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
《金剛經》是佛教重要經典。根據不同譯本,全名略有不同,鳩摩羅什所譯全名為《金剛般若(bōrě)波羅蜜經》,唐玄奘譯本則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督饎偨洝穫魅胫袊螅詵|晉到唐朝共有六個譯本,以鳩摩羅什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最為流行..[詳情]
《金剛經注解》二十五
滌華禪師《金剛經注解》二十五
注
1、是故佛說一切法所以佛說、實無有法、名為菩薩2、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佛說一切法、使諸有情無四相。以無四相已、亦無一切法
解
是故二字、即表前言、佛說一切法。舉心動念、皆是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能無四相之人、一切法、無有用處。所謂無四相、即無業(yè)緣、無業(yè)緣、即無生死。倘若無相、色身雖存在、其心性慧命、已登覺地矣。所以世間與法、是四相業(yè)緣、所造成。倘無業(yè)無相、即無世間。亦名出世間
偈云
一切法治一切業(yè) 無業(yè)無緣亦無法
世間確是眾生造 無業(yè)無相世間空
無法無相空一切 空中確有大法王
空色皆無名正覺 正覺處處說正法
注
1、須菩提⊙佛命聽其意2、菩薩若作是言⊙倘若修菩薩道之人說3、我當莊嚴佛土⊙我當莊嚴、心中佛土、與世間佛土4、是不名菩薩⊙以意識心而莊嚴、是不名菩薩
解
倘若真心、修菩薩道者。當依定慧至寶、而莊嚴心中、清凈之佛土、而不以為功、亦莫欲人知、人見之。而非凡夫、以金銀七寶、莊嚴諸相為佛土。自以為功德、而自豪、與求福求報者、此類之人、非我弟子、即不名為菩薩。故妙定經言、若人造作、白銀精舍、滿三千大千世界、雖有無量、布施福德、謂心有能所、即非菩薩、不如一念、無能所心、所得功德、勝前福德、百千萬倍。心有能所者、四相也。猶如本經所言、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而莊嚴心、為清凈佛土。亦無莊嚴之相、即名為菩薩。其二、若菩薩常生清凈心、即名為莊嚴佛土竟
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注
1、何以故⊙如來自問自釋前意者2、如來說莊嚴佛土者⊙佛自解、莊嚴佛土義3、即非莊嚴⊙不可執(zhí)著莊嚴相4、是名莊嚴⊙如著相莊嚴、為非莊嚴、若心無能所、而生清凈心、在非莊嚴佛土中、而名為真莊嚴佛土成。清凈心者、無四相也
解
前言、我當莊嚴佛土者、我當二字、是能所之心、故不名為菩薩。今復言、如來說莊嚴佛土者、若無能所之心、即名為莊嚴佛土。即非莊嚴者、凡夫以莊嚴、當功德相、與福報相、即為非莊嚴。若菩薩莊嚴者、自心清凈、本性妙湛、覺慧光明。以清凈妙湛、光明為莊嚴、是名莊嚴佛土竟、亦無清凈妙湛、光明之相、猶如虛空凈月、無一切障礙、普照大地、亦無普照、大地之相、即名菩薩、無相、莊嚴佛土成、是名為莊嚴佛土
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注
1、須菩提⊙如來繼續(xù)啟發(fā)2、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倘若修菩薩道者、能覺悟我法皆空、生滅無常3、如來說名⊙佛說此菩薩4、真是菩薩⊙是真修菩薩道者
解
須菩提者、如來續(xù)向、讀經人言也。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通即悟、達即證也。無我法者、我因業(yè)生、法緣人立、業(yè)如種子、是故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善得生人天、惡當入三塗。善惡具遷、當登覺地。是故我因業(yè)生、無業(yè)即是真常。法者、喻人口渴當取水、喻人腹饑當用飯。喻人貪淫、當說白骨觀、喻人圖利、當說幻泡影。喻人學佛、當說無四相。是故我即是相、法本是空。緣人而立法。如來說名真是菩薩、心無能所也。心無能所者、一事無能、亦無所住也。住者貼也
偈云
若悟佛喚須菩提 莫推莫挪卻本來
若名菩薩仍是相 無名無字見真諦
通達本來是通達 只因業(yè)阻與障遮
無我無法真面目 妄說多少假名詞
若無人我法何用 無妄無真法亦空
若空一切人我相 塵塵剎剎見世尊
如來本無來去相 因我而去無即來
說有說無皆是妄 無我無說是佛陀
有名皆是虛偽夢 無名無字遍十方
真是亦有三千相 無是無非即真詮
