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jīng)卷第十一

  中阿含經(jīng)卷第十一

  中阿含王相應(yīng)品第六:(有七經(jīng),王相應(yīng)品本有十四經(jīng),分后七經(jīng)為第二誦。)

  七寶相四洲牛糞摩竭王鞞婆麗陵者天使最在后

  (七寶經(jīng)、三十二相經(jīng)、四洲經(jīng)、牛糞喻經(jīng)、摩竭王〔頻鞞娑邏王迎佛經(jīng)〕、鞞婆陵耆經(jīng)、天使經(jīng)排在最后面)

  五十八、七寶經(jīng)第一(初一日誦)

  大意:本經(jīng)敘述佛陀告訴諸比丘!轉(zhuǎn)輪王出世時,會有七寶之出現(xiàn)于世間。像如是的,如來出世時,也有七覺支之寶之出于世間。

  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游行在于舍衛(wèi)國,住在于勝林給孤獨(dú)園。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如果轉(zhuǎn)輪王出現(xiàn)于世間時,當(dāng)知便會有七寶之出現(xiàn)在于世間。那七寶呢?所謂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居士寶、主兵臣寶,就是所謂的七寶。

  如轉(zhuǎn)輪王出現(xiàn)于世間時,當(dāng)知會有此七寶之出世,像如是的,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之出現(xiàn)于世間時,當(dāng)知也有七覺支之寶,出現(xiàn)于世間。那七覺支呢?所謂念覺支寶、擇法覺支寶、精進(jìn)覺支寶、喜覺支寶、息覺支寶、定覺支寶、舍覺支寶,以上就是所謂的七寶。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出現(xiàn)于世間時,當(dāng)知會有此七覺支之寶之出現(xiàn)于此世間!

  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那些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五十九、三十二相經(jīng)第二(初一日誦)

  大意:本經(jīng)敘述如具足三十二相的話,在家可為轉(zhuǎn)輪圣王,如出家時,則為如來。其名稱會流布,會周聞于十力。同時詳述三十二相。

  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游行在于舍衛(wèi)國,住在于勝林給孤獨(dú)園。

  那時,諸比丘們。在中食后,集坐在于講堂,共論如下之事:「諸位賢者們!甚奇!甚特!如大人成就三十二相的話,必定會有二處的去處,是真諦,而不虛的事:(1)此人如果為在家人的話,必定會為轉(zhuǎn)輪王。是聰明有智慧,具有了四種軍隊,可以整御(統(tǒng)治)天下,由自己可以自由自在,為如法的法王,而成就七寶。那七寶就是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居士寶、主兵臣寶,就為之七寶。同時千子具足,顏貌端正,勇猛無畏,能降伏其它之眾。他必定會統(tǒng)領(lǐng)這里的一切地,乃至大海,都不須用刀杖,都以法教令,使大家都能安樂。(2)如果為剃除須發(fā),著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為無家庭牽累的學(xué)道者的話,必定會證得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其名稱會流布,會周聞于十方!

  那時,世尊正在燕坐(禪坐),曾用凈天耳,出過于人(優(yōu)勝于人耳),而聽到諸比丘在于中食之后,集坐在于講堂,共論如下之事:「諸位賢者們!甚奇!甚特!如有大人,而成就三十二相的話,所行之處,必定有二處,是真諦而不虛的:如果為在家的話,必定會為轉(zhuǎn)輪王,是聰明而有智慧,有四種的軍隊,能整御天下,由于自己可以自在的運(yùn)行,是如法的法王,而七寶成就。那七寶就是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居士寶、主兵臣寶,是為七寶。有千子之具足,顏貌都端正,都勇猛無畏,能降伏他眾生。他必定統(tǒng)領(lǐng)此一切地,乃至于大海,然而不用刀杖,都以法去教令人,使人得到安樂的。倘若他剃除須發(fā),著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為無家庭牽累的學(xué)道者的話,必定能證得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名稱會流布,會周聞于十方。」

  世尊聽聞他們共論此事的聲音后,就在于晡時(申時),從燕坐起來,往詣講堂,在于比丘眾之前面敷一座位而坐在那里。佛陀垂問諸比丘們說:「你們今天到底是共論何事,而集坐在于講堂呢?」

  這時,諸比丘們白佛說:「世尊!我們今天集坐在講堂里,所共論的為如下之事:『諸位賢者們!甚奇!甚特!如有人成就三十二大人

  之相的話,必定會有二處之去處,是真諦而不是虛妄的:如果為在家的人的話,必定會為轉(zhuǎn)輪王,是一位聰明而有智慧的王者。有四種軍隊,能整御天下,由自己之意,可以自在運(yùn)行,為如法的法王,而成就七寶。那七寶就是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居士寶、主兵臣寶,這些為之其七寶。有千子之具足,顏貌都很端正,都很勇猛而無畏,而能降伏他眾生。他必定統(tǒng)領(lǐng)此一切地,乃至大海,都不用刀杖,都以法教令,使人得到安樂的。倘若剃除須發(fā),著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為無家庭牽累的學(xué)道之人的話,必定能證得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其名稱會流布,而周聞于十方。』世尊!我們都在共論這些事之故,而集坐在講堂的!

  于是,世尊告訴他們說:「比丘們!你們欲得從如來之處,聽聞三十二相之事嗎?所謂大人所成就的,必有二處之去處,是真諦,而不是虛妄的:如果為在家的話,必定會成為轉(zhuǎn)輪王,是聰明有智慧,有四種軍隊,能整御天下,可以由己而自在運(yùn)行,如法的法王,而成就七寶。那七寶就是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居士寶、主兵臣寶,就是他的七寶。有千子具足,顏貌都很端正,都勇猛無畏,而能降伏他眾生。他必能統(tǒng)領(lǐng)此一切地,乃至大海,都不用刀杖,都以法教令,使人得到安樂的。倘若剃除須發(fā),著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為無家庭牽累的學(xué)道之人的話,必定能證得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其名稱會流布,而周聞于十方!

  這時,諸比丘們聽后,白佛而說:「世尊!現(xiàn)在正是時候。善逝!現(xiàn)在正是時候。如果世尊為諸比丘們說三十二相的話,諸比丘們聽后,當(dāng)會善于受持(納受)!

