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jīng)

《楞嚴經(jīng)》,大乘佛教經(jīng)典,全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jīng)》,又名《中印度那爛陀大道場經(jīng),于灌頂部錄出別行》,簡稱《楞嚴經(jīng)》、《首楞嚴經(jīng)》、《大佛頂經(jīng)》、《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唐般剌密諦傳至中國,懷迪證義,房融筆受。..[詳情]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卷八(之十)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卷八(之十)

  阿難,復有從人,不依正覺修三摩地,別修妄念,存想固形。游于山林人不及處,有十種仙。

  “阿難,還有一類眾生,是從‘人趣’當中修行而來,但他們不依如來正覺之法而修行三昧正定,反而另外去修行自己的妄念,試圖令自己心想常存、身形永固,或修成極為長壽的本名元神,等等。”

  “修成之后,他們便會云游于人跡罕至的山林、海島等處,共有十種‘仙趣’眾生。”

  “仙”也叫“神仙”,是從人間修行成就的,具有“五神通”的長命眾生。其修行特點在于,以“第六意識心”為“我心”,以“色身(即:浮塵根)”或者“本名元神(即:勝義根)”為“我身”;在此基礎上,想方設法勤修苦練,以便讓自己“心想”常存,“身形”永在。

  換句話說,所有的“神仙”,都是通過修行來追求長生不老的,這就是他們修行的最終目的。但有的時候,并不局限于這個“身體”的長生不老,而可能是元神出竅以后的“本名元神”之長生不老。

  人間最適合修行,堪稱是六道輪回的“中轉(zhuǎn)站”,下一步是轉(zhuǎn)入“惡道”還是轉(zhuǎn)入“善趣”,乃至于轉(zhuǎn)凡成圣,或者轉(zhuǎn)為魔類,都由這一生的善惡業(yè)力和實際修持所決定。

  在止惡行善的同時,主動通過“修行”來把握自己的未來,乃是明智之舉。在一切“修行”當中,唯有如來正覺之法以及相應的三昧正定,才是走向究竟解脫的光明大道。但是,遺憾的是,并非所有的修行人都有學佛的善根,佛法是難遇難逢的,除非有昔日佛緣。

  以下十種“仙趣”眾生就缺少佛緣,但他們肯于修行,也獲得了相應的世間成就。

  其中,第一類是“地行仙”:

  阿難,彼諸眾生,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名地行仙。

  “阿難,在這些‘仙趣’眾生當中,第一類是堅持服用益于修行的特殊食物,如含有各類補品的糕餅等等,不忌五谷,為了堅固色身而精研此法,堅持不懈。一旦服食之道圓滿成功,便能夠在地面身輕如燕地行走,叫做‘地行仙’。”

  【餌】1、糕餅;2、指與修道相應的滋補食品,例如九蒸九曬而成的黃精之類,嵇康云:“餌術(shù)黃精,令人久壽”。

  “地行仙”既服用各類草藥,也吃糧食,同時還要修行各種功夫,例如靜坐、氣術(shù)、輕功等等。由于沒有斷除糧食的緣故,即便修仙成功之后,也無法離地高飛,只是具備了在地面迅速行走的功夫,即“輕功”,其壽命也隨之大大延長,故名“地行仙”。

  所謂“而不休息”,就是指減少睡眠,勤奮練功。任何修行都是如此,都需要克服昏睡,才能獲得成功。

  第二類是“飛行仙”:

  堅固草木,而不休息。藥道圓成,名飛行仙。

  “第二類是堅持服用各類草木藥材,如黃精、靈芝、松花、柏葉之類,同時禁食五谷,為了堅固色身而精研此法,堅持不懈。一旦藥草之道圓滿成功,便能夠離開地面飛行,叫做‘飛行仙’。”

  “飛行仙”只服用草木藥材之類,而不再吃糧食,同時減少睡眠,勤奮修煉各類功夫。他們成功之后,能夠離開地面飛行,故名“飛行仙”。

  第三類是“游行仙”:

  堅固金石,而不休息;缊A成,名游行仙。

  “第三類是堅持于金石丹藥之法,為了堅固色身而精研此法,煉丹不懈。一旦易骨化形之道圓滿成功,便能夠凌空飛行,遠游四海,叫做‘游行仙’。”

