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jīng)
《六祖壇經(jīng)》,佛教禪宗典籍。亦稱《壇經(jīng)》、《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全稱《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六祖惠能大師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jīng)》。禪宗六祖惠能說,弟子法海集錄。《釋門正統(tǒng)》卷八《義天傳》有“大遼皇帝詔有司令義學沙門詮曉等再定經(jīng)錄,世所謂《六祖壇經(jīng)》、《寶林傳》等..[詳情]
六祖壇經(jīng)講記 第33集
六祖壇經(jīng)講記(33)
善知識!我于忍和尚處,一聞言下便悟,頓見真如本性。是以將此教法流行,令學道者頓悟菩提,各自觀心,自見本性。若自不悟,須覓大善知識,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識有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識能發(fā)起故。三世諸佛,十二部經(jīng),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須求善知識指示方見。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執(zhí)謂須要他善知識望得解脫者,無有是處。何以故?自心內(nèi)有知識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顛倒,外善知識雖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正真般若觀照,一剎那間,妄念俱滅;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善知識!我于忍和尚處,一聞言下便悟,頓見真如本性!苛媲懊嬲勵D教的理論,只談理論沒有說服力,一定要提出證明;沒有證明,空談沒有力量,F(xiàn)在六祖大師自己作證,他本身就是那樣的人,只是我們學不來。所以有人形容六祖是天才兒童,我們幾乎是智障;這樣的話到底是助道還是障道就不一定了。應該這么說才圓滿:如果你懂六祖大師的意思,你就按照他的方式修;你真的沒有能力按他的方式修,他所講的法很好,你可以把他當成一種正知正見,你按照你的方法修也好,能頓悟就頓悟,不能頓悟就漸修,反正早晚會到,只要你愿意修就可以,沒有關(guān)系;這樣你不會有挫折感,你這樣學才有意思。不要講:「我學的跟修的又不一樣!刮宜徒o各位四個字,「解廣行深」,但一般人不愿意解廣,只愿意行深。比如學凈土的人都要讀凈土五經(jīng),你就停留在只讀那五本經(jīng);這樣的概念正不正確?《觀經(jīng)》明明跟你講要讀大乘經(jīng),卻有人解釋成「只要好好讀這五本經(jīng),好好念佛就好!惯@樣也不完全是錯,這是解不廣,但它可以行深。但是佛真正的意思是要讓你解廣行深,你的智慧才會開展。
有的人,是懶得讀那么多經(jīng)典,有的人是沒有能力讀那么多經(jīng)典;你是懶還是沒有能力?你如果說「我沒有那個能力!惯@是你自我放棄。「懶」表面上沒有什么殺傷力,但它就是會慢性中毒導致死亡。你知道有些父母親怎么說嗎?「我這兒子不錯,挺聰明的,只是有點懶而已!顾选笐小巩敵梢粋不是很壞的毛病,實際上,一個人懶,他必然一事無成;修行也是一樣,你懶就不會成就,你很聰明也無效。所有的壞習慣中「懶」最可怕,這是我個人很深的體悟。六祖實際地告訴我們,若是你學不了他,就學神秀,兩個都是了不起,你都可以學。還是那句話,任君選擇,但最后還是要回歸你的自性。
【是以將此教法流行,令學道者頓悟菩提,各自觀心,自見本性。若自不悟,須覓大善知識,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縖此教法]頓教法門。[流行,]把它推廣出來。[令學道者頓悟菩提,]希望跟他有因緣的人都可以頓見菩提自性。[各自觀心,]每個人各自回去觀心。[自見本性。若自不悟,須覓大善知識,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這個概念《壇經(jīng)》常講:不懂就去請問人家,善知識一定不會吝法,除非你沒有那個程度,否則他一定會徹底告訴你,他會開示我們、指導我們走正確的道路。
【是善知識有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識能發(fā)起故。】〔一切善法]法。[善知識]人。你要知道什么叫善知識?他今天能成為一個善知識,必然有他的來歷,必然有他的原因,他一定是修行的過來人,所以才有機會教化你、幫助你去見性。你今天要變成別人的善知識,必然要下功夫;要有這樣的功夫,就需要一定的因緣條件。〔一切善法〕,只要是世間有智慧的,有益于人類的,都屬于善法。但〔法〕不會講話,要因〔善知識〕這個人才會起作用。你不要把好東西都留在你家,你不會善用,不是糟蹋那些東西嗎?你家有好書你不看,是不是要送人?!你東西吃不完,是不是拿出來和別人分享?你家有那么多錢你也用不到,你不拿出來布施,不是糟蹋那些錢嗎?!你回家找找看,你家一定有很多好東西是你用不到的,你就拿出來。但是你會拿出來嗎?你寧可放著,也不愿意拿出來。你觀察一下,你就察覺到你的心打不開,好的書要送給別人,好的概念要講給別人聽,你不要吝嗇。一般人為什么會吝嗇?只要牽涉到利益關(guān)系,就會吝嗇。如果你聽我的課要花三千塊,我就跟你講:「只能聽課不能錄音!谷绻沅浺舻脑,誰還要來聽我的課?我要靠什么維生?所以如果牽涉到利益,你就會吝法。就是要讓自己不吝法,我才要出家,你們聽課不用錢,名正言順,你們要聽什么,我盡量講。
【三世諸佛,十二部經(jīng),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須求善知識指示方見。】你本身什么都有,所以你應該可以自悟。但你真的沒有能力,你就應該跟別人學習。
