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儀規(guī)入門 第三講:敬佛

  佛教儀規(guī)入門  第三講:敬佛

  一課談到入寺院,及拜佛的身體姿勢。今課要講的,是拜佛的心態(tài)。身體端正,心恭敬專注。身心統(tǒng)一的話,拜佛功德無量,經(jīng)上說:[禮佛一拜,罪滅河沙,福增無量]。也許有人會說,拜佛這么多年而未有感應(yīng),可能性有二:有無始業(yè)障未能消除;或在拜佛時馬馬虎虎。心不誠,所以感應(yīng)便不靈了。

  根據(jù)《法苑珠林》一書上記載,北魏寶意三藏法師說,拜佛有七種。五臺山清涼國師說十種禮佛,現(xiàn)簡列如下:

  一、 禮佛十種

  (1) 我慢禮——有種人明白甚么是佛,對佛一點恭敬心也沒有,見人家磕頭他亦磕頭;蛘咝拇尕暩呶衣纭六祖壇經(jīng)》里之法達便是一例,他七歲出家,誦《法華經(jīng)》三千多部,往拜謁六祖時,禮拜頭不著地,那便是[我慢心]了。六祖知道他心中必有一物,經(jīng)教化后才悟道,所說[經(jīng)誦三千部、曹溪一句亡……]

 。2) 唱各禮——身體不端,思想不一,人在拜時意不在乎,想東想西攀緣心,為名聞利養(yǎng)面拜。

  (3) 恭敬禮——恭敬就是精進,精是不雜、進是不退,五體投地,心存殷重,觀想佛在目前,很專一地恭敬虔誠禮拜,兩手接佛足、這樣才有功德。

  (4) 無相禮——以智慧觀想佛境,破我法二執(zhí),我與佛打成一片,經(jīng)中云:

  如是觀想方能深入法性,感應(yīng)道交,而獲真實利益

 。5) 起用禮——從體超用,能禮之人、所禮的佛,能所雙亡得悟諸法實相空之理,真空不空,普遍一切,達到妙有境界,身心運用自在。

  (6) 內(nèi)觀禮——回光返照,觀想自性本具法身佛,亦即觀自心是佛,所講[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自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在靈山塔下修。]的道理。

 。7) 實相禮——指觀實相平等,真如理體無自他之形相,表示我們的心性與佛無二無別,只因凡夫[迷],而佛是[覺],凡圣本是一體,以此理觀,不住于法,即自性佛顯。

  (8) 大悲禮——就是每一拜都是為眾生而禮拜,以同體大悲,以四無量心,要救拔一切眾生,令離苦得樂,念念中普愿法界眾生皆共成佛道。

  (9) 總攝禮——由(3)到(8)是謂六門總合作觀想或次第作觀,以事顯理,謂之總攝禮。

 。10) 無盡禮——要觀想所禮佛陀和菩薩就在我面前,相好莊嚴,盡虛空遍法界這么大,或觀想現(xiàn)前有許多佛身體化為無盡大或無盡多,一一身禮無盡佛,功德亦無盡

  上述十種禮佛諾方法,首二種我慢禮及雖和禮是不如法的,不但得不到感應(yīng),反增過失。

  拜佛既是佛陀覺悟的精神。又是去慢心、破我執(zhí)。

  早上拜佛,是提醒自己要學(xué)習(xí)佛陀的覺悟精神,待人處事,謙虛放下,尊重他人,嚴厲自己,要知五蘊皆空,世事無常,以一切名聞利養(yǎng)要看得淡泊,明白世間五欲(財、色、名、食、睡)是地獄的五條根,不要追求,不要計較執(zhí)著。

  晚上拜佛,是一種回顧,將整日所作的行為及起心動念靜思,有沒有違背早上所定下的任務(wù),能做做到多少。吾人一日三省吾身,幫要反省,懺悔,發(fā)愿,回身。

  二、 從事顯理

  能真實地去改造自己,反省自己,自然感應(yīng)道交與佛相應(yīng)。有一偈八句話,教我們?nèi)绾伟逊鹣癞斪髡娣饋戆,藉以顯現(xiàn)自性的心中佛:

