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攻略:初學(xué) 七、當(dāng)下圓滿

  七、當(dāng)下圓滿

  【12.所有人的內(nèi)心的情緒、困擾和糾結(jié),都來自法執(zhí)的沖突。而人與人之間的沖突,亦是起源于兩者內(nèi)心的法執(zhí)的沖突。當(dāng)下具足圓滿,煩惱來自回憶過去,焦慮來自恐懼未來。“煙、酒、毒”之癮的本質(zhì)是來自“當(dāng)下解脫的快感”!

  法執(zhí)的沖突,就是價值觀的沖突。法執(zhí)的沖突,有時候是某些習(xí)慣養(yǎng)成不一樣,有時候是過去經(jīng)歷不一樣。如果我們學(xué)佛的人老陷在沖突中,一定是不對的。要有包容意識。

  【人與人之間的沖突,亦是起源于兩者內(nèi)心的法執(zhí)的沖突!克X得往東,他覺得往西;他覺得應(yīng)該那樣,他覺得應(yīng)該這樣。乃至對于修行,他覺得應(yīng)該念佛,他覺得應(yīng)該持咒,他覺得這樣拜,他覺得那樣拜,都會起沖突。

  【當(dāng)下具足圓滿!课覀兇藭r此刻的當(dāng)下具足圓滿。這個“圓滿”就是佛陀所說的“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也就是佛的境界。我們此時此刻和佛的境界是沒有任何差別的,我們因為妄想執(zhí)著,才誤認(rèn)為是個苦難的世界而已。這個圓滿是指我們此時此刻的當(dāng)下具足了佛陀的實報莊嚴(yán)。

  【煩惱來自回憶過去,焦慮來自恐懼未來!咳绻惆灿诖藭r此刻的當(dāng)下,我們?nèi)绻a(chǎn)生了煩惱,你仔細(xì)觀察:煩惱是怎么起來的呢?都是對過去的事情的分析、批判、糾結(jié)而產(chǎn)生煩惱,對未來的焦慮、擔(dān)憂產(chǎn)生恐懼。沒有為當(dāng)下產(chǎn)生煩惱和恐懼的。

  煩惱源自過去。例如說:那個人以前怎么說我,那個人以前怎么罵我,那個人怎么對不起我,那個人曾經(jīng)害過我……都是前邊的信息,現(xiàn)在沒有。

  恐懼源自未來。我們恐懼于:我老了怎么辦?我將來病了怎么辦?我企業(yè)做不下去怎么辦?我那……怎么辦?于是,我們恐懼的都是針對未來,沒有恐懼當(dāng)下的。

  人在過去的煩惱和未來的恐懼的糾結(jié)中,就焦頭爛額,很狼狽不堪,很痛苦!這種痛苦,如果有一天他抽一支煙,“嘶——哈——”點上支煙的時候,順著煙看煙圈,他突然好像很輕松;或者他喝一瓶酒,喝到六成八成醉的時候,他感覺很舒坦。

  他為什么就感覺很舒坦呢?我們仔細(xì)來看,他之所以舒坦,是煙、酒讓他暫時忘了過去,讓他不想未來,他安于當(dāng)下。

  像一個人喝酒,本來一腦子的煩事,可兩杯酒下肚,立刻不煩了:“來,兄弟,干!”在這當(dāng)下,在這時候大家前面事都不想了。誰罵過我、誰欠我錢,不想了,喝!大家都喝,當(dāng)下。他也不用想未來了,未來我……“來,喝酒、喝酒,不琢磨了!”所以,當(dāng)安于當(dāng)下的時候,他突然有如釋重負(fù)的感覺。這個叫解脫相!

  這種解脫相,他不是來源于酒的解脫相,而是喝了酒他不想過去了,不想未來了,當(dāng)下的解脫相。只要你安于當(dāng)下,就是解脫!大家能明白這個道理吧?當(dāng)你安于當(dāng)下的時候,就是輪回涅槃不二的境界,就是三昧的境界,就是無煩惱的解脫境界。

  所以一個人喝了酒之后,為什么有些人慢慢就會上癮?他貪的不是那個酒,而是喝了酒之后那種如釋重負(fù)的感覺,那種解脫相讓他上癮!

  所以,佛陀在教法中講到:方便為究竟,煩惱即菩提。煩惱當(dāng)下具足菩提妙用,就是指這個含義。就是說我們看到不良好的行為中,人之所以產(chǎn)生依賴,是因為他依戀其中的某種感覺——就是解脫相!而酒、煙,乃至吸毒,都能產(chǎn)生那種解脫相。但是,由于眾生不了解這種解脫相是怎么來的,他就依戀在酒上。他沒有理論的指導(dǎo),所以依戀在酒上,喝壞了身體,喝亂了套;越亂套,越要喝一口;亂得越多,喝得越多,他就越依賴。就產(chǎn)生這個情況。所以我們要知道,他的根源在——求解脫。

  包括有些人為什么求財?為什么求官?他其實不是求那個財,你守著一堆錢干什么?他覺得:我有了錢,想買什么買什么!我當(dāng)了官,誰都不能管我了。其實他也是在求一個解脫,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自由。有錢想買什么買什么,這個叫自由;當(dāng)官誰也別管我,叫自由!所以,對錢的貪,對官的貪,對名的貪,其實都是對自由的向往。

  但他不知道是對自由的貪。他認(rèn)為是錢讓我很舒坦,從而對錢產(chǎn)生依賴。如果你明白了這個,你就會發(fā)現(xiàn),世間所追慕的一切,都是在追慕解脫。他不知道追慕解脫,他只是追慕在解脫的錯誤條件上,就陷入到世間名聞利養(yǎng)的艱苦追求,最終卻無法獲得自由和解脫。其實每個人在追慕的都是解脫,所以“方便為究竟,煩惱即菩提”,就是這個含義。

  在我們生活中,有十種現(xiàn)見自性明體的解脫相。自性明體并不神秘,每個普通人都可以做到,如醉后、呵欠、噴嚏時等等,但是這些顯現(xiàn)時機很短,普通人不能體會。但是如果是在定中或受驚時,則體會明體的機會更多,禪宗棒喝和大圓滿瑜伽就是抓住這個時機開悟的。

