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心的正行
寶積經第4-4集:直心的正行
主題:寶積經第4-4集
主講人:普獻法師
然后講到怎樣才是會養(yǎng)成四種直心的事項呢?經典里面就說了:
【復次,迦葉!菩薩有四直心之相,何謂為四?所犯眾罪,終不覆藏,向他發(fā)露,心無蓋纏。若失國界、身命、財利,如是急事,終不妄語,亦不余言。一切惡事:罵詈、毀謗、撾打、系縛,種種傷害,受是苦時,但自咎責,自依業(yè)報,不瞋恨他。安住信力,若聞甚深難信佛法,自心清凈,能悉受持。迦葉!是為菩薩有四直心之相。】
我們講直心是道場,到底怎么樣是直心?這地方值得我們研究了。
第一個「所犯眾罪,終不覆藏,向他發(fā)露,心無蓋纏」。如果我們有做不好的事情,違背因果的事情,一旦自己良知發(fā)現,別人把你舉露了,絕對不去覆藏掩蓋,必須怎樣呢?「向他發(fā)露,心無蓋纏」,對別人去發(fā)露自己的不是。向佛菩薩、善知識、向自已的師長,去發(fā)露我們的過失,這個罪就容易消滅了。
我們發(fā)露懺悔,是絕對不再犯過,才是真正的懺悔。不要以為說我做了過失,向某某人說了,這個罪過就沒有了,然后又再去做,又再去犯。所以我們講懺悔就是什么呢?不再重復的犯同樣的過失,那才是真正的懺悔。
這個地方說「心無蓋纏」,「蓋」是指什么呢?指貪、瞋恨、懷疑、昏沉睡眠、掉舉惡作,這個叫做五蓋;像一個杯子有個杯蓋,或是什么東西蓋住了,什么都看不到了。我們心性的光明也是這樣子,被這五種心態(tài)去蓋覆住了。一個是貪欲;一個是瞋恨打擊;一個是懷疑:到底有沒有因果、到底有沒有業(yè)報、有沒有佛菩薩,懷疑心會障道的。
還有一個是什么呢?昏沉睡眠,變成貪睡。有些人貪睡,整天都眼睛閉起來睡覺。在黑暗的世界當中睡久了,容易墮落成畜牲,或是深海里邊沒有眼睛的魚。深海里面的魚,因為是生活在黑暗世界里,它是沒有眼睛的,即使有眼睛也看不到。所以一個人如果是貪睡的話,容易墮落在深海里面做魚、或樹林里面的蟲,不見天日的那種畜牲。
還有一個是掉舉惡作,也就是做了什么事情,隱藏起來,又產生了一個良心的責備。
「纏」,有十種纏,譬如說:無慚、無愧、嫉妒、慳貪、懊悔、睡眠、掉舉、昏沉、忿、覆藏,這個叫做十纏。有了這十纏的話,就會讓我們的道業(yè)退步。這是講到我們眾生,如果是直心發(fā)露懺悔的話,心里就沒有蓋纏。
第二個「若失國界、身命、財利,如是急事,終不妄語,亦不余言」。就是一個人在生命交關、財產交關的時候,也不要去打誑語。為了自己的生命、為了自己的財產,而去說那種不對勁的話來保住自己,這個不對。所以誑語的罪會讓我們墮落。信佛學佛的人,為了自己生命榮譽的時候,去說一堆誑語來挽回自己的榮譽、挽回自己的財力,這個是不好的。
第三個「一切惡事:罵詈、毀謗、撾打、系縛,種種傷害,受是苦時,但自咎責,自依業(yè)報,不瞋恨他」。一旦我們有業(yè)報現前的時候,受到別人的侮辱、毀謗、系縛,種種傷害的時候,不要去怨恨別人,而是歸咎于己,這是業(yè)報現前,還了這個業(yè)報真痛快,不要瞋恨他。這是第三個修直心的一個法門。
第四「菩薩安住信力,若聞甚深難信佛法,自心清凈,能悉受持」。這個是講到我們信佛學佛者應有的態(tài)度。有一句話說:「佛法如大海,唯信能入,唯智能度」,「信」就是像我們的手去迎接、接受佛法。如果我們對三寶沒有信心,甚至聽聞那些甚深的道理也沒有信心的時候,那么就是遠離了三寶。
所以以學佛來講,我們所信仰的是要用智慧來證明,叫做「智信一如」,這樣子才能夠成為智信。如果我們信仰的道理,不能用智慧來證明的話,那就是迷信。
所以菩薩在聽聞甚深的佛法的時候,能夠「自心清凈,能悉受持」。目前甚深的佛法我們只能接受它,然后慢慢地以智慧來證明,信智一如,那才是真正的作為一個宗教、學者應有的一種態(tài)度。如果我們按照佛陀所說的方法去修去學的話,我們也可以證悟的。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2
- 大般若經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一卷
- 心經的人生智慧—《心經》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6
- 心經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5
- 心經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