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jīng)
《妙法蓮華經(jīng)》,簡稱《法華經(jīng)》,(梵語:Saddharma Pu??arīka Sūtra),後秦鳩摩羅什譯,七卷二十八品,六萬九千馀字,收錄於《大正藏》第9冊,經(jīng)號262。梵文Saddharma,中文意為「妙法」。Pundarika 意譯為「白蓮花」,以蓮花(蓮華)為喻...[詳情]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妙法蓮華經(jīng)信解品第四
爾時慧命須菩提、摩訶迦旃延、摩訶迦葉、摩訶目犍連,從佛所、聞未曾有法,世尊授舍利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發(fā)稀有心,歡喜踴躍,即從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一心合掌,屈躬恭敬,瞻仰尊顏、而白佛言:‘我等居僧之首,年并朽邁,自謂已得涅槃,無所堪任,不復(fù)進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往昔說法既久,我時在座,身體疲懈,但念空、無相、無作,于菩薩法、游戲神通,凈佛國土,成就眾生,心不喜樂。所以者何。世尊令我等出于三界,得涅槃證,又今我等年已朽邁,于佛教化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生一念好樂之心。我等今于佛前、聞授聲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心甚歡喜,得未曾有,不謂于今,忽然得聞稀有之法,深自慶幸,獲大善利,無量珍寶、不求自得。’
‘世尊,我等今者樂說譬喻、以明斯義,譬若有人,年既幼稚,舍父逃逝,久住他國,或十、二十、至五十歲,年既長大,加復(fù)窮困,馳騁四方、以求衣食,漸漸游行,遇向本國。其父先來、求子不得,中止一城。其家大富,財寶無量,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玻璃、珠、等,其諸倉庫,悉皆盈溢,多有僮仆、臣佐、吏民,象馬、車乘、牛羊、無數(shù),出入息利,乃遍他國,商估賈客、亦甚眾多。時貧窮子、游諸聚落,經(jīng)歷國邑,遂到其父所止之城。父母念子,與子離別五十余年,而未曾向人說如此事,但自思惟,心懷悔恨,自念老朽,多有財物,金銀、珍寶,倉庫盈溢,無有子息,一旦終沒,財物散失,無所委付,是以殷勤、每憶其子。復(fù)作是念:“我若得子、委付財物,坦然快樂,無復(fù)憂慮。”’
‘世尊,爾時窮子、傭賃展轉(zhuǎn)、遇到父舍,住立門側(cè)。遙見其父、踞師子床,寶幾承足,諸婆羅門、剎利、居士、皆恭敬圍繞,以真珠瓔珞、價值千萬,莊嚴其身,吏民、僮仆,手執(zhí)白拂,侍立左右。覆以寶帳,垂諸華幡,香水灑地,散眾名華,羅列寶物,出內(nèi)取與,有如是等種種嚴飾,威德特尊。窮子見父有大力勢,即懷恐怖,悔來至此。竊作是念:“此或是王、或是王等,非我傭力得物之處,不如往至貧里,肆力有地,衣食易得,若久住此,或見逼迫,強使我作。”作是念已,疾走而去。’
‘時富長者于師子座,見子便識,心大歡喜。即作是念:“我財物庫藏、今有所付,我常思念此子,無由見之,而忽自來,甚適我愿,我雖年朽,猶故貪惜。”即遣傍人,急追將還。爾時使者,疾走往捉。窮子驚愕,稱怨、大喚:“我不相犯,何為見捉?”使者執(zhí)之愈急,強牽將還。于時窮子,自念無罪,而被囚執(zhí),此必定死,轉(zhuǎn)更惶怖,悶絕躄地。父遙見之,而語使言:“不需此人,勿強將來,以冷水灑面,令得醒悟,莫復(fù)與語。”所以者何。父知其子、志意下劣,自知豪貴、為子所難,審知是子,而以方便,不語他人、云是我子。使者語之:“我今放汝,隨意所趨。”窮子歡喜、得未曾有,從地而起,往至貧里、以求衣食。’
