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云老和尚自述年譜(十六)

  虛云老和尚自述年譜(十六)

  譯者鼓山門下弟子順德岑學呂寬賢編輯

  五月二十三日

  世上軍令嚴肅。令行如山倒。誰也不能違他。佛所說法。亦如軍令一般。為佛弟子。只有依教奉行。決不能絲毫違犯。前幾天說的布薩時上座對沙彌說。“汝等各凈身口意。勤學經(jīng)律論。謹慎莫放逸。”既已出家。就要痛念生死。如救頭燃。怎敢放逸呢。勤學經(jīng)律論。三藏圣教。尋求了生脫死的途徑和方法。經(jīng)律論名為三藏者。因此三者皆包藏文義也。經(jīng)說定學。律說戒學。論說慧學。故三藏亦即三學。梵語素呾纜藏;蛟恍薅嗔_藏。譯曰。綖。謂佛之言說。能貫穿諸法。如綖之貫花鬘也。又譯曰經(jīng)。經(jīng)者具常法二義。且經(jīng)之持緯。恰具綖義。梵語毘奈耶藏;蛟慌岵。譯曰滅。謂滅三業(yè)過非也。梵語阿毘達摩藏。舊作阿毘曇藏。譯曰對法。以對觀真理之勝智而名。又譯無比法。謂勝智無比也。別名優(yōu)婆提舍。譯曰論。論諸法之性相而生勝智。故別名為論。既受三壇大戒者。便是大丈夫和菩薩。又發(fā)了菩提心。就要做大丈夫和菩薩的事。梵語菩提。此譯為道。道者是心是理。心之妙理。體同虛空。遍三界十方。包羅萬象。發(fā)如是菩提心。就是菩薩大丈夫。諸佛慈悲說三乘法。重重指明。就戒律言。佛制比丘。五夏以前。專精戒律。五夏以后。方許聽教參禪。可見學戒守戒是佛弟子最重要的事。梵網(wǎng)律有十重四十八輕。犯十重是波羅夷罪。波羅夷此譯為棄;蛟煌藳];蛟徊还沧;蛟粔櫜蝗缫馓。或曰斷頭。無余他勝等。是戒律中最嚴重之罪也。律中有開有遮。小乘與大乘不同。開者許之義。遮者止之義。許作曰開。禁作曰遮。開要看時節(jié)因緣。是額外方便。沒有因緣是不開的。遮則一遮永遮。小乘與大乘有很多相反的。小乘持即大乘犯。大乘持即小乘犯。其詳細條章?煽礆衬嶂钩肿鞒值葧具足戒中。比丘有二百五十戒。比丘尼有三百四十八戒。分為五篇。一曰波羅夷罪。譯曰斷頭。其罪最重。如斷頭不能復生。不復得為比丘也。此篇比丘有四戒。比丘尼有八戒。二曰僧殘罪。梵名僧伽婆尸沙。僧者僧伽之略。殘為婆尸沙之譯。謂比丘犯此戒。殆瀕于死。僅有殘余之命。因此而向于僧眾懺悔此罪。以全殘命。故名僧殘。此篇比丘有十三戒。比丘尼有十七戒。三曰。波逸提罪。譯曰墮。謂墮地獄也。此篇比丘有一百二十四戒。比丘尼有二百八戒。四曰提舍尼罪。具云波羅提舍。譯曰。向彼悔。向他比丘懺悔罪便得滅也。此篇比丘有四戒。比丘尼有八戒。五曰突吉羅罪。譯曰惡作。其罪輕。此篇比丘有百眾學法。另有二不定法。七滅諍法。共一百九戒。比丘尼有百眾學法。七滅諍法。比丘除在三際四威儀中嚴守二百五十戒成三千威儀外。