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經(jīng)

佛教經(jīng)典。亦稱《小無量壽經(jīng)》,簡稱《小經(jīng)》。與《無量壽經(jīng)》、《觀無量壽經(jīng)》合稱凈土三經(jīng)。一般認(rèn)為在1~2世紀(jì)印度貴霜王朝時期已流行于犍陀羅地區(qū)!栋浲咏(jīng)》是釋迦牟尼佛在憍薩羅國舍衛(wèi)城的南方祇園精舍,與長老舍利弗等十六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薩以及諸多佛弟子而說的經(jīng)典。..[詳情]

《佛說阿彌陀經(jīng)》開示三

  二零一二年五月佛七開示《佛說阿彌陀經(jīng)》2012.6.20-1

  常福法師于無量壽殿

  南無阿彌陀佛

  我們念佛啊,有人念阿彌陀佛,他只重視在名號上面,就是心中的一種執(zhí)著。其實念阿彌陀佛,它是有事有理,理上念阿彌陀佛,它是有種種受用。如就只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或者對理上不懂,對如來之“事”,如來之“能”,如來之“德”,你不怎么了解,不知道釋迦摩尼佛他真實的一面,不知道如來之德之廣大,不知道如來之能不可思議!一般凡夫?qū)Υ瞬辉趺戳私猓词沽私,也是比較抽象,文字上的認(rèn)識,聽了也就舍去了,實際的行為上并不是能夠和他相應(yīng)。在他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的時候,大不了就是這個聲音在耳邊動一動,凡夫往往重視的是事而不是理,就是不重視阿彌陀佛他這個真實的理,而只是對這個事上感興趣,不認(rèn)識理,只認(rèn)識事的話,眾生念阿彌陀佛的受用呢就非常的少,少了又少。為什么呢,因為不懂得理,他的心是在理上,而我們的肉體是在事上,而這個肉體往往是注重感官。這個理是重視心的,如果你重視心,從心上面下手的話,可能很快你得到很大的受用。從事上,感官上它維持不了多久,不管在生活中任何一件事情,在感官上感受這聲佛號,它不會維持多久,就比如你坐禪定吧,你坐在那個地方,能定多久,是很快樂啊,那你住著啊,一下子就想打妄想,是不是,因為你覺得很累。就像看電視,你覺得很快樂嗎,看一下就很累了,看電腦很快樂嗎,看一下也很累,你吃飯吃好吃的東西,等下也很累,因為再好的東西,等下都累,為什么呢,因為那是感官,感官它會疲倦,會疲勞,因為疲勞就生厭,就會舍離,就很痛苦。所以念佛,叫你一天到晚念阿彌陀佛,你就很痛苦,一下念是可以,叫你念七天也可以,叫你天天來念,可能就嫌麻煩。

  前天一個小居士來,我叫他念阿彌陀佛,他就不愿意念佛,他說念佛傷氣,我說念佛怎么會傷氣呢,我說我念了二三十年的佛號有沒有傷氣啊。他用自己的意識,好像念佛是氣往出走,很傷氣,其實念佛是不傷氣的,如果你用中聲,你不要大聲叫,你用中聲念佛,如果心你靜下來,音往內(nèi)流,它念佛的聲音可以震動自己的氣脈。比例來講,你把手伸出來觀察,你用心來念阿彌陀佛,聲音往里面流,念“南無阿彌陀佛”,你發(fā)現(xiàn)你的五個手指發(fā)麻,你用心念阿彌陀佛,聲音往肚子里流,你發(fā)現(xiàn)手指啊,像電觸一樣,發(fā)麻的感覺,如果你在很靜很靜的時候念阿彌陀佛,你腳趾都會發(fā)麻。為什么發(fā)麻呢,是因為你的聲音可以把你的氣脈震動,那是通氣的,而不是傷氣的,是讓你的氣通達(dá)。所以有些人走著念,身體都會顫抖,那不是虛的顫抖,那是聲音在氣脈的抖動,讓你整個氣脈可以打通,所以你真正靜下來,阿彌陀佛那個聲音往里流,你不要向外叫,你想著外面打妄想念,一定會傷氣,知道嗎。為什么那個歌唱家在唱歌的時候都閉著眼睛唱,他閉著眼睛,你想他音是往內(nèi)流,他就有力,他可以唱出感情來,睜著眼睛打妄想唱,一下子就把喉嚨唱壞了。所以我們念阿彌陀佛不能張著眼睛打妄想念,一下就傷氣了,睡覺也是一樣的,你在睡覺,打妄想,看電視,你就會傷氣,如果你在睡覺的時候想著心,想著念阿彌陀佛向內(nèi)流,你睡覺不會傷氣的。人的氣是你的意念到哪里,氣就到哪里,你的意念往外飛,打妄想,就會傷氣,氣就往外流。如果你內(nèi)收,氣就內(nèi)流,那你就會養(yǎng)生,知道吧!所以我們要學(xué)會心要向內(nèi)想,大家曉得養(yǎng)生,保護(hù)自己,要學(xué)會內(nèi)想,不要向外想,保命要緊,想多了就會傷害自己,你就會殺自己,你會把自己慢慢的殺死,向內(nèi)流你就保自己,你可以多活幾年,可以跟常福多聊幾年天,如果你打妄想,你早一點(diǎn)死,早一點(diǎn)離開我,是不是,最起碼你見不到我了,還想見佛,一個凡夫都見不到。所以這個叫事上,你念阿彌陀佛從事上能觀照到自己,“南無阿彌陀佛”這聲佛號,如果就是這一聲名號和你這個心,互互相應(yīng),如子憶母,如母憶子的話,能聽到自己念阿彌陀佛的聲音,并且聲音是內(nèi)流的,因為耳朵是“觀世音”,你念叫“大勢至”,勢至是內(nèi),觀音為“耳”,勢至為“意”,耳圓通,意圓通。所以就觀音與勢至在念佛,所以就不是我了,哪有我在念呢,因為你的意念是大勢至菩薩,你的耳朵是觀世音菩薩。觀音菩薩在聽佛號,大勢至菩薩在念佛號,他兩是互互相利,他念的是誰呢,原來是阿彌陀佛,所以觀音勢至在阿彌陀佛兩邊。那常福在哪里,你在哪里呢,佛陀講過沒有我,哪有我啊,就是觀音和勢至在那念,一個念一個聽。

