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云老和尚自述年譜(十四)
虛云老和尚自述年譜(十四)
譯者鼓山門下弟子順德岑學呂寬賢編輯
四月十六日
今天雨水紛紛。寒風徹骨。大家不避艱辛的插秧。為了何事呢。昔日百丈惟政禪師向大眾說。“你為我開田。我為你說大義。”后來田已開了。師晚間上堂。僧問“田已開竟。請師說大義。”師下禪床行三步。展手兩畔。以目示天地云。“大義田即今存矣。”大家想想。百丈老人說了什么呢。要用心體會圣人的指點。我這業(yè)障鬼騙佛飯吃了數(shù)十年。還是摩頭不得尾,F(xiàn)在又不能陪大家勞動。話也沒有可說的。勉強應酬講幾句古人的話。擺擺閑談。志公和尚十二時頌中辰時頌曰。“食時辰無明。本是釋迦身。坐臥不知元是道。只么忙忙受苦辛。認聲色。覓疏親。只是他家染污人。若擬將心求佛道。問取虛空始出塵。”既然坐臥都是道。開田自然也是道。世法外無佛法。佛法與世法。無二無差別。佛法是體。世法是用。莊子也說“道在屎溺。”所以屙屎放尿都是道。高峰老人插秧偈曰。“手執(zhí)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佛法非同異。千燈共一光。你們今日插秧。道就在你手上。坐臥是道。插秧也是道。低頭就是回光返照。水清見天。心清就見性天。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和色聲香味觸法打交道。便不清凈。就沒有道了。佛性如燈光。房子一燈光滿。房內(nèi)雖有千燈亦皆遍滿。光光不相礙。宇宙山河。森羅萬象。亦復如是。無所障礙。能回光返照見此性天。則六根清凈。處處是道。要使六根清凈。必須退步。退步是和楞嚴經(jīng)所說一樣!秹m既不緣。根無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國土。皎然清凈》。這就是退步原來是向前。若退得急。就進得快。不動是不成的。根不緣塵。即眼不被色轉(zhuǎn)。耳不被聲轉(zhuǎn)等。作得主纔不被轉(zhuǎn)。但如何纔能作得主呢。溈山老人說。“但情不附物。物豈礙人。”如今日插秧。能不起分別心。無心任運。就不生煩惱。心若分別。即成見塵。就有煩惱。就被苦樂境界轉(zhuǎn)了?鬃釉。“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心不在。即無分別。無分別。就無障礙。食也不知其味了。鼓山為霖道霈禪師。精究華嚴。以清涼疏鈔和李長者論文字浩繁。不便初學。乃從疏論中纂其要者。另輯成書。由于專心致志。不起分別念故。有一次侍者送點心來。置硯側(cè)。師把墨作點心吃了也不知。侍者再至。見師唇黑。而點心猶在案上。這就是心無分別。食而。不知其味。我們今天插秧。能不起分別心。不生煩惱心嗎。若能則與道相應。否則坐臥不知元是道。只么忙忙受苦辛。長期在煩惱中過日子就苦了。煩惱即菩提。要自己領(lǐng)會。
四月十七日