  (1)窒息時意識中斷,也有機會見到明體,但此法很危險。

  (2)修行者無修無證無散亂的定住,可以當(dāng)下認(rèn)識明體。

  (3)嬰兒的思想單純,沒有多少外界的影響,因而有機會見到明體,但是這實際上沒有意義。

  (4)臨死時,修行者進去臨終中陰,明體會顯現(xiàn)出來,但這對于修行者已經(jīng)沒有意義。

  (5)醉酒后,人的意識混亂,妄念變化,在妄念變化的間隙,有機會見到明體。

  (6)打噴嚏時意識中斷,也有機會見到明體,但時間太短。

  (7)在夫妻生活的大樂時,有機會見到明體。

  (8)在打呵欠時意識中斷,有機會見到明體。

  (9)在受驚時,妄念頓時斬斷,可在前念已滅后念未生的當(dāng)下,有機會見到明體。

  (10)在睡眠中,妄念活動最弱,有機會見到明體。

  自性明體,就是佛教所說的各種真心、妙心、空性、法性、如來藏、真如勝義等等,是眾生本有心體,它超越概念,但為了方便表述,只好假立此名相。

  例如,突然驚嚇開悟的。臨濟義玄祖師的禪法,以其機鋒凌厲,棒喝峻烈的禪風(fēng),聞名于世,門下很多弟子都是在其大喝聲中開悟。他一直在思維的明體,突然在大喝驚嚇中“啪!”的出現(xiàn),他一下子就捕捉住了,捕捉住了那種解脫明相。我們叫它現(xiàn)見明體,獲得當(dāng)下解脫的境界。

  我們把它分析好了,認(rèn)識充分,要捕捉它就很容易。祖師稱為“如靈貓捕鼠”。你過去的別想,未來的放下。過去不想,煩惱就消失;未來不想,恐懼就消失。所有讓我們產(chǎn)生痛苦的法執(zhí),都是煩惱和恐懼,就這兩個,沒有別的!而煩惱和恐懼在當(dāng)下是沒有的,當(dāng)下我們真的圓滿和具足!

  大家安于當(dāng)下:咱們的素食做得挺好吃;這里很溫暖;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在云霧繚繞的山上,如神仙般的生活。當(dāng)下具足一切解脫相,法爾自然!

  有的人說:光安于當(dāng)下,那未來怎么辦呢?你只要安于當(dāng)下,你就是圣人,你就是道人。道人是吃天飯的,吃天飯的人根本不可能餓著。自己折騰才容易餓著!自己折騰就好比是城市里面的花草,它要澆水施肥,不澆水施肥就不行;山里的草木,那是吃天飯的。你見哪個山里的草木餓著了?沒有!在城里的容易餓著,造作容易餓著。所以說,當(dāng)你懂得安于當(dāng)下的時候,你與天地同在,就是圣人的境界。這時候,你堪受龍?zhí)?a href="/remen/gongyang.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供養(yǎng)。

  我們就知道,為什么吸煙、喝酒、吸毒會上癮,就是因為有當(dāng)下解脫的快感,令他身心解脫,從而產(chǎn)生依賴,所以這是理上不明。理上明了,他就不會對藥物產(chǎn)生依賴,就會用正確的方法獲得解脫了。

  【13.修六度,轉(zhuǎn)“法執(zhí)”,博愛奉獻,無緣大慈;行四攝,化“我執(zhí)”,回歸自性,同體大悲。則契入勝義諦。】

  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四攝是布施、愛語、利行、同事。修六度能轉(zhuǎn)化我們的法執(zhí),行四攝就是把我們的小我轉(zhuǎn)化為大我。就如這個小指頭,老認(rèn)為自己是小指頭的時候,他就會煩惱:我這么小,這么卑微,人家會不會欺負(fù)我,將來會不會沒飯吃,得祈求身體多給我點營養(yǎng),如果不給我營養(yǎng),我就枯萎了,我就毀了。其實他的擔(dān)心有沒有用?完全是多余的。他打開心量,別想自己是個小指頭,你想著和這個身體是一體不二的,這就是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在道家來講,是人天一體。好比這個小指頭和這個身體是一體的,我根本就不用擔(dān)心。這個身體會照顧我的,我受傷了他也會心疼我,我有事沒事他都會給我營養(yǎng)的。

  同樣,我們在天地間,真正的大我是與天地同在,天地萬物和我其實是一體的。我是天地萬物的一份子,我與天地萬物同在,這個才叫真我,這叫真如大我。你根本不用擔(dān)心,我怎么才有飯吃。坎挥脫(dān)心,你是上天所賜的,怎么都有你的飯吃。就如這個山河大地,哪里都有你的活路,你愿意選擇哪一條活路,是你的自由。老天絕不會餓著你。我得變的好,老天才給我飯吃吧?不,你好或者壞,老天都一樣給你飯吃。對身體來說,并沒有區(qū)別說:哪個指頭我要多給他營養(yǎng),哪個指頭我要少給他營養(yǎng)。身體不會這樣的。所以,天地萬物都是利和同均。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佛性才是真我。下午我們會談到真我的狀態(tài)。

  我們知道,這個“小我”是我們誤認(rèn)為的,局限的。佛陀告訴我們說,一葉障目不見森林。我們光看到那一片樹葉,不見森林。也告訴我們,在大海中我們只認(rèn)為泡沫是我們,卻不認(rèn)為大海就是我們,這就叫我執(zhí)。我們要知道大海就是我們,我執(zhí)當(dāng)下與大海合二為一,就叫成佛,就叫成道。真正進入成道的修法,就進入圣義諦。圣義諦的感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是語言文字所不能觸及的境界了。

