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覺經(jīng)

《圓覺經(jīng)》,佛教大乘經(jīng)典,一卷,唐·罽賓沙門佛陀多羅譯,具名《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又作《大方廣圓覺經(jīng)》、《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圓覺了義經(jīng)》。收在《大正藏》第十七冊。是唐、宋、明以來教(賢首、天臺)、禪各宗盛行講習的經(jīng)典。..[詳情]

趣品《圓覺經(jīng)》之二十

  趣品《圓覺經(jīng)》之二十

  (第九章凈諸業(yè)障菩薩所問章)

  于是,凈諸業(yè)障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三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在辯音菩薩之后,本經(jīng)的第九位菩薩,凈諸業(yè)障菩薩,觀察到咱末法時代的眾生,難以開悟凈圓覺心,所以,也無法實修二十五種清凈定輪。其中原因何在呢?哎,這是咱大家最關心的問題。所以呀,咱仔細聆聽菩薩的請法,以及世尊的解答。

  于是啊,凈諸業(yè)障菩薩,在大眾當中,從座位上站起來,五體投地,禮拜佛陀的雙足,表示最尊貴的敬禮;起身之后,圍繞著佛陀,繞行三圈,又回到了拜佛的地方,雙膝跪地,雙手交叉合掌,恭敬地向佛說道:

  大悲世尊!為我等輩廣說如是不思議事,一切如來因地行相,令諸大眾得未曾有。睹見調(diào)御,歷恒沙劫勤苦境界,一切功用,猶如一念。我等菩薩深自慶慰。

  “大慈大悲的世尊啊!您為我們大家,詳盡地講說了這二十五種不可思議的修行方法,這些呢,也就是一切如來在因地修行時的狀況,所以呀,讓我們大家得以聞所未聞!

  “您的講說,仿佛讓我們大家,親眼目睹了調(diào)御丈夫(佛陀的十種名號之一)們,歷經(jīng)了恒河沙劫數(shù),勤苦修行的境界,以及其中的一切功德妙用,而且,好像就在一念之間。”

  “我和諸位菩薩們,從內(nèi)心當中,深深地感到慶幸和安慰!

  ——哎,經(jīng)過凈諸業(yè)障菩薩這樣一說呀,咱哪,也感同身受了,仿佛,已然來到了法會的現(xiàn)場一般,在世尊的循循開示當中,用當下的心,明見了諸佛菩薩無量劫的勤苦修行,無量劫的廣度眾生。

  咱哪,聽聞如此妙法,明白了該如何實修圓覺大總持法門,明白了該如何自他兩利、行菩薩道,明白了該如何圓滿無上正覺,咋能不感到深自慶慰呢!

  接著,凈諸業(yè)障菩薩,在感慨與贊嘆之后,正式替咱向佛請法:

  世尊!若此覺心本性清凈,因何染污,使諸眾生迷悶不入?

  “世尊啊!如果這個諸佛菩薩,與眾生共有的圓覺妙心,它的本性就是清凈的,那么,它又是因為什么而污染的呢?以至于,使一切眾生都對它迷惑不覺,難以契入呢?”

  ——哎,前一章當中,在講說二十五種清凈定輪之前,世尊為咱重新開示圓滿覺性時,說道:“一切如來圓覺清凈,本無修習及修習者”,接著這個開示,所以有了凈諸業(yè)障菩薩的這個問題。

  這呢,也是咱大家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哎,為啥咱就無法悟凈圓覺呢?關于世尊的解答,咱哪,期待后文。

  唯愿如來,廣為我等開悟法性,令此大眾及末世眾生,作將來眼。

  提問之后呢,凈諸業(yè)障菩薩,繼續(xù)陳述請法的心意,以及此問題的重要性:

  “但愿如來您哪,能夠為我們大家,詳盡開示如何悟入圓滿法性,您的解答,能夠為與會的大眾,以及末法時代的眾生,作為將來指導修行解脫智慧眼!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這樣請法之后,凈諸業(yè)障菩薩,再次五體投地,禮拜佛陀,表示謝法。像這樣的請法儀軌,竟然重復了三次,從始至終,有條不紊。

  爾時,世尊告凈諸業(yè)障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為諸大眾及末世眾生,咨問如來如是方便。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這時啊,在凈諸業(yè)障菩薩虔誠地祈請以后,法緣已經(jīng)具備,可以應緣說法了。于是,世尊告訴凈諸業(yè)障菩薩說:

  “太好了,太好了!善男子!你們能夠替在座的大眾,以及末法時代的眾生,向如來請問如此甚深的方便法門!

  “現(xiàn)在,請你們仔細聆聽,如來將要為大家解說。”

  時,凈諸業(yè)障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眾,默然而聽。

  當時啊,得到了世尊的鼓勵贊嘆,以及即將說法的允諾之后,凈諸業(yè)障菩薩心生歡喜,與在座的大眾一起,默然無聲,靜靜地聆聽。

  善男子!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妄想執(zhí)有我、人、眾生,及與壽命,認四顛倒為實我體。由此便生憎、愛二境,于虛妄體重執(zhí)虛妄。二妄相依,生妄業(yè)道。有妄業(yè)故,妄見流轉(zhuǎn);厭流轉(zhuǎn)者,妄見涅槃。

  于是,世尊輕舒圓音,開門見山地解答凈諸業(yè)障菩薩的提問:

  “各位善男子!一切眾生啊,從無始以來,以妄想心執(zhí)著于有我相、人相、眾生相,以及壽命相,把這四種顛倒認知,當做了所謂真實的自我、真實的別人、真實的眾生、真實的壽命,等等!

  “因此啊,就為了自我利益,而產(chǎn)生了憎恨和貪愛兩種境界,對于那個妄想出來的虛假的我相之體,又多了一重虛妄執(zhí)著!

  “就這樣,虛妄的我相,和由此而產(chǎn)生的虛妄的我執(zhí),這兩個虛妄心相互依存,就產(chǎn)生了虛妄的業(yè)和隨業(yè)所現(xiàn)的六道!

  “普通凡夫由于有虛妄業(yè)的緣故,就見到了虛妄的生死流轉(zhuǎn);厭倦了生死流轉(zhuǎn)的人,比如二乘人,他們完全舍棄了虛妄業(yè)的造作,而見到了虛妄的涅槃!

  哎,針對凈諸業(yè)障菩薩的提問:“若此覺心本性清凈,因何染污,使諸眾生迷悶不入?”毫無疑問,咱大家的妙圓覺心本來就是清凈的,那么,咱大家為啥而迷惑了呢?

  ——對此,世尊開門見山地回答,因為呀,包括咱在內(nèi)的一切眾生,都由于妄想執(zhí)著,而陷入到了虛妄的四相當中,所謂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和壽命相,所以才迷失了本來呀。

  其中的“壽命相”,在《金剛經(jīng)》里叫做“壽者相”,名字不同,意思是一樣的。哎,關于四相的具體含義,《金剛經(jīng)》上,佛陀并沒有解說,咱這部《圓覺經(jīng)》就不同了,世尊啊,給咱進行了極為深細的開解,詳見后文。

  就普通含義來說呢,所謂的“我相”,就是本經(jīng)第一章當中,世尊說的:“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哎,所以呀,咱這個我相,也就是自相,咱把虛妄的四大色身當做了是“自我的身相”,把虛妄的六塵緣影之心呢?當做了是“自我的心相”,這倆合起來,就是凡夫的“我相”。

  啥叫“人相”呢?嘿嘿,就是別人呀!除了我之外的,那些與我相關的其他人呀。咱既然把“我相”認作了實有,同時也就會把,咱的四大色身和六識幻心之外的,其它那些色身與幻心,認為是“我相”之外的實有,哎,于是就有了別人,有了“人相”。

