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性成佛 第十二天
第十二天
諸位觀眾、諸位菩薩大家好:
我們修道一定要記得,縱然你有布施心,但是不要忘了要「見性」。有喜舍心也別忘了要「見性」。隨喜贊嘆他人也不要忘了要「見性」?v然你持戒、忍辱、精進、禪定,乃至學習般若,也處處不要忘了要「見性」。因為「見性」是出三界、開悟證果必須經過的階段。換句話說,你如果行持六度波羅密︱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做很多功德,但若未見性的話,那仍是三界內人天的福報而已,是無法出離三界證成無上菩提的。如此看來「見性」重要嗎?非常重要啊!
一位唐朝開悟圣僧見性以后,他說:
「未曾離一念,光透照十方,
萬法皆一如,佛魔有何妨!
圣僧說「未曾離一念」意指我在日常生活中起心動念,沒有離開這個念頭,離開這一念心,我動怒、耍個性、發(fā)脾氣,也沒有離開這念心。我對他人隨喜贊嘆,并沒有離開這念心。我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沒有離開這念心。我笑哈哈,這笑沒離開心,我憂愁也沒有離開這念心!肝丛x一念」萬法不離自性,自性能生萬法,一點也沒錯,「未曾離一念」啊!「光透照十方」是說日常生活沒有離開自性,自性能生萬法。我的心已經清凈透徹,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法身顯露 滿十方世界!楞嚴經】有一句話「凈極光通達」意思是說自性已經徹底沒有染污,已經光明自在。如此,你的法身能 滿三千大千世界。
所以修道能心不染污于五欲六塵,此時就算法身不 滿三千大千世界都不可能了。問題在于你的心并未解脫,處處染污五欲六塵之境,這要如何 滿十方呢?連家庭都跨不出去了,要如何 滿呢?光是社會你都無法超越了,要如何 滿呢?僅僅這個國家你都超越不了,要如何 滿呢?單是這世界你就無法超越了,要如何 滿三千大千世界呢?你在這區(qū)域被束縛、染污了,你的范圍就局限在這個區(qū)域而已。若你沒有被十方世界拘束、染污的話,稱為「光透照十方」「凈極光通達」。
「萬法皆一如,佛魔有何妨!惯@個時候若知道萬法皆一如,就是了解萬法是空幻不實而不染污的話,那么魔也是佛,而佛就是沒有染污一切法,知道萬法皆無自性,而不染一切法。佛就是這樣成就的呀!總之,我們講「未曾離一念」是說你想要成佛,不能離開這顆心,縱然在三界內沒有修道但很有成就的人也不能離開這顆心,作魔王也不能離開這顆心。佛、魔都是由心去做,魔能離開心嗎?不可以,只是魔染污于五欲六塵之境故稱為魔。其實,佛之所以為佛是沒有染污而已。
總之,你修道至心空境寂的時候,你的佛性就展現(xiàn),相對的你心生境生當下魔就出現(xiàn)了,這都是心的問題。佛門常提到「心魔和外魔」的差別。稍微解釋一下,什么是「心魔」?「心魔」就是你的心起了貪瞋癡,對別人嫉妒就是心魔。扯人后腿說人是非,就是心魔。你不隨喜他人,忿怒生悶氣就是心魔。你執(zhí)著、染污就是心魔。所以「心魔」就是心起了不正常的心態(tài)。什么叫做「外魔」?外魔就是確實有他化自在天的天魔來騷擾你、干擾你、破壞你,這就叫做「外魔」。但是這兩者比較之下,外魔沒什么可怕,可怕的是心魔,為什么?你有能力降伏外魔卻沒有辦法降伏心魔,你若有能力降伏自己的心魔,就是成佛的時候了。你有辦法扳倒別人,卻沒有辦法扳倒自己,你相信嗎?你講經說法度人開悟證果,有辦法扳倒對方,但是你要扳倒自己卻沒那么簡單。