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jīng)
《六祖壇經(jīng)》,佛教禪宗典籍。亦稱《壇經(jīng)》、《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全稱《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六祖惠能大師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jīng)》。禪宗六祖惠能說,弟子法海集錄!夺岄T正統(tǒng)》卷八《義天傳》有“大遼皇帝詔有司令義學沙門詮曉等再定經(jīng)錄,世所謂《六祖壇經(jīng)》、《寶林傳》等..[詳情]
六祖壇經(jīng)講記 第94集
六祖壇經(jīng)講記(94)
自性起用十九對:長與短對、邪與正對、癡與慧對、愚與智對、亂與定對、慈與毒對、戒與非對、直與曲對、實與虛對、險與平對、煩惱與菩提對、常與無常對、悲與害對、喜與瞋對、舍與慳對、進與退對、生與滅對、法身與色身對、化身與報身對,此是十九對也。
師言:此三十六對法若解用,即道貫一切經(jīng)法,出入即離兩邊。自性動用,共人言語,外于相離相,內于空離空。若全著相,即是邪見;若全執(zhí)空,即長無明。
執(zhí)空之人有謗經(jīng),直言不用文字,既云不用文字,人亦不合語言,只此語言,便是文字之相。又云直道不立文字,即此不立兩字,亦是文字,見人所說,便即謗他言著文字。汝等須知!自迷猶可,又謗佛經(jīng)。不要謗經(jīng),罪障無數(shù)。
若著相于外而作法求真,或廣立道場說有無之過患,如是之人累劫不可見性。但聽依法修行,又莫百物不思而于道性窒礙。若聽說不修,令人反生邪念。但依法修行,無住相法施。汝等若悟,依此說,依此用,依此行,依此作,即不失本宗。
若有人問汝義,問有將無對,問無將有對,問凡以圣對,問圣以凡對;二道相因,生中道義。汝一問一對,余問一依此作,即不失理也。設有人問:「何名為暗?」答云:「明是因,暗是緣,明沒即暗;以明顯暗,以暗顯明,來去相因,成中道義!褂鄦栂そ匀绱恕H甑扔诤髠鞣,依此迭相教授,勿失宗旨。
【自性起用十九對:】前面講的是文字跟語言,現(xiàn)在是從內心世界的展現(xiàn)來講。我們談修行最重要的莫過于這一組。一切的障礙,修行的關鍵事實上就在這里。【長與短對、】從現(xiàn)象界講就是長短,但從內心世界講的是人的〔長〕處、〔短〕處,講的是一種行為的概念!拘芭c正對、】講的是一種觀念上的問題,什么是〔正〕見,什么是〔邪〕見!景V與慧對、】我們常講智慧智慧,但你看智跟慧是分開的。哪里不一樣?〔癡與慧對〕,慧是注重理,所以是理體,就是懂道理,可以去破一個人對理的障礙。對理不懂的叫〔癡〕,對理通達的就叫〔慧〕!居夼c智對、】智比較偏向于事相要怎么處理,不會處理事情叫〔愚〕,會處理事情叫〔智〕。我們處事要有智慧,待人要心存慈悲,這樣就可以把握住正知正見,不會偏差,這樣你就是修行人!緛y與定對、】〔定〕就是禪定!敬扰c毒對、】要〔慈〕心待人,不要以惡〔毒〕之心待人!窘渑c非對、】為什么要戒跟非對呢?因為持〔戒〕之人不會講是是〔非〕非。六祖大師講「心地無非自性戒」,一個持戒的人不會去做一些不該做的事情!局迸c曲對、】講的就是一種內心的真誠。「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一個修行人就是老老實實,正正當當。【實與虛對、】我們要老〔實〕面對自己,不要〔虛〕偽待人!倦U與平對、】原則上是心〔平〕。心平所以一切平安,心不平自然就危〔險〕,禍福無門,為人自招!緹⿶琅c菩提對、】我們已經(jīng)講過很多遍!境Ec無常對、】不要執(zhí)著〔常〕,也不要執(zhí)著〔無!。怎么用?常有常用,無常有無常用,都要會用。我們常講現(xiàn)象是無常,本體是常。我們常講應用是無常,本體是一種常住真心的常。