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jīng)
《金剛經(jīng)》是佛教重要經(jīng)典。根據(jù)不同譯本,全名略有不同,鳩摩羅什所譯全名為《金剛般若(bōrě)波羅蜜經(jīng)》,唐玄奘譯本則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督饎偨(jīng)》傳入中國后,自東晉到唐朝共有六個譯本,以鳩摩羅什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最為流行..[詳情]
《金剛經(jīng)》講解第五講
主講:釋慧祥
日期:2005年06月19日
講別:第五講
請大家合掌。
三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并稱念:“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愿解如來真實義。”
并發(fā)愿:佛弟子(您們的名字)愿以今天聽經(jīng)功德,回向給法界一切眾生,愿令一切眾生:未種善根者,得種善根;已種善根者,善根增長;善根增長者,發(fā)菩提心;已發(fā)菩提心者,于菩提心不退轉(zhuǎn);菩提心不退轉(zhuǎn)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廣度一切眾生無有障礙。
并愿以此誓愿之;叵蚪o佛弟子(自己的名字),愿弟子業(yè)障消除,;增長,身體健康,家庭和樂,事業(yè)順利,生生世世不墮三途八難,生生世世見佛聞法,隨佛修行,發(fā)菩提心,行菩薩道,成熟眾生,莊嚴凈土,早登正覺,廣度眾生。
三稱:“皈依十方三世一切佛!”
三稱:“皈依十方三世一切法!”
三稱:“皈依十方三世一切僧!”
好!請放掌。
上上周,給大家的功課是“在佛經(jīng)中,如何分類大小比丘?”我想有佛友一定找過相關資料了。今天,我來做個說明,以圓滿上次的因緣。
首先,我要引經(jīng)文來說明在佛經(jīng)律中,對“大小比丘”一詞的不同含義。
一、依新學、舊學、新受戒、久受戒來分。
如《中本起經(jīng)》:“大愛道比丘尼與諸長老比丘尼俱行,詣賢者阿難,而問言:‘阿難,是諸長老比丘尼皆久修梵行,且已見諦。云何當使為新受大戒幼小比丘僧作禮?”(CBETA,T04,no.196,p.159,a17~20)。
又如《菩薩本生鬘論》:“是時,長者來詣佛所,欲求出家。值佛游化,即便往至舍利弗所。見其熟老,不為攝受。如是遍至五百羅漢,悉不肯度。時,彼長者即出寺外,發(fā)聲大哭。于是,世尊從后而至,種種誨喻,令其心悅,即語目連,收其出家,與受其戒,乃為新學小比丘輩。”
二、依年齡來分。
《出曜經(jīng)》:“不羞反羞者,或有行人年歲長大,不肯從小比丘承受教誡。小比丘所說隨順法教,長老羞恥,內(nèi)自思惟:為少年比丘所授,極懷慚愧,藏顏無處。于彼不應起羞而羞,是故說不羞反羞也!(CBETA,T04,no.212,p.703,a4-6)。
三、依身材來分。
《彌沙塞部和醯五分律》:“尼揵聞此偈已,不能加報,便生善心,欲于佛法出家學道。時,跋難陀在彼眾中,色貌姝長,而舍利弗形容短小。彼作是念:此短小比丘才智若斯,而況堂堂者乎?”(CBETA,T22,no.1421,p.114,b2)。
四、依鄙視心來分。
《十誦律》:“時,居士隨后來至,聞比丘尼作二種語,語偷蘭難陀比丘尼言:‘汝弊惡賊比丘尼!一頭兩舌!適言小小比丘,復言大龍,若更入我舍者,當如賊法治汝!瘡驼Z其婦言:‘汝若更前是比丘尼者,我當唱言:汝非我婦,當棄汝去。’”
那幺,佛陀時代的僧團之中,究竟是如何分類大小比丘的呢?我讓大家看下列的資料后再來討論。
《十誦律》:“爾時,王舍城多年少比丘,一歲、二歲、三歲、四歲、五歲,少大比丘!
