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居士修行之次第

  在家居士修行之次第

  (2005年6月22日講于北京佛教居士林)

  諸佛正法賢圣僧

  直至菩提皈依

  我以所修諸善根

  為利有情愿成佛

  尊敬的夏林長、尊敬的各位師父、尊敬的各位林友、居士們:

  今天有這個法緣到居士林來,跟大家見面,很難得,很殊勝!

  居士林在我的心目中,早已心向往之。八十年代初(注:1984年7月2日),居士林還在廣濟寺的時候,當時居士林的導(dǎo)師正果法師和林長邀我在大殿講了一次開示。時隔二十多年,今天又到了居士林,我來了以后覺得非常興奮,居士林殿堂莊嚴清凈,諸位居士們很有禮節(jié),很整齊有序,給我的感觸很深。

  居士林有一定的佛事活動,經(jīng)常請法師、居士講經(jīng),有佛教書籍流通,有佛教慈善等各種活動的開展,可以說是一個組織健全的、模范性的居士林。太虛大師生前在漢口,曾經(jīng)組織佛教正信會,目的就是要團結(jié)居士,使居士樹立正信、維護三寶、利國利民,這個力量是很大的。佛在世的時候曾說過:出家眾作為住持正法,在家眾作為護持正法,很多弘法利生的事業(yè)必須要居士參加。所以佛教的七眾弟子,不管出家眾在家眾,都要精誠團結(jié),親密無間,共同來護持正法,弘揚正法,使正法久住!這就是眾生福報,就是世界的光明!所以我今天心里很歡喜,很感動,在這里我首先向我們的林長、各位居士、還有師父們問候,祝福大家身體健康、福慧增長、平安吉祥!

  今天的講題是:在家居士修行之次第。

  提綱

  一、三種根本(信)

  (一)佛法僧三寶為信仰的根本

  (二)業(yè)報為生死輪回的根本

  (三)凈土法門解脫的根本

  二、兩種正見(解)

  (一)緣起中道的正見

  (二)諸法唯識現(xiàn)的正見

  三、兩種結(jié)合(行)

  (一)三福業(yè)的結(jié)合

  (二)與普賢菩薩十大愿行相結(jié)合

  四、日常三要

  (一)保持日常的功課

  (二)佛化家庭

  (三)護法與慈善

  一、三個根本(信)

  (一)佛法僧三寶為信仰的根本

  作為一名居士,必須要建立這個根本,實際上不僅僅是居士,包括七眾弟子(出家眾、在家眾)都是一樣的,這是信仰的根本,沒有這個根本談不上學佛。

  我們信仰什么?什么是正信?就是信佛寶、信法寶、信僧寶,信三寶的功德。

  講到這里我想到一個故事。佛滅度以后,大概六七百年間,有一個龍樹菩薩出世,龍樹菩薩是弘揚般若的,中國的三論宗,就是尊龍樹菩薩為祖師。其實龍樹菩薩不但宗般若、弘揚般若,根據(jù)歷史的記載以及中國宗派源流的記載,龍樹菩薩應(yīng)該是八宗的祖師。

  他弘揚般若,當然就是空宗的祖師;在龍宮取出《華嚴經(jīng)》以后,弘揚流傳《華嚴經(jīng)》,就是華嚴宗、唯識法相宗的祖師;他傳密教給龍智,就是密宗祖師,龍智700歲時傳法給五祖金剛智,金剛智為唐玄宗開元年間來華弘法的開元三大士之一,為中華密宗(唐密)的祖師;他弘揚凈土,分難行道和易行道,在易行道就宣傳凈土教育思想,念句阿彌陀佛往生西方得到解脫,這就是凈土宗的祖師。中國八宗:法相、三論、天臺、賢首、禪宗、凈宗、律宗、密宗,都包括在里面,所以他應(yīng)該是八宗祖師。

  這一個龍樹菩薩,智慧深廣,愿行很深。他曾經(jīng)收了個弟子叫提婆菩薩,提婆菩薩在印度最早也是個外道,后來慕名龍樹菩薩,有一天就親自來拜訪,想看龍樹菩薩道行高不高,是否可以拜他為師學習佛法。

  當提婆來到龍樹菩薩的道場的時候,道場的侍者就給龍樹菩薩傳達,說有個提婆要來參見你了。龍樹菩薩當時不說話,就叫旁邊人取個大碗,裝滿了水,叫侍者把水端給他,看他怎樣辦。當侍者把水端過去后,提婆菩薩毫不遲疑,就在身上摸了顆縫衣服的針,端端正正地拋到水里去,一針落到底。侍者又把這碗水端到龍樹菩薩面前,龍樹菩薩就贊嘆,好,這個人了不起啊!