諸法猶如門隙光 光本故有門屋遮
悟法即是開門相 證道出門見故鄉(xiāng)
勿貪勿染莊嚴相 勿求勿希是佛心
信步疾當歸大道 大道之間見親娘
我本親娘身所生 非一非二是如如
如來覺性本自有 欲求覺性隔千山
勿求三藏十二部 勿貪佛說五大宗
若識本心無識相 如來真法在其中
以上九偈通嚼碎 一口吞入在腹中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8如來有肉眼8
注 不讀否..亦作否
1、須菩提⊙代表性2、於意云何⊙怎么講3、如來有肉眼不⊙佛言、如來有肉眼么4、如是世尊8菩提答有耶、佛耶5、如來有肉眼8菩提復言、如來有肉眼、有色身
解
如來有肉眼者、如來至上達下、五眼齊彰也。而非凡夫、只有肉眼、能識世間、有相之人物。更非牛眼識草、狗眼識糞、甚至雞眼識蟲、蟲眼識污泥濁水、非可推比。然善知識之間、肉眼識別、很有差別。當知眼為六根之首、亦是覺性智慧、真心之根源。恰是發(fā)菩提心之綱領。故眼明而心朗、心朗而性潔、心性明朗而純潔、其智慧自然而生長。是故智成而慧足、即菩提成、而弗可疑也。猶如欲登五層之塔、弗由地面起足、弗可至上層、以及至頂。肉眼者、基層也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8如來有天眼8
注
1、須菩提⊙當知2、於意云何⊙當解3、如來有天眼否⊙當答4、如是世尊8當言5、如來有天眼8當有.
解
佛有天眼者、普觀諸界、遍察十方、以及三世、無所不知、無所不覺。天者、大數三界、一十八重、每重之間、其天界、與名號甚繁。每一天界、均有三世十方、如層越高、其天與界越甚、筆難盡書。越三界上、非一兜率、其天名號、超三界之甚。如世間大德、大福大職之人、亦屬諸天人類。是故天眼、超諸肉眼之上。然而天眼、差別很大、世人若有智慧與定力、亦可得其、分證之天眼。是故如來五眼齊彰、他人莫及。然彌勒菩提、雖登補處、四眼具足、而佛眼有而無多。必須待到、當來下生、作佛之時、方才具足。諸天雖繁、一心所造耳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8如來有慧眼8
注
1、須菩提⊙佛呼持經者2、於意云何⊙能解么3、如來有慧眼否⊙佛問受持讀誦者、佛有慧眼否4、如是世尊8我佛眾生、三無差別如是知見、當有慧眼、故名為世尊5、如來有慧眼8自他不二、一視同仁、其名為、有慧眼
解
讀者當知、如來問於菩提者、如來有慧眼否。如來以身作則、使諸讀者、明其義也。佛問於菩提者、是問讀者也。有慧眼否、希讀者、勿可推三阻四、且非問我、而是問於菩提者。當知菩提是誰、誰受如來所問意。然而菩提答言、如來有慧眼。當知所答、如來有慧眼者、實是根性、本心與慧源、一眼所周轉耳。一眼者、真心也。周轉者、如是轉也。慧眼者他人莫知、亦莫能見也。故有慧眼者、視諸一切、與凡夫同見、而不同得、得者用也。如來有慧眼者、讀者當知、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即知世間、是業(yè)所造、知九類是心所成、知大地山河、萬物諸相、與諸眾生、因障而有、因報而成、知諸眾生、顛倒是非與真?zhèn)。凡是有情、均是認幻為真、認賊作子、以緣識心而生情。猶如蠶吐情絲、自愛自縛、自繞自纏、百千萬圍、自為得計、希望享受於千劫、然而一旦、投入湯鍋、即為泡影。其慧義無期、窮劫莫能盡宣、無名人、略言其意、希諸后學、自悟而自得。勿可貪諸多聞、是故多聞者、難入其妙悟;垩壅、是萬法之首、亦是諸波羅蜜之上也;垩壅摺⑷鐭o漏之器、而非天肉二眼、確是有漏之具、無漏者、喻金剛寶器、盛諸慧水、甚至劫盡、永無遺失、有漏者、天肉二眼、業(yè)力所成、業(yè)為無常、即漏。所以慧眼名悟、法眼名證、悟而少證、名為散仙、散仙者、七趣也。七趣者、亦在三界之中、是六道、而非六道也、然而生死、弗能了也;壅、明其道也。如慧靈言、渴來茶、饑來飯、灑掃應付、心表無邪也。空無四相、慧命即在其中矣。心者、真心無妄也、表者、身相也、無邪者、無相也
- 上一篇:《金剛經注解》二十四
- 下一篇:《金剛經注解》二十六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2
- 大般若經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一卷
- 心經的人生智慧—《心經》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6
- 心經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5
- 心經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