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jīng)
《心經(jīng)》可以指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是佛經(jīng)中字?jǐn)?shù)最少的一部經(jīng)典著作,因其字?jǐn)?shù)最少、含義最深、傳奇最多、影響最大,所以古往今來無數(shù)藝術(shù)家都傾注極大精力和虔誠之心,把《心經(jīng)》創(chuàng)作成為異彩紛呈的藝術(shù)品。自由自在的菩薩用般若智慧言傳身教眾生,依靠自心的心靈智慧,從煩惱生死的這一邊到..[詳情]
夢參法師講《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 下
我講這些的意思,是我們要想入般若波羅蜜真空的意思,你得先由這個世間相來想,想完了形容著這一切是虛妄的。生滅時候顯現(xiàn)一切法,從生到滅;不生滅的時候,原來也是沒有的。當(dāng)你在心里頭作意的時候,一切相就宛然現(xiàn)前了;你不作意的時候,這是思想都沒有了。打妄想時候,有一切相;妄想不打了,靜下來了,什么都不想,什么也都沒有了。這個諸法的空相,咱們前頭都講了五蘊,就是五蘊的空相。五蘊空相沒有,就是你的心念而已!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障嗍鞘裁礃幼幽?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這個就形容著諸法真空的相,這叫法空相。
因為講空、講空相是對著一切法說的。如果你不對著一切法,你說空相,你如何來理解、怎么講呢?這是在諸法當(dāng)體上看,即是真空之相。經(jīng)常拿水跟月亮比,水中的月影,你說有生相嗎?一個影子,是沒有生相的。在實相的理體上是沒有生滅、垢染,沒有這些個相,沒有這些相對法相。不只這個世界的法,佛所說的正法,四諦、十二因緣、六度、四攝,那只是對機而言說的,讓你達(dá)到返妄歸真。但是我們要是能夠認(rèn)得什么是妄、什么是真,這一點就很不容易了。你當(dāng)時從心經(jīng)上學(xué),你不能進(jìn)入。你要是從大乘起信論,一個生滅門,一個真如門,二門、三大、四相,你從這個去分析一滅一如,生滅歸于真如,真如而起生滅,你從這個道理上漸漸就能入了。不然你從心經(jīng)上這個來講,你是不能進(jìn)入的,得從十二因緣緣起法我們能夠進(jìn)入。心經(jīng)是扼要來說的,一切法的因果垢染怎么樣流轉(zhuǎn)生起的,然后我們在修行當(dāng)中就把它還幻滅。那就是四圣諦法的,幻滅就是道諦、滅諦。生諦就是苦諦、集諦,苦是果,集是因,道是因,滅是果。但是這一個是世間的因果,一個是出世間的因果。世間的因果就是流轉(zhuǎn),出世間因果就是幻滅。我們講華嚴(yán)經(jīng)的時候,有還原觀中這樣講,還原!現(xiàn)在我們要歸真如實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fù)如是,這個就是歸于真際,隨著染法流轉(zhuǎn)而它常凈,染不能染。隨著染法流轉(zhuǎn)的時候是不凈的,但是它本體不增不減是永遠(yuǎn)清凈的,在染依然是凈。
這個道理就比較著很深的。因為一切相、一切色法是從緣起的,我們現(xiàn)在講真空義,真空是不生的,真空是不隨緣的。真空不生,就是色又隨緣而滅,一切色相隨緣就消失了。這個道理得靠思惟修,從現(xiàn)相上是不行的。我們的心(真心)永遠(yuǎn)是沒有變化的,雖然是生生受身,六道輪轉(zhuǎn),但是你那個真心是不染不凈,也非染,也非凈,也非障礙,沒有什么障礙能把它障礙住的。滅道,障盡了滅道。障根本原來就沒有,滅道也不成立。諸佛成佛了,功德圓滿了,也沒增加個什么;眾生在六道輪轉(zhuǎn),也沒有消失。這個道理就很深了,不是我們一個語言之中就能進(jìn)入的。
我們所有的一切相都是真空之相,所以此法中所講的空相是諸法空相,是這樣來安立的。這個諸法空相是什么?就是真如實際。真空之相是什么?真空之相是究竟空的,什么也不是,但一隨緣就什么都是了。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因為這種原因,所以說空中無色。空里頭哪有色相呀?沒有!是沒有色相的,也沒有受想行識。不但沒有色法,心法也沒有,眼耳鼻舌身意都沒有了。眼耳鼻舌身意是六根,色聲香味觸法是六塵,乃至于眼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意界,這叫十八界。六根、六塵、六識,三六一十八。所以“是故”,是故就是因為這個緣故,發(fā)明了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就是這個道理。但是舉的法相名詞也很多,就是在法相形相當(dāng)中講,說這些形相全是空的。六根跟六塵,根對塵相合了,叫根塵相合。根塵相合沒有識變化,識的認(rèn)識,沒有識變化什么效果都沒有,因為識才起作用。識是能起作用的,大概沒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識就沒作用了。沒根了,還有作用嗎?所以識必須得因根。六根得對待外邊的六識境界、得對六塵形相,如過失掉一方,這方也就不立了。我們一般的講界說此疆彼界,要劃個界限;你不能超過這界限。但是你達(dá)到了,能超過界限。例如我們眼睛能看而它不能聽,但是你要達(dá)到了眼根圓通就行了,眼能代表耳,眼能代表鼻,眼即是法界性。但你得證得了,不證得就不行。在楞嚴(yán)經(jīng)上講二十五圓通,觀音菩薩用耳根聞什么都知道,不要用眼睛看,耳根一聞就知道紅黃藍(lán)白黑,六根互用。為什么?圓融了。六根,一根通,六根都通了,達(dá)到究竟了。為什么?那個就是證得空相。你從耳根入證得空相,從眼根入證得空相,這都是一樣的意思。例如說我們在那燒水,我們的眼睛看見水冒泡了,知道這水燒開了,是這個樣子的,水冒泡才開。你看那泉水永遠(yuǎn)冒泡,是開的嗎?不是開的。這個含義說眼睛看的是虛假的,那個認(rèn)知指揮的眼睛。一般的我們認(rèn)為開水都燒得翻滾,但那個泉水它就不這樣了,它也是翻滾的,但它不是開的。在這個道理,眼見的有時候是假的,你看的這個現(xiàn)相,這個現(xiàn)相卻不是真的。
我記得像北京西山,玉泉山跟紅石山兩個是相對的。有一次乾隆皇帝出了北京城到郊外旅游,就走到這個地方,他看見這個紅石山,他就“紅石山稀糟梆硬”,是看那石頭要掉渣,所以拿塊石頭想雕刻,什么刀子都不行,那個石頭硬得很!看現(xiàn)相稀糟,它石子上梆硬,就是“紅石山稀糟梆硬”,跟你眼見的現(xiàn)相是相反的。那時候劉鏞他的宰相跟著他,他說“紅石山稀糟梆硬”,下一句自己想不出來了,跟劉鏞說你給我對上,“紅石山稀糟梆硬”。劉鏞很有才華的,他說玉泉水,因為紅石山跟玉泉水兩個捱著的,玉泉山那個水,它是泉水有名,翻滾冰涼,這是絕對!“紅石山稀糟梆硬,玉泉水翻滾冰涼”!
