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盂蘭盆經(jīng)

《佛說盂蘭盆經(jīng)》梵名( Ullambana-su^tra)。全一卷。西晉竺法護譯。又稱盂蘭經(jīng)。屬方等部經(jīng)典。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冊。內(nèi)容記述佛陀之大弟子目連,因不忍其母墮餓鬼道受倒懸之苦,乃問法于佛,佛示之于七月十五日眾僧自恣日,用百味飯食五果等供養(yǎng)十方佛僧,即可令其母脫離苦難。...[詳情]

《佛說盂蘭盆經(jīng)》淺說

如瑞法師:《佛說盂蘭盆經(jīng)》淺說

  時間過得很快,轉(zhuǎn)眼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盂蘭盆法會。盂蘭盆法會年年舉辦,因為它是報答父母恩,乃至一切眾生恩的有力方便。這一點,我們可以從《佛說盂蘭盆經(jīng)》中找到圣教依據(jù)。因此,《盂蘭盆經(jīng)》,對于我們來說,也就有了年年學習,溫故知新的必要。

  這部經(jīng)以目連尊者救母為緣起,講述了自古以來人們所尊崇的孝道,是一部典型的“以孝親為宗”的經(jīng)典。《盂蘭盆經(jīng)》的大意是說,佛陀的大弟子神通第一的目犍連尊者,為了救拔在餓鬼道受苦的母親,向佛請教救母的方法。佛教令他于七月十五日眾僧自恣日,用百味飯食五果等,供養(yǎng)十方諸佛及十方僧,以此超拔他的母親脫離苦難。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jīng)》里面講:“父有慈恩,母有悲恩……長養(yǎng)之恩彌于普天,憐愍之德廣大無比。世間所高莫過山岳,悲母之恩逾于須彌;世間之重大地為先,悲母之恩亦過于彼。”

  父母的恩德這么重,我們怎樣才能報答呢?

  《佛說孝子經(jīng)》中講道:“若不能以三尊之至,化其親者,雖盡孝養(yǎng),猶為不孝。能令二親,去惡為善,奉持五戒,執(zhí)三自歸,朝奉而暮終者,是報重恩。”

  想想今生的父母對自己有如此的大恩,過去生的父母難道不也是這樣嗎?縱觀過去,在無始的生死長河中,一切眾生都曾做過我們的父母,哪一個人不是我們報恩的對象呢?所以,《梵網(wǎng)菩薩戒》說:“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

  佛在《盂蘭盆經(jīng)》中告訴我們,要為現(xiàn)生父母,乃至七世父母,于七月十五日設盂蘭盆,供佛及僧。祈愿現(xiàn)在父母福樂百年;七世父母,乃至累世父母,令他們同獲法益,離苦得樂!

  正謂:

稽首釋迦尊,大孝父母行,

累劫報親恩,積因成正覺。

為酬目連請,演說蘭盆經(jīng),

奉教修供養(yǎng),皆種菩提因。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