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jīng)
《金剛經(jīng)》是佛教重要經(jīng)典。根據(jù)不同譯本,全名略有不同,鳩摩羅什所譯全名為《金剛般若(bōrě)波羅蜜經(jīng)》,唐玄奘譯本則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督饎偨(jīng)》傳入中國后,自東晉到唐朝共有六個譯本,以鳩摩羅什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最為流行..[詳情]
解讀《金剛經(jīng)》第二十三講
我們現(xiàn)在所居的生活世界、空間,它都叫做現(xiàn)象界的生命,何為現(xiàn)象呢?有比較具體的形象存在,包括生滅,開始和終了,都有它的形象存在,所以稱作現(xiàn)象界的生命狀態(tài),那我們現(xiàn)象界的生命狀態(tài),它不是法身,稱為業(yè)報之身。那到底什么是業(yè)報之身?所謂的業(yè)報身,就是你的習(xí)慣的思想和行為的一種延續(xù)而所產(chǎn)生的一種作用,那就稱為業(yè)報身受用,我們?yōu)槭裁捶Q為業(yè)報身呢,因為眾生的心啊,比較執(zhí)著于某一點,某一個界限當中,它不會全面的圓滿的去看待任何問題,所以對待自己的受用,就有所缺陷。
從現(xiàn)象中我們可以分析,可以看得到,生活中有句俗話講“隔行如隔山”,為什么稱作“隔行如隔山”呢?因為你這個每一行都有習(xí)慣的東西,習(xí)慣受用的東西。你一旦說你的思維、信念,定性以后,你很難去突破,甚至是不可能突破,所以說就導(dǎo)致什么,就導(dǎo)致你看待問題呢,這種角度啊,就有所執(zhí)著和局限性,你看,我們看待一個問題,首先是帶著一種成見,何為成見呢?就是說我認為這個事情會怎么樣?同樣的一件事,兩個人看的角度截然不同,所得的結(jié)果和受用也截然不同。
為什叫結(jié)果和受用呢?因為你對這個東西的看法,對這個事的看法,以及對這個人的看法,決定了你跟他的關(guān)系和態(tài)度,因為你跟他的關(guān)系和態(tài)度沒有擺正的話,它就會導(dǎo)致什么,導(dǎo)致受用全無啊。啥叫受用全無?你本來可以跟那人保持很好的關(guān)系,因為你有一種看法,對他有一種認識,就把你跟他的關(guān)系,善的因緣就阻擋住了,相反的就會產(chǎn)生負面的影響,這就是我們帶有成見的話,就會有這樣的結(jié)果出現(xiàn)。
你如果明白體悟到法身真理了,法身真理是什么?是絕對的狀態(tài),它是不存在這些所謂現(xiàn)象的障礙的。現(xiàn)象的障礙在我們的身心世界里是比比皆是,但是法身真理呢,就是絕對的生命狀態(tài)是不存在這些現(xiàn)象界的障礙,它整個的生命形式是完美無缺的,那我們自己生活在被障礙住的生活空間和世界里頭,所以說我們有一個共同的認識,就包括所有的生命形式,它都有一個想法,要尋求一種解脫。
它解脫的是什么?這個我們要清楚,每一種信仰也好,每一種宗教也好,它都在尋求一種解脫,而這種解脫呢,恰恰也就是說,對我們現(xiàn)有的生命形式的一種闡釋,一種解釋,我們通過修學(xué)佛法的般若思想核心的理念呢,對于我們自己現(xiàn)有的生命狀態(tài),能達到最好的究竟圓滿的一種解脫。為什么稱作究竟圓滿?因為在佛的教法當中,是不分概念,沒有高低的概念,沒有根器的概念,所有的眾生依它的教法統(tǒng)統(tǒng)都可以得到所要的利益,而且是圓滿的。
佛在《法華經(jīng)》里有一個比喻,就說天上下雨,山川萬物都要接受雨的滋潤,你樹也好,草木也好,樹有它的容受量,它也吸圓滿接受雨的滋潤啊,得到圓滿受用。小草呢,也得到圓滿的受用,從事相上我們會觀察到,小草它所得到的雨量跟樹肯定沒法比,但是它都叫圓滿。對于這場雨來說,你站到那場雨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它是有分別心嗎?它沒有分別心,是絕對平等的,那為什么所對的境界不一樣呢?那樹接受的雨量跟草接受的雨量現(xiàn)象上還是有差異,是吧?這就是種性的問題。