例如,在耍脾氣時,你把脾氣降伏啊!降伏叫做扳倒,你有這種能力嗎?你沒有這種能力。你耍個性時,你有辦法扳倒它嗎?沒辦法。如果扳得倒,你今天就不會耍個性、發(fā)脾氣拿槍射人家,拿刀殺人、毀謗別人,你沒有能力降伏自己的心魔。所以外魔固然可怕,但心魔更加可怕,你無法不起貪心,你扳不倒它。你無法不嫉妒別人,因為你扳不倒自己。當你在批評別人是非,你無法降伏自己不去批評。人家富有、有成就、有一片天,你就嫉妒造口業(yè),你無法扳倒自己。這么說來心魔是不是比外魔還可怕呢?當然外魔不好,心魔也好不到哪里去,兩樣都不好,但心魔比較可怕道理在此。
諸位,我們修道有時候心魔會引來外魔。本來沒事,自己卻起心動念,起貪欲,那么外魔就會來找你,魔也有他心通,附在你身上去偷盜、搶劫。心魔會引來外魔,起淫欲妄想之心,外魔就會破壞你的道行,附在你身上推波助瀾幫助你的心魔,促成你造業(yè)墮落。所以心魔也好、外魔也好,我們要了解「魔由心生」,離開心并無魔,魔就是由心所生,你若不起心動念,一切心魔就不存在。在【楞伽經】中佛陀這么說:
【楞伽經】云:「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
你若動念頭,一切萬法就生起,包含好壞是非,佛魔都由心所生。心若滅時,佛相心魔全部滅除,起心動念都停止了還有什么法呢?沒有法了,叫做「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這是了義的經典,修道就在這個竅門而已?傊娜魷鐣r佛就現(xiàn)前,心若生時魔就出現(xiàn)。你的心若沒有凈化,起心動念全是魔的境界,你的心若凈化,起心動念就是佛的現(xiàn)前,也是妙用,竅門在這里。所以【十地經】佛陀說話了:
【十地經】云:「一念心不生即如如佛。」
我們就是一念心不能滅掉不能停止,無止境的起心動念,造一切業(yè),造業(yè)之后就要受果報。你若一念心不生,就萬法不生,當下你的自性如來就顯露了。叫你五分鐘不要起心動念,你做得到嗎?你做不到。不要說五分鐘,叫你一分鐘不要動念頭,你坐在這里心想:「等一下坐禪后,去吃一碗蚵仔煎!灌!坐不了三十秒,念頭又來了:「我好象沒關瓦斯,如果瓦斯爆炸起火了怎么辦?」再接下來,嗯!「很久沒有和女朋友約會了,這一次要帶她去看電影。」有沒有?凡夫的心如心猿意馬,叫他停止動念頭,他做不到啊!無盡的起心動念,心像開水一樣滾滾而動,念頭無止境的現(xiàn)前,叫做「心猿意馬」!敢荒钚牟簧鼓闳糇龅玫,你就不用輪回生死,不用做六道的流浪漢、三界的苦命兒了。諸佛透過修行的管道,因圓果滿而解脫,所以有辦法一念心不生,當下就如如佛了,這是境界的問題。所以,為何別人五分鐘沒有起心動念,一個小時沒有起心動念,乃至百千萬劫沒有起心動念,人家為何做得到呢?那是人家修來的。為什么我們做不到呢?因為我們沒有修。你老人家不能不相信,不能不承認這個事實。有修沒修,有一百八十度的差別。所以我們能不修行嗎?有修行的人早都成佛了。我們在這里聽聞佛法,知道佛法這么好,難道還要輕忽、冥頑不靈,繼續(xù)沉淪下去嗎?不要把如此莊嚴的權益在自己手中喪失,要好好用功修道就沒錯。
一位開悟祖師說,行六度波羅密,行善布施作功德不要著相,你若著相布施就沒有功德可言。你要做到「三輪體空」才能讓你的福報 滿虛空。所以,開悟圣僧教我們如何布施,達到見性解脫。他說:
「布施莫著相,著相則無功,
能作三空想,福德 虛空。」
