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經大全 > 佛經文章 >

《法句經》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的解讀

界文法師:《法句經》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智者善護心,心獲得安樂的解讀

  我們來看今天的偈頌:

此心難覺察,

隨欲望流轉,

智者善護心,

心獲得安樂。

  這個短短的偈頌,是佛陀在祇樹給孤獨園安住的時候,為大眾弟子們宣說的。佛陀說法往往都有一些因緣,那這個偈頌背后的緣起是什么呢?

  當時,在佛陀所住的城市里有一位銀行家的兒子,一位年輕人。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他家里四代都是做金融行業(yè)的。這個年輕人非常優(yōu)秀,很早就繼承了家族的事業(yè),而且生意打理起來是蒸蒸日上,做得很好。他每天忙忙碌碌,投資放貸,再收回來。每天賺的錢很多,但是人也很累。而且他有一種特別的感覺——有時候覺得自己不夠快樂。

  這一點讓他非常難以接受。因為從他自身來講,出身名門,人長得也帥,又年輕,應該說達到了“高富帥”這個標準,而且事業(yè)也這么成功。“我都已經達到這樣的程度了,居然還是不快樂!”這是他難以接受的。他是一個非常有上進心,非常自信的年輕人。

  我們知道印度的習俗,出家師父們每天會到居士的家里去托缽乞食。居士們都是非常恭敬的,覺得這是修福報的好機會。有一天,有一位比丘正好來到他家里乞食,他就很恭敬地給這位出家?guī)煾?a href="/remen/gongyang.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供養(yǎng)飲食。用完齋,他就抓住這個機會問比丘師父:“我如何能讓自己更快樂一點?”

  他這個問題非常現實,問得也很真實,這正是他被困擾的、想知道的。他就單刀直入,問師父說怎么才能讓自己更快樂一點?比丘就問他:“你是怎么生活的呢?”他就說了自己每天幾點鐘起床,起床之后干什么干什么……還要去投資見客戶,回收帳款,幾點鐘休息。這位比丘就發(fā)現,原來他過于投入在他的工作里了。比丘就說:“看來你的生活已經失去了平衡。雖然財富增加了很多,但是它們并沒有為你的心靈安樂起到應有的作用。”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yōu)槭裁催@么拼?一切努力的目的,最終是不是都為了離苦得樂,為了生命的安樂和幸福?這是一個根本的目標。如果我們忘了我們的目標,那么所有的修行又是為了什么呢?有人說為了開悟,有人說是為了成佛,但是有人會反問:“我干嘛要開悟?我為什么要成佛?”

  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我們生命的安樂和幸福,開悟成佛可以說是最高級別的幸福。但是心靈的幸福沒有那么容易達成,不是簡單地增加財富就能夠完全做到的。因為它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

  這個時候,比丘就為年輕人提供了一個建議,他說:“我感覺到,你賺的錢很多,但是在財富的使用方面,你沒有充分發(fā)揮財富的力量。”這個年輕人問:“我如何才能發(fā)揮我的財富的力量,運用財富來創(chuàng)造安樂和幸福呢?”比丘就為他開示:“我給你一個建議:從此以后,你應該對自己的財富做一個規(guī)劃——‘為了達成我的幸福和安寧,我該讓我的財富能夠發(fā)揮直接的價值,來轉化成快樂和幸福’。”

  比丘建議說:“你可以把你的財富分為三個部分:一個部分,用來維持和周轉你的生意和事業(yè),因為你是以金融業(yè)為生,需要流動的資金來維持它的周轉;第二個部分,用來照顧和供養(yǎng)你的家人,因為我們生活在社會上,有我們的家人、家庭,必須有一部分的財富讓我們的家人得到生活的安定,孩子們上學,家人的開支,應對疾病和緊急事件,這個部分會使你獲得一個安全感和一個穩(wěn)定的家庭;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你可以把它投入到關愛社會、供養(yǎng)三寶這個方面。”

  因為有的時候,我們的快樂并不僅僅來源于消費或者享受,奉獻也會帶給我們快樂和意義。所以比丘就非常善巧地告訴他:“除了享受的快樂之外,你可以在你的生活里增加另外一種快樂,那就是奉獻的快樂。對于一些需要你幫助的人,你可以幫助做得到的事情,你也覺得有意義、有價值,那么你就放開手去做。

  “因為這樣做了之后,會讓你自己的內心里產生出一種愉悅,也會讓你的福德更加增上。除此之外,我們還要有一份恭敬心,供養(yǎng)三寶。因為三寶是出世間的圣者,他們具有甚深的智慧和殊勝的功德。當我們供養(yǎng)這些殊勝的所緣境時,也會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身心感受。”這個年輕人接受了建議。

  而且比丘還告訴他:“不光是在金錢上面應該做這樣的規(guī)劃,甚至你的時間也要做相應的規(guī)劃:一部分時間用來開創(chuàng)事業(yè);一部分時間用來陪伴家人;一部分時間用來關愛社會,恭敬三寶。你去做試一試。”年輕人為了追求快樂,說:“這沒問題,我來嘗試一下。”于是他就按照這樣的方式試驗了。

  過去他的生活是非常單調的:上班和下班,完全是投資和收貸,F在他增加了自己的生活內容,調整了自己時間的分配。工作之余,花了一些時間跟家人在一起,給家人提供了足夠的陪伴、支持和培養(yǎng)。他也花了一些時間跟需要幫助的人在一起,提供了一些愛心支持。

  他這樣做的時候,就收獲了很多微笑和感謝,還有很多的朋友。他也做了一些功德布施——在神圣的殿堂里獻上鮮花;集體聚會的法會中他來做供養(yǎng);布施種種醫(yī)藥、生活用品……當這樣做了之后,他非常明顯地感覺到果然很有效:自己整個的身心變得快樂充實起來,正能量增加了不少,不再像之前那么煩惱,那么空虛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