  我們翻開《都市茅棚》319頁,這是我寫的一篇文章——《我的世界只有我》。這個我,指大我,我與天地萬物同體的那個我。

  我站在大圓鏡前,欣賞自己的作品:地水火風(fēng),蕓蕓眾生,山河大地,古往今來,了了分明,無礙顯現(xiàn),帝王將相,粉墨登場。

  當(dāng)時一個非常微妙的因緣,郭居士開車,我們走在高速公路上,在城區(qū)里穿梭,突然那種境界現(xiàn)前,就是世界突然變得那么微妙,那么美好,而且一切都變得那么祥和。燈光、行人、警察,一切都變得井然有序,在那一刻,非常吉祥。在高速路上,感恩的心油然升起:感恩路,感恩車,感恩服務(wù)區(qū),感恩這一切一切。從濟南走到九山的時候,晚上十二點多了,那種祥和、安靜,從未有過,后來就寫了這篇文章。

  大圓鏡,是指我們的眼前境界,我們的心所造作的自己的作品。大圓鏡智,就是我們佛性的無礙顯現(xiàn)。地水火風(fēng),蕓蕓眾生,山河大地,古往今來,了了分明,全都在這一刻看得清清楚楚,無礙顯現(xiàn)在自己面前,帝王將相,才子佳人,都粉墨登場。

  無所從來的我,享受著輪回與涅槃:我是從哪里來的,已經(jīng)不必去糾結(jié)。因為這一切,都無所生,也無所滅。

  享受著輪回與涅槃。輪回是個幻相,如夢如幻,涅槃也如夢幻。我知道,在我生起的世界只有我自己。我眼耳鼻舌身意所見到的世界是我的心意識所生起的,這就是我的境界,我的世界。所以,我對這個如幻的世界沒有任何意見,不抱怨,也無需推諉。在過去,我還不知道的時候,還曾經(jīng)有過抱怨,在這一刻突然明白了,這是我自己的境界顯現(xiàn)。如果我的境界提升,這一切就會自然演變;如果我抱怨,只是我自己的心性,自己的思維和感知有問題。所以,當(dāng)明白了“這一切都是自己產(chǎn)生”的時候,只有感恩,沒有抱怨。不必推卸責(zé)任,不是人家造成的,一切都是因我而產(chǎn)生,為我而發(fā)生。

  古往今來發(fā)生的這一切,我承擔(dān)完全責(zé)任。歷史上的一切,古今中外的一切,在我的世界里,所有產(chǎn)生的一切,都是我的責(zé)任。我愛這一切,看似復(fù)雜,卻有條不紊,徐徐運作,如水月無痕?催@世界好似很復(fù)雜,這么多人口、動物、山河、道路,好似很復(fù)雜,其實卻井然有序。每個地方都井然有序,大的地方井然有序,小的地方也井然有序。就像我們這個身體,從醫(yī)學(xué)角度來說,這個身體太龐大了,神經(jīng)系統(tǒng)、大腦系統(tǒng)、腸胃系統(tǒng),以及各種系統(tǒng),你發(fā)現(xiàn)無比的微妙、完美。雖然無比的微妙無比的復(fù)雜,但卻井然有序。眼睛在看,耳朵在聽,腸胃在消化,我們的供血系統(tǒng),我們的感觸系統(tǒng)、思考系統(tǒng),都是那么完美。所以,看似很復(fù)雜,卻又有條不紊。徐徐運作,一點不急不燥地運作。這個世界真的是無比完美。如水月無痕,一點動靜沒有,就好像潤物細(xì)無聲,就好像月亮在空中靜靜飄過,在水面輕輕滑過一樣,你看它過去了不留痕跡,顯得那么優(yōu)雅;ㄩ_花謝,豐富而優(yōu)雅。這一切來了去了,去了來了,就像花開了,又謝了,落的時候很悠然,開的時候很豐富,落的時候很優(yōu)雅。云卷云舒,天上的云,卷起來又舒展開,飄過來又飄過去,和諧而安祥。云彩如此的和諧,在天上,一點動靜沒有,很優(yōu)雅,似動而靜,看著好像都在動,但又感覺它很安詳。潤物無聲,就像水潤物,滋潤它而沒有音聲,處處禪定。當(dāng)我明白這一刻的時候,原來禪定不僅僅是坐在那里,而是在當(dāng)下處處都透顯出禪定的境界,似靜而動,你看著它雖然靜,那么安靜,安靜而祥和,不離自性,時時般若。他很安靜,而又能夠展現(xiàn)萬有,展現(xiàn)出來那么的完美,一切東西又在運作著。所以明白這個,一切都不離于自性,時時展現(xiàn)般若的智慧之光。

  鏡中這水彩般的人、法、物、事,當(dāng)時看著我眼前境界,這一切就像鏡子中一樣,就像水彩畫,顏色鮮明,美麗又有光澤,無比微妙。人,每個人都那么端莊,那么祥和。法,就是現(xiàn)象。每個現(xiàn)象都那么優(yōu)雅,每個物體都那么完美,杯子能保溫,水能喝,車能跑,路又平坦,月亮在空中掛著,星星在眨眼,那種感覺當(dāng)時非常微妙。

  一幕幕,都是我連綿的念頭,這其實都是我的心性所展現(xiàn)出來的。這個世界就是我心性的狀態(tài),我只是對著鏡子在看,鏡子中就是我的世界。這個大鏡子中的現(xiàn)象就是我的心的映現(xiàn)。都是我連綿的念頭,妙思紛紜,天馬行空。都是妙思紛紜,沒有雜亂的思想,在那一刻都是非常殊勝微妙的覺醒意識。古往今來的縱橫交錯。一些念頭靜下來,在我的思想意識中,一些念頭靜下來,覺了,稱作十方諸佛。所以在那一刻,我突然就明白了:釋迦牟尼佛不是高高在上,或者遠(yuǎn)遠(yuǎn)在外的釋迦牟尼佛,原來他就是我自性中的一個念頭,他在菩提樹下悟道之后,把他悟的東西告訴其他未悟的念頭。原來他和我是不二的,在那一刻,我突然就明白,原來我這個飄搖的樹枝,和他那個已經(jīng)成就了的樹枝,是一體不二的一棵菩提樹。原來都是我們自性的東西,自性的一切。原來他就是我自己覺悟了的,覺醒了的一個念頭!