世界上人。由少至老。都離不了衣食住三個字。這三個字就把人忙死了。衣服遮身避寒暑。飲食少了就饑渴。若無房子住。風雨一來無處躲避。所以這三個字一樣少他不得。人道如此。其余五道亦是一樣。飛禽走獸虎狼蛇鼠。都要安身住處。要羽毛為衣。也要飲食。衣食住三事本是苦事情。為佛弟子不要被他轉(zhuǎn)。佛初創(chuàng)教。要比丘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雖減輕了衣食住之累。但還是離不了他。現(xiàn)在時移世易。佛弟子也和世人一樣為衣食住而繁忙。耕田插秧一天到晚泡在水里。不泡就沒有得食。春時不下種。秋到無苗豈有收?梢娨恢嘁伙垺硖幉灰。要花時間。費工夫。勞心力。纔有收成。為佛弟子。豈可端然拱手。坐享其成。古人說。“五觀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難消。”出家人不能和俗人一樣。光為這三個字忙。還要為道求出生死。因為要借假修真。所以免不了衣食住。但修道這件事。暫時不在。如同死人。古云。“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所以道人行履。一切處一切事勿被境轉(zhuǎn)。修道如栽田。谷子變秧。插秧成稻。割稻得米。煮米成飯。佛性如種子。眾生本性與佛無異。自心是佛。故曰佛性。這種子和秧稻米飯相隔很遠。不要以為很遠。就不相信這種子會成飯。成佛所以要先有信心。即把種子放在田里。等它發(fā)芽變秧。這時間又怕焦芽敗種。錯過時光。就是說修行要學大乘。勿誤入小乘耽誤前途。插秧了以后要薅草。等于修道要除習氣毛病。把七情六欲。十纏十使。三毒十惡。一切無明煩惱都除凈。智種靈苗。就順利長成。以至結(jié)果。修行要在動用中修。不一定要坐下來閉起眼睛纔算修行。要在四威儀中。以戒定慧三學。除貪瞋癡三毒。收攝六根如牧牛一樣。不許牠犯人苗稼。美女在前。俗人的看法。是前面一枝花。禪和子的看法是。迷魂鬼子就是她。眼能如是不被色塵所轉(zhuǎn)。其余五根都能不被塵轉(zhuǎn)。香不垂涎。臭不惡心。甚么眉毛長。牙齒短。張三李四。人我是非都不管。拾得大士傳的彌勒菩薩偈曰。“老拙穿衲襖。淡飯腹中飽。補破好遮寒。萬事隨緣了。有人罵老拙。老拙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隨他自干了。我也省氣力。他也無煩惱。者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若知者消息。何愁道不了。”也不論是非。也不把家辦。也不爭人我。也不做好漢。跳出紅火坑。做個清涼漢。悟得長生理。日月為鄰伴。這是一切處都修道。并不限于蒲團上纔有道。若只有蒲團上的道。那就要應了四料簡的。“陰境若現(xiàn)前。瞥爾隨他去。”人生在世。人與人之間?偯獠涣擞袝r說好說歹的。打破此關(guān)。就無煩惱。說我好的生歡喜心。就被歡喜魔所惑。三個好。送到老。說我不好的。是我的善知識。他使我知過必改。斷惡行善。衣食住不離道。行住坐臥不離道。八萬細行。不出四威儀中。古人為道不虛棄光陰。睡覺以圓木作枕。怕睡久不醒。誤了辦道。不獨白日遇境隨緣要作得主。而且夜間睡覺也要作得主。睡如弓。要把身彎成弓一樣。右手作枕。左手作被。這就是吉祥臥。一睡醒就起來用功。不要滾過去滾過來。亂打妄想以至走精。妄想人人有。連念佛也是妄想。除妄想則要做到魔來魔斬。佛來佛斬。這纔腳踏實地。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如此用功。久久自然純熟。忙碌中。是非中。動靜中。十字街頭。婊子房里。都好參禪。不要只知忙于插秧。就把修行扔到一邊為要。
四月二十一日
