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行愿品

《普賢行愿品》的異譯很多。西晉·聶道真譯的《三曼陀跋陀羅菩薩經(jīng)》,就大體概括了它的內(nèi)容,似乎是它的異譯;不過因為翻譯的不甚善巧,譯文只有簡略的長行,與本經(jīng)的文字外形不一致。本經(jīng)的文字有長行、偈頌兩部份。長行的文勢,承《華嚴經(jīng)》第三十九卷普賢菩薩贊佛功德偈而來。善財童子...[詳情]

《普賢行愿品》偈頌 講記 31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

  ——《普賢行愿品》偈頌(31)

  第三講⑦

  果平法師 講授

  出家

  常得出家修凈戒,

  還希望自己能夠常常出家,常常地修凈戒,這是出家愿。

  佛在講經(jīng)時告訴我們說,居家為大病。如《本生論》云:“如同牢獄家,永莫思為樂,或富或貧乏,居家為大病。一因守煩惱,二追求艱辛,或富或貧乏,悉皆無安樂。于此愚歡喜,即惡果成熟!本蛹抑,猶如大病,其一有守家的煩惱,其二有追求的辛苦。比方說,有一點財產(chǎn),要守著財產(chǎn)不流失,非常痛苦。一個有錢人他會害怕自己的財產(chǎn)哪一天被人搶了,誰又會來詐騙他等等,這些煩惱是不會降臨到一個沒有積蓄的僧人身上的。

  在家人在追求財富的過程中,也很辛苦呀,背井離鄉(xiāng),起早摸黑,費盡心血而所得卻很有限。這樣的生活又如何能與行云自在的出家生活相比。所以佛說居家為大病,不管你是窮人還是富人,總是不快樂。

  在座的大多數(shù)是在家人,你們體驗的俗世痛苦比我們還要真切一點吧。所以佛說,出家好呀,因為出家是以修道為目標,可以作一個清凈的人,生活遠離浮躁,以追求正道為這一生的目標。佛在他的教誡里面,常常贊嘆出家的好處,為了消除修道弟子對生活的顧慮,佛在《地藏十輪經(jīng)》里面有講到,佛自己把無數(shù)個作轉(zhuǎn)輪圣王的福報,回向給他的修道弟子,只要他們能認真修道,那怕到以后,谷米貴到一斗珍珠才能換一斗米,這些修道弟子也不會因精進修道而缺衣少食。也就是說,只要我們能放下萬緣一心修行,真正對世間法能放得下,就不會因為修道而餓死。

  這是佛給我們的一個最大承諾,有這句話,我們還會為生活而擔憂嗎?有這句話,我們還有必要積攢什么來以備不測嗎?這些煩惱會因?qū)Ψ鸬?a href="/remen/xinxing1.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信心而頓時消除,因為只要我們愿意修道,就不必為衣食而憂,因為佛已經(jīng)把無數(shù)個作轉(zhuǎn)輪圣王的福報回向給了他的弟子,以此保障,我們決不會因為修道而餓死。這就像佛給每一個修行者都買了衣食保險,由佛親自作擔保,保證他的弟子沒有生存的違緣。

  所以普賢菩薩會發(fā)愿,希望能夠常出家。出家好呀,能夠披這樣的清凈衣,修這樣的清凈梵行,這當然比居家要殊勝很多。佛在世的時候,很多王公大臣,也希望體驗一下出家人的生活。因為在世俗,有非常繁雜的事情,從早到晚,為衣食而忙,被俗務(wù)纏身。而出家人,從一早起來,就進入一種清凈的狀態(tài),與法相應(yīng),修道不懈。

  因為出家生活殊勝,佛為了滿足在家弟子想體驗出家生活的愿望,于是為他們制定了八關(guān)齋戒。所謂的八關(guān)齋戒,就是讓這些在家人,能夠有一天的時間體驗一下出家人的清凈生活,所以這個戒的戒體只保持一天。比方說今天有因緣,想要受持八關(guān)齋戒,從一早起來可以自受,也可以在法師面前受,受戒的戒體保持到什么時候呢?保持到第二天明相出。八關(guān)齋戒讓在家人,有短期體驗出家生活的機會?梢韵胂,佛在世時那些王公大臣,對出家人是多么的羨慕啊。

  不毀凈戒愿

  “常得出家修凈戒”

  普賢菩薩發(fā)愿常常出家,并修持清凈戒律。對戒律的受持是“無垢無破無穿漏”,持戒清凈的標準是什么?是無垢、無破、無穿漏。無垢指的是發(fā)心清凈,無有煩惱垢障。即自己持戒非為得世俗好名而持,非為貪世間供養(yǎng)而持,持戒只為修道。無破指的是持戒無犯,清凈圓滿。無穿漏指對于微細戒都能護持無過失,行持無瑕疵。

  只有在戒律上做到無垢、無破、無穿漏,才能算是持戒清凈,即從發(fā)心到受持戒律都圓滿無缺。

  隨眾生音聲而說法

  天龍夜叉鳩槃茶,乃至人與非人等,所有一切眾生語,悉以諸音而說法。

  發(fā)愿自己能為一切眾生宣說正法,我說法的對象是:天人、龍族、夜叉、鳩槃茶、人、非人?梢哉f包括了所有眾生,我都發(fā)愿以正法教化他們。希望我能精通所有眾生的語言,用他們能聽懂的話來宣講正法。

  也就是說,講法的語言不僅人道眾生能聽懂,鳥也能聽懂,一切傍生道眾生都能夠聽懂。不僅如此,地獄道眾生,餓鬼道眾生,修羅道眾生,天道眾生都能聽懂我講的法。希望自己是一個語言大師,能夠像辯才天女一樣,舌根能夠發(fā)出種種美妙的聲音,能夠恒常地以這種悅耳語來教化眾生。

  以上,一切趣中成宿命是不忘菩提心第一因,常得出家修凈戒是不忘菩提心的第二因,常為眾生說法是不忘菩提心的第三因。

精彩推薦
推薦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