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路何去何從 第六篇 極樂國土 2 散善三福
散善三福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jīng)》中,佛一教阿難修習凈業(yè)三福,可得往生:二教阿難修習十六觀亦可得往生。
以散心修習三福,稱為散善,以定心觀凈土之依、正二報是定善。
佛勸修之凈業(yè)三福是:一者孝養(yǎng)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yè)(世福)。二者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戒福)。三者發(fā)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行福)。
第一福:孝養(yǎng)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yè)
第一福是世福,又名世善!感B(yǎng)父母,奉事師長」為世俗本來應有之孝、悌、忠、信善法,是敬上行。善導大師云:「父母者世間福田之極,佛者即是出世福田之極。」佛住世時,因天下饑荒,三天空缽不得食,有比丘不忍,變賣三衣?lián)Q得一飯供佛,佛對比丘說:「三衣是三世諸佛之幢相,此衣因緣極其尊貴,極其恩重,你今變賣而得此飯,我領(lǐng)你好心,但不能消受!贡惹鸸侄鴨柗:「佛是三界福田圣中之極,您不能消受,誰能消受呢?」佛說:「你母可健在?可拿去供養(yǎng)你母親!贡惹鹫f:「佛尚且不消受,我父母又豈能消受呢?」佛說:「可以消受。父母生你身,于你有大重恩,可以得消!狗鹩謫柋惹鸶改感欧鸱?比丘答不信。佛說:「你以此飯送他們,他們定當心生歡喜,此后定會發(fā)信心,但你先教受三皈依,方能消受此食!褂纱丝芍,父母恩大,必須孝養(yǎng)。「慈心不殺」是慈下行。
王日休居士之《龍舒增廣凈土文》卷四云:「全持齋戒,又禮佛念佛,讀誦大乘經(jīng)典,解第一義,以此回向愿生西方,必上品上生。(中略)能持五戒,常不失人身。若修凈土者不在此限也。若全持十戒加以如上文所言,功德固上品上生矣。若止持五戒而修凈土,亦不失中品上生或上品下生。若又不能持五戒,豈可以不戒殺生乎?殺生為五戒之首,亦為十戒之首,亦為比丘二百五十戒之首。是不殺則為大善,殺則為大惡。(中略)若止能持此不殺之一戒以修凈土,已不在下品生矣。不肉食是為大善。若因疾病而食三種凈肉時,須對所食眾生,念誦『南無西方極樂世界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同名同號阿彌陀佛』四十九遍,以祈彼等往生極樂。此一說法,為明代以后居士行法之軌范。」「慈心不殺」外,尚要修行十善,修十善業(yè)是止行。何謂止行?止行是止善與行善之并稱,是止惡修善,遠離犯罪,是消極之止善。勇猛精進,是積極的行善。不殺生之人,非單止殺生之惡,并兼行放生之善。止殺是止善,放生是行善,佛教稱為止行。身離殺盜淫三邪,口離兩舌、惡口、妄語、綺言四過,意斷貪、瞋、癡三惡是行十善。此第一福是凡夫世福,是住生之基本條件,如不兼修第二福及第三福,只得人天福報。
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第二福是戒福,又名戒善,是小乘善。受持三歸,是歸依佛、法、僧,三歸是入道之初門,五戒、八戒是在家戒;沙彌所受之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戒是出家戒,又名眾戒,不犯四重,名具足眾戒。四重是指比丘極嚴重之四種禁制,全稱四重禁戒,違犯四重,得四波羅夷罪。四重即:(一)殺生,(二)偷盜,(三)邪淫,指與人或畜牲行淫事之不凈行。(四)妄語是未得謂得,未證謂證。(欲受具足戒者,當身體強健,諸根具足,盲聾殘疾不能受戒。)弘一大師嘗慨嘆今之僧界,常為世人所詬病,原因是頗多比丘不守戒律,乃發(fā)愿畢生精研戒法,初學有部之律,后則專弘南山律宗。大師操行至苦,常跣足芒鞋,孑然一擔,云游各處,講經(jīng)弘法,不求名聞利養(yǎng),不別眾食,堪為當今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之楷模。威儀者,有三千威儀、八萬細行。按《大比丘三千威儀經(jīng)》說大比丘舍離煩惱,日常應守威儀規(guī)矩,離一切殺盜淫等、離余遮過、離一切飲酒,名為不犯威儀。三千是形容數(shù)量之多,實則總數(shù)不過一千三百八十余條,而威儀三千之名可能是襲用我國《中庸》:「優(yōu)優(yōu)大哉!禮儀三百,威儀三千!菇涫侵T佛之源,菩薩道之本,故持戒亦可以往生,但要發(fā)大乘菩薩心。
第三福:發(fā)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第三福是行福,又作行善,是大乘善。勸凡夫起大乘自利化他之心,這大心發(fā)起后,便會明白善惡因果皆由我自心所做,于是畏慎,愿種菩提怕種因,此云發(fā)菩提心,深信因果。經(jīng)云:「始發(fā)菩提心,能動無邊生死大海。」讀誦大乘方等經(jīng)典是自利,再將所知所學迥向給大眾,是利他。眾生聞法智慧即開,省悟厭離生死,欣羨涅槃。另讀誦大乘經(jīng)典亦被認為可以祈福消災!惰缶W(wǎng)經(jīng)》卷二云:「若疾病國難賊難,或父母兄弟和尚阿阇梨亡滅之日,當于四十九日內(nèi),讀誦講說大乘經(jīng)律。齋會求福。」
東晉以后,遇旱魃之際,多讀誦《海龍王經(jīng)》而祈雨;唐武則天曾下令各州于各寺讀誦《大云經(jīng)》,以宣布「神皇受命」之事;唐代宗曾請不空三藏講誦《仁王經(jīng)》,為崇護國家祈愿。「勸進行者」是法布施,法如甘露,甘露能使含靈受潤。財施能令人脫貧,食施可濟一日之命,法施則令人出世,功德不可比倫。財施如燈,可令一室通明,法施則如日,能遍照世界。故經(jīng)言:「若人以四天下七寶供養(yǎng)佛及菩薩緣覺聲聞,得福甚多,不如勸人念佛一聲,其福勝彼。」以最大之財寶供佛菩薩及聲聞緣覺圣者,得福不及勸人念佛,便知去施為諸供養(yǎng)之最!論語》云:「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蛊湟馐:「真正有仁德之人,想要自己立足于社會,先要顧慮別人利益,協(xié)助別人也能立足社會;想自己能通達有前途,就要想到幫助別人也通達有前途。能就近取自身做例子,為別人設想,可以說是行仁之路徑與方法!勾苏Z與「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異曲同工,此為孔夫子勸進行者之說!妒^》中,佛菩薩迎接往生行者時,以贊嘆方式勸進行者,是故當知欲勸人,要先贊嘆。吝法而不勸修,將墮黑暗地獄,勸己而行化導,現(xiàn)生即是彌陀。勸進行者又可引申為勸募化物資以造寺、建塔、造像等,勸人舍財布施,把功德回向往生凈土,向涅槃道,亦是利他之大乘菩薩行。故說凈業(yè)三福乃往生凈土之正因。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