這位開悟圣僧教我們如何做功德布施喜舍,他說布施千萬不要著相,著相就有病,一切病皆由著相而來,你不去執(zhí)著就沒事,做功德不著相才能解脫。你若著相當下就無功德可言。有一個人布施著相,留戀又執(zhí)著,結果后遺癥層出不窮,所以不要著相執(zhí)著。他說「若能作為三空想」什么是三空想?就是布施要「三輪體空」的意思,即「布施者、受布施者及布施之物」這三者,當下是空性的。能布施的我,是空性,我布施的對象,也和我一樣五蘊四大皆空、幻化無常。被布施的東西,金、銀、鉆石、瑪瑙,包含名譽、地位,全部都是空幻不實之物,是空性的。他說:能作三空想,福德 虛空。
我們就是無法達到三輪體空,布施的我、布施之物、布施的對象三輪不能體空,因而留戀、罣礙、執(zhí)著,當然就沉淪,無法出世解脫啊!因此布施后悔了、布施痛苦、布施后又留戀,就生出病來。嚴重的又來要回去,有這種事嗎?有的,以前有一位在家居士,很高興的布施五萬元要建寺做功德,后來有人慫恿她,說一些五四三的話︵風涼話︶,她聽了之后就起疑心,將布施之五萬元又要回去。此人布施沒有智慧,心中沒有主見,這種情況大有人在。如果是一個入道的人,聽這位開悟圣僧的開示,真正與法相應的話,哪里會將五萬元又要回去呢?所以開悟圣僧說這些話,對于在家居士和出家人、有心修道的人,是莫大的鼓勵,建立正知正見,他說「布施莫著相,著相則無功,能作三空想,福德 虛空!刮覀兙褪且犨@些話。既然如此,布施怎可著相,布施若著相、留戀并非全無功德,有,但只是人天果報而已。你若想出離三界,要解脫,那么布施不可著相,要「三空想」,這樣才能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布施著相絕對無法出世解脫,最多只能得到人天果報而已。
我講一個公案給諸位聽,在迦葉佛時代,有一位女性常布施喜舍,她的相貌非常莊嚴,在當時是很受人歡迎、尊敬,我相信,這是她多生累劫修來的。這時候佛陀在人間講經說法,當佛陀離開世間后,這位女性就發(fā)心要建一個道場,奉獻給出家?guī)煾钢v經說法,作為弘法的道場,這是她的心愿。她的力量有限,但她動這個念頭以后,便召集她三十二位的女性好友,連她一共三十三位一起發(fā)心布施建寺,聚沙成塔眾志成城,因此成就了一間富麗堂皇的佛寺,然后作一個很莊嚴的儀式,邀請會講經說法的出家?guī)煾?來寺里講經說法,再將這間寺布施出來,功德做到了嗎?做到了。你看,建寺請法師講經說法,度多少眾生呢?不說別的,如本也是煩煩惱惱、苦苦惱惱的凡夫僧而已,在全國講經說法,朝野上下、多少人民百姓、文武百官在聽經聞法,多不多?很多喔!不可思議呀!士農工商來學佛的人非常的多。所謂:一切布施當中法的供養(yǎng)、法的布施最為第一。在【維摩詰經】以及其他經典處處提及,講經說法能利益人天,使其在迷中覺悟,在生死此岸度過彼岸證成涅槃。在黑暗當中得到光明,在煩惱當中得菩提,可以出離三界,那么講經說法重不重要?非常重要。因此,莊嚴又賢慧的這位女性發(fā)起了建寺,寺建好后請出家?guī)煾竵碇v經說法,功德讓她作到了,讓她種下了善因。但是人總是會百歲命終,這位女性朋友百歲命終后,承蒙生前發(fā)起建寺的功德,讓出家人講經說法,因此命終后往生到第二層天,當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在【阿彌陀經】里稱為「釋提桓因」。所以玉皇大帝的前身,就是這位很莊嚴、賢慧,很有福德的女性。
