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攻略:初學 三、中士道
三、中士道
我們再來看一下中士道。
涅槃,就是進入不生不滅,與天地同體,與萬物同在,不生不滅的至高境界。在佛教中把涅槃稱作最高的境界,亦分四大階段:一思維苦諦,二思維集諦,三思維十二有支,四思維解脫生死正道。在佛教中稱作四圣諦——苦、集、滅、道。
苦是知苦,要知道苦;集就是斷集,要知道苦的原因,從而解決它,知苦斷集。慕滅,就想到,真正的不苦就是把苦的因緣滅掉,就不再苦了,這就是涅槃境界,為此要努力去做,就叫修道。按照次第來講,就是先知苦,斷集,然后修道,最后獲得寂滅的至高境界。
第一種苦是生苦。生,我們來這個世界出生是帶著苦來的。由于我們已經忘記了出生時的那種狀況,如果記得那是非常慘痛的,像嬰兒在母體中非常祥和,出生時從窄窄的產門中擠出來,頭都擠扁了,嬌嫩的肌膚風一吹就像刀子割一樣,就像剝皮一樣痛,所以小孩出生時哭得撕心裂肺,有的哭得昏過去。有的修行人回憶起自己出生時的苦,嚇得都不敢再投胎,是很苦的,出生時的巨苦就像活著剝皮一樣。
老苦。從出生到慢慢變老是很苦的事,老人身體衰弱,白發(fā)蒼蒼,牙齒松散脫落。像咱們這里幾位老居士,當年帥呆呆的小帥哥,現在來看,誰也擋不住,年齡一步步的在衰老。我們要知道,老意味著接近了死亡,必須要面對這個問題,F在流行一句話:女人不問年齡,男人不問收入。為什么女人不問年齡?她不想說,恨不得說的自己很年輕,美容院就掙這個錢,造假拉皮染發(fā),往年輕去打扮,其實就是怕老,一想到老,大家都有一種失落感,恐慌感。
病苦。人人都怕病,病苦很嚴重,一生病所有的幸福就全部被打亂了。你看這個身體很幸福,那怕一個小腳趾頭疼立刻就把幸福打亂了。所有的器官都良好運作,有一個出現一點小問題,就陷到苦難中。我們這里其中有好幾位醫(yī)生,知道病人的苦。病人的苦是很慘痛的,猶如地獄一般。我出家前在交通廳高速公路管理局工作,曾經有一段時間巡邏。那時很多人在高速公路,開車時找不到感覺,踩著油門使勁跑,大貨車有的就爆胎了,后面的車追上去,人撞零散的,撞殘廢的,七零八亂,缺胳膊少腿的,都有,那種病苦都親自見到,慘不忍睹。你到醫(yī)院去看看那些病人,病苦每個人都在承受。
死苦。我們每個人,都有個核心的恐懼點就是怕死,怕“我”消失了,死了怎么辦,本能的怕死。由于怕死就本能地延伸,延伸到怕死人,怕鬼,怕棺材,怕墳地,怕花圈,路過一個壽衣店就快走過去,覺得害怕,這都是基于怕死。如果這個人在這站著,你敢跟他打,他罵你你敢跟他罵,他一下死了,那你立刻躲得遠遠地,做夢都怕夢見他,想起他就恐懼;钪腋,死了你就怕他,為什么怕他?怕鬼。其實核心是怕死,怕直面死亡,這是死亡恐懼。
就像一些老居士,也愿意念佛精進,也愿意求生凈土,如果你跟她說:“祝您老人家健康長壽!”她就:“謝謝師父,托師父的福,謝謝師父!”如果你說:“祝您老人家早日往生!”她心里就咯噔一下:“師父怎么這樣說呢?” 雖然嘴上天天說求往生的,但如果你一旦這樣說,她就害怕了,她甚至會著急:“師父,是不是看出什么了?我今年是不是會有事?看出來跟我說,別瞞我!”其實是怕死。修行人都怕死,何況世間人呢?
我在東林寺,曾經見到有兩個居士,念佛很精進的居士在聊天。一個居士問:“老菩薩,這幾天沒見你,你干什么去了,怎么沒來念佛?”老居士就說:“哎呀,別提了,差點往生了!”那個居士就說:“哪能啊,您身體這么好,我們都往生了,您也往生不了。”老居士說:“哪里啊,病倒了,差點往生了,幸虧女婿和醫(yī)院主治大夫是同學,搶救及時才治好了,要不就往生了。”……
由此可見,修行人的一種共性的心態(tài),把往生極樂世界看作是最爛的事。他也理性地知道,人都要死,如果不死最好了,如果實在要死,實在沒辦法就去極樂世界。在他的內心深處往生凈土是最可怕的事情,往生是極不好很無奈的事,最好還是繼續(xù)活著當人。長生是第一志愿,往生是最后的選擇。這就是基于對死亡的恐懼。不僅是普通大眾,宗教人士也恐懼,害怕死亡。
愛別離。你愛的事業(yè),你的家人,你的愛情,你的家庭,你的友情,在某種因緣下都將會離散,這就是愛別離,總要離開,誰也攔不住。你喜歡官位,很好,你總要退休;你喜歡那堆錢,很好,你死的時候一分也帶不走,總要離開;你喜歡你的老伴,很好,老兩口一輩子不吵架,很和睦,但早晚會散開,沒辦法,愛別離。
怨憎會。什么是怨憎會呢?不是冤家不碰頭,從小就有冤家,小時候有個小朋友欺負你,到學校有個老師不喜歡你,工作了有個人盯著你,背后還有人臭你,你說我怎么得罪你了?不管,我就臭你!她嫉妒你,你再低調她也嫉妒你。不管你從事哪個行業(yè),不管你有什么樣的成就,不管你是男人女人,你都被一個小人盯著;你調走,到另一單位又會出來一個接班的,繼續(xù)臭你,造你的謠,背后盯著你,往死里踩你。這就是怨憎會。你不上班了,家里又會出來一個,或者出來個冤家鄰居。你說我學佛去,同修中又會出來一個。怨憎會,是你躲不開的陰影,就像你的影子,一定有個盯你的,不管你是誰。佛陀身邊還有個提婆達多呢,是不是?躲不開?鬃由磉呥有個三桓,耶穌身邊有個猶大,毛主席身邊還有個林彪呢。不管你是哪一位,都是這樣的,每個人身邊都有人,會盯死你,這就叫怨憎會。認了吧,躲不開。
求不得。你想求長生不老,你死定了;你想求發(fā)財,你將來一分都帶不走。
- 上一篇:大乘攻略:初學 二、下士道
- 下一篇:大乘攻略:初學 四、上士道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2
- 大般若經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一卷
- 心經的人生智慧—《心經》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6
- 心經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5
- 心經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