你想明白常跟無常到底怎么講、怎么用、怎么說,要好好地讀《涅槃經(jīng)》。【悲與害對、】跟前面的慈與毒對比,慈跟毒比較偏向心,這里的〔悲〕與〔害〕是付出行動!鞠才c瞋對、】我們要隨〔喜〕,不要嫉妒別人。嫉妒跟〔瞋〕相應!旧崤c慳對、】我們要布施,不要吝嗇,要無住布施!具M與退對、】學問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所以它不能夠分開的。我們談學問如此,修行如此,一切東西都是如此!旧c滅對、】我們講過很多遍了,但也可以講這個〔生〕是生死,這個〔滅〕是解脫,所以叫苦集滅道,滅就是滅除!痉ㄉ砼c色身對、】《壇經(jīng)》常用這樣的名詞!金剛經(jīng)》也談這樣的概念:「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否?」對于悟的人來說,〔色身〕跟〔法身〕是一個,但對于迷的人來說,就是不一樣。我們現(xiàn)在是迷在色身, 一天到晚為色身打拼,悟不到法身,是很可惜。佛示現(xiàn)涅槃是〔色身〕,佛的〔法身〕豈有生滅呢?!【化身與報身對,】這個你要會配。我們常常講法身、化身、報身,但不知道怎么配。為什么化身配報身呢?我們讀《普門品》就知道,「應以何身得度即化何身」,這個〔化身〕原則上是利益別人的,〔報身〕原則上是來利益自己的,所以化身是他受用,報身是自受用,就是自己因為修行而得到圓滿的報身!敬耸鞘艑σ病!孔x了這三十六對,并不是說只會用這三十六對,六祖大師是做一個簡單的歸類,告訴你以后要會這樣用,F(xiàn)在重點不在這個歸類,重點是在說你怎么用。這三十六對可以變成三百六十對。你只要把字典打開,名相很多,千變萬化,就好像我們常講八萬四千煩惱,佛學里可以跟你分析八萬四千煩惱。有沒有八萬四千法門?有,它真的可以幫你分析出八萬四千法門,你要繼續(xù)變就能繼續(xù)變。那到底是要變還是不要變?比如說:「師父,學《易經(jīng)》一定要學六十四卦嗎?」「你八卦懂,六十四卦就不用學了!埂笇W《易經(jīng)》一定要學八卦嗎?」「你陰陽懂,八卦就不用學了。」「學《易經(jīng)》一定要從陰陽開始學嗎?」「你只要懂太極,陰陽就不用學了。」「一定要懂太極嗎?」「你只要懂無極,就不用懂太極了。」一樣的道理,跟你講無極,聽不懂就講太極;再聽不懂,就講陰陽;再不懂,就講八卦;八卦不懂,所以再乘以八就變六十四卦;如果再不懂,就再乘六十四,可以再繼續(xù)講。你現(xiàn)在是要懂它的意思,而不是說你每項要去細分,F(xiàn)在六祖大師講的這三十六對,他講了,接著你會用嗎?不是說你會解釋,這沒有意義嘛!
【師言:此三十六對法,若解用,】你真的理〔解〕了,你才會〔用〕。真懂了,一切的道理,一切的經(jīng)書,不是只有佛經(jīng),諸子百家你都看得懂。我過去教《易經(jīng)》時,事實上《六祖壇經(jīng)》這一段對我理解《易經(jīng)》有很大的幫助,對如何去突破兩儀相對的概念有很大的幫助。這種突破,讓我知道,這個禪師到底是怎么運作的,他們?yōu)槭裁粗v那些話。一個真懂的人,你拿《圣經(jīng)》、《可蘭經(jīng)》他都會講,真理是一樣的。【即道貫一切經(jīng)法,出入即離兩邊。自性動用,共人言語,】也就是說法不離〔自性〕!就庥谙嚯x相,內于空離空!课覀円话闳耸菆(zhí)著外面的現(xiàn)象,但是透過修行,你漸漸不執(zhí)著外面的現(xiàn)象,反而會執(zhí)著內在的現(xiàn)象,這不是陷阱嗎?〔外于相離相〕,不要執(zhí)著物質;〔內于空離空〕,不要執(zhí)著精神,這兩句話的意思就是物質、精神皆不可以執(zhí)著。用佛法的概念,就是外不執(zhí)著于色法,內不執(zhí)著于心法,所以「心色兩忘」。其實,不執(zhí)著物質是比較簡單,不執(zhí)著內心的狀態(tài)很困難。為什么大家沒有辦法像六祖這樣修?因為我們都被自己的心打敗。為什么有人貪圖那種境?