  過去就有這樣的念佛方法,這邊念阿彌陀佛,那邊聽阿彌陀佛,那邊念阿彌陀佛,這邊聽阿彌陀佛,或者呢,你念一聲,我念一聲,有這樣的念佛方法。過去的五會念佛他們說失傳了,其實我聽我?guī)煾钢v過,五會念佛,就是由慢到快,是有五個節(jié)奏,先是慢慢念,念十五分鐘,敲一下鐘,然后加快,快板念十五分鐘,再敲一下鐘,這個佛號再加快一點(diǎn),加到第四遍,第五遍的時候是四聲佛號,非?焖伲穆暦鹛柲钔旰,這個五會念佛就念完了。相當(dāng)于一個小時多一點(diǎn),相當(dāng)十五分鐘一次。五會念佛令我們精進(jìn),會監(jiān)督昏沉睡眠,因為一聲佛號,老是念這么個調(diào)子,時間久了大家就睡著了,或者打妄想去了,猛然的換一個。你看,我們很清晰的,我們念佛念半個小時,忽然轉(zhuǎn)板,他聲音就大起來了,證明轉(zhuǎn)板速度快一點(diǎn),使人大腦清醒,猛然自己醒過來的感覺,就是要睡覺的時候,猛然轉(zhuǎn)個板,又清醒了,清醒了再念一下。我們這邊可能沒有,一般小廟可以試一試,這樣做,我們目前還沒有這樣開拓。有的小廟,七八個人念佛,你可以十五分鐘轉(zhuǎn)一次,十五分鐘轉(zhuǎn)一次,轉(zhuǎn)五次,這樣念下來,我相信這個佛號念得很精進(jìn),大家轉(zhuǎn)一轉(zhuǎn),如果好,再發(fā)揚(yáng)光大,可以弘揚(yáng)到全世界。這個就是法照大師所傳的五會念佛,因為過去我看到過五會念佛的錄音帶子,很久很久,有五會念佛這四個字的佛音,但是現(xiàn)在沒看到了,F(xiàn)在搞五會念佛叫五聲念佛,這絕對是錯的,五聲跟五會是兩回事啊,五會是指五個次第,一會比一會快,產(chǎn)生了五會,而并不是五聲,那四聲就四會念佛了,三聲就三會念佛了,那我兩聲不就成兩會念佛了,東林寺過去是兩聲不是兩會念佛,哪有這種道理呢,這完全是錯誤的。以后你們可以做一做,有小廟啊,一般居士在一起做一做,像城靈寺可以做,還有云南,云南你們有沒有?搞個小念佛團(tuán),大家在一塊念佛,搞個五會念佛,真的有意思。因為一會念佛,確實念到后面,大家就不念了,為什么呢,就因為沒有勁,念的沒有意思,以前寺里每個禮拜大家都來念佛,現(xiàn)在看不到居士來念佛了,還沒念一年,大家就不來了,都回家念佛,更加精進(jìn)了,可能是。以前都是禮拜六禮拜天來念佛,到后面都不來了。

  所以一般人從事上念阿彌陀佛,打妄想比較多,很快就打妄想去了,為什么呢,因為剛剛開始,聽一下子是能聽的住,聽久了就不想聽了。事上念阿彌陀佛,如果你不斷的聽這句佛號,你也會出現(xiàn)一些不可思議的境界,你比如能所雙亡,都會顯現(xiàn)出來,你不斷抓住這個佛號,念久了以后,你發(fā)現(xiàn)這個我,沒有了,所念的阿彌陀佛也沒有了,就這聲佛號了,然后這聲佛號變成如夢如幻,沒有我,沒有人,沒有眾生,就是這聲佛號了,也是不可思議的境界。叫能所雙亡啊,就可以達(dá)到一心不亂,佛教里講打成一片,全是阿彌陀佛,到最后面呢,發(fā)現(xiàn)什么東西都在念阿彌陀佛了,石柱也在念阿彌陀佛,念佛堂也在念阿彌陀佛,拜墊也會念阿彌陀佛。過去有一個人他念阿彌陀佛念到什么樣子,他是在織布廠工作,織布廠的聲音很大,他沒有辦法,他一心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后來,他念到什么程度呢,他念到織布廠織布的聲音啊全部在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哇,到處都在念阿彌陀佛,看見所有人都在念阿彌陀佛,沒有一個我,沒有一個法,就是一個阿彌陀佛,他念到什么地方都是一個阿彌陀佛,他走路念阿彌陀佛跟著宇宙達(dá)成一片,他從事上修。很多人不知道從理上修,從事上修,但是有個別人確實有這么好機(jī)會能達(dá)到知道什么叫念佛成片,你有一次感應(yīng)你也非常了不起了,是不是,你有一次遇到這樣的好境界,你也終生難忘啊,知道什么叫一片了,什么叫一心不亂了,什么叫跟阿彌陀佛達(dá)成一片了。

  那么,從理上念阿彌陀佛的話,首先了解阿彌陀佛的光明無量啦,壽命無量啊,了解了我是妄想,我念的那個阿彌陀佛的那個“我”是不存在的,那么我不存在,法就不存在。那么你念的阿彌陀佛是從你念里出來嗎,如果是你念里出來,你念里有阿彌陀佛,那你念一念就好了,何必要口上出聲音呢?那阿彌陀佛是從外面出來嗎,那是外面出來的嗎,那外面出來,難道外面哪個地方有阿彌陀佛,要是有,這個阿彌陀佛跟我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原來阿彌陀佛也不在里面,也不在外面,因為里面有我執(zhí),外面有法執(zhí),沒有我執(zhí),沒有法執(zhí),阿彌陀佛就是宇宙的本來面目,所以你這一聲阿彌陀佛,念下去,不是從里面出來,不是從你妄念出來,也不是你執(zhí)著的法里出來。我也是空的,“我”,“外面世界”,都是我的“念”,“念”是眾緣合和,我不存在,所以你念的“南無阿彌陀佛”,感覺不是口里出來的,是聲音,不是從你心里出來的,這個聲音就是整個宇宙的聲音。你首先懂得這個道理,然后你走的時候,發(fā)現(xiàn)這個肉體也不是我的,這個世界也不是我的,那么說,你就是一個覺性,你就剩下了一個覺性,就是一個念頭。好,你這個念頭感受到整個世界,那你走的時候,你可以說,這個肉體肯定不是我的,這個世界也不是我的,那么誰在念阿彌陀佛呢,你看誰在念阿彌陀佛呢,沒有一個我在念阿彌陀佛,沒有一個世界,但是阿彌陀佛在念,這個阿彌陀佛從哪里出來呢?這叫“見”。那么說,你這個見到了自己在念阿彌陀佛,你在走路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不是我在走路,你發(fā)現(xiàn)了這個肉體在念阿彌陀佛,你感覺到阿彌陀佛跟這個世界,跟你這個念頭,我念阿彌陀佛也是寂滅的,不念阿彌陀佛,我也是寂滅的,我是不可得的,但是阿彌陀佛這個世界還在,所以你在念的時候,感覺到這個世界如幻如化。你看我們在走著念阿彌陀佛,我睜著眼睛念,為什么呢,因為我覺得我這個肉體不是我的,我感覺到我自己就是一個“見”,就是一個見性在那個地方,在唯識觀點(diǎn)叫“見分”,我這個見分看到我這個肉體在念阿彌陀佛,在走路。我這個肉體在念的好輕松,因為不是我在念,這個肉體跟我沒有關(guān)系啊,所以我就看著這個肉體念南無阿彌陀佛,但我這個見分里面呢,知道自己在念阿彌陀佛,可以觀察到自己在念阿彌陀佛,一直在聽著,所以我那個見分,就是那個“覺性”啊,我那個覺性看著自己念,一點(diǎn)妄想都不打。這個世界還是挺熱鬧的,但是就是沒有我藏在里面,跟它不搭界,好像跟這個世界,好像是脫離的,但是又不離開這個世界,覺得這個世界非常寂滅,不毀這個世界,但是又是寂滅的。

