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閉關(guān)隨筆 理入
理入
從眾生的角度上來說,佛陀是應(yīng)眾生所感而乘如實之道來教化眾生示現(xiàn)于印度的應(yīng)身佛。從真理上來說,佛陀的法身不滅。真理無生滅,真理實相是佛陀的法身,真理是實相的表達(dá),實相即真理的本質(zhì)。
從宇宙的真相上來說,有情的眾生世界和無情的器世界皆不離法性,法性是宇宙的實相。佛性狹義上指眾生的佛性,廣義上包括涵蓋有情無情的實相,故說一真法界、真如空性,故此廣義上佛性又指法性。而報身佛則指徹證宇宙實相法身的佛陀大智大慧的圓滿境界,由此圓滿境界能起無邊妙用,化現(xiàn)十方(化身),度無邊眾生。度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可度,因從究竟上皆不離真如空性,雖不離真如空性,迷悟之差,卻又生死輪回或涅槃解脫。洞明實相,悲心無盡,救度眾生,即念念不離真如空性,故妙用悲心,卻又無我、人、眾生、壽者諸相可得,畢竟如實如是!
佛陀的正法沒有國界、種族、階級、膚色的差別,它是宇宙的真實教育,平等的施與眾生甘露。誰實踐了佛陀的正法,誰就得到了解脫、智慧、慈悲,誰就能如佛陀一般覺悟、清涼!
戒律跟慈悲是圓融的,因為戒律是保護(hù)人不干壞事;慈悲是善意的給人快樂,同情人的難處施以幫助。戒律不是壓制,慈悲也不是放縱別人干壞事,怎么會沖突呢?佛法是為了讓眾生的生命質(zhì)量過得更好,出發(fā)點永遠(yuǎn)是善意的。如果明白這一點,就自然能領(lǐng)會戒律與慈悲的圓融了!
《蘊護(hù)經(jīng)》【注1】摘錄
愿我對威盧跋有慈愛,愿我對伊拉跋有慈愛,愿我對剎標(biāo)子有慈愛,愿我對黑瞿曇有慈愛。
愿我對無足眾生有慈愛,愿我對兩足眾生有慈愛,愿我對四足眾生有慈愛,愿我對多足眾生有慈愛。
愿無足眾生不傷害我,愿兩足眾生不傷害我,愿四足眾生不傷害我,愿多足眾生不傷害我。
愿一切有情,一切息生,一切生物都毫無遺漏地遇見幸運的事。愿他們不會遭遇邪惡的事。
佛無量、法無量、僧無量,一切爬行眾生卻有限量:蛇、蝎、蜈蚣、蜘蛛、蜥蜴、老鼠。
我做了護(hù)衛(wèi),我做了保護(hù)。愿那些(有害的)眾生離開。我禮敬世尊,我禮敬七位正等覺者。安住于慈愛的比丘,喜樂于佛陀的教法,他將會證悟善之境,諸行止息寂樂之境。在眾怨恨者中他友善,在眾兇暴者中他平靜,在眾執(zhí)著者中他無著,我稱他為“圣者”。
注1:蘊護(hù)經(jīng)(明法比丘譯)
彼當(dāng)時,某比丘被蛇咬死。諸比丘以此事稟告世尊,(世尊說):“諸比丘!該比丘未以慈心充滿四種蛇王族。諸比丘!若該比丘以慈心充滿四種蛇王族者,諸比丘!該比丘將不被蛇咬死。什么是四種蛇王族呢?毗樓羅蛇王族、伊羅漫蛇王族、舍婆子蛇王族、黑瞿曇蛇王族。諸比丘!該比丘并未以慈心充滿此四種蛇王族。諸比丘!該比丘若以慈心充滿此四種蛇王族,比丘不會被蛇咬死。
諸比丘!我允準(zhǔn)以慈心充滿此四種蛇王族,并允準(zhǔn)誦自護(hù).自衛(wèi)的誦文。諸比丘!應(yīng)如是念誦:我愛毗樓羅,我愛伊羅漫,我愛舍婆子,我愛黑瞿曇。我愛無足的,我愛二足的,我愛四足的,我愛多足的。無足的勿傷我,二足的勿傷我,四足的勿傷我,多足的勿傷我。愿一切眾生,一切有氣息者,一切有情,皆遇吉祥,少惡不來。佛無量,法無量,僧無量,爬蟲類有量:蛇、蝎、蜈蚣、蜘蛛、蜥蜴、鼠。我已自護(hù),我已念誦護(hù)文。請眾生退去!我歸命世尊,歸命七位正等正覺者。
諸比丘!(被蛇咬傷時)我允準(zhǔn)將血放出!