凡事有因果,這是莊嚴的因果、人天的福報,所以我們在此對這位女性朋友非常贊嘆,她后來感召當玉皇大帝,所以玉皇大帝的前身就是這位女性朋友。這第二層天叫做忉利天,忉利天又稱為三十三天,為何叫三十三天?佛教說三界有二十八層天,縱的有二十八天,橫的第二天又稱為三十三天。忉利天正好在須彌山最頂端的地方,東邊有八天、西邊有八天、南邊有八天、北邊有八天,四八三十二再加中間一天剛好是三十三天。這位女性朋友也就是玉皇大帝的前身,命終后感召統(tǒng)領三十三天,其他三十二天都屬于玉皇大帝管轄。因為論功德、論福報,玉皇大帝的福報比旁邊的三十二天的天主福報還大,因為她是發(fā)起人,旁邊是隨喜贊助的,故感召當三十二天的天主,這三十二天都歸屬這位女性朋友,也就是玉皇大帝所管轄,種如是因,得如是果。
所以我們支持建寺,讓法師來講經說法度化無量眾生,所有的福報當中這種功德最為第一。千經萬論中釋迦佛陀提到,法的供養(yǎng)是為第一,經云:一切供養(yǎng)中,法供養(yǎng)為最。所以我們修道布施是好事,與人結善緣也等于為自己成就佛道鋪路。所以佛門有一句話:「未成佛道先結人緣」道理在此。希望大家在布施的時候,千萬不要執(zhí)著、不要著相,著相確實會出問題,不是無功德,有,問題是只得人天的果報而已,人天果報無法出離三界叫做「暴殄天物」,布施本是好事、是功德。我再舉一個例子來說,假設布施一丈,功德就有一丈,以一丈的功德來說,你將它執(zhí)著、罣礙,而且事后后悔、舍不得,功德就會縮短剩下一尺。你越想越煩,哇!一尺變八寸,想到后來想將布施的錢財要回去,哇!功德就剩一寸、一公分。所以布施不要著相不要執(zhí)著,原因在此。他才說「著相則無功」所以千萬要聽佛陀的話就對了。我們布施要「三輪體空」,因為我們布施的當下,要了解「布施的我」是空性的,被我「布施的對象」也是空性的,「布施之物」也是空性的,這三者都是空無自性,叫做「三輪體空」。總之,修道如果了解諸法空性,就不會留戀、執(zhí)著于空幻泡影的東西,那么此人見空性、破執(zhí)著,心地當下就解脫出世了。心地解脫以后,當下就 滿虛空啊!
要多布施,布施分為財施、法施和無畏施。財施就是物質界的喜舍,例如:我布施金銀寶物、三餐或是車輛,或是看得見有形相的物品,包括布施房地等,都叫做財施。還有一種叫做無畏施,就是眾生在緊張、惶恐時,我們安慰他、勉勵他,尤其當眾生內心脆弱、低潮時很需要關懷,我們對他付出愛心、給他信心讓他振作起來,遠離恐怖,不再驚慌,這就叫做無畏施。第三叫做法施,法施者就是真理的布施,道理的布施,三藏十二部教典的布施,也就是講經說法的布施,講經說法的布施,是所有的布施當中最為第一。當然三種布施都很重要,但比較起來法的布施最為第一。你的布施縱然讓眾生三餐溫飽,免去物質的缺乏,但你無法解救眾生的生死。眾生仍免不了有生死輪回,其內心依然充滿黑暗、痛苦,無真理的滋潤故。如此諸位了解嗎?所以布施分為治本和治標,物質界的布施,叫做治標,法的布施叫做治本,軟體若建設好硬體就比較沒有問題。譬如我教你生財之道,教你如何修忍辱,教你如何解脫,如何修福報、修智慧,你學會了方法以后,自然不用接受人家布施,你能自力更生,最后福報智慧圓滿。為何你能福報智慧圓滿?因為你有法啊!知道方法、得到修行的法門,起而修行!到最后;圓滿。如此美好的果實從那里而來?聽人講經說法來的,所以叫做治本。只要你掌握根本,其他都是枝末。所以修道處處不能「忘本」,「本」是了解法是所有供養(yǎng)中最為第一。如本了解這深深的意義以后,我盡形壽乃至盡未來際,永遠做如來忠實的弟子,做為弘法布教的法師,因為法很重要。過去我還未學佛時,也是聽法師講經說法,然后肯定佛法、了解佛法的本來面目,清楚學佛的動機何在,然后才學佛,受三皈依、五戒、菩薩戒,而后出家修行,所以我非常感謝過去法師弘法布教的辛勞、貢獻,在此抱著十二萬分的感恩,感恩過去我在家時,那些講經法師的慈悲布教,成就了如本出家修行講經說法度化眾生。