  啥叫“眾生相”呢?嘿嘿,“我相”是自我認知,“人相”是自我之外的相關認知,哎,所謂的別人,都是和咱有關的人,那才叫做“人相”。除此之外呢?嘿嘿,還有數(shù)不清的色身與幻心,和咱自己也許八竿子都打不著,可是呢?咱以為它們都是實有的,合在一起,就叫做蕓蕓眾生,這就是“眾生相”了。

  啥叫“壽命相”呢?嘿,一旦有了自我存在的執(zhí)著,同時也就有了自我的持續(xù)過程,哎,這個持續(xù)過程就是壽命。對于此持續(xù)過程的認知,就叫做“壽命相”。當然,我有我的“壽命相”,別人有別人的“壽命相”,乃至于一切蕓蕓眾生,都有其“壽命相”啊。

  ——這些呢,是咱凡夫的“四相”,也是對于四相比較粗淺的理解。其中,“我相”是四相的根本,正因為有了自我認知,才會有與我相關的他人的認知,乃至于似乎比較疏遠的蕓蕓眾生的認知,最后,這個認知的持續(xù)過程,隨著念念相續(xù),而顯現(xiàn)為壽命的認知。

  ——在菩薩修行的過程當中呢,“四相”的內(nèi)容隨著修行的深入,會顯現(xiàn)得極為精細與微妙,哎,到了最后,乃至于咱自以為“證得了涅槃”,那也是“我相”呀!一會兒,咱再跟隨著世尊仔細學習。

  正因為有了“四相”的虛妄認知,咱和一切眾生啊,就圍繞著四相,而產(chǎn)生了愛恨分別,于是,就會發(fā)起虛妄的業(yè)力造作,服務于內(nèi)心那些愛恨的情緒,所以呢,隨著虛妄業(yè)而顯現(xiàn)出了六道輪回。

  ——哎,就這樣,在本無生滅的圓滿覺性當中,咱哪,用自己的妄想執(zhí)著,嘿嘿,就把六道輪回給“創(chuàng)造”出來了。

  有些人呢,他們認識到了生死輪回之苦,哎,對于生死流轉(zhuǎn)極為厭倦,所以呀,他們就通過修行,毅然斷除了愛恨造作。于是呢?生死輪回消亡了,哎,不生不滅的法性境界顯現(xiàn)了——哦,原來這就是涅槃啊!好吧,俺就在這兒休息吧!它就是我,我就是它,終于到地方了。

  ——這就是聲聞、緣覺,二乘人的修行境界,他們到達了不生不滅的“涅槃”。嘿嘿,不過,世尊說啊,這呀,還是他們的“妄見”而已,他們用自己的“厭離心”,創(chuàng)造并見到了虛妄的“涅槃”境界,所以說“厭流轉(zhuǎn)者,妄見涅槃”。

  ——這呢?其實還是“我相”,二乘人極其細微的“法我相”呀。相應于這個“涅槃”我相,其它三相,也都會發(fā)生。

  由此不能入清凈覺,非覺違拒諸能入者,有諸能入,非覺入故。是故動念及與息念,皆歸迷悶。

  哎,正因為有了四相,所以呀,無論是凡夫,還是二乘圣者,都無法回入清凈覺性,其原因呢?世尊說道:

  “一切凡夫和二乘人,由于這些妄見的緣故,而不能夠悟入清凈覺性。并不是清凈覺性拒絕他們悟入,而是呢,如果還有一個能入的‘我相\’的話,那就不是悟入清凈覺性的正確方法了!

  “因此啊,無論是凡夫的妄念造作,還是二乘圣者的息念無為,都沒有辦法悟入清凈覺性,都還沉浸在迷惑苦悶當中!

  哎,所謂的“動念”,指的是咱一般凡夫妄想紛飛,不停地分別造作;所謂的“息念”,指的是二乘圣者到達了無作涅槃,停留在清靜無為當中。凡夫以四大色身和六識妄心為“我相”,相應的執(zhí)著心便是“人我執(zhí)”;二乘圣者呢,以無為涅槃為“我相”,相應的執(zhí)著心便是“法我執(zhí)”。正是在這些“我相”和“我執(zhí)”的糾纏下,所以,于法于人就會不自在,不通達,而“皆歸迷悶”了。

  何以故?由有無始本起無明,為己主宰。

  凡夫也好,二乘圣者也好,到底為啥會“皆歸迷悶”呢?為啥會有“我相”呢?世尊解答道:

  “為什么呢?因為呀,無論是凡夫,還是二乘圣者,從無始以來,由最初的那一念不覺,也就是生相無明,而迷失了本來無我的法身,被無明所主宰的緣故!

  哎,關于“無明”,馬鳴菩薩在《起信論》當中,這樣說道:“以不達一法界故,心不相應,忽然念起,名為無明”,這就是通常所說的“生相無明”,也就是最初的無明妄動,連等覺菩薩都還沒有勘破,唯有大覺世尊朗然獨照。

  因為呀,所謂的無明,其實就是最細微的我相,在無我的圓滿覺性當中,由最初的那一點點“認知”而發(fā)起,所以叫做生相無明。它所認知的境界呢?哎,就是在本來的妙覺當中,認知出了一個“覺相”,攬“覺相”為我相呀。后面呢,世尊會為咱大家詳加解說的,咱繼續(xù)耐心學習。

  一切眾生生無慧目,身心等性,皆是無明。譬如有人不自斷命,是故當知,有愛我者。我與隨順,非隨順者,便生憎怨。為憎愛心養(yǎng)無明故,相續(xù)求道皆不成就。

  哎,在無始無明的主宰下,包括咱在內(nèi)的一切眾生,是啥情況呢?世尊如此說道:

  “一切蕓蕓眾生啊,生來就沒有智慧眼目,他們的身體和心念等等一切習性,都是無明。”

  “就好比呀,一般說來,人們都不肯結束自己的生命,所以就知道啊,有一個東西,它在維護著自我,它就是無明!

  “而且呢,它總是要求境界順從于自我,對于那些不順從于自我的境界,就會產(chǎn)生憎恨和埋怨!

  “一切眾生,由于他們憎愛之心的存在,又會返過來滋養(yǎng)無明的緣故,使得無明越來越堅固,所以,不論他們怎樣求學佛道,總是無法獲得成就。”

  ——哎,原來呀,咱和一切眾生,種種的身心習性,都是無明。咱哪,生來就缺少智慧眼呀。

  所以,咱不能自以為是,而必須要“常隨佛學”,佛陀雖然涅槃了,咱還可以“常隨法學”呀!即便是親近善知識,咱呢,憑啥觀察善知識呢?嘿嘿,還是得依據(jù)佛陀的教導啊!所以呀,在末法時代學佛修行,離不開對于“法”的依止,離不開對于“法”的聞、思、修呀。

  所謂的“譬如有人不自斷命,是故當知,有愛我者”,這是世尊以人之常情作為例子,來告訴咱大家無明的所在,哎,它在哪里呢?嘿嘿,就在咱的那個“貪愛自我的心境里”呀。

  這個“愛我者”就是無明心,也就是我執(zhí),對于咱凡夫來說,所謂的無明,首先表現(xiàn)為我執(zhí),它是第七識當中微細的相續(xù)念,念念不停,奔流不息。其中的每一個念頭呢?都是在觀察,看看周邊的境界,是否符合“自我利益”。

  哎,這個無明心呀,它是想要求所有的境界,都順著自己的妄想需求,來滿足所謂的自我利益。可是,現(xiàn)實狀況呢?嘿嘿,“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呀!

  于是,一旦逆境現(xiàn)前,咱這個無明心就會大發(fā)無明火,要么憎恨,乃至于憤世嫉俗;要么埋怨,乃至于郁郁寡歡。再嚴重點兒,嘿嘿,或者精神崩潰,或者抑郁失眠,哎,跳樓自殺的也大有人在呀。哎,以這樣的心境來修行,不肯放下憎愛之心,無明心就會得到憎愛情緒的滋養(yǎng),而越來越堅固。像這樣修行,咋可能獲得成就呢!

