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

《華嚴經》全名《大方廣佛華嚴經》(梵文:☉〉,mahā-vaipulya-buddhavata猞愀欀愀-sūtra) 。大方廣為所證之法,佛為能證之人,證得大方廣理之佛也,華嚴二字為喻此佛者。因位之萬行如華,以此華莊嚴果地,故曰華嚴。又佛果地之萬德如華,以此華莊嚴法身,故曰華嚴。華嚴經是大乘佛教修學最..[詳情]

華嚴念佛三昧論淺釋(五)

  華嚴念佛三昧論淺釋(五)

  【譬如虛空。遍至一切色非色處,非至非不至,何以故,虛空無身故! 虛空遍一切色里頭,比方說一桌子,搬走了虛空就在,它非至非不至,它也沒有來它也沒有去,一切山河大地都在虛空里,但是虛空也在山河大地一切物質東西里,非在非不在,虛空無身故,所以沒有障礙,有身就是障礙,如果我們要沒有身就自在了,可以遍一切處。

  【如來身亦復如是。遍一切處。遍一切眾生,遍一切法。遍一切國土,非至非不至,何以故,如來身無身故,為眾生示現其身!

  如來身無身故。所以遍一切處,一切眾生身有佛,無論善的惡的身上都有佛,如果一個眾生身上沒有佛,那佛的身少了一塊,佛的清凈法身是圓滿的遍一切處,非至非不至,一切處一切時,一切物,無非是如來,心佛眾生是一體,佛即是我,我即是佛,眾生即是佛,十方諸佛同一法身。所以密宗,有修大威德法,是把自己觀成大威德。心佛是一體。如來無身故,為一切眾生,現報化身,度眾生離苦得樂,故現其身。

  【又云菩薩摩訶薩以無障無礙智慧,知一切世間境界,是如來境界。知一切三世境界。一切剎境界。一切法境界。一切眾生境界。真如無差別境界。法界無阻礙境界。實際無邊際境界。虛空無分量境界。無境界境界。是如來境界。】

  所以說菩薩應該知道,一切世間境界,都有差別相,但總歸于空性,佛的法身沒有差別,境界也沒有差別,都是如來境界。

  【佛子,如一切世間境界無量,如來境界無量,如一切三世境界無量,如來境界亦無量,乃至如無境界境界無量,如來境界亦無量,如無境界境辦。一切處無有,如來境界亦如是,一切處無有!

  以上這么多境界都是無量,也都是無有,為什么呢?因為佛的法身是空的,是沒有形象,遍一切處所,以他無量光明,本來就沒有實體,《楞嚴經》云,佛是一大光明藏,整個法界,虛空界就是一大光明藏,什么都沒有,本來無一物,我們?yōu)槭裁床荒芤姽饷髂?那是因為我們的業(yè)障,我們的自性光明障住了,一大光明空相,沒有一切境界的境界也沒有,是如來境界。

  我們修行過程中,千萬不能著境界,有境界的境界是假境界,如果你著上境就是魔的境界,自己還以為很好,以為自己有修持,很高興,不想和別人講,越看越想看,魔就給你現種種佛菩薩身叫你歡喜,剛開始還有救,如果被魔掌握了你的第七識,你這個人就沒有救了,自己不能自控了,成了魔的子孫了,身體被魔占了可不哀哉!

  【何以故,以自心智慧本無障礙故,無障礙智慧即如來境界故,此名念自性佛,亦名自性念佛。自性念佛者。無佛外之念能念于佛。念自性佛者。無念外之佛為自所念!

  這樣念佛就是念自性佛,自心本來清凈,無有障礙智慧,也就是如來智慧,如來的境界,也就是無相念佛,也是實相念佛。

  念佛三昧的方法,就是無相無念,無不念,無境界的境界是真境界,不用有念的念去念佛,不用無念的念去念佛,非有非無的念去,這樣念佛為真念佛。直接了當沒有次第,直入佛的大圓滿果海,我們能念的心,安住佛的圓滿果海以佛的圓滿果海來涵養(yǎng)一念的因心,因賅果海果徹因圓,因果同時,當下和佛相應,當生成就佛道,沒有念外之佛為自所念,這是念自心佛,念的不是外邊的佛。當我們念佛時,把心安住佛法身(空性)安住以后,回頭一看,空空蕩蕩,自己身心世界通通沒有,空空洞洞,一大空境現前,能念的心和這大空境相應,成為一體不動,就是如來果地,從如來果地起修念佛,念念成佛,也就是念法界佛,也叫法界在念佛。

  【不入此門,所念之佛終非究竟,以不識法身自性故,將謂別有故!

  這一段講的非常徹底,斬釘截鐵的開示,不這樣念佛,終非究竟,因為你不識自性法身,我們現在念佛人,無量無邊,但是能往生的人很少,為什么呢?不明自心,盲修瞎練,著相修行,業(yè)障不消,不知在自性法身上下功夫,過去古人,為什么走的那么自如自在,因為他明理,在法身體上起修,念念消業(yè)障,念念開智慧,業(yè)障已經消的差不多了,沒有業(yè)障障礙,臨終自在往生。佛在經上講過,念一句佛號,能消八萬劫生死重罪,禮佛一拜罪滅河沙。那是指能念自性佛所講的,念實相佛所說的,可是我們現在念佛人,完全用假心念佛,執(zhí)著肉團心念佛,肉團心是造血的器官。不是真心,真心不在內也不在外,不在中間,遍一切處。如用真心念佛,一念功德過于虛空,何為實相念佛呢?祖師大德告訴我們,一句佛號,稱性而念,就是把整個法身體啟用,念念不離自性,一句佛號就是法身,念念入佛境界。禪宗叫它扣性而參,所以說不入這樣念佛方法終非究竟。

  【入此門時。一念功德過于虛空,無有限量!