  我過去常常和別人講,我開車的時候,發(fā)現(xiàn)這個肉體在開車跟我沒有關(guān)系,我沒有開啊,我這個肉體在開啊,稍微有禪定的人就知道,打坐的人就知道,像我們打坐的人,很快就超越自己這個肉體,我就是一個見分在看到自己而已。見、聞、覺、知,見分是永遠(yuǎn)跟著我們的,我們的見分依法而立,只要有法存在就有見分出來,世界沒有法了就沒有見分了,這世界還有這么多人,這么多肉體,一定有見分的,所以你有這個見,就有聞,所以這個見看著自己在念阿彌陀佛,這個見呢,不是一個東西,就是一種覺性,我現(xiàn)在跟你講話,我的見分并沒有講話,我看到我跟你們講話,一個常福跟你們講話,我很清晰,非常明明了了的就在跟你講話。但是呢,好像我自己是脫離的,我發(fā)現(xiàn)我自己跟這個肉體是脫離的,好像我根本沒有講話,是一個見分看到我在跟你講話,我發(fā)現(xiàn)我沒有,這個見分沒有講話,這就非常自在,因為依法而有見分,沒有法就沒有見分,我看到你,是我這個肉看到你,還是我的見分看到你呢,有男就有男的見分,有女就有女的見分,一個出家,出家的見分,一個在家,在家的見分。你說這個見分是獨(dú)立存在呢,還是與法共鳴呢,你說這個見分是在肉體里面還是在大殿里呢,我告訴你這個見分,只要有法,它就同時建立,有法就有見,就說有柱子就有見分的柱子,有大殿就有見分的大殿,有拜墊,見分里就有個拜墊,有佛像見分里就有個佛像,你的見分,在一切處都能建立,它不是單獨(dú)從肉體里出來的,這個見分不是從肉體里出來的,知道嗎,是從覺性里出來的,任何地方都有覺性。所以呢,你在念阿彌陀佛,所有的人跟你的肉體其實都在見分里面,這個理上通達(dá),你念阿彌陀佛,根本就沒有一個我在念,這需要大家靜下來,大家打打坐啊,自己看到自己。我過去打坐怎么打,打坐應(yīng)該睜開眼睛打,不是閉著眼睛打,一定要睜開眼睛,閉著眼,在胡思亂想,閉著眼看的漆黑一片,都在打妄想,睜開眼睛就是見分,睜開眼睛這就是見,誰在見啊,見到我一個肉體坐在這里,我的見分看到肉體坐在這里。你能說見分從肚子里出來嗎,從肚子出來,他應(yīng)該先見到里面啊,見分依法而立,沒有法就沒有見分,就是覺性,我皮里面的血都看不到,這個和見分沒有緣,我就見不到,你把手劃破,流血出來,你見分馬上就有血液,這個手里面有沒有血啊,我不知道,因為我見分里沒有,因為他沒有劃破啊。如果我的見分在我肉體里,他應(yīng)該先看到里面的血啊再看到這個手啊,因為這個見分不是從肉體里出來的,是在一切相里面出來。所以你眼睛現(xiàn)在見我,是因為你有見分,不是肉團(tuán)里出來,是你的覺性,佛教里講是從“真心”里出來,我們自性里面有見分,有相分,有見聞覺知,依法而立,就是只要有法,你的見性就從自性里出來了。那么,我們沒有看到自性,但是你的見分出來了,你的聞性出來了,覺性出來了,知分出來了,見聞覺知都從自性里出來,這自性不在肉體里面,在不可思議你的真心里面。真心在哪里呢,現(xiàn)在目前我們沒有找到,你找到就開悟了,只要你有見分就證明你有自性,你有佛性,所以大家能見到我是因為你有自性,沒有自性就沒有見分,沒有見分就見不到我,見分是每個眾生都具足了,依緣,有了“相”這個緣,就可以見到。你現(xiàn)在看到的是這個肉皮囊,里面是大糞也好,是肉也好,你不要管它,你沒有見到就不要想它,你說這個是真的,假的呢?做夢一樣,你醒過來就沒有了,什么都沒有了,你的這個見分是外面有法就出來,沒有法就不出來,就是有樹就有影子,沒有樹就沒有影子,知道嗎!