  提婆菩薩拋針的意思是說,你的佛法有多高深,像大海一樣,我都可以研究,可以參見到底。龍樹菩薩就說他是個根器,把他叫進來收他為徒。于是提婆菩薩就在龍樹菩薩身邊學習般若經(jīng)論,經(jīng)過一段時間以后,就繼承龍樹菩薩的思想,在印度廣弘般若,辯才無礙。所到之處,對于外道那些邪論,提出破斥,戰(zhàn)無不勝。

  在這些論點中,有這幾個論點:

  1.一切圣者中,佛陀第一;

  2.一切論典中,佛法第一;

  3.一切梵行者中,僧伽第一。

  誰能破斥這三個論點,我就拜他為師!結(jié)果在萬人之中,沒有哪個能破斥。提婆菩薩提出這幾個論點說明佛法僧三寶的殊勝。后來提婆菩薩遭暗殺而死,因為他辯才無礙,遭到了外道的嫉妒,有一天在樹下靜坐,外道起了害心,乘其不意,刺他一刀,血流不止。他在臨死前說,你的刀可以刺傷我的身,但是佛法你是刺傷不了的。于是血書《百字論》,提出他的主張。這個《百字論》在藏經(jīng)里面是有的,提婆菩薩是為法而犧牲的。

  為什么說佛法僧三寶是信仰的根本?

  第一,佛寶。佛、佛陀叫覺者,佛者覺也,這個覺是從因地到果地上的覺,因位上有六度萬行的功德,果位上有三身四智、大悲大智大愿大無畏功德,所以佛被稱之為“天中之天,圣中之圣”。佛就是苦海的舟航、人天的導(dǎo)師。我們向佛陀學習,那就是要以因位的佛和果位的佛的功德為榜樣,走向覺悟的光明大道,不再像凡夫一樣,迷六塵境界、五欲境界,迷因果,那是妄啊!我們不要再走那條路,那一條路叫死胡同,是走不通的。所以應(yīng)該要有這個覺。

  第二,法寶。法就是佛說的教法,包括經(jīng)、律、論三藏,教法精深博大,如大海一樣,從教理行果方面,指出了我們學佛一是有理論的根據(jù),二是有修行的根據(jù)。從理上佛陀講得很清楚,從行上也指出了一條根本的道路,從人天乘到佛乘,五乘教法,因機施教,這是一條光明的正道。這個教法,不是一般的世間科學、哲學所能及的,因為那些是從感官到理性思維說明的境界,而佛陀的教法是從修行中內(nèi)證的境界,超越語言尋思、超越時空,是一種不變的真理!講二諦圓融,講世間法、出世間法!至于這一教法,要了解它的功德,我們能夠?qū)W習教法、學習經(jīng)典,就可以不走邪路而走正路,就像有指路明燈一樣,漆黑的夜晚沒有明燈,是要掉到深坑懸崖里去呀!

  第三,僧寶。僧寶就是出家眾,出家眾是很少的,在人群中,僧寶僅僅只占千分之一。僧寶的責任就是住持正法,弘揚正法;僧寶的主要功德是以六和合為主,以德為主,重點在實踐。我們恭敬僧寶就是要學習德,和合的德,現(xiàn)在來講就是和諧的德。嚴持凈戒,不損害他人,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轉(zhuǎn)惡為善,轉(zhuǎn)染成凈,才能提高道德。

  (二)業(yè)報為生死輪回的根本

  業(yè)報論是小乘、大乘所共同的,也是學佛與非學佛的區(qū)別。

  世界上有許多人研究佛學,大學里邊的哲學系、宗教學系都在研究佛學,但是不是學佛者,就看他是否真實相信業(yè)報。沒有皈依三寶,不相信業(yè)報,就還在門外,只是個佛學者,不是學佛者。