還要在二六時中遵照毘尼日用。持誦五十三咒。如是降伏其心。制身不行。又有三聚圓戒之說。每一戒。皆具攝律儀戒。攝善法戒。攝眾生戒之三聚也。如不殺生一戒即具三聚者。謂離殺生之惡是攝律儀。為長慈悲心是攝善法。為保護眾生是攝眾生。楞嚴經(jīng)云!度糁T比丘。不服東方絲綿絹帛。及是此土靴履裘毳。奶酪醍醐。如是比丘。于是真脫。不酬還宿債。不游三界》。小乘有因緣可吃牛奶。菩薩吃不得。絲綿裘毳等亦然。這是小乘大乘開遮持犯的不同。又比丘不拿銀錢。不存一米。不吃隔宿飲食。當天化飯吃不完的不留。菩薩開了拿銀錢不犯。酒是五根本戒之遮重戒。大乘小乘不準開。惟大病非酒不治者。白眾后可用。戒律開遮因緣微細。要深入研究纔能明白。佛門興衰。由于有戒無戒。犯戒比丘。如獅子身中蟲。自食獅子肉。所以佛將入滅說涅盤經(jīng)。叫末世比丘以戒為師。則佛法久住。佛又說四依法。一。糞掃衣。二。常乞食。三。樹下坐。四。腐爛藥。此四種法是入道之緣。為上根利器所依止。故名行四依。又名四圣種。此法能入圣道。為圣之種。糞掃衣又名衲衣。凡火燒。牛嚼。鼠咬。死人衣。月水衣。為人所棄與拾糞之穢物同者。比丘拾之。浣洗縫治為衣曰糞掃衣。又補衲糞掃之衣片而著用之。故日衲衣。比丘著此糞掃衣。不更用檀越布施之衣。在于離貪著也。乞食。梵云分衛(wèi)。十二頭陀經(jīng)曰!妒秤腥N。一。受請食。二。眾僧食。三。常乞食。若前二食。起諸漏因緣。所以者何。受請食者。若得請。便言我有福德好人。若不請。則嫌恨彼;蜃员杀。是貪憂法。則能障道。若僧食者。當隨眾法。請主事人。料理僧事。心則散亂。妨廢行道。有如是惱亂因緣。應受乞食法》。樹下坐。不住房屋。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也。腐爛藥者。比丘有病不請醫(yī)。不吃新藥。只拾別人所棄之腐爛來吃。病醫(yī)得好不好。聽其自然。今世比丘。誰能守之。一有疾病。中醫(yī)西醫(yī)。特效藥。滋補品都來了。四依法久無人行了。梵語比丘。此云除饉。又云乞士。破惡。怖魔。比丘為世福田。人若供一飯。聞一法。能除一切饑饉之災。故曰除饉。云乞士者。上從如來乞法以長慧。下就俗人乞食以資身。故名乞士。乞法謂乞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等三十七道品之法也。破惡是把身口意所造十惡業(yè)破除之。轉(zhuǎn)為十善業(yè)也。怖魔謂比丘出家。脫離魔眷。魔震動驚怖也。我們既成了比丘。誰能名副其實為真比丘呢。既出家為了生死。就要依法行持?诙b。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不要留戀世上的貪瞋癡愛。不要人我是非好吃懶做。