所以講經說法有多層的意義,第一我很感恩過去還沒出家以前,那些辛辛苦苦弘法布教的法師,非常感謝他們。第二要感謝佛陀慈悲來人間講經說法,將這法寶流傳至今三千多年。及感恩我多生累劫的父母、眷屬。講經說法,能利益陸?盏墓禄暌肮怼⑻忑埌瞬,他們也很需要佛法,所以講經說法也可以利益他們。因此經典說「有僧說法能度無量無邊的人天。」所謂「有佛出世龍?zhí)煜?無僧說法鬼神愁!褂蟹鹫f法龍?zhí)煜?有佛陀來人間講經說法,天龍八部歡喜得不知該如何形容。因為佛陀講經使人天得以出離生死不用再輪回六道中,叫做「有佛出世龍?zhí)煜?無僧說法鬼神愁。」沒有出家人講經說法連鬼神都憂愁煩惱,因為不能得到光明,永遠生活在幽冥界黑暗中,不能出離生死,不能破暗為明。所以說「有佛出世龍?zhí)煜?無僧說法鬼神愁。」我相信自己多生累劫以來,也是一位講經說法的出家?guī)煾。所以今生仍延續(xù)了多生累劫以來的善根,在今生繼續(xù)發(fā)芽茁壯、開花結果,成就無上菩提,完成多生累劫未完成的佛道。
所以講經說法,法緣廣闊是有原因的,我相信這是多生累劫修來的。所以我到每一個縣市去講經說法,聽眾總是人山人海,我相信除了我說的法正確以外,最重要的是這些來聽經聞法的人,多生累劫以來曾經和我結過法緣,所以聽眾是人山人海擠得水泄不通,只要到每一個縣市的縣政府禮堂、文化中心、國父紀念館聽眾總是非常多。一些法師表示,講經二、三次的聽眾加起來仍比不上如本法師講經時一半的聽眾,他們很感嘆,但是不要緊、不要灰心。我們多生累劫要和眾生結善緣,這樣當我們要講經說法,自然會有很多聽眾手牽手、親戚邀朋友、樓上告知樓下,大家結伴來聽經聞法,這是法緣的問題,不要煩惱,只要我們無盡的弘法布教度眾生,我相信我們的法緣若結下以后,講經時聽眾就會人山人海。
舉一個典故:有兩位師兄弟發(fā)心講經說法,師兄的聽眾是人山人海,來聽師弟講經的聽眾比較少,而且聽眾一天比一天少,他就起懊惱不知如何是好。他的師兄很慈悲勸他說:「師弟不要煩惱,這告訴我們多生累劫要結善緣,我相信我的聽眾是我多生累劫結善緣而來的,不然憑我這一世結的善緣有限啊!」他就勸師弟將信徒所布施一元二元十元的錢財累積起來買一些泥鰍、鱔魚、鱉、六畜等來放生。放生要有智慧不要隨便放,現(xiàn)在很講究環(huán)保,隨便放生會害死那些魚蝦,罪過無量,放生要有智慧。師弟聽師兄這么說以后,抱著歡喜的心情,師兄又說:「你二十年內不要出來講經,多做功德放生,二十年后東山再起!箮煹苈爭熜值脑,就將信徒所布施的金錢都拿去買泥鰍、鱔魚、鱉、魚蝦之類放生,放多久呢?放了二十年。屈指一算日子,他也差不多五十多歲了,后來他出來講經說法,喔!不得了,不同凡響「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顾偃爰t塵講經說法,聽眾多的不得了,那些聽眾都是小孩子,最多二十幾歲而已,七、八歲、十幾歲的一大堆,你可知道這些十幾二十歲的聽眾其前世就是被法師所買來放生的泥鰍、鱔魚、鱉、蝦,投胎轉世后成為現(xiàn)在的這些少年、小孩,這有其前因后果,是好的因果。這些眾多的聽眾聽法師講經,不論聽得懂不懂都沒關系,或是來看熱鬧也好,總是人潮擁擠,這位法師就有信心了,師兄說的沒錯,多生累劫要和眾生結善緣。我們沒有度它們也就算了還要殺它、吃它、啃它的骨、喝它的血,這分明和眾生結惡緣啊!
