏,看到生命的生存狀態(tài)有種種差別,而這些差別又的確跟他們的生存活動有關,這樣我們就類推到,現(xiàn)實生命既然有這樣那樣的行為,那么這些行為將來總是要發(fā)生作用的,可見未來世是確實存在著的:再次,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裏,的確看到生命有痛苦、也有歡樂,而這些痛苦和歡樂又的確同他的思想和行為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這樣我們就類推到,現(xiàn)實生命裏既然有這樣那樣的思想和行為,那么這些思想和行為將來在一定的條件下勢必又會導致痛苦和歡樂,可見思想和行為的影響是不會消失掉的?傊,我們運用感覺作為基礎,運用日常生活經(jīng)驗作為基礎,就可對一些感覺不到的事物進行類比、推理,這就可以證明某些論題是正確的。

  原典

  道理者,當知四種:一者觀待道理,二者作用道理,三者證成道理①,四者法爾道理②。

  觀待道理者,謂若因若緣能生諸行及起隨說,如是名為觀待道理。

  作用道理者,謂若因若緣能得諸法,或能成辦,或復生已作諸業(yè)用,如是名為作用道理。

  證成道理者,謂若因若緣能令所立所說所標義得成立,令正覺悟,如是名為證成道理。又此道理略有二種:一者清凈③,二者不清凈④。由五種相名為清凈,由七種相名不清凈。

  云何由五種相名為清凈?一者現(xiàn)見所得相⑤,二者依止現(xiàn)見所得相⑥,三者自類譬喻所引相⑦,四者圓成實相⑧,五者善清凈言教相⑨。

  現(xiàn)見所得相者,謂一切行皆無常性,一切行皆是苦性,一切法皆無我性,此為世間現(xiàn)量所得,如是等類是名現(xiàn)見所得相。

  依止現(xiàn)見所得相者,謂一切行皆剎那性,他世有性,凈不凈業(yè)無失壞性,由彼能依麁無常性現(xiàn)可得故;由諸有情種種差別,依種種業(yè)現(xiàn)可得故;由諸有情若樂若苦,凈不凈業(yè)以為依止,現(xiàn)可得故。由此因緣,於不現(xiàn)見可為比度,如是等類是名依止現(xiàn)見所得相。

  注釋

 、僮C成道理:指為了成立一個論點,用適當?shù)恼摀?jù)和論式去證明它。

 、诜柕览恚褐甘挛镏斜揪叩牡览怼

 、矍鍍簦褐刚_的論證方法。

 、懿磺鍍簦褐稿e誤的論證方法。

 、莠F(xiàn)見所得相:依據(jù)日常感知功能可以直接感受得到的知識。遁倫解釋說:「現(xiàn)所得相者,據(jù)麤一期,死生無常逼迫等苦、有所為作不得自在、無我等性,名為世間現(xiàn)量所得。」他這裏所謂的「據(jù)麤一期」 ,即「依據(jù)日常感覺知覺功能」之義;「現(xiàn)所得相」,也就是我們日常感知到的知識。根據(jù)唯識教法,感知所得的直接知識要想保證其不證自明的確鑿性,還需要補充一個前提,即生理器官必須是健全無病的。

 、抟乐宫F(xiàn)見所得相:即以日常感知所得的知識為前提,在此基礎上加以比較、推理而獲得的知識。

 、咦灶惼┯魉啵鹤灶悾再|相同的一類事物;譬喻,即舉例證。例舉一個事物作為例證,這個事物具有某方面的特性,由此類推與該事物性質相同的同類事物也必然具有這一特性,這實際上就是通過類推而獲得的知識。

 、鄨A成實相:知識的來源正確,判斷的論據(jù)正確,論證的論式正確,這樣作出的判斷就叫做「圓成實相」。

  ⑨善清凈言教相:善清凈,指智慧;言教,指佛陀教法。佛陀的教法道理系從與真理相應的智慧中流出,因此能作為可靠的知識標準。

  譯文

  什么叫做同類事物的例證呢?現(xiàn)在,我們要討論我們這個由物質和精神兩大部分構造而成的身體,我們發(fā)現(xiàn)「世界上有些生命是有生有死、變化無常的」,這個事實已成為大家的共識,我們就由這一事實作為例證,說明我們自己的身體也像那些事物一樣,有生有死,變化無常:我們發(fā)現(xiàn)「世界上有些生命在其現(xiàn)實存在中充滿了痛苦煩惱」,這個事實已成為大家的共識,我們就由這一事實作為例證,說明我們自己的生命在現(xiàn)實存在中也充滿了痛苦煩惱:我們發(fā)現(xiàn)「世界上有些生命不能決定自己的發(fā)展方向,是受拘束而不自由的」,這個事實已成為大家的共識,我們就由這樣一個事實作為例證,說明我們自己的生命也是受拘束的不自由的,也不能決定自己的發(fā)展方向;我們發(fā)現(xiàn)「世界上有些事物是有盛有衰的」,這個事實已成為大家的共識,我們就由這樣一個事實作為例證,說明我們自己的生命也必然是有盛有衰的,因此企求用種種手段來保護它,養(yǎng)育它,追求長生不老,這些觀念當然也就是錯誤的。

  什么叫做圓滿具足的論證方法呢?如果我們以我們自己的感知經(jīng)驗、感知基礎上的推理以及同類事物的例證等來作為論據(jù),就必然能使所成立的論題得到圓滿的確證,這就叫做「圓滿具足的論證方法」。

  什么叫做佛陀親自陳說的?這就是與真理相應的覺者依據(jù)自己體會到的境界,對存在本性所作的種種說明。例如,我不止一次地說過,在最圓滿的生命境界裏,不再有痛苦煩惱的擾動,我的這些話,還有我對存在本性、生命本性作的種種說明,它們都是對超越性真理的表述,所以,它們是可靠的知識標準。

  善男子!根據(jù)以上所說五個方面的特徵,即可確知:我教法中成立的一切理論都是確然不拔的,都是真實無妄的,所以你們可以按它們指示的路去修行。

  曼殊室利菩薩又稟告佛陀說:世尊!那成就了最高覺悟的修行人,他身上有哪些特徵呢?

