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佛教之中道 第八章 原始佛教中道的價值
第八章 原始佛教中道的價值
在文章前面說到原始佛教中道確立的根本與中道的內(nèi)容,佛陀由緣起法確立中道正見,由八正道確立中道正行。無論是中道見中的常斷中道、有無中道、無我中道,還是中道行的苦樂中道、精進中道、世出世中道,都是為了確立如實正見、營造健康生活、直指究竟解脫,以此成就世間、出世間的種種利益,這就是原始佛教中道的價值。
一、確立如實正見
就佛教之正見,有八正道之世間正見與出世間正見,世出世共通的基本正見則有緣起見、無常見、無我見及中道見。其中緣起見是根本的,中道見是究竟圓滿的。在《雜·七八四經(jīng)》中說到佛教之正見,如經(jīng):
何等為正見?謂說有施、有說、有齋,有善行、有惡行、有善惡行果報,有此世、有他世,有父母,有眾生生,有阿羅漢善到、善向,有此世、他世自知作證、具足住: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434]
以上所說的正見,概括起來就是相信業(yè)力與因果、三世輪回、有圣人出世。業(yè)力與因果為佛教兩大思想支柱,佛陀以此來說明有情的輪回與解脫。眾生依不正見而有染污行,因此在無盡的煩惱與痛苦中輪回。若能聽聞佛法確立正見,依正見引導而有正行,則能從生死苦海中究竟解脫、轉(zhuǎn)凡成圣。眾生以此對三寶生起信心而作皈依。
這些見主要是肯定、維護世間的法律、倫理、道德與因果報應(yīng),并不必然指向解脫,所以《雜·七八五經(jīng)》說是“世俗、有漏有取、轉(zhuǎn)向善趣”的。另外則有“圣、出世間、無漏無取”的正見,那即是“圣弟子苦苦思惟,集……滅……道道思惟,無漏思惟相應(yīng),于法選擇,分別推求,覺知黠慧,開覺觀察”。[435]
所謂“苦苦思惟”,即是于苦諦如實思惟苦,如認識八苦的種種性相,以此確認無常故苦、苦故無我!凹嘉,即是于集諦如實思惟集,了知世間有情無明緣行直至老死,如是純大苦聚集。其中尤以無明與貪愛為生死流轉(zhuǎn)的根本,以此確認緣起之流轉(zhuǎn)門——世間生死之因!皽鐪缢嘉,即是于滅諦如實思惟滅,了知一切煩惱寂滅即涅槃,以此確認涅槃的可能性與真實性!暗赖浪嘉,即是于道諦如實思惟道,明了由正見到正定是成就涅槃解脫的基本方法,由此無明滅則識滅直至老死滅,如是純大苦聚滅,以此確認緣起之還滅門——出世間解脫之因。
其中,苦諦為世間苦果,集諦為世間苦因,此二諦成立世間生死之因果;滅諦為出世間樂果,道諦為出世間樂因,此二諦成立出世間解脫之因果。這世間、出世間兩重因果分別為緣起法之流轉(zhuǎn)門與還滅門,由此確立完整的緣起見。又基于緣起,確立無常見、無我見,及糾正偏失的中道見。其中,緣起見是根本的,中道見是究竟圓滿的。佛陀基于緣起法論因說因,反對外道無因論,又破斥外道宿命論、尊佑論及其它非因計因等邪因論。有關(guān)中道正見,正是建立在緣起法基礎(chǔ)上的常斷中道見、有無中道見與無我中道見等。世人或見世間法之生住而起常見,見世間法之異滅而起斷見。佛陀破斥常見說無常但又沒有偏執(zhí)無常,佛陀破斥斷見說輪回但也沒有偏執(zhí)常。世人同樣容易陷入諸法絕對有或絕對無的偏執(zhí)。佛陀以因緣滅破斥外道有見而不著斷見,以因緣有破斥外道無見而不著常見。佛陀基于緣起,說有不執(zhí)為常、說無不執(zhí)為斷、說空而不否認緣起有。世人貪著五取蘊故而生我見,或不見后世有而生斷滅的無我見。佛陀說無常恒我但又不執(zhí)無見、不落斷見,說假名我但又不執(zhí)有見、不落常見。