  無數(shù)念頭忙碌碌,未覺,還有很多看似在忙碌碌,尚未覺的念頭,雖然未覺,但他從未離開過自性,從未離開過我自己所造作的這個天地空間。所以,他未覺,我們暫時稱他為九界眾生。但他不離于覺性。先覺的念頭覺后覺,叫度眾生。先覺的那個叫釋迦牟尼,或者叫阿彌陀的那個念頭,再覺悟這個叫釋清凈的沒覺的念頭,以及還有其他的念頭,我們大家都是沒覺的念頭,我們那個覺了的念頭在覺我們沒覺的念頭,所以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及十方一切諸佛,根本不是外在的,完全是我們自性中的佛,完全就是和我們不二的同一體性的那尊佛。過去我們有時候擔(dān)心,阿彌陀佛他接不接我?他就是我們自己的一部分,就像左手和右手,我們右手不知道左手是自己,而左手知道右手是自己的時候,左手救右手不會猶豫的。

  諸佛為什么對我們這么殷勤勸勉?解脫我們?因為他知道,他和我們同體。我們?yōu)槭裁蠢蠐?dān)心他不幫我們呢?因為我們不知道他和我們同體。我們知道了他和我們同體的時候,我們就無礙接受他對我們的所有加持。所以,先覺的念頭覺后覺,叫度眾生;后覺的念頭隨先覺,名修行。我們追隨那些已經(jīng)覺悟了的念頭,阿彌陀佛是我已經(jīng)覺醒了的念頭,現(xiàn)在釋清凈就是我未覺醒的念頭,追慕著先覺了的念頭,沿著他的足跡,因此我就覺醒,回到如來的本體,與他同在,與他同呼吸共命運,徹底解脫。

  先覺勸導(dǎo)未覺,雖是自言自語,卻名弘法利生;未覺糾纏未覺,明明自尋煩惱,依舊執(zhí)著斗諍。在這一刻,我突然就明白了,原來三藏十二部的一切法義,盡是我自性流露。我所學(xué)的外面這些,只是讓我內(nèi)在的顯發(fā),而我內(nèi)在中,本自具足這一切。所以,諸佛講法與我,也是我自言自語,是我自性之諸佛,講我自性之法,度我自性之眾生。他完全是自我一體的,那一剎那,就像我的右手給左手撓撓癢癢,是自己人。

  在那一刻突然就明白了,為了我修行,這個世界一直在廣作奉獻:為了我能夠體悟無上佛法,無數(shù)的軍人在執(zhí)勤,保護我讓我這個念頭不受到?jīng)_擊而能思考修行;無數(shù)的農(nóng)民為了我有糧食吃,能夠安心修行,能夠安心思考法義,他們辛辛苦苦地種糧食;無數(shù)的工人在做工,無數(shù)的商人在流通,警察在執(zhí)勤,善男信女省吃儉用的東西送到我的身邊來,保障我衣食無憂;歷代祖師千辛萬苦去印度取經(jīng),原來都是為我取的。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原來天地萬物都是在為我而運轉(zhuǎn)。所以,在那一刻生起無比的感恩之心,在萬籟俱寂中,僅存為眾生和天地萬物祈禱和祝福的感覺。在那一刻,一下子就解脫了過去那種貪嗔癡、攻擊性、分別見、煩惱心,負(fù)面能量消失了,全部化為光明,彌漫法界,感覺非常殊勝。

  未覺糾纏未覺,明明自尋煩惱,依舊執(zhí)著斗諍。有些未覺的,看似在執(zhí)著斗諍,其實也是自我的糾結(jié)。因為,我的世界只有我,所以,我的世界沒有我。當(dāng)我們了知這個世界,只有我,世界都是一個大我的時候,就沒有自私的小我了。認(rèn)識到大我,不再有自私的小我。我的世界只有我,是指大我;我的世界沒有我,是指小我。情與無情,同具正覺。什么叫情呢?就是有情的眾生,有情的念頭。什么叫無情的?像杯子、桌子,都是無情,但是這張桌子和我這個身體,和我的思想,都是同一如來藏性顯發(fā)的,所以我們同時都具有如來的藏性。“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就在這一刻,就能明白他的涵義了。所以,為什么祖師講到山河大地是如來;青青翠竹,盡顯法身;郁郁黃花,無非般若。因為這一切都是如來藏性的顯發(fā),都是如來藏性的一部分,都是如來藏性,所以“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這時候,對于自己身邊的一切,對那輛車,對那條路,對日月,對天地,對自己的一切用具,都開始產(chǎn)生了一種無比的感恩的心:他們服務(wù)于我,成就于我,覺醒于我,解脫于我,圓滿于我,所以在那一刻就明白這個道理。

  在這個世界里,要做的也只是享用這份寂靜的莊嚴(yán)。“莊嚴(yán)”是無比美好,而它又非常寂靜。在那一刻,天地似乎有影而又無聲,他很寂靜而又無比莊嚴(yán);看一切都無比的美好,一切都放光,在那一刻,所有的東西都放光;每個人都那么帥,那么莊嚴(yán),那么美好;發(fā)出來的聲音都如天籟之音,一切都變得無盡美好。沒有成功和失敗,不存在榮譽和屈辱,不必炫耀和隱藏,無須造作和取舍。在那一刻,因為我與天地同體,所以沒有成功和失敗的概念。過去糾結(jié)在成功失敗上,榮譽屈辱上,要隱藏要炫耀的東西上,要造作要取舍的東西上。取舍就是要這個不要那個,造作就是我要這樣,我要那樣。在那一刻,突然就感覺:不用改變,就這樣,就很好;愿意改就改,也很好。在那一刻,就明白:都是最好,沒有不好。

  啟用時,天地日月光明顯赫;安息時,萬物山河歸于寂滅。在那一刻,突然要感受這種美好的時候,就感覺一切都能與我交流,萬物都能向我說法,情與無情,都在說法。在那一刻,看每個東西都能激發(fā)我內(nèi)在的智慧顯發(fā),所以我就突然明白了,為什么說極樂世界鳥聲、風(fēng)聲、樹聲、水聲,都讓我們念佛念法念僧,不是只有極樂世界那樣,娑婆世界亦復(fù)如是。不僅僅是極樂世界,不僅僅是佛國凈土,而這個娑婆世界,一切也都在講法,都在訴說著無盡的美好、解脫和莊嚴(yán)。當(dāng)我想安靜一下,這時候山河萬物都?xì)w于寂滅,萬物隱而不現(xiàn),有和沒有完全一樣,都不打擾你。