如《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佛言,我今當制,五夏已上,成就五法,得隨意去。若未滿者,縱閑三藏,亦不應往游行受學”(CBETA,T23,no.1444,p.1032,b19~21)。
由以上的資料,就可以知道,出家受戒,當未滿五年者,名為小比丘,滿五年以上者為大比丘。
又因此,延伸出一種問題,那就是:有人出家很久,不懂佛法,而有人出家不久,懂佛法。這時,就有人問佛陀,大比丘(出家受戒滿五年者),可不可以向小比丘(出家受戒未滿五年者)參學的問題。
如《十誦律》:“優(yōu)波離問佛:‘大比丘應從小比丘受依止住不?’佛言:‘應受。\’優(yōu)波離復問:‘大比丘應承事供養(yǎng)小比丘不?’佛言:‘除禮足,余盡應作!
又,出家后,在五年內(nèi)要學些什幺,才能有資格受人家的依止呢?
如《十誦律》:“佛以是因緣集僧。集僧已,佛種種因緣贊戒、贊持戒。贊戒、贊持戒已,語諸比丘:‘從今聽比丘有五法成就滿五歲,不受依止。何等五?一、知犯;二、知不犯;三、知輕;四、知重;五、誦波羅提木叉利廣說。雖復受戒歲多,不知五法,應盡壽依止他住長老!
從這里就知道,在佛陀時代,這大小比丘之分類標準,是出家受戒的年資。五年以內(nèi)(含五年)者,為小比丘。五年以上者,為大比丘。又,不論出家滿不滿五年,只要能夠成就戒律的五法(一、知犯;二、知不犯;三、知輕;四、知重;五、誦波羅提木叉利廣說),就可以有資格接受大小比丘的依止。從這兒,又可以知道,在《法華義疏》中所分:“凡夫三果名小比丘,羅漢之人名大比丘!(CBETA,T34,no.1721,p.457,c7~8)是屬于該作者個人的看法。
因此當知,《金剛經(jīng)》中所說:“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應理解為:出家受戒滿五年以上的大比丘們共有一千二百五十人,一起跟著佛陀學習。
好了,我們接著講。
【經(jīng)文】于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
【釋經(jīng)】在這個城中,一家又一家次第的乞食之后,就回到原來的地方。
【說明】
這“次第乞食”是怎樣的乞食方式呢?
《薩婆多毗尼毗婆沙》:“次第乞食者,一日到一家,得食則食,不足即止。次第到七家,得食則食,不得亦止。又云,次第從家至家,食足則止,不限多少。后日乞食,還從先次,從家至家。是名次第乞食法!(CBETA,T23,no.1440,p.512,c27-28)。
因此,從以上的資料可以知道,這“次第乞食”共分三種。
一、每天只到一家,得到食物就吃,得不到就停了。但是每天依次第挨家挨戶到不同的家乞食。
二、每天最多只乞食七家。得到食物就吃,得不到就停了。也是每天依次第挨家挨戶到不同的家乞食。
三、沒有限制乞食幾家。當食物足夠了就吃。但是每天還是依次第挨家挨戶到不同的家乞食。
這時,又一個功課,要讓大家做,那就是:佛陀自己次第乞食,是只到一家呢?或最多七家呢?或是沒有限制呢?
好了!因為時間的關系,下課。
(注:已經(jīng)慧祥法師初次校正。)
- 上一篇:《金剛經(jīng)》講解第四講
- 下一篇:《金剛經(jīng)》講解第六講
- 就讓我們慢慢地堅持下去……
- 金剛經(jīng)的智慧不生煩惱降伏其心
- 讀誦《金剛經(jīng)》好處很多很多
- 要學習發(fā)善愿發(fā)大愿發(fā)圓滿愿,不可以亂發(fā)隨口愿
- “一切法皆是佛法”這句話怎么理解?
- 靈臺空明聽梵音
- 正確理解世界 圓滿終極智慧
- 修行的目的是讓我們悟出宇宙大道
- 讀《金剛經(jīng)》能獲哪些利益?
- 《心經(jīng)》與《金剛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觀心釋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破空論
- 金剛經(jīng)講錄
- 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 知見不生分第三十一
- 一合理相分第三十
- 威儀寂靜分第二十九
- 不受不貪分第二十八
- 無斷無滅分第二十七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