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
《金剛經》是佛教重要經典。根據不同譯本,全名略有不同,鳩摩羅什所譯全名為《金剛般若(bōrě)波羅蜜經》,唐玄奘譯本則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督饎偨洝穫魅胫袊,自東晉到唐朝共有六個譯本,以鳩摩羅什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最為流行..[詳情]
《金剛經》講解第三十九講
主講:釋慧祥
日期:2006年07月23日
講別:第三十九講
請大家合掌。
三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并稱念:“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愿解如來真實義!
并發(fā)愿:佛弟子(您們的名字)愿以今天聽經功德,回向給法界一切眾生,愿令一切眾生:未種善根者,得種善根;已種善根者,善根增長;善根增長者,發(fā)菩提心;已發(fā)菩提心者,于菩提心不退轉;菩提心不退轉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廣度一切眾生無有障礙。
并愿以此誓愿之;叵蚪o佛弟子(自己的名字),愿弟子業(yè)障消除,;增長,身體健康,家庭和樂,事業(yè)順利,生生世世不墮三途八難,生生世世見佛聞法,隨佛修行,發(fā)菩提心,行菩薩道,成熟眾生,莊嚴凈土,早登正覺,廣度眾生。
三稱:“皈依十方三世一切佛!”
三稱:“皈依十方三世一切法!”
三稱:“皈依十方三世一切僧!”
好!請放掌。
眾佛友!上次說明了一些有關“心體”與“心相”的現象與道理。其實,那些說明是不夠的!您們當深入觀照“心”。我在此就不多說,繼續(xù)解說《金剛經》的經文。
【經文】“須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
【釋經】釋迦牟尼佛問:“須菩提!您認為如何呢?如果有人以滿滿的整個銀河系那么多的七種寶物用來布施,這個人以這樣的因緣,所得到的福報多嗎?”
【經文】“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
【釋經】須菩提回答說:“就是這樣,世尊!這個人以這個因緣所得到的福報是非常多的!”
【經文】“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釋經】釋迦佛又說:“須菩提!如果福報功德是實際永遠存在著的,如來就不會形容說福報功德很多。因為實際上福報功德有一天終會用完,所以經過比較后,如來才會說,這樣修福報,所得到的福報功德比較多。”
【說明】先來說明,我為什么將“三千大千世界”解釋為“銀河系”。
一、如經云:“如一日月所行之處,照四天下!币簿褪钦f“一個太陽系”名為“四天下”。
二、又如經云:“爾所四千天下世界,有千日月,有千須彌山王,有四千天下,四千大海水,四千大龍宮,四千大金翅鳥,四千惡道,四千大惡道,七千種種大樹,八千種種大山,萬種種大泥梨,是名為一小千世界。”也就是說:一千個太陽系,名為一個“小千世界”,有的經稱為“千世界”。
三、又如經云:“如一千小世界,爾所小千千世界,是名為中千世界!币簿褪钦f:“小千世界”有一千個,也就是“1000,000個太陽系”,叫“中千世界”。
四、又如經云:“如一中千世界,爾所中千千世界,是名為三千世界。悉燒成敗,是為一佛剎!币簿褪钦f:“中千世界”有一千個,也就是“1,000,000,000個太陽系”,就叫“三千世界”,又稱為“大千世界”,或“三千大千世界”,或“一佛剎”、“一佛土”、“一佛國”,而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娑婆世界”的大小。
但是,并非所有的“佛國”都是一樣大,有的佛國,是很大的。像文殊師利菩薩將來成佛時的佛土就是超大的!如《文殊師利佛土嚴凈經》:“時文殊師利復白佛言:今我愿是諸不可計,無量佛土,功勛嚴凈目之所睹,由從所愿瑞應處所,皆使合并成一佛土。不計聲聞、緣覺,嚴凈五濁惡世發(fā)意之頃,正使我身江河沙劫稱嘆諸國功勛嚴凈!
眾佛友!文殊菩薩將無量佛土,合并成一佛土,這就是文殊菩薩的愿力。到時我們就可以看到,文殊菩薩成佛時的“銀河系”是超大的。
同樣,我們現在所處的“銀河系”,其中的恒星數也大約是三千大千世界的數目。因為天文學家,也無法一個一個算,只是取個大約數。我們要知道,一尊佛的教化區(qū)域,就是叫“一個佛國”或“一個佛土”。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教化區(qū)域,就是一個三千大千世界,也就是我們的這個“銀河系”。
眾佛友!您們別以為釋迦佛已經入涅槃了!如《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歸依佛者,當歸依諸佛清凈法身。若欲求于佛法身者,當作如是發(fā)大誓愿:愿我及彼一切有情,當得如是功德法身。云何乃令發(fā)如是愿?為佛應身剎那遷變,化身佛者疾入涅槃,功德法身湛然常住,以是歸依清凈法身。歸法身者,即是歸依過去、未來、現在諸佛!