‘爾時長者將欲誘引其子、而設(shè)方便,密遣二人、形色憔悴、無威德者:“汝可詣彼,徐語窮子,此有作處,倍與汝值。窮子若許,將來、使作。若言、欲何所作,便可語之,雇汝除糞,我等二人、亦共汝作。”時二使人即求窮子,既已得之,具陳上事。爾時窮子先取其價,尋與除糞。其父見子,愍而怪之。又以他日,于窗牖中、遙見子身,羸瘦憔悴,糞土塵坌,污穢不凈。即脫瓔珞、細軟上服、嚴飾之具,更著粗敝垢膩之衣、塵土坌身,右手執(zhí)持除糞之器,狀有所畏。語諸作人:“汝等勤作,勿得懈息。”以方便故,得近其子。后復(fù)告言:“咄、男子,汝常此作,勿復(fù)余去,當加汝價。諸有所需、盆器米面、鹽醋之屬,莫自疑難,亦有老敝使人、需者相給,好自安意,我如汝父,勿復(fù)憂慮。所以者何。我年老大,而汝少壯,汝常作時,無有欺怠、嗔恨怨言,都不見汝有此諸惡、如余作人,自今已后,如所生子。”即時長者、更與作字,名之為兒。爾時窮子、雖欣此遇,猶故自謂、客作賤人。由是之故,于二十年中、常令除糞。過是已后,心相體信,入出無難,然其所止、猶在本處。’
‘世尊,爾時長者有疾,自知將死不久。語窮子言:“我今多有金銀珍寶,倉庫盈溢,其中多少、所應(yīng)取與,汝悉知之,我心如是,當體此意。所以者何。今我與汝,便為不異,宜加用心,無令漏失。”爾時窮子,即受教敕,領(lǐng)知眾物、金銀珍寶、及諸庫藏,而無希取一餐之意,然其所止,故在本處,下劣之心、亦未能舍。復(fù)經(jīng)少時,父知子意,漸已通泰,成就大志,自鄙先心。臨欲終時、而命其子、并會親、族、國王、大臣、剎利、居士,皆悉已集,即自宣言:“諸君當知,此是我子,我之所生,于某城中、舍吾逃走,伶俜辛苦、五十余年,其本字某,我名某甲,昔在本城、懷憂推覓,忽于此間、遇會得之,此實我子,我實其父,今我所有一切財物,皆是子有,先所出內(nèi),是子所知。世尊,是時窮子聞父此言,即大歡喜、得未曾有,而作是念,我本無心、有所希求,今此寶藏自然而至。”’
‘世尊,大富長者、則是如來,我等皆似佛子,如來常說、我等為子。世尊,我等以三苦故,于生死中、受諸熱惱,迷惑無知,樂著小法。今日世尊,令我等思惟捐除諸法戲論之糞,我等于中勤加精進,得至涅槃一日之價,既得此已,心大歡喜,自以為足,便自謂言:“于佛法中勤精進故,所得宏多。”然世尊先知我等心著敝欲,樂于小法,便見縱舍,不為分別、汝等當有如來知見寶藏之分。世尊以方便力、說如來智慧,我等從佛,得涅槃一日之價,以為大得,于此大乘,無有志求。我等又因如來智慧,為諸菩薩,開示演說,而自于此無有志愿。所以者何。佛知我等心樂小法,以方便力、隨我等說,而我等不知真是佛子。今我等方知世尊于佛智慧、無所吝惜。所以者何。我等昔來真是佛子,而但樂小法,若我等有樂大之心,佛則為我說大乘法。于此經(jīng)中、唯說一乘,而昔于菩薩前、毀呰聲聞樂小法者,然佛實以大乘教化,是故我等說、本無心有所希求。今法王大寶自然而至,如佛子所應(yīng)得者、皆已得之。’
爾時摩訶迦葉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等今日、聞佛音教,歡喜踴躍,得未曾有。
佛說聲聞,當?shù)米鞣,無上寶聚,不求自得。
譬如童子,幼稚無識,舍父逃逝,遠到他土,
周流諸國、五十余年。其父憂念,四方推求,
求之既疲,頓止一城,造立舍宅,五欲自娛。
其家巨富,多諸金銀、硨磲瑪瑙、真珠琉璃、
象馬牛羊、輦輿車乘、田業(yè)僮仆,人民眾多,
出入息利、乃遍他國,商估賈人、無處不有,
千萬億眾、圍繞恭敬,常為王者 之所愛念,
群臣豪族,皆共宗重。以諸緣故,往來者眾,
豪富如是,有大力勢。而年朽邁,益憂念子,
夙夜惟念,死時將至,癡子舍我, 五十余年,
庫藏諸物、當如之何。爾時窮子,求索衣食,
從邑至邑、從國至國,或有所得,或無所得,
饑餓羸瘦,體生瘡癬,漸次經(jīng)歷,到父住城,
傭賃展轉(zhuǎn),遂至父舍。爾時長者,于其門內(nèi)、
施大寶帳,處師子座,眷屬圍繞,諸人侍衛(wèi),
或有計算,金銀寶物,出內(nèi)財產(chǎn),注記券疏。
窮子見父 豪貴尊嚴,謂是國王、若國王等,