  虛空而萬有,在這一刻,虛空中什么都有,明亮而平淡,那一刻都放光,既放光而又散發(fā)著祥和,亮晶晶,毛絨絨,軟綿綿,輕飄飄。周遍而安住,在那一刻,感覺自己與天地同體,與法界同體,而又很安住在那里,如如不動。如如不動,而又生機盎然。心性不動之中,一切萬物都散發(fā)著他的光明和生機,那一切都姹紫嫣紅,美輪美奐。此時覺性湛然,卻如夢如幻;感覺舒服淡然,卻不貪戀執(zhí)著。

  后來,就把那種感覺寫成了這篇《我的世界只有我》的小文章。再后來,才知道當(dāng)時契入的就是大圓滿、大手印、大準(zhǔn)提、心地法門的光明境界。

  所以真實來說,就是“時間取當(dāng)下,空間取當(dāng)體”,我們不需要去改變什么,你只要改變一下法執(zhí),改變一下認(rèn)識,知道我當(dāng)下一定是具足完美,什么都沒事了,什么都解決了。

  對于我們的修行,我們來看幾個具體的修法。

  【14. 攝心為戒,接納為定,解脫為慧;勾招起貪,排斥動嗔,煩惱為癡;甘心平凡,廣行祝福,自我喜悅。斷掉煩惱之修法:大攤尸修法,觀想已死,了無掛礙;你對我錯,承擔(dān)責(zé)任;本尊瑜伽,對被煩惱控制之惡人心生憐憫和祝福!

  攝心為戒,接納為定,致力于解脫就叫智慧。

  攝心為戒。戒律不是說擺個什么架子,擺個什么造型,是看你的心是否能夠收攝得住,調(diào)控得住,這就叫戒。很多人認(rèn)為戒就是擺個架子,總是雙手合掌或者雙手結(jié)定印,戒和擺架子沒有任何的關(guān)系。能夠調(diào)控你的心,收攝你的心,就叫戒。

  什么叫定呢?就是對發(fā)生的一切全盤接納,就叫定。就這樣——不攻擊、不排斥、不防范、不難受、不糾結(jié),就這樣。很多人認(rèn)為,定是否就是盤腿打坐?定和盤腿打坐沒關(guān)系。你在那盤腿打坐,心里七上八下,也不是定。定是指全盤接納,如是如是,就這樣,就這樣。無論什么,就這樣,就叫定。

  智慧,就是致力于解脫。安在解脫上,安在想成佛上,就是智慧。一個人真正想成佛的時候,他是無比高尚的。一個人想到我是要成佛的人,時刻這樣想著,他的一切行為都變得無上高尚。

  我們看貪嗔癡是怎么產(chǎn)生的呢?勾招起貪。什么是勾招?勾招就是招惹這個世界。想把這個世界勾招到自己身邊來,想把所有的人都拉到自己身邊,想把所有的錢拉到自己名下,想把所有的事都搞到自己這里,叫勾招起貪。貪名、貪利、貪眷屬,都叫貪。勾招起貪,越勾招越貪,越貪越勾招,最后的結(jié)果是很苦,你貪的越多越輪回。基督教有句話說:“你的錢財在哪里,你的心就在哪里。”如果你積累太多的錢,或者太多的眷屬,太多的房子在這個地球上,你就繼續(xù)輪回,因為你的心放在上面了。你哪里有房子,你的心就在哪里。同樣,你如果在這個世界勾招的東西太多了,你就被拴住了,所以就輪回,勾招起貪。

  排斥動嗔。對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拒不接納,排斥它就產(chǎn)生嗔恨心。他憑什么這樣?他為什么那樣?他怎么這么壞呢?他咋這樣?他已經(jīng)這樣了,就這樣吧。就這樣,就叫定。他憑什么這樣,這就叫嗔。對發(fā)生的任何一件事情,不論什么,只要你排斥,嗔恨心就同時生起。你接納它,就這樣,這就是定。不管什么事,不管你以多么合理的借口,以什么崇高的名義,排斥就會動嗔,接納就能入定。就是如此。

  所以:遵循事實,就是持戒;接納事實,就是禪定;認(rèn)清事實,就是智慧;直面事實,就是精進;擔(dān)當(dāng)事實,就是忍辱;輔助事實,就是布施;熱愛事實,就是慈悲;歡喜事實,就是法喜。認(rèn)識到事實的真相,就是開悟;體悟到事實的圓滿,就是證悟;與事實和諧相處,就是無上瑜伽,就是即心即佛!因為,事實就是現(xiàn)實,所以,現(xiàn)實就是事實!

  道法自然就是真理,順其自然就是生活。因為抗拒事實,所以憤怒;因為害怕事實;所以恐懼;因為改造事實,所以失。灰驗榕懦馐聦,所以煩惱;因為想創(chuàng)造事實,所以勞苦;因為想躲避事實,所以自欺。因為,事實就是現(xiàn)實,所以,現(xiàn)實就是事實!

