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師文鈔嘉言錄之九【丁】
印光法師文鈔嘉言錄之九
諭在家善信
丁 誡居塵學道
念佛固貴專一。然居士上有父母,下有妻室。分外營謀,妄希富樂,實所不應。至于分內所當為者,亦須勉力為之。非必屏棄一切,方為修行也。若屏棄一切,能不缺父母妻室之養(yǎng)則可,否則便與孝道相背。雖曰修行,實違佛教,是又不可不知也。又須以凈土法門利益勸父母,令其念佛求生西方。若能信受奉行,臨命終時,定得往生。一得往生,直下超凡入圣,了生脫死,高預海會,親炙彌陀,直至成佛而后已。世間之孝,孰能與此等者。又若能以此普告同人,令彼各各父母,皆得往生。則化功歸己,而親與自己之蓮品,更當高增位次矣。詩云,孝子不匱,永錫爾類。欲孝其親者,宜深思而力行之。(書一十五,)
人之際遇,萬有不齊。約汝分論。實為在家益大,而出家益小。汝祖業(yè)頗可度用,上有慈親可事,中有兄弟可靠。室有賢妻,膝無子女。而且汝之大兄,頗信佛法。三弟四弟,亦皆與道不相悖戾。汝在家篤修凈業(yè),亦可為慈親生信念佛,以期了脫之導。亦可為兄弟在外,料理家門之事。亦可以率其妻室,弟婦等,同修凈業(yè),同出輪回之計。外而鄉(xiāng)黨親戚,隨緣開導。即家舍為道場。舉慈親,及兄弟妻室子侄,鄉(xiāng)黨親朋,皆為法眷。隨力隨分,身率言化。俾永嘉一班迷途之人,并彼邪見種性之人,同納于佛法至極圓頓凈土法門大冶洪爐之中,共成法器,同修凈業(yè)。將來同登蓮邦,共證菩提。豈不如汝出家為僧,舍親遠去。室人有無依之恨,慈親有怨子之懷。而且一班不明至理之人,反謂佛法為背畔世道,妄生謗毀。俾此等人造口業(yè),墮惡道。未見其益,而先受此等大損之為愈乎。況汝慈親,既不應許,豈可不遵慈命,仍懷此心乎。如汝親絕不許汝修行,猶有可原。汝親甚歡喜汝修行,何得必欲離親修行乎。佛法中有六度萬行種種之功業(yè),皆為利益眾生。汝不出家,則于親有大利益。只此一事,即可曲順親心,居塵學道,俾親日見之熟,不期其信向而自然信向,即為莫大功德。況不止親一人乎。又親既不許,則義不可再思出家。以佛戒律中,父母不許出家,自己任意求出家者,不許攝受剃度,及受戒等。否則師弟各皆得罪。(書二九,)
今藩籬大撤,在家人研究修習者其多如林,得利益生西方者,亦常有其事,何得要離親出家乎。此事(某)絕不贊成。按實說,當今修行,還是在家人好,何以故,以一切無礙故。出家人之障礙,比在家人多,是以非真實發(fā)道心者,皆成下流坯,無益于法,有玷于佛也。(書一九一,)
若欲出世,亦不須另起爐灶,但依佛之言教,對治煩惱習氣,俾其凈盡無馀即已。雖身在俗境,不妨斷惑證真,了生脫死,以進趣佛果。如西天之維摩居士,及此土之傅大士,李長者,龐居士等。即力有不及,又有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一法,以為恃怙,豈必盡人舍俗出家,方為佛弟子乎。(序六六,)
居塵學道,即俗修真。乃達人名士,及愚夫愚婦,皆所能為。勉力修持,以在家種種系累,當作當頭棒喝。長時生此厭離之心,庶長時長其欣樂之志。即病為藥,即塞成通。上不失高堂之歡,下不失私室之依。而且令一切人同因見聞,增長凈信。何樂如之。(書二十,)
人生世間,不可無所作為。但自盡誼盡分,決不于誼分之外,有所覬覦。士農工商,各務其業(yè),以為養(yǎng)身養(yǎng)家之本。隨分隨力執(zhí)持佛號,決志求生,凡有力能及之種種善事,或出資,或出言,為之贊助。否則發(fā)隨喜心,亦屬功德。以此培植福田,作往生之助行。如順水揚帆,更加櫓棹,其到岸也,不更快乎。(書二十七,)