  佛陀告訴曼殊室利菩薩說:善男子!與真理完全相應的人,他身上有這樣五個特徵:第一,如果他變現(xiàn)生命到世間去教化眾生,那么他的真理之音必然到處傳播:第二,他的身體相貌上有三十二處美好莊嚴的地方:第三,他具備十種超常的認識能力,能夠徹底消除眾生愚昧無知的心理狀態(tài):第四,他對一切事物都已獲得圓滿真實的知識,所以他能無所畏懼地陳說與真理相應的教法,他不會被其他的理論所駁倒,相反,他的教法能使其他一切世間學理相形見絀、不攻自破:第五,根據(jù)他的教法,一般人按照八條正確的生活道路走下去,就能夠控制住痛苦煩惱的盲目躁動,獲得生命進化的初步成果。變現(xiàn)生命到世間去教化眾生、具三十二相、能夠徹底消除眾生的愚昧無知、其教法能伏外道、圣道沙門現(xiàn)世即得成就,以上五種可稱其為一切智相。

  善男子!根據(jù)日常生活中真切的感知經(jīng)驗,根據(jù)從感知基礎所作的正確類推,根據(jù)佛陀教法中的知識標準,即可確證一個論式是正確的、有益的、凈化的。

  原典

  自類譬嗡所引相者,謂於內外諸行聚中,引諸世間共所了知所得生死以為譬喻,引諸世間共所了知所得生等種種苦相以為譬喻,引諸世間共所了知所得不自在相以為譬喻,又復於外引諸世間共所了知所得衰盛以為譬喻。如是等類,當知足名自類譬喻所引相。

  圓成實相者,謂即如是現(xiàn)見所得相,若依止現(xiàn)見所得相,若自類譬喻所得相,於所成立決定能成,當知足名圓成實相。

  善清凈言教相者,謂一切智者之所宣說,如言涅槃究竟寂靜。如是等類,當知是名善清凈言教相。

  善男子!是故由此五種相故,名善觀察清凈道理,由清凈故應可修習。

  曼殊室利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一切智相者,當知有幾種?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善男子!略有五種:一者若有出現(xiàn)世間,一切智聲無不普聞;二者成就三十二種大丈夫相;三者具足十力,能斷一切眾生一切疑惑;四者具足四無所畏,宣說正法,不為一切他論所伏,而能摧伏一切邪論;五者於善說法毗奈耶中,八支圣道四沙門等,皆現(xiàn)可得。如是生故、相故、斷疑網(wǎng)故、非他所伏能伏他故、圣道沙門現(xiàn)可得故,如是五種當知名為一切智相。

  善男子!如是證成道理,由現(xiàn)量①故,由比量②故,由圣教量③故,由五種相名為清凈。

  注釋

 、佻F(xiàn)量:即「現(xiàn)見所得相」 。

  ②此量:即「依止現(xiàn)見所得相」。

 、凼ソ塘浚杭础干魄鍍粞越滔唷埂

  譯文

  在哪七種情況下,所作的論證是錯誤的、有害的呢?第一種情況是,當用一個論據(jù)去論證論點時,論點所概括的同類事物中有一些事物,這些事物身上不具備論據(jù)提出來作為推理前提的事物特性,顯然,這樣得出來的推論結果必然是不能令人滿意的:第二種情況是,當用一個論據(jù)去論證論點時,論點概括范圍之外的異類事物中有一些事物,這些事物身上具有論據(jù)提出來作為推理前提的事物特性,顯然,這樣得出來的推論結果也是不能令人滿意的:第三種情況是,當用一個論據(jù)去論證論點時,論點所概括的同類事物和論點范圍之外的異類事物身上都有論據(jù)提出來作為推理前提的事物特性,顯然這樣推論出來的結果也是不能令人滿意的;第四種情況是,當用一個論據(jù)去支持論點時,涉及論據(jù)所提出作為推理前提的事物特性的,只有一個事物,這樣,這一論據(jù)不具有普遍概括性,它根本就不能用來支持論點:第五,當用一個論據(jù) 去論證論點時,論點所概括的同類事物以及論點范圍之外的異類事物中都各有一部分事物,這些事物身上具有論據(jù)提出來作為推理前提的事物特性,而其他一部分事物身上則不具備這一特性,顯然,在這種情況下,根本就無法展開推理:第六種情況是,當成立一個論式時,論式中卻缺少了關鍵性的一個成分,即作為全部推理基礎的論據(jù),這樣的論式應被看成是有缺失的論式:第七種情況是,當人們企圖用論式把我教法中的道理組織起來,可是在具體組織論證過程時又犯了上面所述的諸種毛病,這樣被組織起來的教法論式也應被同樣看成是錯誤的、有染污的。