佛說三藏教。謂諸修行人修因證果。要經(jīng)歷三大阿僧祇劫的時期。纔能成功。獨禪門修證很快?梢浴恫粴v僧祇獲法身》。兩相比較。前者要經(jīng)千辛萬苦纔能成功。真是為難。后者只要識自本心。見自本性。當下頓斷無明。就可立地成佛?斓煤。其實條條蛇都會咬人。不論小乘大乘。漸教頓教。想真正到家都不容易。諸位千山萬水。來到云居。都是為辦道講修行而來。總以為打了叫香。在蒲團坐下來。止了靜就叫修行。開靜的鼓聲響了去睡覺。打三板起來上早殿。又是修行。開梆吃粥后。坐早板香又是修行。打坡板出坡。掘地種田。搬磚挑土。屙屎放尿。認為打閑岔。就忘記修行了。壇經(jīng)說。“自性能含。萬法是大。萬法在諸人性中。”若單以坐香上殿為修行。出坡勞動時功夫往那里去了呢。坐香上殿時功夫又從何處跑回來呢。以出坡勞動為打閑岔。有一處不能用功。則處處都不是話頭。都不能用功了。古人說。“道向己求。莫從他覓。”我年青時。在外面梯山航海。踏破鐵鞋。也是為了修行辦道看話頭。心中只求貪多。如猿猴摘果一般。摘了這個。丟了那個。摘來摘去。一個都不到手,F(xiàn)在眼光要落地了。纔知道以前所為都是不對。楚石老人凈土詩云。“人生百歲七旬稀。往事回觀盡覺非。每哭同流何處去。拋卻凈土不思歸。香云瑪瑙階前結(jié)。靈鳥珊瑚樹里飛。從證法身無病惱。況餐禪悅永忘饑。”人生七十。古來已稀。更難望人人百歲。幾十年中所作所為。人我是非。今日回想過去的事。盡覺全非。何以覺得非呢。拿我來說。自初發(fā)心為明自己的事。到諸方參學。善知識教我發(fā)大乘心。不要作自了漢。于是發(fā)心中興祖師道場。大小寺院。修復了十幾處。受盡苦楚煩惱磨折。天堂未就。地獄先成。為人為法。雖是善因而招惡果。不是結(jié)冤仇。就是鬧是非。脫不了煩惱。在眾人會下。又不能不要臉孔。鸚鵡學語。說幾句古人典章。免被人見笑。而自己一句也做不到,F(xiàn)在老了。假把戲不玩了。不再騙人了。不造地岳業(yè)了。去住茅蓬吧。就來到云居。結(jié)果又是業(yè)障纏繞逃不脫。仍然開單接眾造業(yè)。說了住茅蓬。又攪這一套。就是說得到。做不到。放不下。話頭又不知那里去了。脫出那個牢籠。又進這個羅網(wǎng)。寒山大士詩曰。“人問寒山道。寒山路不通。夏天冰未釋。日出霧朦朧。似我何由屆。與君心不同。君心若似我。還得到其中。”夏天冰未釋。就是說我們的煩惱放不下。即如前幾天總組長為了些小事鬧口角。與僧值不和。再三勸他。他纔放下,F(xiàn)在又翻腔。又和生產(chǎn)組長鬧起來。我也勸不了。昨天說要醫(yī)病。向我告假。我說。“你的病不用醫(yī)。放下就好了。”我這些話只會說他人。不會說自己。豈不顛倒。修行雖說修了幾十年。還是一肚子煩惱。食不下。睡不著。不知見什么鬼。誤了自己還是誤誰。臨插秧他就去了。我自己也不是的。說易行難。莫造來生業(yè)。回頭種福田。前生沒有腳踏實地做功夫。沒種好善因。所以今生冤家遇對頭。都來相聚了。年輕人要留心。不要學我放不下。我癡長幾歲。有點虛名。無補真參實學。各位要種好因。須努力自種福田。
四月二十二日
出家人天天講修道。如何謂之修道呢。修是修造。道是道理。理是人人的本心。這心是怎樣的呢。圣言所表。心如虛空。說一個空字有點儱侗?沼蓄B真之分。我們眼所見的虛空。就是頑空。那不變隨緣。隨緣不變。靈明妙用。隨處自在。能含一切萬物的纔是真空。修行人要明白這樣的真空。識自本心。見自本性。清清白白。明見無疑。就是見道。拿北京來作比喻。若從地圖看北京。有方的圓的。橫的豎的。宮殿街道。南海西山等等名目。看到能背得出。終不如親到北京一次。隨你提起那里。他不用看圖就能說得清清楚楚。