我們把它用心法來觀。我們經(jīng)常說這話,“耳聽為虛,眼見是實”,這個話不可靠,眼見也不是實,耳朵聽的是假的,你眼睛看見也是假的,沒有一樣真的。明白這個道理,以后任何事物你都能得到解答,這種要智慧。我剛才講這些故事,要大家體會到一個,心,智慧是般若產(chǎn)生的。
例如說看到一切境界相,當(dāng)時對的境界相很認(rèn)識,片面的。坐在屋子里頭,看到房子外頭下雨,下的雨就滴到那個房檐上,房檐上又把水滴下來,這兩個老頭在這就作對了,“滴水檐前檐滴水”,說水滴到檐子上了,檐子又往下滴水,下一句怎么對也對不出來,兩個老頭就在這研究這個“滴水檐前檐滴水”。有一個老頭的兒子,就是在他們家里頭的小孩,五歲,他上學(xué)去了,早上讀書走那過,看他老爸跟另一個老先生就在那“滴水檐前檐滴水、滴水檐前檐滴水”。等到他上學(xué)回來了,那兩個老頭還在那“滴水檐前檐滴水”。
小孩說:你們這兩個老人瘋了,在這干什么?
他說:你小孩子曉得什么?
小孩說:我知道,你們在這作對,上對出來了,下對對不上了。
他老爸就很驚奇,說:你怎么知道?
小孩說:我當(dāng)然知道,我早就給你們對好了。
兩個老頭很驚奇,說:你怎么對的?
小孩說:你們看,看對面山。
兩個老頭說:對面山?jīng)]什么?
小孩說:對面山凹有個缺口,看見沒有?
兩個老頭說:是!山有個缺口,兩個山的山凹缺口,這跟這個對有什么關(guān)系?
小孩說:我給你們念,你們記。“滴水檐前檐滴水”,那個水滴到水檐子所以下水,那兩個山是飛云,云在那里,“飛云渡口渡飛云”。絕了吧!“飛云渡口渡飛云”。這全是世間相,明白嗎?兩個都是空的,但是空中有很多微妙的,不可思議!我以前小時候愛看這些對子,愛學(xué)這些對子,我自己也在跟人家作,跟我們和尚來作對子,感覺這里頭都有空義,非常微妙!怎么樣顯現(xiàn),這就叫智慧。我還想起一個才子解縉,他五歲,安徽人,他父親帶他到長江邊上去洗澡,長江邊上小河叉,就把這衣服脫下來了,往哪擱呢?掛到老樹上。他父親就跟他小兒子說“千年老樹為衣架”,這老樹一千年,只能給我們作衣裳架子,把衣服掛那兒了,讓這小孩對。這小孩應(yīng)口就答上了,“萬里長江作浴盆”,千年老樹只能做個衣裳架,這個萬里長江只作我們一個洗澡盆子,微妙吧!古來的文字,你看那古人做的,現(xiàn)在的人沒這個才華,就我剛才說這兩個都是奇子。還有個小女孩,晉朝時代的,謝道運,她出口就是詩就是對,他父親就故意的吆喝她“從此不許你作詩,你再作詩我就打你”。謝道運五歲能詩,五歲作的詩,成年人學(xué)多少年都作不到她那詩。她父親給她下了命令不許她作詩,她就不做了也不說了。一天早晨她掃庭前地,古來的大家庭,孩子都要鍛煉的,自己都要勞動的,做些家庭小家務(wù)事。五歲小孩,她拿個掃把掃地,掃庭子前面的地。她說“慢掃庭前地”,慢慢地掃庭前地,“輕挪篩中雞”,庭子前面有她自己養(yǎng)的小雞,小雞有個籠子,她說“慢掃庭前地,輕挪篩中雞”,輕輕的挪那篩里的雞。她父親聽見了,“不叫你作詩,你又作詩”。她說“分明是說話”,我這是在說話嘛!“又說我云詩”,千古絕句!大家想,很簡單,“慢掃庭前地,輕挪篩中雞,分明是說話”,我這是說話呀!“又說我云詩”,合仄押韻。我以前愛把這些個我把它當(dāng)成心法,所有一切境界相應(yīng)口而出,不要思惟。大家讀過唐詩滕王閣序,知道這篇文章嗎?寫這篇文章的是王勃,年紀(jì)很小,他這個滕王閣序中有兩句話非常高,高明!那個境界非常微妙。哪兩句話呢?他形容天空中天的氣色,晚上了,下半天,天要黑的時候,在這個時間,晚上那個太陽光輝沒有了,但有非常霞光,落霞,就是晚上的霞云。晚上要歸巢的仙鶩,相見非常的霧緲。他就以這個境,說天上的落霞跟孤鶩,孤鶩就是孤雁的意思,“落霞與孤鶩齊飛”。那秋天的水,他在那個時候正是秋天,秋天的那個氣候那個水相,秋天的水跟天上的云彩是一樣的,“秋水共長天一色”!秋天晚上的水跟晚天天上的顏色是一樣的,“秋水共長天一色”!但是中間有兩個字,“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后他坐船經(jīng)過四川,要看他爸爸去,到越南,那時候叫交趾國,他爸爸作交趾令,他過長江的時候淹死了。淹死了以后,這個長江里頭經(jīng)常聽見他的鬼就念這兩句話,“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鶩齊飛”。滕王閣序王勃是唐朝時的人,長江以后月明人靜的時候,坐船的人就聽見有這么兩句話,鬼說的,鬼念的。后來有一個讀書的老學(xué)究,也是專門研究古文的,他也是坐船經(jīng)過這段時間,他就聽見了,那鬼就念“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個書生就跟他說:王老先生,你這兩句話并不怎么高明,你別再念了。“秋水長天一色,落霞孤鶩齊飛”不更高嗎?要“與”要“共”作什么呢”?有“與”有“共”是兩件東西,“秋水”跟“長天”是兩個,你不要這個中間介詞就是一個了,秋水就是長天,長天就是秋水,就是“秋水長天一色”;落霞跟孤鶩是一個,“落霞孤鶩齊飛”。打這個講法以后,沒有鬼再念了。
我看見古人這個記載當(dāng)中,我想起我們的心(大家不要光聽故事,我是講你的心),你跟一切有法,空和有,就是這個含義。這叫意境,沒有境界的境叫意境,二為一,“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就是“秋水長天一色,落霞孤鶩齊飛”,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很多世間境界相,你要是以智慧來觀察,境即是心。古來的文章、古來的詩詞歌賦全是心,把它變成文字相,文字相就形容當(dāng)時的現(xiàn)相。我們經(jīng)?磸R上的對聯(lián),特別是看那古廟的對子,每個古廟都有好多種對子,那都是古來的大德,或者是最有智慧的人作的那些對子,那些對子都是表現(xiàn)空和有的,就是心經(jīng);不一定念到心經(jīng)才是心經(jīng),那些對子都是心經(jīng)。我給大家念一副對聯(lián),“風(fēng)聲雨聲鐘磬聲,聲聲自在”!問題就在這兒,不論刮風(fēng)下雨,每個聲音就是聲聲自在。那是怎么自在的?空的,風(fēng)聲雨聲聲聲自在。“山色水色湮霞色(一切色),色色皆空”,每個都沒有。明明是山有山色,水有水色,“山色水色湮霞色,色色皆空”!古來那些個對,如果你去參,那不就是我們的心經(jīng)嘛!空中的色相,這個色相是靠不住的,空中色相是沒有色相可得的。色既如是,受想行識亦復(fù)如是!