驚怖自怪,何故至此。覆自念言,我若久住,
或見逼迫,強驅(qū)使作。思惟是已,馳走而去,
借問貧里,欲往傭作。長者是時、在師子座,
遙見其子,默而識之,即敕使者、追捉將來。
窮子驚喚,迷悶躄地,是人執(zhí)我,必當見殺,
何用衣食、使我至此。長者知子,愚癡狹劣,
不信我言,不信是父。即以方便,更遣余人,
眇目矬陋、無威德者,汝可語之,云當相雇,
除諸糞穢,倍與汝價。窮子聞之,歡喜隨來,
為除糞穢,凈諸房舍。長者于牖、常見其子,
念子愚劣,樂為鄙事。于是長者 著敝垢衣,
執(zhí)除糞器,往到子所,方便附近,語令勤作。
既益汝價, 并涂足油,飲食充足,薦席厚暖,
如是苦言、汝當勤作,又以軟語、若如我子。
長者有智, 漸令入出,經(jīng)二十年,執(zhí)作家事,
示其金銀、真珠玻璃、諸物出入,皆使令知。
猶處門外,止宿草庵,自念貧事,我無此物。
父知子心, 漸已廣大,欲與財物,即聚親族、
國王大臣、剎利居士。于此大眾,說是我子,
舍我他行、經(jīng)五十歲,自見子來、已二十年,
昔于某城, 而失是子,周行求索,遂來至此。
凡我所有、 舍宅人民,悉以付之,恣其所用。
子念昔貧,志意下劣,今于父所、大獲珍寶,
并及舍宅、一切財物,甚大歡喜,得未曾有。
佛亦如是,知我樂小,未曾說言, 汝等作佛,
而說我等,得諸無漏, 成就小乘、 聲聞弟子。
佛敕我等,說最上道,修習(xí)此者,當?shù)?a href="/remen/chengfo.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成佛。
若干言辭、說無上道。 諸佛子等、從我聞法,
日夜思惟, 精勤修習(xí)。是時諸佛,即授其記,
汝于來世、當?shù)米鞣,一切諸佛, 秘藏之法,
但為菩薩,演其實事, 而不為我, 說斯真要。
如彼窮子、 得近其父,雖知諸物,心不希取。
我等雖說, 佛法寶藏,自無志愿, 亦復(fù)如是。
我等內(nèi)滅,自謂為足, 唯了此事,更無余事。
我等若聞, 凈佛國土,教化眾生,都無欣樂。
所以者何,一切諸法,皆悉空寂, 無生無滅,
無大無小,無漏無為,如是思惟,不生喜樂。
我等長夜, 于佛智慧,無貪無著,無復(fù)志愿,
而自于法、謂是究竟。我等長夜、 修習(xí)空法,
得脫三界,苦惱之患, 住最后身、有余涅槃。
佛所教化,得道不虛,則為已得,報佛之恩。
我等雖為, 諸佛子等,說菩薩法、 以求佛道,
而于是法、永無愿樂。 導(dǎo)師見舍,觀我心故,
初不勸進、 說有實利。如富長者,知子志劣,
以方便力、柔伏其心,然后乃付, 一切財物。
佛亦如是、現(xiàn)稀有事 知樂小者, 以方便力、
調(diào)伏其心,乃教大智。我等今日、得未曾有,
非先所望,而今自得,如彼窮子, 得無量寶。
世尊我今,得道得果,于無漏法、 得清凈眼。
我等長夜、持佛凈戒, 始于今日,得其果報,
法王法中、 久修梵行,今得無漏、無上大果。
我等今者、真是聲聞,以佛道聲、 令一切聞。
普于其中、 應(yīng)受供養(yǎng)。世尊大恩,以稀有事,
憐愍教化、利益我等, 無量億劫、 誰能報者。
手足供給,頭頂禮敬, 一切供養(yǎng),皆不能報。
若以頂戴, 兩肩荷負,于恒沙劫、盡心恭敬,
又以美膳、無量寶衣、及諸臥具、 種種湯藥,
牛頭栴檀、及諸珍寶、 以起塔廟,寶衣布地,
如斯等事, 以用供養(yǎng),于恒沙劫,亦不能報。
諸佛稀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 大神通力,
無漏無為,諸法之王,能為下劣、忍于斯事,
取相凡夫, 隨宜為說。諸佛于法,得最自在,
知諸眾生,種種欲樂、及其志力, 隨所堪任,
以無量喻、而為說法, 隨諸眾生,宿世善根,
又知成熟、 未成熟者,種種籌量,分別知已,
于一乘道、隨宜說三。
- 上一篇:卷七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二十五
- 下一篇:卷一 序品 第一
- 妙法蓮華經(jīng)是誰說的?