  那我們念佛是不是這個覺性在念佛呢,在你念南無阿彌陀佛,你這個見分就看著這個“阿彌陀佛”,是誰在念阿彌陀佛,哦,是這個肉體在念,和我沒有關(guān)系,我的見分沒有在念,但是可以看到,這個肉體在念阿彌陀佛,他那個肉體在念阿彌陀佛,每個人的肉體都在念阿彌陀佛,這個房子里面有阿彌陀佛。你感覺你在走路的時候,你的見分是沒有形狀的,你就守著這個見分,因為見分從自性里生,它必定存在,只要你覺悟了,然后守著這個見。好,這個肉體,這個世界跟你沒有關(guān)系,它就是一個法。這個理上通了以后呢,你走路念南無阿彌陀佛的時候,就不是我念,我的見分里知道了有一個阿彌陀佛,有一個肉體,走的時候,就看著自己在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個時候很好玩的,非常有意思,清凈,而且有一種“三昧”會現(xiàn)前,非常定,走走,走累了,跟我有什么關(guān)系,我的見分會累嗎,發(fā)現(xiàn)我的見分不累啊,你發(fā)現(xiàn)你一點(diǎn)都不累,知道嗎!還有你困了想睡覺,只要你見分一觀照,這個肉體想睡覺,跟我有什么關(guān)系啊,好像我的見分不想睡覺啊,你的見分不要睡的,也不要吃的,也不要走路,什么都不要,為什么呢,你的見分是你的自性,你的自性什么都不缺,吃飯是身體要吃飯,睡覺是身體要睡覺,跟我的見分有什么關(guān)系呢!你沒有見分你還在嗎,如果你沒有見分,你不死掉了嗎,我的肉體要穿衣,我的見分要穿衣嗎。所以過去祖師講了,終日吃飯沒有吃一點(diǎn),終日睡覺沒有睡一下,終日說法沒有說一句。誰在說呢,我自己的見分并沒有說,是肉體在說,我的肉體在說法,講話,我的見分在看著他說法,見分非常的清凈,它不納一物。所以它徹底的超越了我執(zhí)和法執(zhí),它是不可思議。在中觀思想,世界都是眾緣和合,畢竟空,也就是說你這樣念,叫理上念阿彌陀佛,你稱念一句阿彌陀佛,你就立即進(jìn)入如幻如化三昧,你首先打了這個稿子,然后“念”就是文章,過去講,信凈土法門,印壞文成,就像蓋章子一樣,你信了阿彌陀佛,信了這個道理,然后你念阿彌陀佛,念下去,就像這個章子,你把文章寫好,現(xiàn)在需要印啊,就是你這一念,這印“啪”的一下蓋上去,蓋上去以后,印就甩掉了,叫印壞文成,所以我們這一聲南無阿彌陀佛念下去的時候,自己就進(jìn)入三昧了,如幻如化,然后住在里面很開心,很快樂。因為你在里面很自在,游戲神通,非常自在,你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但是一點(diǎn)都不會造惡業(yè),那種如幻,那種清涼,那種自在,比吃蜜還要甜,很舒服,很快樂的,知道嗎!不是你念阿彌陀佛不打妄想,不需要這樣的,因為我那個見分根本就沒打過妄想,它不會打妄想,這個肉團(tuán)打妄想,你看著自己肉體,你一看到了它打妄想,誰在打妄想,發(fā)現(xiàn)這個肉體他怎么會打妄想呢,哦,原來你自己跑到肉體里面去了,你這個見分執(zhí)著于肉體了,執(zhí)著于一個我存在,我在這個地方,我在講話,就打妄想了,是不是。我過去講,下棋的人與看棋的人,看棋的人看到下棋的人下錯了,但是下棋的人永遠(yuǎn)不承認(rèn),下棋人沉迷在里面,他就不知道自己的錯,但是在外面的人看的很清楚。大家一定要走出這個肉體,這個肉體就是你那個見分執(zhí)著肉體以后變成我執(zhí),我執(zhí)以后呢,你就在這個肉團(tuán)打妄想了,就把這個“見”給忘了,就有我執(zhí)法執(zhí)生起來,我執(zhí)法執(zhí)生起來,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好累好累,知道吧,所以就拖著,痛苦啊。

  我有一次跟別人在行般舟,一個人要行般舟,我是第一次,我走在前面,念阿彌陀佛,念得非常快,因為我念阿彌陀佛,出來的很快,很快就看到自己在念佛,整個殿堂在念阿彌陀佛,最后面他到念不下來了,最后沒有辦法,在地上爬,他念不下去。后來又兩個出家人來了要行般舟,我說好,我陪你們一個晚上,我走的時候不是腳不痛,我腳也很痛,但是我很自在,身體痛跟我有什么關(guān)系,我的見分已經(jīng)出去了,我的見分看到自己腳在痛,一會跑著走,一會慢慢走,一會大步走,搞到天亮,我一點(diǎn)事都沒有,他兩個人累的要命,我說,你們還走不走,如果不走可以下殿,后來八點(diǎn)鐘就出來了。我說我還沒行過般舟,我輕易的就把它走下來了,好像玩一樣,為什么沒有走過般舟的人走的這么輕松,常常走般舟的人走的那么累,因為般若,理上的通達(dá)非常重要,如果理上通達(dá),進(jìn)入三昧境界。因為他理上已經(jīng)通達(dá)以后啊,他的意識是住在理上面,因為我們的心是和理相應(yīng)的,如果徹底的用理,你的心跟理相應(yīng),你見分就脫離了身體,你的肉體怎么痛苦都可以承擔(dān)。有些人很辛苦,有的人修行很輕松,過去講,個人的慧根不一樣,有的人一修行就上路,有的人修了幾十年都不上路,注重這個肉體的辛苦,所以理上通達(dá)很重要。

  大家知道修行不是一個盲目的行為,我們修行就像孩子洗澡一樣,這孩子到水里洗澡,你能不能把這個孩子扔到大海里去洗澡呢,行不行,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你必須搞個小盆子洗澡,讓他知道識水性,他了解水是什么樣子的,水會把我淹死,我要小心翼翼的,識水性以后再把他扔到海里就沒有事了。他很自在的把握水性了,怎么飄起來,怎么踩水,怎么做都可以,你不識水性,怎么知道怎么做啊。我掉大海怎么修行都可以,我們識水性啊,我從八歲就會游泳,因為從小就識水性,在水里面長大的,我游過一條很大的河,七八歲的時候就可以游過去,但是呢,我并不是經(jīng)過苦練來的,是因為,我是經(jīng)過識水性來的,很輕松的游過去了,把衣服,水瓶拿在水上,然后靠兩個腳過江,我們從小就知道水性是什么樣子的,所以我到水里去一點(diǎn)事都沒有。所以我們修行首先要了解佛性,了解它的道理,再修行就很快了,你不需要搞還沒有學(xué)佛,就苦行,然后搞的疲倦的要命,很苦,修行不是吃苦,釋迦牟尼佛講的很清楚,吃苦是一種外道的行為,所以首先要懂得道理,道理懂得了,那么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好,現(xiàn)在念佛也好,現(xiàn)前自在,將來自在。我們可以看一看,在我們漢傳佛教,大乘部的,所有非常有成就的人,從他小的時候就可以看到他一種自在的這個體,都是感覺到仙風(fēng)道骨,不求名利。就是說那個人可以很輕易的把貪嗔癡放下來,而不是說不斷的鍛煉這個肉體的苦,而只是輕而易舉的把貪嗔癡放下來了,只要一個人住在一個地方不起貪嗔癡就會很自在,你可以看到仙風(fēng)道骨,可以看到他那個眼睛啊,身體啊,是充滿一種圣人超越的狀態(tài),而不是讓他搞的狼狽不堪,愁眉苦臉,搞的非常苦的這種生活。而是感覺到是圣人,仙人的感覺,是超然的感覺,修道的人把名利心放下來就是那么自在,那么超越,就是與眾不同。相貌上面,行為上面,動作上面都是那么淡薄,你可以看出來,圣人就是這種感覺,而不是說不停在吃苦,哪個上面是這樣說的呢,我從小到大,我從來沒感覺到修行很吃苦,從小就到東林寺念南無阿彌陀佛,把心搞直就可以了,天天保持著,累了,叫你放香,念一支香休息一下,再念一支香再休息一下。知道你念一個小時累了,休息一刻鐘,然后再讓你念,他老是在調(diào)節(jié)當(dāng)中,沒有讓我不斷的在吃苦,通過這樣調(diào)節(jié)調(diào)節(jié),調(diào)節(jié)到最后,這個心就直了,就像一個鋼筋,就直了,而不是說不停的敲。慢慢調(diào),慢慢調(diào)不就直了,你這樣敲不是敲扁了嗎,再敲的話,那鋼筋就廢掉了,你看云居山成就的那些和尚,出來以后都是仙風(fēng)道骨的。為什么,他坐在那個地方如如不動,很自在的,你問問云居山的和尚,哪個是那么吃苦啊,都是很自在的狀態(tài)而成就現(xiàn)生的解脫體,不起貪嗔癡,他就坐的很自在,一支香,一支香的坐,就像我們,現(xiàn)在坐著念佛很累嗎,我也不覺得啊,就這樣保持一心就可以了,你這個鋼筋就直了,你就這樣的成就了,你不需要在那加什么功夫了。就這樣,不斷的訓(xùn)練,你自然而然的就有仙風(fēng)道骨出來,你就很自在,很多人修行很苦,出來以后不但沒有“法”,并且呢看不到一種“道氣”,只是這輩子受了一點(diǎn)苦而已。

