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盂蘭盆經(jīng)

《佛說盂蘭盆經(jīng)》梵名( Ullambana-su^tra)。全一卷。西晉竺法護譯。又稱盂蘭經(jīng)。屬方等部經(jīng)典。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冊。內(nèi)容記述佛陀之大弟子目連,因不忍其母墮餓鬼道受倒懸之苦,乃問法于佛,佛示之于七月十五日眾僧自恣日,用百味飯食五果等供養(yǎng)十方佛僧,即可令其母脫離苦難。...[詳情]

第一章·概論 第七節(jié)·天臺之“四圣六凡十法界”說

  佛說盂蘭盆經(jīng)佛教孝慈之道

  第一章·概論

  第七節(jié)·天臺之“四圣六凡十法界”說

  從本經(jīng)文句可知,目連母親之所以歿后墮入餓鬼類,就是因為其母生前慳貪不施。又因目連出家,不信三寶,反生謗毀,由此造諸惡業(yè),墮餓鬼道中,熬煎無量慘苦。這正如佛言:“汝母,罪根深結(jié)。非汝一人,力所奈何!汝雖孝順,聲動天地、天神地祇、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當(dāng)須十方眾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脫。吾今當(dāng)說,救濟之法,令一切難,皆離憂苦。”

  天臺智者大師,為令行人明白塵沙差別因果事相故,則依諸經(jīng)論立此“四圣六凡十法界”說。當(dāng)然,此十法界說是從豎的方面來說的,主要是為了說明十法界眾生之業(yè)感差別也,以勸行人深信因果報應(yīng)之絲毫不爽,止惡向善,返染成凈也。

  “生佛體同,凡圣一如”,本一寂光真理,何故有下三土的幻現(xiàn),九界的雜陳,只因“無明不覺生三細(xì),境界為緣長六粗”故。因眾生各自所造善、惡、無記業(yè)的不同故,所以各自所感召的依報、色身、假名等也有所不同。此十法界,該收一切有情之一種法門。釋十法界之字義者,如《摩訶止觀五》曰:“法界者三義,十?dāng)?shù)是能依,法界是所依,能所合攝故言十法界。又此十法各各因各各果,不相混濫,故言十法界。又此十法一一當(dāng)體皆是法界,故言十法界。”

  其實,這十法界就是十種不同的人生境界,今略說如下。先說“四圣法界”,次說“六凡法界”。所謂“四圣法界”者,即佛法界、菩薩法界、緣覺法界、聲聞法界也。

  佛法界者,自覺、覺他、覺行共滿之境界也。

  菩薩法界者,為無上菩提,修六度萬行之境界也。

  緣覺法界者,為入涅槃十二因緣觀之境界也。

  聲聞法界者,為入涅槃,依佛之聲教修四諦觀法之境界也。

  此四為“四圣法界”,此四法界中之眾生不受三界六道輪回之苦趣,享真常我凈四德之樂。但要證到聲聞、緣覺境界都須斷盡三界九地見、思煩惱不可,要證得菩薩、佛的境界就更難了。經(jīng)中說,斷見惑好比斷四十里恒河之流,何況思惑乎?斷盡見惑證初果,還須七返人間、七返天上,才能證得四果聲聞。斷塵沙、無明之惑更是時劫久遠(yuǎn)矣。行人若知此道理,欲于現(xiàn)生了生脫死者自然會深信凈土一法,發(fā)菩提心,具足信愿,持佛名號,求生西方也。

  所謂“六凡法界”者,即天法界、人法界、阿修羅法界、鬼法界、畜生法界、地獄法界也。

  天法界者,修上品十善,兼修禪定,生于天界,受靜妙之樂之境界也。這里,所謂的“十善”,即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嗔、不癡。相反即是“十惡”。上品十善,即要求行人于十善法欲作、正作、作已三時中不生追悔之意,念念了知三惡道之痛苦,及知人間之苦樂夾雜,唯獨天上才能純享種種靜妙之樂,一心求生天界,盡力修行上品十善、及諸禪定,內(nèi)閉六根,外不著六塵,修行天道,此為發(fā)上品十善心

  當(dāng)然,天界又分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欲界有男女情愛,修上品十善者即可生于欲界天。色界無男女情愛,唯有色相之富麗堂皇,修上品十善及兼修四禪定者即可生于色界天。無色界天無色無相,唯存意識思維而已,力修上品十善及兼修四空定者方可生于無色界天。

  人法界者,修五戒及中品十善,受人中苦樂之境界也。這里,所謂的五戒,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也。亦是儒家所謂的五達(dá)德也,不殺即仁,不盜即義,不淫即禮,不妄即信,不酒即智。欲生生世世確保人生之不失,不但要嚴(yán)持五戒,還須力修中品十善。中品十善者,即對于自己所作之十善業(yè)起少悔心,念念欣求人間之五欲樂,力修戒善,是為發(fā)中品十善心。

