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深密經(jīng)

【解深密經(jīng) (Sandhi-nirmocana-vyūha-sūtra)】印度瑜伽行派和中國法相宗的基本經(jīng)典之一。唐玄奘譯。5卷。相傳此經(jīng)有梵文廣本十萬頌,漢譯為其略本,一千五百頌。異譯本有3種:①南朝宋求那跋陀羅譯《相續(xù)解脫經(jīng)》1卷;②北魏菩提流支譯《深密解脫經(jīng)》5卷;③南朝陳真諦譯《解節(jié)經(jīng)》1卷。...[詳情]

解深密經(jīng)白話文:1序

  1序

  譯文

  我所聽到的教化是這樣的:

  當時,佛陀(那已與真理絕對契合的覺者)住在凈化了的佛國世界裏,佛的智慧和功業(yè)散發(fā)出巨大的光明,光明所及之處,到處珍寶羅列,璀璨奪目,交相輝映。那光明無邊無際向四面八方輻射開去,不僅籠罩著有欲望的生命世界、沒有欲望但有肉體的生命世界、既無欲望又無肉體但殘存思想活動的生命世界,而且從三重世俗生命世界穿透出來,充溢一切存在著的宇宙空間。那莊嚴美麗的佛國世界是從生命中基本的良善品性裏引發(fā)出來的,這良善品性與日常生活道德心理不同,它是真理的基礎。光明普照的佛國世界擺脫了一切的生滅和變化,它是已凈化的心識之產物。佛陀是這光明世界的主要創(chuàng)造者,那些大菩薩也云集而來,八部天龍常常侍奉他們、護衛(wèi)著他們,佛國世界中的所有生命都被真理滋潤著,充滿喜樂和愉悅。佛國世界裏到處都是有益眾生身心性命的事業(yè),這些事業(yè)能消除生命活動中一切痛苦煩惱的系縛和污垢,能遠遠擺脫開誘惑生命的各種邪惡勢力。佛國世界是佛一切功業(yè)的源泉和歸宿,同情眾生,誓愿救濟一切生命的廣大志向及智慧指導下的一切修行活動便是引導到佛國世界的康莊大道。修行人認真學習心念相續(xù)的思維方法和觀照思維的修行方法,徹底研究一切存在沒有實體、認識對象沒有實體,以及不作任何會給未來生命帶來惡劣影響的身心事業(yè)這三條原理,這就等於找到了通向佛陀宮殿的大門。那枛紅蓮雕飾而成的金碧輝煌的宮殿是佛、菩薩、天龍八部以及其他一切眾生用美德和智慧創(chuàng)造出來的。

  原典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①住最勝光曜②,七寶③莊嚴,放大光明④,普照一切無邊世界;無量方所,妙飾問列⑤,周圓無際⑥,其量難測,超過三界⑦所行之處⑧,勝出世間善根⑨所起⑩:最極自在⑾,凈識⑿為相⒀。如來所都⒁,諸大菩薩眾所云集⒂,無量天、龍、藥叉、健達縛、阿素洛、揭路茶、緊捺洛、牟呼洛伽、人非人等⒃,常所翼從。廣大法味喜樂所持⒄,作諸眾生一切義利⒅,滅諸煩惱⒆災橫纏垢⒇,遠離眾魔(21)過諸莊嚴(22),如來莊嚴之所依處(23)。大念慧行以為游路(24),大止(25)妙觀(26)以為所乘(27),大空(28)、無相(29)、無愿(30)解脫(31)為所入門(32)。無量功德眾所莊嚴,大寶花王眾(33)所建立大宮殿中(34)。

  注釋

 、俦≠よ螅杭捶鹜又捶Q;此詞有自在、熾盛、端嚴、名稱、吉祥、尊貴這六個意思 ,《佛地經(jīng)論》作者親光解釋這六個意思說:「謂諸如來永不系屬諸煩惱故,具自在義;煩惱智火所燒煉故,具熾盛義;妙三十二大士相等所莊飾故,具端嚴義;一切殊勝功德圓滿無不知故,具名稱義;一切世間親近供養(yǎng),咸稱贊故,具吉祥義;具一切德常起方便,利益安樂一切有情無懈廢故,具尊貴義!挂馑际钦f,與真理圓滿相應的覺者,破除了一切痛苦煩惱,消除了生命狀態(tài)中的一切被動因素,他的一切生命活動都是自由自足的,此即「自在」之義;他開發(fā)了生命中的廣大智慧,智慧徹底凈化了他的生命,此即「熾盛」之義;他的身體相貌美好莊嚴,這是長期修行生活中智慧和功業(yè)凝結而成的產物,此即「端嚴」之意;他擁有其他生命不可能具有的廣大功業(yè),他的生活境界、認識對象廣大無邊,此即「名稱」之義;宇宙裹一切生命都尊敬他、贊美他,他顯現(xiàn)在世間的變現(xiàn)生命成了吉祥的象徵,此即「吉祥」之義;他從事救度眾生的事業(yè)永無止息,他的高貴德性是無盡的教化事業(yè)之力量源泉,此即「尊貴」之義。以上六義的總稱就是「薄伽梵」,中文無法翻譯,故以「佛陀」稱之。