哪里還有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呢?什么都沒有了,就是些世間相。但是那些人也沒有把心經(jīng)、把般若意研究好了,他從研究世間相的時候作的詩,乃至作的詞,就是形容空義,不可得!不可得,你還求什么呢?你想得個什么結(jié)果呢?這就是你的自在處,觀自在照見五蘊皆空,這就是照字。一空就安逸了,什么都沒有了,外頭跟自己的根塵、五蘊全是空的,外頭一切世界全是空的。心沒有了,境也沒有了,心亡境寂。心不存在,外邊一切境界相也就不存在了,寂然!寂下來了,“心亡境寂兩俱空”,一切法都如是。所以空中要是沒有這些六根、六塵、十二處、十八界,咱們這一切就組成不了的,離開這十八樣,是一樣也沒有的,這十八樣本身也是空寂的、寂然的。所以說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乃至無老死,一部心經(jīng)就說的是這些事。什么呢?遣除,任何境界相都要遣除,那就達(dá)到了空寂。
我們再一個一個的來分別一下,行!凡要說修行也好,說一切行動也好,包括你過去的身口意,假你現(xiàn)在的身口意,還有未來的身口意,這都叫行。說話有善業(yè)有惡業(yè),言語有妄言、綺語、兩舌、惡口四種言語,也都叫行,這叫口行。身里頭殺盜淫,這叫身行。意里頭貪瞋癡,這叫意行。你把它翻過來,不妄言、不綺語、不兩舌、不惡口,這就是善行,也叫行。不殺、不貪、不盜、不邪淫,這也叫行。一個善行,一個惡行,就是善業(yè)和惡業(yè)。但是善也是空的,惡也是空的,但是善業(yè)隨順空,惡業(yè)(造的業(yè))它不隨順空,它要受報的。所以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個報都是你自己的行所感召的;你沒有行了,報也就沒有了,行、報,這全是虛假的。
還有識,因為行也識,這個識專指是八識: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賴耶。八識是心王,這個心王的這個心是有真有妄,是真妄和合為體的,這叫識,識是了別的意思。由你過去的業(yè)所感召的果,那你今生就受吧!你今生受的是過去的業(yè)所感召現(xiàn)在的果,這就是你今生所受的。你今生又再造業(yè),這個業(yè)有善業(yè)有惡業(yè),你現(xiàn)在造的業(yè)就感未來的果;雖然未來的果報還沒現(xiàn)前,那你做的業(yè)也給它確定了。要問你未來如何?你現(xiàn)在做的就是你未來的。你不要問別人,你自己很清楚,你善業(yè)多,你未來的就幸福,生活愉快,什么災(zāi)害也沒有。就我這個年齡,我從小到大看過很多這些社會上的事,有些人就在那火災(zāi)當(dāng)中,紛飛擾亂當(dāng)中,他就是能平平安安的什么事也沒有,什么災(zāi)害也沒有,好像都跟他沒關(guān)系。有些人,家、個人乃至我們整個國家在動亂當(dāng)中,而他的安定沒有事,什么原因?他過去的業(yè)。他從來沒缺過什么,也沒犯過什么愁,也沒什么苦惱,這就是過去的業(yè)得到現(xiàn)在的果,那你現(xiàn)在的業(yè)(所造業(yè))得到未來的果。這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沒報的時候是時候還沒到,時候到了報就來了。但是在心經(jīng)上講,這些個全是假的。但是我們受苦的時候不高興,煩惱就重;享樂的時候,煩惱就輕。你什么都有,你還去害別人干什么?你有什么貪求?他自然少造業(yè)。如果你再能進(jìn)一步做慈善事業(yè),布施,自然就愈來愈感善果。
但是善惡唯識一念間,就這個識作怪。在它造業(yè)的時候,它造的惡業(yè)、造的善業(yè),它是指揮者。指揮什么?指揮它的身,指揮它的口,指揮它的思想,它本身就是思想,識!乃至投胎轉(zhuǎn)世受業(yè)因果,識!由于過去的業(yè),現(xiàn)在今生的識,這個識就是“去后來先作主翁”,八識!當(dāng)你投胎的時候,眼耳鼻舌身意沒有,就是八識,這是去后來先。投胎,來之前;等到死,肉體全毀壞了,都走了,識還不走。有的說一天,有的說是三天,識才走。有的是業(yè)障最重的,七天,識才離體。凡是佛弟子他死亡的時候,我們一般的不當(dāng)時把他火化,要隔七天,最少最少隔三天。如果要死到醫(yī)院里面就麻煩了,當(dāng)時就進(jìn)了停尸房去了,凍你身體。但是我們出家人不凍身體。不要動他,誰動他,他身體非常憤怒,瞋恨心就起來的,因為他很大的痛苦。這就識的作用。等你的識,看你跟哪個父母有緣。死了之后的神識,十方都是具墨,黑暗的,只有你跟你父母有緣,那有一線光明,你就奔那一線光明去了,你看見你未來的父母,你就受身了。
剛受身的時候,名色。佛說這個名色,名就是心,色就是身,名色就是身心二法。你將投入母胎的時候,這個中間七天一變、七天一變,七七四十九天。最初只是精和血,只有這么個名字,沒有實體,名就是心,色就是身。就是初投到了母胎之后,必須經(jīng)過五個七天,已經(jīng)一個多月,五七三十五天,這才有個形,剛起一個身的形,就是根的形,有生出小手小腳,有那個身體,沒有實體,所以叫名色。光有個名,叫名色。但是七天一變、七天一變,變到七七四十九天,這時候有眼根,才產(chǎn)生叫六入。從名色,第七個七日,七七四十九天之后,六根開始了。開始之后,根對著塵,這時候媽媽要喝熱的,你感覺著燙,不舒服,有感觸,難過;媽媽要吃冷的,感覺著冷。從識投胎,叫名色,名色轉(zhuǎn)成六入,六入轉(zhuǎn)觸,觸是相對的。媽媽每個動作,你在里頭感覺著難受,這叫觸。受,是領(lǐng)納,領(lǐng)納外邊的境界相。就是生了之后領(lǐng)納外邊境界相,那時候你的六根對著外頭六塵,有的苦不愿意受,你不愿意受也不行,也得領(lǐng)受。喜歡受的產(chǎn)生快樂,這個時候就有愛憎,有愛有憎,剛起貪愛。喜歡,就是前生的業(yè)帶來的。喜歡的就想得,不喜歡的就想把它離開。因此就有取,愛緣取。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就想得到,愛就緣取。這一取,給未來生又做基礎(chǔ)了,就有了。有是后有,一切善惡因果從這產(chǎn)生。有就生,生再受生,受生之后就有老死,就有衰壞。有了衰壞,有了老死,在這個中間你的貪愛心、分別心、緣影心很多,這是人生一個過程。
【無苦集滅道。】