  世尊垂告而說:「諸比丘們!你們要諦聽!你們要諦聽!聽后要善思念,吾當(dāng)會為你們詳細(xì)的分別而說!惯@時,諸比丘們,就受教而

  注意的傾聽佛說。

  佛陀說:「1.大人之足,安平而立(足下平滿相,足底乎直柔軟,安住密著地面)。這叫做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2.大人的足下生輪,輪有千輻,一切都具足(千輻輪相,足心現(xiàn)一千輻輪寶之肉紋)。這就是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3.大人的足指纖長(指纖長相,兩手、兩足皆纖長端直)。這就是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4.大人之足周都正直(足周正直相,身體正直如梵天)。這就是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5.大人之足之跟踝,其后面的兩邊都平滿(足跟廣平相,足踵圓滿廣平之相)。這就是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6.大人的足,其兩踝都(足趺隆起相,為足背高起圓滿之相),這就是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7.大人的身毛上向(身毛右旋相,佛的一切發(fā)毛,由頭至足皆右旋,色紺青柔潤)。這就是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8.大人的手足有網(wǎng)縵,猶如鴈王(指網(wǎng)縵相,手足之一一指間,有縵網(wǎng)交互連絡(luò)之紋)。這就是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9.大人的手足極妙而柔弱軟敷,猶如兜羅華(手足柔軟相,手足極其柔軟,有如細(xì)劫波毳之相),這就是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10.大人的肌皮軟細(xì),塵水均不著(皮膚細(xì)軟相,皮膚細(xì)薄、潤澤,一切塵垢都不染)。這就是大人的大人之相。

  又次,11.大人為一一之毛。一一之毛就是說,身上的每一孔,都有生一毛,其色為如紺青,有如螺之右旋那樣(孔生一毛相。指孔均生一毛,其毛為青瑠璃色,一一毛孔皆出微妙的香氣)。這就是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12.大人為鹿腸,有如鹿王(腨如鹿王相,指股骨如鹿王之纖圓)。這就是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13.大人為陰馬藏,猶如良馬王(馬陰藏相,指男根密隱于體內(nèi),如馬陰之相)。這就是大人的大人之相。14.大人的身形圓好,有如尼拘類樹,上下都圓而相稱(尼拘樹相。指佛身縱廣左右上下,其量全等。周匝圓滿,有如尼拘律樹-縱廣樹)。這就是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15.大人之身,并不阿曲,身體不曲,則平立時,伸手可以摩著其膝(垂手過膝相。立正時,兩手垂下,其長可越膝)。這就是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16.大人之身為黃金色,有如紫磨金(金色身相,佛身全體都呈露出真金色,有如眾寶莊嚴(yán)之妙金聚)。這就是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17.大人之身,七處都滿。所謂七處都滿,乃指兩手、兩足、兩肩,以及頸(七處隆滿相,七處之肉均隆滿、柔軟)。這就是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18.大人的上身大,有如師子(上身如師子相。指佛之上半身廣大,行住坐臥威容端嚴(yán),都如獅子王)。這就是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19.大人為師子的頰車(獅子頰相:指兩頰隆滿如獅子頰)。這就是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20.大人的脊背平直(大直身相。指一切人中,佛身最大而直)。這就是大人的大人之相。

  又次,21.大人的兩肩都上連通,頸均平滿(肩膞圓滿相。指佛兩腋下之骨肉圓滿不虛)。這就是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22.大人有四十齒(四十齒相。佛具有四十齒),23.牙平(佛齒干齊),24.齒不悚(佛齒密無間隙),25.齒白、齒通味第一味(四牙白凈相。齒鮮白光潔,銳利如鋒)。這就是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26.大人的梵音令人可愛,27.其聲猶如加羅毘伽(梵聲相)。這就是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28.大人為廣長舌,所謂廣長舌,就是說其舌從口出后,能遍覆其面(廣長舌相,舌廣而長,柔軟細(xì)薄,展之則覆面至于發(fā)際)。這就是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29.大人的承淚處都滿,猶如牛王(眼睫如牛王相,指睫毛整齊而不雜亂。)這就是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30.大人的眼,其色為紺青(目紺青色相,指佛眼細(xì)青如青蓮華)。這就是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31.大人的頭頂有肉髻,團(tuán)圓相稱,發(fā)螺向右而旋(頂髻相,頂上有肉,隆起如髻形之相)。這就是大人的大人之相。又次,32.大人的兩眉之間,有生毛,潔自而右縈(白毫相。雙眉中間生白毫,柔軟如兜羅綿,右旋而卷收,因常放光,故稱毫光,或眉間光)。這就是大人的大人之相。

  諸比丘們!大人如成就這種三十二相的話,必定會有二處可去,是真諦,而不是虛妄的。(1)如果為在家的話,必定會為轉(zhuǎn)輪王,是聰明而有智慧,有四種的軍隊,能整御天下,可由自己自由自在,為如法的法王,而成就七寶。那七寶就是所謂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居士寶、主兵臣寶,是為七寶。有千子具足,其顏貌都端正,為勇猛無畏,能降伏他眾。這種具有了這些條件的人,必定能統(tǒng)領(lǐng)此一切地,乃至大海,均不用刀杖,都以法教令,使人得到安樂。(2)倘若剃除發(fā)須,著袈裟衣,由于正信而舍家,而為沒有家庭牽累的學(xué)道者的話,必定會得證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其名稱會流布,而周聞于十方。」

  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那些比丘們,聽佛所說,都?xì)g喜奉行!

  六十、四洲經(jīng)第三(初一日誦)

  大意:本經(jīng)敘述世人對于其欲望能具足,而命終者少。佛陀自述其前生為頂生王,而作為轉(zhuǎn)輪王時,統(tǒng)領(lǐng)四洲,更隨其意念而入于三十三天的法堂,和天帝釋各坐半座。然而意還不足,欲驅(qū)帝釋天,而奪其半座打好作為天人之王。此念剛發(fā),就墮下界,就失去其如意足神通而命終。這都是欲望無窮,不知足所致的。

  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游行在于舍衛(wèi)國,住在于勝林給孤獨(dú)園。

  那時,尊者阿難,在安靜之處,正在燕坐(坐禪)思惟,而作此念:世人甚少有人能對于欲,有滿足之意,少有厭患于欲,而命終的人。世人對于欲,有滿足意,能厭患于欲,而命終的人,可說是甚為難得的事。

  阿難尊者,就在于晡時,從其燕坐起來,往詣佛所,到后禮拜,然后退住在一邊。他白佛說:「世尊!我今天在安靜之處,燕坐思惟,而作如是之念:世人甚少有能對于欲念有滿足其意,很少有厭患于欲,而命終的人。世人對于欲,有滿足其意,能夠厭患于欲,而命終的人,可說是甚為難得的一件事!