  五月二十六日

  孔子論語二十篇。第一句說。“子曰學而時習之。”子者。孔夫子。曰者。說也?鬃咏倘藢W過的東西。時常溫習。語默動靜。念念不忘。若所學彷佛大意。工夫就不相應。不究竟了。世法佛法都是一樣。要學而時習之。佛法是體。世法是用。體是理。是真諦。用是事。是俗諦。要知二諦融通三昧印的道理。不融通就落于偏枯。如離體表用。是凡夫凡情。離事講心。是不明心地。真俗二諦。名目很多。真是體。俗是用。戒定慧體用都得。都是一個心地中生出種種名字。若能融會貫通。則條條大路透長安。昔有僧問趙州。如何是道。師曰。“墻外底。”曰。“不問這個道。”師曰。“你問那個道。”曰。“大道。”師曰。“大路透長安。”這里說的是什么話呢。請參究參究。那個是道。會過來的處處都是佛法。不明就滯在名相上。一天到晚勞碌奔波。種田博飯吃。與俗人何異,F(xiàn)在世人多是光頭。僧人穿的也是俗服。此外何處與俗人不同呢。古人說。“心田不長無明草。性地常開智慧花。”這就是透長安的大道。也就是與俗人不同處。耕種的人。田里有草如不拔去。就難望收成。修行人把心里的無明草薅了。那智慧花就長得好。開得好。只要你不被境轉(zhuǎn)。情不附物。無明草就不長了。智慧花一開。則粗言及細語總是說無生。古人行到說到。無空話講。一問一答。答在問處。吐露心機。都是妙用。我們心不在道。故被物轉(zhuǎn)。而無智慧。若能痛念生死。全心在道。不分世出世法。是男是女。好看不好看。若一動念。即出鬼被情轉(zhuǎn)了。不分別即不隨情轉(zhuǎn)。作得主。古人說。“你有柱杖子。我與你柱杖子。”這是表法。你妄想多了。就是你有柱杖子。為了除你的妄想。就教你修數(shù)息觀。不凈觀。念佛觀。念佛看經(jīng)。禮佛看話頭。給你修行的法門。就是與你柱杖子。你如用功到有把握。就落在無事甲里。有成障礙。是要不得的。這就是你無柱杖子。我奪你柱杖子。病好不用藥。就是奪柱杖子。不如是則執(zhí)藥成病。太陽老人說。“莫守寒巖異草青。坐著白云宗不妙也。”參禪念佛。都要時時刻刻口誦心惟。開言吐語。不分別是非。終朝解脫。不煩惱。不生心動念。是有功夫。若無把握而被境轉(zhuǎn)。就苦惱了。用功不得受用。處處波浪滔天。昔佛印禪師入室次。蘇東坡適至。師曰。“此間無坐處。”蘇曰。“暫借佛印四大為坐。”師曰。“山僧有一問。學士道得即請坐。道不得即輸玉帶。”蘇欣然請問。師曰。“四大本空。五陰非有。居士向什么處坐。”蘇遂施帶。師答以一衲。蘇述偈曰。“病骨難將玉帶圍。鈍根仍落箭鋒機。欲教乞食歌姬院。且與云山舊衲衣。”東坡雖聰明。答不出話。是他腳未踏實地。同參們。如何能腳踏實地呢。只有口誦心惟朝斯夕斯的做。