  所以我們這個修行啊,要行中道,放下名利就是修行。什么叫苦行啊,你把你的“名利色”放下來就是苦行,苦行就黑暗消失,光明出來,應(yīng)該是充滿光明的。你把貪心去掉,你的心中就有光明的顯現(xiàn),所以我們真正有真心,有道念的人,修行是很快的,所以要把握訣竅,你不要在肉體上下再大的功夫,我不放下貪嗔癡,不放下名利色,怎么修行都沒有用,所以我們要把握理念,從理上修行非常的快速。你比例來講,你這個禮拜不斷的在理上修行,你就一直觀察自己在念阿彌陀佛,你不斷的理上通達(dá)以后,吃飯,穿衣,睡覺,不斷的這樣觀察。我在吃飯,我在睡覺,我在走路;丶胰,我在帶孩子,我在帶孫子,只是一個見分在活動,而見分不是從肉體里出來,如果從肉體里出來,它應(yīng)該先見到腸子,見到肚子,見到里面,再見到外面,不是的,他沒有見到。見分也不從外面,要從外面出來,那我為什么要執(zhí)著這個肉體呢,哦,這個見分,不是從里面,也不是從外面。從一切相分里,有相就有見,無相就無見,原來見分從相分里出來,所以見到的就是過去你無始以來自己的執(zhí)著。有一天你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還是你的見分,還是用“見”見,為什么能見到西方極樂世界呢,因為“見”到見到阿彌陀佛,你修圓滿了,你的果報就在那個地方,F(xiàn)在是這個果報,到西方極樂世界那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果報,有果必有因,那你因是怎么做的呢。所以你懂得理上念阿彌陀佛,大家等下念佛的時候,注意你是理上念阿彌陀佛,還是事上念阿彌陀佛。理上跟事上念阿彌陀佛差別有多大呢,理上念阿彌陀佛是一日千里啊,一念千里啊,就是說你一念之間可以超越千生吶,事上念阿彌陀佛,就像螞蟻在地上爬,還不知道能不能得到一定的感受,感官是念阿彌陀佛,好不容易,耳朵聽,執(zhí)著于我,在聽阿彌陀佛,事上念阿彌陀佛就非常慢,即便是得到一點(diǎn)三昧,一點(diǎn)定力,但是很快就失去了,因為人的業(yè)力啊。為什么呢,人達(dá)到一心,即使有一點(diǎn)感受,一種快樂,感覺到心里休息了一下,很快你的業(yè)力就把它推翻了,我們的業(yè)力就像須彌山一樣,非常廣,一下子就把我這個念頭推翻了,很快就想跟人家講話,你就感覺到雖然很快樂,非常好,很清靜,但是呢,我覺得跟人家講話還是控制不住的。你看,看到一下殿,“呼”的一下跑出去了,你就不愿意長久地住在那個地方。但是理上通就不一樣了,理上通,你在這個地方是這個樣子,你走出去還是這樣觀照,我走,沒有我在走,我走出大門,沒有一個我走出大門,誰走出大門啊,哦,見分的一個肉體走出大門,見分里面有個我在這里坐著,在外面走。你的見分一直在觀照著,你不管怎么走,你都如幻如化,這就是理上通達(dá)。理上通達(dá)以后,修行就方便了,你不管怎么走,你都沒有走。但事上修行,你走就是走,為什么我們說“摩訶般若波羅密”,就是以智慧彼岸,智慧般若,這個就叫理。因為我們“心”威力多大,心是通理的,我們往往用事,所以事上修行就很辛苦。所以我急迫的想告訴大家一個什么事情呢,我不希望大家修行很苦,就是這個理念,我希望大家修的很快樂,大家跟我一樣,很快樂。你走在大殿里面,走在外面,都很快樂,不是大家在這個地方感官一下,念阿彌陀佛,念十聲,二十聲,覺得師父慈悲,建個大殿讓大家念佛,感受到這么點(diǎn)快樂。三分鐘熱度,過一下子,又在那痛苦了,哎呀,念阿彌陀佛,幾點(diǎn)了,一下子看看鐘,一下子看看鐘,時間怎么還沒有到呢,你老是在考慮這個問題就麻煩了,就沒有快樂感。所以我要你得到!什么時間不時間的,都是一個見分而已,你就感覺到自己,不牽掛這件事情了,這就是跟理通達(dá)了,事上通達(dá)就有勞累之苦啊,因為肉體,你的耳根是有勞累的,你的理念可能很堅固。

