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性成佛 第六天
第六天
諸位觀眾、諸位菩薩大家好:
現(xiàn)在我們開始演講「見性成佛」的法門。我們常說要成佛必然要經(jīng)過見性的階段,可見「見性」非常重要,我也引用很多開悟圣僧的法語,乃至引經(jīng)據(jù)典,引用三藏十二部教典中見性的道理,融會貫通匯集起來,說明這「見性成佛」的重要性,F(xiàn)在我仍是引用一位開悟圣僧,他見性以后毫無保留的寫出他如何見性的方法。他說:
「一念著迷外境,處處生著是有情,
一念心通實相,法法皆空即如來!
我們之所以做凡夫眾生,沉淪在三界六道中無轉(zhuǎn)圜之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一念著迷于外境」。真的嗎?真的!看到外面一位婀娜多姿、漂亮的女性朋友,你的心就蠢蠢欲動,染情生心了,是為一念著迷外境,處處生心,染著的話你就是有情,你就是凡夫眾生,你就是三界的苦命兒六道的流浪漢了。你看到轎車,很流線很時髦很風行,你起了貪心,起了愛慕之心,當下就陷入泥沼中、著迷外境了,這叫做凡夫眾生啊!看到人家恩愛夫妻,你心生愛慕也好、嫉妒也好,心著境,又是凡夫眾生了。你看到高官顯耀在社會上有一片天的人,你生起了嫉妒心,不隨喜的心,說些人我是非,這就是一念著迷外境,又是凡夫眾生了。所以凡夫眾生生活在此現(xiàn)實的社會,現(xiàn)實的環(huán)境,你不能轉(zhuǎn)境而被境所轉(zhuǎn),你終究要做凡夫眾生啊!
這位開悟圣僧悟明這個道理后說:如果我的心不會染著一切外境的話,心收攝回來,能轉(zhuǎn)境,那么與如來沒有兩樣。也因為凡夫眾生包含這位圣僧多生累劫以來,仍然一念著迷外境,所以處處執(zhí)著、處處留戀、處處染境生心,所以才有生死輪回呀!今天知道這個道理以后,用這智慧的般若利劍,快劍斬情絲,大刀闊斧、切得干凈俐落,毫不留情的頓斷留戀外境的心,因此見性成佛。所以你是否聽過一句話:「大道無情,無情處處為情!故裁匆馑?大道就是解脫法,見性成佛之法。「性」如果染情不稱為「道」,「性」如果愛染世間任何一塵一物一花一境,不能堪稱為「道」。道是無染、道是無情的,無情并非攻擊的、破壞的、打擊的意思。無情是不會染情、不會染塵埃,自性解脫的意思。若有情,那就糟糕了,處處染情生心,處處著一切森羅萬象,當下就構(gòu)成生死輪回了。
所以說大道無情,你處在五濁惡世,要有蓮花出于污泥而不染的精神,若不如此,你在世間處處染情生心,著迷外境,你就是有情,還有生死輪回。他還告訴你「一念心通于實相者,法法皆空即如來。」有道理,你若能夠一念心清凈,會通實相,什么是實相?實相是我們看不到、摸不著、抓不到的東西。實相是我們的本來面目,我們要見的性。一念心通實相,當下契會你的本來面目,會到你日日夜夜要參、要悟的那位主人,也就是如來藏性、實相。此時,原來實相、本心,都完全不染一切塵埃,萬法不立,一塵不染,真空妙有的自性已經(jīng)顯露無余,此時你就是如來,如來就是你,你與如來不二。但因為你不能法法皆空,卻法法皆染,這要如何見性成佛呢?因此他才告訴你「一念心通實相,法法皆空即如來!沟牡览。我們就是無法悟空,因此沉浸在萬有當中,不了解諸法當下是無常、生滅、空幻不實的。所以染情生心而做生死的流浪漢。再將這位祖師說的法語念一遍:
「一念著迷外境,處處生著是有情,
一念心通實相,法法皆空即如來。」
「一念心通實相」是什么意思?就是了解實相無相的道理,我們的心不是用顏色和形象可以安立的,你不能說心是紅的、黑的、黃的、白的、藍色的、紫色的、粉紅色的,完全無法用顏色來安立。要看那看不到的,那看不見的東西,要如何去契會他、見他呢?要透過強而有力的智慧和善根來會通他。「一念心通實相」,佛性既然看不見又無形相,你不能說佛性是三角形的、橢圓形的、長方形的、梯形的,佛性沒有形相、沒有顏色,那么要如何契會佛性呢?凡夫就是因為看不見實相,摸不到、抓不著實相而將他否認,以為人死后土歸土、塵歸塵,卻不知道有個佛性可得,其神識不滅,因而善根永遠無法萌芽,此即「唯物論者」。唯物論者,只承認物質(zhì)界,否認精神界的存在,這成了斷滅。這種人沒有智慧、沒有善根,聰明反被聰明誤,標榜現(xiàn)在是科技時代,否認自己佛性的存在,是為第一等可憐者。正因為他否認佛性的存在,就認定佛性不存在,這種人仍然會停頓在無善根、斷滅之中,將繼續(xù)流浪生死,生生世世沉淪生死,因此,有沒有善根全都在這個竅門而已。