所以要結善緣不要結惡緣。結緣有兩種,有結善緣和結惡緣,我們要結善緣啊!結善緣非常重要,在修道過程中,我們需要多結善緣、喜舍做功德。所以師弟聽師兄的話,將泥鰍、鱔魚、鱉買來之后,在佛寺前面為它們皈依,他都這么念:「汝等畜牲發(fā)菩提心,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餓鬼,皈依僧不墮畜牲,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篂樗鼈皈依三寶,三番羯磨,與佛門結下深深的善緣,再念佛做功德回向給它們,然后放生。這些魚蝦命終后投胎作人,因緣際會,因此來學佛修道,可見結善緣很重要啊!你看釋迦牟尼佛,每到一個場所講經說法,聽眾總是人山人海,不但人間的人民百姓,還有國王、太子也來聽經聞法,這是看得見的眾生。還有看不見的幽冥界眾生、陸?盏墓禄暌肮,也來聽佛陀講經,還有鬼王、無量的阿羅漢、菩薩全都云集來聞法。尤其佛陀講【法華經】時,十方世界無量無邊的諸佛,也隨喜來到釋迦牟尼佛身邊,聽他講經說法,可見釋迦牟尼佛多生累劫和所有人結了很多善緣。所以佛陀是我們的榜樣,作人天導師、作佛世尊有那么容易嗎?我相信成功有條件,失敗有原因,這是一定的道理。佛為何成功?成功有條件,什么條件?可能你勤勞、可能你認真、可能你有耐性、可能你脾氣好、你的修養(yǎng)好、你的操守好、你很認真打拼,這都是構成你成功的條件。失敗有原因,什么原因?可能你做人喜歡貪小便宜,可能你做人喜歡欺騙別人,不老實,你可能不會做人,處處得罪人,說話太快沒經過大腦思考,無形中得罪很多人,人緣就狹隘起來。所以生意不論怎么做都做不好,做什么事都處處不順利,你不要怪老天爺沒有保佑你,那就誤會了,這是人為的因素,卻怪天文怪地理,所以如本不相信地理,事在人為福地福人居。
真正會修道的人,正報能感召依報,依報是隨正報而轉,世間人說福地福人居,有福報的人處在「禍地」,災禍之地也會變成「福地」,你若業(yè)障很重住在福地,也會一塌糊涂。沒錯,事在人為。這間房子不好不壞,讓殺豬的人來住,這間房子變成豬灶,掛著豬刀一尺的一支,一尺二的一支,有剁肉的、切肉的刀,還有殺豬的豬灶。若一位老師住進這房子就改觀了,里面放置辦公桌一張、擺設文房四寶、毛筆硯臺、參考書,還掛了一些標語,整個就改觀了。若是出家?guī)煾缸≡谶@間房子,就又改觀了,掛的是莊嚴的佛相,有拜墊,供奉的是西方三圣︱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掛的是佛教法語。因此,房子是不好不壞,事在人為,環(huán)境會因人而有所改變,所以說福地福人居,無福之人住在福地,也會一塌糊涂,與其信地理不如信自己,要行持公理公道,做好人,你會受到人天的贊嘆和稱許,最后的成功者,最后的光明者、解脫者非你莫屬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2
- 大般若經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一卷
- 心經的人生智慧—《心經》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6
- 心經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5
- 心經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