  六月初二日

  佛滅度后。法住世間有三階段。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善見論云!队啥扰顺黾。正法唯有五百歲。由世尊制比丘尼行八敬法。正法還得千年。問。千年已。正法為都滅耶。答。不都滅。于千年中得三達智。復千年中得愛盡羅漢無三達智。復千年中得阿那含。復千年中得斯陀含。復千年中得須陀洹。總得一萬年。初五千歲得道。后五千歲學而不得道。于一萬歲后。一切經(jīng)書文字滅盡。但現(xiàn)剃頭袈裟法服而已》。溈山老人說。“所恨同生像季。去圣時遙。”溈山老人在唐朝。去佛已千余年。是像法時期。一切事情變遷。水久蟲生。法久成弊。付法藏經(jīng)云!栋㈦y比丘。化諸眾生。皆令度脫。最后至一竹林之中。聞有比丘誦法句經(jīng)偈云。若人生百歲。不見水潦鶴。不如一日生。而得睹見之。阿難聞已。慘然而嘆。世間眼滅。何其速哉。煩惱諸惡。如何便起。違反圣教。自生妄想。此非佛語。不可修行。汝今諦聽。我演佛偈。若人生百歲。不解生滅法。不如生一日。而得了解之。爾時比丘。即向其師。說阿難語。師告之曰。阿難老朽。智慧衰劣。言多錯謬。不可信矣。如今但當如前而誦。阿難后時。聞彼比丘猶誦前偈。即入三昧。推求勝德。不見有人能回彼意。便作是言。異哉。無常甚大。劫猛散壞。如是無量圣賢。今諸世間。皆悉空曠。常處黑暗。怖畏中行。邪見熾盛。不善增長。誹謗如來。斷絕正教。永當沉沒。生死大河。開惡趣門。閉人天路。于無量劫。受諸苦惱。我于今日。宜入涅盤》。楞嚴經(jīng)指出《末法時代。邪師說法。如恒河沙。阿難當知。是十種魔。于末世時。在我法中。出家修道;蚋饺梭w;蜃袁F(xiàn)形。皆言已成正遍知覺。贊嘆淫欲。破佛律儀。先惡魔師。與魔弟子。淫淫相傳。如是邪精。魅其心腑。近則九生。多逾百世。令真修行?倿槟Ь。命終之后。必為魔民。失正遍知。墮無間獄》。經(jīng)中說九生百世者。一生一百年。一世三十年。今佛歷已是二千九百八十二年。就是百世魔王出現(xiàn)之時。佛滅不久。法句經(jīng)偈。就有誦為水潦鶴的。時至今日。其訛誤更多了。水潦鶴。就是鷺鷥鳥。見之有何意義。解生滅法。能離苦海。故有百歲不解。不如一日能解。所謂有智不在年高。無智空長百歲也。末世邪師。各各自謂是善知識。當參學的人。若無試金石。必從邪淪墜。只見境風浩浩。摧殘功德之林。心火炎炎。燒盡菩提之種。末世求道。真不容易。溈山老人說。“遠行要假良朋。數(shù)數(shù)清于耳目。住止必須擇伴。時時聞于未聞。”故云。“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親附善友。如霧露中行。雖不濕衣。時時有潤。”孔子亦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rdquo;他好跟他學。不會帶壞你。不相干的人。種種習氣。臭不可聞。和他接近日久。自己也會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香染香。近臭染臭。善友粗言及細語。皆歸第一義。故宜親近。末法行人。如我們者。比魔外的本領也比不上。楞嚴經(jīng)說!渡幈M的。于其身內(nèi)。拾出蟯蛔。身相宛然。亦無傷毀。于時忽然。十方虛空。成七寶色;虬賹毶。同時遍滿。不相留礙。忽于半夜。在暗室中。見種種物。受陰盡的。能反觀其面。各有十種禪那現(xiàn)境。叫著五十種陰魔。迷不自識的。則謂言登圣。大妄語成。墮無間獄》。老子說的。其中有精。和孔子說的?湛杖缫。是見到識陰的道理。羅漢五陰俱盡。已出三界。我們色陰未盡。與道隔得很遠。我懺悔。不過比你們癡長幾歲。弄到一個虛名。你們以為我有什么長處。以我為宗就苦了。我比楞嚴所說的妖魔外道都不如。比祖師更不如。所以每每叫你們參學的要帶眼識人。又要有雙好耳。聽法能辨邪正。然后將所見所聞的。放進一個好肚里。比較他的是非得失。修行就不會走錯路。不上偽善知識的當,F(xiàn)正是末法時代。你到那里訪善知識呢。不如熟讀一部楞嚴經(jīng)。修行就有把握。就能保綏哀救。消息邪緣。令其身心。入佛知見。從此成就。不遭岐路。又全經(jīng)前后所說。著重在一個淫字。說!度糁T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xù)。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v有多智。禪定現(xiàn)前。如不斷淫。必落魔道》。看楞嚴經(jīng)。若不歸宗。跑馬看花。就不中用。要讀到爛熟。就能以后文消前文。以前文貫后文。前后照應。則全經(jīng)義理。了然在目。依經(jīng)作觀。自得受用。古來行人。從此經(jīng)悟道的很多。溫州仙巖安禪師。因看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盤。當時破句讀云。“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盤。”于此忽有悟入。后人語師云。“破句讀了也。”師云。“此是我悟處。”畢生讀之不易。人稱之曰安楞嚴。希望同參們。無論老少。常讀楞嚴。此經(jīng)是你隨身善知識。時聞世尊說法。就和阿難作同參。