別讓嗔恨征服你,別嗔恨那些嗔恨的人。無嗔無害常住于圣者(心中),嗔恨像石頭般擊潰邪惡的人。
——帝釋天王《相應(yīng)部》
怨恨止息,在這世上,恨絕不能止恨,唯有無恨(慈愛)方能止恨,這是永恒的真理。
——《法句經(jīng)》偈5
“他辱罵我,打我,擊敗我,掠奪我!比羧瞬粦咽切,怨恨自然止息。
——《法句經(jīng)》偈4
慈愛經(jīng)
這是想要證得徹悟寂靜涅槃、善于有益修行的人應(yīng)該做的事:他必須有能力、正直、非常正直、易受教、柔軟、不自大、知足、易護(hù)持、少事務(wù)、生活簡樸、諸根寂靜、擁有成熟的智慧、不無禮、不貪著在家眾。只要是智者會指責(zé)的事,他連最微小的過錯也不犯。且讓他如此思維:“愿一切眾生快樂、平安,愿他們內(nèi)心快樂。無論是任何存在的眾生,會顫抖的和不會顫抖的皆毫無遺漏,長的或大的或中等的,短的或小的或粗圓的,見到的或沒見到的,住在遠(yuǎn)方的或近處的,已生的或還尋求再生的——愿一切眾生快樂!”且讓人不欺騙別人,也不在任何地方輕視別人。且讓他們不會以嗔怒與厭惡來互相希望對方痛苦,正如母親會犧牲自己的生命來保護(hù)他的獨生子,且對一切眾生培育無量的愛心。且讓他把無量的愛心散播到整個世界,上方、下方與周圍,無障礙、無仇敵、無怨敵,站立、行走、坐著或躺臥,只要不昏沉,且讓他培育此念。這就是他們在此所說的梵住。不執(zhí)持邪見,擁有戒行,具足智見,及已經(jīng)去除對欲樂的貪愛之后,他肯定不會再投胎。
修持《慈愛經(jīng)》的利益
佛陀在《慈愛利益經(jīng)》里說:“諸比丘,如果修行、培育、多做慈心解脫,把它作為車乘,作為依處,穩(wěn)固地建立它、鞏固它,善于精勤于它,便可預(yù)期十一種利益。是哪十一種?他快樂地睡眠,他快樂地醒來,他不會夢見惡夢,人類喜愛他,非人喜愛他,諸神保護(hù)他,火、毒與武器都不能傷到他,他的心迅速地得定,他的面容光彩明亮,他毫不迷惑地逝世,如果沒有證悟高超的(涅槃),他會投生到梵天界。”
死生只不過是聚散的假相,當(dāng)強(qiáng)調(diào)了這種聚散的重要分別時,死生就是恐懼憂戚的概念了。死生是聚散之假相,聚散是因緣之必然,眾生妄執(zhí)死生之可怖,在于認(rèn)聚散的假相為“我”的真實。“我”是聚散幻形,不了生死之假名者,枉受生死倒懸之苦。倒懸之苦,在于認(rèn)假成真,忘失本質(zhì)無我可得,顛倒煩惱皆因無法透破假相幻夢矣!若全然放下“我”與“我所”的顛倒妄執(zhí),則倒懸之苦立解矣!無智無得,本來如此!此岸即是彼岸,回頭是岸!