  讓我們再稍稍說得詳細一些。當我們試圖對某一個事物作出判斷時,我們說:它是認識的對象,這個判斷就等於什么也沒說。為什么呢?因為一切事物都是認識的對象,「認識的對象」這一特性在其他任何事物中也都是具備的,所以據(jù)此我們無法作出更進一步的判斷,我們對該事物的知識也一點都沒有增加。再者,我們知道,一切存在現(xiàn)象的顯現(xiàn)、性質、作用,一切存在現(xiàn)象的原因與結果,這些事物特性在不同事物身上必然是不同的,每一存在現(xiàn)象都有自己的顯象、性質和作用,也都有自己的原因和結果,據(jù)此,當我們要對某一存在現(xiàn)象作判斷時,我們提出該事物本身的顯象、性質、作用、原因、結果等事物特性作為論據(jù),那么我們顯然就達不到目的了:為什么呢?因為被提出來作為推理前提的事物特性都是判斷對象自身具備,而其他事物則不具備的,因此這些論據(jù)不具有普遍概括性,所以根本不成其為論據(jù)。在論點所涉及同類事物中有一部分事物不具備論據(jù)前提的事物特性時,對該特性來說,這一部分事物是與它性質不同的「異類」,顯然這一推論的依據(jù)是不能成立的。在論點概括范圍之外的異類事物中有一部分事物具備論據(jù)前提的事物特性時,對於該特性來說,這一部分事物就成了與它性質一致的「同類」,這一推論的依據(jù)也是不能成立的。如果說上述各種錯誤的論證方法在其自身中都各有各的缺失,那它們就不能很好地表達真理,它們自身是有染污的,絕不能依之而修行。被錯誤地組織成的佛教教法在本質上也是有染污的,也不應該依之而修行。

  什么叫做事物本來如是的樣子呢?這是說,不管與真理相應的佛是否出現(xiàn)於世間,一切存在都各各持守著自己的本性,一切存在都在自己的類別裏,這就是說,佛陀并不改變存在的本性,他所親證的道理只不過是事物中本具道理的顯現(xiàn)而已,覺者并不創(chuàng)造存在中不存在的道理。

  我陳說教法的基本方式是怎樣的呢?我總是先總說,後分說、即先對事物作一個大體上的界定,然後詳細地、愈來愈細地分析事物的各種特性。

  原典

  云何由七種相名不清凈?一者此余同類可得相①;二者此余異類可得相②;三者一切同類可得相③;四者一切異類可得相④;五者異類譬喻所得相⑤;六者非圓成實相⑥;七者非善清凈言教相⑦。

  若一切法意識所識性,是名一切同類可得相;若一切法相性業(yè)、法因果異相⑧,由隨如是一一異相,決定展轉各各異相,是名一切異類可得相。善男子!若於此余同類可得相及譬喻中,有一切異類相⑨者,由此因緣,於所成立非決定故,是名非圓成實相;又於此余異類可得相及譬喻中,有一切同類相⑩者,由此因緣於所成立不決定故,亦名非圓成實相,非圓成實故,非善觀察清凈道理,不清凈故不應修習。若異類譬喻所引相,若非善清凈言教相,當知體性皆不清凈。

  法爾道理者,謂如來出世若不出世,法性安住,法住法界,是名法爾道理。

  總別者,謂先總說一句法已後,後諸句差別分別究竟顯了。

  注釋

 、俅擞嗤惪傻孟啵捍笠馐,當用一個論據(jù)去論證論點時,論點概括范圍內的同類事物中有一些事物,這些事物不具備論據(jù)提出來作為推理前提的事物特性,這說明,該條論據(jù)作為推理過程中的「因支」,其條件是不具備的;劬芭e下例作證,來解釋什么是[此余同類可得相」,他說:「此當同品一分轉,異品遍轉。如言聲非勤勇無間所發(fā),因言無常性故。非勤勇無間所發(fā)宗以電空為同品,無常性因於電即有,於空則無,以瓶等為異品,無常性因於被遍有。今此文中,但明同品一分轉,故云此余同類可得,此宗之外同品之中有此無常性因可得,故云此余。]譯文參考了慧景的解說。

 、诖擞喈愵惪傻孟啵捍笠馐,當用一個論據(jù)去論證論點時,論點概括范圍之外的異類事物中有一些事物,這些事物具備論據(jù)提出來作為推理前提的事物特性,這說明,該條論據(jù)作為推理過程中的「因支」,其條件是不具備的;劬芭e下例作證,來解釋什么是「此余異類可得相」,他說:「此余異類可得相者,即是異品一分轉;同品遍轉。如言聲是勤勇無間所發(fā),因云無常性故。此宗以瓶等為同品,無常性因於彼遍轉;以電空為異品,彼無常性因於電是有,於空即無。此宗之外異品一分得有無常性義,故云此余異類可得,略不言同品遍有!棺g文參考了慧景的解說。

 、垡磺型惪傻孟啵捍笠馐,當用一個論據(jù)去論證論點時,論點概括范圍內的同性事物和論點范圍外的異性事物都具備論據(jù)提出來作為推理前提的事物特性,這表明,此條論據(jù)用作推理的「因支」,其條件也是不具備的;劬芭e例解釋什么是[一切同類可得相」,他說:[一切同類可得相者,則是共不定。如說聲常,所量性故。此因於同品異品皆有,今此文中且明同品可得!棺g文參考了慧景的這一解說。

 、芤磺挟愵惪傻孟啵捍笠馐,當用一個論據(jù)來支持論點時,涉及論據(jù)所提出事物特性的只有一個事物,而這個事物又恰恰是有待於推論過程的判斷的,這樣,此條論據(jù)就不具有普遍概括性,因此根本就不能成為任何推理過程中的論據(jù);劬芭e例說明什么是[一切異類可得相」,他說:[一切異類可得相者,則是不共。如說聲常,是所聞故,無同法喻,但有異喻,以除聲外并非新聞,故云一切異類可得!棺g文參考了慧景的這一解說。

 、莓愵惼┯魉孟啵捍笠馐牵斢靡粋論據(jù)來論證論點時,論點適用范圍之內的同性事物以及論點適用范圍之外的異性事物上都各有一部分事物,它們具備論據(jù)提出來作為推理前提的事物特性,而同性事物異性事物中的另一部分則不具備論據(jù)提出來作為推理前提的事物特性,這就表明,此條論據(jù)用作推理過程中的「因支」,其條件是不具備的;劬芭e例解釋了什么是「異類譬喻所得相」,他說:「異類譬喻所得者,則是俱品一分轉。如說聲常,無質礙故等,以同品一分轉、異品亦有一分轉,故言異類譬喻所得相!棺g文參考了慧景的這一解說。