  業(yè)報就代表人的行為、眾生的行為!皹I(yè)”就是指行為,包括意識上、口頭上、動作上的各種行為。從行為的性質(zhì)區(qū)別他的果報,而這個果報又是通于三世:過去世、現(xiàn)在世、未來世。有了業(yè)因必然要感果,必然要受報,這個果可以現(xiàn)世感、后世感、再后世感。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業(yè)報論是很重要的,為什么要特別提出來呢?因為就因果來講,哲學上講因果,科學上也講因果,但它的因果不是佛法的因果,佛法的因果里還包括業(yè)報,是以業(yè)報為中心。

  業(yè)報有三種:善業(yè)、惡業(yè)、不動業(yè)。

  善業(yè)包括五戒十善。信三寶,信因果,修五戒十善,必然感人天果,起碼不墮三惡道,有來生就稱為增上生,可以進一步修道,不失人身,這是很殊勝的。

  惡業(yè)有殺、盜、邪淫、妄語、惡口、兩舌、綺語、貪、嗔、癡十惡業(yè),其中屬于身業(yè)的為殺、盜、邪淫三種,屬于口業(yè)的為妄語、惡口、兩舌、綺語四種,屬于意業(yè)的有貪、嗔、癡三種。假若做了十惡業(yè),上品墮地獄,中品墮餓鬼,下品墮畜牲,那是肯定無疑的。從歷史到現(xiàn)在,這個因果報應(yīng)的事實記載得很多,就我生平,所見的也不少。另外還有五無間業(yè),五無間業(yè)就是殺父親、殺母親、出佛身血、殺阿羅漢、破和合僧。

  不動業(yè)是什么呢?就是世間定。你修四禪八定,盡管可以生色界天、無色界天,但也都在輪回之中,所以說業(yè)報為生死輪回的根本。修行就要找到這個根本,根本在哪里呢?根據(jù)十二有支講,離不開無明、煩惱、業(yè)。

  無明是什么?不明因果,不明解脫,根本原因是我執(zhí)重。煩惱是什么?由無明就發(fā)生煩惱,貪、嗔、癡、慢、疑、惡見,是六個根本煩惱,還有二十個隨煩惱!瑜伽師地論》上講,有一百零八種煩惱。煩惱很多,由于煩惱就造業(yè),起心動念、舉手投足、言語說話各方面就造惡業(yè),由業(yè)就感果。所以學佛的人要想真正獲得解脫,就必須要斬斷生死的根本,在日常生活中用功,注意起心動念。

  (三)凈土法門為解脫的根本

  凈土宗在中國是很盛行的,從東晉慧遠大師倡導(dǎo)凈土,唐代善導(dǎo)大師提倡凈土,一直到現(xiàn)在都很盛行,而且遍及于日本、東南亞等地,現(xiàn)在歐洲和美洲的有些地方也盛行凈土宗。凈土宗的五經(jīng)一論,在歷史上是有根據(jù)的,五經(jīng)是佛說的,為《無量壽經(jīng)》、《觀無量壽經(jīng)》、《阿彌陀經(jīng)》、《楞嚴經(jīng)?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一論就是天親菩薩寫的《往生論》。

  凈土宗既殊勝而又方便,能夠念佛行持,就可往生西方!鞍㈨@跋致”的意思就是不退轉(zhuǎn),有三不退: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這就是初地菩薩以上的境界。凈土宗殊勝可靠,而且很方便,在寺廟、佛堂、家里、田間地頭,行住坐臥都可以念。好好念佛,在現(xiàn)生中就可以得到受用,消除煩惱,身心輕安,臨終以后決定往生,這是有理論、有根據(jù)、有事實的,一定要深信不疑。

  二、兩種正見(解)

  學佛要有正見,沒有正見就沒有正確的了解,就無從曉得為什么要信,也不能鞏固正信,所以必須要有正見。八正道里邊第一個就是正見。

  (一)緣起中道的正見

  這就要從緣起論來看問題,一切法無非因緣生法。一個法的現(xiàn)象,它的生起有主因,即種子,條件是助緣,然后才產(chǎn)生果,不管自然現(xiàn)象、社會現(xiàn)象、人生現(xiàn)象莫不如此,沒有哪個現(xiàn)象不是這樣產(chǎn)生的。同時,一切法既是隨緣變化的,又是互相依存的。了解這個法是變化的,沒有主宰,一方面可以止惡行善;另一方面對他人及眾生就能夠平等尊重;第三就可以破除我執(zhí)、法執(zhí),進入空性。所以了解緣起就必然可以知曉性空,契證性空就可以洞察緣起,這就是中道,藏傳佛教叫中觀見。