  下面,世尊為咱大家開示“四相”的具體內(nèi)容:

  善男子!云何我相?謂諸眾生心所證者。

  首先是我相,世尊說道:

  “各位善男子!什么是我相呢?就是指一切眾生內(nèi)心深處所自證的境界!

  哎,這里所說的我相,是修行當中最根本的我相,就好像樹根一樣;而本經(jīng)前文“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的那個我相呢?它是生活當中的我相,就好比樹的枝葉一樣,它們是互為表里的。

  ——各位兄弟姐妹,這兒,咱要留意了,從相貌來看,一棵樹的枝葉,和它的樹根,樣子是大不相同的。而且,枝葉很容易被觀察到,可樹根呢?嘿嘿,深埋在地下,不容易見到呀。

  所以呢?四大色身和六識心之我相,還比較好理解;而這個“眾生心所證者”之我相呢?咱就需要在世尊的引導下,仔細反復地觀察,才能夠有所明了啊。

  這里的“眾生心”,指的是咱大家內(nèi)心深處的第七識,也就是所謂的“俱生我執(zhí)”,哎,與生俱來的相續(xù)思量心呀。這個相續(xù)思量心,在極為縝密的念念生滅當中,把第八識阿賴耶識當中的“相分”,攬為己有,當成了自己所實證的境界,也就是“所證者”,這呀,就是我相了。

  顯然,這個我相,很難被觀察到。因為,它太微細了,而咱大家呢?咱的第六意識妄想心,又太粗心了。用咱大家這張粗大網(wǎng)眼的漁網(wǎng),去撈水里的小小魚,嘿嘿,結果呢?大家都說,哎,水里根本就沒有魚呀。

  ——因此呀,這個根本的我相,很難被觀察到。

  不過,只要水里有魚,哪怕是小魚,它也總有露頭的時候,哎,偶爾,它還會跳出水面呢!

  哎,咱的這個微細我相也是一樣的道理,它呢,總有表現(xiàn)出來的時候,啥時候呢?請仔細聆聽世尊的解說:

  善男子!譬如有人,百骸調(diào)適,忽忘我身。四肢弦緩,攝養(yǎng)乖方,微加針艾,即知有我。是故證取方現(xiàn)我體。

  “各位善男子!就好比有人,當他身體調(diào)養(yǎng)得很好,日子過得很舒泰的時候,倏忽之間呢,不覺時光流逝,甚至,忘記了自我,也忘記了色身。”

  “一旦呀,由于飲食等等調(diào)養(yǎng)不當?shù)木壒?他出現(xiàn)了四肢或急或緩的各種癥狀,于是,就需要治療。當醫(yī)師輕輕地為他針灸或者艾灸的時候,他就感受到了痛、癢、麻、熱等等,于是就知道了,還有個自我,它會感受!

  “因此呀,只有在有所證,有所取的時候,才會顯現(xiàn)出我相之體!

  哎,這里的“忽忘我身”,就是所謂的忘我境界,不僅僅是修行人,在日常生活當中,很多人都有類似的感受。尤其是一些藝術家和科學家,當他們沉浸在創(chuàng)作或科研當中的時候,由于精神高度集中,也會有忘我的現(xiàn)象發(fā)生。

  人們在生活順利,身體健康的時候,也是如此,哎,美好的日子,總是在不知不覺之間,悄然流逝,渾然忘我呀。

  ——嘿嘿,不過,好景往往不長啊!咱大家在這人世間,吃的是五谷雜糧,外帶農(nóng)藥、化肥加轉(zhuǎn)基因;穿的是“美麗凍人”,哎,現(xiàn)在的人都愛美呀!都想裝扮成帥哥美女,所以呢,大冬天的,女士穿裙子,男士穿單衣,嗨,這才有線條嘛!

  美則美矣,它有違于養(yǎng)生保健呀!所以呢,吃的不合適,穿的不合適,這就叫做“攝養(yǎng)乖方”,哎,那就該生病了。生的啥病呢?按脈象來說,無非就是急癥和緩癥,“弦”就是急的意思,也是一種中醫(yī)脈象。

  既然生病了,咱就得去就醫(yī),在古時候呀,咱中醫(yī),常常用針灸和艾灸的療法,所以說:“微加針艾”。哎,有人馬上就會發(fā)問了:在古印度,佛陀在世的時候,難道就有這些療法嗎?

  ——嘿嘿,俺不知道。而且呀,這也不重要。也許有,那么,就是如實翻譯;也許沒有,那么,就是順應于咱中土習俗的方便翻譯。總之呢,就是看病就醫(yī),進行治療的意思呀。

  哎,只要進行治療,不管是針灸,用細細長長的銀針扎穴位;還是艾灸,用燃燒的艾條烤穴位;或者是其它方法等等,一個共同的特點呢?嘿嘿,那就是呀,肯定會有痛、癢、麻、熱,等等明顯感覺。

  一旦有了身體感覺,哎,這位享著清福,過著太平日子,渾然忘我的大爺呢?忽然之間明白了,原來,咱還有一個我,正是它,感受到了痛、癢、麻、熱呀。哎,所以說:“是故證取方現(xiàn)我體”,只有在咱那個我,對于境界有所證,有所取,也就是有所感受的時候,它才會顯現(xiàn)出來呀!

  ——其實,咱的那個“我體”呀,它從來就在那兒,就在咱第七識念念相續(xù)的思量心當中潛藏著,被微細念頭維系著,不曾失去,也不曾被放棄。人們所謂的忘我呢?只不過是第六意識心,它太粗心了,暫時把自己的“我體”忘記了而已呀。

  這個所謂的“我體”呢,也就是咱第八識的“相分”,在無明還沒有被徹底摧破之前,它就不會消失。在生相無明被摧破以后,咱就圓滿了正覺佛果,咱的第八識,就轉(zhuǎn)變成為了如來藏,第八識的“相分”,也就是咱原來的那個“我體”呢?就成為了咱的清凈法身。

  哎,所以說呀,凡圣一體。即使是所謂的轉(zhuǎn)變呢,也終究沒啥好轉(zhuǎn)的,只不過,當咱勘破了無明幻覺以后,我執(zhí)與我相就隨之消融了,于是,方便地叫做轉(zhuǎn)凡成圣了。

  但是,如果有人以為,自己已經(jīng)實證了清凈法身,已經(jīng)實證了如來境界,那么,世尊說呀,他還在我相當中,這呢,是指修行當中最根本的我相。咱來認真學習:

  善男子!其心乃至證于如來,畢竟了知清凈涅槃,皆是我相。

  “各位善男子!修行人的心中,乃至于自以為證得了如來境界,自以為已經(jīng)究竟了知了清凈涅槃,這些呀,都是我相。”

  ——哎,那就是說呀,如來,并不會把自己當做是如來,也不會以為自己通達了清凈涅槃。為啥呢?嘿嘿,因為呀,如來消融了狹隘的自己,早已超越了我相呀。

  《金剛經(jīng)》說得很清楚:“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菩薩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如來呢。有我就是眾生,就在幻化的我相當中;無我呢?就是菩薩,乃至于大覺世尊,超越了一切對立差別,唯一廣大圓滿覺性,幻化一切,圓融一切。其中,沒有絲毫我相可以樹立呀。

  為啥呢?嘿嘿,清凈慧菩薩所問章當中,世尊說得很清楚:“于實相中,實無菩薩及諸眾生。何以故?菩薩眾生皆是幻化,幻化滅故,無取證者”。

  說到底呀,所謂的我相呢,就是一種自我的虛妄認知,乃至于有人自以為實證了如來的境界,自以為通達了清凈涅槃,都還在自我的虛妄認知當中,所以,都是我相。

  哎,一旦有了我,有了我相,就有了局限性;而無我,無我相呢,就沒有了局限性。有了我相的局限性之后,就會被我相所束縛,就陷入了虛妄的無明煩惱當中,而不得自在,那就是一切眾生;沒有了我相的局限性以后呢?本性也不會死亡,它超越了一切束縛,不曾陷入任何虛妄認知當中,所以,本來自在解脫,這就是一切如來呀。

  因此呀,所謂的生死輪回,我相就是其根本。而無明呢?它和我相是同一個鼻孔出氣的,因為無明而有了我相;反過來,無明心,又時時刻刻地為了維護我相而造作著,這時呢,無明,就表現(xiàn)成為了我執(zhí)。

  在我相的基礎上,在咱的自證境界之外,還有諸多境界,可以明了地觀察到,于是,就有了人相和眾生相,乃至于壽命相。

  善男子!云何人相?謂諸眾生心悟證者。

  關于人相,世尊如此解說道:

  “各位善男子!什么是人相呢?就是指一切眾生內(nèi)心深處的自證境界之外,其余的所悟境界。”

  哎,人相的這個“心悟證者”,和前面我相的那個“心所證者”,有啥差別呢?