 、薹菆A成實相:當成立一個論式時,論式中缺少了關鍵性的一個成分,即作為全部推理基礎的論據(jù)「因支」,或者雖然論式很圓滿,但其論據(jù)是錯誤的,這樣的推理過程應被視為有缺失的推理過程。譯文略取大意。

 、叻巧魄鍍粞越滔啵褐副诲e誤地組織成的教法。

 、嘁磺蟹ㄏ嘈詷I(yè),法因果異相:大意是,一切存在現(xiàn)象的顯象、性質和作用,一切存在現(xiàn)象的原因和結果,這些事物屬性在不同的事物間是完全不一樣的。

  ⑨有一切異類相:有輿論據(jù)所要求的事物特性不同的事物。

  ⑩有一切同類相:有輿論據(jù)所要求的事物特性相同的事物。

  譯文

  什么叫做培養(yǎng)注意力的方法呢?我曾經(jīng)說過,培養(yǎng)注意力的方法不外包含兩個方面,其一是被當作認識對象加以反復研究的東西,即生理的和心理的一切活動,其二是能體認這些活動的認識本身,也就是指通向真理的三十七條道路。

  什么是按照教法指導勤勉修行後所獲得的結果呢?這是指現(xiàn)實生存活動中的痛苦煩惱以及伴隨修行生活而來的痛苦煩惱都被全部消除掉了,同時這也指由修學而開發(fā)的一切善行和功業(yè),這些善行和功業(yè)有的旨在幫助現(xiàn)實生活中的苦難生命,有的則指向超越的生命自由。

  什么叫做接受教法、然後又把教法中的道理向別人陳說出來呢?這是指用與真理相應的智慧接受教法、研究教法和體證教法,然後又通過修學中開發(fā)出來的智慧把自己所領會的教法道理以各種適當?shù)姆绞较蛩藦V為闡述。

  什么叫做能染污修行生活的事物呢?這是指在按照諸種修學方法踐修時,能夠伴隨修行過程、能夠染污修行方法的那些事物,它們好像是真理道路上的障礙物。

  什么叫做對真理的實現(xiàn)有著重大助益的輔助性事物呢?這是指那些能夠幫助生命從痛苦煩惱中脫離出來的所有方法和行為,這些方法和行為雖然不能直接地導致真理之實現(xiàn),但它們?yōu)檎胬淼膶崿F(xiàn)提供了基礎、前提和外在條件,它們在修行生活中能發(fā)揮出許多重要的作用。

  什么叫做錯失呢?這是指伴隨修行生活而來的那些痛苦煩惱,它們既然能染污凈化的修行方法,就勢必會造成諸多麻煩和失誤。

  什么叫做重大的利益呢?這是討論輔助真理實現(xiàn)的那些方法和手段,它們能為修行生活帶來許多重大利益。

  曼殊室利菩薩又稟告佛陀說:世尊!我現(xiàn)在誠心誠意地盼望著您能把教法經(jīng)典中獨具的根本理念揭示出來,這些根本理念是佛教之外其他一切學說無從想像的:我們這些修行人在把握到這些理念後,就能進而領會佛陀教法中的深奧蘊味。

  佛陀告訴曼殊室利菩薩說:善男子!你現(xiàn)在一心諦聽,我現(xiàn)在要把佛教教法顯明區(qū)別於一切世間學理系統(tǒng)的根本宗旨和盤托出,我希望在這一陳說後,修行人就能理解,佛陀教法中的語言是確實具有深奧意蘊的,因此絕不可執(zhí)著表面文字而於真理則實無會心!

  善男子!我把存在著的一切現(xiàn)象分為兩大類,一類表現(xiàn)著生命活動中染污著的那一方面,一類表現(xiàn)著生命活動中凈化的那一方面,在這兩類存在活動中都找不到真正實在的作用,在這兩類活動著的現(xiàn)象裏也都沒有固定實體存在著,因為那真實圓滿的知識是遠遠舍棄一切生滅、變化和因果作用的,既不能說先有了染污性的生命活動,然後才有凈化性的生命活動,也不能說生命的凈化狀態(tài)是從染污狀態(tài)中轉變出來的。一般人總是在充滿痛苦煩惱的生命上執(zhí)著有主宰自我的存在,他們對生命現(xiàn)象進行觀察,認為每個生命都有自己的特質,同時這一 「特質」又使該生命與其他生命現(xiàn)象區(qū)別開來,由於這些錯誤的觀念以及這些錯誤觀念潛藏於心理上的煩惱潛勢力,他們就在生命現(xiàn)象上橫加執(zhí)著,說這是「我」,這是「我所有的」 ,說「我」看見,「我」聽見,「我」嗅到,「我」嘗到,「我」接觸到,「我」認識,「我」的營養(yǎng)成分,「我」的行為,「我」染污了,「我」凈化了,如此等等,這種種由「自我」實體執(zhí)著而引發(fā)出來的錯誤觀念又反過來強化著「自我」觀念,培養(yǎng)著更深的執(zhí)著。如果一個修行人能如實了解上面所說的一切,他就必然能厭離痛苦煩惱的世俗生命狀態(tài),獲得生命的逐步凈化。在生命凈化的最高境界裏,不再有身心內外的種種盲動和逼迫,不再有種種實體性的偏見執(zhí)著,生命活動超越於一切功利之上,生命活動中也不再有主觀欲念、主觀意志力的參與,它是完全自然而然的,它是完全自由自發(fā)的。善男子!你應當知道,以上就是佛教根本觀念的大致梗概。