若大通家,則禪凈雙修,而必以凈土為主。若普通人,則亦不必令其遍研深經奧論,但令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即已。此人不廢居家業(yè),而兼修出世法。雖似平常無奇,而其利益不可思議。良以愚夫愚婦,顓蒙念佛,即能潛通佛智,暗合道妙。校比大通家之卜度思量,終日在分別中弄識神者,為益多多也。以故愚夫愚婦念佛,易得益。大通家能通身放下,亦易得益。若唯以義理是卜度者,則不得益,或反得病。及未得謂得,流入狂派者有之。參禪一法,非現(xiàn)今人所宜學?v學亦只成文字知見,決不能頓明自心,親見自性。何以故,一則無善知識提持決擇,二則學者不知禪之所以。名為參禪,實為誤會。(書二二八,)
受戒一事,若男子出家為僧,必須入堂習儀,方知叢林規(guī)矩,為僧儀則,則,游方行腳,了無妨阻。否則十方叢林,莫由住止。若在家女人,家資豐厚,身能自主,詣寺受戒,亦非不可。至于身家窮困,何必如此。但于佛前懇切至誠,懺悔罪業(yè),一七日,自誓受戒。至第七日,對佛唱言,我弟子福賢,誓受五戒,為滿分優(yōu)婆夷,(優(yōu)婆夷,此云近事女,謂既受五戒,堪事佛故,滿分者,五戒全持也,)盡形壽不殺生,盡形壽不偷盜,盡形壽不淫欲,(若有夫女,則曰不邪淫,)盡形壽不妄語,盡形壽不飲酒。如是三說,即為得戒。但自志心受持,功德并無優(yōu)劣。切勿謂自誓受戒者,為不如法。此系梵網經中如來圣訓。(書一五四,)
三皈五戒,為入佛法之初門。修馀法門,皆須依此而入,況即生了脫之至簡至易,至圓至頓之不思議凈土法門耶。不省三業(yè),不持正戒,即無復得人身之分,況欲得蓮華化生,具足相好光明之身耶。(書一二十,)
為在家弟子略說三歸五戒十善義
悲哉眾生,從無始來,輪回六道,流轉四生。無救無歸,無依無托。若失父之孤子,猶喪家之窮人?傆蔁⿶缾簶I(yè),感斯生死苦果。盲無慧目,不能自出。大覺世尊愍而哀之。示生世間,為其說法。令受三歸,為翻邪歸正之本。令持五戒,為斷惡修善之源。令行十善,為清凈身口意三業(yè)之根。從茲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三業(yè)既凈,然后可以遵修道品,令其背塵合覺,轉凡成圣。斷貪瞋癡煩惱之根本,成戒定慧菩提之大道。故為說四諦,十二因緣,六度,三十七助道品等無量法門。又欲令速出生死,頓成佛道。故為說念佛求生凈土法門。使其不費多力,即生成辦。噫,世尊之恩,可謂極矣。雖父母不足譬,天地不足喻矣。(不慧)受恩實深,報恩無由。今汝等謬聽人言,不遠數(shù)千里來,欲以我為師。然我自揣無德,再四推卻,汝等猶不應允。今不得已,將如來出世說法度生之意,略與汝等言之。并將三歸五戒十善,及凈土法門,略釋其義。使汝等有所取法,有所遵守。其四諦,乃至三十七助道品等,非汝等智力所知,故略而不書。汝等若能依教奉行,便是以佛為師,何況(不慧)。若不依教奉行,則尚負(不慧)之恩,何況佛恩。(雜著三八,)
三歸者(歸,亦作皈,皈字從白從反,取其反染成凈之義,)
一歸依佛。 二歸依法。 三歸依僧。
歸者歸投。依者依托。如人墮海,忽有船來,即便趣向,是歸投義。上船安坐,是依托義。生死為海,三寶為船。眾生歸依,即登彼岸。既歸依佛,以佛為師。從今日起,乃至命終,不得歸依天魔外道,邪鬼邪神。既歸依法,以法為師。從今日起,乃至命終,不得歸依外道典籍。(法,即佛經,及修行種種法門,典籍,即經書也,)即歸依僧,以僧為師。從于今日,至命終時,不得歸依外道徒眾。(雜著三九,)
五戒者
一不殺生。 二不偷盜。 三不邪淫。 四不妄語。 五不飲酒。