  前面講的不入此門,終非究竟,后面講入此門者,一念功德過于虛空,因為法身和虛空平等,無有差別,一句佛號,和虛空法界相應,無有邊際,所以一念的功德跟虛空平等,無有限量,圓滿佛道。古人云:“不覺自性,若言心外有法。比方說,一個修行人,不知有自性法身,以為心外有佛,自性還有法,堅持此行,欲求佛道者,縱經塵沙劫,燒身練骨,把頭骨腦髓拿來供養(yǎng),刺血寫經,常坐不臥,也無濟于事”。不從心地上解決問題,從事相上下功夫,乃能轉讀十二部經,能修種種苦行,怎么樣呢?如沙煮飯,終不能成飯,只是白受苦而已,所以不入此門終非究竟。

  【二念佛功德。出生諸佛報化者!

  這一段講的是報身佛,前文講是法身佛,何為報身呢?如一切如來稱法界身,雖然法身遍一切處,法身是理,報身是事,有事才能顯理,有理才能明事,理事無礙,不能分開。過去有位老和尚,在修行念佛三昧時,有一天他在靜坐,下坐以后,去行香念佛,突然眼前一片光明,從光明中,顯相無邊的阿彌陀佛,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處無不是阿彌陀佛。所以說法身無量,遍一切處。報身也無量,遍一切處,何以故:以一普光明智,而為其體,現報化身,而度眾生,作無邊的佛事,而接引眾生,我們念佛,憶佛,就是憶想佛的功德,佛在因地修菩薩道時,種種苦行,為眾生舍身救度,功德圓滿,才圓成佛道,現莊嚴佛剎,接引眾生,阿彌陀佛就是報身,也有化身,阿彌陀佛的化身也是濁土,和我們的世界是一樣的。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是報身,身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由旬。一由旬是我們的四十華里,你說佛的報身有多大。佛的白毫就像五座須彌山那么大,佛眼如四大海水那么大,所以我們的心量太小,《觀經》講阿彌陀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中有八萬四千種好,一一好中有八萬四千種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對念佛人攝取不舍,十方眾生,所有念佛人,阿彌陀佛的光明照耀,念念有阿彌陀佛的威神光明加持,所以說念佛法門是二力法門。

  十方如來以法界為身,現種種莊嚴佛剎和種種身,佛的法身平等無有差別,但是報身不同,有的佛土不等一樣,有的是金色世界,有的是以七寶而莊嚴,有的二種寶而莊嚴,有的四五種寶而莊嚴。等等不一,報身也有高大,也有矮小。雖然報身有差別,但是為了度眾生,所現的形象不一樣,因所發(fā)的愿力不同,而現佛剎不同。觀察眾生根機成熟而現身,眾生根機是小根機,現濁土度化眾生,因為眾生福輕,眾生根機劣漏,所以現小身濁土接引眾生。本師釋迦牟尼佛來我們這個世界,成佛已經一千次了,還有文殊菩薩,普賢菩薩,早已成佛了,為了度眾生,示現菩薩身度眾生,還有觀世音菩薩也早就成佛了,無量劫前名為“正法名如來”。為度眾生而現身,都是過去古佛在來,示現種種身來度我們。我們應該好好的想一想,應該報佛恩,怎樣報佛恩呢?不是供點水果,各種供品,禮佛莫拜,這不是報佛恩,這是恭敬心,是種福報的。要真正的報佛恩,就是把身心世界通通布施給眾生,精進修行,正果以后,成當如來家業(yè),度盡眾生,行菩薩道,難行能行,難忍能忍。

  “愿將身心俸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也就是把身口意布施給一切眾生,好事都讓給別人,不好的留給自己,一切都為了別人著想。利益一切眾生,包括蚊子、小鳥一切有情眾生,都要慈悲救度,也稱菩提心。發(fā)菩提心不能有緣的發(fā)菩提心,比方說:對你自己的父母、夫妻、兒女、朋友,一切有情對你好的人就發(fā)心,那就不叫菩提心,那就自私自利,那就是業(yè)障。真正菩提心,是沒有因緣的,是遇緣而做的,是無緣大慈平等大悲的。主要是在當時的一念,布施不論多少,就看當時的一念,比方有人存十萬塊錢,他拿一百塊錢來布施。同時也有一個人,存二百塊錢,他拿一百塊錢來布施的,他們所得的福報是不一樣的,因為存二百塊錢的人,把全部財產的一半拿來供養(yǎng),第一個人拿全部財產的百分之一還沒有,所以得的福報是不一樣的,無論多少在當前的一念發(fā)心如何。

  發(fā)菩提心要以法身為體,以一念的普光明智而為其體,以慈悲喜舍為用,是以無相心,無得心、無求心去作事。以佛的大光明藏而為體,以無相心、無緣心而為用,作無邊的佛事,作種種布施。都是成就我們自己未來佛剎土,和報身、化身的。念佛也好參禪也好,修清凈心,要;雙修,都是為成就法身。常寂光土,以法身為體,以報身為用,圓成佛道。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