  當時佛陀想要把以上教法用更精確的語言概括起來,以便一般人記憶和掌握,就說了下面這些偈頌。他說:

  不管是染污方面還是凈化方面,凡生命中所有的一切現(xiàn)象都沒有真實作用,因為我陳說的自由生命是遠離人的一切造作行為的,絕不是真有染污狀態(tài)的存在、凈化狀態(tài)的存在,也絕不是真有從染污狀態(tài)到凈化狀態(tài)的轉變!對這一充滿痛苦煩惱的世俗生命,我們因偏見執(zhí)著及其潛勢力就牢牢地執(zhí)著著它們,我們在生命現(xiàn)象中憑空勾劃,說這一部分是「我」,另一部分則是「我所有的」:由於對「自我」的錯誤觀念,就進一步滋生出種種錯誤觀念,在生命運轉的一切動作中,愚昧的人都深深見到「我」的存在。誰要是了解了生命活動的上述實情,他就能永遠舍棄那苦痛的生命,他就能獲得自由安樂的生命,他的一切生命活動就將不再為功利所支配。

  原典

  自性相者,謂我所說有行有緣、所有能取菩提分法,謂念住等,如是名為彼自性相。

  彼果相者,謂若世間若出世間諸煩惱斷,及所引發(fā)世出世間諸果功德,如是名為得彼果相。

  彼領受開示相者,謂即於彼以解脫智而領受之,及廣為他宣說開示,如是名為彼領受開示相。

  彼障礙法相者,謂即於修菩提分法能隨障凝諸染污法,是名彼障礙法相。

  彼隨順法相者,謂即於彼多所作法,是名彼隨順法相。

  彼過患相者,當知即彼諸障礙法所有過失,是名彼過患相。

  彼勝利相者,當知即彼諸隨順法所有功德,是名彼勝利相。

  曼殊室利菩薩復白佛言:唯愿世尊,為諸菩薩略說契經(jīng)、調伏、本母不共外道陀羅尼義①。由此不共陀羅尼義,令諸菩薩得入如來所說諸法甚深密意。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善男子!汝今諦聽,吾當為汝略說不共陀羅尼義,令諸菩薩於我所說密意言詞能善悟入。

  善男子!若雜染法若清凈法,我說一切皆無作用,亦都無有補特伽羅,以一切種離所為故,非雜染法,先染後凈,非清凈法,後凈先染;凡夫異生於麁重身執(zhí)著諸法補特伽羅自性差別,隨眠妄見以為緣故,計我我所;由此妄見,謂我見、我聞、我嗅、我嘗、我觸、我知、我食、我作、我染、我凈,如是等類邪加行轉;若有如實知如是者,便能永斷麁重之身,獲得一切煩惱不住,最極清凈,離諸戲論,無為依止,無有加行。善男子!當知是名略說不共陀羅尼義。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一切雜染清凈法,皆無作用數(shù)取趣,

  由我宣說離所為,染污清凈非先後。

  於鹿重身隨眠見,為緣計我及我所,

  由此妄謂我見等,我食我為我染凈。

  若如實知如是者,乃能永斷鹿重身,

  得無染凈無戲論,無為依止無加行。

  注釋

 、偻恿_尼義:意為「根本義理」。

  譯文

  當時曼殊室利大菩薩又稟告佛陀說:世尊!那些已與真理相應的覺者,他們心識產生時的情況又怎樣去理解呢?

  佛陀告訴曼殊室利菩薩說:善男子!覺者的生命既然已與真理相應,那么其精神活動狀況就自然不同於日常生命的精神活動狀況。日常生命的精神活動發(fā)生時的情況大致是這樣的,即一方面有了心理上的欲念,另一方面又有了對象的刺激,精神活動於是就在內外條件下產生出來。你應當明白,覺者的精神活動絕對不是這樣的,他的心識絕對不是因為主觀上的欲念之力才得以發(fā)生作用,也絕對不是因為在外界的刺激下才產生反應,佛的心識自然而然地運作著,而其具體運作情況又極難理解,就奸像是從無到有一下子發(fā)生了出來,而在發(fā)生作用時又好像什么都沒有發(fā)生,什么作用也都不存在,在這種神奇的心識顯現(xiàn)功能中,似乎沒有絲毫因果律則可資追索。

  曼殊室利菩薩又稟告佛陀說:世尊!我對這個問題仍然還感到困惑:如果說那相應於真理的生命在其存在中確已舍棄一切主觀的欲念之力、意志之力,那也就等於在主觀上失去了一切精神活動的動機,既然沒有動機的推促、策發(fā),那精神活動又如何可能發(fā)生呢?

  佛陀告訴曼殊室利菩薩說:這是因為,先前他們一直按照其他生命的需要進行著修行活動,這些修行活動作為一種生命推動力在精神結構的深層積淀下來了,這樣,一旦有了現(xiàn)實救度的需要,他們先前凝聚在生命中的奇妙力量就會推動精神結構自然而然地運轉起來。善男子!打個比方說,如果一個人從深度睡眠中醒覺過來,這是不是說在他的生命活動中,他一方面停留在睡眠狀態(tài),而另一方面又作意志力的推動,以便生命從睡眠狀態(tài)過渡到醒覺狀態(tài)呢?情況顯然不是這樣的,他在睡眠之後,疲勞消失,精神就會蘇醒過來,這種從睡到醒的過程經(jīng)反復體驗後,就會作為生命現(xiàn)象中的習慣性力量積累在他的精神結構裏,因此每當睡眠達到一定程度時,這種習慣性的力量就會自然而然地發(fā)生作用,促成他醒覺過來。再打個比方,一個修行人進入邪惡情緒不再發(fā)生現(xiàn)實作用的靜中思維狀態(tài),不是說他此時作了一種意志力的自覺推動,就從修行狀態(tài)中脫離出來,恢復邪惡情緒發(fā)生現(xiàn)實作用的世俗生命狀態(tài),而是說他世俗生命的沖動力已經(jīng)作為極其穩(wěn)定的潛在勢力積累在他的生命結構裏,因此當修行精神狀態(tài)持續(xù)了一段時間後,世俗生命的沖動力量就會自然而然地發(fā)生作用,促成他脫離修行狀態(tài),恢復邪惡情緒發(fā)生現(xiàn)實作用的世俗生命狀態(tài),——同上面所舉的兩個例子非常相似,那與真理相應的覺者在漫長的修行生活中,一直以救濟眾生作為他們的義務,這種漫長的修行實踐就化為美妙的習慣力量在其生命結構中貯藏起來,一旦面對苦難中的生命時,那種美妙的習慣力量就會自然而然地發(fā)生作用,促成佛陀教化生命的全部展開!因此,佛陀內在的美妙力量為佛陀永不止息的救度工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曼殊室利菩薩又稟告佛陀說:世尊!那些與真理相應的覺者們,他們?yōu)榫葷、教化眾生而變現(xiàn)於世間的生命,到底應該說有精神功能還是沒有精神功能呢?·