總之,佛陀基于緣起開示中道正見,以此成就眾生世間出世間的智慧,這樣導入中道正行、趣向涅槃解脫才成為可能。這是原始佛教中道的價值之一。
二、營造健康生活
在《雜·七八五經(jīng)》[436]中說八正道有兩種,一是“世俗”的,一是“圣、出世間”的,其中世俗八正道則如《雜·七八四經(jīng)》所說。這樣以正見為首,正念、正方便為助而能成就正語、正業(yè)、正命的健康生活。概言之,世俗八正道就是營造遠離苦與樂、著世與厭世等兩邊的中道生活。
由前面的正見成就出要、無恚、不害等正志。所說的出要是出離貪欲之心,無恚是要遠離嗔恚之心,不害是要遠離惱害他人之心。所有邪語、邪業(yè)、邪命,也即世間違犯法律、不合道德的不良語言、行為與職業(yè),都是由貪欲、嗔恚、惱害他人之心所產(chǎn)生的,而出要、無恚、不害等正志則能成就正語、正業(yè)、正命,也即符合法律與道德的良好語言、行為與職業(yè)。
正語是要說正確和恰當?shù)脑?遠離妄語、兩舌、惡口、綺語。妄語,跟事實不相符的話。兩舌,挑撥離間的話。惡口,粗話,侮辱別人人格、尊嚴、損害別人名譽的話。綺語,沒有任何實質(zhì)意義與利益的話,比如酒足飯飽后聊天,擺龍門陣,沒有任何利益,完全是消磨自己和別人的時間。有的時候,無心說出的沒有意義的話,卻傷害了別人,正所謂“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是不正確、不恰當?shù)恼Z言,它們能直接造成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沖突。它們要么損害你自己的利益,要么損害別人的利益,或在損害別人利益的同時也損害了自己的利益。
正業(yè)是要遠離不正確、不恰當?shù)男袨?如殺、盜、邪淫等。離殺主要是說不殺人,古代法律通常規(guī)定殺人者償命,另外現(xiàn)代人捕殺社會法律所保護的珍稀動物也同樣違法。盜有偷盜、搶奪、搶劫,情節(jié)嚴重者會定罪量刑。邪淫指沒有長期承諾的不正當男女關(guān)系,及賣淫嫖娼、制造或販賣黃色制品等,這些會破壞別人合法家庭、毒化青少年、擾亂社會正常生活秩序。殺、盜、邪淫直接損害別人的利益,是不正確、不恰當?shù)男袨椤6覀冊诒苊鈸p害別人的同時也保護了自己。
正命是指正確、恰當?shù)幕蠲绞?也即通過正確、恰當?shù)姆椒ê屯緩饺〉蒙钏?否則就是邪命。也就是說為了生存,要從事正當?shù)穆殬I(yè)、行業(yè),通過合法的、符合戒律的手段取得正當?shù)氖杖。遠離不合法的職業(yè)與行業(yè),也不借助職務(wù)之便違法亂紀,同時也不從事占星、看相、算命、打卦、看風水等封建迷信來騙取錢財。
精進,即努力地充滿熱情地做事。如果努力的方法是正確的、恰當?shù)?就是正精進。對于世俗人來說,用正確、適當?shù)姆椒ǔ删驼、正志、正語、正業(yè)、正命,以及通過正見、正志、正語、正業(yè)、正命來達成他的社會人生的各種目標、理想就是正精進。
正念是要我們時時刻刻、在在處處對我們當下的身心及當下身心所處的環(huán)境保持適當?shù)淖銐虻淖⒁饬Α3怂娜、喝醉的人、弱智的人、有精神病的人不具備正?神志清醒的人也可能不具備正念,比如人在極度悲傷、絕望、興奮的時候,也可能失去正念,喪失對自己身心的把握及周圍環(huán)境的認知,容易出現(xiàn)意外。如果一個人具備正念,對當下做事、說話、心里的想法及其周圍環(huán)境保持足夠注意力,就可以避免不正確、不恰當?shù)南敕ā⒄Z言、行為、判斷、舉措和方法。沒有正念的人,對世事是不知不覺或后知后覺,而只有正知正念的人才能對世事做到先知先覺,從而掌握先機。