  佛陀聽后,垂告阿難而說:「如是!如是!世人甚少,少能對于欲,有滿足之意。少有厭患于欲,而命終的人。阿難!世人對于欲,有滿足之意,厭患于欲,而命終的人,可說是非常的難得的。阿難!世人確實極甚難得,確實非常難得對于欲,有滿足之意,厭患于欲,而命終的人。阿難!但是世間人甚多甚多(非常的多),對于欲,并沒有滿足之意,不厭患于欲而命終的。這是為甚么呢?

  阿難!在過去世之時,有一位國王,名叫頂生(最勝王,印度太古時期之轉(zhuǎn)輪王),曾作為轉(zhuǎn)輪王。是一位聰明有智慧的國王。他擁有四種軍隊,能整御天下,可由于自己去自在運(yùn)用,為如法的法王,而成就七寶。那七寶就是所謂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居士

  寶、主兵臣寶,就是其七寶。有千子之具足,顏貌都端正,為勇猛無畏,而能降伏其它的眾生。這一位必定能統(tǒng)領(lǐng)此一切地,乃至大海,都不用刀杖,而用法教,使人得以安樂的。阿難!那位頂生王,在后來極大久遠(yuǎn)之時,便作如是之念:我領(lǐng)有閻浮洲(南贍部洲,位于須彌山南方的咸海中),極大的富樂,有好多的民眾。我有七寶,有千子都具足。我欲在于宮中,降下寶物,經(jīng)過七天,其寶都積堆而至于膝蓋之高。阿難!那位頂生王有大如意足(能如己意,自在飛行與神變的境界),有大威德,有大福佑,有大威神。剛起這種動念之時,就在于宮中降下珍寶七天,積堆至于人的膝蓋之處。

  阿難!那位頂生王,又在于后來,極大久遠(yuǎn)之時,便作如是之念:我擁有閻浮洲,極大的富樂,有很多的民眾。我也擁有七寶,具足了千子,以及在宮中降下珍寶七天,堆積至于膝蓋。我憶起了曾從古人所聽到的,如西方有一大洲,名叫瞿陀尼(西牛貨洲,位于須彌山西方之咸水海)。那邊也是極大富樂,也擁有非常多的民眾。我現(xiàn)在欲往,去看看瞿陀尼洲,到后,可整御那個大洲。阿難!那位頂生王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佑,有大威神。因此,剛起意念之時,就能以他的如意足乘于虛空而去,同時也率領(lǐng)四種軍隊同行。阿難!那位頂生王就實時到達(dá)瞿陀尼洲,而住在于那個地方。阿難!那位頂生王住下來后,則整御瞿陀尼洲,乃至經(jīng)過無量的百千萬歲。

  阿難!那位頂生王,在于后來,極大久遠(yuǎn)之時,又作如是之念:我擁有閻浮洲,極大富樂,有好多民眾,我擁有七寶,具足了千子,以及宮中降下了珍寶七天,堆積至于膝蓋。我也已擁有瞿陀尼洲。我又曾從古人聽到東方有一大洲,名叫弗婆鞞陀提(東勝身洲,位于須彌山東方的咸海中)。那個地方,也極大富樂,有好多的民眾。我現(xiàn)在欲往見弗婆鞞陀提洲,到那邊去整御那個大洲。阿難!那位頂生王有

  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佑,有大威神,剛發(fā)起其動念后,就用其如意足,乘于虛空而去,也領(lǐng)帶四種軍隊,一齊乘空而去。阿難!那位頂生王,實時到達(dá)弗婆鞞陀提洲,而住在那里。阿難!那位頂生王住下來后,即整御那個弗婆鞞陀提洲,乃至經(jīng)過無量的百千萬歲。

  阿難!那位頂生王在于后來極大久遠(yuǎn)之時,又作如是之念:我擁有閻浮洲,為極大的富樂,有好多的民眾。我也擁有七寶,也有千子,都具足,以及在于宮中降下珍寶七天,珍寶已堆積至于膝蓋之上。我又有了瞿陀尼洲,也有了弗婆鞞陀提洲。我又曾經(jīng)從古人之處聽過,說北方有洲,名叫郁單曰(北俱盧洲,位于須彌山北方的咸水海中),其處也極大富樂,也有很多的民眾。聽說那個地方的民眾都無我想,也無所受。我現(xiàn)在欲往見那個郁單曰洲。到達(dá)后,欲整御那個地方。以及諸眷屬。阿難!那位頂生王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佑,有大威神。因此,剛發(fā)心(起意)后,就用他的如意足乘著虛空而去,以及領(lǐng)率四種軍隊同往。

  阿難!那位頂生王遙見該處的平地,遍處都是白色的,就告訴諸位臣從們說:『卿等(你們)看見郁單曰,其平地都潔白嗎?』諸臣回答說:『見到了,天王!』王又告訴他們說:『你們(卿等)知道嗎?那些潔白的東西是郁單曰的人的自然的梗米,郁單曰的人平常所食之物,卿等(你們)也應(yīng)該共食此食!话㈦y!那位頂生王又遙見郁單曰洲里面的若干種之樹,都凈妙嚴(yán)飾,有種種的彩色,在于欄楯里,就告訴諸臣說:『你們(卿等)看見郁單曰洲中,有若干種之樹,都凈妙嚴(yán)飾,有種種的彩色,在攔楯里嗎?』諸臣回答說『看見了,天王!』王又告訴他們說:『卿等知道嗎?這是郁單曰之人的衣樹(劫貝。綿樹),郁單曰之人都取此衣去穿著。卿等也應(yīng)取此種衣去穿著!话㈦y!那位頂生王實時到達(dá)而住在于郁單曰洲。阿難!那