只看圖而未曾到過北京的人。別人問起來雖然答得出。但不實在。而且有很多地方答不出的。修行人見道之后。如親到北京。親見“本自清凈。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的本性。不同依文解義的人。只見北京圖而未親到北京?站湍軘[得開。無罣無礙。不空就擺不開。就有罣礙。所說和所作就不一樣。所以說。“空可空非真空。色可色非真色。無名名之父。無色色之母。”色空原來無礙。若實在明見此理。則任他天堂地獄。隨緣不變。不變隨緣。無罣無礙。不明此理的人。雖能說得天花亂墜。也無真實受用。古來有一位老修行。在大眾會下住了多時。度量很寬。待人厚道。常能勸人放下放下。有人問他。“你這樣勸人教人。你自己做到?jīng)]有。”他說。“我在三十年前就斷無明了。還有什么放不下呢。”后來覺得在大眾會下。還是有些不自由自在。所以就跑到深山住茅庵去。這回獨宿孤峰。無人來往。自由自在。以為就真無煩惱了。誰知有一天在庵中打坐。聽到門外有一群牧童。吵吵鬧鬧的說到庵里去看看。有說不要動修行人的念頭。又有說既是修行人。念頭是不會動的。后來牧童都進去了。老修行坐在蒲團沒有理他。他們找喝的找吃的鬧個不休。老修行不動不聲。牧童以為他死了。搖他也不動。但摩他身上還有暖氣。有人說。“他入定了。”有人說。“我不相信。”于是有人拿根草挑他的腿。老修行還是不動。挑他的手也不動。挑他的肚臍也不動。挑他的耳朵亦不動。挑他的鼻孔。老修行忍不住。打了一個噴嚏。于是大罵道。“打死你這班小雜種。”那時觀世音菩薩在空中出現(xiàn)說!赌闳昵皵嗔藷o明的。今天還放不下嗎》?梢娬f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說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不被境轉(zhuǎn)真不容易。憨山大師費閑歌說。“講道容易修道難。雜念不除總是閑。世事塵勞常罣礙。深山靜坐也徒然。”我們既為佛子。若不下一番苦心。徒然口說。是無補于實際的。
四月二十三日
佛教的月刊上常說。佛門遭難。濫傳戒法。規(guī)矩失傳。真理埋沒。這些話我也常講。前幾十年我就說。佛法之敗。敗于傳戒不如法。若傳戒如法。僧尼又能嚴守戒律。則佛教不致如今日之衰敗。我自己慚愧。初出家時不知什么是戒。只知苦行。以為吃草不吃飯等等就是修行。什么大乘小乘三藏十二部都不知道。鼓山是福建省的名勝地方。有幾百僧人。有叢林。有茅蓬。遠近聞名。我就到鼓山出家。鼓山傳戒期間只有八日。實際傳戒工作只有四五天。從四月初一日新戒掛號進戒堂后。馬上就教規(guī)矩。省略了很多手續(xù)。又沒有比丘壇。新戒受戒什么名目都不知。初八日在頭上燃了香。戒就算受完了。后來我到各處一跑。傳戒的情形各有不同。天臺山國清寺戒期五十三天。盡是小和尚受戒。普陀山戒期十八天。名叫羅漢戒。天童寺戒期十六天。寶華寺戒期五十三天。安徽寧國府戒期三天。徽州某寺戒期更快。一晝夜就完事。名叫一夜清。后來看經(jīng)律。纔知這樣茍且傳戒是不如法的。楞嚴經(jīng)說!度舸吮惹稹1臼芙鋷。及同會中。十比丘等。其中有一不清凈者。如是壇場。多不成就》?梢娙龓熎咦C這十師中。有一不清凈者。戒就白傳。楞嚴又說!稄娜吆。端坐安居。經(jīng)一百日。有利根者。不起于座。得須陀洹?v其身心。圣果未成。決定自知。成佛不謬》。近代傳戒。不問清凈不清凈。如法不如法了。中國佛教。自漢明初感騰蘭二尊者。初來此土。