但是種性問題對你的本性來說,它是不分別的,知道嗎?種性問題對你的真心來說是不分別的,通通是平等的。那你怎么看待這種角度的問題呢,對我們學(xué)般若思想的人,你想學(xué)真正佛法,你應(yīng)該從哪個角度看待這個現(xiàn)象呢?看待什么現(xiàn)象呢?看待你的真如自性跟你所處的生活世界空間怎么一個角度問題。你應(yīng)該怎么去看待?你有正確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你就會得到生命的正受。正受是什么?就是我們決定不會有任何的錯誤的行為發(fā)生,這叫圓滿報身的受用。那什么是法身呢?在這兩個相對現(xiàn)象的中間所有的一切運行就是法身。
聽懂了?什么是法身?雨下來滋潤萬物,整個作用這是法身!坝辍笔菆A滿報身,雨所澆灌的對象是千百億化身,這是三身之間的關(guān)系啊。而那報身和化身呢,它是什么,它是法身的運行形式,就是通過現(xiàn)象來運行的一種軌跡,因為你明白這個以后,你就明白你自己的生命現(xiàn)象,就是在我們的生命現(xiàn)象里頭,怎么去看待法身、化身和報身,怎么去觀察到這三個作用,就是我們的生命在這三個方面是怎么作用的。
在我們這個生命現(xiàn)象中,什么是法身呢?具體到我們生命個體當中,什么是法身?有沒有想過?我們要具體到我們?nèi)绾文芨惺艿剿判?要從相對的不自在進入絕對的自在,那樣的話才叫現(xiàn)證啊。什么叫當下即成菩提?這個菩提不是說經(jīng)過這樣那樣證出來的,你去反觀啊,用你的智慧之光去觀察你的生命現(xiàn)象當中什么是法身?什么是不生不滅?咱們都知道法身是不生不滅的,你的生命現(xiàn)象中哪個是不生不滅的呢?你觀察到認識到法身的作用力和現(xiàn)象的時候,我告訴你,那你就叫所謂解脫了,從那一剎起你就叫解脫了,法身見到,圓滿報身自然成就。聽懂嗎?千百億化身就無量顯現(xiàn)啊。
什么叫千百億化身自然顯現(xiàn)?因為你觸及到法身這個概念,咱先不要說證入不證入,你能夠從意識心上去明白什么叫法身,那跟你有緣的那些眾生就得解脫了。怎么叫得解脫了?跟你有緣的人,借助某個機緣,你就可以幫助他。這個力度可能稍小一點在夢里面就會展現(xiàn)很多因緣。就會出現(xiàn)很多所謂的夢兆,這叫理性的法身證入。
從理體上的法身算證入了,那事相上的法身如何證入呢?今天就觸及到這個問題。事相上的法身怎么去證入?這個是關(guān)鍵。所以我們修行的根本要清楚。你不明白法身的時候,就像你不明白這個東西從哪來一樣。你只是看到它現(xiàn)象的生滅,再深一步的人,能看到它的具體作用,就是比較有智慧的人。能意識到它的作用,對不對?這還不是它的究竟,我們要探究它的究竟,它的究竟就是法身處。所以我們要明白法身意,當我們明白法身意的時候,告訴你,那你就一切平等了,自然而然你想不平等都不可能。你想生妄念都不可能。換句話說,你想不解脫,都不可能。
那是絕對的力量,在這個里頭,哪是不生不滅的?從來不生就沒有形象,既然不生,不生何來的形象?不生不滅,只有不生才能不滅嘛。你想想哪不生?何為不滅呢?順著剛才我講的那個雨啊那個思路去想去,去觀察不生不滅的東西。咱就說那個雨吧,滋潤萬物,我問你,雨從何來?萬物又從何來?這兩個都是眾緣和合而生,是不是?這兩個都帶有普遍性和平等性沒有?它絕對帶有啊。所以說這兩個東西的緣起處就是法身。因為他是共通的,它是在法身的那種包容下,法身的本體當中完成這個過程的。