正見明了:一切皆是因緣果,其中沒有“我”!
邪見認(rèn)為:沒有什么因果,就是有“我”。
或有的認(rèn)為有因果,但又認(rèn)為有“我”;有的認(rèn)為沒有“我”,也沒有因緣果。這都是不圓滿的,還有邪見在其中。
如果明白了“緣起空性”的甚深道理,那么一切大小乘的經(jīng)典、佛說的一切法就都能貫通無礙、圓融無礙了!
出世并不是到天上,因為天上也是世間,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都是不離世間三界;也不是到山里、海中,那更是世間。出世從甚深的道理上講是指悟徹實相,從淺顯的理論上說是指出離世間(欲望世界、物質(zhì)世界、精神世界)的五欲六塵的貪染。
從次第修行上來說,戒、定、慧三者是一,也可說是三個階段。
有戒能克服粗重?zé)⿶?有定能克服中度煩惱,有慧能克服微細(xì)煩惱,如此才能終究了生死。因為煩惱造成生死輪回,斷煩惱即解脫生死出輪回。如果把戒比喻成麥種,那么定就是麥苗,而慧就是麥穗,證果了生死如面粉,可做種種適口的面食,如成道能起無邊妙用。有了戒如有麥種,了生死才有基礎(chǔ),沒戒則無種,故雖只是初步克服粗重?zé)⿶?殺盜淫妄),但卻是首先必須具足的條件;進(jìn)一步修定能克服中度煩惱(五蓋),伏住煩惱,沒斷煩惱,還不能了生死,但不能說定沒用,或不要定,正定是有必要的,邪定才沒用,那判斷是否是邪定則看是否有正見,是否是以斷煩惱持清凈戒律為基礎(chǔ),如果是的話,那就是正定,就如麥種長成了麥苗,雖然還不是麥穗,但不能否定它將起的作用;而有了正定還要修慧,聞思之慧不落實于修慧還不能了生死,只是意識分別心的作用,修慧屬于觀照力,把文字般若轉(zhuǎn)為觀照般若,有了觀照力,才能省思,才能把正確理論(聞慧)、正確思想認(rèn)識(思慧)變成實踐(修慧)。
但作為修慧的基礎(chǔ)——正定(做心靈的主人,不是習(xí)慣的奴隸),唯有心靈有力,做得主,修慧才有力量,觀照才會有力。
修慧指的是般若觀照,這里的慧乃般若,有別于世間的智慧,它乃是透徹緣起性空的正見、正思維所引生,乃是聞思正見的深化觀照,除了佛陀的覺悟以外,世間總是陷入不正見中,因為沒有大徹大悟的緣故,所以縱使定力再高,因為沒有正見、正思維乃至修慧,所以終究不能了生死,只能暫時伏惑。伏惑的時間再長,終究不能斷惑,因為沒有般若觀照,不能洞見實相,覺察無明我執(zhí)。世間的智慧再高,總是陷在無明我執(zhí)的假相中,不論是各種思想學(xué)派都一樣,即使是定力再高,分析再透徹都不能離開無明我執(zhí),故此都不能了生死,因為生死的最根本就是無明我執(zhí),一切貪嗔癡慢疑不正見、五蓋、殺盜淫妄皆由此而生。
(但一開始,修慧的力量不強(qiáng),還不能馬上斷煩惱,必須持之以恒,就如剛長出的麥穗還沒成熟,還不能磨成面粉,還不是豐收的時節(jié)。修慧逐步培養(yǎng),以觀照般若克服微細(xì)煩惱無明我執(zhí),功夫到家則能證實相,這時流出來的般若智慧乃是證到的真實智慧,非聽聞來的粗淺認(rèn)識可比,非理論上的理解可比,乃是證悟的真性流露,即所謂實相般若,這樣一步一步證悟上去,才能終究了生死、成佛果。當(dāng)然,功夫不到圓滿的時候,不能妄想,了解理路,還得老實修行才可能得真實利益!)