  位頂生王住下來后,就整御郁單曰洲,乃至經(jīng)過無量的百千萬歲,以及諸眷屬。

  阿難!那位頂生王在于后來極大久遠(yuǎn)之時,又作此念:我擁有閻浮洲,極大富樂,有好多的民眾。我也擁有七寶。千子也具足,以及在宮中降下珍寶七天,積堆至于膝蓋上。我又有了瞿陀尼洲,也有弗婆鞞陀提洲,也有了郁單曰洲。我曾經(jīng)又從古人聽到有天處,其名叫做三十三,我現(xiàn)在欲往見三十三天。阿難!那位頂生王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佑,有大威神。剛發(fā)起(起意)后,就用如意足乘著虛空而往,以及頌率四種軍隊,向著日光邁進(jìn)。阿難!那位頂生王遙見三十三天中,須彌山王的上面有猶如大云,就告訴諸大臣們說:『卿等看見三十三天,須彌山王的上面,有猶如大云的形相嗎?』諸臣回答說:『看到了,天王!』王又告訴他們說:『卿等知道嗎?那是三十三天中的晝度樹(波利質(zhì)多羅,香遍樹)。三十三天(忉利天)的天神們,都在此樹下,在于夏季四個月。具足了五欲,而自娛樂!

  阿難!那位頂生王又遙見三十三天中,在須彌山王上,近于南邊之處,猶如大云,就告訴諸位臣民說:『卿等看見三十三天中,須彌山王上,近于南邊之處,猶如大云嗎?』諸臣回答說:『看見了,天王!』王又告訴他們說:『卿等知道嗎?這就是三十三天的正法之堂,三十三天的天神們都在于此堂中,每逢月之初八日、十四日、十五日,為了天,為了世人,在思法思義!话㈦y!那位頂生王,于此時,即到三十三天。那位頂生王到達(dá)三十三天后,就進(jìn)入法堂。于是,天帝釋(三十三天之主)便賜與頂生王半座,請他坐下來。那位頂生王就坐在天帝釋給與的半座上面。于是,頂生王,以及天帝釋,都等于是沒有甚么差別。如二位之光與光都無異,色與色都無異,形

  與形都無異。兩位的威儀禮節(jié),以及其衣服也都沒有異,唯有眼詢(動眼時)有點(diǎn)兒不同。

  阿難!那位頂生王在于后來,經(jīng)過極大久遠(yuǎn)時,又作此念:我擁有閻浮洲,極大富樂,有好多的民眾。我也擁有七寶,也具足了千子,以及在于宮中降下珍寶七天,堆積至于膝蓋。我同時又有瞿陀尼洲,也有弗婆鞞陀提洲,也有郁單曰洲。我又已經(jīng)看見三十三天的云集大會,我已能得以進(jìn)入諸天的法堂。又天帝釋也與我半座,我已經(jīng)得坐在帝釋天的半座上面。我和帝釋天都并沒有甚么差別,光與光無異,色與色無異,形與形無異,威儀禮節(jié),以及衣服等,也并沒有異,唯有眼睛轉(zhuǎn)動(眼拘)的地方有些差別而已。我現(xiàn)在寧可將帝釋天驅(qū)走,而奪取其另外半座,以便作天人之王,由于自己而自在運(yùn)用吧!

  阿難!那位頂生王剛發(fā)此念(起此動念),就在不知不覺之間,已經(jīng)降下在于閻浮提,便失去了其如意足,同時又生極重之病。在他將要臨命終時,諸臣則往詣頂生王之所,向頂生王說:『天王!如果有梵志、居士,以及諸臣、民眾來問我們而說:頂生王臨命終時,到底交代甚么事,說甚么話嗎?那時,我們應(yīng)當(dāng)要怎樣去回答那些梵志、居士,以及諸臣、民眾呢?』

  這時,頂生王告訴諸臣們說:『如果梵志、居士,以及諸臣、人民,來問卿等:頂生王在臨命終時,說甚么事時,卿等應(yīng)當(dāng)要這樣的回答他們:頂生王得有閻浮洲,其意猶不滿足,而命終。頂生王得有七寶,其意猶不滿足而命終。他具足了千子,其意猶不滿足而命終。頂生王運(yùn)用其神力,使珍寶降下七天,其意猶不滿足而命終。頂生王得瞿陀尼洲,其意猶不滿足,而命終。頂生王得弗婆鞞陀提洲,其意猶不滿足而命終。頂生王得郁單曰洲,其意猶不滿足而命終。頂生王得見諸天之集會,其意猶不滿足而命終。頂生王具足了五欲功德-

  色、聲、香、味、觸(能享受最大的欲樂),其意猶不滿足而命終。倘若有梵志、居士,以及諸臣、民眾,來問卿等而說:頂生王臨命終時,說甚么話,交代甚么事時,卿等就應(yīng)當(dāng)照這些話去回答他們!弧

  佛陀說到這里,又說偈頌而說:

  天雨妙珍寶欲者無厭足欲苦無有樂慧者應(yīng)當(dāng)知

  著有得金積猶如大雪山一一無有足慧者作是念

  得天妙五欲不以此五樂斷愛不著欲等正覺弟子

  (上天雖然降下算不盡的妙珍寶,但是有貪欲的人,還是不能厭足的。應(yīng)當(dāng)要知道!貪欲為苦,而不是樂,有智慧的人應(yīng)當(dāng)要知道這種道理的!)

  (倘若得有黃金之堆積,有如大雪山那么的廣大,也是一一都不會有厭足的一天,有智慧的人,應(yīng)該要作如是之念。)

  (假如得天的妙五欲,也不應(yīng)以此五樂而樂;應(yīng)該要斷除貪愛,應(yīng)該不要耽著于欲,這才是正覺〔佛陀〕的弟子。)

  世尊說褐后,又告訴阿難說:「阿難!我所說的那一位頂生王,你意謂別人嗎?你不可以作此念,當(dāng)知:那是我啊!阿難!我在于那時,曾經(jīng)饒益了自己,也饒益他人,饒益好多的人。同時,都愍傷世間,都為天、為人,求義,以及饒益,而求安隱快樂。不過那時我所說之法,并不至于究竟,不究竟白凈,不究竟梵行。由于不究竟梵行之故,那時并不能離開生老病死,不能脫離啼哭憂戚之念,也未能得脫一切的苦惱。阿難!我現(xiàn)在降生在世,為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明行成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調(diào)御丈夫)、天人師,號為佛,為眾佑。我現(xiàn)在能自饒益,也饒益他人,饒益很多人。都愍傷世間,而為了天,為了人而求義,以及饒益,而求

  安隱快樂。我現(xiàn)在說法,已得至究竟,已究竟白凈,究竟梵行。我究竟梵行后,現(xiàn)在已得離開生老病死、啼哭憂戚。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得脫一切苦惱!」

  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尊者阿難,以及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xì)g喜奉行!