定是指心的專注、堅固、不動搖;A(chǔ)定有四種,即初禪、二禪、三禪、四禪;谡、正志、正語、正業(yè)、正命、正方便、正念而成就的定,稱為正定。世俗人與定境相接近的心則是鎮(zhèn)定自若、處世泰然,能很好地避免驚慌、忙亂、六神無主。社會上一般的成功人士之所以運氣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能在復雜的社會關(guān)系與突發(fā)的緊急狀態(tài)中鎮(zhèn)定自若,能及時、理智地加以處理、應(yīng)對,因此避免了不良后果而向好的方面轉(zhuǎn)變。
依正道而有的世俗經(jīng)濟生活,如《雜·九一經(jīng)》說要“方便具足、守護具足、善知識具足、正命具足”。[437]其中方便具足是指世俗人應(yīng)該掌握適應(yīng)時代、適應(yīng)社會的相應(yīng)知識和技能,可以在社會上生存。有的在家居士道心很好,為了現(xiàn)生成就、即身解脫,甚至放棄了現(xiàn)代社會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機會,一心禮拜、誦經(jīng)、持咒、打坐,忙于趕法會,而自己很難在社會上立足,與社會格格不入,在經(jīng)濟上、生活上、人際關(guān)系上出現(xiàn)各種問題,反而造成學佛很大的障礙。守護具足是指對于世俗中的既得財產(chǎn)、地位、名譽能夠善加維護,避免揮霍浪費,以守護在世俗中的種種合法權(quán)益。在家人和出家人畢竟有不一樣的地方。對在家人來說,出離心并不是放棄在世間現(xiàn)在擁有的一切,而是要出離對世間所有的執(zhí)著。在家人基于相應(yīng)的責任與義務(wù),很多時候需要維護自己的世俗利益!爸R”這個詞本義是朋友,善知識就是指工作、學習、生活中的良師益友。善知識是相對于酒肉朋友、惡友損友來說的。有些人是因為共有一些不良習氣而臭味相投,由此損害自己的正常生活、社會事業(yè)與身心健康,這是親近惡知識帶來的煩惱和痛苦。正命具足是指為了在社會上生活得更安穩(wěn)、更幸福、更吉祥、有保障,需要從事正當?shù)穆殬I(yè)、行業(yè),對財富對權(quán)勢對各種利益要取之有道。從事不正當?shù)穆殬I(yè)、行業(yè),或者在正當?shù)穆殬I(yè)、行業(yè)中任用不正當?shù)氖侄蝸碇\取非法利益,這稱為邪命。即使一時富得流油,卻會生活在自責、不安、焦慮或驚恐中,將來一旦東窗事發(fā),則得不償失。
而有關(guān)正語、正業(yè)、正命這些方面,在《善生經(jīng)》[438]里佛陀講得更具體、全面;谝陨献陨淼男奚,世俗人還要處理各種各樣的社會關(guān)系。如《善生經(jīng)》中佛陀所說的六方禮,破除迷信而修人事,如父母與人子、師長與弟子、丈夫與妻子、親朋與好友、上級與下屬、信徒與宗教師等相互之間各有五事為彼此的責任與義務(wù),以構(gòu)建和諧的人際關(guān)系、家庭關(guān)系與社會關(guān)系。