  【化道】易骨化形之道。把凡人的粗劣身體轉(zhuǎn)化為仙體,從而能夠飛行遠游。

  “游行仙”除丹藥之外,也會服用一些草木藥材之類,但不會吃糧食,同時減少睡眠,勤奮修煉各類功夫。他們成功之后,能夠凌空飛行,遠游四海洞天仙府,故名“游行仙”。

  第四類是“空行仙”:

  堅固動止,而不休息。氣精圓成,名空行仙。

  “第四類是堅持于動靜修煉之法,為了存想固形而勤奮地煉精化氣,練氣還神。一旦氣精兩化,則此道圓滿成功,便能夠乘云駕霧,飛行高空,叫做‘空行仙’。”

  【氣精】煉精化氣,練氣還神,乃至于煉神還虛之術(shù)。

  所謂“堅固動止”,就是在行住坐臥當中時時修煉,如此堅持不懈,方才有可能成就仙體。另外,在這“十種仙”的實際修煉當中,往往離不開仙家?guī)煾傅膫魇诤椭笇,否則很難成功,而且容易出現(xiàn)各種障難。

  在所有修行種類當中,佛教修行最殊勝也最穩(wěn)妥,因為,世尊留下的經(jīng)典極為豐富,其內(nèi)容特別詳實。能夠遇到善知識指點最好,即便無緣遇到,也同樣可以依照經(jīng)文來參悟修行。況且,還有許多高僧大德的傳記與開示可以參考,剩下的,就看自己道念如何,是否肯實踐了。

  問:可是,佛經(jīng)當中似乎沒有這些“仙趣”的長壽之法呀?

  答:不是沒有,而是不提倡。因為,太過在意色身與壽命,乃是舍本逐末,丟失了修行的根本。

  問:如何是修行的根本呢?

  答:去偽存真,棄假悟真。色身與壽命乃是虛偽的生滅現(xiàn)象,是假象,不是真實。在一切假象當中,有真如不生滅性,也叫佛性,也叫心性,等等,人人都有。它不隨生滅而生滅,不因壽終而壽終。

  它也方便叫做“金剛身”,只要如實覺悟它,便可以超仙越神,成佛作祖,涵蓋天地乾坤,不被業(yè)力所束縛,達于自在解脫之極致。故達摩祖師稱之為“大自在王如來”。

  第五類是“天行仙”:

  堅固津液,而不休息。潤德圓成,名天行仙。

  “第五類是堅持于津液修煉之法,為了存想固形而勤奮地鼓天池,咽玉液。一旦水火既濟結(jié)成內(nèi)丹,則潤德圓滿成功,便能夠秉承天地之氣,而游行天界,叫做‘天行仙’。”

  【潤德】以津液滋潤性命之功行。

  十種仙所游行的天界,僅限于四天王天之下,且遠不如天人神通自在。其主要棲居之所,還是在人間的偏遠之地,如后文所說的“壽千萬歲,休止深山或大海島,絕于人境”等等。

  第六類是“通行仙”:

  堅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圓成,名通行仙。

  “第六類是堅持于吸食精色的修煉之法,為了存想固形而勤奮地采集。一旦吸取精粹圓滿成功,便能夠通于萬物之造化,兼有變化和飛行之功力,叫做‘通行仙’。”

  【精色】天地精氣與造化之微妙色法。

  【吸粹】吸取日月云霞等等之精粹。

  關(guān)于此類神仙,據(jù)圓瑛法師引用《漢武內(nèi)傳》云:“東方朔遇黃眉翁曰:吾卻食服精氣,三千年一轉(zhuǎn),反骨洗髓;三千年一轉(zhuǎn),剝皮伐毛。吾生已三洗髓,三伐毛矣。所以視天地若蜉蝣,等古今猶旦暮也。”

  在老神仙的眼中,天地如此渺小,古今如此局促。而生活在其中的億萬生靈呢,卻覺得天地廣闊,古今悠久。這位神仙就屬于“通行仙”,以服食天地精氣為修行。

  第七類是“道行仙”:

  堅固咒禁,而不休息。術(shù)法圓成,名道行仙。

  “第七類是堅持于咒術(shù)和奉行禁戒的修煉之法,為了存想固形而勤奮修行。一旦咒術(shù)圓滿成功,便能夠以咒術(shù)驅(qū)使鬼神,現(xiàn)出種種道行,叫做‘道行仙’。”

  【術(shù)法】以咒驅(qū)使鬼神之法術(shù)。

  仙家的修行也需要持戒,亦如道家某些流派也參考佛教五戒而設立有“五戒”。這是因為,一切善法修行都離不開“止惡行善”,都必須對于修行人的身心有所約束,尤其是要遠離種種塵俗欲望。

  《紅樓夢》“好了歌”云:“世人都說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等等,就表達得很明白,那些離不開塵世欲望的人,是不可能修成神仙的。神仙尚且如此,更何況學佛與明心見性呢?絕不是那些貪戀塵俗的人可以成就的。

  問:如何是“貪戀塵俗”?

  答:“五根”貪著“五塵”,乃至于“意根”貪著感情、觀念、道理、法義,等等,都屬于“貪戀塵俗”。這些人根本不可能明心見性,其心時時著相的緣故。

  第八類是“照行仙”:

  堅固思念,而不休息。思憶圓成,名照行仙。

  “第八類是堅持于思念觀照的修煉之法,為了存想固形而觀照頂門出神,或者系心丹田,或者觀照蓬萊仙境,或者觀照氣脈運行,等等,如此勤奮不已。一旦思念觀照圓滿成功,便能夠出神體外,心照四方而自在云游,叫做‘照行仙’。”

  【思憶】思念觀照之修法。

  這是仙家們在修習世間禪定,一旦成就,必會發(fā)起各種功能,這都來自于其精進不懈地思念觀照。

  第九類是“精行仙”:

  堅固交遘,而不休息。感應圓成,名精行仙。

  “第九類是堅持于陰陽雙修的修煉之法,為了存想固形而降心火,提腎水,令水火相交、相遇、相合,等等,如此勤奮修煉。一旦陰陽感應圓滿成功,便能夠結(jié)成仙胎,具備變化與飛行之功力,叫做‘精行仙’。”

  【交遘(音:夠,相遇)】本來通于“交媾”,原指男女行為。此處特指修仙者體內(nèi)的陰陽相交,即水火相交,最終結(jié)成仙胎。

  關(guān)于“堅固交遘”,民間歷來也有所謂的“男女雙修”之仙法,但成功者甚少,多流于放縱欲望之形式。即便所謂的成功者,也不過延長些人間壽命,而難以成為真正的“精行仙”。

  第十類是“絕行仙”:

  堅固變化,而不休息。覺悟圓成,名絕行仙。

  “第十類是堅持于觀察天地萬物的運行與變化之理,為了存想固形而仔細推尋,如此勤奮修煉。一旦觀察深入至極,覺悟變化圓滿成功,便能夠呼風喚雨,移山倒海,等等,功力超絕,叫做‘絕行仙’。”

  【覺悟】此處指對于萬物變化之理獲得覺悟。

  “絕行仙”功力非凡,能夠覺悟天地萬物變化之理,并參與其中,從中獲得長壽和種種變化能力。

  其實,現(xiàn)代科學也是在研究天地萬物的變化規(guī)律,只不過,科學家僅僅從“物質(zhì)”角度著手,所獲得的能力很局限。而“絕行仙”們則從“身心修煉”角度著手,既關(guān)注“物質(zhì)”,也關(guān)注“心靈”,能夠更加深入其中,而獲得極為廣大的變化能力,甚至可以把自己的壽命延長到千千萬萬年。

  下面,世尊對于“七趣眾生”當中的“仙趣”進行小結(jié):

  阿難,是等皆于人中煉心。不修正覺,別得生理,壽千萬歲。休止深山或大海島,絕于人境。斯亦輪回,妄想流轉(zhuǎn)。不修三昧,報盡還來,散入諸趣。

  “阿難,這十類‘仙趣’眾生,都是從‘人趣’當中修煉妄想心而成就的。他們不知修行如來正覺之法,而另外修得了生理感應,其壽命可達成千上萬歲,兼有變化之能力。成功之后,就住在深山老林或者海中孤島,等等遠離人世之處。”