- 《法華經(jīng)》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念誦《法華經(jīng)》有六種功德利益
- 法華經(jīng)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jīng)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聞即往生,位齊等覺」是什么意思?
- 《法華經(jīng)·勸持品第十三》是怎么來的?
- 《法華經(jīng)》的三車是什么樣的?羊車、鹿車和牛車
- 怎樣看待今生修學(xué)《法華經(jīng)》可以成佛的說法?
- 抄寫《妙法蓮華經(jīng)》可以改變命運嗎?
- 讀誦《法華經(jīng)》的23個功德利益
- 文殊師利問菩提經(jīng)注音版
- 什么樣的人有資格弘揚《法華經(jīng)》?
- 佛說彌勒成佛經(jīng)注音版
- 佛說彌勒下生經(jīng)注音版
- 莊嚴菩提心經(jīng)注音版
- 金剛經(jīng)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法華經(jīng)是諸經(jīng)之王的理解
- 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jīng)注音版
- 日常持誦法華經(jīng),死后唯舌如故
- 凈土學(xué)人受持《法華經(jīng)》的功德利益
- 沒有悟性是無法理解佛法的奧妙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宮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閻浮眾生業(yè)感品
- 第六卷 如來贊嘆品
- 第二卷 分身集會品
- 第三卷 觀眾生業(yè)緣品
- 第八卷 閻羅王眾贊嘆品
- 第五卷 地獄名號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囑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稱佛名號品
- 第十二卷 見聞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
- 《地藏經(jīng)》贊
- 第十一卷 地神護法品
- 《地藏經(jīng)》開經(jīng)偈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二
- 《華嚴經(jīng)》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蓮華經(jīng)弘傳序
- 楞嚴經(jīng)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經(jīng)》回向偈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三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四
- 卷七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嚴經(jīng)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藥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藥王菩薩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十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記品 第八
- 圓覺經(jīng)講的是什么內(nèi)容?圓覺經(jīng)概說
- 《大寶積經(jīng)》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楞嚴經(jīng)的由來故事
- 佛經(jīng)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師版《心經(jīng)》講記
- 念地藏經(jīng)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念經(jīng)時,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nèi)容,感受景象嗎?
- 《六祖壇經(jīng)》的四種版本
- 維摩詰經(jīng)主要講了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大乘經(jīng)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jīng)》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經(jīng)》偈頌:人生在世間,應(yīng)實行善德的講解
- 百佛名經(jīng)注音版
- 增一阿含經(jīng)是誰翻譯的,多少卷,講什么?
- 《華嚴經(jīng)》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蓮華經(jīng)是誰說的?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法華經(jīng)》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經(jīng)·智者品》偈頌:智者不為得失心動
- 《維摩詰經(jīng)》的漢譯本與注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是誰翻譯的?心經(jīng)譯者玄奘大師
- 佛語法門經(jīng)注音版
- 法華經(jīng)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jīng)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無量壽經(jīng)》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
- 《法句經(jīng)》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zhuǎn)的解讀
- 《心經(jīng)》的大智慧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jīng)》
- 《父母恩重難報經(jīng)》提倡孝道的偈語
- 《六祖壇經(jīng)》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jīng)注音版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注音版
-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煩惱自然無
- 《法句經(jīng)·心品》偈頌:飄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講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jīng)典?
-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
- 華嚴經(jīng)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菩薩生地經(jīng)注音版
- 從《壇經(jīng)》片段,瞻仰學(xué)習(xí)六祖大師的嘉言懿行
- 妙法蓮華經(jīng)全文
- 地藏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 無量壽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注音
- 金剛經(jīng)原文
- 華嚴經(jīng)原文
- 金剛經(jīng)譯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原文
- 華嚴經(jīng)譯文
- 地藏經(jīng)譯文
- 心經(jīng)講解
- 心經(jīng)譯文
- 南懷瑾:《金剛經(jīng)說什么》
- 六祖壇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譯文
- 六祖壇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講解
- 楞嚴經(jīng)譯文
- 金剛經(jīng)講解
- 大般涅槃經(jīng)原文
- 俱舍論原文
- 地藏經(jīng)講解
- 地藏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原文
- 楞伽經(jīng)譯文
- 涅槃經(jīng)原文
- 無量壽經(jīng)譯文
- 瑜伽師地論白話文
- 瑜伽師地論講記
- 解深密經(jīng)原文
- 阿彌陀經(jīng)原文
- 地藏經(jīng)白話文(王智隆居士)
- 成唯識論原文
- 維摩詰經(jīng)譯文
- 大般涅槃經(jīng)白話文
- 華嚴經(jīng)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