 、诠怅祝簭闹腔、功業(yè)凝聚而成的真正生命裏散發(fā)出巨大的光明。

 、燮邔殻悍褐父鞣N奇珍異寶,經(jīng)文中出現(xiàn)的頗胝迦、琥珀、車渠、黃金等皆屬之。

 、芊糯蠊饷鳎河H光認為經(jīng)文以下是從十八個方面來顯示佛國世界的莊嚴、圓滿。「放大光明」是「顯色圓滿」,即是說,在佛國世界裹,色彩是圓滿的。

 、菝铒楅g列:大意為,處處珍寶森列,交相輝映。這是「形色圓滿」,即指佛國世界裏的裝飾性物品是圓滿具足、清凈可愛的。

  ⑥周圓無際:大意為,光明和珍寶都無邊無際。這是「分量圓滿」,即是說在佛國世界裏,光明和珍寶所覆蓋的面積廣大無邊。

 、呷纾杭从、色界無色界。界是界限、類別之意,「三界」即是指三種生命類別!赣褂兴姆N,一是情欲,二是色欲,三是食欲,四是淫欲,總起來說,欲界即是指有欲念的生命狀態(tài),按照佛典的分析,從沈淪於黑暗深淵中的地獄生命一直到他化天上活動著的生命都是有欲念的生命類別!干辜瓷|,指精細物質,色界指沒有欲念而有物質肉體的生命狀態(tài),按照佛典的分析,從修行靜中思維的生命一直到阿迦膩吒天上活動的生命都屬於這一生命類別!笩o色」指沒有肉體物質,無色界即指那種既無欲念又無肉體但殘存思想活動的生命狀態(tài),按照佛典的分析,這是指世俗生命世界中最高級別的生存狀態(tài)。三界生命都屬於世俗生命,它們都具有流轉變異的生存特點。

  ⑧超過三界所行之處:大意是,那光明不僅柔和地照耀著有欲念的生命世界、沒有欲念但有肉體的生命世界、既無欲念又無肉體但殘存思想活動的生命世界,而且從三重世俗世界穿透而出,射向一切存在著的宇宙空間。這是「方所圓滿」,即是說佛國世界超越於世俗世界,它不被世俗世界的空間范圍所限制,所以它的存在方位是圓滿的。

  ⑨善根:基本的良善品性、德性,包括無貪欲、無恨惡、無愚昧、信念佛法等,這些基本品性、德性能引發(fā)未來生命的一切美德和智慧,是美德和智慧的基礎、前提,所以稱為「善根」。

 、鈩俪鍪篱g善根所起:大意是,它是從生命的良善德性裏引發(fā)出來的,生命活動中的這些良善德性同服務於世俗生活的道德心理不同,它超出時間空間的變動流轉,是真理的基礎。勝,殊勝之義;出,超出、超越之義;世間,即世俗之義;起,產生、引發(fā)之義。這是「因圓滿」,即是說,引生佛國世界的心性條件是圓滿的,這一心性條件超出世俗因緣條件的生滅變動之上,所以是無缺失的。

 、献栽冢合艘磺斜粍訝顟B(tài),排除了一切痛苦煩惱,自在自為,圓滿自由。

 、袃糇R:凈化了的心識,轉化後的精神結構。

  ⒀最極自在,凈識為相:大意是,佛國世界是圓滿自由的,它擺脫了一切生滅變動,它是凈化的精神生命之創(chuàng)造物。這是「果圓滿」,佛國世界修學成果的主要表徵是凈化了的精神結構,同有染污的日常精神結構相比,它是圓滿的。