同樣這個東西也是啊,它從何而來?它從礦石提煉出來,模子弄成這個樣子,這叫因緣和合,經(jīng)過水火煅煉,變成現(xiàn)在這個樣子。這是生滅相,它所具有的作用叫做報身相,它這個東西是化身相。這兩個加在一塊那是它的法身相。它從哪作用的,你要觀察,甭管這個東西從哪來以及它所起到的作用,這兩種現(xiàn)象是在一個狀態(tài)中進行的,那個狀態(tài)是不生不滅的。聽不懂,我再解釋一遍,我們一大屋子的人到這來了,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緣起啊,就是因緣嗎,不管是什么因緣我們到這里來,這個屋子來承載我們,這兩個作用現(xiàn)象是不是在一種作用體里進行的?它不是兩種作用體,是不是?它必須在一共同體里進行出來的吧?那個玩意,如何見到那個東西呢,你就觀察一切現(xiàn)象的平等性,就見到它了,就認識到絕對平等的法身。
你得站在第三方角度去思維,而不是說你陷在境界當中,你得站在第三方絕對的角度去看待現(xiàn)象的發(fā)生,那你就證入法身了。這是一個現(xiàn)象,這是一個拳頭(左),這是一個拳頭(右),我問你它兩個是獨立的嗎?你從另一個角度去觀察,它絕對不是獨立的,哪個角度,你從這個整個虛空看它是不是獨立的?它都在這里頭進行,對不對?這個東西從來不生啊,也從來不滅,生滅的是他倆啊,是不是?我們的心情也是如此,你好的心情壞的心情都要變滅,能覺察好壞的心情這叫報身啊,這叫圓滿的報身受用啊,別管好壞,它是平等的,在哪它都是一樣的作用,是吧?所以好和壞,能覺察好壞的東西,外面還有一個,你憑什么能覺察好壞?對不對?那個東西是,你從那個角度去觀察現(xiàn)象的發(fā)生,那你就念念證入法身了。
在這里頭也不存在念的問題,這個念,也不存在這個問題,不要把這個念還認為你那個妄念啊什么,這里頭不存在妄真,妄身同二妄,它不存在虛妄真實,沒有。你在這個生命作用體里,它是絕對平等的,因為它本不生嗎,所以不滅。它不生是指的什么呢,是指它那個作用體從來不生,作用本體那個力量從來不會減,你沒法讓他衰退,是不是?所以佛祖給你推論一個話出來,就是眾生界老不減,佛界不增,你不要以為,有一個人成佛了,則佛的境界里頭會多一個佛,眾生界減了個眾生,告訴你,不可能。因為它本身一體啊。一體無二相啊。你這個虛空里的任何東西,你說對虛空來說。它增減過沒有?它能增減嗎?不可能增減的,可以現(xiàn)象轉(zhuǎn)化,但是它究竟不會增減,這跟現(xiàn)代科學(xué)不謀而合啊,現(xiàn)代科學(xué)告訴你物質(zhì)守恒定律么,這叫究竟之處,法身之理。
你站在這個角度去觀察問題,去看待生活中的種種現(xiàn)象,你就會發(fā)現(xiàn),你太自在了。為啥,統(tǒng)統(tǒng)的輕而易舉搞定。為什么呢?因為,首先,你不會被它所障礙住了。你不被它障礙了,自然它那種力量在你的生命現(xiàn)象中,它就相對來說,隨著你認識法身的觀念力度的加深,它那種現(xiàn)象對你的作用力就淡漠了,你最后完全證入法身的時候,他現(xiàn)象那個生命作用力對你來說就徹底如夢如幻了,你就根本看一切萬物就是夢中事。不是光看法這樣,而是親身的經(jīng)歷,如夢如幻。那你就可以達到所謂的大自在境界。
從哪個角度去證入?yún)?我剛才給你講的很清楚,從第三者的角度去看。把能覺和所覺都拋開,我就看到能覺和所覺外面還有一個。沒有能所二境了,那我問你,你說能所二境消除了,是不是一切法空啊。一切法空那不是究竟處嗎?其實我們念念之間都是這樣啊。我們念念沒有離開過它,對不對?那為什么我們不趁早去觀察它?這就是所謂的清凈法身。我們唱《三寶偈》的時候,清凈法身毗盧遮那佛。
為啥叫清凈法身呢?你去想想,甭管是能覺心所對境它再熱鬧,你那個東西從來不管它。它是離開能所二境的。你能覺心和所對境在沒發(fā)生作用以前,就是在緣起沒建立以前,它就存在了。它要不存在的話,你沒辦法去展現(xiàn)這個生命的現(xiàn)象。你去想是不是?你的生命軌跡從哪發(fā)生出來的?就在你的法身當中受用起來的。你現(xiàn)在從師父給你講的這個觀點,你去觀察,省力不?并不費勁吧?能想的明白嗎?