不得受具。但與道俗剃發(fā)。被服縵條。唯是五戒十戒而已。高貴卿公曇摩迦羅乞行受戒法。沙門朱士行為受具足戒之始。梁武帝約法師受具足戒。太子公卿道俗。從師受戒者四萬八千人。此應受菩薩戒。唐高宗宣律師。于凈業(yè)寺建石戒壇。為岳瀆沙門再受具戒。撰壇經(jīng)。宋真宗升州崇勝寺。賜名甘露戒壇。詔京師立奉先甘露戒壇。天下諸路皆立戒壇。凡七十二所;实哿⒌慕鋲J芙涞娜艘(jīng)過考察的。初受沙彌戒。梵語沙彌。華言息慈。謂息惡行慈也。七歲至十三歲名驅(qū)烏沙彌。初。小兒出家。阿難不敢度。佛言。《若能驅(qū)食上烏者聽度》。十四歲至十九歲。名應法沙彌。謂正合沙彌之位。以其五歲依師調(diào)練純熟。堪以進具也。二十歲至七十歲。叫名字沙彌。本是僧之位。以緣未及。故稱沙彌之名。比丘戒要年滿二十歲纔能受。很嚴格的。有未滿者。佛聽從出世日算至現(xiàn)在。以閏年抽一月。以大月抽一日。補足助成二十歲。古有許多大祖師。未拘定年齡者也不少。清代以來;实凼瞧兴_應世。如順治出家?滴跤赫际芷兴_戒。由國主開方便。凡是僧人不經(jīng)考察。都能受戒。不知慈悲反成不好。以前傳戒還可以。如寶光寺。昭覺寺。寶華山。福州鼓山。怡山等處。猶尚慎重。其它叢林小廟都在傳戒。乃至城隍土地。會館社壇。都傳起戒來。我因此三壇正范。后跋略云。“更有招帖四布。煽誘蠱惑。買賣戒師。不尊壇處。即淫祠社宇。血食宰割之區(qū)。亂為壇地。彼此迷惑。竊名網(wǎng)利。襲為貿(mào)易市場。本是清凈佛土。翻為地獄深坑。”近來弘化月刊。指責濫傳戒法的話。說得更不好聽。我過去每年也在傳戒。地獄業(yè)造了不少。其中有點緣故。欲想挽回后進。也不得已而為之。我初到云南雞足山。看不到一個僧人。因為他們都穿俗服。所以認不出誰是僧人。他們?nèi)恢v修持。不講殿堂。連香都不燒。以享受寺產(chǎn)。用錢買黨派龍頭大哥以為受用。我看到此情形。就發(fā)心整理雞足山。開禪堂。坐香。打七。無人進門。講經(jīng)。無人來聽。后來改作傳戒。從前僧家未有傳戒受戒者。這回纔初創(chuàng)。想用戒法引化。重新整理。因此傳戒期限五十三天。第一次就來八百多人。從此他們纔知有戒律這一回事。慢慢的勸。他們也就漸漸和我來往。漸知要結(jié)緣。要開單接眾。要穿大領(lǐng)衣服。要搭袈裟。要上殿念經(jīng)。不要吃煙酒葷腥。學正見。行為逐漸改變。我藉傳戒。把云南佛法衰敗現(xiàn)象扭轉(zhuǎn)過來。鼓山以前傳戒只八天。只有比丘優(yōu)婆塞進堂。沒有女眾。各處遠近寄一圓與傳戒師。給牒。在家人搭七衣。稱比丘比丘尼。名為寄戒。我到鼓山改為五十三天。把這寄戒不剃發(fā)搭衣等非法風氣都改了。很多不愿。反對的。弄到有殺人放火的事件發(fā)生。豈非善因反招惡果。請慈舟法師來鼓山辦戒律學院。他自己行持真是嚴守戒律。我很敬重他的。辦道這事。總在自己。不在表面。古來三壇戒法。每一壇都要先學足三年纔傳授的。佛滅后。上座部至五百部。事情復雜多了。佛在世時亦方便。有十七群比丘。年未滿二十而受比丘戒的祖師也多。如不講懺悔?v至百歲亦是枉然。每見幾十歲的老法師不守戒的也不少。這些情況。老禪和子都知道。初發(fā)心的要謹慎護戒。學習大小乘經(jīng)律論。以求明白事理。清凈覺地。本來不染一塵。但佛事門中就不舍一法。出家受戒。先受沙彌十戒。此十戒中。前四是性戒。后六是遮戒。次受比丘戒。有二百五十戒。尼眾有三百四十八戒。不離行住坐臥四威儀和身口七支。菩薩三聚凈戒。