那就是掉入〔內于空〕,在執(zhí)著那個空。所以,外要〔離相〕,內要〔離空〕,身心境不可執(zhí)著,連不可執(zhí)著的概念亦不可執(zhí)著。就好像你們吃素,說:「修行又何必吃素?」一樣的道理,不修行又何必吃葷?講起來也對。那你是在講什么?「修行又何必出家?」那你為什么一定要執(zhí)著在家?講起來也對。「自己一個人真好,兩個人也不錯!购芏喾N概念,你只要稍微一講,一定是執(zhí)著。法義要講得圓滿是不容易,但是法義可以講得圓滿,聽的人要聽得圓滿更難,沒有人知道你聽到這句話是怎么解讀的!救羧,即是邪見;】點出它的嚴重性,也就是如果你執(zhí)著現(xiàn)象,就會徒增你的〔邪見〕。什么東西你都要執(zhí)著,所以我們會講這個人主觀意識很強烈,認為一定要怎么樣,那就是一種〔邪見〕。【若全執(zhí)空,】但如果說一切不要執(zhí)著,一切隨緣,這樣講是對啦,但他的內在不見得是這樣的人,若不是消極,那就是〔執(zhí)空〕。【即長無明!磕悴灰v放空這兩個字,這是錯的,這叫〔即長無明〕。如果有人問你:「靜坐在那里做什么?」你說:「我放空!惯@樣不對。有人說:「師父,我不要講總可以嘛!鼓悴恢v,還是放空坐在那里,你的內在還是放空,這樣也不對,靜坐不是坐在那邊不要想。你說:「師父,那我就開始想啰。」那我問你:「你在想什么?」想法義、思維自己的障礙是可以的,離開這樣的知見,是胡思亂想。到底是想還是不想?靜靜坐著觀察,這樣就離開想跟不想!肝矣杏^察就代表我不是放空,我觀察我的起心動念,所以它不是沒有運作,它自然在運作!刮覀兂Vv順其自然,很多話你都會講,你是順其自然坐在那里發(fā)呆,這樣不對。我現(xiàn)在是怕你講的都對,但你內在運作事實上是不對。不過看你平常的表現(xiàn)、看你坐在那里的樣子就知道對不對了。你們觀察別人打坐,這個人內心在想什么事實上不會很難觀察,你只要靜靜地看他展現(xiàn)出來的樣子就知道,你只要看他的表情,只有很詳和的才是對的。有的人坐得臉色很難看,那根本騙不了人,因為你根本沒有辦法看到你的表情,但它是你內心世界所展現(xiàn)的。
【執(zhí)空之人有謗經(jīng),】對〔空〕義、對般若、對禪不了解的,事實上他是在誹〔謗〕經(jīng)典,他不是在講經(jīng)度眾生。【直言不用文字,既云不用文字,人亦不合語言,只此語言,便是文字之相!康谝粋錯誤的觀念說學禪不需要文字,這樣是錯的。很多人是學禪不看經(jīng)典,很多人學禪看到有人在誦經(jīng)就要破人家,這是自誤誤人。你既然講不需要文字,六祖大師說那人就不應該講話,因為語言事實上就是文字相,只是它是動態(tài)的文字!居衷浦钡啦涣⑽淖,即此不立兩字,亦是文字,】〔不用文字〕跟〔不立文字〕有什么區(qū)別?〔不用文字〕意思就是不需要文字,所以有人跟你說不需要誦經(jīng)、不需要讀經(jīng);〔不立文字〕就是說不需要著作、寫書。我有一個親人,他看我寫了四本書,有一天來勸我不要寫書了,他意思是說寫也沒有效,我說好。但是你去看大藏經(jīng),禪師寫很多著作。所以,文字礙到你嗎?它又不咬你。不要碰它、不接觸它就叫不執(zhí)著嗎?〔不立文字〕就是不執(zhí)著文字的意思。你講那個概念事實上就是文字,你內在有概念,事實上就是你的障礙和執(zhí)著!疽娙怂f,便即謗他言著文字!勘热缯f我現(xiàn)在來上課跟大家分享,等一下有一個學禪的看到我說:「法師,這樣講沒有效,這樣上課沒有意義,好好修行比較重要!沟侨舨皇沁@樣,我們今天能聽聞佛法嗎?人常常會互相批判,實修的人都躲起來自己修,他對講經(jīng)說法的法師就會有所批判,說:「出一張嘴而已,又不會修!闺y道不說就會修嗎?有時候我們的腦袋真是,差一點點就差很多。六祖大師跟你們破,禪不是這個樣子的,禪是該把經(jīng)典放下的時候就放下去出坡。為什么是這樣?比如有的人喜歡看書,有的人打開書就被書看,人都是偏一邊。有的人喜歡聽課,有的人喜歡唱誦法會,那都偏一邊。不能說要怎么樣,你該怎么樣就怎么樣,本來就很自然,這才叫做隨順因緣。