這句話在禪宗公案里講,“山窮水盡疑無路”,什么叫“山窮水盡”?能所二境全完了嘛,“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句話就講到這里來了,“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窮、水盡,能所二境全部到頭了,你把能所二境究竟到極處是什么?離開能所二境了,它就徹底入法身了!傲祷饔忠淮濉,啊!原來還有個作用在那呢。祖師爺不是講嗎:“打斷你念頭,死去你法身佛”。
你這里頭是不存在一念的,因為它不生嘛,你不需要生嘛,你不生它滅不滅?你只有這樣的認識為因,才能感召如來境界的不生滅果。你總認為你那樣的修行是因,你那叫生滅心,是不是?生滅心怎么能感召不生滅的果?那是不可能的。你想不生不滅究竟成就圓滿的功德,你必須得認識到法身絕對的真理。你認識到它以后,順著這個道理去觀修。
什么叫觀修?觀念和行為絕對統(tǒng)一到這上面來。圓滿報身就成就了。因為你這個真理是遍一切處的。是在你生活的空間里頭每一個角落,都起作用,別管你意識到意識不到,它都在起作用,你意識到也好意識不到也好,這只是你意識層面的作用,它不是法身的作用。它還在法身里頭,你離開這個意識層面,還有個作用存在啊?隙ㄓ袀作用能繼續(xù)下去啊,不然的話你就可以就此駕鶴西游去了,這就是生命的跡象。這個肯定饒騰得很厲害,饒騰,但是很好,為啥?你能饒騰出來就行了,就跳出了觀察。這屬于跳躍性的東西。
你能認識到這一步,才會聽得懂這句話叫“威儀寂凈分”。你認識不到這一步,你就甭想說清凈啊咋的,你不可能清凈啊,你想,你天天能所二境不覺啊,你能清凈嗎?如果你發(fā)現(xiàn)能所二境還在你那個心里頭呢,你住在那個心里頭,那能所二境對你來說,就是如幻的。所以說你那個心不就清凈了嘛。不就是所謂的清凈法身啊。你有清凈的心,自然有清凈的身,身心是統(tǒng)一不二,一如境界。你那個心不清凈,身體自然不清凈啊。
你想想,為啥呢,我今天特別煩惱啊或者特別高興啊,你那身體一定有反映,對不對?所謂樂極生悲,哀從怨來。你的悲哀是從哪來的?這就解釋到福禍從哪來,哀從怨來,悲哀從哪來,從你心不平怨恨心來。怨恨心啊,啥叫怨氣啊?我看別人這樣,我不這樣,我心里難受。你有這種怨心,你悲哀的事情就要發(fā)生了。你去想想吧,是不是?我們?yōu)槭裁磿l(fā)生種種事,包括XX說他干活不發(fā)財,為什么不發(fā)財啊?你也有種怨恨心。怨啊,不平心啊,為什么我就不發(fā)財呢?發(fā)財和不發(fā)財有多種原因的。
除了你能看到的因素外,還有你看不到的因素啊。那我們?yōu)槭裁匆デ?包括現(xiàn)在很多人,一旦碰到這種境界以后,就要干嗎?就要去求神求鬼求仙啊,有聰明的人求個菩薩求個佛,你求得不對了,還麻煩呢。你說是不是哀從怨來啊?你就發(fā)生悲哀的事了。投入了又不產(chǎn)出,投入了很辛苦,一天天的就沒什么收獲。這不就是哀從怨來嗎?你包括那些當官的,他一定要積極的去爭取啊,去送禮啊,結(jié)果突然有一天宣布他沒干上。哎呀,開始哭了,哈哈。甚至有的氣得病半個月。是不是悲哀從怨氣來嗎?你越是怨氣大,你悲哀的事越多。這是我們的心要平啊。