最高一乘正見者:此心與諸佛無二無別,只因妄想執(zhí)著不能證得。
正定者:心空無住,動靜一如,無能所內(nèi)外,世出世間空幻不二,如如不動,不為幻相所惑,妙用無著。
正行者:覺醒、平等,不落業(yè)習(xí),妄起不隨,任運如如,朗照分明,無住生心,隨緣消舊業(yè),不再造新殃,積習(xí)消盡,現(xiàn)證圓滿。三者不離一心。
凡夫本覺,當(dāng)下無明不覺照,內(nèi)被法塵妄念所遮,外被色聲香味觸所惑,不知內(nèi)外根塵俱是幻妄。當(dāng)下真正內(nèi)外放卻,則法爾如是,一真法界現(xiàn)前,無礙無得,與諸佛祖師把手同行矣!然無始業(yè)習(xí)豈是一朝頓除,縱然見道,也須勤除業(yè)習(xí),損之又損,以至無為,方可放心了。
有智無悲者,難免理性偏真;有悲無智者,難免感性情見。悲智雙運,以智導(dǎo)悲、悲不離智。雖度生(妙有悲)而無生可度(無我、人、眾生、壽者相可得);雖悲心廣度而不落情執(zhí)煩惱,如此方能無礙無得而廣度有情;雖廣度有情而心無點塵,如月當(dāng)空,無執(zhí)無住卻光明遍滿,普照有情,咸得清涼。月普照無私無執(zhí)、無為卻無不為(大悲平等),而也沒為相。然這最上一乘究竟真相一般人卻不易了解,出家大丈夫悟此即德高道邁,在家菩薩悟者即世出世無礙,一般人難免有情見情執(zhí)嚴(yán)重之弊或無情冷酷之偏,若有情執(zhí)者以智度而可解脫,無情冷酷者以因果悲心之救度免偏,然需具大手眼始能做到。
或,有情執(zhí)凈化而化私情為悲心,再濟(jì)以空性智而雙融無礙;無情冷酷者凈化而生智再悟一真而起悲心即無住妙用,如此二者皆可得度而歸于中道。如何方便救度則非有耐心方便不可!
經(jīng)曰: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皆是魔業(yè)。
眾生皆為諸魔所攝:煩惱魔、五欲魔、五蘊魔、生死魔,故比丘曰怖魔,乃因真發(fā)出離心、受持凈戒、破惑證真、脫離魔爪,為魔所怖也!
- 上一篇:第一次閉關(guān)隨筆 心路隨筆
- 下一篇:第一次閉關(guān)隨筆 修行 一
- 求佛求的是什么?怎樣求佛才能有求必應(yīng)?
- 安心做好本職工作,是入廛垂手嗎?
- 如何緩解內(nèi)心的孤獨感?
- 既然一切由心生,為什么求佛菩薩就能得到加持?
- 為什么要拜佛像與念佛?佛像是什么時候出現(xiàn)的?
- 即空即有是什么意思?和即心即佛一樣嗎?
- 即心即佛是什么意思?如何做到即心即佛?
- 為什么佛陀講法需要有人來請?
- 可以給沒皈依佛門的人臨終助念嗎?能成功嗎?
- 怎么用一念心性面對外在的因緣?
- “人和宇宙本為一體”是一種觀念嗎?
- 苦是怎么來的?我們?yōu)槭裁磿芸啵?/a>
- 如何克制自己玩手機(jī)、看電視的習(xí)氣?
- 天臺宗和華嚴(yán)宗有何不同?華嚴(yán)宗與天臺宗的判教
- 普賢菩薩為什么最后導(dǎo)歸極樂?
- 愛欲比較重怎么辦?如何對治?
- 放生、病人、貧困家庭,應(yīng)該先捐哪個?
- 四念處的觀心無常,是怎么個觀法?
- 怎么樣速斷輪回的因?
- 如何得到加持?讓加持來得快?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yán)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yuǎn)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rèn)識——因緣因果
- 護(hù)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hù)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xué)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xué)法就是為了導(dǎo)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yán)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yán)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