 、胰鐏硭迹悍鹗沁@光明世界的主要創(chuàng)造者。這是「主圓滿」,即是說佛國世界的創(chuàng)造者是與真理圓滿契合的。

 、又T大菩薩眾所云集:那些大菩薩們也從四面八方云集而來,這是「輔翼圓滿」,即是說,佛國世界并非佛獨自一人創(chuàng)造出來的,許多大菩薩們群策群力,幫助佛共同成就了這一美好莊嚴的事業(yè)。

  ⒃無量天、龍、藥叉、健達縛、阿素洛、揭路茶、緊捺洛、牟呼洛伽、人非人等:俗稱「天龍八部」。天,指天神;龍,指龍神;藥叉,又譯為夜叉,是鬼神;健達縛,又譯為乾達婆,是樂神;阿素洛,又譯為阿修羅,是一種脾氣偏執(zhí)、愛好戰(zhàn)斗而又力量很大的生命;揭路茶,又譯迦樓羅,俗稱大鵬金翅鳥;緊捺洛,又譯緊那羅,即「人非人」之意,也是一種樂神;牟呼洛迦,又譯「摩呼羅迦」,是大蟒神。以上八部神道怪物以「天」和「龍」為首,故稱「天龍八部」,在佛典中,佛說法時,常常有天龍八部參與法會,所以說這是「眷屬圓滿」。

  ⒄廣大法味喜樂所持:大意是,佛國世界由真理統(tǒng)攝著,佛國世界中的一切眾生都被真理滋潤著、充滿喜樂和愉悅。這是「住持圓滿」,意思是說,維護、支撐著佛國世界的是真理,這一支撐物、總攝物是超越一切世俗事物之上的,所以說是「圓滿」 。

  ⒅作諸眾生一切義利:佛國世界到處都是有益眾生身心性命的事業(yè)。這是「事業(yè)圓滿」,因為有益眾生身心性命的事業(yè)都是在真理的要求下由智慧統(tǒng)攝著進行的,它不同於世俗事業(yè)的流轉性、模糊性、無價值性,所以說是圓滿的。

 、谉⿶溃簾┦歉蓴_之義,惱是淆亂之義,各種邪惡的心理情緒能擾亂眾生身心,使其常處在不安寧不安樂的狀態(tài),這些邪惡情緒就叫做「煩惱」。根據(jù)佛典的分析,煩惱有「根本煩惱」和「隨煩惱」之別!父緹⿶馈怪干顒又心切┗镜男皭呵榫w,它們具有猛烈的作用和影響,能決定生命流轉淪沒的世俗品性,包括貪欲恨惡、愚昧、偏見、懷疑等,與基本的良善品性正好相對;「隨煩惱」則指伴隨基本的邪惡情緒之活動、輔助基本的邪惡情緒之活動的那些邪惡心理品性,像煩躁、嫉妒等均是。本經(jīng)中所說的「煩惱」系通指兩種煩惱而說,譯文以「生命中的邪惡情緒」來翻譯它,有時也直接稱為「痛苦煩惱」。

  ⒇減諸煩惱災橫纏垢:這些事業(yè)能消除生命活動中痛苦煩惱的系縛和污垢。這是「攝益圓滿」,利濟眾生的救度事業(yè)具有徹底解除痛苦煩惱的功能,所以說是「攝益圓滿」。

  (21)眾魔:誘惑生命墮落的各種邪惡力量。按佛典,共有煩惱魔、蘊魔、死魔、天魔四種之別。其中,煩惱魔指生命中的邪惡情緒;蘊魔指追逐世俗生命生存方式的內在沖動;死魔指一切生命現(xiàn)象中引導至消亡的不可抗拒的必然性力量;天魔則指人以外的天界神導,他們常引誘人犯罪,所以也是「魔」。

  (22)遠離眾魔過諸莊嚴:佛國世界遠遠擺脫了各種誘惑生命的邪惡勢力,它超過任何其他修行人所可能達到的凈化世界,這是「無畏圓滿」。佛國世界能抵御各種邪惡勢力,不畏懼任何的邪惡勢力,不遭受邪惡力量的干撓和侵犯,所以說是「無畏圓滿」 。

  (23)如來莊嚴之所依處:大意是,佛國世界是佛一切功業(yè)智慧的源泉和歸宿。莊嚴,指佛以功業(yè)智慧自利利他。這是「住處圓滿」,即是說,佛的一切智慧功業(yè)以佛國世界作為基礎、保障,所以說其功業(yè)智慧絕不會消失,它們依據(jù)的場所是圓滿的。