  ——嘿嘿,這個地方相當微妙啊,我相的“所證”呢,是指自我所擁有的境界,所以叫做我相;而人相的“悟證”呢,是指啊,在自我擁有的境界之外,還是會有許多的悟境,既然前面已經(jīng)確認過自我了,這些額外的悟境呢,顯然就不是自我了,所以,給它個新名字,就叫做人相,也就好像是自我之外的別人一樣呀!

  就著這個道理,所以世尊補充解說道:

  善男子!悟有我者,不復認我。所悟非我,悟亦如是。悟已超過一切證者,悉為人相。

  “各位善男子!在眾生的我相當中,已經(jīng)把內(nèi)心深處所自證的境界,當做了自我,所以,對于其它的境界,就不會再確認為自我了!

  “而在眾生內(nèi)心所自證的境界之外呢,還是會有許多其它的悟境,它們不是自我,但同樣會被覺悟觀察到。”

  “像這些,眾生所覺悟到的,超過了一切自證境界范圍之外的悟境,都叫做人相!

  哎,有一點很重要,就是說呀,咱必須要知道,每個人的悟境都是無量無邊的。

  ——為啥呢?嘿嘿,因為呀,法界無量無邊,所以,咱的覺悟與觀察呢?自然也就無量無邊了,不可能有盡頭呀。

  可是,一切眾生當中的任何人,都不會把整個法界確認為是自證境界,當做是自我。而是呢?只會把其中一部分最密切的證悟境界,確認為是自我,那就是我相了。

  ——而除此之外的那些悟境呢?嘿嘿,就是人相呀。

  就好比在生活當中,咱把自己的這個色身當做是自我,這就是生活里的我相;而周圍的人們,父母兄弟,師長親友,領導同事,等等,和咱關系很密切,但是,咱不會把他們當做是自我,而只能當做是別人,自我之外的別人,這就是生活里的人相了。

  可是,除此之外,咱還有許多不認識的人們,還有許許多多的各類生命們,它們呢?那就是生活里的眾生相了。哎,關于修行當中的眾生相,后面咱再細說。

  緊接著,對于修行當中的我相和人相,世尊做了如下小結:

  善男子!其心乃至圓悟涅槃,俱是我者;心存少悟,備殫證理,皆名人相。

  “各位善男子!修行人的心呀,乃至于自以為圓滿覺悟了究竟涅槃,那都是我相;”

  “心里面只要還存有一點點悟境,乃至于以為,已經(jīng)完全窮盡了涅槃妙理,都叫做人相。”

  哎,“俱是我者”當中的“我者”,也就是我相。那為啥不直接譯為“我相”呢?

  ——嘿嘿,這是行文的需要,哎,古人學問大,非常注重文采,在上下句當中,結尾都用同一個字,是不太好的,念起來呢,會有一點兒拗口。而且,上下句之間,在文言文當中,往往講究對仗,您看:上句“俱是我者”,下句“皆名人相”,哎,這就是一副對聯(lián),雖然不算工整,詞性做到了大體相同,平仄沒有完全做到相反,但讀起來呢,還是非常有韻味的。

  依據(jù)對聯(lián)的常識,上下句之間,同樣的位置,不能用同一個字。所以,譯經(jīng)大師在這里充分照應到了文言文的文采,下句用“人相”,上句就用“我者”來代替“我相”了。

  簡短的兩句話,世尊就把我相和人相進行了小結,哎,“其心乃至圓悟涅槃,俱是我者”就告訴咱大家,對于修行人來說,乃至于自以為圓滿覺悟了大般涅槃,那都是我相;而“心存少悟,備殫證理,皆名人相”呢,就告訴咱,咱自以為圓滿覺悟大般涅槃以后,其中所含的那些妙理,就是修行當中的人相。

  簡而言之,對于修行人來說,所覺悟的涅槃是我相;而涅槃當中所蘊含的妙法和妙理,就是人相呀。所以,我相是人相的基礎,也是眾生相和壽命相的基礎,在四相當中,我相是根本。我相若存,四相都在;我相若無,四相皆亡。

  好,接下來解讀修行當中的眾生相,世尊說道:

  善男子!云何眾生相?謂諸眾生心自證悟所不及者。

  “各位善男子!什么是眾生相呢?就是指一切修行的眾生,他們的心,自證、自悟所到達不了的那些境界!

  ——哎,各位兄弟姐妹,咱必須要知道,修行人一旦有了我相和人相,就有了局限性,其中,自證的涅槃境界是我相,自悟的涅槃妙理是人相。除此之外呢?難道啥都沒有了嗎?

  嘿嘿,哪兒能呢!蕓蕓法界,境界多了去啦!

  ——所以呀,對于那些咱的自證所到達不了的境界,咱的自悟所到達不了的妙理,就給它們一個名字,叫做“眾生相”。

  可是,有沒有這樣一個人:沒有什么境界,不在他的自證境界范圍之內(nèi);沒有什么妙理,不在他的自悟妙理范圍之內(nèi)呢?

  ——嘿嘿,有啊,那就是大覺世尊呀!

  哎,世尊遍證一切境界,所以叫做“正等正覺”;遍悟一切妙理,所以叫做“正遍知”啊。

  這么說來,難道世尊也有我相和人相了嗎?

  ——嘿嘿,世尊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命相,同時,又不妨具足“常、樂、我、凈”四相妙功德呀!不落“有”,也不落“無”,那才叫做大覺世尊哪!

  緊接著,世尊結合生活當中的眾生相,來形象地解讀修行當中的眾生相。哎,它們本來就不是兩個啊!咱呢,在看到枝繁葉茂的同時,就應該明白,下面,就藏著它的樹根呀。

  善男子!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眾生。則知彼人說眾生者,非我非彼。云何非我?我是眾生,則非是我。云何非彼?我是眾生,非彼我故。

  “各位善男子!就好比呀,有的人會這樣說:‘我是眾生\’。于是,就應當知道,他所說的眾生,既不等同于自我,也不等同于別人。”

  “為什么說不等同于自我呢?‘我是眾生\’就說明了,眾生不僅僅是指自我,它的范圍比自我更加寬廣!

  “為什么說也不等同于別人呢?‘我是眾生\’就說明了,眾生超越了自我和別人的范疇啊!