  六月初三日

  古人說。“勿待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人到年老時。百般痛苦。耳不聰。眼不明。四肢無力。吃不得。睡不得。行不得。這種苦處。年輕人是不曉得的。我年輕時和你們一樣?匆娎蟻泶簟?偛辉敢狻Uf話他聽不到。眼淚水和鼻涕?匆娋蛺盒摹E潞屠先艘粔K住,F(xiàn)在我老了。纔知道老的苦。人老了就一天不如一天。我從云門鬧事后。也是一天不如一天。久已是一朝臥疾在床。眾苦縈纏逼迫。朝夕思忖。前路茫茫。道業(yè)未成。生死不了。一口氣不來。又要投生!度f般將不去。惟有業(yè)隨身》。少年不修。晚年就會如此。你我現(xiàn)在都是堂堂僧相。容貌可觀。皆是宿植善根。感斯異報。就不要把這善根種子打失了。洞山問僧。“世間什么物最苦。”僧云。“地獄最苦。”山云。“不然。向此衣線下不明大事始是苦。”能明大事。即無地獄因。故地獄未為苦。而不了自心最為苦也。想明大事。就要努力精進。不要悠悠忽忽。兀兀度時。白天應緣。遇事要作得主。白天能作主。夢中纔作得主。夢中作得主。以至病中作得主。則臨命終時纔做得主。這幾樣作得主。是由平常能強作主宰而來的。能強作主宰。就易悟道了生死。不悟道。生死不能了。悟道不難?傄佬那。具長遠堅固向道之心。至死不退。今生能不退。雖未悟。來生再努力。何有不悟之理。楞嚴經(jīng)二十五圓通。位位都是經(jīng)過久遠劫來。長期修習纔成功的。我們生死心不切。不發(fā)長遠心。病來知念生死。病好道念就退了。所以楞嚴經(jīng)說!斗卜蛐扌腥绺羧寨憽。病時有道。病退無道。無明起時如瘧。退則好人。故要努力精進。生懺悔心。堅固心。不要今日三明日四。修行要一門深入。以一門為正。諸門為助。各修一門。彼此不互謗。謗法輕法慢法都不對。欲想佛法興。除非僧贊僧。互謗。是佛法的衰相。佛子專心向道。痛念生死。衣不足。食不足。睡不足。昔裴休丞相。送子出家。子是翰林。拜溈山佑祖。名法海。訓以警策箴云。“衣食難。非容易。何必千般求細膩。清齋薄粥但尋常。粗布麻衣隨分際。別人睡時你休睡。三更宿盡五更初。好向釋迦金殿內(nèi)。”溈山老人要他每天挑水供養(yǎng)大眾。有一天。他挑水挑得太累了。心里說。和尚吃水翰林挑?v然吃了也難消。回來時。溈山老人問他。“你今天說什么話。”法海答曰。“沒有說什么。”后來溈山老人揭穿他心里的話。并說“老僧一打坐。能消萬擔糧。”所以出家人不管你出身怎樣富貴。到了佛門。就要放下一切。專心向道。纔算是本色禪和。