  什么叫愚癡呢?煩惱就是愚癡。尤其是自我煩惱更是愚癡,沒事自我煩惱糾結(jié)。有的人形成了煩惱的習(xí)慣,沒事就皺著眉頭,跟皺眉神君似的。什么事都往苦處去想,很苦很累,就是自我煩惱,有事沒事都煩惱。

  《笑林廣記》中有個故事講到:有個人在家里很煩惱,家人就送他去聽書——講三國,三國中講到關(guān)公被困住了,然后戛然而止,明天再講。這個人晚上就睡不著覺了,擔(dān)心關(guān)公被困住了,該怎么辦?很苦惱。家人說,你出去走走吧!他走到城邊上,看見有人扛著一根竹竿。他說,你竹竿那么長,不小心捅到人怎么辦?開始煩惱糾結(jié)。這人用現(xiàn)在術(shù)語說,就是得了抑郁癥。抑郁癥的人看什么都是苦的,想什么都是悲哀的,這就叫自尋煩惱。天下的事交給天下,你別沒事找事,你也不是上帝。基督教講,上帝的事交給上帝,國王的事交給國王。

  有人問我:師父,我戀愛出了問題怎么辦?我是個和尚,又不談戀愛,我哪能知道。師父,孩子不聽話,您說我怎么辦?我又沒孩子,你說怎么辦?師父,我的身體不好怎么辦?我又不是醫(yī)生,你問我這干嘛?……

  所以,大家要明白的一個事情是:上帝的事交給上帝,國王的事交給國王。身體健康問題你得找醫(yī)師,法律問題你得問律師,子女教育問題你得問專業(yè)的教師,廠子里的事你得去問經(jīng)濟師,成佛的事你可以問法師。要找對路。

  同樣,如果和尚管人家孩子的事,管家長里短的事,管青年人戀愛的事,就屬于沒事找事,多管閑事。所以,我們得學(xué)會這樣,誰的事找誰!你別當(dāng)成上帝,天下的事你統(tǒng)管,你管得了嗎?不該你管的事你瞎摻和,就是自尋煩惱。不該你管的,不需要你管,要搞清楚。那是不是不熱心啊?這和熱心不熱心根本不是一碼事。熱心是你疼他愛他,不是具體操作他的事。朋友兩口子吵架,你陷入人家夫妻間的矛盾,搞得更亂。要保持距離,這樣自己不煩惱,人家也不煩惱。所以,不要自尋煩惱。

  如何改變我們的“貪、嗔、癡”呢?

  改變“貪”的方法就是“甘心平凡”,做一個平凡的人。我們這輩子投胎的時候,也沒有放光,出生的時候也沒現(xiàn)什么瑞相,咱就是平凡人,平平凡凡地過這一輩子,該吃的吃好,該喝的喝好,該睡的時候別做噩夢。這一輩子就這么平凡的度過就行。不要去招搖作秀,也別想去搞造反暴動,不參與。要甘心平凡,這個話說著容易,往往有人不甘心平凡?傁胝垓v點什么,不停折騰點什么,所以要甘心平凡。我們要甘心在平凡中死去,這句話我聽到的時候深深為之震撼。這是蓮花生大士給他的一個老侍者說的:“你要甘心在平凡中死去”。所以,我經(jīng)常提醒我自己,我要甘心在平凡中死去。所以,勸大家甘心在平凡中死去,安心甘于平凡。

  廣行祝福,就解決了“嗔”的問題,嗔就是恨別人,嫉妒別人。我們要廣行祝福,見到誰祝福誰。不必掛在嘴上,心里去觀想。見到誰就默默祝福他健康快樂成長?吹叫『ⅲ覀冏8K】悼鞓烦煽兒;見到商人,我們祝福他健康快樂生意好;見到官員,我們祝福他健康快樂事業(yè)好;見到修行人,我們祝福他健康快樂修行好。對每一個人我們都充滿了祝福,不管是誰,不管他現(xiàn)在怎么樣,過去怎么樣,未來怎么樣,我們都祝福他。乃至我們也祝福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我用的這個杯子,我也祝福它。每天我們都祝福見聞覺知的一切,充滿了祝福心,當(dāng)一個人充滿了祝福心的時候,是非常幸福的。如果恨一個人,是很痛苦,很要命的。我們祝福他就會很享受,要學(xué)會祝福。祝福別人的時候,自己心里先暖洋洋的,先享受了。當(dāng)你心里充滿了祝福的時候,你的眼神里就能彌漫出祥和的光。要廣行祝福,祝福一切。

  自我喜悅就對治了“癡”。我們說自尋煩惱是愚癡,自我喜悅就對治了煩惱。什么是自我喜悅呢?小孩子你隨便給他一個東西,他就能玩一天,玩?zhèn)小石頭也很快樂,看螞蟻也能看一天,自我喜悅。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失去了自我喜悅的能力?傁M麆e人能給我喜悅,國家給我喜悅,領(lǐng)導(dǎo)給我喜悅,家人給我喜悅,朋友給我喜悅,師父給我喜悅,大家給我喜悅……希望別人賞賜給你喜悅是不可靠不安全的,是不可控制的。因為他可能給你,也可能不給你。想給你就給你,不想給你就不給你,這是不可靠的。所以,我們不要把希望寄托在任何人的身上,要自我喜悅,自己創(chuàng)造喜悅,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自我喜悅。做生意做的歡歡喜喜,吃飯吃的歡歡喜喜,和兒子在一塊歡歡喜喜,和妻子在一塊歡歡喜喜,和家人在一塊歡歡喜喜,自己獨處也歡歡喜喜,要自我喜悅。喝杯水也要喝的真好喝,真好玩。不好玩的事情不干,不喜悅的事不做,你覺得很煩惱就不干,別難為自己。你有飯吃,犯不著難為自己。喜悅地去做,實在找不出喜悅就先不做。要自我喜悅。

  當(dāng)你完全能夠達到自我喜悅的狀態(tài)時,就是禪者的境界,是圣人的境界。你不需要依靠外在,像莊子窮的叮當(dāng)響,卻充滿了喜悅。古圣先賢一瓢飲一簞食,僧人三衣一缽,他們充滿了喜悅。禪者解脫境界,都是充滿了喜悅。基督教的圣法蘭西斯,和耶穌一樣披著個破大褂,手里拄著一個杖,充滿了喜悅。他在水里的時候,魚都跳出來給他致敬。他走在樹林里,小鳥都盤旋在他的頭頂。他講道的時候,小鳥紛紛都落在他的肩膀和頭上,甚至鉆到他的口袋里嘰嘰喳喳。他說:“好,現(xiàn)在你們不要講話了,讓我來贊美主!”那些小鳥就安靜下來聽他講道。他什么都沒有,終身破衣素食,卻充滿了喜悅。與天地萬物同在的喜悅,就是自我喜悅。當(dāng)我們真正擁有自我喜悅的能力,就是法喜充滿,就是禪悅為食,就是大圓滿、大手印、大準(zhǔn)提瑜伽境界。

  我們再來介紹幾種斷掉煩惱的修法,我執(zhí)和法執(zhí)的糾結(jié)令我們很痛苦很煩,想起來就煩得喘不過氣,很糾結(jié)。如何快速的斷掉這些煩惱呢?