  泥塑木雕紙畫成

  現(xiàn)前真佛盡分明

  皈依不是他家事

  福德遠從自己生

  萬樹花開因地暖

  千江月現(xiàn)為波清

  朝參暮禮常如是

  在此直通極樂城

  前兩句說明禮佛不是拜偶像,要將面前泥塑木雕或約畫成的佛像,當作真佛恭敬。所以說皈依不是他家事,福德還從自己生……。說明佛從心中得,心凈即佛土凈,[唯心凈土,自性彌陀]。禮佛是一咱提高覺悟,要知自心有佛,我與佛本體是同,假若不認識自己心中有佛,若不提起覺悟,日常行事不守防非止惡,這只是把佛像當作偶像來拜,那么泥塑木雕便真的是泥塑木雕了,這是迷信,豈能感應(yīng)道交?大錯物錯。開花結(jié)果,因果絲毫不爽。水清月現(xiàn)心凈佛顯感應(yīng)不昧。此外,拜佛還要有恒心,不要一曝十寒,西方就在目前。

  我們這個身體是異熟果,是由前生種下的因,今生所受的果報。所以每個人的業(yè)報有差別:如有人相貌好,有人相貌丑:有人身高,有人身矮;有人健康,有人多。挥杏薨V的、有聰明的等等。還有每人的環(huán)境情況,各有不同。這是前因后果有異關(guān)系。

  三、 禮佛十種功德

  現(xiàn)把禮佛的十種功德,歸納如下:

 。1) 得妙色音——若多拜佛,相貌也會轉(zhuǎn)變?yōu)楹茫ǹ蓞㈤啞?a href="/fojiaogushi/renwu/ylgs.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玉琳國師傳》,聲音各身體都會莊嚴起來。

  (2) 出言人信——拜佛若專心誠懇,培植威德,說話自然會是到別人的信服和尊敬。

 。3) 處眾無畏——拜佛精進、身體不倦,心不散亂,何處何地,無有畏懼,儀態(tài)安祥。

 。4) 眾生親近——拜佛用功的人,無論身在何處,總有許多人親近、恭敬、供養(yǎng)。

 。5) 天人護持——拜佛之人,天龍八部常在左右擁護,不讓邪魔外道及一切不好的人與事接近他、事事如意。

 。6) 諸佛護念——拜佛誠心,諸佛菩薩都會護念,加持其人,智慧如海。

 。7) 具足威勢——禮佛具大威德莊嚴。(勢是有地位的意思)人格尊貴,必受人仰敬。

  (8) 有大福德——拜佛的人,福德因緣自然而來,不求而得,諸事如意吉祥。

  (9) 臨終往生——拜佛之人,不單偏重安樂受用,臨命終時,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10) 速證涅槃——往生極樂國土,花開見佛,速證無生法忍。

  各位既知拜佛的功德是這么大,便要恭敬拜佛,今生不但可得無量功德利益,臨終之時亦得往生安樂國。至于如何能起感應(yīng),主要是從恭敬中生。印光大師說:[一分恭敬一分福,有十分恭敬便有十分福]。拜佛靈不靈是要看你心中誠不誠,心誠則佛靈。人在拜佛,心亦要拜,不要胡思亂想,要精進不懈,從事顯理,自然便達到佛我一加實相之理。

  四、 拜佛單,雙用引磬

  由于叢林的佛事,或早晚功課,共修法會中,參加拜佛的人數(shù)多,為了大家動作一致,故用引磬指揮。大家聽聞引磬的聲音,便知道要進行哪一步動作。

  使用引磬有兩種方法

 。1)、單用引磬——只用引磬

 。2)、又用引磬——引磬與鼓齊用

  三拜一問訊時,大家若懂得引磬的佛令,就可分辨是第一拜、第二拜、和第三拜,知道何時下跪、何時起立。見法器符號如下。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