在這個時候有苦、有集、有滅、有道,講四圣諦法,就講未來你的心怎么建立的。生死就是你感的果,這個果就是苦,有生死本身就是苦。這個苦怎么來的?你自己做的業(yè),你起惑造業(yè)。起了惑,造業(yè)是因,這個因一定感到苦樂之果,這叫世間因果相,你是離不開的。任何人,釋迦牟尼佛的化身是佛,佛也經(jīng)過這一樣的,他也是投胎入生,這叫示現(xiàn),他是示現(xiàn)的,示現(xiàn)跟人類一樣的。苦是怎么來的?你過去的因召感來的,這叫集。不是一個業(yè)兩個業(yè),你一生做很多的事積聚一起來算總帳,這是你惑業(yè)的因,一定感到世間的果報,就是苦集是世間的果報。我們信佛求道,乃至于成道,就感到滅的果。滅的果是什么?涅槃,了了生死。這個果怎么得的?從哪個因得的?道的因。修道,或念經(jīng)、拜懺、禮佛等,了了生死了,斷煩惱所證得的道。這就是苦、集、滅、道。
這是我們最初佛教授的方法,要想斷世間的苦果,先斷因;這個因斷了,修道的因就成了;修道種下樂因,樂因就出世間了,就感到滅的果。這叫苦集滅道的兩重因果。我們經(jīng)常說先斷煩惱,咱們不是感覺煩惱很重嗎?你先把它斷了,把煩惱的因,感苦果的因,你把它斷了,你不煩惱了。怎么斷呢?修道,滅煩惱的方法就是要修道。你修道的時候,才能把貪瞋癡的這些煩惱斷了;斷了,苦果就沒有了,那你一修道所感的是樂果。這是佛最初說的法,叫四圣諦法,給凡夫說的,給一切凡夫說的。欲界、色界、無色界稱為二十五有,都有生死,有生有滅,如幻如化。四圣諦法沒有主宰意思,主宰是你的心,如果相滅了,性也滅了。那個性不是那個性,是你生活習(xí)慣性,這叫慣性。大乘起信論講有習(xí)種性、有性種性,這種性是熏習(xí)來的,是習(xí)種性。當(dāng)你一修道,養(yǎng)成道種性,修道成了種性,常時相續(xù),然后斷生死,證涅槃。就像我們晚上睡覺,很疲勞睡得很熟,一定要作夢,在你作夢的當(dāng)中這是虛幻的,夢中里頭那個夢境全不是真實的,是虛幻的。但是夢中做的好事、做的生滅,或者撿了黃金,或者是丟了東西,醒了什么都沒有,因為是作夢。那這個你作夢能懂,你在人生這個夢,人生大夢你就不懂了,你認(rèn)為都是真實的;這個也是假的,什么也得不到。這就是在你思想上、修行當(dāng)中,不是一下子就證得空性了。咱們講的是有多劫累劫修行的,修佛道不是投機取巧,不會占便宜,沒有,沒有便宜的。什么是便宜?方便智慧,你得到方便智慧,那是最便宜的了。
因為佛說這種意思,知道苦了,你別召感,斷因,把集斷了。所以想修行,入佛門,想證得,證得什么呢?斷煩惱,證菩提。羨慕滅,羨慕涅槃,羨慕佛所說的教法,那就要修道,修道就能證滅,把根本的苦本給它斷除。這種道理很深,究竟涅槃樂,得證佛的究竟涅槃。不是二乘人,聲聞、緣覺是不了這種道義的,以為他證得的就是實證了,那個不是的,所以苦集滅道是給二乘人說的法。
【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yuǎn)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大乘菩薩得修空觀,得要真空現(xiàn)前。所以要學(xué)般若法,要修沒有生滅,沒有修證,真正的空相,這就是咱們現(xiàn)在講的般若義,就是生滅的修證。因為自性本空,沒有苦集滅道,自性里頭哪有苦集滅道?沒有一個真實的,真實的就是涅槃,涅槃的真實就是般若。所以涅槃的意義不是死了,叫不生不滅。智慧還有生滅嗎?智慧沒生滅。
這叫省實,真正的省察到了實理。證得實理了,這是一步一步的,咱們講的三十七道品,一步一步修得來的,才能達(dá)到什么呢?無智亦無得。智慧所得的無形無相,不是有,是非有,非有是沒有,那就是真空,真空不空,隨緣而現(xiàn)有,這叫無智亦無得。智,就是我們能觀的智慧。得,所證這個理。等你真的到了這個程度了,也沒有能得的智,也沒有所得的理,一切皆空,五蘊皆空,這個空是真空。真空沒有一切相,叫真空絕相。也沒有言說;但有言說,都無實義,以前我給大家講沒有真的。像我們說火,不是火,要說火是火,把我們嘴都燒了;要說水是水,那就把我們淹了。全是名詞,但有言說,都無實義。沒有個什么證得的,到你成佛了,得無所得。咱們講金剛經(jīng)講了,佛說沒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證得的,也沒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也沒有能證得的人,這個意思就是顯示真空絕相。
這個道理要大家多思惟,無相法門要用無相觀,思惟之后,修了之后,對你所思惟的不去執(zhí)著;要把所思惟的執(zhí)著了,還是有的。你真正達(dá)到無相,第一個你懂得無能無所,能是約自分說的,所約外面境界說的,自分是空的,四大假合。這個道理不是咱們這么說說就容易,要進(jìn)入的,得從你實際去修。每天你什么都看破了,什么都放得下,到那個時候,這個心經(jīng)后文就要講了,心才無掛礙。咱們這心遇什么掛礙什么,就是放不下。所說的空義就是你要放下,不要有時候執(zhí)著空,空也是空的。因為你執(zhí)著空又變成有了,這就空本不空,空本來不空。不空是什么?就是有,有不是有,是妙有,是大菩薩所證得的境界。
咱們現(xiàn)在第一步就觀想,觀想什么?什么都不執(zhí)著,你就解脫了。但是最初開始的時候,隨順善法,斷絕惡法。當(dāng)用善對惡的時候,惡都沒有了,純善了,善也不存在。善也有掛礙,到了心空,一法不立。一法不立的意思,就是什么也不執(zhí)著,不但妄法不執(zhí)著,凈法也不執(zhí)著。到了那時候,無一切相,無一切法,無我、無人、無自、無他,就是咱們讀金剛經(jīng)剛說過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但是這“無智亦無得”的含意是非常廣的。