  (24)大念慧行以為游路:大意是說,念慧行依序可配合三慧,也就是依聞力可念持所說 ,以思力來抉擇理,以修力來趣入證果。游路,即「所走的道路」,這是「路圓滿」,意思是說,菩薩修行時所依據(jù)的方法、所選擇的道路是絕對正確、絕對可以導向真理的,所以說是「路圓滿」。

  (25)止:修行精神結構的一個方面,即心念相續(xù)的思維方式和思維狀態(tài)。

  (26)觀:修行精神結構的另一個方面,即指觀照思維的思維方式和思維狀態(tài)。

  (27)大止妙觀以為所乘:大意是,修行人認真修學心念相續(xù)的思維方法和觀照思維方法 ,根據(jù)這兩種修行精神結構的培養(yǎng),使生命從生滅狀態(tài)中提升出來,這是「乘圓滿」。乘,有載義、筏義、渡義。止觀修行能把生命由流轉變動的此岸引導到安樂自由的彼岸,所以說是「乘圓滿」。

  (28)空:親光解釋說:「遍計所執(zhí)生、法無我,說名為空。」這是明確地把「空」解釋成「一切存在現(xiàn)象實體的不存在」,這是著眼於存在論來解釋的。

  (29)無相:親光解釋說:「相謂十相,一色、二聲、三香、四味、五觸:六男、七女、八生、九老、十死,即是涅槃無此相,故名無相。」其中,色聲香味觸五相指物質世界,男女二相指生命世界,生老死三相指前二者都必須經(jīng)歷的發(fā)展三階段。事實上,佛家所說的「無相」是從認識角度著眼的,一切認知對象都沒有實體的存在,一切認知對象都是認知活動本身的顯現(xiàn)和產物,因此被看成獨立於認識活動之外的對象實體事實上是不存在的,這就是「無相」。

  (30)無愿:親光解釋說:「愿謂求愿,觀三界苦,無所顧愿,故名無愿!埂笩o愿」是從修行論角度著眼的,由於一切存在現(xiàn)象都沒有實體,一切認知對象也都沒有實體,所以無論是在日常生活還是在修行生活中,在起心動念的每一剎那,都不應有與實體執(zhí)著相聯(lián)系的希愿、希求!笩o愿」實際上是把「無實體性」的教法道理切實運用到日常修行生活中,駕馭精神活動的走向,以便使生命活動真正介入到向上凈化的道業(yè)中去。

  (31)解脫:解除系縛、解放身心的枷鎖,使生命從生死煩惱中脫離出來。

  (32)空、無相、無愿解脫為所入門:徹底研究一切存在現(xiàn)象沒有實體、認知對象沒有實體以及駕馭自己精神活動的流向這三條原理,這就等於找到了通向佛陀宮殿的大門,這是「門圓滿」。以上三條學理能使生命實現(xiàn)徹底的進化,能把生命提升到佛國世界的莊嚴風光裹,能使生命親睹佛陀的真實面目,所以說它們是通向佛陀宮殿的門徑。

  (33)大寶花王眾:大就是勝之意,寶花王即紅蓮花,佛陀宮殿的雕飾物。以此比喻佛陀法王所起的諸種勝妙功德。

  (34)無量功德眾所莊嚴,大寶花王眾所建立大宮殿中:大意是,佛陀那朵朵紅蓮雕飾而成的宮殿金碧輝煌,堂皇莊嚴,它們是由佛、菩薩、天龍八部以及其他一切修行人用美德和智慧筑造起來的。這是「依持圓滿」,意思是說,佛陀宮殿依據(jù)美德和智慧,美德和智慧超越一切凡知俗行,所以它是圓滿的。