多生累劫曾聽經(jīng)聞法,親近諸佛菩薩的人,他一念心生清凈信仰,這種人是可賀可喜的。所以【金剛經(jīng)】說,一個人如果聽聞佛法后,生起一念清凈的信心,此人是多生累劫親近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乃至無量諸佛的人。所以聽到了義見性成佛的法門以后,當下就信心倍增,不退轉(zhuǎn),此人的善根,不是這輩子才培養(yǎng)的,是多生累劫親近過無量諸佛而來的,聽過佛陀講經(jīng)說法,親近過諸佛了。所以這一世稍微的點醒他,修行就像野馬奔馳般,勇往直前,這個人就是他多生累劫有修啰!向他恭喜了。有人聽了之后如同沒有聽到,看了之后如同沒看到,善根總是無法萌芽,說破了嘴說到死去活來,他也聽不下去。這種人就是沒有善根,多生累劫沒有親近善知識,這種人還有生死輪回,不知還要沉淪多久。
你要開悟證果,就要悟「空」的道理,「空」不能悟到,也就不能見到本體,如何證果、如何轉(zhuǎn)凡入圣呢?【大般若經(jīng)】里有一句話:「一切法不空,無道無果。」所以「空」是轉(zhuǎn)凡入圣的關(guān)鍵所在。問他這個道有沒有果?就看他有無悟到「諸法空性」?所以【大般若經(jīng)】說一切法不空。若不能了悟一切法是空性的,那就無道無果可言。空是諸法本來的面目,法是構(gòu)成緣起,如果沒有緣起,諸法不能誕生,它當下是不生不滅的。既然構(gòu)成法,法法皆是空性,為何空性?因為諸法是因緣所生,因緣所滅,所以空有本來是不二的。
簡單說,凡夫所知見的空是如何呢?「絕對有叫做有,絕對無叫做空!佛教不是這么說的,他說「空是建立在諸法說空,離開諸法,空是不可得的!狗鸾趟f的「有」是「假有」,是因緣和合的,若失去因緣的和合,這個法也就不存在了。這個拳頭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有指甲、肉、筋絡、血液,加上五只手指緊握起來,就構(gòu)成一個拳頭了,這就是眾因緣所和合,離開眾因緣,這個拳頭就不存在。離開因緣,這個法當下是空性的,但是空性不是因緣離散后才空,它當下是可壞性的、是無常性的、是無自性的,不用經(jīng)過零點零零零一秒才空,它當下就是空性的。
這拳頭是執(zhí)假、執(zhí)空、執(zhí)中,空、假、中同時存在,并非離開拳頭,沒有了拳頭才叫做空,那是外道所說的斷滅空?梢佛門的空,是指諸法的實相,其本來的面目是空有不二的,離開有無空、離開空無有,空有同時,是不二的。學佛之人能認同這一點的話,那么此人已了解實相。
佛性也一樣,佛性是空性的?招圆皇谴矸鹦圆淮嬖,不論佛性能起無量妙有是空性,乃至妙有不起時,在它的本體時本體也是空性的。妙有是空性,本體也是空性,空空無礙,悟空因而成佛,悟空有、真空妙有不二而成佛。如果佛弟子已經(jīng)了解這深深的意境時,向你恭喜,你不成佛也不行了。因此有一尊佛稱為「南無空王佛」即悟此真如本性是空性而成佛的。
修道之初要了解諸法本來是空性,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人事物等當下是無我空性的。外在空、內(nèi)在自性何嘗不空呢?起心動念是空性,見到本體時也是空性。內(nèi)心沒有一境一塵一物時也是空性,空空無礙,悟入真如本體時,向他恭喜了,就見到法身了?傊痪湓:「當你的心無相、無塵埃、無一切境界沾粘在你的自性里,心中無一物時,你的法身就顯露了!挂驗榉卜虮娚珗(zhí)著了,處處染情生心,因此心中積了一大堆塵相,北京話叫做「揮之不去」推不掉、棄不了,煩到死去活來,這是凡夫的角色。所以心能離一切相的話,當下自在解脫,你若不能離一切相,你就要當凡夫眾生啊!開悟圣僧云:
「執(zhí)相心著魔,離相心自在,
一切平等觀,無取亦無舍!