上次我們講“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yuǎn)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智是能觀的,以此能觀之智,證得了所證之理。能觀之智,無智,不執(zhí)著。能觀的智不執(zhí)著,對于所觀的理,能觀的不執(zhí)著,所觀的也不執(zhí)著,這個是不執(zhí)著的含義。就是我們修道的人,不論小乘、中乘、大乘,三乘修行人以什么為來修行呢?就是智慧,以能觀之智,般若的智慧照一切法皆空。因為有這個智慧,這個智就是空智,由空的智慧而得到的理,得到諸法之體,諸法之體本無,法性如空。因此我們所看的一切法有,不見空,這個有不是真有,是假的,空華。眼睛發(fā)花了,看什么都是兩個三個,其實不是,一個也沒有,叫眼見空華。就拿這個來作比喻,在這個無智亦無所得的上頭成就道業(yè),成就菩提智慧,成就菩薩道。解釋這句話,“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無法可得的,菩薩行菩薩道沒有一法可得,那所證得的涅槃也沒有涅槃可證。咱們在金剛經(jīng)上講,佛告訴須菩提,沒有一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可得,這一點須菩提是體會到了。心經(jīng)也如是,依著般若波羅蜜多的智慧,才能夠使你的身心無掛礙,無掛礙就是什么執(zhí)著都沒有了。因為一有執(zhí)著,就有恐怖,有憂傷,有煩惱;要是什么都沒有了,你還掛礙什么呢?是空的。人經(jīng)常講“心空及第歸”,形容詞,沒有掛礙就沒有恐怖,一切顛倒夢想、虛假、妄想全部不存在,證得究竟涅槃了。
因為我們平常修行的時候,無論哪一位道友都是有目的的,想有所得,這個得是想從得到無得。例如我們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念阿彌陀佛的目的就是想生極樂世界,生到極樂世界就是無所得。得到什么?極樂世界不是真實的,也無所得。因為無所得,一切菩薩(菩提薩埵就是指著菩薩說的)既然無所得了,心里無掛礙。凡是有得,就要顧慮到失掉。有得有失,你得到了顧慮失掉。所以菩提薩埵所修行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所得,也沒個失掉。得既無得,也無所失,沒有任何顧慮。所以才說無有恐怖,把這一切有所得有顧慮都叫顛倒夢想,顛倒夢想證不到究竟涅槃。這個無所得是什么?是大般涅槃,佛的不生不滅究竟境界,那菩薩還是得到了。得到什么?智慧。所以我們學(xué)佛學(xué)經(jīng)要學(xué)明白了,這不是物質(zhì),你得到個什么東西,等你明白的時候,你有什么得到?什么也沒得到,就這個含義。說菩薩無所得,但是他真正得到了。得到什么了?智慧。智慧是空的,不是有形相的,空慧,所以叫無所得,就成就了,究竟成就了。
在一切諸法的性,性是體,本來是空的。一切諸法之相,相依性起,緣起的,已經(jīng)證得它了,了解到了,都是空的。有方便的空,就是大菩薩。沒有方便的空,就是墮入二乘地。二乘地是有得,他有執(zhí)著,有涅槃可證,有煩惱可斷。凡是沒有方便善巧的,沒有方便空慧的,都墮在二乘地;要有方便空慧的,無所得,沒有什么能得,也沒有什么所得,那才能達(dá)到無上菩提。
空有兩種含義,一種行空,一種不可得空,空還得個什么呢?二乘人證得涅槃,他認(rèn)為有能證、有所證,了了生死,證到涅槃,這是暫時方便乘,不是究竟義。二乘人把這個當(dāng)成究竟義,就執(zhí)著,他沒有方便善巧的空慧。他證得了空慧,那個空慧就不能起方便善巧,不利益眾生,就墮入二乘地。大菩薩行方便善巧道的時候,他無所得,他是方便善巧。因為他有智慧,方便善巧慧,所以他能夠直至菩提,能夠證得菩提。
咱們學(xué)般若波羅蜜,就是學(xué)這個方便善巧的觀慧,要有方便善巧觀。這個觀產(chǎn)生智慧,什么智慧?照諸法皆空。這就是前頭第一句話,“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用般若智慧照見諸法皆空?者有什么得嗎?還有能得所得的嗎?全是空的。這個就叫般若方便善巧慧,菩薩有,二乘人沒有,因此他照見諸法皆空。我們前頭講了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六度一切因緣的相,這些相都是因緣相,乃至于能證的般若智慧,所證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能證所證都沒有物質(zhì),全是空的。為什么?無所得,能證的智慧,所證的智慧,能所合一了,只是一個智慧。
修行的時候是無所得心修行的,證得的時候是證得無所得的心,能行的無所得,所證得的無所得,這樣子心還有掛礙嗎?所以心無掛礙了。因為無掛礙,就沒有恐怖。咱們一般的得到個什么,就怕失掉。這都是世間相,只有凡夫得到了財富才怕失掉,為什么?保不住。世間的財富是五家共有的,你得到了,你會失掉。賊偷,給你偷掉了;馃,失火給你燒掉了。發(fā)大水,水淹,那就淹的沒有了。還有一種,不孝的子孫,你的不孝兒女?dāng)哪愕募覙I(yè)。國家可以沒收你的。所以你的財富、你的一切物質(zhì)東西是五家共有的,這五種的因緣都會讓你失掉的,那你的心就長時間的有掛礙,這叫患得患失。
你心空了,什么都沒有了,一切掛礙沒有,這叫達(dá)到法空義。所以在大般若經(jīng)上講,你能達(dá)到一切法自性性空,證得般若波羅蜜多,就是無上菩提,能夠轉(zhuǎn)妙法輪,能夠度無量眾生。但是把這些所得的得無所得,沒有一念心在這上起執(zhí)著,也沒有“我是證得了一切諸法性空,我是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要有這種的思想,沒有證得,他有個能證,還有個所證,他不能轉(zhuǎn)微妙法輪。要能夠認(rèn)為一切皆不可得,以不可得的智慧,證得一切諸見皆沒有,全是虛妄的。因為沒有妄見,得到真實,沒有顛倒夢想的煩惱。凡夫就是在顛倒夢想中,一會得了,一會失掉了,一會有所得。假使有所證、有所得,那個就叫顛倒妄想,顛倒夢想就這樣解釋的。
菩提薩埵是指著人說的,就是大菩薩,就是覺有情。依著菩提薩埵這些大菩薩是指人說的,般若波羅蜜多是約法說的,就是菩提薩埵(行菩薩道這些大菩薩)依著般若波羅蜜多的法,達(dá)到什么樣境界?心無掛礙,什么掛礙都沒有,什么顛倒夢想都沒有,這叫空一切障礙。能空了一切障礙,那才能證到究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他所證的果,才能達(dá)到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三世諸佛,舉例證,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三世諸佛都是依這個無上的智慧——般若波羅蜜多,才能成佛的,才能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一般的翻譯,就我們?nèi)A言的話來說,就叫無上正等正覺。舉例說,過去的、現(xiàn)在的、未來的一切諸佛叫三世諸佛,他們都是依著這種到彼岸的智慧,才證得了無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才能成就正等正覺。成就正等正覺,就是以這個般若的智慧,心無掛礙,一切無所得才能得到。無所得而得,得即非得,得還是無所得。