  中觀見就需要破斥另外兩種見:常見、斷見。常見,就是執(zhí)一切法永遠都存在;斷見就是執(zhí)一切法消滅了就沒有了,包括物質(zhì)現(xiàn)象或精神現(xiàn)象都如此。常見和斷見,叫二邊之見。有邊見必然有邪見,何謂邪見?不信因果,不信三寶,為邪見。何謂中道?離開二邊之見,合乎諸法真實相,為中道!端家骅筇焖鶈柦(jīng)》講:

  諸法從緣生,自無有定性,

  若知此因緣,則達法實性。

  若知法實相,是則知空相,

  若能知空相,則為見導(dǎo)師。

  “若能知空相,則為見導(dǎo)師”,能夠知曉空相,就能見到如來,這個意義廣大、深遠。

  (二)諸法唯識現(xiàn)的正見

  法相唯識講“三界唯心,萬法唯識”。關(guān)于這個內(nèi)容,《華嚴經(jīng)》具體講得很多,其中有一首偈子說明了這個心的作用: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應(yīng)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

  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大乘起信論》里講:“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币磺鞋F(xiàn)象都是唯心所造,唯識所變。唯心就代表一切正報、依報,都離不開心,唯心所感。唯識就是指若沒有心,沒有唯識學講的四分“相分、見分、自證分、證自證分”,就認識不到一切森羅萬象。

  能夠了解“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道理,就可以說明萬法之生,離不開識,這個識,這個心,就是一切法界的本體。你看華嚴法界圖,圓圈的周邊是四圣六凡,中間就是個心,迷則成凡,悟則成圣,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都是因為這個心。所以我們學佛就是要發(fā)揮心靈的光輝,把我們心靈這顆明珠上的灰塵去掉!扒谛戒定慧,熄滅貪嗔癡”,掃除心中的塵垢,才可以使心靈發(fā)出光輝,才能證到明心見性,才能恢復(fù)我們的妙明真心。妙明真心是什么呢?就是法身、就是如來,這個境界很高深,證到這種高深境界就看出實修的功夫非常要緊了。

  以上就是我介紹的兩個見解,即兩種正見:一是緣起中道的正見;二是諸法唯識現(xiàn)的正見。學習經(jīng)論,首先要樹立的就是這兩種正見,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翅,缺一不可。宗喀巴大師在《菩提道次第廣論》里講:大乘佛法像部大車子,大車子有兩個車輪,一個是緣起中道,一個是唯識論,這兩大車輪,離開任何一個,車子都開不動。

  三、兩種結(jié)合(行)

  現(xiàn)在有一種人,對佛法不了解,認為念佛人,念佛只是準備死后,把佛教當成了死后的佛教,這是錯誤的。佛法要眾生既要看到死后,也要看到生前,生從何處來?死往何處去?如何對待我們現(xiàn)在的生呢?應(yīng)該走正道,要在現(xiàn)在走正道,才有死后的究竟歸宿,這是聯(lián)系起來的。

  如何走正道?一是必須結(jié)合三福業(yè),二是十大愿行。

  (一)三福業(yè)的結(jié)合

  三福業(yè)是世間善結(jié)合出世間善,包括解脫善、菩薩善。

  1.孝養(yǎng)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yè)

  皈依三寶后,就要根據(jù)這樣來把人做好,培養(yǎng)道德,完成人格。這是世間善。

  如何培養(yǎng)人的道德?就需孝養(yǎng)父母,奉事師長,修十善業(yè),特別要修悲心。

  慈心不殺,指不要殺生,殺生是最大的罪,佛法以慈悲為本。對眾生要慈憫,表現(xiàn)在行動上不要打人罵人,更不要殺人以及一切生物。殺了對方,對方的怨氣重得很,怨氣重的結(jié)果就形成災(zāi)害,旱災(zāi)、瘟疫災(zāi)、饑饉災(zāi)、火災(zāi)、水災(zāi),各種災(zāi)害都出來了。災(zāi)害哪來的?佛法找根本,殺業(yè)最重,所以要戒殺放生。希望居士們注意這個問題,在家不要殺生,而且要多放生,慈心不殺的功德很大。