你都做,不要排斥,那就是不執(zhí)著的意思!救甑软氈!自迷猶可,又謗佛經(jīng)。不要謗經(jīng),罪障無數(shù)。若著相于外而作法求真,】這是行為。執(zhí)著外面的境界,想透過外面的境界造作,想要去〔求真〕實的自性,這了不可得,這叫向外求法!净驈V立道場,】這四個字沒有錯,錯的是下面說的有無之過患!菊f有無之過患,心不正,】〔廣立道場〕若是為了名聞利養(yǎng),到處批判別人,這樣是不對的。我們就是要僧贊僧,有人愿意說法我們要贊嘆,縱使在家人說法,我們不可以說不如法,而要看他講的內容,不要到處批評。這樣的人就是執(zhí)著于行為跟語言的展現(xiàn)!救缡侵死劢俨豢梢娦!窟@叫因果報應,因為他破壞正法,他自己是邪!镜犚婪ㄐ扌,又莫百物不思而于道性窒礙!坎唤。這句話就是說他只想修行,但不愿意去思維理解。也就是說他聽別人說:「你要好好修行!顾痪秃煤玫匦扌,這反而是障礙到自己。這樣的人很多,他有修,但問題是傻傻地在修,這就是「只行不解,徒增無明。」這就跟「全執(zhí)空,即長無明。」這句話相對。【若聽說不修,令人反生邪念。】不行。不愿意去實踐這是知識份子的毛病,聽越多問題越多。你的問題是在你的言行身心,你只是聽,卻不愿意去做,你的身口意不能夠配合,內在混亂、挫折,對修行越來越?jīng)]有信心,這樣反而會退道,害到自己!镜婪ㄐ扌,】解行并進,這叫做自覺。【無住相法施!烤褪菫槿苏f法,但不要執(zhí)著「我在為人家說法」!督饎偨(jīng)》到后面有一段「不取于相,如如不動!箲撘赃@樣的方式為人說法!救甑热粑,】我以上所說的道理假設你們能懂!疽来苏f,依此用,依此行,依此作,即不失本宗!繌慕褚院,你為人〔說〕法要按照這樣的宗旨原則,也按照這樣的原則來起〔用〕、來修〔行〕、來運〔作〕,按照這樣的原則來生活,這樣就不會偏離六祖大師真正的意思。
【若有人問汝義,】假設有人問你法〔義〕。【問有將無對,】有人問趙州禪師狗子有沒有佛性,趙州禪師回答說沒有,那個人開悟。有人問趙州禪師狗子有沒有佛性,趙州禪師說有,那個人也開悟。有的人問趙州禪師狗子有沒有佛性,趙州禪師踢他一腳,那個人也開悟。他到底說什么?他說什么不重要。眾生有沒有佛性?有人說有,但他把佛性當成靈魂,靈魂在身體里面,所以眾生皆有靈魂。事實上他的潛意識是執(zhí)著我的,他是我執(zhí),把佛性變成我,但這個概念是很難破的,需要一個明眼人知道他問題到底是出在哪里。像梁武帝遇到達摩祖師一樣,你會說他們層次不一樣也可以,但達摩祖師不是處處在破梁武帝嗎?「我有沒有功德?」「沒有!篂槭裁礇]有功德?為什么達摩祖師要這樣講?梁武帝就是執(zhí)著有,才會問這樣的話,他執(zhí)著個人的名聲,希望受到贊美。這個潛意識我們自己也知道,就像你買一件衣服,去上班時問別人:「你看,漂亮嗎?」一個很自在的人,不會跟別人說:「我最近真的過得很自在!怪v這句話真的是笑話,自在這兩個字講出來就不自在。【問無將有對,】譬如說,人家問:「師父,有沒有鬼?」對無神論者,我會說有鬼,對有神論我會說沒有,因為鬼是人。到底有沒有鬼?你死后就知道。有人問:「師父,到底要不要燒金紙?」「我跟我先生處得不好,到底要不要離婚?」或是:「我到底要不要買房子?」他們這樣問都是陷阱,但你不明白那是陷阱,就給它跳下去,你造口業(yè)自己還不知道,他愚癡,連你兩個人共同入火坑。【問凡以圣對,】「師父,佛在哪里?」「你就是佛!埂讣热晃沂欠,就不用修了!埂改阒v這句話就不是佛!埂笌煾,對不起!埂改隳軌虺姓J錯誤就是佛!埂笌煾,你自己坐車回去。」「你講這句話就不是佛!埂@樣會了嗎?這才是考試,而不是叫你背三十六對,人生處事又不是在背書,你懂,就要這樣用!締柺ヒ苑矊;二道相因,生中道義。】任何的名詞概念都彼此互為因緣,但是都彼此不執(zhí)著!采械懒x,〕,中道不是中間,〔中道〕就是不執(zhí)著。