這一段是說佛,說過去的佛,他們成就正覺了,所以叫如是而來,就叫如來。來即無來,來即是如,如即是來,所以稱為如來。如是不動義,來是運動義,如如不動而教化一切眾生。雖然為教化一切眾生而(幻化的)來到人間示現(xiàn)成佛,這個來而不來,沒動的是本體。是幻化的,空身即是法身;没聿皇钦鎸嵉,“幻化空身即法身”,有佛世界如是,無佛世界也如是,這叫法爾法界,就是法界的自然現(xiàn)象。
佛是證得了,覺悟了。一切眾生沒有證得,但是他具足;雖然沒有證得,但他具足,具足什么呢?佛性。佛跟法跟一切眾生,是三無差別,佛即是法即是眾生,眾生即是佛即是法;說他含著種子,眾生都有成佛的種子。為什么呢?本具故,他本來就具足。但是在很多名相分析起來,佛有三德,這是講佛的智德。佛要斷一切迷惑,斷一切惑業(yè),斷污染,那叫斷德。智德、斷德,我證得了究竟,這是有分別的,其實三位一體。智德要了達(dá)諸法,圓融無礙,沒有差別。因此通達(dá)一切法,沒有障礙,但是能隨眾生機。正因為無障礙,能隨一切眾生的機,佛有無量法門,哪一類眾生就給他說哪一類的法,這是佛的智德能隨法。斷德,佛是斷除了一切煩惱、一切惑染,都是凈寂了,所有化度眾生,他的處不被一切染污所染。就是佛的依止處能夠自在無礙,沒有束縛;因為斷了一切惑,束縛不到的。因此成就了如來的果,這叫轉(zhuǎn)生死而為涅槃。在眾生這是生死,在佛就是涅槃。贊嘆佛的功德就贊嘆般若波羅蜜多,因為般若波羅蜜多是無障礙的,不可思議!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以下就說般若波羅蜜多秘密的神處,把般若波羅蜜多行咒。大家不是要念咒嗎?這就是形容咒,作秘密講,贊嘆般若功德的意思。這以下是贊嘆般若波羅蜜的功德,就是它有什么功能、產(chǎn)生什么作用。因此在諸佛菩薩他證得般若波羅蜜多,那就不可思議了,神了!咱們稱什么事說可神了,說不出來,有一種神妙的意思。因此就把它說成大神咒、大明咒、無上咒、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大家都要學(xué)密,神秘,就是咒,神秘的!把這些咒說成這么多,就是前頭的般若波羅蜜變成這個咒,變成秘密義。依此深般若證得了涅槃的菩提,這是般若的功用。這個功用不可思議,沒法顯現(xiàn),數(shù)量非常之廣,怎么說都可以。
這上說四種咒,秘密來比喻,比喻什么?這都是比喻般若波羅蜜多的,一個大神咒、一個大明咒、一個無上咒、一個無等等咒四種。把大般若六百卷縮減成心經(jīng)八十幾句話,又把這個縮減到成一個咒語。什么咒?無等等咒。說它神也好,說它明也好,神明都是照了的意思、都是不可思議的意思,沒有與它相等的。那就是把大般若變成咒了,沒有與它相等的,濃縮。咒,你好記!
就解釋這四句咒,在大智度論里講得可廣了,大家有時間就看看大智度論吧!在大智度論里講大明咒專門破外道的,種種的念咒。咒語就是濃縮的,很短很短,念個咒就利益人了。如果有些個腦子也不大清楚,記憶力也不好,講很多經(jīng)文他沒辦法攝受,那念個咒吧!不求解了。一般的人批評這個,果親王他批評“口念糊涂咒”,為什么?你問他這什么意思,不知道,這不是糊里糊涂。“口念糊涂咒”,心里想的“財色名食睡”,那這個咒就念得糊里糊涂,他不知道咒是什么意思。你給他解說咒是什么意思?心經(jīng)。心經(jīng)不懂,大般若。大般若再不懂,三藏十二部。就是一句話,一個咒。
咒,以前在印度時候,是專門破外道的。邪門外道的有很多種,編一個咒,有六字真言、四字真言,后來是外道偷佛教的,剽竊佛教。我記得我小時候,大概是幾歲,我父親信外道,什么理門、會道門。那時候我們東北有很多這些外道,有道德總會,就是外道的根源,一些外道的叫道德總會,就講外道。法不傳六耳,他那是六字大明神咒,也叫大明神咒,完了又叫五字真言,做得多秘密。五字真言是什么?觀自在菩薩。法不傳六耳就是我們常念的,后來你懂得了就是念觀自在菩薩。把那個屋子密的拿布都裹上,一點光亮都沒有,人還得跪著走,不許拿腳走,跪著匍匐前行。匍匐前行是拿腿跪著往前爬,爬到那去,等他跟你說咒;還拿幕帳蒙上,一點光明沒有,完了說什么?觀世音菩薩。
我們說這六字大明神咒,“嗡嘛呢叭咪吽”,跟你解釋,翻譯過來的話是白蓮華,你念嗎?一切咒,我們要知道咒的意思是濃縮了,就是精華,一切法的精華。一句咒要把它解釋起來,那就解釋,咱們就說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家都知道無上正等正覺,所有三藏十二部就是成就這一個,就是達(dá)到這么個目的。所以有時候合,有時候開,開就是開放,合就是總起來說,要知道這個咒的含義,這個咒可神了。咱們經(jīng)常說的可神了,又測量不到,就讓你不去測量。明能破黑暗,神明!神明!就是破黑暗的神秘不可思議。就是說般若波羅蜜它的神功妙用,不是你心量所能知道的,但是能破一切黑暗。大明即是真空,大神也即是真空,顯現(xiàn)真空的智慧之理,就叫大神咒、大明咒、無上咒,都是這樣子。這是佛的心印,秘密的心印。既不說有法,它要什么等?無等,又加等,無等的等就是無等,還是無等,無等的等等于沒有。般若波羅蜜這個法門是一個無比法,拿什么法來跟它相等呢?不可能,是無等等。無比的法要跟它比就是無等。到這個時候分段生死、變易生死都沒有了,二死永亡,死生永滅。所以要學(xué)般若波羅蜜經(jīng),整個的大般若波羅蜜經(jīng)就是一個咒,是什么咒?大神咒、大明咒、無上咒、無等等咒,就是真實不虛的,就念這個咒就行了。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這個咒是什么呢?就是到彼岸,大家都到彼岸了,就是最后的這個咒。“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就是這個咒。這個咒說它是大神咒、大明咒、無上咒、無等等咒,就是“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這個咒即是心經(jīng),也即是大般若經(jīng)。咱們這第一句話就是觀自在菩薩,就是這個咒,這個咒就是觀自在菩薩,前面說的觀自在,后頭說“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就是到彼岸,到彼岸,大家都要到彼岸。怎么到的?照見五蘊皆空,這就神了。