  佛陀告訴曼殊室利菩薩說:善男子!你們既不可說佛陀具有精神功能,也不可說佛陀不具有精神功能。為什么要這樣說呢?這是因為,佛的精神功能不是為其現(xiàn)實的生命活動服務的,他精神結構的一切開展無不是為著利人濟物的需要。

  曼殊室利菩薩又稟告佛陀說:世簞!與真理相應的覺者們,他們自己生命活動的真正境界和他們現(xiàn)實生命活動的境界,這二者之間有什么差別呢?

  佛陀告訴曼殊室利菩薩說:善男子!佛陀生命活動的真正境界,是指佛陀與其他覺者共同擁有的,以無窮無盡的美德和智慧凝聚而成的凈化了的世界,它是無法用心思去揣度、用語言去描述的。而佛陀現(xiàn)實生命活動的境界則指佛在現(xiàn)實的救濟事業(yè)中作為對象來認知和研究的世界,具體地說,這個被作為認知對象的「世界」概念共包括了以下五項內容:一是生命現(xiàn)象,二是生命依據(jù)的自然界,三是真理教法的存在,四是最高的生命境界,五是走向真理的具體修行方法。以上是二者的差別。

  原典

  爾時曼殊室利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云何應知諸如來心生起之相?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善男子!夫如來者,非心意識生起所顯,然諸如來有無加行①心法生起,當知此事猶如變化。

  曼殊室利菩薩復白佛言:世尊!若諸如來法身遠離一切加行,既無加行,云何而有心法生起?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善男子!先所修習方便般若②加行力故,有心生起。善男子!譬如正入無心睡眠,非於覺悟而作加行,由先所作加行勢力而復覺悟。又如正在滅盡定中,非於起定而作加行,由先所作加行勢力還從定起。如從睡眠及滅盡定心更生起,如是如來由先修習方便般若加行力故,當知復有心法生起。

  曼殊室利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來化身,當言有心為無心耶?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善男子!非是有心,亦非無心。何以故?無自依心故,有依他心故。

  曼殊室利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來所行、如來境界,此之二種有何差別?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善男子!如來所行,謂一切種如來共有不可思議無量功德眾所莊嚴清凈佛土。如來境界,謂一切種五界差別。何等為五?一者有情界,二者世界,三者法界,四者調伏界,五者調伏方便界。如是名為二種差別。

  注釋

 、儆袩o加行:不再為功利動機所驅使,不再有主觀意志之參與。

  ②方便般若:智慧指導下救濟眾生,把眾生善巧方便地導向真理的修行方法。

  譯文

  曼殊室利菩薩又稟告佛陀說:世尊!與真理相應的覺者為了教化眾生的需要而變現(xiàn)生命生活在與世俗生命共在的生存世界上,在他變現(xiàn)生命的生活過程中,他經(jīng)歷了修行而獲得最高覺悟、為修行人陳說真理教法以及進入最圓滿的生命境界——融入「真正生命」——這三個重要階段,究竟應當怎樣理解上述三個階段作為突出表徵的變現(xiàn)生命呢?

  佛陀說:善男子你要牢牢記住,對於佛陀變現(xiàn)生命的這三個階段都不能用表示對待關系的世俗概念來理解,因為表示對待關系的世間概念都植根於染污性的現(xiàn)實生命中,都是為現(xiàn)實生命的生存活動服務的。你不能說佛陀成就了最高覺悟,也不能說佛陀沒有成就最高覺悟:不能說佛陀陳說了真理教法,也不能說佛陀沒有陳說真理教法:不能說佛陀進入了最圓滿的生命境界,也不能說佛陀沒有進入最圓滿的生命境界。廣而言之,對於佛陀變現(xiàn)生命具體展開的每一階段、每一方面,對於佛陀變現(xiàn)生命的總體、整體,都不能用表示對待關系的世俗概念加以理解。為什么這樣說呢?善男子!你應當知道,與真理相應的覺者們,其真正生命是絕對凈化、絕對超越一切生滅和變化的,其變現(xiàn)生命則恒常顯示著與一般生命表面相似的生命過程,因此要想對佛的生命特徵作出正確描述,那將是極其困難的。

  曼殊室利菩薩又稟告佛陀說:世尊!這樣來說,那些與佛陀接觸過的生命,他們看見過佛的相貌,聽見過佛的聲音,他們恭敬虔誠地侍護佛陀,由此給他們的修行生活帶來重大的利益,可是這一切都只是佛的變現(xiàn)生命為他們帶來的,佛的真正生命對於他們來說又有什么作用呢?