好生惡死,物我同然。我既愛生,物豈愿死。由是思之,生可殺乎。一切眾生,輪回六道。隨善惡業(yè),升降超沈。我與彼等,于多劫中,互為父母,互為子女。當思拯拔,何忍殺乎。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于未來世,皆當成佛。我若墮落,尚望拔濟。又既造殺業(yè),必墮惡道。酬償宿債,展轉互殺,無有了期。由是思之,何敢殺乎。然殺生之由,起于食肉。若知如上所說因緣,自不敢食肉矣。又愚人謂肉為美,不知本是精血所成。內盛屎尿。外雜糞穢。腥臊臭穢,美從何來。常作不凈觀,食之當發(fā)嘔矣。又生謂人及禽獸,蛆蟲魚暇,蚊虻蚤虱,凡有命者皆是。不可謂大者不可殺,小者可殺也。佛經廣說戒殺放生功德利益,俗人不能得讀。當觀安士先生萬善先資,可以知其梗概矣。
不偷盜者,即是見得思義,不與不取也。此事知廉恥者,便能不犯。然細論之,非大圣大賢,皆所難免。何也,以公濟私,克人益己,以勢取財,用計謀物,忌人富貴,愿人貧賤。陽取為善之名,遇諸善事,心不認真。如設義學,不擇嚴師,誤人子弟。施醫(yī)藥,不辨真假,誤人性命。凡見急難。漠不速
救。緩慢浮游,或致誤事。但取塞責了事,糜費他人錢財。自心中,不關緊要。如斯之類。皆名偷盜。以汝等身居善堂,故摘其利弊而略言之。
不邪淫者,俗人男女居室,生男育女,上關風化,下關祭祀,夫婦行淫,非其所禁。但當相敬如賓,為承宗祀。不可以為快樂,徇欲忘身。雖是己妻,貪樂亦犯,但其罪輕微。若非己妻,茍合交通,即名邪淫,其罪極重。行邪淫者,是以人身行畜生事。報終命盡,先墮地獄餓鬼,后生畜生道中。千萬億劫,不能出離。一切眾生,從淫欲生。所以此戒難持易犯。縱是賢達,或時失足,何況愚人。若立志修持,須先明利害,(利,謂不犯之利,害,謂犯之禍害,)及對治方法。則如見毒蛇,如遇怨賊。畏怖恐懼,欲心自息矣。對治方法,廣載佛輕,俗人無緣觀覽。當看安士先生欲;乜,可以知其梗概矣。
不妄語者,言而有信,不虛妄發(fā)也。若見言不見,不見言見,以虛為實,以有為無等,凡是心口不相應,欲欺哄于人者皆是。又若自未斷惑,謂為斷惑。自未得道,謂為得道。名大妄語,其罪極重。命終之后,決定直墮阿鼻地獄,永無出期。今之修行而不知佛法教理者,比比皆是。當痛戒之,切要切要。以上四事,不論出家在家,受戒不受戒,犯之皆有罪過。以體性是惡故也。然不受戒人,一層罪過。受戒之人,兩層罪過。于作惡事罪上,又加一犯戒罪故。若持而不犯,功德無量無邊。切須勉之。
不飲酒者,酒能迷亂人心,壞智慧種。飲之令人顛倒昏狂,妄作非為,故佛制而斷之。凡修行者,皆不許飲。并及蔥韭薤(音械,小蒜也,)蒜,五種葷菜,(五葷菜,西域有五,此方但四,)氣味臭穢,體不清潔。熟食發(fā)淫,生啖增恚。凡修行人,皆不許食。然此一事,未受戒者,飲之食之,皆無罪過,受戒飲食,一層罪過。即是犯佛戒罪。佛已禁制,汝又去犯,故有罪也。(雜著三九,
十善者
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言。五不綺語。六不兩舌。七不惡口。八不慳貪。九不瞋恚。十不邪見。
此中前三名身業(yè)。中四名口業(yè)。后三名意業(yè)。業(yè)者,事也。若持而不犯,則為十善。若犯而不持,則為十惡。十惡分上中下,感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身。十善分上中下,感天人阿修羅三善道身。善因感善果,惡因感惡果。決定無疑,絲毫不錯也。殺盜淫妄,已于五戒中說。綺語者,謂無益浮詞,華妙綺麗,談說淫欲,導人邪念等。兩舌者,謂向彼說此,向此說彼,挑唆是非,斗構兩頭等。惡口者,謂言語粗惡,如刀如劍,發(fā)人隱惡,不避忌諱。又傷人父母,名大惡口。將來當受畜生果報。