【汝一問一對,余問一依此作,即不失理也。】會的人,以此類推!驹O有人問:「何名為暗?」】假設有人問你什么叫暗!敬鹪:「明是因,暗是緣,明沒即暗;以明顯暗,以暗顯明,來去相因,成中道義!埂坎灰v得那么困難。簡單地講,你講任何一對的概念,就是互為因跟緣的概念。〔明是因〕,就是主因,〔暗是緣〕就是條件,〔因〕是因為,〔緣〕是所以,因為有個明,所以才有個暗,這樣就很好懂。明跟暗它們到底是什么關系?當明消失了,就是暗。接著,〔以明顯暗〕,就好像以白天來突顯晚上,〔以暗顯明〕,用晚上來突顯白天。晚上跟白天合起來叫一天,不可以叫半天,也不可以叫兩天,晝夜才叫做一天。晝的概念從夜來,夜的概念從晝來,你不要抓著晝不放,也不要抓著夜不放。晝夜原則上是因緣而來的,從名相是因緣而來,從現(xiàn)象也是因緣而來。從現(xiàn)象說,比如白天,就是陰衰陽盛,晝就產(chǎn)生了,那夜,就是陰盛陽衰,這是因緣。從名相呢?因為有這個名詞,所以才有那個名詞,所以它們互為因緣。我們現(xiàn)在套一個簡單的公式,何名為暗,比如說,什么叫做病?或是說什么叫迷?或是什么叫凡?什么叫圣?我們用迷的概念來談,如果有人問你什么叫迷,你就回答說因為有悟的概念,所以才有迷的人。當自性被掩蓋了,即是迷的人;當自性顯現(xiàn)的時候,即是悟的人。以悟來顯迷,以迷來突顯悟。你要加以應用,加以理解。你會說六祖為什么要繞口令?就像《金剛經(jīng)》一樣,講「什么非什么又名什么」,講來講去,就是不要執(zhí)著。你看了這一段之后,再去讀《金剛經(jīng)》,會更有心得!瞾砣ハ嘁颉,就是緣起、佛法就是緣起論、你要講〔中道〕,一定要講緣起。中道不是中間也不是折中,而是任何的概念,善惡、正邪都不執(zhí)著。對邪人要講正,對正人,正邪都應該拋掉。【余問悉皆如此。汝等于后傳法,依此迭相教授,勿失宗旨。】我圓寂之后,你們到各方去〔傳法〕,要透過這樣的方式輾轉一代傳一代,不要失去佛法的〔宗旨〕。
- 上一篇:六祖壇經(jīng)講記 第93集
- 下一篇:六祖壇經(jīng)講記 第95集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簡介
- 心靈語錄
- 心靈語錄 修行篇
- 心靈語錄 處世篇
- 心靈語錄 心靈篇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后記:六祖之后的禪門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付囑品第十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護法品第九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頓漸品第八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機緣品第七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懺悔品第六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坐禪品第五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定慧品第四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決疑品第三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般若品第二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自序品第一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導言
- 星云大師壇經(jīng)講話精華錄
- 六祖壇經(jīng)錄要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