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是一種布施
時常有人問我:“法師,請問我能出家嗎?”
雖然每次我的回答都不一樣,但是,末了,我往往會給他們總結一句:“其實,當你這樣問我的時候,就說明你還沒有做好出家的準備。因為,你似乎還不曾明白出家的意思。”
出家,究竟意味著什么呢?
找個清凈的世外桃源,看看風景,休閑養(yǎng)生嗎?
——天底下哪里有這樣的美事啊!
——就怕到時候,你樂不出來了。
換一種活法,謀求一條另類的生存甚至是致富之路嗎?
——您在撞大運,而且,您絕對是個垃圾!
經(jīng)常聽人議論,現(xiàn)在的和尚如何如何富有。說實話,那是極其個別的現(xiàn)象。如果是名山大寺的管理者,以及特別有名望的所謂高僧大德們,他們會有比較多的信眾供養(yǎng),也許會富有一些。除此以外,絕大多數(shù)僧人們都是比較拮據(jù)的。在我熟識、交往的僧人當中,還不曾有一個所謂的富和尚,也許,是我和他們緣分太淺吧。
很多人羨慕寺院的自然環(huán)境,依山傍水的,多美啊!可是,人們卻忘記了一點,中國的寺院,基本上屬于公共場所,不論買票的景區(qū)也好,不買票的小廟也好,就算環(huán)境很優(yōu)美,它實際上也是屬于大家的,而不僅僅為寺院以及僧人所獨有。實際上,依據(jù)佛陀的教導,以及我國目前的宗教事務管理條例,寺院里的一草一木,都不屬于某個僧人,哪怕你是法人代表;而是屬于“常住三寶”,屬于“國家”。
當僧人離開所住寺院的時候,他所能帶走的,就是自己的那點隨身行李。“鐵打的寺廟,流水的僧”,的確如此。
——對于無常,出家人體會最深。
無常到來,你想不走都不行。即使你是一位方丈,或者當家,如果你已經(jīng)不再符合地方利益的話,某些人的一句話,你就得乖乖走人。
真心出家,往往意味著加入了“無產(chǎn)階級”,從此,世界上的一切,都不再屬于你,你也不應當謀求什么屬于自己的東西,因為,按照佛陀的教導,連你自己的“自己”,都應當舍棄——那就是所謂的“我”和“我執(zhí)”。
舍棄就是布施,真心出家,就是一種布施。
我目前所在的寺院不售票,但也時常會有游人和香客光臨,國人的素質和修養(yǎng)讓我體會頗深,比如,當我正坐在床上,用筆記本寫文章的時候,外面吵吵嚷嚷地來了一群人,路過我的窗口時,有人貼著玻璃窗往里探望了一下,然后說道:
“媽的!現(xiàn)在的和尚條件嘎好,還有電腦!”
——假如您是我,假如您聽到這樣的話會很氣憤的話,建議您,就不要考慮出家了。因為,這是家常便飯啊。
出家,并不是為了得到些什么,而是一種放下,一種布施,一種徹底的出離。
——乃至于,一種對于虛假概念和俗情塵世的全面超越。
從小處說來,出家,布施了自己的家庭和事業(yè),布施了家人親情的牽掛,布施了工作和就業(yè)機會,布施了吃喝玩樂的個人享受。再進一步,布施了那個狹隘的自我,和種種習氣。
從大處說來,出家,布施了整個世界,所謂的三界,從以前自以為是的主人,轉換成了《楞嚴經(jīng)》第六卷當中所說的“寄于殘生,旅泊三界”的客人。因為,一旦出家,就不應當再把這個世界看作是自己的家,而應當把它看作是需要出離和超越的“火宅”,也是煩惱苦海。所以,古代高僧們常說,出家,就是出離三界之家,出離煩惱生死之家,出離五蘊六塵之家。
——倘若沒有如此認識的話,出家,就沒有意義。即使茫然地走上了出家之路,也將注定不會是一條光明之路。
就我自己來說,從二十四歲開始看到佛經(jīng),一邊工作,一邊試圖了解一下“封建迷信”的內容。事實證明,道聽途說完全靠不住,佛經(jīng)一點兒都不迷信,其文辭之優(yōu)美,道理之深刻,內容之廣博,論證之詳實,知識之科學,心境之平等、包容、自在、灑脫、慈悲,無出其右者。
——在我的認識來說,這就是人類最偉大的著作。
而且,佛經(jīng)的數(shù)量竟然那樣多,簡直浩如煙海了。
讓我怎能不對它們的闡述者——佛陀,油然生起景仰追隨之心呢!