  2.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這是以戒為主,為解脫善。奉行五戒十善,在行住坐臥四威儀中,保持嚴肅、和諧、莊嚴,這是別解脫戒的精神。生活淡泊、勤勞樸素,就能夠熄滅貪心、淡化物欲,這是一種清高淡泊的境界。在權(quán)錢斗爭中,我們佛教徒能夠以身作則,作為示范,影響群眾,那么斗爭就可以平息。

  3.發(fā)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要發(fā)大乘菩提心,不但自己學菩薩,還要勸人學菩薩,人人都學菩薩,人人相信因果,都奉行四無量心、四攝六度,那就好了,家庭就和,社會就和,國家就和,世界就和平,得的果是什么呢?無上佛乘!就可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此為菩薩善。

  所以我們修行第一步就要與三福業(yè)相結(jié)合,不能夠離開現(xiàn)實,離開生前種因。《阿彌陀經(jīng)》上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比舨辉谏芭喾e福德,廣種功德,死時又如何能往生呢?

  (二)與普賢菩薩的十大愿行相結(jié)合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與普賢菩薩的十大愿行相結(jié)合,這是很了不起的。華嚴會上,華嚴三圣,中間是毗盧遮那佛,就是釋迦佛的法身佛,左邊文殊代表智慧,右邊普賢代表愿行,以智慧為指導(dǎo),以愿行為動力,就可以入華藏世界,可以證佛果,這是《華嚴經(jīng)》的精要。所以普賢大愿很重要,普賢大愿結(jié)合行動,共有十種: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贊如來;三者廣修供養(yǎng);四者懺悔業(yè)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zhuǎn)*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恒順眾生;十者普皆回向。

  一者禮敬諸佛。每天禮拜佛,見佛就要拜,禮敬諸佛,以佛莊嚴而自莊嚴。

  二者稱贊如來。每天要誦經(jīng)、誦偈,要贊頌、贊揚佛的功德。

  三者廣修供養(yǎng)。要修財供養(yǎng)、法供養(yǎng)。財供養(yǎng)就是指資財,香、花、燈、水、果、茶、食、寶、珠、衣,屬物質(zhì)方面的供養(yǎng);法供養(yǎng)就是佛說百千法門,眾生隨而信解修行,長養(yǎng)法身,守護大法,并以之施與眾生,稱為法供養(yǎng)。

  四者懺悔業(yè)障。每個人每天都要懺悔,隨時都要懺悔,只有消除惡業(yè),清凈身心,才能接受善法。懺悔分為事懺悔和理懺悔:事懺悔就是針對具體問題而懺;理懺悔就是達到消滅犯罪的根本,消除執(zhí)著,消除煩惱。

  五者隨喜功德。見善隨喜,見別人做好事,大家都要高興,而且支持、學習,不要嫉妒,不要障礙,要隨喜。

  六者請轉(zhuǎn)*輪。*輪轉(zhuǎn)動,佛法住世,是眾生的福報。請轉(zhuǎn)*輪,一方面說明*輪轉(zhuǎn)動,像車子一樣,可以壓碎地上的障礙,學習佛法就可以消除內(nèi)心的煩惱;另一方面希望佛法常在世上流通,做眾生的眼目。所以要請轉(zhuǎn)*輪,佛在世請佛轉(zhuǎn),佛不在世,請住世的高僧、善知識轉(zhuǎn)。

  七者請佛住世。希望佛長久住世,佛示寂以后,能夠代表佛說法的大德善知識,我們都希望他長久住世。佛有已成佛、未成佛嘛。

  八者常隨佛學。不管是因位的佛還是果位的佛,他的悲智愿行都是功德無量的,都要常隨佛學。

  九者恒順眾生。要以各種方便,隨順眾生,解決眾生的苦難。在經(jīng)上有四方面:于病苦者為作良醫(yī)、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暗夜中為作光明、于貧窮者令得伏藏。

  十者普皆回向。把自己的功德回向給一切眾生,這就是法布施

  這十大愿行,能夠在日常生活中結(jié)合實行,行了以后,不吭聲,不執(zhí)著,就叫無相行。能夠這樣,生活就是道,行住坐臥頭頭是道,就可以直入法界。

  《華嚴經(jīng)·入法界品》中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參見了普賢菩薩以后,最后登樓閣,見彌勒,就進入法界,即見到佛的境界,能夠修普賢行愿,走的就是這條殊勝的道路。