  哎,這段話不算難懂,但是,卻不好表達,不容易講解,咱來看下其中的關鍵之處:

  首先,“我是眾生”當中的“眾生”,是指生活當中的“眾生相”;其次,“非我非彼”當中,“我”是指生活當中的“我相”,“彼”則指生活當中的“人相”。

  當咱大家說:“我是眾生”的時候,哎,這是很常見的一句話。這就意味著呢,咱已經(jīng)提前確認了一個“我相”;后來又發(fā)現(xiàn)啊,在自我之外,還有許多別人,不同于自我,于是,便又確認了“人相”;再后來呢?發(fā)現(xiàn)在自我和別人之外,還有許許多多的人們,以及數(shù)不清的生命們,其范圍呀,遠遠超越了自我和別人的范疇,于是呢,又確認了“眾生相”。同時,也認識到,所謂的“我相”和“人相”,都可以包含在“眾生相”當中。

  ——以上,是生活當中三相之間的關系,把它運用到修行當中呢,道理也是一樣的。

  因此,前文當中,世尊說:“云何眾生相?謂諸眾生心自證悟所不及者”。哎,修行人的自證境界,被認作了“我相”;自悟妙理,被認作了“人相”。除此之外呢?還有數(shù)不清的無量境界和妙理,可以被修行人所觀察到,同時,又是“我相”和“人相”所無法企及的,那就是“眾生相”了。

  下面,世尊對于修行當中的三相做一個小結:

  善男子!但諸眾生了證、了悟,皆為我、人;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眾生相。

  “各位善男子!只要是一切眾生內(nèi)心所明了而自證的境界,都是我相;所明了而自悟的妙理,都是人相;而除此之外,在我相和人相所涉及不到的地方,仍然有很多可以明了的境界和道理,就叫做眾生相。”

  哎,比如說吧,咱呢,自以為證得了涅槃,這就是我相;也自以為充分覺悟了涅槃妙理,這就是人相;除此之外呢?嘿嘿,咱還觀察到了生死輪回,世間百態(tài),等等,那些咱以為不是涅槃的種種境界,以及許多不夠妙的世間道理,這些呢?就叫做眾生相了。

  ——問題出在了哪里呢?

  嘿嘿,問題的癥結就在于,咱哪,并沒有真正證得涅槃,而是把某種境界,當做了涅槃呀。

  為啥呢?因為呀,咱還有無明,以及無明所產(chǎn)生的愛恨之心。倘若咱通過如幻修行,消融了如幻的無明和愛恨之心以后,那么,咱才會到達真正的涅槃。

  不過,到了那時,咱不會自以為到達了涅槃,也實在找不到一個涅槃境界,更沒有什么妙理可以覺悟。那里,沒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和壽命相。因為,沒有什么東西需要確認,也沒有什么東西需要舍棄,更沒有一個到達涅槃的人,或者尚未到達涅槃的蕓蕓眾生,等等。

  沒有了一切知見,而自然明了,那個地方,本來不生不滅,不妨方便地叫做涅槃。

  關于四相當中的壽命相,世尊如此解說道:

  善男子!云何壽命相?謂諸眾生心照清凈覺所了者。一切業(yè)智所不自見,猶如命根。

  “各位善男子!什么是壽命相呢?就是指一切眾生,他們以為自己證得了涅槃,證得了清凈覺性,所以,用他們的心,觀照清凈覺性時所明了的那個相續(xù)境界!

  “一切有作用的智慧心,都不能夠自己見到自己,因此,當一切眾生用自己的心,觀照到清凈覺性的時候,恰恰說明,他們并沒有實證清凈覺性。他們的智慧心,還只不過是一種微細妄念的相續(xù)罷了,就好像人們的命根一樣,潛藏在身心之內(nèi),難以覺察。”

  哎,這段經(jīng)文不容易理解,因為,太簡略了;蛟S,每一位法師,都會有不同的解讀吧。

  實際上,當咱自以為證得了涅槃,自以為見到了清凈覺性的時候,清凈覺性只是咱“所見到的境界”而已;而咱“能見的那個心”呢?就是世尊所說的“一切業(yè)智”,也就是咱的那個有觀照作用的智慧心。

  ——哎,依據(jù)常識,咱的心,沒法直接見到心本身;就好像眼睛,不能夠直接見到眼睛本身一樣。所以呢?當咱見到清凈覺性的時候,恰恰說明呀,咱的心還不是清凈覺性,咱,還沒有到達涅槃呀!

  那咱的心是啥呢?嘿嘿,它既然不是清凈覺性,那就只能是微細的相續(xù)分別心啦!哎,這也就是咱的“壽命相”了。咱這個微細的相續(xù)分別心,它念念不停地觀照清凈覺性,就有了類似于壽命的,一種流逝的感覺,所以叫做壽命相。它潛藏在咱的修行當中,維系著我相、人相、眾生相,以及它本身,難以覺察;就如同,人們的命根,潛藏在身心當中,維持著人們的生命一樣啊。

  這其中的微細法義,咱繼續(xù)聽世尊的講解:

  善男子!若心照見一切覺者,皆為塵垢。覺、所覺者,不離塵故。如湯銷冰,無別有冰,知冰銷者。存我覺我,亦復如是。

  “各位善男子!如果修行人的心,覺照到了一切覺悟境界的話,那么,他們覺照的心,和所覺照到的覺悟境界,恰恰都是幻化塵垢啊!

  “為什么呢?因為呀,還存有覺照,和所覺照之間的對立差別,就無法離開幻化塵垢的緣故!

  “就好比呀,當熱水把冰融化了以后,就不會再有額外的冰,知道冰被融化了。否則呢?就說明冰還沒有全部融化!

  “修行人還存有一個覺照之心,來覺照那個覺悟境界,道理也是一樣的。其中,那個覺悟境界,就是我相;而覺照之心,就是我的壽命相;所以,還是自我在覺照自我。”

  ——哎,這里面的法義極為精妙。您看,熱水把冰全部融化成水以后,就不會再有一塊冰,知道自己被融化了,而全是水了。其中呢,冰,比喻咱的無明幻化之心;熱水,比喻咱的如幻修行;最后的水呢,則比喻清凈覺性,或者說覺悟和涅槃等等。

  于是,當咱通過如幻的修行,把幻化的無明心滅盡了以后,這兩個就都消融了,都圓融為清凈覺性,都顯現(xiàn)為涅槃。這時,不可能還有一個心,能夠再去覺照到清凈覺性,或者實證到涅槃,等等,否則呢?就說明無明心還在,我相還在。

  其實呀,所謂的四相,都是一個我,表現(xiàn)在了四個方面而已。哎,您看,當咱以為自己證得了涅槃,或者成就了清凈法身,等等,這個涅槃或者清凈法身,就叫做咱的“心所證者”,如世尊前文所說,它就是咱的“我相”。

  當咱自以為證得了涅槃的同時,咱也就覺悟了涅槃當中的妙法和妙理,等等,哎,這個妙法和妙理,就叫做咱的“心悟證者”,如世尊前文所說,它就是咱的“人相”。

  當咱自以為證得了涅槃,并開悟了涅槃妙理的同時,咱哪,在自證的涅槃境界之外,在自悟的涅槃妙理之外,還是會有所明了的,比如那些咱認為不屬于涅槃的境界,和不屬于涅槃的道理,等等,哎,這些就是咱的“心自證悟所不及者”,如世尊前文所說,它就是咱的“眾生相”。

  當咱自以為證得了涅槃,并開悟了涅槃妙理的同時,咱呢,是用啥證得了涅槃,是用啥覺悟了涅槃妙理呢?嘿嘿,毫無疑問,咱的心實證了涅槃,咱的心覺悟了涅槃妙理呀。而所謂的涅槃妙理呢,正是清凈覺性,所以呀,在咱自以為證得了涅槃,并開悟了涅槃妙理的同時,也就意味著,咱的心覺照到了清凈覺性,這個覺照的心及其覺照過程呢,也就是咱“心照清凈覺所了者”,如世尊前文所說,它就是咱的“壽命相”。

  ——哎,各位兄弟姐妹,為了方便理解,咱再來把四相簡要地小結一下:

  啥叫“我相”呢?就是咱的心所實證的涅槃境界;

  啥叫“人相”呢?就是咱的心所覺悟的涅槃妙理;

  啥叫“眾生相”呢?就是咱的心,在涅槃境界和涅槃妙理之外,所明了的其它境界和道理;