  六十一、牛糞喻經(jīng)第四(初一日誦)

  大意:本經(jīng)敘述佛陀為一比丘說五陰無常,是苦,是變易之法。并以前生為頂生王時所擁有的七寶,現(xiàn)在已無一存在。這是因色為無常,為苦,為變易之法,有以致之。

  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游行在于舍衛(wèi)國,住在于勝林給孤獨(dú)園。

  那時,有一位比丘,在于安靜之處,燕坐(坐禪)思惟,而作此念:是否有一種色(指物體),能常住不變,而一向都是樂,都保持恒久存在的嗎?是否有一種覺(受)、想、行、識(指精神作用),為常住不變,而一向都為樂,都能恒久存在的嗎?

  那一位比丘就在于晡時,從其燕坐起來,往詣佛所,到后,稽首作禮,然后退坐在一邊。他仰白佛陀說:「世尊!我曾在于一安靜處燕坐思惟時,曾作如是之念:是否有那一種色(物質(zhì),色陰),為常住不變,而一向為樂,都恒久存在嗎?是否有一種覺(受)想、行、識

  (指精神作用的四陰),為常住不變,而一向都為樂,都恒久存在的嗎?」

  佛陀告訴那位比丘說:「世間上并沒有一種色為常住不變,為一向都為樂,都恒久存在的。也沒有覺(受)、想、行、識,為常住不變,一向都為樂,都恒久存在者!

  于是,世尊就用手指爪,去抄一些牛糞,而告訴他說:「比丘!你現(xiàn)在看見我用手指爪,去抄一些牛糞嗎?」比丘白佛說:「看見了,世尊!」

  佛陀又告訴他說:「比丘!像如是的,并沒有一些色,能常住不愛,而一向都為樂,都能恒久存在的。也像如是的,并沒有少許之覺(受)、想、行、識,能夠常住不變,而一向都為樂,而恒久存在的。為甚么呢?比丘!我憶起了往昔之時,長夜作福(恒常都在作諸善業(yè)),久長的作諸福業(yè)后,就長夜受諸樂報。比丘!我在往昔之時,經(jīng)過七年的行慈,故經(jīng)過七反(七次)的成敗(世間成住壞空之劫),不來生此世間。在世間敗壞之時,就生在晃昱天(二禪天),世間再成立時,就來下生在于空梵宮殿中,在那個梵天中,作一位大梵天。在余處千反(千次),作自在天王;三十六反(次),作天帝釋。又無量反(次)作剎帝利頂生王(出身為剎帝利的頂生王)。

  比丘!我出生而作為剎帝利的頂生王時,曾有八萬四千的大象,被好的乘具,都以眾寶校飾,白珠珞覆,是以于娑賀象王(轉(zhuǎn)輪王之王象之名。據(jù)說能飛行自在,而有六牙)為眾象之首的。比丘!我作剎帝利頂生王時,有八萬四千之馬,都被好的乘具,眾寶莊飾,金銀珓珞,是以馲馬王(云馬王)為眾馬之首的。比丘!我作為剎帝利的頂生王時,有八萬四千之車,四種校飾,莊嚴(yán)以眾好的獅子、虎豹斑紋之皮,用這些皮織成為雜色,種種的莊飾,都是非常的利疾的車輛,

  是以樂聲車(最勝車)作為上首的。比丘!我作剎帝利頂生王時,有八萬四千的大城,都是極為大富樂,有好多的民眾,是以拘舍惒提王城(拘夷那竭城之古名)為首的。比丘!我作剎帝利頂生王時,有八萬四千之樓,有四種的寶樓,所謂金、銀、琉璃,以及水精是,是以正法殿(堂)為首的。

  比丘!我作剎帝利頂生王時,有八萬四千的御座,有四種的寶座,所謂金、銀、琉璃,以及水精的。都敷之而用氍氀、毾,覆之而用錦綺羅縠,有襯體之被,兩頭的安枕,都用加陵伽波惒邏波遮悉多羅那(最好的羚鹿的毛皮制成的毛氈)。比丘!我作剎帝利頂生王時,有八萬四千的雙衣,所謂初摩衣(亞麻衣)、錦衣、繒衣、劫貝衣(劫貝樹絮織成的綿衣)、加陵伽波惒邏衣。比丘!我作剎帝利頂生王時,有八萬四千的女人,身體都光澤,都皎潔明凈,其美色都超過人,而少不及于天(差天人不多)。姿容都端正,使觀見的人都?xì)g悅。其身都以眾寶瓔珞嚴(yán)飾具足,盡是剎帝利種族出身之女,固然也有好多余族的人。比丘!我作剎帝利頂生王時,有八萬四千種之食,晝夜都常供,都是為我而設(shè)的,是欲使我吃食的。

  比丘!那此八萬四千種食當(dāng)中,有一種食,極美而凈潔,含有無量的種味,是我常時所食的。比丘!那些八萬四千女人當(dāng)中,有一位剎帝利女,最為端正姝好,都常奉侍于我。比丘!那些八萬四千的雙衣當(dāng)中,有一雙衣或初麻衣(亞麻衣),或錦衣,或繒衣,或劫貝衣(劫貝樹絮織成的綿衣),或加陵伽波惒邏衣(最好的羚鹿的毛皮制成的毛衣),都是我常常所穿著之衣。比丘!那些八萬四千御座當(dāng)中,有一御座,或者是金,或者是銀,或者是琉璃,或者是水精,都敷以氍氀、毾,覆蓋以錦綺羅縠,有襯體被、兩頭安枕,都是以加陵伽波惒邏波遮悉多羅那(最好的羚鹿毛皮制成的毛氈),這些都是

