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jīng)

《六祖壇經(jīng)》,佛教禪宗典籍。亦稱《壇經(jīng)》、《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全稱《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六祖惠能大師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jīng)》。禪宗六祖惠能說,弟子法海集錄!夺岄T正統(tǒng)》卷八《義天傳》有“大遼皇帝詔有司令義學(xué)沙門詮曉等再定經(jīng)錄,世所謂《六祖壇經(jīng)》、《寶林傳》等..[詳情]

六祖壇經(jīng)講記 第21集

  六祖壇經(jīng)講記(21)

  善知識!世界虛空,能含萬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澗,草木叢林,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彌諸山,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復(fù)如是。

  【善知識!世界虛空,能含萬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澗,草木叢林,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彌諸山,總在空中;】真空生妙有。前面六祖大師說自性像虛空,這是譬喻,你不可以說自性就是虛空,自性是有覺知,而虛空沒有覺知。但是我們這個世界就是因為有空,所以才能夠含藏一切萬物,才能容納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泉源溪流、花草樹木叢林、惡人善人、惡法善法、天堂地獄、大海須彌山…自性因為空,所以才能生一切法,不論是有情、無情都能生,六祖大師用這些來譬喻「自性的妙有」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

  【世人性空,亦復(fù)如是!繛槭裁茨愕淖孕陨黄智慧來?因為你不能與空相應(yīng),不是頑空就是斷滅,這都沒有辦法真正開啟你的般若。你以為念佛是為了往生極樂世界,其實你應(yīng)該說「念佛是為了見性!鼓阍谧U、修四念處,都是為了見性,這才是你真正的目的。透過所有的法門,都可以讓我們見性,有這種概念,你才會尊重任何一個法門;你不可以講哪一個法門會比較快,禪、凈說易兩者皆易,說難兩者皆難。

  善知識!自性能含萬法是大,萬法在諸人性中。若見一切人惡之與善,盡皆不取不捨,亦不染著,心如虛空,名之為大,故曰摩訶。善知識!迷人口說,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靜坐,百無所思,自稱為大,此一輩人,不可與語,為邪見故。

  【善知識!自性能含萬法是大,萬法在諸人性中! 前面說「自性本空」、「不要執(zhí)著空」,再說一切萬法都在人的自性當(dāng)中,我們的「自性真空」無量無邊,妙用無窮,因為〔大〕,所以〔能含萬法〕,因為它能生一切,這是它的作用。

  【若見一切人惡之與善,盡皆不取不捨,亦不染著,心如虛空,名之為大,故曰摩訶!窟@是講修行的方法!秹(jīng)》里面常常喜歡用善與惡,這不是單純講善惡,而是用這兩個字來代表所有相對的概念,你不能取一邊,或捨一邊,那是落兩邊,所以要不取不捨。為什么可以〔不取不捨〕?從外面的角度來講,遇到一切的境界都是「諸法畢竟空寂」,有什么好取捨的?!看到自性本空,有什么好執(zhí)著的?!「一切法畢竟空」,就把所有的概念全部講完了。

  六祖大師就是把重點擺在「悟」,你不悟,拼命地修,是很累的。但是要怎么悟?你要多思維,深入的思維,只要善用你的思維,小者可以馬上解決你的痛苦,大者可以讓你成佛。比如說等一下下課后,上了車,忽然覺得今天的課完全聽不懂,便產(chǎn)生一種失落感,這時候就要去思維,失落感怎么生起的?所以「聞、思、修」的「思」是很重要的關(guān)鍵,很多人就掉入兩邊,喜歡上課、喜歡看書叫做「聞」,不然就是一個勁地修,沒有透過「思」來整理「解」和「行」,兩者沒有辦法串聯(lián)起來,所以產(chǎn)生偏執(zhí)。

  【善知識!迷人口說,智者心行!靠谀畎闳、不識般若,遇到一切的境界就有取、有捨、有染著。[智者心行]真正明白道理的人能夠不取、不捨、不染。

  【又有迷人,空心靜坐,百無所思,自稱為大,此一輩人,不可與語,為邪見故!课覀冇忻曰蟮娜酥还莒o坐而不去思維,沒辦法開悟。能夠在靜坐中自我省思,才會有所體悟,就會超越〔空心靜坐〕的境界。很多人以為〔空心靜坐〕是對的,這跟每個人學(xué)佛因緣有關(guān)係,如果你生長在一個宗教思想不太正確的家庭,你要改就很困難;或者出社會接觸一個宗教,要去接受第二個宗教就很困難,你跳不出來。

  你學(xué)佛法學(xué)很久沒有辦法度人,是因為你不了解人性,每個人都有苦,從苦的角度跟他談,學(xué)習(xí)如何幫助別人,讓他幫助自己離苦得樂,整套的理論和方法學(xué)起來,你馬上可以去救很多人。學(xué)這個跟見性沒有關(guān)係,但你按照這樣做,見性反而更快。