這位圣僧為我們開示,修行沒什么秘訣,不要搞得死去活來、捶首頓足,很多人修行不能入道,以致道心退轉(zhuǎn),被境界一考就東倒西歪。他說:不必這么累,不費吹灰之力,像拿桌上的橘子,輕輕松松的修就對了,法門對就好了。圣僧說:「你若執(zhí)著一切相,執(zhí)著一切境界,你的心就著魔了!顾禪宗就是這樣修,佛來佛斬、魔來魔斬,心里不可有塵埃。有佛相在心里是塵埃,有魔相在心里更是不可以,心中沒有一物才是法身顯露,見到本體的時候了。
「離相當下心自在」你的心中如果有相、有影塵、有境你就不會自在。譬如我現(xiàn)在想一件事,我就沒辦法想第二件事情,我的心如果不著相呢?就什么事情都可以想,所以心中無相才是自在。那是心的意境,內(nèi)心的世界。以外在而論,譬如你告訴我:「如本法師麻煩你將桌上的筆拿起來好不好?」可以,因為我手中沒有東西,兩手可以自由自在、無所障礙,產(chǎn)生無比的作用,隨時可以拿起東西來(拿起一支筆)。你又說:「如本法師麻煩你將桌上的手表拿起來好不好?」好!用左手拿起來,兩只手拿兩樣東西,這支筆十幾塊錢,這個手表在路邊攤買的,大約一千元左右,現(xiàn)在這兩只手都拿了東西。你再說:「如本法師麻煩你將桌上這些花拿起來好不好?」我沒辦法了,我唯有將兩手中的東西放一樣下去,或兩者皆放,我才有辦法將桌上這盆花拿起來。手上有東西就沒辦法再拿東西,若手中無物,什么東西都可拿。
心也一樣,你想一件事情時,就無法同時一心多用。心里如果一片空白,你可以想東想西想南想北,想過去想未來都自在。一樣的道理,心如果住相,有了執(zhí)著,你無法見到本體,同時又不得自在。祖師才告訴你「執(zhí)相心著魔,離相心自在」這是非常重要的。你不要小看這樣,若要修到這種境界要費很大的功夫。他又告訴你:「一切平等觀,無取亦無舍」。什么叫「平等觀」?凡所有一切法都是空性,平等、平等。找不到一切法說它不空的,不空就不能構(gòu)成法。法法皆是因緣法,因緣法都是空性的、可壞性的、無自性的,叫做「一切平等觀,無取亦無舍」。既然一切法無我,你取之是無常,不取亦是無常,與其皆無常不如不取。取是無常,不取也是無常,住是無常,不住也是無常。與其住不住、常不常,當下無取無舍,心無來無去,自性解脫。我們就是有取有舍、有貪有取,當然你的心就來來去去、情緒化、易出狀況,而自生麻煩。所以我們修道按照祖師所說去修就對了。他說「執(zhí)相心著魔,離相心自在,一切平等觀,無取亦無舍!沟览碓诖。
修道最怕心魔起。以前有一位小沙彌在坐禪,突然看見彌勒菩薩顯現(xiàn)在面前。哦!菩薩在笑,沙彌也很歡喜的跟著笑,他的師父知道這位小沙彌已經(jīng)修到心中著相了,應該離相,否則心魔若起,將心魔當做佛菩薩,以后會發(fā)瘋、會著魔。小沙彌問:「會嗎?那是彌勒菩薩顯靈在面前,是我歡喜跟著笑啊!師父如果說他是假的,那么我拿刀殺他。」師父說:「不可,這樣做會出人命,我教你,不用拿刀殺,下次你坐禪的時候,當彌勒菩薩再現(xiàn)身讓你看時,你就用先前準備好的毛筆沾些墨水,然后在他的肚臍上打一個叉,之后你再來找我。」真的下一次小沙彌在坐禪時,境界又浮現(xiàn)了,一尊彌勒菩薩現(xiàn)前,笑呵呵,沙彌依教奉行,按照師父教的方法,用毛筆在彌勒菩薩的肚臍上打一個叉。事過之后,師父問沙彌,你坐禪時有狀況嗎?小沙彌回答說:「我坐禪時彌勒菩薩又在我面前笑呵呵,我就用毛筆在他的肚臍上打了一個叉!箮煾刚f:「小沙彌,你把胸前的衣服掀起來讓我看一下,你自己也看看。」沙彌把衣服掀起來一看,肚臍上正好打了一個叉。