  就像練氣功一樣,我在印度的時候,有一個女眾是北京的,她修小乘的教法,止觀,她先觀呼吸。因為女眾呼吸,她只能到中丹田,不能到下丹田,所有的呼吸在胸部,胸部在心上面,她執(zhí)著呼吸的時候,她呼吸,最多到胸口這個地方,不能下去了。這個止觀法門,觀呼吸,一般是男眾可以修的,女眾是不能修的,女眾修心會發(fā)悶,知道嗎,你看,男眾走路很穩(wěn),女眾走路就不會穩(wěn),因為丹田無力啊,女眾只有上部分有力,下部分一推就倒了,男眾下身很有力,站在那個地方像一座山一樣,女眾你嚇?biāo)幌戮偷沽。為什么呢,因為她呼吸不能到丹田,她氣不能達(dá)到腳底,所以你在呼吸的時候,一直這樣悶著,一直這樣悶著,到最后很辛苦,呼吸到中丹田的時候,她就守呼吸,守呼吸,最后那個氣就悶在胸口,悶的要命,到最后全身壓力很重,就很痛苦,后來呢,心就發(fā)悶,其實對女眾不能講呼吸法門,講呼吸法門對女眾有傷害。后來我告訴她這種大乘的教法,放棄了小乘教法,她自己把自己放松了。放松了以后,她覺得好舒服,這種自然啊,這種環(huán)境啊,跟心完全合一了,我活在自然之中,她馬上就放輕松了,氣就通了。很多練氣功的人老是注重自己的呼吸,注重自己的氣體,重視自己的周天,搞的自己很疲倦,很辛苦,但是轉(zhuǎn)的時候,有一點(diǎn)味道,感覺氣動了,哎呀,這個背心后面在跳了,這個肩膀有氣在動了,這頭也動了,他老是看什么地方動了,什么地方動了,我看到有氣過來了,周天快通了,一天到晚搞這個東西,當(dāng)時一下子可以,確實感覺到氣定住了,身體沒有了,身體被一股氣頂在那個地方,然后就像一個柱子一樣不動,時間久了,身體老是撐在那個地方,撐著以后,你的身體就會疲倦了。好像一股氣把你撐著,天地跟你融成一體,但是你這個肉體會僵硬,你這個肉體會僵,你這個肉體不動的時候,就會變僵,僵的時候就發(fā)酸,時間久了就酸了。骨頭不斷的活動才舒服啊,老是不動,時間久了血液就不通了,肉體就發(fā)酸,一酸就想放松自己。知道這個好,但是還想放松一下自己,在外跳一下才好,感覺急迫的想活動一下。但是這種味道又蠻好受,可是酸脹的感覺會讓你放棄,急迫的想出來,所以很多人一出去就蹬腳了,你看到?jīng)]有,一出去彎彎腰,蹬蹬腳,頭歪一歪,為什么要這樣搞一搞呢!他當(dāng)時在一種境界里面,確實是很有味道,我看演凈就是這樣的,他每一次打坐起來以后就彎彎腰啊,壓壓腿啊,這樣搞一搞,因為坐久了,肉體僵硬嘛,他要活動一下,就舒服一點(diǎn),就放松了,很多人都是這樣的,很多打坐的人出來都這樣,把肉體伸展一下,活動一下,為什么呢,這就是他不能長期住在那種境界里,保持不了多久,很快就想出來,雖然住在那種禪定的境界,確實很舒服,很有感受的,保持不了多久,很快就要放棄它。

  所以我們走在外面去,你可以唱歌,你可以跳舞,你只要不唱壞話,你不要傷害別人,不要傷害自己就可以了。你可以走路,你可以吃飯,穿衣,睡覺,你的身體可以多利益眾生,你見分里面沒有我在做啊,你一直在觀照一直在觀照著,時間久了以后,熟能生巧。我開車子的時候,開的很累的時候,一觀照就出來了,出來以后看到,哦,這個肉體在開車,觀照肉體在開車,我生怕這個車子開飄出去。后來有一天,好像我的意識真的跑出來了,我踩這個踏車,好像不是我在踩,這個腳呢很輕松的踩下去,就感覺一個無形的東西就踩下去了,這個腳踩下去,這個車子就飄起來了,聲音好像不在我這個意識里面,這個聲音和我這個肉體全部分開來,這個車子完全都在飄的。所以我就想到寒山大師,他在五臺山的時候,跟一個老和尚在一塊,他走走,自己好像飄起來了,他感覺這個地啊,是柔軟的,非常柔和,他覺得這個大地很柔和,其實他就是一種三昧,住了很久,住了一兩個小時以后,他感覺大地又好硬。人靜到一定的時候,完全自己超越了以后,我自己踏車的時候,就覺得自己的腳踏,感覺不是我在踏,就是有一個腳在踏,但是感覺自己和他是分開來的,腳會踏車,跟自己沒有關(guān)系,不是自己在踏,是這個肉體在踏。所以呢,如果你這樣觀照,你馬上就可以做,因為完全可以感受到,如果你真正的觀照只有一個見分在指揮自己的話,你走路的時候啊,不斷的觀察,不斷的觀察,你的觸就沒有了。觸覺啊,人走在大地上面有觸覺,你走的時候,觸覺沒有了,你身體就會如幻,你就感覺到自己走在地上不是走在地上,就像走在棉花上面。因為你的肉體感覺到不是我的時候啊,就像你走路,我有感覺嗎,是一樣的道理,你現(xiàn)在走路,是你的觸覺,是由你的我見在那個地方住著,你看到別人走路的時候,你有感覺嗎,沒有感覺,就是一個人在走路。那你走路,不斷的訓(xùn)練自己,不斷的訓(xùn)練自己,然后久了,發(fā)現(xiàn)自己的觸覺沒有了以后呢,這個世界就像棉花一樣,如幻如化,真是這樣的。

  我前天還想到這個問題,果孝法師行般舟三昧,腳跺著走,“蹦,蹦,蹦”,這完全是一種觸覺,這種觸覺是錯誤的,因為我一直在訓(xùn)練自己走路不出聲音。走路的時候,你不要震動自己的肉體,非常的輕,釋迦摩尼佛走路是沒有聲音的,是平掌而下,是沒有聲音的,非常的輕巧。為什么呢,在你沒有聲音的時候,它就不會和你的腳心產(chǎn)生一種觸動,你的觸覺就沒有。人為什么有生,是因為有觸在那個地方,人身體有觸的時候,就感覺有身體,如果身體沒有觸就感覺到身體不是你的,就進(jìn)入定中,你在定中為什么沒有身體,因為你定了,你身體的“觸”就沒有了,你身體動的時候,有觸動,就感覺有身體存在,你走路的時候沒有觸覺,身體就不存在了,感覺到?jīng)]有一個我在走路,所以既然在走,感覺在空里面,你要找到這種感覺,所以走路是不能出音的,吃飯都不能出音的,走路都不能出音的。