  我所常臥的。比丘!那些八萬四千的樓觀當(dāng)中,有一樓觀,或用金,或用銀,或用琉璃、或用水精,名叫做正法殿,是我所常住的。

  比丘!那些八萬四千的大城當(dāng)中,有一城,極大富樂,有好多的民眾,名叫拘舍惒提城,是我所常居的城。比丘!那些八萬四千的車中,有一輛車,所莊飾的都是用眾好的獅子、虎豹斑紋之皮,織成為雜色而為種種的莊飾,極為利疾,名叫樂聲車(最勝車),是我所常乘載,而至觀望園觀的。比丘!那些八萬四千馬當(dāng)中,有一匹馬,其體為紺青色,其頭好像鳥,名叫馲馬王(云馬王),是我所常騎,而至于觀望園觀的。比丘!那些八萬四千大象當(dāng)中,有一匹象,全體都極白,七支(處)都盡為端正,名叫于娑賀象王(七處平住,力能飛行的轉(zhuǎn)輪王之象),是我所常乘,而至于觀望園觀的。

  比丘!我曾經(jīng)作如是之念:這是甚么業(yè)果?是甚么業(yè)報?使我今天能有這么大的如意足,有這么大的威德,有這么大的福佑,有這么大的威神呢?比丘!我又作如是之念:這是三種善業(yè)之果,是三種善業(yè)之報,才會使我今天有這么大的如意足,有這么大的威德,有這么大的福佑,有這么大的威神的。第一就是布施,第二就是調(diào)御,第三就是守護(hù)。

  比丘!你觀察那些一切所有看看,到頭來,都盡滅,如意足也都盡失去啊!比丘!你的意見如何呢?色為有常嗎?為無常嗎?」回答說:「為無常的,世尊!」

  佛陀又問說:「如果為無常的話,是苦呢?是非苦的呢?」回答說:「是苦的,是會變易的,世尊!」世尊又問說:「如果為無常,為苦,是變易法的話,則這些多聞的圣弟子,是否納受為『是我、是我所、我是彼所有』嗎?」回答說:「弗也,世尊!」世尊又問說:「比丘!你的意見如何呢?覺(受)、想、行、識,為有常嗎?為無

  常嗎?」回答說:「為無常的,世尊!」又問說:「如果為無常的話,是為苦呢?是非苦呢?」回答說:「是苦,是變易之法啊,世尊!」又問說:「如果為無常、苦、變易法的話,這些多聞的圣弟子是否會納受為『是我、是我所有、我是彼所有』嗎?」回答說:「弗也!世尊!」

  佛陀至此,啟教而說:「因此之故,比丘!你應(yīng)該要如是而學(xué):若有色,不管是過去,或者是未來,是現(xiàn)在,或者是內(nèi)、是外,是粗、是細(xì),或者是好、是惡,或者是近、是遠(yuǎn),那些一切都非我,非我所有,我也非彼所有,應(yīng)當(dāng)以慧觀知如真(以智慧觀察,如實而知。以上為對于色陰之觀察實知。下面為對于受想行識之四陰之觀察,如實而知)。若有覺(受)、想、行、識,不論是過去,或者是未來,是現(xiàn)在,或者是內(nèi)、是外,或者是粗、是細(xì),或者是好、是惡,或者是近、是遠(yuǎn),那些一切,均為非我,均為非我所有,我非彼所有,應(yīng)當(dāng)要以智慧去觀察,而如實而知(知如真)。比丘!如果多聞的圣弟子,像如是的觀察的話,則他便會厭離色,會厭離覺(受)、想、行、識。厭離后,便沒有欲,無欲后,便會解脫,解脫后,便會自知己經(jīng)解脫。所謂知道: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辨,不更受后有之身,像這樣的知如真(如實而知)!

  于是,那位比丘聽佛所說,善受善持,就從座起,禮拜佛足,繞佛身邊三匝后,而去。

  那位比丘受佛的教化后,就獨(dú)住在于遠(yuǎn)離鬧集之處,專心一意的不放逸,精勤修行后,就和族姓子之所為那樣,如:剃除須發(fā),著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為無家庭牽累的學(xué)道者,唯修無上的梵行后,在于現(xiàn)法當(dāng)中自知自覺,自作證而成就,而游止于其境界。所謂: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后有,知如真(如實而知

  道)。像如是的,那位比丘知法后,乃至證得阿羅訶(阿羅漢,無生,解脫生死)。

  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那些比丘們,聽佛所說,都?xì)g喜奉行!

  六十二、頻鞞娑邏王迎佛經(jīng)第五(初一日誦)

  大意:本經(jīng)敘述摩竭陀國頻鞞娑邏王聞佛的聲名,而往詣佛所?匆姺鸬纳磉,有極受人崇敬的郁毘邏迦葉也在座,疑二人之師徒的關(guān)系(不知何人為師)。佛陀乃教迦葉說明其皈依佛的因緣。王始知道佛陀的威德為如此。佛陀并說五陰之生滅無常法,王聞后,即得清凈的法眼(看透真理的眼光),終于皈依佛而為優(yōu)婆塞。

  結(jié)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游行在于摩竭陀國,和大比丘眾都俱在。比丘有一千名,都是無著,至真(已知真諦的證道者)。

  本來都是編發(fā)的外道。大眾都跟佛陀往詣王舍城,摩竭陀國的都邑。于是,摩竭陀王頻鞞娑邏,聽聞世尊游行在于摩竭陀國,和大比丘眾俱在。其比丘弟子一千名,都是得證無著、至真,本來均為是編發(fā)的外道。他們都和佛陀來此王舍城,摩竭陀的國邑。摩竭陀王頻鞞娑邏聽此消息后,就召集四種軍隊-象軍、馬軍、車軍、步軍。召集四種軍隊后,和算不盡的大眾同俱,其長排有一由延(一由旬,人山

  人海沿途有好幾里),往詣佛所。于是,世尊遙見摩竭陀王頻鞞娑邏之到來,就便避道,而到了善住尼拘類樹王的樹下。敷尼師檀(坐具),結(jié)跏趺而坐在那里,以及比丘眾也是同樣的坐在那個地方。

  摩竭陀王頻鞞娑邏遙見世尊在林樹間,非常的端正姝好,有如眾星當(dāng)中之月亮,光耀暐曄,晃若金山,相好都具足,威神巍巍,諸根寂定,并沒有半點(diǎn)的蔽礙。已成就調(diào)御,而息心靜默。王看見此奇相后,就下其所乘之車。

  大王這時,如同諸王剎帝利。用水去灑其頭頂,而得成為人主,而整御大地,有五種儀式(五飾),第一就是劍,第二就是蓋,第三就是天冠,第四就是珠柄拂。第五就是嚴(yán)飾屣,這些嚴(yán)飾物品統(tǒng)統(tǒng)除卻(舍去),以及四種軍隊也解除。就步進(jìn)去見佛,到后作禮,自稱自己的姓名三次而說:「世尊!我是摩竭陀王洗尼(勝軍),頻鞞娑邏。」像如是的至于三次。

  于是,世尊告訴大王說:「大王!如是!如是!你是摩竭陀王洗尼頻鞞娑邏!