  啥叫“壽命相”呢?就是咱的覺照之心呀!它能夠覺照涅槃,攬涅槃為我相,潛藏在咱的修行當中,念念生滅,維系著生死幻相,難以覺察。

  所以呀,四相當中,我相為根本。因此,世尊在后文當中,只提了一次四相,其它,都用我相來代替了,比如說“認一切我為涅槃故”,“猶未能盡我相根本”,“則知我相堅固執(zhí)持”,以及“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凈覺”,等等。

  ——不過呀,以上這些只是本人,對于經(jīng)文當中“四相”的一種解讀,而且是非主流解讀。

  那么,啥是主流解讀呢?嘿嘿,那來自于唐代的圭峰宗密禪師,他老人家是解讀《圓覺經(jīng)》的權威人士,包括憨山大師等等,歷代高僧大德在內(nèi),基本上都是繼承他老人家的《圓覺經(jīng)疏》和《圓覺經(jīng)略疏》,再加以解說而已。

  據(jù)《佛學大辭典》記載,《圓覺經(jīng)略疏》下卷,關于四相,總結為“境智四相”,以區(qū)別于通常的“人我四相”,宗密大師是這樣闡述的:

  一、我相:眾生于涅槃之理,心有所證,取其所證,心執(zhí)著而不忘,認之為我,是名我相;

  二、人相:比前我相,已進一步,不復認證為我,尚持我悟之心,是名人相;

  三、眾生相:較前人相又進一步,雖已超過我人之相,尚存了證了悟之相,是名眾生相;

  四、壽命相:比前眾生相復進一步,雖已超過證悟之心,尚存能覺之智,如彼之命根,潛續(xù)于內(nèi),是名壽命相。

  其中的含義,頗為精深,四相法義層層遞進,是宗密大師對于本經(jīng)當中,世尊所開示之四相的一種解讀。不過,由于大師的《圓覺經(jīng)略疏》等,文字比較古,較難理解,這也是當時的文風所致,所以,嘿嘿,作為一個懶人,俺就不去啃啦。

  至于諸位兄弟姐妹,如何取舍,或者是別出心裁,能夠有自己獨到的合理解讀,那也未嘗不可呀!這學佛,也是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隨緣而入,法無定法呀。

  這樣,在詳細講解了四相之后,對于凈諸業(yè)障菩薩的提問:“若此覺心本性清凈,因何染污,使諸眾生迷悶不入?”世尊呢,解答為:“一切眾生從無始來,妄想執(zhí)有我、人、眾生,及與壽命,認四顛倒為實我體。由此便生......”也就是解答為四相。

  哎,因為咱和一切眾生,執(zhí)著于四相的緣故,所以才沒有辦法如實證悟清凈覺性呀。下面,世尊對于凈諸業(yè)障菩薩的提問,進行小結:

  善男子!末世眾生不了四相,雖經(jīng)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為,終不能成一切圣果。是故名為正法末世。

  “各位善男子!由于末法時代的眾生們,不了解什么是四相,也就無法了結四相執(zhí)著;所以呀,他們就算是經(jīng)過了很多劫數(shù)的,勤奮而艱苦的修行,只能叫做有為法,終究不能夠成就一切出世無為的圣果。”

  “因此呀,雖然還有經(jīng)教正法住世,卻叫做末法時代!

  哎,所謂的“不了四相”,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不了解四相的法義,二是不能夠了結四相的執(zhí)著。

  為啥呢?嘿嘿,因為呀,咱如今的人們,心思太粗亂了,雖然還有正法住世,哎,大乘佛教的正法,都記載在各部大乘經(jīng)典當中,目前呢?基本都還健在。但是,能夠認真學習,認真進行聞思修的人,太罕見了。

  大家都在干啥呢?嘿嘿,不少學佛人都在尋找竅門,尋找修行的捷徑,他們想啊,哎,修行太苦了,學習佛經(jīng)太慢了,所以呀,找個近道兒,哎,咱一下子就開悟,一下子就無我,一下子就見性成佛,這多好啊!

  ——嘿嘿,您做夢吧!就算是咱大漢民族最利根的人——六祖惠能大師,咋樣呢?自己不識字,還需要聽到別人念《金剛經(jīng)》才能夠開悟呢!還需要半夜三更地,偷偷地聽五祖大師為他講解《金剛經(jīng)》,才能夠大徹大悟呀!您憑啥,不老老實實地學習佛經(jīng),就能夠明心見性呢?

  OK,就算您很修行,您禪修,您參話頭,您止觀,您得了禪定,了不起啊!但是,您要是不仔細學習佛經(jīng),連自己的我執(zhí)和我相,到底是啥樣子都不知道,咋能夠斷除呢?不斷除我執(zhí)和我相,咋能夠開悟自性呢?就算是自以為開悟了,嘿嘿,還不就是落入世尊所說的,這四相當中去了嘛。

  哎,實際情況就是如此,本來修行人就不多,再加上不肯認真學習了義佛經(jīng),不能夠了解并破除四相,因此,真正開悟或證果的人,非常罕見。所以叫做“正法末世”,就是說,如來正法還健在,了義教典還健在,只是人世間的眾生們衰沒了而已呀!哎,人心衰沒了,就叫做末法時代啊。

  ——為啥會這樣呢?末法時代修行人的問題和病根在哪里呢?咱繼續(xù)聽世尊的解說:

  何以故?認一切我為涅槃故,有證有悟名成就故。譬如有人,認賊為子,其家財寶,終不成就。

  “為什么呢?為什么不了四相就無法成就圣果呢?因為呀,不了四相,就會錯認一切我相、人相、眾生相和壽命相,錯把它們當做了清凈涅槃的緣故;錯把有所證,有所悟叫做了成就的緣故啊!”

  “這就好比呢,如果有人認賊為子,錯認盜賊做兒子的話,他們家的財寶,終究是保不住的!

  ——啥叫做“一切我”呢?

  嘿嘿,就是指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和壽命相啊!因為,總體上是一個無明之我,表現(xiàn)為了四相差別而已呀。

  哎,世尊用了“認賊為子”這個巧妙的比喻,告訴咱大家,如果不明了四相執(zhí)著在哪里,不破除它們,那么,無論怎樣修行,都是徒勞的,都還在無明錯認當中,是不可能成就任何出世圣果的。

  到底為啥呢?嘿嘿,咱聽世尊的解說:

  何以故?有我愛者,亦愛涅槃,伏我愛根,為涅槃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不知愛憎(者)真生死故,別憎生死名不解脫。

  “為什么呢?為什么‘認一切我為涅槃\’就無法成就圣果呢?因為呀,錯認我相為涅槃以后,就被我相所主宰了,同時呢,也就有了相應的愛我之心,它就是無明心!

  “這個愛我的無明心,它完全服務于自我的需求,因為修行眾生的自我需求,是想成就涅槃,所以,無明心愛我的緣故,它也就會貪愛涅槃。于是,它就潛藏在修行人的心里,把無明愛根進行美化,裝扮成涅槃的樣子,讓修行人滿足到達涅槃的需求!

  “反過來,有的修行人,他們認識到了我相的過失,就不再貪愛自我,轉(zhuǎn)而憎恨自我。這個憎恨自我的心,還是無明心,它在憎恨自我的同時,也會憎恨生死輪回!

  “他們不知道啊,愛憎之心就是真正的生死輪回。放下對于自我的貪愛沒錯,不過,又發(fā)起了一個憎恨生死輪回的心,恰恰再次陷入了生死輪回,所以,這就叫做不解脫呀。”

  ——哎,“有我愛者”,在其它版本上,也印做“有愛我者”,意思相近,前者更準確些,里面有省略,意思就是說:有我,就有愛我者。

  關于“不知愛憎(者)真生死故”這句經(jīng)文,也有多種不同的版本,我個人傾向于“不知愛憎真生死故”,這樣最契合文意,前后一致而貫通。

  關于怎樣才知道一個修行人,所修的境界叫做不解脫,世尊如此提問:

  云何當知法不解脫?

  “好,如果說修行人,還有一個憎恨生死輪回的心,就叫做不解脫的話;那么,怎樣才知道一個修行人,他所修行的法門和境界,確實是沒有解脫呢?”