如果我們看到有哪一尊佛入涅槃,當知都是佛的“化身”。如經文說“化身佛者疾入涅槃!蔽覀円惨,釋迦佛以“化身”也就是“分身”在這“銀河系(三千大千世界)”教化眾生。何以知之?
如《妙法蓮華經》:“爾時,諸佛各于此座結加趺坐,如是展轉遍滿三千大千世界。而于釋迦牟尼佛一方,所分之身猶故未盡!(CBETA, T09, no.262, p.33, a18~20)。
《妙法蓮華經》:“爾時東方釋迦牟尼佛所分之身,百千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等國土中諸佛,各各說法來集于此。如是次第,十方諸佛,皆悉來集,坐于八方。爾時一一方,四百萬億那由他國土,諸佛如來遍滿其中。是時諸佛,各在寶樹下,坐師子座。”
《妙法蓮華經》:“諸善男子,我本行菩薩道所成壽命,今猶未盡,復倍上數。然今非實滅度,而便唱言,當取滅度,如來以是方便,教化眾生。所以者何?若佛久住于世,薄德之人不種善根,貧窮下賤,貪著五欲,入于憶想妄見網中。若見如來常在不滅,便起憍恣而懷厭怠,不能生難遭之想恭敬之心,是故如來以方便說!
各位,佛陀法身永不會入滅的,所以當皈依佛法身。
再來說明,“福報功德終有用完的時候”,大家“修福不要厭足”。如《增壹阿含經》中佛說:“爾時,地主大王者,豈是異人乎?莫作是觀,所以然者,爾時,地主大王者,即我身是。我于爾時,七萬歲中,以衣被、飯食、床臥具、病瘦醫(yī)藥,供養(yǎng)彼佛,令不減少。般涅槃后,復于七萬歲中,供養(yǎng)形像舍利。燒香、燃燈、懸繒幡蓋,無所渴乏。我于爾時,以此功德,求在生死獲此福祐,不求解脫。大王當知,爾時所有福德,今有遺余耶。莫作是觀!如我今日觀彼富有,無有毫厘如毛發(fā)許。所以然者,生死長遠,不可稱記,于中悉食福盡,無有毫厘許在。是故,大王,莫作是說言:我所作福祐,今日已辦。大王,當作是說:我今身、口、意所作眾行,盡求解脫,不求在生死福業(yè),便于長夜安隱無量!
眾佛友!無論您現在修福有多大,終究會用完的。依經典中佛陀的說明,過去佛陀還是凡夫,為地主大王時,當時的佛在世時,供養(yǎng)了佛七萬年,佛入滅后,又供養(yǎng)了佛舍利七萬年。如此的福報功德,到后來都吃光光了!叭缥医袢沼^彼富有,無有毫厘如毛發(fā)許,所以然者,生死長遠,不可稱記。于中悉食福盡,無有毫厘許在!币惨虼,最后,佛的結論是:“生死長遠,不可稱記,作福無厭!币簿褪窃谔嵝盐覀:“如果不解脫生死輪回,則生死輪回是無限長遠的,無法去計數,我們修福報是不可以厭足的,當繼續(xù)修福。”
又我們所修的福,當發(fā)愿:“盡求解脫,不求在生死福業(yè),便于長夜安隱無量。”
眾佛友!請您們要知道!真正的生命是“永恒”的。您們知道“永恒”有多長久嗎?請大家要為“永恒的生命”而準備,備辦一些必然會用得到的東西,那就是:福、慧!別只是為了這個“色身(假身)”忙忙碌碌,只要讓“色身(假身)”不給太多麻煩就好了,當借假修真。什么是真身?就是我們的“法身慧命”,也就是“永恒存在”的這個“法身慧命”,真正的身命。如果我們懂得修“福”,修“慧”,就能解脫自在,就能在永恒的時光中,真正地暢游法界!所以“;垭p修”是很重要的!
修慧,則心得解脫自在。修福,則身得解脫自在。所以,為了身心解脫自在,則當修福修慧。《佛為首迦長者說業(yè)報差別經》云:“復有業(yè),能令眾生得身樂而心不樂,如有福凡夫;復有業(yè),能令眾生得心樂而身不樂,如無福羅漢;復有業(yè),能令眾生得身心俱樂,如有福羅漢;復有業(yè),能令眾生得身心俱不樂,如無福凡夫!
眾佛友!今天所分享的,是在提醒大家兩件事:
一、佛陀是永恒存在的,因為一切眾生也都是永恒存在的,只是色身(假身)會死。所以,我們在學佛的過程中,當歸依那永恒存在的佛的法身。
二、我們也是永恒存在,而色身(假身)會死。所以,在色身未死之前,當借假修真,累積“福慧”,才能身心得俱解脫快樂。
好了!今天說明到此,下課!祝大家進步無障礙,直趣無上覺!謝謝大家,給我機會分享法喜給大家!
(注:已經慧祥法師初次校正。)
- 上一篇:《金剛經》講解第三十八講
- 下一篇:《金剛經》講解第四十講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2
- 大般若經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一卷
- 心經的人生智慧—《心經》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6
- 心經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5
- 心經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