  “他們?nèi)詫儆?lsquo;七趣輪回’,仍在妄想心的生死流轉(zhuǎn)當中。由于他們不知修行三昧正定的緣故,一旦‘仙趣’福報享盡,便會死亡,死后則隨著宿世業(yè)力而散落進入其它‘六道’當中,繼續(xù)輪轉(zhuǎn)。”

  以上是世尊對于“七趣眾生”之“仙趣”來歷的開示,下面,世尊繼續(xù)開示“天趣”之來歷,首先是“欲界天”:

  阿難,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舍諸妻妾恩愛。

  “阿難,一般世間人不知求證如來常住真心,尚未能夠舍離妻妾恩愛等一切家庭生活。”

  【妻妾恩愛】中國舊時習俗,允許男子娶多個妻子,其中,第一個妻子名“妻”,其它妻子名“妾”。

  這是總標“欲界天”之因。其中,所謂“不求常住”,三界眾生都是如此;而“未能舍諸妻妾恩愛”,則是“欲界天”眾生在人間時的狀況。

  依據(jù)各部佛經(jīng)的開示,往生“天趣”之因乃是奉行“上品十善法”,即比較嚴格地奉行“身三”善行: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口四”善行:不兩舌、不惡口、不妄言、不綺語;“意三”善行:不貪、不嗔、不癡。

  本經(jīng)則從略,世尊僅以“愛欲”一法為代表,來闡述“欲界天”的得生之因。因為“愛欲”乃是生死輪回之根本,“愛欲”習氣的程度,也大體決定了眾生在‘七趣輪回’當中的位置。

  “欲界”第一重天,“四天王天”的來歷:

  于邪淫中,心不流逸,澄瑩生明。命終之后,鄰于日月。如是一類,名四天王天。

  “第一類人,雖然尚未舍離夫妻恩愛,但對于夫妻生活之外的邪淫行為根本就不會去想,其心地因此澄凈、透徹而發(fā)生光明。”

  “他們命終之后,便會化生天界,與日月相鄰而居,位置在須彌山的半山腰。這類天人,叫做‘四天王天’。”

  【四天王天】四大天王所統(tǒng)領(lǐng)的天界,其中有諸多天王眷屬、天將軍、天大臣、天眾、天兵、天女,等等。此天離大地四萬二千由旬,天人身高七十五丈,以人間五十年為一晝夜,壽命約五百歲,合計人間九百萬年。其中也有夭折、早亡之天人,死前“五衰相”出現(xiàn),難免心懷苦惱。

  另外,四大天王還各自統(tǒng)領(lǐng)著鬼神眾,其中:

  東方持國天王,居住在黃金宮殿,統(tǒng)領(lǐng)乾達婆、毗舍阇二部鬼神;

  南方增長天王,居住在琉璃宮殿,統(tǒng)領(lǐng)鳩槃茶、辟荔多二部鬼神;

  西方廣目天王,居住在白銀宮殿,統(tǒng)領(lǐng)富單那、毒龍二部鬼神;

  北方多聞天王,居住在水晶宮殿,統(tǒng)領(lǐng)藥叉、羅剎二部鬼神。

  以上八部鬼神,在“七趣眾生”當中不屬于“天趣”,也遠勝“鬼趣”,一般認為其應當屬于“修羅趣”或“仙趣”。如《楞嚴經(jīng)》卷八初,世尊曾云:“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薩、天仙,十方善神,不來守護。”就把護法“善神”和“天仙”列為同類。

  在實際修持當中,想要投生“四天王天”的人,必須具備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大妄語的清凈行持,且心中懷有崇高的“理想”,例如慈悲濟世、救國安民,等等。以這樣高尚的心境,方才可以在命終之后投生“欲界”第一重天“四天王天”。