一攝律儀戒。無惡不斷。起正道行。是斷德因。修成法身。二攝善法戒。無善不積。起助道行。是智德因。修成報身。三攝眾生戒。無生不度。起不住道。是恩德因。修成化身。持戒有小乘大乘之別。小乘制身不行。大乘制心不起。小乘在三千威儀八萬細行中制身不犯。大乘連妄想都打不得。一打妄想就犯戒。大乘講雖容易。行起來就難了。舍利弗過去在因地中想行菩薩道。離開茅庵。不做自了漢。發(fā)大愿心。入世度眾生。到十字街頭打坐去。有一天。見一女人大哭而行。舍利弗問她何故如此傷心。女曰。“我母親有重病。醫(yī)生說要世人活眼睛纔醫(yī)得好。這事難辦。我感到失望。所以傷心痛哭。”舍利弗曰。“我的眼睛給你好不好。”女曰。“謝謝你。真是菩薩。救苦救難。”舍利弗遂把右眼挖出給她。女曰。“錯了。醫(yī)云須用左眼纔對。”舍利弗勉強又把左眼挖出給她。這女人拿起左眼聞一聞。說。“這眼是臭的。不能用。”棄之而去。舍利弗覺得眾生難度。便退了菩薩心。六十小劫變蛇。你看修行菩薩道難不難。受比丘戒時。戒和尚問。“汝是丈夫否。”答曰。“是丈夫。”受菩薩戒時。戒和尚問。“汝是菩薩否。”答曰。“是菩薩。”問。“既是菩薩。已發(fā)菩提心未。”答曰。“已發(fā)菩提心。”既如此說。就要做得到。否則。腳未踏實地。被人罵一句就放不下。動起念頭。就招墮了。既受了三壇大戒。你我想想。像不像沙彌比丘菩薩呢。自檢討去。
四月二十五日
我今天在過堂的時候?匆姼魅顺燥。漸漸有些散亂。吃飯時候容易散亂。亦正好對治散亂。世人不知人身之寶貴。大涅盤經(jīng)偈曰!渡罏槿穗y。值佛世亦難。猶如大海中。盲龜遇浮孔》。雜阿含經(jīng)曰!洞蠛V杏幸幻。壽無量劫。百年一遇出頭。復有浮木。只有一孔。漂流海浪。隨風東西》。盲龜百年一出。得遇此孔。凡夫漂流五趣海。還復人身。甚難于此。顯揚論曰。“一日月之照臨。名一世界。這一世界。九山八海和四洲。”九山是。須彌山。持雙山。持軸山。擔木山。善見山。馬耳山。障礙山。持地山。小鐵圍山。八海是。七個香水海和一個大咸水海。須彌山與持雙山之間乃至障礙山與持地山之間。當中都有一重香水海。八山之間。共七香水海。最后持地山與小鐵圍山之間。有一重大咸水海。此海中有東西南北四洲。盲龜在大咸水海。百年一出頭。要碰入這飄流不停的浮木之孔。四教儀說。“在因之時。行五常五戒。中品十善。感人道身。”四洲中北洲無貴賤。余三洲有輪王。粟散王。百僚。臺奴。豎子。仆隸。姬妾。之分。皆由五戒十善之因。有上中下不同。故感果為人。有貴賤不等。我們現(xiàn)在已得人身。又聞佛法。就要依教奉行。依戒定慧種種法門降伏其心。如照律下修行。則一天到晚。持毗尼日用五十三咒。佛制。《比丘食存五觀。散心雜話。信施難消》。大眾聞磬聲各正念。維那在齋堂念了供養(yǎng)咒之后。呼此偈。說畢。比丘吃飯時要存五觀。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一缽之飯。作夫汗流。二。忖己德行。全缺應供。缺則不易。全乃可受。三。防心離過。貪等為宗。離此三過。貪瞋癡也。四。正事良藥。為療形枯。饑渴病故。須食為藥。五。為成道故。應受此食。不食成病。道業(yè)何從。五觀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難消。要常存慚愧心。莫失正念。聞聲悟道。見色明心。不要心外見鬼。各存正念者。一聲磬念一聲佛也。不說人我是非。散心雜話。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若不自了道。披毛戴角還。修因感果如種田。水養(yǎng)禾苗。如智水潤心田。能念念在道。則處處都是道場。善用心者。心田不長無明草。處處常開智慧花。既然人身已得。佛法已聞。就要努力修行。勿空過日。