  世尊自問自答到:

  善男子!彼末世眾生習菩提者,以己微證為自清凈,猶未能盡我相根本。

  “各位善男子!那些末法時代修習菩提道的眾生,往往把自己那一點兒微小的證悟,當做是自性本來的清凈;其實呢,他們還沒有能夠除盡根本的我相。”

  ——各位兄弟姐妹,如今呀,有很多人自以為有了不錯的悟境,或者是證量,但是呢?咱應該多聆聽世尊的教誨,看看自己,是不是把一丁點兒微小的悟境,當做了大徹大悟呢?常常反觀自省一下,對照著經(jīng)文法義,看看自己是否已經(jīng)完全除盡了最根本的我相呢?

  哎,世尊這段話,是教咱大家,來反省自身的修行,咱千萬不要總是拿它去衡量別人,去挑別人的毛病,那呀,就與修行背道而馳了。

  至于,該怎樣觀察自己是否還有我相呢?哎,要在生活當中來觀察,世尊這樣開示咱:

  若復有人贊嘆彼法,即生歡喜,便欲濟度;若復誹謗彼所得者,便生嗔恨。則知我相堅固執(zhí)持,潛伏藏識,游戲諸根,曾不間斷。

  “這些末法時代的修行人,如果有人前來贊嘆他的修行和法門,他就會心生歡喜,于是呀,就想利益和度化對方;如果另外有人,前來誹謗、貶低他的修行成就的話,他就會產(chǎn)生嗔恨心!

  “這就說明了,他們的我相還很堅固,還被第七識當中的相續(xù)思量,執(zhí)著地維持著;這個我相潛伏在第八阿賴耶識里面,隨時都游蕩在六根當中,從來就不曾間斷過呀!

  哎,“則知我相堅固執(zhí)持,潛伏藏識,游戲諸根,曾不間斷”這句經(jīng)文,其中的“執(zhí)持”,是指第七識的基本作用,也就是維系我相,所以,第七識也被稱為“俱生我執(zhí)”。

  其中的“藏識”,也叫做“含藏識”,就是指第八識,阿賴耶識。阿賴耶識也就是咱大家在生死輪回當中,投胎轉(zhuǎn)世的種子,這時呢,它也叫做“神識”。

  哎,當咱大家的身體死亡的時候,咱的“神識”不會消滅,它會超越身體,帶著咱自己無量劫以來的習氣種子,走向生命的下一站。通常,它會隨著業(yè)力而顯現(xiàn)為中陰身,然后,以神通力,尋找可以前往投胎的父母。

  和佛陀的如來藏相比較,咱的阿賴耶識,里面啥都不缺少,只是呢?多了一些虛妄的無明種子而已。哎,只要咱通過修學,徹底斬斷虛妄的無明之后,咱的第八識,就將會轉(zhuǎn)變成為如來藏,顯現(xiàn)出大圓鏡智,這就是所謂的“轉(zhuǎn)識成智”。

  通過生活當中的觀察,咱呢,就知道了,自己還沒有做到毀譽不動,就說明呀,咱的我相還在,它藏在第八識里面,隨時游蕩在六根當中,從來沒有間斷過。

  所以呢,咱這樣修行,就無法“悟凈圓覺”,其后的種種實修呢?就更談不上啦。因此,世尊說道:

  善男子!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凈覺。

  “各位善男子!這些末法時代的修行人,因為沒有除去我相的緣故,所以,不能夠悟入清凈覺性!

  ——那么,各位兄弟姐妹,咱應該怎樣除去我相呢?

  嘿嘿,一方面,咱得認真聞、思、修,如同《圓覺經(jīng)》這樣的大乘了義經(jīng)典,哎,咱哪,先要明白啥是我相,然后,依據(jù)世尊開示的修行方法,才好把它放下呀。

  另一方面,在生活當中呢,咱大漢民族的人呀,要想放下我執(zhí),破除我相,嘿嘿,首先呀,要學會放下面子。哎,咱中國人最要面子啦,“死要面子活受罪”嘛!為了這張?zhí)摕o縹緲的臉皮,國人呢,時常會進行偽裝,連修行人也不例外,總要裝出個修行的模樣,何苦來呢!

  哎,為了面子而偽裝,這就失去了正直光明之心,也就陷入了諂曲之心,如《佛遺教經(jīng)》所說:“諂曲之心,與道相違”呀。

  關于前文當中,“若復有人贊嘆彼法,即生歡喜,便欲濟度;若復誹謗彼所得者,便生嗔恨”這類人,為啥就說明他們還有我相呢?世尊開示到:

  善男子!若知我空,無毀我者。有我說法,我未斷故。眾生、壽命,亦復如是。

  “各位善男子!如果沒有了我相的話,就會明了自我本空,毫無真實可言;那么,縱然別人誹謗自己,也終究沒有一個自我會被貶低呀!怎么會產(chǎn)生嗔恨心呢!”

  “如果還有一個自我,可以修行,可以講經(jīng)說法,得到別人的贊嘆以后就會歡喜,然后,這個自我還要去度化對方的話,這就說明,我相還不曾斷除啊。”

  “只要我相還在,那么,人相、眾生相和壽命相也一樣,都還不曾斷除!

  哎,這段經(jīng)文很清楚,是對前面那段經(jīng)文的解讀。如果咱聽到贊嘆就歡喜,遇到誹謗就嗔恨,嘿嘿,那就充分說明,咱還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和壽命相呀!否則的話,咱哪,無論別人贊嘆或者貶低,都會如如不動了。

  像這樣帶著我相去修行,而又不去明了它,不肯破除它,嘿嘿,就是一種病態(tài),不是真正的佛法呀!所以,世尊說道:

  善男子!末世眾生說病為法,是故名為可憐愍者!雖勤精進,增益諸病,是故不能入清凈覺。

  “各位善男子!末法時代的眾生們,往往把那些修行當中的病態(tài),叫做佛法;所以呀,如來把他們稱之為‘可憐憫者\’,就是無知的可憐人呀!”

  “像他們這樣,以病態(tài)的知見去修行,雖然不斷地精進,只不過是增長了各種病態(tài)而已,因此呀,不能夠悟入清凈覺性!

  哎,這真是“世間好語佛說盡,何用山僧重說法”呀!嘿嘿,咱這末法時代的種種現(xiàn)象,世尊呢,早在幾千年前,就全給說明白啦!

  各位兄弟姐妹,您留心看看,咱這喧囂的時代,那些所謂的修行人,所謂的佛弟子,乃至于所謂的善知識們,是否還在四相的病態(tài)當中呢?哎,您仔細觀察,只是觀察,心里明白就好,千萬別吭聲,為啥呢?

  ——嘿嘿,一吭聲,一在意,咱自己呀,就執(zhí)著在里面了,就陷入到了四相當中去啦。

  所以,不明了四相,不了斷四相,修行就不會有任何成就。因此,世尊說道:

  善男子!末世眾生不了四相,以如來解及所行處,為自修行,終不成就。

  “各位善男子!末法時代的眾生們,不明了四相的緣故,就會陷入到知解當中,把經(jīng)文當中如來的慧解,以及所修行的境界,變成了知識,記下來,當做是自己的修行。像這樣,終究是無法獲得成就的。”

  哎,佛法不全是知識,修行無關乎名相。所謂的“如來解”,是指如來的智慧,咱呢,理解過來。所謂的“所行處”,是指如來修行的境界,咱呢,學習過來。

  但是,咱千萬不能把如來的智慧,在沒有充分理解消化之前,就當做是自己的智慧;更不能把如來的修行境界,知道了以后,就當做是自己的修行境界。

  哎,明明沒悟道,卻以為自己悟道了;明明沒證果,卻以為自己證果了。就是下面這類自欺欺人的人:

  或有眾生,未得謂得,未證謂證;見勝進者,心生嫉妒。由彼眾生未斷我愛,是故不能入清凈覺。

  “就好像啊,有的眾生,尚未得道,卻說自己得道了;尚未證果,卻說自己證果了。但是,在見到超過自己的修行人的時候,心里卻會產(chǎn)生嫉妒!