諸位,這是心魔所變現(xiàn),一切萬法不離自性,自性能生萬法,萬法唯心所生,包含坐禪時所現(xiàn)的境界是唯心所現(xiàn),唯心所現(xiàn)之境非外來,若當作是外來的就著魔了,這其實是心魔所變現(xiàn)的。其實彌勒菩薩也是唯心所現(xiàn),幸好小沙彌沒有拿刀砍過去,如果砍過去,就正好插進自己的肚子里。所以,他的師父救了小沙彌。修道要知萬法不離自性,很多是心魔所起卻當作是外來物,附在身體讓他看,這當然要著魔了。所以開悟祖師才說「執(zhí)相心著魔,離相心自在,一切平等觀,無取亦無舍!沟览碓诖搜!
我們在修道過程中,最后就是求解脫而已,要解脫就不要去染一切境界,因為圣人、凡夫都和我們一樣有佛性,其所以能成為圣人,沒有什么秘訣,不染一切塵埃而已。凡夫之所以為凡夫,就是因為染境生心罣礙,不能悟明生死涅槃本來是幻化空性的,因此不能了生脫死。一位開悟圣僧說:「如本法師啊!讓我講兩句話,我已經(jīng)憋很久了,再不講,對末法時代的眾生無法交代。既然我們悟此道理,就要將這解脫、見性成佛的法門,與所有愛好真理、愛好佛法的同仁分享。」好,看他怎么說:
「一念分別被云遮,圣凡本來共一家,
隨順眾緣無罣礙,涅槃生死等空華!
凡夫眾生不動念頭便罷,念頭一旦動起來,念念皆是分別染污,念念即是生死,都落入因果,在善惡是非當中打轉(zhuǎn)。所以他才說凡夫就是「一念分別被云遮」,清凈光明的本體已經(jīng)被烏云遮住了,被無明煩惱遮住了,被貪瞋癡圍住了,叫做「一念分別被云遮」。凡夫的角色就是這樣呀!但是開悟祖師安慰你,不要擔心,圣人也好,凡夫也好都是一家人,也就是說「圣凡本來共一家」,凡夫眾生圣人全部共一家,都有佛性就對了,不是圣人有佛性,凡夫就沒有佛性,這樣就不平等了。所以開悟祖師說:「心即是佛,佛即是心!惯@是人人平等的,人人有心都可以成佛。因此說佛教是平等的宗教,是每一個人學佛都可以成佛的宗教。如此聽來才會大快人心啊!不像基督教、天主教,若往生到伊甸園上帝天堂之處,你不能有意圖想要做上帝,你若有意圖要做上帝,登上衪的寶座者,會觸怒上帝,上帝也不允許你懷疑祂,你懷疑祂質(zhì)疑祂,這樣會觸怒上帝,上帝會將你逐出伊甸園趕出天堂,打入煉獄,變成亞當夏娃的歷史重演,亞當和夏娃當初就是沒有聽上帝的話而偷吃禁果,因此觸怒上帝被逐出伊甸園。所以你往生到上帝耶和華的伊甸園,在天堂上帝永遠是高高在上,你只是他的仆人、百姓、子民而已,有階級、有次第的。
但是為什么我們學佛的人感覺非常有尊嚴呢?因為人人有佛性,人人都可以成佛啊!佛并非申請的專利品,佛沒有特權(quán),佛是人人可以成的呀!我會成佛,你以后也會成佛,他也會成佛,你我他人人都可以成佛。所以佛教是平等的宗教,人人可以成佛的宗教,這樣才叫做尊嚴呀!