所以咒的意思,每部經(jīng)完了有的說,因為咱們漢人不大認(rèn)得,所以他就不說了。每部經(jīng)后頭都有個咒,它意思是什么?濃縮,經(jīng)文太多,把它濃縮起來。經(jīng)的含義,就是到彼岸,到彼岸,大家都到彼岸,“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就是成佛,成佛,大家都成佛。
要把它詳細(xì)解釋翻譯的話,揭諦就是去,就叫揭諦。去干什么?度,也是一個字。度什么?度眾生,你用般若波羅蜜的智慧去度眾生,把它完全說一句話就這樣子。度,度,揭諦,揭諦,度眾生,度眾生;波羅揭諦,都讓他們成就,到彼岸;度眾生,度眾生,度一切眾生都到彼岸,都成佛,就是“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咒的意思。
把這個咒尊稱是大神咒、大明咒,同時揭諦、揭諦是自度,了了生死了,來度一切眾生都了生死。波羅是彼岸,波羅揭諦是我把這些人都送到彼岸去了。僧揭諦加個僧,這個僧人,僧的含義或者是總說的總,或者普遍的普。咱們僧是和合義,也當(dāng)總字,把咒翻成總,總體的總,或者普,普度的度。它的意思就是普度一切眾生,自他一切的眾生,不光是人,凡是鬼道的、畜生道的,凡是這一切都把他(它)攝成人道,要普度一切,都讓他們覺悟。就是菩提,菩提是翻覺,這是不變的,就是讓他們都了生死,證涅槃。
心經(jīng)文字不多,義理很廣了。為什么?它包括六百卷的義理,就等于六百卷大般若的心。因為佛度眾生就是隨眾生的根機,應(yīng)以何法得度者,示現(xiàn)說什么法。從凡夫一直到成佛這個過程當(dāng)中,你必須得去做。佛說很多的法,你得去做,修行修行。我經(jīng)常講這個修行是修理修理你,你自己修理修理你自己。開闊的說,修理修理你那口不要亂說,依著佛教導(dǎo)去說;修理修理你的身不要亂去做,要依著佛教導(dǎo)去做;再修理修理你那個意(就是心)不要胡思亂想,依著佛的教導(dǎo)去想。所以心經(jīng)文字不多,但是它包含著大般若經(jīng)六百卷。
佛教化眾生是隨機的,不是固定的,有什么機說什么法,不是捱板的,他的目的就讓你不要執(zhí)著。眾生就不同,學(xué)什么法執(zhí)著什么,這叫什么執(zhí)?法執(zhí),學(xué)什么執(zhí)著什么。學(xué)般若變成執(zhí)著了,不是智慧了。般若是不執(zhí)著的,是解脫的,是自在的。所以咱們現(xiàn)在解釋的心經(jīng)一卷,把大般若六百卷的道里,那里頭含的義理、那個道理,就是佛教化眾生的時候,隨他是什么樣根機,就怎么樣引導(dǎo),最后的咒就是“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達(dá)到了,讓他了生死,到彼岸,究竟成佛,就這么個意思。雖然文字不多,義理非常廣,從你凡夫發(fā)心一直到成佛。
但是眾生種種類類,因為眾生的心他不能照諸法實在的道理(就是諸法實相),他的心不能照了諸法的實相,就是他照見不到諸法的實相。為什么?因為他的業(yè)報所感的六根六塵六識,這一切的境界相,一會執(zhí)著有,一會又執(zhí)著無,全是執(zhí)著。一執(zhí)著,那般若波羅蜜沒有了,般若波羅蜜的智慧就沒有了。翻過來,翻過來就是依著般若波羅蜜法門去修行,但是得修行的功夫到成熟了,能夠放下一切,看著諸法皆空(五蘊皆空就代表一切法了),這時候你才能自在。
修,就是觀。觀了,修行了,一切你都看的認(rèn)得了,如夢幻泡影了,你就自在了,自在了才能五蘊皆空。觀自在照見五蘊皆空,你觀你自在,你不觀你不自在。所以這個心經(jīng)上不叫觀世音,這是觀自在菩薩自己修行的,是觀自在!在法華經(jīng)普門品叫觀世音,那是利他的,觀自在是自利的,利他跟自利的作用就不一樣了。所以我們要是讀了心經(jīng),就依著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去修行,那你去照吧!把你的心用到什么上呢?就是照照,照照苦集滅道,照照十二因緣,照照六度,完全是智慧。你這一照,觀一切法不可得,全是空的。你這一照,得了一切智,一切智就神了,什么都知道。知道什么呢?知道它的體性,什么都是空的。知道真空絕相,一切法皆空,成圣人了。圣諸法解脫,圣人是諸法都解脫的,都成空的。依著般若波羅蜜知道一切法本來就不生不滅,是你的妄想心認(rèn)為一切法生滅,一切法本身是不動的,你懂得這個道理了,自然就解脫了。
一切古來大德你去參學(xué)的時候,請問大德,我現(xiàn)在很不自在,請師父跟我說解脫。大德就指示他,說:誰把你捆起來了?他說:沒有,沒誰捆我。那你還求什么解脫嗎?當(dāng)下就是解脫,是你的妄想心不達(dá)一切法空的理,妄想心不明一切法空的理;等你理明了,當(dāng)下就解脫了。但是你得經(jīng)過一段過程,像觀自在菩薩得經(jīng)過照。這個照就是你得有般若智慧,才能照見一切法空;一切法空了,在任何什么時候,你都知道是空的了。但是利益眾生又不空,那是假的,空是真的。“空、假、中”這叫三觀,因為證得真空,知道一切假的,不住于真空,也不住于假的。假的沒有,住什么?就是一切不執(zhí)著,解脫自在。那叫中道義,不住空,不住假,就住中道,真正解脫門。從般若達(dá)到解脫,入解脫就是入于中道。咱們出家的廟,咱們前頭那個石門就是三個門,一個是解脫,一個般若,從般若達(dá)到解脫,入于中道。
大家看佛所說一切法,我們在學(xué)這些法的時候,法是讓你來解脫的,不是讓你束縛的。我們學(xué)法學(xué)得非常窒礙,窒礙就是處處行不通,哪里來的呢?自己給自己做的,人為的。這有個道理,我們這寺廟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得要按規(guī)矩走。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要方,可不是圓,方絕對不是圓。圓可以隨緣,圓可以隨方的緣。這我們就講到修道是一步一步走的,不是像跳的,不是像飛的。有沒有飛的?有,頓超直入。漸次當(dāng)中,也有快有慢。
現(xiàn)在社會的發(fā)展,咱們走路以前假出力,騎驢騎馬騎牛,現(xiàn)在改成自行車,騎自行車、坐汽車、坐火車很慢了,現(xiàn)在發(fā)明坐飛機,飛機多快呀!快有危險性,火車也有火車撞車的時候,自行車也有騎自行車出車禍的時候,我就拿它想修道。想修道的時候,坐飛機是快,就像我們參禪,頓超直入,立證菩提,快!有危險性。飛機空中出的禍,跟火車出的禍,跟汽車出的車禍,汽車出了車禍不見得就死,那飛機摔下來是活不了,快是快,危險性也很大,因為在空中控制不了。頓超直入,立證菩提,先得有這個功夫,得有這個善根。