【若自悟者,不假外求。】你自己能懂,你就不需要往外求。說聽課就好了,你現(xiàn)在一念生起「要來聽課」,你也會一念生起「聽也沒有效,自己看就好了。」這一念生起,你就不來聽課了。你真的知道什么觀念是對的嗎?你還會把你的觀念合理化:「師父還不是自己看!」你如果看懂你當然自己看。譬如,我這一生所學的東西,只有針灸有老師,從《易經(jīng)》到佛法我都沒有老師!兑捉(jīng)》也是我自己看的,我看一看就看懂了,看懂了,就教,就這么簡單。如果看不懂,就問人家啊!所以你不要想說「自己看就好了。」你去書局買些書自己看看,什么是懂,什么是不懂,你都要知道。每個人過去世的累積,有他自己的因緣,每個人都不一樣。就像我課外書都看得懂,學校的書,我就歷史、國文看得懂,英、數(shù)、理、化都看不懂,考試都是用猜的,但每次都能夠猜到五六十分,很奇怪。你說《易經(jīng)》比較深,還是物理、化學比較深?按理是《易經(jīng)》比較深,那就是每個人過去對這門學問的因緣。所以我過去一定不是科學家,那些東西我怎么看都看不懂。談這一段的意思是說,懂或不懂你自己要知道,六祖只能夠勸你,他講得很圓滿,一個叫自己能懂,一個不懂。懂了就不用外求,不懂就問人家。
【若一向執(zhí)謂須要他善知識望得解脫者,無有是處!恳蕾嚿浦R。你們來聽課,不要依賴聽課,你在課堂上只是理解一分,你回去要思維;思維才是你的,沒有思維都不是你的。我們一般人犯一個毛病,他聽完之后回家就要去修,太快了!「聞、思、修」當中,你沒有經(jīng)過「思」;「思」是很重要的關(guān)鍵。很多人以為他聽到了就懂,實際上沒有!你所聽到的都是別人的,你得不到幾分。思考過后,你就會知道懂不懂,你也可以知道你懂幾分,接著就按照那幾分去修才有意義,否則就沒有意義。
【何以故?自心內(nèi)有知識自悟,】六祖大師解釋為什么,因為你的內(nèi)在本來就有善知識。為什么?因為眾生皆有佛性。
【若起邪迷妄念顛倒,】你來上課或你自己看經(jīng)書,可以懷疑;但你的懷疑障礙你自己就不叫懷疑,叫愚癡,「疑」斷掉你的后路是不對的。如果懷疑反而能增加你的智慧,這樣的「疑」是對的。如果你現(xiàn)在聽《六祖壇經(jīng)》,你一直在懷疑我講的是不是正確,這樣就障礙你了,這樣對你沒有好處嘛!但是我講的,你有疑惑,那你可以去思考,然后去求證,看有沒有違背經(jīng)典。如果透過這樣求證,結(jié)果我講錯了,你就按照經(jīng)典修。如果透過這樣檢驗,發(fā)現(xiàn)原來是你會錯意了,那你就進步了。光是一個字,你會用對,也會用錯。有的疑會生起智慧,有的疑卻是生起障礙,到底是哪個疑,你要會用。所以,學問還是在疑處當中,但疑處真正消失了,才能夠斷疑生信,絕相超宗,這樣才真正有力道。
【外善知識雖有教授,救不可得。】如果你「邪迷妄念顛倒」,缺乏正見,縱使釋迦牟尼佛來講也沒有用,你把六祖請出來也無效。
【若起正真般若觀照,一剎那間妄念俱滅,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壳懊婺嵌沃v的是邪見,這段講的是,當你正見一生起,依你的正見來觀照,你所有的問題就消失了,你就能夠見性,〔一悟即至佛地〕;這個意思并不代表你就有釋迦牟尼佛的程度,這要看人。舉個例子,六祖大師雖然度了四十三個弟子開悟,但不能說他們和六祖的程度一樣。初地的菩薩不及八地的菩薩,八地的菩薩不及等覺、妙覺,還是不一樣。六祖大師是這樣講,但你的程度不一樣。你把「佛」解釋成「覺」,你〔一悟〕就覺了,這樣比較通用。如果你把「覺」解釋成跟釋迦牟尼佛一樣成佛,就太快了。聽《六祖壇經(jīng)》抱著很輕松的心情,你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你聽佛法不需要聽得很嚴肅,當然,我們聽佛法輕松,但不失莊嚴,這叫中道,叫不取不舍,要做到這樣的中道,在日常生活就要去體會。比如孩子,教也不對,不教也不對,教會反彈,不教會放縱。事實上所有的事情都是一樣,你對人家好,他得寸進尺,對人家不好又有失厚道,所以待人要若即若離。不是學佛才要談中道,學佛就是要打破一切的概念,回歸到你的日常生活,這就是佛法。離開你的生活根本沒有佛法可言,如果生活歸生活,佛法歸佛法,佛法就只是學問,跟你不相干。
- 上一篇:六祖壇經(jīng)講記 第32集
- 下一篇:六祖壇經(jīng)講記 第34集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簡介
- 心靈語錄
- 心靈語錄 修行篇
- 心靈語錄 處世篇
- 心靈語錄 心靈篇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后記:六祖之后的禪門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付囑品第十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護法品第九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頓漸品第八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機緣品第七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懺悔品第六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坐禪品第五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定慧品第四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決疑品第三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般若品第二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自序品第一
- 《六祖法寶壇經(jīng)》講記 導言
- 星云大師壇經(jīng)講話精華錄
- 六祖壇經(jīng)錄要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