  佛陀告訴曼殊室利菩薩說:善男子!你要知道,顧名思義,佛的變現(xiàn)生命就是由佛的真正生命「變現(xiàn)」而來的,佛運用奇妙的智慧,為著濟度的需要,通過變現(xiàn)生命使真理顯現(xiàn)在人間。因此,佛的變現(xiàn)生命是眾生修行生活的重要外部條件,而佛的真正生命正是產生這一外部條件的直接原因!其次一點,佛的變現(xiàn)生命之所以能在生命世界上層開其現(xiàn)實的生存活動,是因為真正生命賦予了他生機和力量,如果沒有與真理完全融合的真正生命,那就絕對不可能有作為真理化身的變現(xiàn)生命之存在!

  曼殊室利菩薩又稟告佛陀說:世尊!同樣沒有主觀的欲念之力、意志之力,為什么從佛的真正生命裏能散發(fā)出巨大的光明,同時能顯現(xiàn)出無量無數(shù)的真理化身,而要求放棄一切生命活動的修行人,他們所獲得的解除了痛苦煩惱的生命中則沒有這些奇妙的功能呢?

  佛陀告訴曼殊室利菩薩說:善男子!打個比方說,同樣沒有主觀的欲念力和意志力起作用,從日、月這兩種奇妙的珍寶裏能發(fā)射出巨大的光明,為有情生命驅除黑暗,而其他的世間珍寶就不能發(fā)射出如此巨大的光明。這是什么緣故呢?因為日、月這兩種珍寶是日月天子用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的,所以它們具有釋放光明的內在可能性,而日、月照耀下的一切生命又恐懼黑暗,他們用盡一切辦法,希望化黑暗為光明,在這內外條件的結合下,日月這兩種珍寶就自然而然地發(fā)射出巨大的光明來。又比方說,那些工藝大師手裏精心雕刻的如意珠中出現(xiàn)了人物圖像,而那些未雕刻的如意珠則不會出現(xiàn)人物圖像,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如意珠中確實有出現(xiàn)人物圖像的潛在可能性,現(xiàn)在工藝大師又致力於使這種潛在可能轉化為現(xiàn)實,內外條件一結合,於是如意珠中就顯現(xiàn)出精彩的圖像來。同上面兩個例子相似,那與真理相應的覺者,把無窮無盡的教法總體作為研究對象反復思考、反復修學,又勤勉地研究著世界上萬事萬物的種種特性,這樣長期刻苦的修學之後,就會漸漸把身心中的一切污垢慢慢洗刷掉,由此最後終於集成了真正的生命,從這一真正生命裏就能散發(fā)出巨大的光明,就能根據(jù)眾生的需要,使真理以不同的形象,在不同的時間、地點,以不同的方式顯現(xiàn)出來。而那些要求放棄一切生命活動的修行人,在其修行生活中并未致力於積累深廣的功業(yè)和智慧,同時,他們又缺乏對其他眾生的慈悲,所以不能體認一切生命的品性、要求等,這樣從解除了痛苦煩惱的生命裏就絕對不可能散發(fā)出這樣巨大的光明,也不可能使真理在現(xiàn)實世界真實地顯現(xiàn)出來。

  原典

  曼殊室利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來成等正覺、轉正*輪、人大涅槃,如是三種當知何相?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善男子!當知此三皆無二相,謂非成等正覺、非不成等正覺;非轉正*輪、非不轉正*輪;非入大涅槃、非不入大涅槃。何以故?如來法身究竟凈故,如來化身常示現(xiàn)故。

  曼殊室利菩薩復白佛言:世尊!諸有情類但於化身見聞奉事,生諸功德,如來於彼有何因緣?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善男子!如來是彼增上所緣之因緣①故;又彼化身是如來力所住持故。

  曼殊室和菩薩復白佛言:世尊!等無加行,何因緣故,如來法身為諸有情放大智光,及出無量化身影像;聲聞獨覺解脫之身,無如是事?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善男子!譬如等無加行,從日月輪水火二種頗胝迦寶放大光明,非余水火頗胝迦寶,謂大威德有情所住持故,諸有情業(yè)增上力故。又如從彼善工業(yè)者之所雕飾末尼寶珠出印文像,不從所余不雕飾者。如是緣於無量法界,方便般若極善修習,磨瑩集成如來法身,從是能放大智光明,及出種種化身影像,非唯從彼解脫之身有如斯事。

  注釋

 、偃鐏硎潜嗽錾纤壷蚓墸荷裉┙忉屵@句話說:「如來者,是受用身智慧,由智慧故,化為色聲,以如來色聲為增上緣故,眾生心識有似如來色聲相起,正是所緣,如來色聲,說是增上所緣,非親所緣,如來智慧是彼增上所緣之因緣也,以親能變現(xiàn)為色聲故!惯@是說,當眾生面對佛的變現(xiàn)生命即化身時,眾生直接作為認識對象的變現(xiàn)生命是眾生認識活動的「所緣」,而這一 「所緣」足以佛的變現(xiàn)生命作為基礎的,它是在佛的變現(xiàn)生命基礎上經(jīng)由來生的心識再度變現(xiàn)而成,因此佛的變現(xiàn)生命是眾生所認識的變現(xiàn)生命之外部條件,即「增上所緣」,而佛的變現(xiàn)生命又是直接從佛的智慧裏產生出來的,佛的智慧,或者說佛的真正生命,正是佛變現(xiàn)生命的親因——「因緣」。

  譯文

  曼殊室利菩薩又稟告佛陀說:世尊!您曾經(jīng)說過,依靠佛菩薩的智慧和功業(yè),能夠幫助眾生在欲念世界裏投生在貴族人家、有學問的人家、有財產的人家,讓他們的身體發(fā)育得健壯可愛,讓他們的家財富麗堂皇:也能夠幫助眾生投生到欲念世界的最高層,或者投生到?jīng)]有欲念只有肉體的生命世界,或者投生到既無欲念又無肉體但殘存思想活動的生命世界,在這些生命世界裏,也讓他們身內身外一切圓滿。世尊!我想知道,您這一說法究竟有什么用意呢?