于是,我開始學佛。
當我發(fā)現(xiàn),一邊工作一邊念經(jīng)學佛,自己內心卻難以寧靜,學修難以深入的時候,我就決定——我要出家,專心學佛。無論將來的生活有多么地艱苦,無論人們如何地看待我,也無論放棄掙錢的機會有多么可惜,還無論父母家人朋友如何地失望。
——人生的路,要自己走。
這樣才能無怨無悔。
我甚至不曾和誰商量過,是否要出家,我只是提前兩年,把自己的這個決定告訴了父母,告訴了兄弟、朋友和同事,讓他們有充分的心理準備。盡管,他們當中的大多數(shù)人都嗤之以鼻,我也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的選擇。
——別人失望與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不要失望,不要讓自己的心靈失望。
如今,包括父母在內,沒有人再為我而失望了,因為,他們逐漸發(fā)現(xiàn),我的選擇并不算壞。甚至,我反而會有更多的時間去看望他們,反而生存地比別人更加輕松自在一些。
——這足以證明,那些當初為我失望的人,是多么地短見和多余,多么地無常,多么地無足輕重了。如果說,當初,放下這一切,的確需要一些勇氣的話;如今,我早已不會在意這些如同虛空浮云一般的東西了。
出家,真正是一種布施。
布施地越徹底,牽掛就越少,就越容易入道。
我自己當初的那些做法,在今天的某些人看來,就像是杭州話所說的那樣——“腦子有病”,東北人說話——“大傻”。
當時,我有一些財產(chǎn),在一九九七年左右的時候,大概是一套商品房,和幾十萬存款吧。本來我打算給父母一些錢,因為并不知道我的錢相對寬裕,我母親說:
“我們用不到你們的錢,將來退休金都花不完。”
我想想也是,于是,就把絕大部分存款捐到皈依師的寺院里了,留了六、七萬現(xiàn)金,隨身帶著,作為尋找出家地方的路費。
迅速地辭掉了工作,把房子交給兩位好朋友照看,房產(chǎn)證也一并交給他們保管。于是,我就踏上了出家的旅程。
在接下來的半年時間里,到了好幾個省,我交著伙食費和住宿費住了好幾個寺院,每到一處,都留心觀察,看哪位師父人品好,就向他來打聽,在哪里出家合適,哪個寺院風氣好,師父的修行好,等等。
因為那時的寺院條件都比較差,有困難的出家人到處都是,最起碼,都缺路費。我就不由自主地做起了“散財童子”,散來散去,等到終于選擇好了出家寺院的時候,身上只剩下不到一萬元了。即便如此,等我到達剃度師父所在寺院的時候,慢慢地,我才發(fā)現(xiàn),差不多,我就算是一個富翁了。
于是,和幾位共同發(fā)心出家的同修,住在一眼大窯洞里,每天燒火做飯,掃地劈柴,規(guī)律地作息,接受著寺院常住的考查。經(jīng)過了半年左右,師父看我們這一撥人的確不錯,破例同意提前給予剃度,并選好了日子。
這時,我想起了自己還有一樣牽掛的事——我還有一套房子呢!要把它處理掉,免得將來影響修行。而且,后路也要斷干凈才好,要把這個家出到底。
和我的兩個朋友電話里商量了一下,就開始辦,迅速出手給了一位朋友的上司,賣了十五萬元,送給兩位朋友每人一萬元辛苦費,因為他們都不算寬裕。其它的十三萬元,都匯給了我?guī)煾?捐給寺院。我?guī)煾甘且晃粯O其厚道、具足德行的修行人,向來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因果分明。他不肯接受我對他個人的供養(yǎng),只接受供養(yǎng)常住,并一再讓我自己多留一些備用,我就留下了一萬元,其它供養(yǎng)寺院常住,全部登記入賬。
出家,我就這樣出家了。
剃度后一年左右,師父安排我們師兄弟幾個一同去受戒,路途很遠。當時,我的錢已經(jīng)散的差不多了,“散財童子”生涯宣告結束。在受戒歸來的時候,身上正好是一無所有,如今回憶起來,還能記得起那種輕松愉悅的心情,無牽無掛,兩袖清風,無怨無悔,光明磊落。
從此后,唯一向道之心,曾未退失。
十幾年以來,無論自己內心的各種習氣如何地泛濫,煩惱如何地生起,我都不曾被它們嚇倒,因為,早在出家之前,我就學會了布施,學會了放舍。
放舍錢財,放舍身心執(zhí)著,放舍面子,放舍一切有所得心——這,大概就是出家吧。
出家,就是這樣一種布施,放下和舍棄的布施。
當把一切的一切,都布施得干干凈凈的時候,剩下的,就是清凈心,就是佛性,就是自在法身。無需尋找,它隨處自然顯現(xiàn)。
你仍然可以把它布施給所有的眾生,然而,誰也拿不走它,誰也得不到它。
——因為,誰都不曾缺少它。
- 上一篇:略談“直心是道場”
- 下一篇:威音王如來以及威音那畔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 卷十(之九)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 卷十(之八)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 卷十(之十)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 卷十(之六)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 卷十(之五)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 卷十(之四)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 卷十(之三)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 卷十(之二)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 卷十(之一)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 卷九(之十二)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 卷九(之十一)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 卷十(之七)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 卷九(之九)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 卷九(之八)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 卷九(之十)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 卷九(之六)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 卷九(之五)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 卷九(之四)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 卷九(之三)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 卷九(之七)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如瑞法師: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正慈法師: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本源法師: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靜波法師:跳出三界得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覺真法師: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本源法師: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濟群法師: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本源法師: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佛源法師: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明海法師: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界文法師: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星云大師: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西行法師: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懺云法師: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道堅法師: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西行法師: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夢參法師: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夢參法師: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天因法師: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超然法師: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超然法師: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超然法師: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超然法師: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超然法師:七佛傳法偈(四)見身無實是佛見,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與佛何殊別。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 卷一(之一)
- 超然法師:達摩大師《血脈論》淺讀 之一
- 超然法師:七佛傳法偈(五)佛不見身知是佛,若實有知別無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懼于生死。
- 超然法師:七佛傳法偈(六)一切眾生性清凈,從本無生無可滅;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無罪福。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 卷一(之三)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 卷十(之十)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 卷十(之九)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 卷十(之八)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 卷十(之七)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 卷十(之六)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 卷十(之五)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 卷十(之四)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 卷十(之三)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 卷十(之二)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 卷十(之一)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 卷九(之十二)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 卷九(之十一)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 卷九(之十)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 卷九(之九)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 卷九(之八)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 卷九(之七)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 卷九(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