  天人壽命雖長,但終究會有命終之時,那時便會有天人的“五衰相”出現(xiàn)。所謂“五衰相”,各經(jīng)論略有差別,據(jù)《佛本行集經(jīng)》卷五云:“爾時護明菩薩大士,天壽滿已,自然而有五衰相現(xiàn)。何等為五?一者頭上花萎,二者腋下汗出,三者衣裳垢膩,四者身失威光,五者不樂本座。”

  就算是菩薩示現(xiàn)的天人,在臨終之際,也會出現(xiàn)這“五衰相”,天福也不外乎因緣生滅之法,仍屬于輪回幻境,同樣不可貪著。

  “欲界”第二重天,忉利天:

  于己妻房,淫愛微薄,于凈居時,不得全味。命終之后,超日月明,居人間頂。如是一類,名忉利天。

  “第二類人,雖然尚未舍離夫妻恩愛,但即使對自己夫妻之間的行為,其淫欲之愛也已經(jīng)淡。ㄐ耙罡窃缇蜎]有了);只是他們在清凈獨居靜修之時,偶爾還會有淫欲念頭出現(xiàn),尚未能夠全然清凈。”

  “他們命終之后,便會化生天界,超越日月的高度,位置在須彌山山頂。這類天人,叫做‘忉利天’。”

  【人間頂】指須彌山的山頂,是與人世間相連的最高處。忉利天的帝釋天王也因此而成為統(tǒng)轄人世間的最高天神,一般所謂的“上帝”、“天主”等等,都是指這位天神。其上的各位天神,都居住在虛空當中,除“大梵天王”負責住持世界之外,其他天神幾乎不參予人間之事。

  【忉利天】梵語“忉利天”,漢譯“三十三天”,位于須彌山頂,四方各有八座天城,共三十二位天主,共同輔佐中央“善見城”的帝釋天王,合稱“三十三天”。

  此天距離大地八萬四千由旬,天人身高一百五十丈,帝釋天王身高三百丈。此天以人間百年為一晝夜,天壽約千歲,合計人間三千六百萬年,也有夭折、早亡之情形,臨終“五衰相”出現(xiàn)。

  “四天王天”和“忉利天”屬于“地居天”,居住在與大地相連的須彌山上。再往上欲界四天則屬于“空居天”,居住在虛空當中,通常以云霞為依托而安立宮殿。

  “欲界”第三重天,“夜摩天”的來歷:

  逢欲暫交,去無思憶,于人間世,動少靜多。命終之后,于虛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上照不及,是諸人等自有光明。如是一類,名須焰摩天。

  “第三類人,雖然尚未舍離夫妻恩愛,但只如同逢場作戲一般,欲望來了便暫且交歡,之后便不再思念回憶;他們在人世間,思緒紛動之時很少,安然靜修之時較多,且在靜修當中已經(jīng)能夠全然清凈。”

  “他們命終之后,便會化生天界,遠遠超越須彌山,在虛空當中朗然安住;由于所處太高的緣故,日月的光明已經(jīng)照不到那里,這些天人們自身就有光明。這類天人,叫做‘須焰摩天’。”

  【須焰摩天】即“夜摩天”。據(jù)《正法念處經(jīng)》,不殺不盜不淫功德增上,能生此天。離此大地十六萬由旬,有地如云,朗然安住。但以蓮花開合而為晝夜,故名“須焰摩”,亦名“夜摩”,翻譯為“時分”;也譯為“善樂”,因其天人時常歡欣曰“樂哉!樂哉!”之故。

  此天天人身高約二百五十丈,以人間二百年為一晝夜,天壽約二千歲,相當于人間一億四千四百萬年。

  所謂“于人間世,動少靜多”,意味著已經(jīng)開始修學禪定,內(nèi)心逐漸寧靜的緣故,紛然思緒越來越少。在靜修當中,已經(jīng)能夠全然清凈的緣故,具有了初步的靜定功夫。

  “欲界”第四重天,“兜率天”的來歷:

  一切時靜,有應觸來,未能違戾。命終之后,上升精微,不接下界諸人天境。乃至劫壞,三災不及。如是一類,名兜率陀天。

  “第四類人,雖然尚未完全舍棄夫妻恩愛,但日常一切時候都處在靜定當中;只是對方需要發(fā)生夫妻行為之時,還不能拒絕。”