你認識到平等的道理以后,那你會發(fā)生什么事?哎,挺好。你會發(fā)現(xiàn)事事順你心啊,不錯,今天又有好事了。你的心慢慢就寂靜下來了。一下子你就寂靜下來了,為什么?這就叫“威儀寂凈”。它的福德威神力量和它端莊的儀表形態(tài),你看那人就那么安靜,那么舒適。你一看這個人呢,毛毛躁躁的,有句俗話叫“有福的人不用忙,無福的跑斷腸”,越?jīng)]福氣的人,你看躥騰急得很。人家有那福氣的人,人家坐在那穩(wěn)穩(wěn)當當?shù)?看人就那么愜意,老百姓講話安逸,怎么看人家就那么瀟灑。為什么?人家那叫威儀寂靜。你那威儀從哪來,從你的真正的智慧心生出來的,由這一步你就又可以打破一個觀念,有福的人和沒福的人,不是人長的樣分別出來的。咱從一般人角度看這個人長的福相啊,但是我告訴你,真正的福報從哪來?是從你智慧心里生出來的。
這個智慧心怎么理解呢?不是世間的聰明。是什么呢,是你對生命真實價值的理解。那叫智慧心。對你生命現(xiàn)象的感受和把握,那叫智慧心。你有這種智慧心呢,對你的生命現(xiàn)象就會有正確的處理方法,駕馭和受用。除了這些,別的東西都是靠不住的,所以我們要清楚這個威儀寂凈從何而來。寂是什么,是寂滅快樂,凈是什么,你所處的境界安靜清凈。這個安靜啊,不是說你的外界環(huán)境好安靜,是你的心安靜。心如何安靜啊,你事事順心,順你的心意,你說你的心安靜不安靜。事事都順意了人當然就過得安靜了,自然就沒事了。事事不順你的意,沒事你還自己找事呢。一想,我今天真倒霉干了一天,一毛錢沒賺著,還賠了點,更氣得慌。這叫什么?威儀不寂靜啊。
你那個不寂靜有沒有威儀啊?過去人家說,光看佛祖那個像,你心里就靜下來了,我們一看佛像,顯得那么清凈莊嚴。那只是像還不是他本人呢,光那像歷朝歷代皇帝也好啊,達觀貴人也好啊,老百姓也好,誰見了不磕頭啊?什么好東西都要擺給他,你看人家那威儀寂靜。那你坐那試試去,你坐那行不行啊?你看過噶mb的紀錄片么?香格里拉,噶mb讓人選出來的時候,還是六歲小孩,很泰然自若的感覺。你想咱們家六歲的孩子,那正能鬧呢,人家給那些信徒們摸頂賜福的時候,多少人呢,坐在寶座上一天不動,小孩呀那是,那你行么。
為什么他有那么大的心量?那就是威儀寂靜。他認識法身究竟的真理,不被現(xiàn)象所迷惑,所以說再多的經(jīng)歷對他來說只是如夢如幻而已。你真正的去體驗到這個真理的時候,你記住再多的福報對你來說也是不損絲毫的。再多的業(yè)障對你來說也是不欠分毫,這叫真正地懺悔境,真正地把你的業(yè)障全部懺盡,那時候你就可以體會到什么叫威儀寂靜了。
◎威儀寂靜分第二十九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佛祖這里就講了這句真言:“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須菩提呀,你如果聽到有人這么說成佛以后是不是還這么忙活,圓滿解脫以后是不是還要這么忙活,也去哪,也去這,也睡覺,也躺著。釋迦牟尼佛成佛了他不也得睡覺么,他不也得去哪說法去?