  【斷掉煩惱之修法:第一,大攤尸修法,觀想已死,了無掛礙!

  人如同一個光球,一個無相無色的光團。他妄想有個身體,身體假相就產(chǎn)生了。禪定中的人,能看到一個人的煩惱狀態(tài)顯現(xiàn)為無數(shù)的寄生蟲在吞噬他本體的能量。寄生蟲就是法執(zhí),本體就是我執(zhí),在上面吞噬他的能量,焦頭爛額。一個人被煩惱困擾的時候,就像被寄生蟲吞噬的一個能量塊。如一群狗圍著你咬,一群債主圍著你要賬。很痛苦,焦頭爛額。這時候怎么辦呢?你觀想自己死了,躺在這里從頭頂開始死,慢慢慢慢,完全死掉了。別浪費,膘肥體壯的,喂狗吧!觀想來了一個護法神——韋陀菩薩,韋陀菩薩用寶杵把你的肚子挑開,五臟六腑都掏出來,胳膊腦子腿的剁開,都給狗吃,剩下點骨頭架子就用寶杵剁得粉碎,加上點面、白糖,攪成團喂魚,喂螞蟻。就想我沒了,于是我死了,那些寄生蟲當(dāng)下就沒了。

  當(dāng)觀想我執(zhí)不存在的時候,法執(zhí)就沒有依靠了。好像一群債主圍著你要債,你突然消失了,他們沒處找你,就散開了。這叫大攤尸修法,是斷掉煩惱當(dāng)下最最快捷的。

  我死了,欠人家錢……你死了,欠人家錢又能怎么樣?人家還欠我的錢!你都死了,人家欠你錢就欠你錢唄!你死了,孩子就那樣了;你死了,老人和你也沒有什么關(guān)系了;你死了,改革開放那是人家的事。治理國家,建造航母,臺灣海峽,南沙群島……你死了,人家鼓搗去,你安心死去。當(dāng)你想到死的時候,什么煩惱都不會讓你有任何的痛感。我們總是不甘心,這個世界離了我不行,這個事離了我不行……我告訴大家,咱們在座的都死了,山東也沒有什么動靜,國家也不會降半旗,我們的孩子該長大長大,老人最多傷心兩天,該怎么過日子還怎么過日子。誰家沒死過人,死了就死了。是不是?汶川死了十幾萬人,現(xiàn)在都沒感覺了,何況我們這幾十個人呢?所以,我們就放心的死吧。這個地球該轉(zhuǎn)的轉(zhuǎn),經(jīng)濟指數(shù)該漲的就漲,房價該跌就跌,離了我們地球照轉(zhuǎn)。所以,我們要甘心死去。這種修法是斷掉煩惱最快捷的。

  當(dāng)年,禪宗初祖達摩大師與梁武帝言語不契機,一葦渡江,輾轉(zhuǎn)到達洛陽。一日,神光法師開講《大涅槃經(jīng)》,達摩祖師就在臺下隨眾聽經(jīng)。神光法師講完后下座問達摩祖師:“您覺得我講經(jīng)講得怎么樣?”達摩祖師說:“狗屁不通!”

  神光法師勃然大怒。神光大師是很威猛的,帶著鐵制的佛珠,一聽對方說自己“狗屁不通”,很惱火,感覺你對法師不敬,摘下佛珠來劈頭就打,打掉了達摩祖師的兩顆門牙,達摩祖師沒有躲閃,把門牙咽了下去。神光法師一念嗔心起,打完了又覺得不妥。達摩祖師默不作聲,轉(zhuǎn)身悄然而去了。

  達摩祖師繼續(xù)行腳,有個被關(guān)在籠子里的鸚鵡,也是菩薩的示現(xiàn),會說話。鸚鵡看到達摩祖師就喊:“西來意,西來意,教我出籠計!”意思是說:你從西天而來,到中土教化眾生,教眾生跳出牢籠,獲得解脫。你令眾生解脫,你也教我個方法,從籠子里能飛出去!達摩祖師笑著說:“出籠計,出籠計,兩腿一伸兩眼閉!”鸚鵡很聰明,一聽,兩腿一伸兩眼一閉就裝死。主人回來,一看死了,趕緊敞開籠子拿出來,這時候鸚鵡睜開眼,“撲棱撲棱”飛走了。鸚鵡一邊飛一邊喊:西來意,西來意,教你出籠計!此時神光大師正在郁悶,一聽“西來意,西來意,教你出籠計”,就問鸚鵡什么因緣。鸚鵡告訴神光法師說,剛才有個大德高僧教它出籠計。神光法師方知達摩祖師是得道高僧,慚悔交加,急忙打聽祖師下落。鸚鵡指點他前往嵩山少林寺。神光法師斷臂求法,豁然悟道,遂改法名為慧可,自此卑以自牧,韜光養(yǎng)晦。

  “兩腿一伸兩眼閉”,就是無上竅訣。如果一個人被煩惱糾結(jié),就會得抑郁癥,一次兩次觀想,活過來之后再死。幾次之后,你的身心就會處于一種祥和安靜的狀態(tài)。煩惱不會來侵?jǐn)_你,而且你的疾病會消除。這是大供養(yǎng),觀想自己的身體供養(yǎng)給眾生,比你捐個十萬八萬百八十萬的功德力更強大。別以為只是想想,想想就不得了,這是至高修法,大攤尸修法。