  阿修羅法界者,行下品十善得通力自在之非人境界也。修羅雖修善,但因男者多嗔恚,女者多嫉妒故,雖有天福而無天德之相。男修羅丑陋見美貌者則易發(fā)怒,女修羅雖美貌而因嫉妒故喜吃人。所以,修羅具有大神通、大威力,但沒有道德,性情也多嗔恚、多嫉妒,統(tǒng)率夜叉、羅剎等鬼。據(jù)說,修羅是帝釋天的岳父,因多猜疑故曾與帝釋作戰(zhàn)。修羅發(fā)怒時,腳踩海底,手托日月,可使天搖地動。修羅作戰(zhàn)失敗時,卑鄙得藏入藕絲孔中。

  修羅雖常修十善,但因多猜疑、多嗔恚、多嫉妒故,常生追悔心,認(rèn)為不該如是修善法。所以,修羅修善功利色彩濃重,隱他人好事,揚自己德行,輕人重己,不能與人和睦相處,息事為寧,喜歡爭斗打鬧也,故有天福而無天德也。

  鬼法界者,犯下品五逆十惡,受饑渴苦之惡鬼神境界也。這里,所謂的五逆,是五種極逆于理的罪惡,即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之血、破和合之僧。十惡,即與十善正好相反。餓鬼的苦趣,就是咽細(xì)如針,腹大如盆,因生前慳談不施舍的緣分,終日積年在饑餓中奔走,貧苦潦倒中過活。百千年來不聞漿水、食物之名,飽受饑渴之痛苦。正如《盂蘭盆經(jīng)》中的目連之母,飯到嘴邊化成火炭,其苦可想而知也。之所以墮餓鬼道者,就是因生前不信三寶,吝嗇不施,謗毀正法故,廣造五逆十惡等業(yè),但因能起悔改心故,不墮畜生、地獄中受苦。

  畜生法界者,犯中品五逆十惡,受吞啖殺戮苦之畜類境界也。如世間之飛禽走獸等,皆屬此類。此類眾生,因前世造五逆十惡之業(yè)時,還能蒙生一念悔改心故,便免地獄之劇苦。不過,今日之時尚寵狗,所受之主人恩寵為世所罕見,這也是前世所修癡福所感得的,可依舊不能脫去禽獸之外衣。

  地獄法界者,犯上品五逆十惡,受寒熱叫喚苦之最下境界也。地獄眾生苦不可言,人間百年,地獄一朝生死。晝夜死生萬遍,其苦無有停歇。地獄有鐵床銅柱,八寒、八熱、等無間獄等。等無間獄,其苦最殘。一人受苦人人受苦,一獄遍滿獄獄遍滿,不分晝夜六時,備受鞭撻之苦。此類眾生,生前廣造五逆十惡等業(yè)時,于欲作、正作、作已三時中,都無悔改心故,便墮地獄中受苦。因為此五種惡是極端罪惡的行為,任犯一種,即墮無間地獄,故又名“無間業(yè)”。

  此六為“六凡法界”,與上之“四圣法界”,合稱之為“十法界”。“六凡法界”中之天、人二界為二善道,鬼、畜生、地獄三道為三惡道,修羅通善、惡二道。四圣法界之眾生,不受三界輪回之苦,是三乘圣人所住之界。而六凡法界,即便是天界眾生等享盡天福后則直墮地獄無疑,故古人說:“求生天道,乃第三世怨。”

  四圣法界眾生,自然是上以圓滿覺道,下以普度群生也?闪卜ń绫娚,在天道者因貪圖享樂難以進修戒、善,故天福享盡直墮地獄無疑;為修羅者因嗔恚、嫉妒之習(xí)難除,終是自暴自棄;鬼道眾生常處饑餓中,因慳貪習(xí)難除,終難解脫;畜生道眾生,因愚癡故,難以進道;地獄道眾生,受苦都來不及。惟獨人道眾生,有雙手可以創(chuàng)造財富,有大腦可思維人間之苦樂,分別事物之前因后果,進而能知苦斷集,慕滅修道,明理去惑,乃至轉(zhuǎn)凡成圣,返染成凈也。故《智論》強調(diào),佛之“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須在人道中培植。誠然如是,人道乃圣、凡之扭轉(zhuǎn)樞紐,若能發(fā)戒、善、禪定之心,依之而修則可趣天道;若能發(fā)二乘自利心,依四諦、十二因緣法而修,則可入三解脫門;若能發(fā)利人之大悲心,廣修六度萬行,自可趣證究竟涅槃;若能發(fā)平等大菩提心,做個無修無證者,自能圓滿無上大菩提也。

  又諸佛皆示生人間而成佛,釋迦文佛如是,彌勒菩薩亦如是。這都說明人道是進修菩提大道的關(guān)鍵,故經(jīng)云:“中國難生,佛法難聞,人身難得”也。佛法難聞今已聞,人身難得今已得,故愿人人能從惡止善行達(dá)到心靈的凈化,做個世間好人出世間圣人,以不上辜佛化,下負(fù)己靈也。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