“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他沒有理解我所說的意義,這句話你也可以這么理解,如果要有人認為成佛圓滿解脫以后是不是還要忙活很多事呢?要度眾生呢?如果你認為成佛以后還要干什么什么事,對不起你沒有理解佛說的意義,你生這個心本身就不是成佛的念。你認為你圓滿解脫以后還需要大做佛事,廣化眾生,那對不起,那你叫徹底的沒有進去。
因為法身的作用力他是能所包容的。你不去想他,法身也在那作用,你去想他也在那作用。你用一個定見認識它,那你是錯誤的。所以說,“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圓滿解脫的生命現(xiàn)象來自于什么?來自于絕對的法身真理,不生不滅!叭鐏碚,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如來是什么?圓滿解脫的生命現(xiàn)象,他從哪來?無所從來,無所去。他從空性中而去幻化而出。就是從絕對的生命狀態(tài)里頭展現(xiàn)出來。這叫威儀寂靜分。
◎一合理相分第三十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于意云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即不說是微塵眾。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即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世尊。如來所說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即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須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這個比較復(fù)雜點,一合理相。先說什么叫一合相,一是指你一念之心,你天天靠什么活著?念頭。合是用你的一念去合乎道理,合乎真理去,用你的一念去合乎法身真理去那你就成就法身的功德;用你的一念合乎業(yè)報之相呢那你就成就煩惱眾生。用你的一念去合乎個廚師去,合乎廚師那個方法去,這個萬法具備呀,所有這一切統(tǒng)統(tǒng)是具足的在你的心里。你想學(xué)的任何東西都在你的心里有,不是你心里的你學(xué)不成。別管你想干啥。
我給你們說一個比喻你們都清楚了。他們?nèi)ネ骐姽?我問你三十年前會不會電工?三十年前不會,那為什么三十年以后會了呢?你說是學(xué)會的呀,我告訴你有人還學(xué)不會,為什么能學(xué)會?因為你心里有這個東西。在你這個生命軌跡當中它就存在這個東西。你想,你三十年前這個東西還沒顯現(xiàn),你只是想學(xué),你想學(xué)的時候,你要學(xué)的東西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咱拿時間空間一推就知道了,咱那錄像機把你現(xiàn)在定格,往前推,倒放回去,三十年前的你不會,三十年后會了,你這個會相對于三十年前來說,是不是就在這擺著的?這就是你那個念頭合到哪了?合到這個要學(xué)的這個道理上頭了,那就產(chǎn)生這相了。這叫一合理相,你一合道理自然生相嘛。
什么時候,你的念頭不能專一在你所學(xué)的東西上的話,不能專一在你要干的事的話,那你干不成。一定要把念頭板過來。凈念是純凈的。為啥稱為一念之心呢?一念之心是最真的。你想想,你們都成家立業(yè)的人,你剛剛跟你對象見面的時候,不一定是好印象。但是觀察一下好像是有一點什么好印象對他,不然的話你不會同意。這就叫一念,這一念合什么了?合昏沉理,啥叫昏沉來:人還不錯,湊合吧。跟你講這也叫一合理唉。一湊合就湊合幾十年過來了。因為你當時就發(fā)心要湊合嘛,所以你也只能湊合過了。你失去了選擇的機會,是你自己放棄不選擇了,你要選擇湊合了不要怨別人。你想想你們倆結(jié)婚的時候是不是都有心湊合?既然知道錯誤了就不要埋怨人家了,那你自己選擇怨誰。
你明白這個道理了你還會有什么煩惱嗎?你就不會生煩惱了吧。這也叫真理呀,這也叫法身作用呀。我們?nèi)ビ^察這個道理想一想:是啊,當時誰說湊合來。有些人不湊合,發(fā)心一定要咋咋咋,真的就能這樣。雖說當中可能經(jīng)歷了辛苦啊,這是一個成就的過程。因為要用你的念合乎理的時候,這個理是本來具足的,所以說就需要一個合的過程。合乎理了就有相生。由此你就可以證明一點,成佛也是這個道理。你用你這個念去合乎佛的法身理去,那就恭喜你。但是這其中呢,肯定也要經(jīng)歷一個合乎的過程、并軌的過程。這個過程可能有長有短,這個沒準兒根據(jù)你的修行。你修行的特別專一特別好的話,過程可能就很短;你修行不專一的時候,過程就會很長,三大劫啊,說不準了。
