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理》文摘14

  《不理》文摘14

  對外認識的缺陷

  我們對外界的認識是靠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來完成,這六根對外界的認識能力,決定了我們對世界的認識程度。我們往往覺得自己的認識能力很強,其實不然,可以這樣說,我們六根的認識能力猶如井底之蛙。

  我在為別人說明我們的認識能力很差的時候,往往舉看不到杯子的背面為例子。我們眼前有一個杯子(不透明),我們只能看到杯子面對我們的這一面,而杯子的背面我們就看不到了。

  我們的眼睛只能看到可見光,大約占光譜的7~8%,還存在著大量的射線,如紅外線、紫外線、倫琴射線等,我們都看不見。我們的耳朵也只能聽見20~20000赫茲的聲波,還有次聲波與超聲波等,我們都不能聽見。

  我們的味覺、嗅覺以及觸覺也是一樣,只能分辨很少的幾種,而地球上能夠分辨幾百種甚至上萬種的動物也比比皆是。我們在味覺方面,遠遠遜色于諸如狗等動物,甚至遜色于很多種昆蟲。

  這樣一看,就會知道我們的能力是多么的低弱,從而知道我們的知見范圍是多么的可憐。但是也不要盲目悲觀,正是因為有這些缺陷,所以我們才有修行的空間。我們可以通過修行,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我們本自具足的潛能。

  妄想世界余輝喻

  余輝,這個名詞是顯示器專業(yè)的專有名詞,可能很多人比較陌生。但是在八十年代看過電視的人或者說是接觸過電視機的人,就不會陌生。因為那個時候的電視機余輝很大,嚴重的會拖一個長長的尾巴。這是因為那個時候的顯像管質(zhì)量不過關(guān),所以余輝會很大。

  這樣的顯像管造成最大的害處就是畫面會滯留,嚴重的會重影。這是當時我們做顯示器專業(yè)要攻克的主要毛病,出現(xiàn)這個毛病主要是因為熒光粉的問題,電子束打在不好的熒光粉上,熒光粉發(fā)光時間過長導致的。后來通過改進熒光粉的材料,解決了這一問題。

  今天想起這件事情,是因為想解釋我們的眼睛所見到的世界,想找個比喻來形容我們現(xiàn)在眼睛所見的情景。實際上,我們的眼睛也像熒光屏一樣,受到余輝的影響,使得我們對真實的世界失去了觀察力,把真實的世界看成為另外一種情景了。

  我們都知道微觀世界中的粒子,我們看到的世界實際上是很小很小的微觀粒子組成的。甚至可以這樣說,我們看到的世界是由不穩(wěn)定的粒子在高速地運動構(gòu)成的幻像。如果我們的眼睛不受余輝的影響,我們所看到這個世界實際上是由這些不穩(wěn)定的粒子,在以每秒10的9次方的速度“抖動”著。

  可惜的是,我們的眼睛只能分別每秒10次左右的“抖動”。我們看的電影以每秒24次的“抖動”就把我們騙得死死的了,因此而以為這些電影是真實地在運動中。可見我們在每秒10的9次方這樣高速“抖動”面前是如何的脆弱和無力了。

  佛教把我們所見所聞歸納為妄想,就是因為我們在這些“抖動”面前不能真實了解實相。這些妄想就是因為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對這些“抖動”不能真實觀察而形成。如果能夠真實觀察的話,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是不穩(wěn)定的“粒子”在高速“抖動”著,而且是時有時無,這就是佛教所謂的“虛妄”。

  我們對世界的觀察是虛妄的。做個很形象的比喻,就是我們所看到的世界,是因為這些不穩(wěn)定的粒子在我們的眼里產(chǎn)生了“余輝”。在我們的耳里面、在我們的鼻里面、在我們的舌里面、在我們的身里面、在我們的意里面產(chǎn)生了“余輝”。

  我們眼睛所看到的世界,實際上就是這些不穩(wěn)定高速“抖動”著的粒子的“余輝”組成的。這些不穩(wěn)定的粒子排列的狀態(tài)不同,在我們的眼睛里面形成了千差萬別的物質(zhì)世界。這些粒子的排列緊密程度不同,就是我們看到的“風大”,次而“火大”,次而“水大”,次而“地大”。

  排列的緊密程度,實際上就是“抖動”頻率的程度。“抖動”頻率越高,排列得就越緊密。因為“抖動”頻率越高,產(chǎn)生的“余輝”就越大。對應(yīng)于我們的妄想來說,就是排列得越緊密或者說是“抖動”頻率越高,我們的妄想堅固程度就越大。

  所以,最大的妄想就是我們的身體中的“地大”,然后“水大”、“火大”、“風大”……一直到我們的思考中的虛無縹緲的妄想乃至于夢中的幻想。所以,我們總是說“人生如夢”,其實夢也是和我們的身體一樣的妄想,只是“余輝”短點罷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