  “這說明啊,他們還沒有斷除我相和愛我之心,因此,不能夠悟入清凈覺性!

  ——哎,其實啊,悟道的人,通常不會宣說自己已經(jīng)悟道了,那不等于自我標榜嘛。證果的人,通常也不會宣說自己已經(jīng)證果了,那不還有我相嘛。

  除非呢?嘿嘿,除非是特殊情況下,因緣很殊勝,為了方便利益眾生,而如實宣說;或者是在僧團集會的正式詢問時,應當如實宣說。

  所謂的“勝進者”,就是指超過自己的人。所謂的“我愛”,就是指我相和愛我之心,其中,“我”就是“我相”;“愛”就是愛我之心,也就是“我執(zhí)”呀。

  那么,既然不應當“以如來解及所行處,為自修行”,那咱該咋修行呢?世尊繼續(xù)解說道:

  善男子!末世眾生希望成道,無令求悟;唯益多聞,增長我見。

  “各位善男子!末法時代的眾生們,如果希望成就道業(yè)的話,不要讓他們追求開悟。因為,這樣只不過是有益于廣學多聞罷了,而且會增長自我的見解!

  哎,咱哪,希望成就道業(yè)是好的,菩提大愿當中,都要發(fā)心成佛,這沒有問題,這叫做正念與正愿。

  問題是,咱不應當追求開悟與證果,因為呀,修行是要順其自然的。哎,這里面很微妙,您看,一方面,咱應當發(fā)愿成佛,發(fā)愿見性成佛,乃至于也可以發(fā)愿今生開悟、證果,等等;另一方面呢?咱又不應當追求修行的結果,不能追求開悟,不能追求證果,不能強求啊。

  ——哎,既要有修行的方向,又要順其自然,嘿嘿,如此中道自然的心境,您哪,善巧把握吧。

  最要不得的,就是有一些人,為了開悟,為了證果,為了證明自己很行,很了不起,為了顯現(xiàn)自我價值,然后呢?拼命地鉆書本,從里面尋找悟境,尋找悟道的知識,記下來,嘿嘿,再拿出來炫耀,作為自己的成就。

  ——這種人哪,無藥可救。咱哪,千萬要遠離他們。那么,咱大家,到底該咋修行呢?請聽世尊的解說:

  但當精勤降伏煩惱,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斷令斷。貪、嗔、愛、慢,諂曲、嫉妒,對境不生;彼我恩愛,一切寂滅。佛說是人,漸次成就;求善知識,不墮邪見。

  “應當讓他們,精進地降伏心里的煩惱,發(fā)起廣大勇猛的上進心,還沒有證得的智慧,要爭取實證它;還沒有斷掉的煩惱,要爭取斷除它!

  “就這樣勤奮地修行,一直到貪婪心、嗔恨心、愛戀心、傲慢心、諂曲心和嫉妒心,等等,在面對著各種境界的時候,都不會再產(chǎn)生了;乃至于,對于別人和自己的分別執(zhí)著,對于恩愛情感的牽掛,也都悄然平息了。”

  “佛陀說啊,像這樣的修行人,會逐漸獲得成就的。同時,也需要向真正的善知識參學求教,才不會墮落到邪見當中去!

  哎,作為學佛人,咱哪,就是要學習覺悟和解脫,佛者,覺也。而貪、嗔、癡、慢、諂曲、嫉妒,等等煩惱呢?嘿嘿,就是不覺悟、不解脫呀!

  這些煩惱是從哪里來的呢?哎,就來自于“彼我恩愛”,也就是對于我相、人相、眾生相和壽命相的分別執(zhí)著呀。所以,要想降伏煩惱,咱呢,必須要通過學習,明了并斷除我相,乃至于四相。

  這段經(jīng)文,世尊也是在小結性地回應凈諸業(yè)障菩薩的提問,哎,所謂“使諸眾生迷悶不入”的,正是咱大家的“彼我恩愛”之心呀。

  就如同凈諸業(yè)障菩薩,在本章開始所說的那樣,世尊的解答,為咱大家詳盡地講說了“開悟法性”之妙法,給咱們大家“做將來眼”,也就是為咱提供了通往未來成佛之路的智慧眼啊。

  到這里,本章法義即將圓滿,最后,世尊再次叮嚀大家:

  若于所求,別生憎愛,則不能入清凈覺海。

  “在向善知識求學的時候,如果對于善知識,或者是所求學的法門,還要產(chǎn)生愛憎之心的話,這樣的人,就沒有辦法悟入清凈覺性之海!

  ——哎,或許咱大家呀,不會憎恨善知識,但是呢?有的人會“愛”上善知識,愛上善知識的智慧,愛上善知識的才華,愛上善知識的慈悲心,乃至于愛上善知識的相貌,等等。嘿嘿,這種人哪,真是顛倒呀!

  不過,還有更顛倒的,哎,“愛”上善知識的這個人,竟然成功了,那位善知識呢?也用“愛”給予了回應,于是,一拍即合,恩恩愛愛去了。這種情況呢?就是所謂的“偽善知識”,各位兄弟姐妹,咱,千萬千萬要遠離呀。

  另外,有的人會極其熱愛所求學的法門,于是呢,他就會貶低、憎惡其它的,他認為低劣的法門,這就是偏激的法執(zhí),這樣的心境,也是沒法子悟入清凈覺性的。

  實際上,諸佛菩薩,平等觀察一切法,即使對于邪教和邪法,也不會產(chǎn)生憎惡之心,而只是平等地敬而遠之呀。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到這時呢,本章的法義基本圓滿了,按照慣例,世尊要用偈語重述一遍長行的內(nèi)容,于是,世尊這樣說道:

  凈業(yè)汝當知!一切諸眾生,

  皆由執(zhí)我愛,無始妄流轉(zhuǎn)。

  未除四種相,不得成菩提。

  愛憎生于心,諂曲存諸念,

  是故多迷悶,不能入覺城。

  若能歸悟剎,先去貪嗔癡,

  法愛不存心,漸次可成就。

  我身本不有,憎愛何由生?

  此人求善友,終不墮邪見。

  所求別生心,究竟非成就。

  “凈諸業(yè)障菩薩,你要知道啊!一切蕓蕓眾生,都因為執(zhí)著于我和愛我之心,所以才會落入無始以來,虛妄的生死流轉(zhuǎn)!

  “只因為他們,尚未除去我相、人相、眾生相和壽命相,所以不能夠成就無上正覺!

  “面對各種境界的時候,他們就會產(chǎn)生愛憎之心,以及種種不爽直的諂曲之念,所以呀,他們常常會陷入迷惑苦悶當中,而不能夠悟入覺性之城!

  “如果有人,能夠歸心于覺悟之境域,那么,首先要除去貪、嗔、癡,連對于正法的熱愛之心也不應當有,佛陀說這樣的人,可以逐漸獲得成就!

  “要知道,所謂的我,以及我的身心,本來就不曾有,都是幻化的顯現(xiàn);那么,到底有誰,能夠產(chǎn)生憎愛之心呢?”

  “這樣的人,在修行當中,還應當向善知識求學,那么,就不會落入到邪見當中去!

  “但是,如果對于善知識或者所求學的法門,還要產(chǎn)生愛憎分別的話,那么,終究也沒有辦法獲得成就!

  至此,本章圓滿。咱哪,遵從世尊的教誨,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放下愛憎之心,看破我相,哎,這樣修學,自然會漸入佳境啊。

  在凈諸業(yè)障菩薩之后,由本經(jīng)十二圓覺菩薩當中的第十位,普覺菩薩,替咱大家向佛請法,主要是請問關于善知識和禪病的問題。咱哪,繼續(xù)洗耳恭聽。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