真正能成就一點事的人是那種死心眼的人,死心眼的人認死理,不選擇則以,一選擇好了保證沒事。所以我們學(xué)佛修行也是這個道理,我們不要三天兩頭換。好多老居士今天念佛去了明天參禪去了后天修密宗去了,再后天又去練氣功去了,有唉,多得是。這事就很麻煩,他沒有辦法合乎理去。但是在合乎理的過程當中可能會付出很多,你所想象不到的所謂的現(xiàn)象會出現(xiàn)。你要相信你所選擇的,只要你選擇了你就要相信你所作的,哪怕所有的人都說你是錯的。只要你相信你做對了,那你一定成功。
這事你可以從歷史可以觀察得到,但凡歷史上有名的政治領(lǐng)袖也好什么人也好。咱就說人人都討厭的希特勒吧,他從來沒有說自己是錯誤的,他的信念非常堅固,但是咱不要學(xué)他。這個法性沒有分別,法身的那種功德沒有分別,你選擇了一定給你,只要你肯付出。付出就是你修行報身,就是你依照這種信念行為堅持下去,他會產(chǎn)生一種力量,生命的作用力,這叫圓滿報身的受用。
那你說希特勒現(xiàn)在還有很多人記住他呢,我們知道德國人他不會討厭希特勒,德意志這個民族在希特勒那個年代可以說非常自豪的年代,就相當于他本民族的民族英雄一樣,他沒有說希特勒怎么樣。但是因為他違背了所有人的利益,所以他就要被消滅掉。
所以我們要清楚這個法身的概念,是沒有分別的。你只有去合乎它,不合乎它你也得合乎它,不管你承認不承認它的存在,你的生命軌跡它就在里頭。就像我們沒有發(fā)明電的時候,人們不相信有電。好多人說我看不見電呀,行呀你看不見,你去摸摸去。你不信,他就沒有了嗎?他依然存在。我們沒有發(fā)明電的時候電它也存在。我們看不見生命軌跡的時候,生命軌跡是絕對存在的,那還不如我們提前認識呢,掌握它,你才能利用它。利用他完成你的生命過程、人生軌跡,這是一個很好的過程,所以這稱為一合理相。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于意云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善男子、善女人,把三千大千世界都碎為微塵,把宇宙都碾成微塵粒了,微塵就是比塵土還細。“于意云何”。你能理解嗎?“微塵眾,寧為多不”是說把世界都碾成碎面,你說碎面多不多?多吧。“甚多,世尊”。 “何以故”為什么呢?
“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即不說是微塵眾”。就是說我們觀念中的微塵,就是在眾生界當中的那種微塵的現(xiàn)象和概念,并非實有,就是說沒有實質(zhì)性的存在。咱就說什么多不多,你說有實質(zhì)的存在意義沒有?多和少只是相對來說的,你多的概念是相對于少的概念來說的。所以他說微塵眾并非實有。我們離開相對進入絕對的時候,相對的概念他是如幻的。他是從相對的角度,告訴你有絕對的真理是存在的。
“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即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佛就告訴你說,在覺悟的境界里頭這個所謂的相對現(xiàn)象他是如幻的,不是真實的。覺悟的境界,什么叫覺悟的境界?你已經(jīng)明白這個相對生命的境界的道理的時候,相對的現(xiàn)象對你來說就不是真實存在了,它是永恒的了,進入絕對了。離開相對就進入絕對了。這個道理怎么講呢?兩口子吵架這叫相對境界存在,你們兩個要是說觀念不統(tǒng)一,那你放心吧,一天不知道吵幾百回,你說東他偏得往西,因為你有個東的概念,他有個西的概念。這兩個就叫相對說吧?相對道理現(xiàn)象存在。那怎么叫絕對呢?你倆達成共識了,我們要為這個家怎么樣怎么樣,統(tǒng)一起來了吧?然后你倆人的相對現(xiàn)象就消失了嘛。對于家的這個概念來說不就消失了嗎。消失的時候,你過去的那個現(xiàn)象就叫做非實有了吧。對于家來說,你站在共同點來說,你那個相對概念就并不是實有了。站在家的角度來說,你兩個人的觀念就不是實在有的了,統(tǒng)一起來了么,他里頭饒了這么一圈。所以“佛說微塵眾,即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在覺悟的境界中相對的概念他是如幻之說,只是一個名字而已了。