  于是,摩竭陀王洗尼頻鞞娑邏,再三的自稱其名姓后,為佛作禮,然后退坐在一邊。諸位摩竭陀的人民,有的禮拜佛足后,退坐在一邊;有的乃問訊佛陀后,退坐在一邊;有的則叉手(合掌)向佛,然后退坐在一邊;有的只遙見佛陀后,就默然而坐在一處。

  那時,尊者郁毘邏迦葉,也在眾坐里面。這位尊者郁毘羅迦葉,是一位摩竭陀國人心中所系的大人物,所謂眾人的大尊師,是被稱為無著的真人。于是,摩竭陀人都作如是之念:到底是沙門曇跟從郁毘羅迦葉學(xué)習(xí)梵行呢?或者是郁毘羅迦葉跟從沙門瞿曇學(xué)習(xí)梵行呢?

  那時,世尊即知摩竭陀人的人心所念之事,便對尊者郁毘羅迦葉,說頌而說:

  郁毘見何等斷火來就此迦葉為我說所由不事火

  飲食種種味為欲故事火生中見如此是故不樂事

  迦葉意不樂飲食種種味何不樂天人迦葉為我說

  見寂靜滅盡無為不欲有更無有尊天是故不事火

  世尊為最勝世尊不邪思了解覺諸法我受最勝法

  (郁毘羅迦葉〔佛弟子中有好多同姓迦葉的上座,故指郁毘羅村的迦葉〕!你是見到何等事,而將你從前所事火之教斷棄,而來就于此的呢?迦葉!你應(yīng)為我說,應(yīng)說出已不事火的因由來。)

  (第二頌為迦葉之語)

  (為了飲食的種種之味,也就是為欲之故,而事火之教。在此生中已見到如此為垢穢不得凈之事,因此之故,已不樂于奉事火了〔已不供犧去祭祀,已不染著此事了〕。)

  (第三頌是佛問)

  (迦葉!你的意念已不樂于飲食的種種味。那么,你為甚么不樂于天人之樂呢?迦葉!你快為我說出其理由來!)

  (第四頌為迦葉之回答語)

  (我已覓見寂靜滅盡之法,是無為,而不是欲有,更沒有甚么尊天之可貴,因此之故,我已不事火。我以世尊為最勝,因為世尊不邪思,世尊乃了解而覺悟諸法,我就是受世尊所啟悟,而納受這種最勝之法啊!)

  于是,世尊就告訴迦葉說:「迦葉!你現(xiàn)在應(yīng)該現(xiàn)如意足(神通),使此會的人們,都能得到信樂!

  于是,尊者郁毘羅迦葉就以如其像定,而作如意足(神通妙用),便在坐處隱沒,從東方出來,飛騰在虛空,現(xiàn)出四種的威儀,第一為行,第二為住,第三為坐,第四為臥(在空中行住坐臥都自由自

  在)。又次,入于火定(火光三昧)。尊者郁毘羅迦葉進(jìn)入火定后,身中便放出種種的火焰。所謂青、黃、赤、白等色,其中也有水精色。下身放出火。上身放出水;上身出火,而下身則出水。像如是的在于南、西、北方出現(xiàn),都飛騰于虛空,在空中現(xiàn)出四種威儀,所謂一行、二住、三坐、四臥。又次,又入于火定(指在南西北方)。尊者郁毘羅迦葉入火定后,身中便出種種的火焰,青、黃、赤、白色,其中也有水精色,下身出火,上身出水;上身出火,下身出水。

  于是,尊者郁毘羅迦葉現(xiàn)如意足后,就為佛作禮,白佛而說:「世尊!佛陀您是我的師父,我是佛的弟子,佛陀您具有了一切智,我并沒有一切智。」

  世尊告訴他說:「如是!迦葉!如是!迦葉!我有一切智,你沒有一切智。」

  那時,尊者郁毘羅迦葉,由于自己之故,而說頌說:

  昔無所知時為解脫事火雖老猶生盲邪不見真際

  我今見上跡無上龍所說無為盡脫苦見已生死盡

  (我在從前,不知真理之時,為了解脫之故,而奉事于火。猶如已老,而又生盲那樣〔年老眼花〕,是邪見而不能見到真際。我現(xiàn)在已得見上跡,為無上之龍所說的〔指佛說的無上之道〕。是無為,是滅盡而脫離苦惱之法,得見后。生死就能消滅造盡。)

  諸位摩竭陀的人,見此情形后,便作如是之念:沙門瞿曇并不是從郁毘羅迦葉處去學(xué)梵行的,是郁毘羅迦葉從沙門瞿曇之處修學(xué)梵行的。

  世尊知道諸位摩竭陀人之心之所念,便為摩竭陀王洗尼頻鞞娑邏說法,勸發(fā)其渴仰心,成就其歡喜。用無量的方便為他說法,去勸發(fā)其渴仰,成就其歡喜后,就如諸佛之法。首先說端正法,使聽到的人都

  歡悅。所謂說施、說戒、說生天之法,毀呰欲貪就是災(zāi)患,生死為之垢穢,稱嘆無欲就是妙道的品類,是白凈之法。

  世尊為那位大王說這些法后,世尊已知道他已有歡喜心、具足心、柔軟心、堪耐心、升上心、一向心、無疑心、無蓋心,已經(jīng)有能、有力堪以納受正法。所謂如諸佛所說的正要,世尊就為他而說苦、集、滅、道。世尊說:「大王!色為有生滅之法,你應(yīng)該知道色為生滅之法。大王!覺(受)、想、行、識為生滅之法,你應(yīng)當(dāng)知道識等為生滅之法。大王!猶如大雨之時,水上之泡或者會生,或者則滅那樣,大王!色陰會生滅的情形也是如是的,你應(yīng)當(dāng)要知道色為有生滅之法。大王!覺(受)、想、行、識之生滅的情形也是同樣的,你應(yīng)知道識等為有生滅之法。

  大王!如果一位族姓子,知道色為生滅法的話,便會知道不再會生當(dāng)來之色。大王!如果一位族姓子知道覺(受)、想、行、識為生滅之法的話,便會知道不會再生當(dāng)來之識。大王!如果一位族姓子知色如真(如實而知道色的真相)的話,便不會著于色,不計較,不染于色,不住于色,不會再樂色是我的了。大王!如果一位族姓子不著于色,不計較色,不染于色,不住于色,不樂色是我的話,便不會再受當(dāng)來之色。大王!如果一位族姓子不著于覺(受)、想、行、識,不計較識,不染于識,不住于識,不樂識為我的話,便不會再受當(dāng)來之識。大王!這位族姓子乃為無量、不可計數(shù)、不可限際,而得息寂(寂滅)的了。倘若舍此五陰身后(臨終后),就不會再更受五陰的了!