  譯文

  世尊,他已經(jīng)獲得最高、最圓滿的覺悟,他生命的一切活動都是凈化了的,既不像一般眾生那樣如膠似漆地執(zhí)著著生死狀態(tài),也不像要求擺脫一切身心活動的修行人,貪戀著安寧安樂的內心感受,身心也不得自由!佛的一切生命活動都出於真理,出於存在的真實本性,他的一切生命活動又都歸向真理,歸向存在的真實本性。他同性生命,珍視生命,永遠用慈悲的心腸感受著世俗生命的種種苦痛。他的智慧同其他契合真理的覺者相似,他的道業(yè)也與他們相同。他已破除對自我的實體執(zhí)著,身心自由、圓滿安樂;他已破除一切知識障礙,他把存在的實態(tài)看得清清楚楚,他的教法是真理的表述,一切世間的學說和理論都不能將它動搖。他面對的一切境界和對象都不能障礙他、系縛他,或者誘惑他,他在一切境界裏徜佯往復,就像信步走在真理的家園 。他借助世間語言成立的佛教教法是奇妙殊勝的,對之不可用日常意識妄加推測,也不可用世間語言輕率論斷。他在現(xiàn)實的生命活動裏,能正確地推斷過去周期的生命狀況,對未來將會發(fā)生的一切他也能正確地預知。他已徹底打消了過去、現(xiàn)在、未來的時間隔別,那種時間間隔只是世俗生命活動的形式,真正的生命絕不會在流動的時間中被拘束。他能就著眾生的需要,同一時刻到一切生命世界現(xiàn)身。他已獲得圓滿知識,對一切現(xiàn)象都會有正確的決擇,絕不猶疑。他熟知生命的情性差別,對於不同的人的需求,他能適宜的因材施教,方便善巧地把他們引向真理。他對一切教法都研究得清清楚楚,根據(jù)不同人的根器和理解力,他能選擇適當?shù)慕谭ㄈラ_導他們。佛雖然經(jīng),F(xiàn)身於一般生命的世界中與世俗生命共在,但他的身體已經(jīng)沒有邪惡情緒及生存行為所帶來的染污,因此:不能對他的身體妄加分別執(zhí)著,懷疑他和一般生命的肉體究竟是同還是不同;他的智慧正是那些後學者應當追求的,佛已成為他們的表率。佛的真正生命擺脫了一切的差別和對待,它超出流轉和變化,已達到生命活動的最完美狀態(tài)。他的生命又是絕對智慧的產物,他擁有自身的同一性,不與其他佛的身體相混雜。他不執(zhí)著任何極端的觀念,也不在各種極端的觀念間謀求調和。他親身融入的存在實態(tài)是平等無差別的,他親自體會的真理也是平等無差別的。一切的實體執(zhí)著均已被突破,一切的差別和對待也已被打破。他凈化了的生命活動充盈天地,他救度眾生的功業(yè)無邊無際。他的智慧和功業(yè)彌滿全宇宙,從無邊無際的過去直到無窮無盡的未來,他幫助眾生,救濟眾生。他把喜樂和歡笑帶給眾生,他莊嚴的事業(yè)永無終止!

  原典

  是薄伽梵最清凈覺①,不二現(xiàn)行②,趣無相法③,住於佛住④,逮得一切佛平等性,到無障處,不可轉法,所行⑤無礙,其所成立不可思議,游於三世平等法性,其身流布一切世界⑥,於一切法智無疑滯,於一切行成就大覺,於諸法智無有疑惑,凡所現(xiàn)身不可分別⑦。一切菩薩正所求智,得佛無二住勝彼岸⑧,不相問雜,如來解脫妙智究竟,證無中邊,佛地平等⑨,極於法界⑩,盡虛空性,窮未來際。

  注釋

 、僮钋鍍粲X:清凈,凈化之義;覺,覺悟之義,意謂「佛已與真理圓滿相應、圓滿契合」 。

 、诓欢F(xiàn)行:現(xiàn)行,即發(fā)生作用之義。凡夫、一般人貪著於生死,即留戀世俗生命的心理發(fā)生著現(xiàn)實作用;聲聞獨覺、一般修行圣人,貪著於解除了生命活動的生命,即貪戀安寧安樂精神狀態(tài)的心理發(fā)生著現(xiàn)實作用;佛已與真理圓滿契合,所以,一方面他不再留戀於流轉變動的生存狀態(tài),在他的精神結構中不再有世俗的生命活動發(fā)生,另一方面他也不留戀修行人所達到的精神境界,他的精神生活不是純粹靜止安寧的,佛參與一切生命活動而又圓融無礙。譯文僅取大意。

 、蹮o相法:即「涅槃」,指圓滿安樂自由的生命境界。無相,沒有「對象」,指精神生活突破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生命境界認知境界裹不再有對立、對待和對峙。

 、茏§斗鹱。河H光釋為:「顯示世尊觀所調化殊勝功德,謂住大悲,晝夜六時觀世間故!辜词钦f,佛以慈悲情懷,觀察一切生命的痛苦、愿望和祈向,采取適當?shù)姆椒▉斫袒麄儭椭麄儭?/p>