佛告訴你,吾是已成之佛,汝等是未來佛,按照佛所教導修福修慧來見性悟明本性以后,你有一天和我一樣都可以成佛。就像我做老師教書,做老師沒有特權(quán)、沒有豁免權(quán),不是只有我可以,別人不可以,只要學生好好用功、好好讀書,修滿學分,總有一天你也可以做老師啊!佛也是一樣,人人可以成佛,聽起來真是大快人心。佛無高下之分,不會我這尊佛的神通比你強、智慧比你高、慈悲比你廣闊、神通愿力比你更高超,沒這回事,佛佛道同,法法平等,如此才稱為佛,佛沒有對立、佛沒有兩極化,都是平等一如的。不是阿彌陀佛較強,釋迦佛較飯桶,沒那回事。佛的智慧、慈悲、愿力都是佛佛道同、法法平等。
應如何修?既然有佛性的存在,佛性處在日常生活中要隨順世緣無罣礙,在世間起心動念,行住坐臥二六時中都不罣礙世間的一花一塵一物,當下你的自性解脫了。說你涅槃也好、生死也好,當下等空華,生死就是涅槃、涅槃就是生死,涅槃和生死是不二的。同樣的,你在涅槃當中,但是每天隨順世緣都在罣礙,與其說是涅槃不妨說是生死。反過來說,你每天不罣礙世情,不會依依不舍留戀世間,你當下隨緣在生死當中,那么你的生死即同涅槃。所以生死涅槃在乍看之下有區(qū)別,但是有功夫的人看到生死,生死就是涅槃,無功夫無境界的人雖然處在涅槃當中,涅槃也變成生死了。悟和迷,就在這個竅門而已,這些祖師的法語,讓人一看就非常感動,應如何修道?自己的心中就冷暖自知了。不知每一位學佛的同仁,心里有沒有認同,看法有否一致呢?
「見性成佛」這套CD、DVD光碟片,流傳八十年、一百年、二百年甚至幾千年,以后的眾生,人民百姓聞法后會說:「二百年或五百年前,有一位如本法師,將見性成佛說得那么莊嚴,教我們?nèi)绾蝸硪娦猿煞?我若能生在那個時代就好了,這樣我可以看到如本法師的風采啊!法師講經(jīng)說法笑瞇瞇的!指出萬法唯心所生,心能生萬法,恭喜那個時代的人能得聞佛法!箵Q句話說,現(xiàn)在是西元二00二年,以中華民國來論是中華民國九十一年,經(jīng)過二百年以后,如本法師再來人間時,看到自己以前的DVD光碟片會說:喔!如本法師看來還那么年輕,但是骨頭早已爛光了、找不到了,光碟片中法師正向臺灣寶島甚至全世界的人講經(jīng)說法。這片光碟片DVD救了很多人的法身慧命,科技可以輔助弘法,使佛法能流傳更久,真是功德無量啊!開悟圣僧的法語太莊嚴了,莊嚴解脫了義的經(jīng)典多念幾句,百利無一害。
「一念分別被云遮,圣凡本來共一家,
隨順眾緣無罣礙,涅槃生死等空華。」
所以修道之人要「隨順眾緣無罣礙」,這一點就是修行的法門。有人說當你見性以后、成佛以后,佛會不會動念頭?諸位聽好,佛一樣會動念頭,只是他動的念頭是清凈的,都對社會、對國家、對眾生有利益的,都是慈悲喜舍的,是度眾生之念,他的念頭要動就動,不動就不動。停止后會自在,因他的愿力支持、解脫支持、涅槃支持、空性支持住,念頭要停就停、要動就動,自在出入無所障礙。那么凡夫如何呢?凡夫就不可能如此了,凡夫也動念頭,不過,不動便罷,一動就惹來一堆災禍,凡夫所動念頭不清凈,一動無非是三毒貪、瞋、癡,造無量業(yè),他要動念頭時無法不動,他不想動時偏偏動,叫它動偏又動不來,叫做不自在。業(yè)力所趨使故,故此即凡夫的角色。所以凡夫不動念頭便罷,一動就惹禍連連無法收拾。