  我常常在打坐的時候,在觀察一個東西,在心有波浪的時候,我會強(qiáng)行把它拉直,就是打坐的時候,心就像一條波浪,還有很多小波浪,但是我強(qiáng)行的“啪”的一下把念頭拉直,我發(fā)現(xiàn)一拉直的時候,立即進(jìn)入一種定的狀態(tài)。有波浪就有觸覺,當(dāng)你觸覺沒有的時候就進(jìn)入定,就進(jìn)入如幻,發(fā)現(xiàn)你自己啊,跟這個世界猛然就融入一體。所以人跟這個世界本來是空的,因為有了觸覺,就感覺這個世界有了。所以我們做事情啊,要學(xué)會輕,走路的時候,腳走在地上,不要拖著走,要感覺到挨在地上,好像沒有走一樣,你不斷這樣訓(xùn)練自己,不斷的訓(xùn)練自己,有一天你走路的時候,你就像飄一樣,你就感覺到?jīng)]有身體。再加上理念上的真實,行為上這樣做,在你觀察這個肉體的時候,如果你理念通達(dá),了解這個肉體不是我的話,你即使走路也不是你了,那達(dá)到一種很高的境界,如果你在生活中不斷的訓(xùn)練自己。所以呢,能夠做到一種三昧,一念之間就可以契入,非?,那基礎(chǔ)是什么?我們要學(xué)會打一下坐,打打坐,你們每個居士在家里面念阿彌陀佛之外,沒有事情,打打坐。因為我們的“貪嗔癡”擾亂了我們的心,我們不停的在想著“貪嗔癡”、“名利色”,不斷的想這些事情。通過打坐的手段,暫時伏住,我們不講斷它,因為這個東西本來是空的,不需要斷它的,把它暫時伏住。你打打坐伏住以后呢,來跟我們一起念念佛,接受我這種理念,來念,來這種如幻三昧的做,以后把它變成一種習(xí)慣,然后到生活中,你當(dāng)時沒有斷的煩惱就沒有了,它就不存在了,你就活的很自在,知道嗎!所以呢,功夫到了,世界所有的事情就自然圓滿了,所以我們先把自己的煩惱暫時克服住,因為這個煩惱本來就是虛妄不真實的,然后通過一段時間訓(xùn)練自己,就像我們識了水性再跳到海里,那就自然會游了,那你現(xiàn)在不識水性,我們現(xiàn)在到廟里來,到廟里來干什么,就是教你識水性,然后回家去,自己去做就可以了。那么,要識水性,我們就要有基礎(chǔ),一般祖師都會告訴你一個基礎(chǔ),念阿彌陀佛啊,降伏一下煩惱啊,或者說,打打坐啊,還要有一個正確修行的方法,那么我們在這個地方念佛,講《阿彌陀經(jīng)》呢,就是告訴你正確的方法。但是一般在家里從來沒有打過坐,煩惱重重的人,跟你講了沒有用,是吧,年紀(jì)那么大了,七八十歲了,他也沒這個時間修這種功夫了,那就念佛到西方極樂世界了。所以我們把這個理念搞通,我今天講的這個,主要是讓大家念佛要掌握訣竅,你很快得到一種受用,有時候,我常常講,凈土法門是一個實修的法門,它不是一個講道理的,那么我告訴你這種訣竅,讓你去實修。有的人講,師父,我要聽你的法,我是要你實修的,我不需要你聽我講一堆大道理,就要你現(xiàn)量,現(xiàn)在就要訓(xùn)練自己的心,觀照自己修行,而不是講道理。

  接著后面講,又舍利弗,“彼佛壽命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他說,什么叫阿彌陀佛呢,阿彌陀佛壽命無量,這是他的正報莊嚴(yán),阿彌陀佛的壽命有多長?從這個理上講,阿彌陀佛的壽命無量,這個無量是什么意思呢,無量叫不可思議,無量啊,皈依的“皈”啊,都是一種覺性的道理,它不是真的回家的那個歸,不是往家跑的那個歸。這個無量壽命,一般壽命無量就是長的意思,其實不是這樣的。無量如果是長,長跟短是什么,愛因斯坦都說過,長短是我們的念頭,這個世界根本沒有長和短,因為是我們念頭里面接受了一種概念,這種概念是一種經(jīng)驗之談,什么叫經(jīng)驗之談呢?比例來講從昨天活到今天,你認(rèn)為有個時間,有一個長度,但是你知不知道,昨天也是我的念頭,今天也是我的念頭,難道我的念頭有長有短嗎?我的念頭就是一念,這個念是沒有長也沒有短的,所以覺得長短,是你在這個世界的一種經(jīng)驗之談,是你認(rèn)為,所有人都在說這是時間,或者你感悟到有個時間存在,卻不知道這只是個念頭,如果這個念頭里面這個長是真的,那你念頭就是真的,如果你念頭是真的,那你死掉以后,這個時間還在不在呢,如果不在,說明它是假的。就是你的念頭,你的念頭有長有短嗎,念頭沒有長短,只是一個點(diǎn)而已,過去和未來無非是你的一個概念,就是你的意識,而我們把這種概念當(dāng)作是時間。所以認(rèn)為有個長的概念和短的概念都是錯誤的,因為長短概念都是意識。不可思不可議,世界有兩個東西,一個是概念,一個是文字,文字,社會上叫文字學(xué),什么叫文字學(xué)呢,就是一個名字,這個文字哲學(xué),和概念哲學(xué)。所有的昨天,明天,后天,都是你的念頭,這種念頭就是一種概念,那佛陀的壽命是什么呢,不能用思想,不能用口言,因為用思想叫概念,用口言叫名言,名言就是用名字哲學(xué),這個世界都是用名字拼起來的,包括我,你,他,很多名字,這些名字拼起來的這個世界。所以,什么東西都有個名字,這叫名言。名言和概念兩個在一起,他們狼狽為奸,成就這個世界。所以我們都是錯覺,把這個錯覺當(dāng)作真實了。我記得有一個哲學(xué)家,大白天拿著一個燈籠,然后到處照,大街上,人家就問他,你怎么大白天拿著個燈籠在外面照呢,他說,我在尋找圣者。他說我看到這個街上都是一幫蠢人,為什么呢,世間人都以自己的意識里面接受這種的概念當(dāng)作真實了,就說我看你,如果你是真的,那我死掉了,你還在嗎,就是一個概念而已,他把這個概念當(dāng)作真實了,老是注重自己概念。所有的人都是以自己的念頭反應(yīng)出來的東西當(dāng)作真東西,其實都是假的。所以他說,我來找有沒有人知道這個世界不是真實的。你說時間真的有時間嗎,真的有空間嗎,空間時間是名言,是概念,就是意識接受出來的,你沒有意識,這個世界就不存在了。