 、菟校褐脯F(xiàn)實生命的一切活動,或指現(xiàn)實生命活動的生存世界。

 、奁渖砹鞑家磺惺澜纾河H光解釋說:「顯示世尊現(xiàn)從睹史天宮來下殊勝功德,謂現(xiàn)化身普於一切世界洲渚,同時來下,入母胎故!惯@是說,佛在證到與真理相應的真正生命後,已能根據(jù)世俗生命的要求,隨意變現(xiàn)身體,使真理在生存世界上完美地體現(xiàn)出來。

 、叻菜F(xiàn)身不可分別:親光解釋說:「顯示世尊能正攝受無染自身殊勝功德,謂諸佛身非是虛妄分別所起,無煩惱、業(yè)、生雜染故,以如來身非是雜染分別起,故不可分別。」這是說,佛的變現(xiàn)身體是真理的顯現(xiàn),他本身沒有任何染污,因此不可對之產生執(zhí)著,問他同一般生命是同還是不同。

  ⑧無二住勝彼岸:「無二住」是說佛的真正生命擺脫了生死流轉的差別之相,它是自身絕對同一的;「勝彼岸」是說,由於佛的真正生命事實上以存在的真實本性為其體質,這樣在得到真正生命後,就必然能將生命由生死流轉的世俗狀態(tài)引導到安樂自由的圓滿狀態(tài),由此岸引導到彼岸。

 、嶙C無中邊,佛地平等:親光解釋說:「顯示世尊證真如相殊勝功德,謂真如相無有中邊,遠離一切有為無為中邊相故,遠離方處中邊相故,如是真如即是佛地平等法住,證此佛地平等住故,遍知一切為無為等,於中不染!惯@是說,存在的真實本性是平等無有差別的,它擺脫了對有造作有生滅變化的存在現(xiàn)象與沒有造作沒有生滅變化的存在現(xiàn)象的各種分別執(zhí)著,也擺脫了一切空間間隔的偏見執(zhí)著,佛親身證入存在的此種本性,知道對一切存在現(xiàn)象都不可妄加執(zhí)著,所以他生命的一切活動都是自然而然、順其本性的,絕不會有痛苦煩惱能染污他的心性。

 、夥ń纾褐敢磺写嬖谥挠钪媸澜。

  譯文

  佛同那些對苦、集、滅、道四種真理很有研究的大弟子們聚在一起,這些弟子們接受了佛的教化,已能懂得佛的心意,他們都從佛證悟的真理中得到了新的生命。他們已經(jīng)擺脫了世俗的貪欲與愚昧無知的狀態(tài)。他們已能遵守一切戒律,對極其細微的邪惡行為也都能自我警省。他們期求進化自己的生命,以真理為樂事。他們聽過佛的多次教誨,已有很高的記憶力,佛陀教典中的道理已經(jīng)融入在他們的生命裏,在其生命中扎了根,再也不會遺忘。他們生命中的一切活動,以思想、語言到行為都已得到凈化,只要一聽到佛的話語,他們就立刻懂得這些話語中包含的道理,他們經(jīng)常思考這些道理,其中的任何曲折細微處也能心領神會。他們已獲得擺脫生命流轉的奇妙智慧,運用這些智慧,他們就能理解什么是生命的真正安樂和自由。因此這些修行人有能力討論一切與真理相關的問題,其智慧廣大無邊,遇到任何難題都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他們的智慧是契合於真理的,所以其智慧足可窮盡一切存在的底蘊。由此智慧,就能成就生命向上發(fā)達的宏偉道業(yè),它是生命活動中最奇妙難得的珍寶。

  這些修行人由於開發(fā)出內在的智慧,就獲得三種認識能力:其一,他們能認識過去生命周期中的一切生命活動:其二,他們對日常生命狀態(tài)看得清清楚楚:其三,他們懂得一切錯失消除以後的生命狀況究竟會是怎樣。他們已經(jīng)獲得這種思維功能,在此思維中,其精神活動注意於存在的本性,再也不會從真理上退縮下來。他們已擺脫痛苦煩惱,其生命如同經(jīng)過修治的良田,良田能茁發(fā)一切資生的事物,經(jīng)過改造的生命能引發(fā)出一切的善行。他們的行、住、坐、臥都顯得安寧、和平,其日常一切身心動作也都是真理的體現(xiàn):他們已能忍受一切環(huán)境的逼迫,即使別人無法接受的壓迫和殘害,他們也都能以柔和的心情接受它。這些大修行人已經(jīng)實證了佛的教法,已經(jīng)使生命從痛苦的淵藪中提拔出來。他們現(xiàn)在又聚在佛的身邊,親近佛,恭聆他的教誨,希望百尺竿頭、更上一步,返求最圓滿的覺悟。