  善知識!心量廣大,徧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應(yīng)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來自由,心體無滯,即是般若。善知識!一切般若智,皆從自性而生,不從外入,莫錯用意,名為真性自用;一真一切真。心量大事,不行小道?谀K日說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稱國王,終不可得,非吾弟子。

  【善知識!心量廣大,徧周法界。】這是講法身,法身沒有時空的障礙。但是我們心量不大,展現(xiàn)不出去。為什么心量不大?因為你把注意力擺在五蘊,擺在身心,擺在我所—就是我身邊所有一切的概念,所以你被綁住了。首先你要察覺到你的注意力,不要一天到晚擺在這里。

  【用即了了分明,應(yīng)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出自《華嚴(yán)經(jīng)》,《壇經(jīng)》里面含納了很多大乘經(jīng)的思想,〔一切〕就是法界,〔即一〕,說「心」可以,說「性」也可以,在《壇經(jīng)》里面「心」、「性」有時候是分開用,有時候是同一個意思,這里講的是「本體」的意思。如果講「心」的話,就可以套《華嚴(yán)經(jīng)》的一句話:「應(yīng)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既然是「一切唯心造」,就符合〔一即一切〕!惨磺屑匆弧尺@是歸納,〔一即一切〕這是演繹。西方的學(xué)問比較偏向於演繹法,東方的學(xué)問比較偏向於歸納法。我們中國人常常講「萬法歸一」或「一竅通、竅竅通!箹|方哲學(xué)思想的境界是很高的,為什么印度的佛法流傳到中國,與中國文化一拍即合,而且它可以直接接續(xù)大乘呢?因為我們本來就有儒道的思想,這就是基礎(chǔ),偏向小乘的底,所以佛法一進(jìn)來馬上就接軌。如果你沒有讀過《雜阿含經(jīng)》,但有儒道的思想,也可以接得上,你要從頭去讀更好。但每個人條件不一樣,果報不一樣,時間分配也不一樣,還是好好地認(rèn)清自己,以我現(xiàn)在的條件應(yīng)該怎么修?你看清楚了當(dāng)下你就能安身立命,好好做自己。

  【去來自由,心體無滯,即是般若。】智慧就是沒有障礙。你心中常常猶豫不決,左右為難,不知進(jìn)退,覺得有遺憾……這都是你的障礙。你在遺憾什么?你不知道「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嗎?你覺得太慢學(xué)佛了嗎?不會,慢慢學(xué),只要有開始,永遠(yuǎn)不嫌遲。

  【善知識!一切般若智,皆從自性而生,不從外入,莫錯用意,名為真性自用;】般若不是從外面來,從外面來的叫知識,叫經(jīng)驗,所以你不要會錯意。既然從自性生,所以才叫真如自性。

  【一真一切真!咳绻愕男囊呀(jīng)見到真如本性,見性就成佛。你心中有佛,一切都是佛,不是只有你們是佛,連這個茶杯也是佛;但這是果地上的境界,事實上,我們現(xiàn)在沒有這個能力,我們只是說說而已。你說要「禮敬諸佛」,但事實上你沒有辦法恭敬的對待任何一個人,因為你還沒有見性,你的心不清凈,你看到別人也就有問題。你是什么心,就呈現(xiàn)怎么樣的世界,所以外面的世界就是你內(nèi)心的投射。

  怎么修到〔一真一切真〕呢?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你真的懂念佛,念佛就是心中有佛;既然心中有佛,看到別人就是佛,就叫念佛,這比一般念佛層次高,這是最究竟的;當(dāng)我念觀世音菩薩,我看你是觀世音菩薩,當(dāng)我念阿彌陀佛,我看你是阿彌陀佛,這叫做真念佛。我們一般人只能夠加緊做功課,念幾句算幾句,所以你生命的品質(zhì)會被你自己搞砸。念就是始覺,佛就是本覺;以始覺來念本覺,以達(dá)到究竟覺,這個是理論。再講簡單一點的,念就是心念,佛就是覺悟,念佛就是「念念覺悟」。接著再看外面的世界,因為我心中有佛,心中才有眾生!改钅钣X悟」跟智慧相應(yīng),「心中有眾生」跟慈悲相應(yīng),學(xué)佛在學(xué)智慧跟慈悲,這樣子學(xué)佛,你就都具足了,妙不可言。一般人念佛你讓他繼續(xù)念,但是你要讓他的觀念更圓滿,這樣的念佛才不只是口頭上的念,因為口頭上的念你一定會中斷。

  【心量大事,不行小道?谀K日說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稱國王,終不可得,非吾弟子!縖心量大事],凈土宗以「往生凈土」為大事,華嚴(yán)宗以法界為大事,《法華經(jīng)》以開示悟入佛的知見為大事,禪宗以明心見性為大事,六祖講的是以明心見性、摩訶般若為大事。[不行小道]不要行「般若」以外之道,不是在那里空講、空誦般若,只做形式上的事;口說空,心卻不空,這是自欺欺人;[國王]能做主,而凡夫根本做不了主。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