  所以,“可思可議”,可思為意,就是意念?勺h就是口言,口言,意念,都是我們凡夫,俗人,六道輪回的人都是這樣想的。用你俗人的思維,阿彌陀佛無量壽就是長的意思,這種長是你的經(jīng)驗,因為你有一個長的概念,就認(rèn)為阿彌陀佛那個無量壽就是很長,那是不是說阿彌陀佛就是你的概念呢,那不是有問題嗎,因為阿彌陀佛是“無”,是不可思不可議,阿彌陀佛不可思議,所以凈土法門不可思議法門,超越思議是什么,就是離開你的意識,離開你的口言,離開口言就無所分別。什么叫無所分別呢,就是說,一念與無量劫是一剎那,就是說,不管是多長時間都是這一念,我們這一念從法界中生,所有眾生的這一念從哪里出來?都從無量壽中生,你一天也是無量壽,你一年也是無量壽,你一百歲也是無量壽,你一百萬億歲也是無量壽,十方諸佛所有的壽命,菩薩的壽命,所有眾生的壽命都是一念中成就,所以這一念從哪里出來,從無量壽中出,無量壽就是一念,這一念就是無量壽。所以呢,長與短是平等的,這個就是真理。所以我們動一念的時候,它就是無量壽了,所以釋迦摩尼佛說啊,一彈指無量劫間啊,就是說他一彈指,就無量劫就過去了。所以在佛的角度,成佛是很快的,你看天人一天,我們五百年,我們一天地獄底下兩萬年,餓鬼一萬年,畜生一千年,我們動一個念頭,可能畜生道就一千年了,餓鬼道可能就是一萬年,地獄道可能就是兩萬年,那為什么我們這一念在他們就那么長呢,那為什么天人的一念,我們又那么長呢,就證明說空間和時間是你的念頭的承擔(dān)力,知道嗎,如果念頭越清靜,時間就越短,你的念頭越煩惱,時間就越長。所以釋迦摩尼佛一念我們就百萬劫過去了,所以時間跟空間只是阿彌陀佛無量壽里面在你心中顯現(xiàn)出來的一部分,就像我們在阿彌陀佛里面認(rèn)為有一個十歲、百歲。

  就像太陽照出來,從東邊到西邊,這個叫時間,有空間時間。那阿彌陀佛這個地方有空間時間嗎,阿彌陀佛只是個點(diǎn)而已,而一點(diǎn)里面對我們來講的話,從東邊到西邊,這個距離是什么呢,這個距離無非是這個點(diǎn)里面一點(diǎn)用而已,對阿彌陀佛來講的話,從這邊到那邊都在那個點(diǎn)上面,那么,你從東邊也是跟阿彌陀佛這個點(diǎn)相應(yīng),從西邊也是跟阿彌陀佛這個點(diǎn)相應(yīng)。那這個距離是什么呢,這個距離就是,你跟阿彌陀佛越近時間就越短,你像釋迦摩尼佛他的壽命八十歲,別教里的菩薩都有自己的壽命,阿彌陀佛無量壽是超越“思”超越“議”,釋迦摩尼佛千百億化身,還是在我們這個念頭里啊。釋迦摩尼佛在可思議中顯現(xiàn),阿彌陀佛在不可思議中顯現(xiàn),不可思議顯現(xiàn)在我們可思議中,所以我們可思議就是凡夫,不可思議就是阿彌陀佛。所以呢,不可思議就在可思議之中,那我們的可思議一定在不可思議之中,所以不可思議離不開可思議,可思議離不開不可思議。那不可思議,你不能說我就不想了,不想了也是一種思議,而是在可思議中不可思議。就像我講的見分,見分它是不可思議,但在思議中顯現(xiàn)出來,如果沒有相,哪來的見分呢。見分本來就不可思議,從法性中生,但是有了相以后呢,這個見分就出來了,你說這個見分是思議還是不思議呢?所以由相而入,相出來了,叫可思議。但是它又是無相的,它也是不可思議,所以不可思議跟可思議它是同時的,你不能說,這個不可思議在一個虛渺的地方,看不見的地方,那還是可思議,只要你對立了都叫可思議,你對立都是可思議。所以呢,不可思議在可思議中,就證明說,阿彌陀佛的無量光,無量壽,它不可能離開我們的生活。那我們的壽命是怎么出來的呢,我們的壽命就是一個妄想,它沒有出來過,就是一個念頭而已,你說我活一百歲,也是一個妄想,你活一歲也是個妄想,就是一個妄想,知道嗎。妄想是不可得,你的壽命也是假的,就是說抓個影子而已,以為我有個壽命,其實是個妄想。你沒有妄想,什么也沒有了,什么都不存在了。

  經(jīng)典里講,佛陀的無量壽,它有多長呢?用所有世界、無量無邊佛國土所有的眾生都成為圓覺菩薩,來思維阿彌陀佛的壽命有多長,都沒辦法去思維。阿彌陀佛的壽命也是他的正報莊嚴(yán),那么,我們有了無量壽,我們到了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就是法身,法身里面的體,法報化的體。就無量光的體為無量壽,無量壽的相就是無量光,光跟壽它是同時的,無光則無壽,無壽則無光,因光顯壽,因壽顯光,光壽不二。法報化身是對光來講,阿彌陀佛的無量壽就在無量光中。昨天講了,銅就是無量壽,罄就是無量光,上面下面,長的短的,高的低的,隨眾生心建立種種相,這個相叫無量光,無量光是應(yīng)眾生心的,無量壽是接引眾生的,十方諸佛,十方菩薩,十方眾生都在無量壽中,所以無量壽才接引眾生,無量諸佛離開了無量壽不能到他方世界接引眾生,十方眾生離開的無量壽不能成佛。為什么呢,一切眾生不能離開無量壽,一切諸佛不能離開無量壽,因為沒有無量壽,所有諸佛就沒有壽命,他怎么到他方世界呢,沒有時間,他怎么到他方世界呢,他沒有相續(xù)了。十方眾生沒有無量壽,怎么到西方極樂世界呢,所以阿彌陀佛光明無量,壽命無量,光明是化現(xiàn)十方諸佛,壽命是接引眾生,他的壽命予大勢至,光明予觀世音,觀世音是現(xiàn)眾生之像。壽命是現(xiàn)諸佛道場,所以呢法身為道場,自心是道場,所以無量壽就是大道場,無量光就是眾生的心,無量光現(xiàn)眾生種種心,無量壽是接引眾生。你看大勢至菩薩是右手,觀音菩薩是左手,阿彌陀佛左手是安著心,是代表眾生的心,佛心眾生心是不二的,右手是大勢至,伸出去的,叫接引的意思,十方諸佛出去要靠右手,十方眾生回來要靠左手。一個出去一個回來,大勢至菩薩出出來,觀音菩薩回來了,我們就一瞬間乘著大勢至菩薩的接引力,觀音菩薩的方便力,沒有選擇哪一個眾生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因為他這個手是捂著眾生,一起拉到他心里面去。這個右手伸出去,法身,諸佛之道場,無量諸佛在這個里面接引眾生,十方諸佛離此手不能度眾生,這個手叫無量壽。十方眾生離此不能回歸,觀世音,所以觀音勢至就是兩個手,接引眾生!

  阿彌陀佛!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