  六月十六日

  佛說一大藏經(jīng)。無非講因果二字。詳細分析起來。就無窮無盡。營事比丘。寧自啖身肉。終不雜用三寶之物作衣缽飲食。我以前化緣。隨人歡喜布施。除多補少。顛顛倒倒的用。今在此妄作妄為。建法堂。起茅蓬。修廁所牛欄等等。所用的錢。從何處來呢。我守法令不敢剝削。不寫信號召化緣。做什么功德。除鑄鐵瓦有人代化過緣也沒有化夠。他們監(jiān)工的拿去旁的地方用。我也不準。怕遭報應。窯上燒磚。為修大殿用的。如拿去作別處用。也怕招因果。經(jīng)上說!渡衔锵掠脠髴亍O挛锷嫌脠髴p》。如塑佛像的用作殿宇。作殿宇的用作僧寮。這是上物下用。相反的就是下物上用。上下之分要認真。年青人修不修放在一邊。因果要緊。云居山志上載。即庵慈覺禪師。蜀人。初出川行腳時。欲上云居。先宿瑤田莊。夢迦藍安樂公告曰。“汝昔在此山曾肩一擔土。今來只有一粥緣。”次日午后上山。晚粥罷。值旦過寮相諍。聞于寺司。凡新到例遭斥逐。覺心竊疑訝。逾十年。得法于臥龍先禪師,有南康太守張公。亦蜀人。與師親舊。適云居虛席。請師開法。師欣然應之。以為前夢不驗矣。卜次日上山。當晚宿麥洲莊。忽然遷化。塔至今存焉。近為水湮。一石尚存。他這件事跡。留給后人看。證明因果絲毫不錯。昨夜的空話。本可不講的。因為政府根究。所以不得不說。不是我享受了供眾之物。有信在此?梢圆榭础K虐傥迨侵。無衣服款。除買蓑衣縫紉機及支付運費外。所余五百元。作買米用了。以前悟源當家。大家說他不理事。大眾襪子都沒得穿了。要開會討論。調(diào)整調(diào)整。決定每人每年犒勞兩套衣服。分上半年一套。下半年一套。通過決議后。去信廣州縫七十套衣服給大眾師用。回信說。買布有限制。待辦好托人帶來。最近已帶來了。為什么還不發(fā)給大家呢。因為初定規(guī)章發(fā)衣服。以后改定發(fā)單錢。給各人自己去做衣服。已拿買米的錢發(fā)給大家了。所以現(xiàn)存的衣服。留待下半年纔發(fā)。并且現(xiàn)在不止七十人。故七十套衣服不夠發(fā)。也不能發(fā)了。直純的信。還說有鞋襪。都被一人收下了。這也因為人多鞋襪少。不夠發(fā)就不發(fā)。等將來湊夠數(shù)纔發(fā)。既知一粥之緣都有因果。我豈敢錯因果。怕大家不明真相。所以又講講這些空話,F(xiàn)在國家公布了丘役法。年青人都有些心不安了。要知因果不昧。當不當兵都有前因。著甚么急呢。于前幾朝都有僧兵。如少林五臺等處是也。查唐太宗李世民為秦王時。曾用少林寺僧兵平王世充。及后封有功僧十三人。封曇宗為大將軍。仍不去僧號。至明成祖賜姚廣孝名。始易冠服。而廣孝退食。乃穿僧衣。至今北京姚少師祠。于紗帽紅袍上。仍覆袈裟也。至滿清入關后。中國有青衣僧黃衣僧之分。漢僧是青衣。蒙藏是黃衣。國家重用黃衣。清朝僧兵不用青衣。改用黃衣兵。亦有名無實。未曾出過役。只領兵費,F(xiàn)在政府也看重黃衣僧。我們青衣僧也占黃衣僧的光。從前麗江五臺山。少林寺。是招集僧兵的地方。明太祖以少林寺僧有武術。也在少林招僧兵。清朝把喇嘛定居在五臺山。北京旃檀寺封提督軍門。五臺山菩薩頂。靖海寺也有喇嘛提督軍門都統(tǒng)的職位。受國家的餉。北京雍和宮也領餉。義和團起義。有很多喇嘛僧兵。起初打勝杖。燒天主耶穌教堂。后來失敗。由教徒燒殺旃檀寺。這是一報還一報。民國三十年。湖南湖北各省就抽僧兵。當時我向中央伸辯。纔得免抽,F(xiàn)在公布兵役法。僧人不當兵是不可能的了。日本全國皆兵。分為現(xiàn)役兵。預備兵等。人人都替國家服務。無一人吃空飯的。我國似日本。將來也是全國皆兵。和平運動和得了。當兵是空話。和不了。難免不打仗。兵者不祥之物。不得已而用之。當必須用兵之時。誰也躲不脫。民國三十一年我在云門。時局緊張。年青人怕當兵。百多僧人同住。我無主宰了。我死不要緊。要把年青人安置好纔對。即到后山與山上猺人相商。因他們向不與政府來往。我和他們聯(lián)絡。想到他們那里蓋茅蓬。以便年青人有躲避當兵之所。我上山時大雨傾盆。給他們散供養(yǎng)。他們很歡喜。答應我們來蓋茅蓬。祖師肉身也好保護。后來就在山上分散開蓋了幾處茅蓬。準備有災難就上山去。過了幾年。都沒有事。這是自己無主宰?盏⑿倪^慮。后來寺中幫工。知道山上有茅庵。去報告政府。給我大帽子戴。說我造反。該死,F(xiàn)在兵役問題又來了。聽天由命。不要驚慌。前生若種了當兵因。今生決逃不了當兵果。而且一切唯心。法法都能成圣賢。當兵也一樣修行。僧俗都是這一個色殼子。所不同者。有沒有酒色財氣而已。草堂和尚頌曰。“樂兒本是一形軀。乍作官人乍作奴。名相服裝雖改變。始終奴主了無殊。”戲子只一個身。忽而變男。忽而變女。勿而扮官。忽而扮奴。貧富貴賤。千奇百怪。雖服裝不同。還只是一個戲子。八識心王等于戲子。眾生色身。如戲臺上人物。識得戲子。做什么也好。決不隨境分別。妄生僧愛。處處都是道場。關云長是兵。也成了武圣人。不學好的。如秦檜曹操。雖是狀元宰相。也下地獄。心好處處好。心壞處處壞。當兵不當兵。何必介意。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