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順世緣無知見

  前面我們看了日記《隨順世緣棄知見》,知道了要想學佛成就,就要放棄知見,否則是不可能學好佛的。如果我們能夠明白這個道理,我們自然能夠做到隨順世緣無掛礙。所以,學佛的最最重要的是不能固執(zhí)自己的成見,否則學佛是不可能有結(jié)果的。

  不管你有多聰明,不管你有多能干,學佛要想成就,都要徹底放棄自己的知見。這在歷史上是有一個非常精彩的例子的,那就是香嚴智閑禪師的親身經(jīng)歷。香嚴智閑禪師是一個非常聰明、非常博學的人,在百丈禪師座下有舉一反十(我們一般講舉一反三,他是個舉一反十)之說的人。

  他是一個博聞強記,精通三藏,于教理非常清楚明白,任何問題都能侃侃而談的人?墒撬还苁窃诎僬啥U師的座下,還是后來百丈禪師圓寂后,到他師兄溈山靈佑禪師的座下都沒有開悟。就是因為他的知見太深,不能于自己的本 分事上刻苦用功。

  后來他的師兄溈山靈佑禪師知道他的問題所在,就拿了一個“如何是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問題來問他。結(jié)果他在把自己的所有知見翻了一個遍之后,發(fā)現(xiàn)解決不了這個問題,乃至多次詢問溈山靈佑禪師也沒有得到答案。最后被溈山靈佑禪師逼得死了自己的心,去守南陽慧忠禪師的墓,當粥飯僧去了。

  當然他說當粥飯僧不再學佛法,只是不再看書增加知見了。對于自己受了這么大的刺激的問題,到底如何是“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這一問題一定是耿耿于懷,寢食難安的。只是沒有辦法從知見上入手,每天只能苦做功夫來解決問題。所以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之后才得以聽瓦片擊竹聲而開悟。

  而且他寫的開悟偈子也很特別,以至于仰山禪師認為這也是他的知見所作。因為他寫道:“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處處無蹤跡,聲色外威儀。諸方達道者,咸言上上機。”這其中的言句,表現(xiàn)的還是知見上的事情。

  比如“忘所知”是很多古人開悟的時候?qū)ψ约壕辰绲拿枋?再比如“諸方達道者”這明明還是用別人的境界來說明自己的見解。所以,仰山禪師看了之后說:“此是心機意識,著述得成!辈徽J為是他自己的境界,所以仰山禪師要去親自考察一番。

  當然香嚴智閑禪師這個時候是真金不怕火煉,一切是從自己的心里面流出來的境界,很快就又寫了一個偈子:“去年貧,未是貧,今年貧,始是貧。去年貧,猶有卓錐之地,今年貧,錐也無!卑炎约簝(nèi)心的知見已經(jīng)被掃除得一干二凈的境界表達給了仰山禪師看。

  結(jié)果仰山禪師還是認為他還在知見上做功夫,還沒有完全的灑脫。只能入如來禪的境界,還不能步入祖師禪的徹底沒有知見、灑脫不拘的境界。當然這難不 倒真正解脫的人。所以,香嚴智閑禪師隨口又說一偈子:“我有一機,瞬目視伊。若人不會,別喚沙彌!边@下才得到仰山禪師的認可。

  其實,到了香嚴智閑禪師的這個境界,他不管是說什么或者是轉(zhuǎn)身不理會而不說也是在說法了。因為他是真正地撇開了知見,已經(jīng)步入了灑脫不拘的境界了。在很多祖師的公案中,這個時候很多大德是采取不 予理睬的辦法,或者叫轉(zhuǎn)身回丈室去了等等。

  從香嚴智閑禪師的開悟過程,和仰山禪師對他開悟認可的過程我們可以看到,知見是如何障礙我們開悟或者叫做明白第一義諦、開佛知見的。因為有深厚的知見,香嚴智閑禪師吃盡了苦頭,最后被迫無奈才死了這條靠已有的知見來認識世界之心。在因緣成熟的時候,聽瓦片擊打竹子而開悟。

  也同樣是因為他的知見深厚,而使得仰山禪師對他不放心,怕他耽誤了一生。從而演下了一場驚天動地的公案。這里把香嚴智閑禪師的事跡在附錄中列舉出來,供大家參考。附錄中是摘錄自《480位祖師悟道因緣》中的香嚴智閑禪師悟道因緣部分。

  后面敬請關(guān)注《隨順世緣入禪門》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