四月二十六日
凡在三界之內(nèi)。都要六道輪回。六道之中。分三善道。三惡道。天。人。阿修羅。是三善道。畜生。餓鬼。地岳。是三惡道。六道之中。每一道都有千品萬類。貴賤尊卑各各不同。故經(jīng)云!镀┤缰T天。共器飲食。隨其福德。飯色有異。上者見白。中者見黃。下者見赤》。欲界諸天有淫欲。四天王天與人間同。忉利天淫事與人間略異。只過風不流穢。夜摩天則執(zhí)手成淫。兜率天但對笑為淫;瘶诽煲韵嘁暈橐。他化天以暫視成淫。楞嚴經(jīng)說!度缡橇臁P坞m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色界已無淫欲。還有色身。楞嚴經(jīng)說!妒鞘颂。獨行無交。未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但無粗色。非無細色》。凈名疏云。“若不了義教。明無色界無色。若了義教。明無色界有色。”涅盤云!稛o色界色。非聲聞緣覺所知》。楞嚴經(jīng)云!妒撬目仗臁I硇臏绫M。定性現(xiàn)前。無業(yè)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三界輪回淫為本。六道往返愛為基?梢娪幸陀猩馈嘁蛿嗌懒。三界六道。身量壽命。長短不同。非非想處天。壽長八萬大劫。還是免不了生死輪回。三界無安。猶如火宅。我們打算出火宅。就要好好的修行。
- 上一篇:虛云老和尚自述年譜(十五)
- 下一篇:虛云老和尚自述年譜(十三)
- 不發(fā),多種,一切佛法是妙藥之單方
- 虛云老和尚是大菩薩嗎?
- 宗門一法,勝過一切
- 專心向道,才算是本色禪和
- 因為要借假修真,所以免不了衣食住
- 行解相應,說到就要行到
- 做工夫不一定在靜中,能在動中不動才是真實工夫
- 學佛不論修什么法門,總以持戒為本
- 無論是已悟未悟還是解悟證悟,都要修學并真實行持
- 妄起即覺,覺即妄離
- 修行一法易則容易,難則實難
- 因果不昧,曾種惡因必感惡果
- 三界輪回以淫為本 六道往返以愛為基
- 修道若不下一番苦心,僅徒然口說是無補于實際的
- 道向己求莫從他覓 努力種福田種好因
- 傳戒不如法、僧人沒擔當是佛法衰敗之因
- 念佛一法具足六波羅蜜
- 靜坐一須臾勝造七寶塔
- 只要放下包袱,咫尺就是家鄉(xiāng)
- 人的一生,如同蜂之釀蜜,蠶之作繭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什么是誹謗正法?
- 皈依三寶減輕業(yè)障
- 怎樣念佛號才得力?
- 學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
- 怎樣理解“涅槃寂靜”?
- 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善緣不斷?
- 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
- 為什么達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