  原典

  與無量大聲聞眾俱,一切調順①,皆是佛子②,心善解脫③,慧善解脫④,戒善清凈⑤,趣求法樂⑥。多聞⑦聞持⑧,其聞積集⑨,善思所思,善說所說,善作所作,捷慧⑩、速慧、利慧、出慧⑾、勝決擇慧⑿、大慧、廣慧及無等慧,慧寶成就。具足三明⒀,逮得第一現(xiàn)法樂、。大凈福田,威儀寂靜,無不圓滿,大忍柔和,成就無減,已善奉行如來圣教。

  注釋

  ①調順:已能與佛的心意相應,已能深切體會佛的教法道理。

 、诜鹱樱盒扌腥嗽谄瞥龑κ浪咨牧魬、執(zhí)著後,從佛的教法裏獲得新的生命,他的新生命從佛而來,所以稱作「佛子」。

 、坌纳平饷摚壕駨氖浪咨鼱顟B(tài)中的種種貪欲執(zhí)著裏擺脫出來。

 、芑凵平饷摚壕駨挠廾翢o知的狀態(tài)裏擺脫出來。

 、萁渖魄鍍簦耗軌驀栏褡袷匾磺薪渎桑軌蛏魄赏ㄟ_地根據(jù)戒律的要求來調節(jié)或控制自己的一切思想、行為,這就叫做「戒善清凈」。

 、奕で蠓罚喝,趨向;法,指存在的真實本性。親光解釋這句話說:「求正法時欲趣大樂,謂佛菩提,不求余事;或求法時,為令他樂,無求違意,離惡威儀。」這是說,在追求生命向上進化的道路上,不貪戀其他的世俗享樂,把精神全部集中到真理上,以真理為樂,這是修行人在修行生活中能真切感受的快樂;或者在追求生命進化的道路上,為了讓其他生命也能享受到真理的快樂,自己在行住坐臥各種日;顒又卸甲龅角f嚴莊重,這就讓別人一見之下肅然起敬,從而在內心中產生快樂感,這是修行人在修行生活中通過調節(jié)自己的日常行為而讓別人感受與真理相應的快樂。譯文只取大意。

 、叨嗦劊憾嗦劷(jīng)法教說,而受持之意。

 、嗦劤郑耗軌虬炎约郝牭降慕谭ǖ览砝卫蔚亓粼谟洃浬希≡谛淖R裏,從此不再遺忘所修持之法。

  ⑨其聞積集:反復研究教法,使印象更牢靠,使理解更透徹。

  ⑩捷慧:親光釋為:「三業(yè)清凈,隨智慧行,於佛所說法昆奈耶速入其義,故名捷慧!辜词钦f,由於修行人長期接受教法的薰陶,他的身心一切行為都已得到很好的調御,已經(jīng)引發(fā)了內在的智慧,因此在接觸教法之後,他就能比一般人更快地對教法中的道理產生精神上的共鳴和體會。

 、铣龌郏撼觯鲋x,指能引導生命從生死流轉的世俗狀態(tài)走脫出來的智慧。

  ⑿勝決擇慧:親光釋為:「此慧能為涅槃了因,是故說名勝決擇慧!挂馑际钦f,與真理真實相應的智慧能夠對圓滿自由的生命境界產生出理性上的正確把握、正確認識,對生命本性的這種理性把握就為真理的實現(xiàn)提供了認識上的條件。了因,指認識上的根據(jù)或條件。

  ⒀三明:據(jù)親光解釋, 「三明」即「宿住隨念智證通明、死生智證通明、漏盡智證通明」 。通明,意即通達的智慧、通達的認識能力。這三種通達的認識能力實即:其一,能認識過去周期生命一切活動的認識能力;其二,能認識現(xiàn)在周期生命狀況的認識能力;其三,能認識一切痛苦煩惱解除後真實生命狀況的認識能力。

 、掖玫谝滑F(xiàn)法樂住:大意謂:他們已經(jīng)獲得這種思維功能、認識境界,在此思維狀況和認識境裏,其精神活動注意於存在的真實本性,再也不會從真理上退縮下來。