  于是(聽佛之此一席話后),諸位摩竭陀人都曾作如是之念:倘使色為無常,覺(受)、想、行、識為無常的話,則到底誰在活?誰在受苦樂的呢?

  世孳即知摩竭陀人之心之所念,便告訴比丘們說:「愚癡的凡夫,并沒有所聞(不知道真理),見我的假體,便認(rèn)為是我,而著于我。但是確實是無我、無我所有,是空的我,空的我所有啊!由于法若產(chǎn)生就會生,法若消滅就會滅,一切的一切,均由因緣之合會而生苦的。假如沒有因緣的話,則諸苦便會消滅。眾生由于因緣相會連續(xù)而生諸法,如來則看見此眾生相連續(xù)生后,便作如是之說:有生、有死。我用清凈的天眼超出過于人之眼,去看此眾生之死時、生時、好色、惡色等生活狀態(tài),或者為妙,或者為不妙,或者往來于善處,以及不善之處等事,都隨著這些眾生之所作之業(yè)而成,都見其如真(如實而知見)。

  假如此眾生成就身的惡行,口、意的惡行,誹謗圣人,邪見,而成就邪見之業(yè)的話,則他便會由于此因緣,在其身壞命終之后,必定會至于惡處,會生在于地獄之中。倘若這位眾生成就身的善行,口、意的善行,不誹謗圣人,正見,而成就正見之業(yè)的話,則他會由于此因緣,在其身壞命終之后,必定會升上善處,乃至?xí)?a href="/remen/wangsheng.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往生于天上。

  我知道他們的一切就是如是,然而并不對他說起。這事情,乃是我為了能覺、能語、作教、作起、教起(能以真理覺悟他人,告訴他人,教人去學(xué)習(xí),教人去習(xí)作,使人知覺!)因此,而說會到彼彼處,去受善惡的業(yè)報。在此里面方或者有人會作如是之念:這并不是相應(yīng)之法,這并不能站得住(此不是真理,此理是講不通的,不是真理的)。但是要知道,其所運(yùn)行的一切,都如法而行的。所謂:由于此因,而生于彼處,如沒有此因,便不會生在那個地方。由于有了此,而有了彼,如果此滅的話,彼便會消滅。也就是說:緣于無明,而有了行,……乃至緣于生,而有了老死。假如無明消滅的話。則行便會消滅,……乃至生若滅,則老死也會滅。大王!你的意見如何

  呢?色為有常呢?為無常呢?」回答說:「是無常啊,世尊!」

  又問說:「如果為無常的話,是苦的嗎?是非苦的嗎?」回答說:「是苦的,是有變易的,世尊!」

  又問說:「如果為無常,為苦,為變易法的話,則多聞的圣弟子,是否會納受為『是我、是我所有、我是彼所有』嗎?」回答說:「弗也!世尊!」

  佛陀又問說:「大王!你的意見如何呢?覺(受)、想、行、識為有常呢?為無常呢?」回答說:「是無常啊!世尊!」

  又問說:「如果為無常的話,是苦呢?是非苦呢?」回答說:「是苦,是變易法啊,世尊!」

  又問說:「如果為無常,為苦,為變易法的話,則多聞的圣弟子們,是否納受『是我,是我所有,我是彼所有的嗎?』回答說:「弗也!世尊!」

  佛陀又說:「大王!因此之故,你應(yīng)當(dāng)要如是而學(xué):若有色,或者是過去,或者是未來,或者是現(xiàn)在,或者是內(nèi)、是外,或者是粗、是細(xì),或者是好、是惡,或者是近、是遠(yuǎn);這些一切的一切,均為非我,非我所,我非彼所。應(yīng)當(dāng)要以智慧去觀察,應(yīng)當(dāng)要知如真(如實而知)。大王!若有覺(受)、想、行、識,或者是過去,或者是未來,或者是現(xiàn)在,或者是內(nèi)、是外,或者是粗、是細(xì),或者是好、是惡,或者是近、是遠(yuǎn),這些一切的一切,均為非我,非我所,我非彼所,應(yīng)當(dāng)要以智慧去觀察,而知如真(如實而知)。大王!如果多聞的圣弟子,能如是而觀的話,他便會厭離色,會厭離覺(受)、想、行、識。厭離后便沒有欲,沒有欲之后,便會得解脫,解脫后,便會知道已解脫。所謂: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后有,知如真(如實而知)。」

  佛陀說此法時,摩竭陀王洗尼(勝軍)頻鞞娑邏,便遠(yuǎn)塵離垢,生諸法之法眼,以及其它如八萬的天神、摩竭陀人一萬二千,都遠(yuǎn)塵離垢,都生諸法的法眼(看透事物的睿利之眼)。于是,摩竭陀王洗尼頻鞞娑邏,見法而得法,而覺悟白凈之法。斷疑度惑,更沒有其它尊貴之他,不再跟從其它人,已沒有猶豫,已住于果證,對于世尊之法,已得無所畏。就從其座起,稽首佛足,仰白佛而說:「世尊!我現(xiàn)在要自歸依于佛與法,以及比丘眾,唯愿世尊受我為優(yōu)婆塞!從今天起,終身自皈依三寶,乃至命盡!

  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摩竭陀王洗尼頻鞞娑邏,以及八萬的天神,摩竭陀國的民眾一萬二千,及千名的比丘,聽佛所說,都?xì)g喜奉行!

  中阿含經(jīng)卷第十一完

精彩推薦
推薦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