“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即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在我們圓滿證悟的生命空間當中,而這個生命的空間也并非實有存在,就是我們所依承的相對境界,就是能覺心和所對境。我們所對的境界也不是絕對存在的。你兩個觀念統(tǒng)一起來了你們兩個還是對立的嗎?不是對立的啦。統(tǒng)一起來了,過去那種所謂相對境界就是如幻的存在,叫如幻而存在。就不是實在有的了,所以只是個名字而已!叭羰澜鐚嵱姓摺比绻覀兯娴目臻g和心靈世界是實有存在的話,就已經(jīng)合乎了所謂的自性的真理了,但是我們現(xiàn)象生命當中的身心世界并非是一合相,他是不合乎法性真理的平等性存在的。所以他這里講“若世界實有者,即是一合相”因為他不是實有,所以他并非一合相。這是我們現(xiàn)象界當中的身心世界并非一合相。他沒有符合真理的存在,他只合乎業(yè)報如幻的現(xiàn)象理存在。所以他稱為“即是一合相”!叭鐏碚f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在你真實解脫的生命境界當中所謂一合相也是個方便講,什么是方便說?方便你理解真如自性,和你生命現(xiàn)象的方法告訴你,“是名一合相”。
“須菩提,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佛就交代一句話,什么叫一合相?一合相對你來說,你的境界是不能理解的,它叫不可說。為啥叫不可說呢?它本來真實有存在,我們是說不清楚,說不明白的,只是方便我們理解設(shè)出這么個方法。到現(xiàn)在就是一句話“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為啥不可說來?它真真實實擺在那你說它干么?就像這個東西一樣,偏偏這個東西就在這擺這來,你非得要給它規(guī)定個什么概念出來么?你用那個理去套它么?
商人呢,就會用什么去套他?這個玩意值多少錢。學(xué)佛迷信的人就會套個詞,喔,這個輪子一轉(zhuǎn)就會有什么什么功德吆,你說是不是一合相?你偏得用你的念頭給它合乎一個道理,出來一個相,所以他本來不是一合相,它本來就在這,不用說么。你給它說什么,因為這個因緣而出現(xiàn)的任何相都是合乎道理的。你記住,因為這個因緣出現(xiàn)的任何的相,都是合乎道理的。因為它只有合乎道理以后,它才會出現(xiàn)任何相,所以他是不可說,不需要講。我們這個人會自作聰明,非得要給某某某規(guī)定個某某某,那個他絕對不聽你的。因為他也是一合相啊,他有他的道理呀,他有他的軌跡呀。他不可能偏離他的軌跡而順應(yīng)你的軌跡。你偏得要人家都聽你的,那可能么?你孩子還不聽你的呢,你偏得說誰誰誰你就得聽我的,你不聽我打死你。你放心你打死他都不聽你的。
所以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為什么叫凡夫呢?凡夫就偏偏要把現(xiàn)象當中的東西,給你搞出來一個理。就像XX天天問我,法身是不是這樣呢?是不是那樣呢?我就告訴他一句,不用問就是。為啥? 你能問它,你的智慧就在起作用,你不問它也就不起作用。那就是清凈就是法身,為啥叫清凈法身佛?你本來沒這個事你偏偏得弄出來個事,你說你是不是不清凈?你沒有問這個問題以前你的心是不是不清凈的?肯定不清凈,你有疑問,你把你的疑問再拿掉,你就清凈了。你又出來一個什么?清楚的,明白的見解,你還是不清凈。那咋辦來?
關(guān)注本體,用你的心去關(guān)照本來的清凈的生命,那個現(xiàn)象去。你去感受、你去觀察,生命境界里頭那些變化,那個不變的東西。你去觀察它,你自然得清凈正受。你不需要問我是什么樣,你去觀察你本來那個現(xiàn)象什么樣,當你心的軌跡出毛病的時候,我會告訴你,你哪錯了,而不是你問我你哪錯了。你問我你哪錯了,保證你就錯了。你不問我你哪錯了,你更錯了,那你說咋就對了?那你該啥樣時,我會給你說來。你按照我教你的路子,你去觀察,觀察修行,這是你出現(xiàn)毛病時我就會告訴你。甚至可能不用這樣去告訴你,可能某一種姻緣呢你會發(fā)現(xiàn),這是我們XX先生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師父厲害的很呢。我們清楚這些道理以后,你再看這個世界萬物才有意思了。
- 上一篇:解讀《金剛經(jīng)》第二十二講
- 下一篇:解讀《金剛經(jīng)》第二十四講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xué)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xué)法就是為了導(dǎo)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