  四、日常三要

  (一)保持日常的功課

  不管早晚,日常的功課,誦經(jīng)禮佛,都要保持,你在工作中再忙再忙,都不能離開佛號,不能離開念佛,要心中有佛。根據(jù)印光大師指示,可以保持十念,一口氣,一呼一吸算一次,一次就是十聲佛號,到十次就是百聲。你再忙再忙也要念百聲佛,到了你不忙了、退休了,就要多行持功課。

  漢傳的佛教功課是顯密結(jié)合,早晨念《楞嚴咒》、《十二小咒》,結(jié)合念佛,晚上念《彌陀經(jīng)》,也結(jié)合念佛。根據(jù)凈土的功課,還可以念三經(jīng):《觀無量壽經(jīng)》、《無量壽經(jīng)》、《阿彌陀經(jīng)》,不管早晚都可以念,念了以后接著念佛、禮拜。平常則可以讀其他的大乘經(jīng)典,例如《地藏經(jīng)》、《金剛經(jīng)》、《法華經(jīng)》、《華嚴經(jīng)》等。念佛不讀經(jīng)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凈土還有五經(jīng)(指前面講的三經(jīng)加上《普賢行愿品》和《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哪能不讀經(jīng)?要做到深入經(jīng)藏,智慧如海。

  大乘經(jīng)典每一部都是佛說的,都可以讀。太虛大師講:八宗平等,佛法平等。法無高下,當機者妙,你不要去比高低,比高低那就是偏見,佛經(jīng)都是佛說的,條條江河歸大海,條條道路通長安,不能起分別心。

  (二)佛化家庭

  太虛大師在世時,在漢口建立正信會,同時極力主張建設(shè)佛化家庭。你學佛,也要感化家庭的人都學佛,不管是父母、丈夫、兒女,還是其他的親戚,都要感化他們學佛。宋朝有個人學佛,他平常就發(fā)愿,希望生在我家庭里的都是學佛的,不是學佛的、不是信仰三寶的不要生在我的家庭,后來他的子子孫孫都很爭氣,都信佛,成為信佛的家庭。所以佛化家庭能夠多多地出現(xiàn),佛法才能弘揚,家庭就幸福,社會就穩(wěn)定,國家就繁榮,發(fā)展開來,世界就和平。家是社會最基本的組成單位,過去儒家講,齊家才能治國,要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婦和順、長幼有序,這個優(yōu)良傳統(tǒng)要保持下來。這套傳統(tǒng)文化雖是儒家講的,也包括佛說的做人的根本道理。能夠這樣實行,就了不起啊,這樣才能成為一個很好的佛化家庭!

  (三)護法與慈善

  作為居士,一是做好護法,護持三寶;二是盡力去做慈善。

  護持三寶就是指在修建廟、修建塔、塑佛像等方面出錢出力,另外根據(jù)宗教政策,維護寺廟的合法權(quán)利。中國在20世紀80年代,即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居士在這些方面出了很大力,趙樸初老居士在世時,對于解決寺廟的老大難問題,盡了很大的力量。對于寺廟的興起修建,地方居士出錢出力,表現(xiàn)很好。這樣就使佛法能夠弘揚,功德很大。護持三寶就是護持人天的眼目,護持眾生的法身慧命,意義很大!

  慈善就是實際行動,不管寺廟還是居士,大家都要群策群力,團結(jié)起來搞有關(guān)社會的慈善福利工作,這是與群眾密切相關(guān)、血肉相連的工作,從中就可救苦救難,解決人們的苦難!心經(jīng)》講“度一切苦厄”,這就是度一切苦厄的具體表現(xiàn)。做慈善就可以顯示佛教的菩薩精神、大乘精神,也可以使一般群眾了解佛法的真實意義,不是一般人所認為的消極、迷信以及其他種種譏謗,實際來講,這也是一種弘法行動,F(xiàn)在全國各地的許多寺廟、佛教會、居士林、佛學社都在搞慈善工作,這是很好的趨向,希望要提倡、實行,長久做下去。

  (正蕾、正根整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