  【第二、你對我錯,承擔(dān)責(zé)任。】

  要樹立一個信念:你是對的,我是錯的,承擔(dān)責(zé)任。從現(xiàn)在開始,我們要承擔(dān)責(zé)任,你是對的,我是錯的。當(dāng)你敢于擔(dān)當(dāng)責(zé)任的時候,你發(fā)現(xiàn)很幸福的。夫妻倆在家里吃完飯,老婆收拾收拾碗放在廚房里,老公進去叮叮當(dāng)當(dāng)碰掉一個碗。老婆就喊:你咋回事啊,瞎眼了!老公說:誰讓你放這里的?我摔個碗怎么了,我再摔一個……如此就鬧起來了,大家都在攻擊對方。如果換個方式,老婆說:哎呀,傷著沒有?都怪我,我往里放放就好了。老公說:不關(guān)你的事,我毛手毛腳……大家就發(fā)現(xiàn):搶錯的時候就和諧,爭理的時候就起矛盾。同樣,單位兩個員工出了事故。一個說:是我的事,我沒交代好。另一個說:昨天他正好休班,我沒經(jīng)驗也沒問清楚。……這個說我不對,那個說我不對,老板會很感動的。感覺員工的素質(zhì)多高啊,再大的事也沒事了。不要有壓力,沒事了。就這樣了。如果兩個員工互相推諉責(zé)任的話,老板就生氣了,不管誰的責(zé)任都會受懲罰。這個世間不管什么事,你勇于擔(dān)責(zé)任,你對我錯,你老大我老二,你行我不行,就不起矛盾了。你不行我行,都會起矛盾。別去折騰,行與不行又能怎么樣呢?夫妻、同事、同修、一家人,都要敢于好處給別人。一個修行人,要做到:一切榮譽歸于佛陀,一切功德歸于大眾,一切業(yè)障由我來扛。一個修行人必須要有這樣的覺照。

  說到我們的修行,一切弘法利生的事業(yè)中,一切榮譽歸于佛陀、歸于三寶,一切功德歸于大眾,離了大眾根本做不了功德。不要想我怎么能干,要歸功于大眾。這里面如果有什么差錯,一切業(yè)障由我來扛,是我做的不夠好。承擔(dān)責(zé)任,承擔(dān)天地間的責(zé)任,承擔(dān)一切責(zé)任。這個承擔(dān)責(zé)任也包含著,古往今來的一切責(zé)任都應(yīng)該承擔(dān)。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希特勒殺了那么多猶太人,責(zé)任在我。如果我勸希特勒學(xué)佛的話,希特勒就不殺生了,就不殺那么多猶太人了。我不能只批判希特勒,是我做的不夠。有的人說:那和你有什么關(guān)系?你那時候又沒出生。——我為什么不在那時候出生呢?——你出生了未必有那么大的能力。——我為什么沒有那么大的能力呢?還是我的責(zé)任,要擔(dān)當(dāng)!

  當(dāng)一個人敢擔(dān)當(dāng)?shù)臅r候,你擔(dān)當(dāng)有多大,你的愿力就有多大;你的愿力有多大,你的成就就有多高。不要推卸,要擔(dān)當(dāng),責(zé)任在我。大事小事都要擔(dān)責(zé)任,要擔(dān)而不去推。即使是他們不小心做錯了事,傷害了眾生,你也要代他們懺悔,而不是指責(zé)攻擊,說他要倒霉,遲早背因果。不,我們永遠(yuǎn)都要說,他早晚要成佛。就像我們買來幾萬條魚放生,接著就有人捕撈,我們不要說:“吃了長癌癥,早晚得報應(yīng)。”我們要說:“你看眾生無明可憐,愿他也早覺悟成佛。”

  我們學(xué)佛的人不要詛咒人家下地獄,我們祝愿他早晚要成佛。我們要用憐憫心慈悲心對待世界上的一切。這樣就能保持一種祥和的心態(tài),不會起攻擊。

  【第三、本尊瑜伽,對被煩惱控制之惡人心生憐憫和祝福。】

  什么是本尊瑜伽呢?如果我們對觀世音菩薩有感覺,就觀想自己是觀世音菩薩,所言所行要符合觀世音菩薩的身份和特征?吹絼e人不好,我要心生憐憫,而不是心生嗔恨,這就叫本尊瑜伽。菩薩做的我就做,菩薩不做的我就不做,菩薩怎么做我就怎么做,時刻觀想菩薩和我在一起,觀想菩薩和我合二為一,我此時此刻是觀世音菩薩的心,只是觀世音菩薩用了我的身體而已。面對眾生的時候,要想到我是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如何對待眾生,我就怎么對待大家。觀世音菩薩不會罵大街,你說我壞話,我不會起嗔恨,我們就用這種觀想法。

  同樣,生活中難免有人誤解我們,毀謗我們,傷害我們。有人用棍子打我們,我們不會埋怨棍子,會埋怨打我們的人,和棍子沒關(guān)系,雖然是棍子打的我,但是那個人控制的。我們在埋怨這個人的時候,我們想:這個人是被什么控制的呢?人是被煩惱控制的。他肯定是生煩惱了,他被煩惱控制了,所以才打人。因此,我們依次論推,我們也不要恨這個人,我們要解決煩惱。眾生被煩惱控制多可憐。我們要讓任何人沒有煩惱,煩惱不是一個好東西。

  你不恨棍子,因為棍子是被人控制的,同樣你也不要恨人,因為人是被煩惱和無明控制的。我們知道,煩惱和無明是這個世間產(chǎn)生傷害、毀謗、攻擊、矛盾等這些苦難的根源所在。所以,要破我們的無明,破眾生的無明,把佛陀的教法推廣開來,讓所有的眾生都解脫。

  所以,算了吧,別生氣!如果您是對的,您沒必要生氣;如果您是錯的,您沒資格生氣;如果您是旁觀者,您沒理由生氣;如果您是聽來的,您犯不上生氣;如果您不知道……當(dāng)然,您自然不會生氣!總之,生氣很苦,很添亂,很耗神,很荒唐,很沒價值,很沒有道理!

  這次就簡單的給大家介紹一下“自我”,這個“自我”就是假我,就是我執(zhí),就是所謂的魔王波旬,是輪回和苦難的根本。下午我們會探討《認(rèn)識真我》,透過假相的小我認(rèn)識真我,那個實實在在和我們同在的本體。好,今天上午就到這里。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