這種正常、健康、智慧的生活其實也就是實踐八正道的生活,也即中道的生活。這種中道生活的特征,正如本文第六、第七、第八章中所闡述的苦樂中道、精進中道與世出世中道。一方面遠離對世俗利益的貪得無厭,另一方面從事正當?shù)穆殬I(yè)、通過如法的手段來取得生活所需,能自養(yǎng)、養(yǎng)家,以此趣入苦樂中道。為了成辦世間出世間的事業(yè),不能希望仰求于鬼神、祖先或老天爺?shù)亩髻n,應(yīng)借助正確的方法、通過個人適當?shù)呐韺崿F(xiàn),又避免急功近利、投機取巧與不勞而獲,以此契合精進中道。雖然世間無常、欲為苦本,要想成就出世卻又不能避世無為,更不能戀世著世,所以要以智慧出世而不離世、以大悲在世而不著世,這樣才能出世自利、在世利他,從而相應(yīng)于世出世中道。只有這樣才能營造健康的生活。
三、直指究竟解脫
佛陀把作為中道之根本的十二緣起、中道之內(nèi)容的八正道又概括為四諦。生老死等純大苦聚是苦諦,無明緣行、行緣識直至生老死等流轉(zhuǎn)門是集諦,生老死等純大苦聚滅是滅諦,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直至生老死滅等還滅門是道諦,具體內(nèi)容則是八正道。其中苦諦之苦與滅諦之滅分別是我們所要解脫的對象與目標,斷集諦之集、修道諦之道正是我們解脫的方法及次第。以十二緣起為根本、以八正道為內(nèi)容的原始佛教之中道就是直指解脫的究竟之道。十二緣起、四圣諦及八正道相互關(guān)聯(lián)、相互含攝,雖然內(nèi)容不同而意在追求究竟解脫為共有的本質(zhì)。有關(guān)此三者,《雜·二八七經(jīng)》中佛說:
今我如是,得古仙人道、古仙人徑、古仙人跡、古仙人去處,我得隨去,謂八圣道:正見、正志、正語、正業(yè)、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我從彼道見老病死、老病死集、老病死滅、老病死滅道跡,見生……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識……行、行集、行滅、行滅道跡。我于此法自知自覺、成等正覺,為比丘、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及余外道沙門、婆羅門,在家、出家,彼諸四眾聞法正向、信樂,知法善,梵行增廣,多所饒益,開示顯發(fā)。[439]
釋迦佛正是在菩提樹下覺悟了十二緣起而圓滿成佛,《雜·二九九經(jīng)》中佛陀也說“彼如來自覺此法、成等正覺”。[440]又如《雜·三六九經(jīng)》說過去六佛亦是如此。[441]十二緣起之流轉(zhuǎn)門揭示出無明緣行、行緣識直至老死等純大苦聚集的流程,以說明有情生死輪回的原因。要斷苦當斷集,所以佛陀又揭示無明滅則識滅、識滅則行滅直至老死滅等純大苦聚滅的還滅門,以說明解脫的道理。要想達到生老死等純大苦聚滅這個解脫的終極目標,那就要消除有取識、名色、六入、六觸、三受等五種有為業(yè)果。要想消除這些有為業(yè)果,就要避免無明、染污行、三愛、四取、三有等五種有為業(yè)因,這些就是解脫的內(nèi)容與方法。通過十二緣起,就能明了眾生生死流轉(zhuǎn)的原因與解脫的道理,從而在根本上破除無明、確立正見、導入正行,所以《象跡喻經(jīng)》中佛陀說“若見緣起便見法,若見法便見緣起”。[442]