  “他們命終之后,便會化生到極其精微的天界,不再與下方諸天及人間相往來。此天有內(nèi)院,為一生補處菩薩所居,兼教化天人之處;即使到了劫末,世界將被火、水、風三災毀壞之時,此內(nèi)院也不受影響。這類天人,叫做‘兜率陀天’。”

  【兜率陀天】也簡稱“兜率天”,譯為“知足天”,此天天人對于五欲妙樂常生知足之心。此天距離大地三十二萬由旬,有地如云,天人于上安住,其身光明更勝夜摩天人。天人身高三百丈,以人間四百年為一晝夜,天壽約四千歲,相當于人間的五億七千六百萬年(由于古印度度量衡單位不統(tǒng)一,且數(shù)字方面不太嚴謹,也有五十七億六千萬年的說法,那是以“千萬”為“億”了。因此,《彌勒上升經(jīng)》說,彌勒菩薩將在五十六億年以后,從兜率天降生人間成佛。但這只是說法之一,這個問題是存在分歧的,此不詳論)。

  所謂“一切時靜”,意味著已經(jīng)成就了相似的禪定,例如“欲界定”之類,在“禪悅”的熏陶下,世間欲望便會越來越淡薄。

  關(guān)于“乃至劫壞,三災不及”,僅限于兜率天內(nèi)院,其外院將被毀壞,此處經(jīng)文有省略。兜率天內(nèi)院如今乃是彌勒菩薩所居,也稱為“彌勒凈土”,歷代有許多大德高僧都發(fā)愿投生此處,前往親近彌勒菩薩。

  “欲界”第五重天,“化樂天”的來歷:

  我無欲心,應汝行事,于橫陳時,味如嚼蠟。命終之后,生越化地。如是一類,名樂變化天。

  “第五類人,雖然尚未完全舍棄夫妻恩愛,但靜定功夫已深入,幾乎沒有了男女欲望之心,只是順應對方的需求而發(fā)生關(guān)系,在夫妻行為當中,已無樂趣可言,那感覺就如同咀嚼蠟燭一般,淡而無味。”

  “他們命終之后,便會生到超越兼變化之天界,以微妙變化為樂。這類天人,叫做‘樂變化天’。”

  【橫陳】古人所謂“花容自獻,玉體橫陳”等等,指男女行為。

  【樂變化天】其它經(jīng)論稱之為“化樂天”,此天天人能夠自行變化出微妙五塵,而自行受樂。

  “化樂天”距離大地六十四萬由旬,同樣有地如云,于上安住。天人身高三百七十五丈,以人間八百年為一晝夜,天壽約八千歲,相當于人間的二十三億四千萬年。

  所謂“于橫陳時,味如嚼蠟”,意味著已經(jīng)深入“欲界定”。相對于靜定當中的“法喜”與“禪悅”來說,男歡女愛的樂趣便會遜色許多。前者是微妙淡然的自在之樂,后者則屬于感官刺激。

  對于擁有了初步定境的人來說,其“五根”對于“五塵”不再那么攀緣與粘著,因此已經(jīng)不再追求感官刺激,而比較能夠自在輕安。即便沒有靜坐當中的禪定功夫,如果是已經(jīng)初步見性的人,也可以做到這一點,而且更為超越自在,其心已經(jīng)初步“離相”的緣故。

  這樣的修行人衣、食、住、行等等,都比較簡單,其“五根”很少攀緣“五塵”,其心境不會糾纏于名詞、道理之類,更不會整天去找人閑聊,流連于那些無聊戲論與雜亂信息當中。

  同時,不攀緣“五塵”,并不等于無法“受用”五塵。在“清凈心”當中,具足種種“清凈受用”——那就是修行人的自在分別與自在感受,極為明晰而又不曾沾染與攀緣。

  “欲界”第六重天,“他化自在天”的來歷:

  無世間心,同世行事,于行事交,了然超越。命終之后,遍能出超化、無化境。如是一類,名他化自在天。

  “第六類人,靜定更加深入,絲毫沒有了世間的男女之心,只是順應世間角色而行男女之事;在行事過程當中,其心境完全超越了欲望之樂。”