  譯文

  又有無量無數(shù)的大菩薩從其他佛國世界中趕來聚會。這些大菩薩都堅持以成佛教法作為自己的修學方法,認為同情眾生、幫助眾生、救濟眾生是自己的應盡責任。他們根據(jù)切實的修行成佛教法,在他們內心中,一切眾生都是平等而無差別的。他們不再用意識對存在妄加分別、計較,也不像有些修行人那樣勉強地要去消除一切思維能力。他知道,引導眾生墮落的一切邪惡勢力和壓迫勢力都沒有真實的存在,他們絕不貪求種種名利,一切邪惡勢力都對他毫無辦法。他不像那些期求解除一切生命活動的修行人,他志向高遠,目光遠大,以成就最高最圓滿的覺悟來策勵自己。他用那從真理中流溢出來的喜樂和愉悅滋養(yǎng)自己,他的生命活動下再靠世間其他營養(yǎng)成分來調劑。他的思想、語言和行為都是凈化了的,下再有任何邪惡的生命活動,因此也就消除了一切恐怖心理產生的前提。他不需要再運用意志或觀念自我調控,他生命的一切活動都是自然而然的。他具有深厚的慈愛與憐憫,每當其他生命遭受苦惱逼迫時,他都能出現(xiàn)在他們面前,拔除他們的痛苦,給與他們喜樂。他們當中有解甚深義密意大菩薩,有如理請問大菩薩,有法涌大菩薩,有善清凈慧大菩薩,有廣慧大菩薩,有德本大菩薩,有勝義生大菩薩,有觀自在大菩薩,有慈氏大菩薩,有曼殊室利大菩薩等,這些菩薩是當時集會中最重要的一些大修行人。

  原典

  復有無量菩薩摩訶薩,從種種佛土而來集會。皆住大乘,游大乘法,於諸眾生其心平等,離諸分別及不分別種種分別①,摧伏一切眾魔怨敵,遠離一切聲聞②、獨覺③所有作意,廣大法味喜樂所持④。超五怖畏⑤,一向趣入不退轉地,息一切眾生一切苦惱所逼迫地,而現(xiàn)在前,其名曰:解甚深義密意菩薩摩訶薩,如理請問菩薩摩訶薩,法涌菩薩摩阿薩,善清凈慧菩薩摩訶薩,廣慧菩薩摩訶薩,德本菩薩摩訶薩,勝義生菩薩摩訶薩,觀自在菩薩摩訶薩,慈氏菩薩摩訶薩,曼殊室利菩薩摩訶薩等而為上首。

  注釋

 、匐x諸分別及不分別種種分別:「分別」即執(zhí)著於存在現(xiàn)象的實體性,認為現(xiàn)象界紛繁多樣、千差萬別,不同的事物擁有不同的自身特質,在諸事物間沒有任何共通性;「不分別」是用「一刀切」的態(tài)度看待存在現(xiàn)象,把一切存在現(xiàn)象看成是完全一致的,現(xiàn)象與現(xiàn)象、事物與事物之間沒有任何質的差別。以上兩種認識觀念中,前者只看見事物的差別性而不見其同一,後者只看見事物的同一性而不見其差別,所以說「分別」和「不分別」都是「分別」,即都屬於偏見執(zhí)著,而修行生活的首要目的即在於突破種種偏見執(zhí)著,超越「同一」和「差別」這些對待性范疇之上,以便對存在獲得更全面更真實的認識。

 、诼暵劊褐冈缙诜鸾讨凶冯S佛陀、親自聆聽過佛陀教法的那類修行人,他們主要致力於「四種真理」的研究,他們有見於生命現(xiàn)象的痛苦品性,要求放棄一切生命活動。

 、郦氂X:佛陀教法之外的一類修行人,他們透過觀察生命活動的具體展開過程而悟人存在的本性,他們有見於生命現(xiàn)象流轉變動的特徵,也要求解除一切生命活動。

 、軓V大法味喜樂所持:親光解釋說:「即用大乘法味喜樂為食!埂甘场,即滋養(yǎng)身心之義;「大乘法味」,即與真理相契合的精神愉悅感,這是說,用修學成佛教法所獲得的那與真理相契合的愉悅喜樂來滋潤、維持和統(tǒng)攝自己的生命。

 、菸宀牢罚何宸N畏懼情緒,按佛典,這五種畏懼情緒是:㈠不活畏,即對生命遭受重大脅迫的畏懼;㈡惡名畏,即畏懼壞名聲;㈢死畏,即對死亡的畏懼;㈣惡趣畏,即對生命在未來周期可能淪入邪惡生存狀態(tài)的畏懼;㈤怯眾畏,即對他人之畏懼!肝宀牢贰姑枋鋈粘I膸追N最基本的畏懼情緒,它們是對流轉生命煩惱品性的真實寫照。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