就四諦而言,所要解脫的對象就是苦諦的內(nèi)容——八苦。第一是生苦,胎兒在出生時受到擠壓、拉扯,因為驚恐、痛苦,所以出生后的首先反映是啼哭。第二是老苦,經(jīng)由壯年、中年步入老年時,頭白、皮皺、背駝,體力、胃口、睡眠、記憶力、免疫力都大不如少壯之時,如果心理上一時難以適應(yīng)生理上的衰老,就會呈現(xiàn)出更年期綜合癥。第三是病苦,疾病本身讓我們身心痛苦,會影響正常的工作與生活,而有些疾病久治不愈,或者直接導致死亡。第四是死苦,俗話說“好死不如賴活”,正常人都有求生的欲望,而一旦死亡臨近時,會驚恐、掙扎、絕望、哭泣。第五是怨憎會苦,生活中遇上所怨恨、厭惡的人、事、物,因此憤怒、憎恨、生氣、抱怨、失意、驚恐、焦慮、躁狂、不安。第六是愛別離苦,生活中失去或遠離所貪愛、喜好的人、事、物,因此悲傷、失望、孤獨、無助、哭泣,甚至抱怨、生氣、憤怒。第七是求不得苦,生活中所追求、所盼望的人、事、物偏偏得不到,因此失望、悲傷、抱怨、有挫敗感,甚至絕望或憤怒。第八是略五盛陰苦,除了前面七苦,還有由有漏五蘊身心的變化或者不協(xié)調(diào),如身體的肥胖或消瘦、畸形或殘缺、語言障礙、認知障礙、人格障礙與行為障礙等所帶來的其它種種痛苦與煩惱。前四苦是身苦,中三苦是心苦,后一苦是總說。這八種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其普遍性與真實性,確認這一點,就是確認苦諦。
集諦是說明眾苦產(chǎn)生的原因。漢傳佛教依十二緣起成立的三世因果中,無明與行是識、名色、六入、觸、受等現(xiàn)世五果的過去世因,愛、取、有是生、老死等將來二果的現(xiàn)在世因。過去世二因以無明為首,現(xiàn)在世三因以愛為首,于是“眾生于無始生死,無明所蓋,愛結(jié)所系,長夜輪回生死,不知苦際”。[443]可見無明與貪愛是眾苦產(chǎn)生的兩個根本原因。
滅諦說的是解脫的目標。滅是指煩惱、眾苦的寂滅、不起,佛教稱這究竟的解脫為涅槃。如經(jīng)中舍利弗說“貪欲永盡、嗔恚永盡、愚癡永盡,一切諸煩惱永盡,是名涅槃”。[444]
道諦則說的是斷集得解脫的方法與次第。原始佛教把種種修行解脫的方法概括為基本的八正道,并說明由正見、正志、正語、正業(yè)、正命、正精進、正念最后到正定的基本次第。其出世間正見即是基于緣起確立的中道正見,細說則有常斷中道見、有無中道見、無我中道見,這些正見都是直接導入中道正行、直指解脫的。這樣以正見為先導,而成就正志乃至正定,又與苦樂中道、精進中道、世出世中道等中道正行相應(yīng),不取不著、出世為要、解脫為宗!妒サ澜(jīng)》中佛陀說“有一道令眾生得清凈,離愁戚啼哭,滅憂苦懊惱,便得如法”,[445]此一道即指八正道。略說八正道則是戒、定、慧三學,廣說則是三十七菩提分。這直指解脫的八正道是建立在如實知見四諦的基礎(chǔ)上,能“無漏、不取,正盡苦”,所以《雜·七八五經(jīng)》中稱為“圣、出世間”八正道,與“世俗”八正道相對。[446]
四圣諦作為解脫道的根本教法,能“攝受一切眾善法”,所以舍梨子在《象跡喻經(jīng)》中說“四圣諦于一切法最為第一”。[447]眾生因為于此四諦不知不覺,而“長處生死,輪轉(zhuǎn)五道”。釋迦佛正是因為“得此四諦”,從而“斷生死根本,更不復受有”。[448]所以佛陀在《雜·三九三經(jīng)》中說“若得無上等正覺,彼一切知四圣諦故”。[449]
- 上一篇:原始佛教之中道 第七章 世出世中道
- 下一篇:原始佛教之中道 參考資料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