凡夫或圣人是以他的心地有無解脫來認定他的念頭有無清凈。剛才說「圣凡共一家」是什么意思?圣凡本來共一家,是說圣凡皆有佛性,難道圣人有佛性,凡夫就沒有嗎?同樣有,所以說佛性在凡不減、在圣不增,不增不減是佛性。那怕是生死輪回在六道中團團轉(zhuǎn),沉淪生死歷盡滄桑和痛苦,佛性也未曾減少。有一天好好用功修道,已經(jīng)明心見性成佛了,成佛后,佛性也沒有增加,不增不減。所以我們不用煩惱未開悟證果,佛性會有所失去,不用煩惱,他不增不減。
見性的人,悟此「空」的道理,見到真如本體的時候,「空」是無諍的,空是真如本體,空是不生不滅的,空是自在的、是解脫的,空是清凈的。所以在修道的過程中越空就越有;不空就不有,這一點很重要。換句話說,涅槃本來空性,百分之百正確,生死當下空性,這樣就悟入果地了。凡夫眾生在生死當中不知空性,在涅槃中更加沒有證悟到涅槃也是空性的,是故名為凡夫。如果了解涅槃本空,生死本空,空空無礙,離生死無涅槃,離涅槃無生死,生死涅槃等空華,是故法塵也是空性的,若悟得空性,那此人已經(jīng)有道有果了。
所以佛門有一句話:「從假入空則成大智,從空出假則成大悲!挂馑际钦f,「假」指一切萬法,如森羅萬象般的世間一切塵埃,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我們說它是假相,是因緣所和合的世間。從假入空,觀諸法本空,你能成就大智慧,成就大智慧見性成佛以后,不是就沒事了,見到「空」也就是見到如來藏、見到本體時,從空出假則成大悲啊!簡單講越空越有,證悟空越圓滿的人,他的大慈悲心就越廣闊、證悟雄厚。證悟空越解脫之人所起的大慈悲心、大愿、大力、大雄、大喜、大舍不是語言所能形容。從空出假就是你證悟空、如來藏、見到法身時要出假,進入現(xiàn)實世界,倒駕慈航度化無量眾生,成就你無量的大慈悲心,即是「從空出假則成大悲」。
所以觀世音菩薩早就成佛了,他倒駕慈航來人世間度眾生,叫做從空出假進入世間,就像船開到那邊,又開回來運載這邊的眾生,橫過生死大海到達彼岸,是為倒駕慈航!叫做從空出假成就大慈悲心、加上大智慧圓滿你就成佛了。這點非常重要喔!再念一次:
「從假入空則成大智、從空出假則成大悲!
修到大智和大悲圓滿時,便是你成佛之時。做一位佛弟子,能夠按照這個方法去修行的話,最后成佛者非你莫屬。所以有人問:佛要如何成?很簡單,成就大智慧。十方三世諸佛,沒有一尊佛說他沒有智慧,也沒有一尊菩薩說他沒有大慈悲心,是他的大智慧大慈悲修到該圓滿的都圓滿了,所以是成佛的時候了,瓜熟蒂落、馬到成功、水到渠成。這蘋果成熟了,你叫它不要掉下來是不可能的,你修到福慧圓滿,要你不成佛也難啊!所以希望諸位修道要謹記:先「見性」再說,見性以后起修,一切都好說。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