既受佛戒,切莫犯此。慳貪者,自己之財,不肯施人,名之為慳。他人之財,但欲歸我,名之為貪。瞋恚者,恨怒也。見人有得,愁憂憤怒。見人有失,悅樂慶快。及逞勢逞氣,欺侮人物等。邪見者,不信為善得福,作惡得罪。言無因果,無有后世。輕侮圣言,毀佛經教等。然此十善,總該一切。若能遵行,無惡不斷,無善不修?秩甑炔荒荏w察,今略舉其一二。當孝順父母,無違無逆。委曲宛轉,勸令入道,斷葷吃素,持戒念佛,求生西方,了脫生死。父母若信,善莫大焉。如決不依從,亦勿強逼,以失孝道。但于佛前,代父母懺悔罪過,斯可矣。于兄弟則盡友,于夫婦則盡敬。于子女則極力教訓,使其為良為善。切勿任意嬌慣,致成匪類。于鄰里鄉(xiāng)黨,當和睦忍認,為說善惡因果,使其改過遷善。于朋友則盡信,于仆使當慈愛。于公事則盡心竭力,同于私事。凡見親識,遇父言慈,遇子言孝。若做生意,當以本求利,不可以假貨哄騙于人。若以此風,化其一鄉(xiāng)一邑,便能消禍亂于未萌,致刑罰于無用?芍^在野盡忠,居家為政矣。(雜著四十,)
謝謝來訪!歡迎經常來上品蓮生的空間訪問交流
請在谷歌或百度中搜索“上品蓮生的空間”,即可進入本空間。
點擊(上品蓮生的空間 )即可進入
- 上一篇:印光法師文鈔嘉言錄【附書】
- 下一篇:印光法師文鈔嘉言錄之九【丙】
- 心凈就能往生凈土
- 念佛發(fā)光屬于魔境
- 居士是什么意思?居家修道之士
- 教人念佛則往生品位很高
- 家長應該如何教導孩子?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念佛人靜坐時也必須念佛
- 念佛不能懇切的原因是什么?
- 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超出因果之外
- 如何祭祖?祭祖用素
- 念佛法門只要具足信愿持佛名號就可以仗佛慈力
- 生病時除念佛求接引外,不起一念
- 一切法門都是依仗自力
- 文殊菩薩證一真法道,超十地圣德
- 禮拜佛菩薩時心中默念或開口稱念都可以
- 念佛人要能依照凈土三經信愿念佛求生西方
- 每天的功課都應當回向法界眾生
- 大丈夫除了有生活計劃,更應該有往生計劃
- 富貴使人迷惑,有權力還不變初心的能有幾人?
- 每日功課都應回向法界眾生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2
- 大般若經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一卷
- 心經的人生智慧—《心經》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6
- 心經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5
- 心經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突破就會升華而解脫 否則即被束縛和困擾
- 什么是誹謗正法?
- 皈依三寶減輕業(yè)障
- 怎樣念佛號才得力?
- 學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
- 怎樣理解“涅槃寂靜”?
- 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善緣不斷?
- 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
- 為什么達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