  佛陀告訴曼殊室利菩薩說:善男子!你們究竟要到哪裏去尋找覺者們的功業(yè)和智慧呢?我現(xiàn)在清清楚楚地告訴你們,佛和菩薩們的功業(yè)智慧并不在別的地方,它們就凝聚在由良善行為筑成的現(xiàn)實人生道路裏,凝聚在身體、語言和思想的一切現(xiàn)實凈化行為裏,無論在什么樣的生存世界,良善行為筑成的生活道路和身心一切凈化行為都會幫助眾生,讓他們身心內外盡可能的圓滿無缺。因此,佛的弟子們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的需要,恰當?shù)貫槠渌麄髁忌频纳畹缆泛蛢艋硇牡纳嬖瓌t。如果一些眾生在聽到這些教法後,就能以良善原則指導自己的生活,就能自覺調控身心中的一切活動,那么這些眾生不管現(xiàn)在在什么地方生活,也不管將來會投生何處,他們的身體內外都必定會圓滿無缺。相反,另外一些眾生在聽到這些教法後,不僅不能按照教法的要求去凈化生命,反而故意放縱自己的行為,對我的教法惡言攻擊,又對塔廟中的佛像、菩薩像產生怨憤之心,必欲撓之而後快,這些眾生在現(xiàn)世完結之後,就會投生到極其可怕的生存世界中去,他必然家寒室陋、病痛纏身。曼殊室利!你應當明白,佛菩薩的功業(yè)智慧能讓眾生身體財產圓滿無缺,也能讓眾生身體財產卑劣不堪!

  曼殊室利菩薩又稟告佛陀說:世尊!在污穢的國土世界裏,哪些情況很容易看到,哪些情況很難出現(xiàn)呢?在凈化了的生命世界裏,哪些情況很容易看到,哪些情況很難出現(xiàn)呢?

  佛陀告訴曼殊室利菩薩說:善男子!在污穢的國土世界裏,有八件事情隨處可見,有兩種情況很難出現(xiàn)。哪八件事情隨處可見呢?第一,各種理論學說隨處可見,但都無一例外地充滿偏見執(zhí)著,不能與真理相應;第二,痛苦煩惱的眾生生命隨處可見,第三,各種不同的社會等級隨處可見,等級內部的興衰盛亡也隨處可見:第四,邪惡行為隨處可見:第五,違法犯罪之事隨處可見,觸犯戒律之事也隨處可見:第六,地獄、畜生、餓鬼這三種邪惡的生命隨處可見:第七,雖然有人從事修行生活,但大都以追求放棄生命活動為目的:第八,雖然有人能利濟眾生,但其志向不能廣大高遠。哪兩種情況很難出現(xiàn)呢?其一,出現(xiàn)許多志向廣大的修行人,他們能解除其他眾生的痛苦煩惱:其二,作為真理化身的佛出現(xiàn)在生存世界上。曼殊室利!在凈化了的生命世界裏,情況與上面恰好相反,前八件事情將極難看到,後兩件事情則隨處可見。

  當時曼殊室利菩薩又稟告佛陀說:世尊!在解析深奧意蘊的教法中,以上教法叫么名字呢?我們應該怎樣去保護它、奉行它?

  佛陀告訴曼殊室利菩薩說:善男子!以上教法叫做「與真理相應的真正生命」 ,你應當根據(jù)教法所示來勤勉修學,以追求「真正生命」作為人生凈化的歸宿,這就是對教法的保護和奉行了。

  在佛陀陳說「真正的生命」這一圓滿教法時,與會大眾中有七萬五千個眾生對什么是「真正生命」以及如何去實現(xiàn)「真正生命」這兩個問題都獲得了正確的見地。

  原典

  曼殊室利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說,如來菩薩威德住持,令諸眾生於欲界中,生剎帝利、婆羅門等大富貴家,人身財寶無不圓滿;或欲界天、色、無色界,一切身財圓滿可得。世尊!此中有何密意?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善男子!如來菩薩威德住持,若道①若行②於一切處能令眾生獲得身財皆圓滿者,即隨所應為彼宣說此道此行,若有能於此道此行正修行者,於一切處所獲身財無不圓滿;若有眾生於此道行違背輕毀,又於我所起損惱心及嗔恚心,命終已後於一切處所得身財無不下劣。曼殊室利!由是因緣,當知如來及諸菩薩威德住持,非但能令身財圓滿,如來菩薩住持威德,亦令眾生身財下劣!

  曼殊室利菩薩復白佛言:世尊!諸穢土③中何事易得?何事難得?諸凈土④中何事易得,何事難得?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善男子!諸穢土中,八事易得,二事難得。何等名為八事易得?一者外道,二者有苦眾生,三者種姓家世興衰差別,四者行諸惡行,五者毀犯尸羅,六者惡趣,七者下乘,八者下劣意樂加行菩薩。何等名為二事難得?一者增上意樂加行菩薩之所游集,二者如來出現(xiàn)於世。曼殊室利!諸凈土中與上相違,當知八事甚為難得,二事易得。

  爾時,曼殊室利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於此解深密法門中,此名何教?我當云何奉持?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善男子!此名如來成所作事了義之教,於此如來成所作事了義之教汝當奉事。

  說是如來成所作事了義教時,於大會中,有七十五千菩薩摩訶薩皆得圓滿法身證覺。

  注釋

 、俚溃河墒N良善行為筑成的人生道路。

 、谛校核枷、語言和身體的一切凈化行為。

  ③穢土:未被凈化的生存世界。

  ④凈土:已被凈化的佛國世界。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