這個頓是從漸來的,你肉眼是看不到的。大菩薩哪一尊修成佛都經(jīng)過無量劫,說三大阿僧祇劫是攝受眾生的方便,你學(xué)經(jīng)的時候看看釋迦牟尼佛修行無量無量劫。因此頓中是漸來的,看見現(xiàn)在是頓,他是無量劫修行來的。漸中有超越,但是這個超越是大菩薩利益眾生的方法,得學(xué)!依著佛說這么多部經(jīng),就是學(xué)怎么樣教化眾生,怎么樣利益眾生,那得有方便善巧,一步一步來。
我們一學(xué)般若經(jīng)了,說戒律是小乘法,戒律太不自由,不許干這個,不許干那個。如果你達(dá)到空了,你什么都可以干。為什么?空的嘛!你干了也是空的。你既然認(rèn)識是空的,“殺盜淫妄酒”全不存在,空的嘛!任何爭議都沒有,都是空的。當(dāng)你煩惱來了,空的!你沒有煩惱?我沒有!我證得空理了。當(dāng)你能夠這個就是可以自在無礙了,所以你得從觀來,你不觀,你怎么自在?所以觀自在,大菩薩行菩薩道。你看,大菩薩行菩薩道的示現(xiàn)種種神通妙用。說念個咒就成了;我看你念一個咒、念十個咒,你念一輩子的咒,你也成不了。我一聞法就明心見性;你有那些根機嗎?那是無量劫積累的,不是開玩笑的,說話可以說,做起事來可就難了,得一步一步來。
我們現(xiàn)在怎么培養(yǎng)我們般若智慧?現(xiàn)在你們感覺說我明心見性,立證菩提,你能做到不能?做不到的,那你怎么辦?熏。我給大家講大乘起信論時,在我們學(xué)華嚴(yán)經(jīng)之前講大乘起信論,你先得了解,先生起這個信心,這僅是信。真正信了,然后得去做,你做起來可要一步一步的走了。我看那飛機再快,一個小時一萬公里、兩萬公里,我看咱們那月球上天,現(xiàn)在還沒到月亮里頭去呢!一天都飛多少萬公里,還圍著月球轉(zhuǎn),進(jìn)了月球軌道了,還沒到月球上去。
在我們佛經(jīng)上講月球跟日球是圍著我們須彌山轉(zhuǎn)的,沒到頂上。像這個無量億的月球,無量億的日球,咱們一念間就到了。你這一作意,一入觀,到了!阿羅漢本事雖然不大,但是到月球到日球,他是一作意就到了。不然咱們到極樂世界去,怎么去?坐飛機到極樂世界去?十萬億佛土,無量的太陽月亮,咱們到一個月球都這么困難,你到極樂世界怎么去呢?般若智慧一照,把極樂世界就照見了,再一照你自己也就去了,照去,照來,自在無礙!但能照得到不?
所以學(xué)般若義要開智慧,以智慧度煩惱,以智慧消業(yè)障。但是怎么得到智慧,我們有幾種方法,一種懺悔,拜懺;一種持名,持圣號;一種修觀,思惟修。這幾個你感覺到困難,念心經(jīng)會吧?不困難吧?一天你給你自己規(guī)定念一千部心經(jīng),或者念一百部心經(jīng),別的你什么都不做,過十年,你看看你開智慧不開智慧?十年,天天就是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光念這個心,一天照見五蘊皆空,念念都照見五蘊皆空。光念,你念念漸漸付諸行動,在你思想上特別高興。念念心經(jīng),你不高興了,沒什么作用,空的!你很煩惱,一念心經(jīng),假的,空的,你自己會跟你自己開玩笑,念念你自己會笑了,“唉呀!假的,沒事”。天天這樣想,假的變真的了。不是這樣子嗎?你學(xué)手藝是世間上相,兩年三年就學(xué)會了,F(xiàn)在人的腦子很聰明,假科學(xué)假儀器幫助你就會了。都如是的!
所以佛告訴我們方法,一個懺悔,一個讀誦大乘,一個靜坐思惟觀照修,觀照你起心動念處看看跟心經(jīng)相合不相合?一起念,就看心經(jīng)是怎么說的,你這樣去對照,這個本身就叫修行,就會開智慧。開智慧的意思就是你本來不懂得但現(xiàn)在懂了,那就叫開智慧。自己認(rèn)為是絕對做不到的事,現(xiàn)在他做到了,那不叫開智慧。‖F(xiàn)在我們都有智慧的,能夠信佛,有這么一點信心入到三寶中來,你得到保證了,這是佛說的。“一聞南無佛”,耳朵聽見人家念“南無佛”,南無就是皈依,皈依佛,你也跟著“我皈依佛、皈依佛”,你也皈依了,那你一定能成佛!佛在各個經(jīng)論里都如是說,哪個經(jīng)都如是說。因為你從來都是迷的,現(xiàn)在悟了,遇到悟的根緣了,一定開悟,不過時間長一點。你如果不愿受苦,不愿很長時間,那你加油修行,來縮短時間!
現(xiàn)在我們心經(jīng)講完了,祝大家早日成佛。
- 上一篇:如何消滅嫉妒瞋恚?
- 下一篇:夢參法師講《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 上
- 為什么眾生不能得見諸佛菩薩?
- 學(xué)佛的第一個要求--堅信不疑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如何修行禪定?修禪定的方法
- 學(xué)佛者可以不求往生極樂世界嗎?
- 怎么樣修行?至心精進(jìn)
- 為什么要求明心見性?
- 到寺廟里千萬不要起嫌恨心等嗔念
- 受了三皈五戒后需要注意什么?
- 護持佛法功德無量,人人都能弘揚佛法
- 隨喜是增長自己功德的便宜事
- 為什么修道的人障礙重重?
- 為什么依占察懺法來懺悔?因為地藏菩薩會加持
- 怎么離苦得樂?念地藏菩薩圣號
- 忍一時之氣免百日之憂
- 如何修唯心識觀?什么叫真如實觀?
- 在日常生活當(dāng)中要隨時地觀照自己的念頭
- 果報分為幾種?四種
- 聽聞了佛法需要去修才有用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yán)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yuǎn)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jìn),專注于目標(biāo),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yuǎn)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rèn)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yán)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yán)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