  “他們命終之后,便能夠超越‘化樂天’的變化之境,也超越前‘四天’的無變化之境,投生到更殊勝的天界。這類天人,叫做‘他化自在天’。”

  【出超化、無化境】“出超化境、無化境”之省略。

  其中,“化境”指“化樂天”的微妙變化之境界,“無化境”指欲界前四天的無微妙變化之境界。其實,前四天也具有種種變化,只是遠不及“化樂天”的變化之微妙,故稱為“無化境”。

  【他化自在天】乃欲界第六天,也是欲界最高天,不必像“化樂天”那樣自行變化,而是借著其它諸天的變化,得到自在受用,故名“他化自在”。

  此天距離大地一百二十八萬由旬,同樣有地如云,安住其上。此天天人身高四百五十丈,以人間一千六百年為一晝夜,天壽約一萬六千歲,相當于人間的九十二億一千六百萬年。

  所謂“無世間心,同世行事,于行事交,了然超越”,意味著已經(jīng)超越“欲界定”,而進入“未到地定”。隨著定境的深入,“五根”不再貪受“五塵”,所以連前面“于橫陳時,味如嚼蠟”的感受都不再有。

  所謂“未到地定”,就是尚未到達“初禪”的一種預備禪定,此禪定一旦穩(wěn)定持久,便會自然產(chǎn)生“八觸發(fā)動”,而證入“初禪”。那時,修行者將會徹底超出“欲界”,并在去世以后投生“色界天”,詳見第九卷。

  另外,關(guān)于“他化自在天”之天王是否就是魔王波旬,據(jù)圓瑛法師引用《瑜伽師地論》云:“第六天上,別有魔羅所居天宮。”據(jù)此理解,“他化自在天”的天王有多位,魔王波旬只是其中之一。

  阿難,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

  “阿難,這欲界六天的天人,在男女形體方面雖然逐漸超越了人間的淫欲躁動,但仍有‘心交’和‘跡交’之類的男女交合。”

  “從此以內(nèi),都叫做‘欲界’。”

  【自此已還】從此以內(nèi)。

  所謂“形雖出動,心跡尚交”,“四天王天”超越了人間“粗色身”的粗漏淫欲,但仍有天人夫妻間的微妙形體之交合;“忉利天”超越了人間的濃烈欲愛,但仍有淡薄的夫妻交合;“夜摩天”超越了人間的淫欲亂想,只剩下了男女天人之間的“擁抱”為欲;“兜率天”超越了男女形體交合,只剩下了男女天人之間的“牽手”為欲;“化樂天”超越了欲愛感受,只剩下了男女天人之間的“相視共笑”為欲;“他化自在天”超越了一切感受,只剩下了男女天人之間的“默默相視”為欲。

  其中,“四天王天”和“忉利天”屬于“形交”,仍有男女天人之間的形體交合;“夜摩天”和“兜率天”屬于“心交”,其心仍有欲愛感受;而“化樂天”和“他化自在天”則屬于“跡交”,純屬欲愛習氣的最后殘留之痕跡了。

  關(guān)于“六欲天”男女天人之間欲愛的具體表現(xiàn),據(jù)丁福!斗饘W大辭典》引《俱舍論》偈頌曰:“六受欲交、抱,執(zhí)手、笑、視淫。”

  具體說來,地居二天,即“四天王天”和“忉利天”,男女天人之間與人間類似,有男女根的交合,但沒有人間的液體流出,而只是“風氣”交合;“夜摩天”的男女天人以“擁抱”為淫欲行為;“兜率天”的男女天人以“牽手”為淫欲行為;“化樂天”的男女天人以“相視共笑”為淫欲行為;“他化自在天”的男女天人則以淡淡“相視”為淫欲行為,沒有了笑。

  對此,有人曾擬過一個偈語,來表述“六欲天”的男女行為,偈曰:

  “地居二天形相交,夜摩才抱即成淫;

  兜率牽手化樂笑,他化默默送秋波。”

  下面,在《楞嚴經(jīng)》第九卷當中,世尊將繼續(xù)開示“天趣”眾生當中“色界天”和“無色界天”的來歷。

  《楞嚴經(jīng)》輕松學卷八終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